高效时间管理范例6篇

高效时间管理

高效时间管理范文1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有关研究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认为时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所用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由所许可时间与毅力两个因素构成;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三个因素。能力倾向指在最优教学条件下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布卢姆继承了卡罗尔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一方面可依照学习者不同需要提供相应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时间。而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生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掌握已学过的、完成新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程度;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此后,哈尼施费格和威利尝试性的提出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以时间为中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学习时间的概念,即积极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与分配时间的比值。伯利纳等人提出了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所谓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活动并达到较高掌握程度所用的时间。

二、目前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前述研究表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程度,换言之,取决于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依然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①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②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③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二) 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课堂时间管理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状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域,把重点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高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三是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时间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多边互动的活动,而影响课堂活动效率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课堂准备不足,无效教学用时过多,学生学术时间得不得保证,课堂效益低下,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②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④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课堂时间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以缩短学生学习所需时间,同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为本,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应保证分配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学术学习时间。第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率。第二,重组教学内容,设置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最佳时域,实现教学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高效时间管理范文2

关键词:课堂管理、有效学习时间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c)-0000-00

美国教育家斯莱文在他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将课堂时间分为两种:计划学时和专注学时。计划学时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门课程的课时,也就学校统一组织的教师实施教学、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时间;而专注学时是指学生个体实际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即某个学生忙于手头学习任务的时间。两者之间区别在于每个在校学生的计划学时都一样;而每个学生的专注学时则各不相同,其主要取决于每个学生的专注和学习积极性程度。研究发现,计划学时虽然能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专注学时,即学生个体切实花在学习上的有效学生时间,才是造成学生学习成就差异的首要因素。所以增加有效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增加有效学习时间呢?

约翰・托马斯认为“课堂管理如若组织得当, 实施有方的话, 教学便会得到加强,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 ,把在认可最小化行为问题和课堂干扰的同时,把有效运用课堂时间放在了课堂管理的第一位,把课堂管理看作增加学生有效学习时间的过程。通过规范的课程管理,增强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的程度,获得更长的有效学习时间,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课堂管理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通过课堂管理的艺术来增加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呢?

1课堂管理简述

课堂管理是“课堂管理是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①”。课堂管理是影响教学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之一。好的课堂管理不仅能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且还能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与之相反的是,不好的课堂管理则会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但课堂管理理论随着时代的改变也发生着变化。

传统的课堂管理理论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性,学生要对教师完全严格的服从,确保课堂的秩序性,从而为教师向学生快速地灌输知识提供有利的条件。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各个领域的知识总在不断地快速地增长和变化,使得知识的有效性大大缩短,传统的知识型教育面临挑战。教育由原来的向学生单一的灌输知识,变为怎样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思考、勇于创新。因为原有的课堂管理模式过于死板、缺乏活力,不能满足当下的要求,课堂管理思想的更新势在必行。因此课堂管理由原先的专制走向民主、由惩罚变为激励、由控制变为引导。

2 通过课堂管理增加有效学习时间的措施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维持学习活动,并导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动力。在有关学习动机的教育理论中,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也称之为内驱力。

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有效学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意愿和动力,教师花再多的功夫也是枉然,正如西方一句俗语所言:“你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学生的学习动机越强、越明确,他的内驱力就越大,所以他们往往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课堂学习,即便学习内容枯燥、难度大也会注意力集中,保持较长的有效学习时间;而学习动机弱一些的学生面对课堂则表现的较为消极,他们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容易注意力分散。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增加有效学习时间。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维持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引进竞争机制等。学习目标可以很宏观,如为了民族、国家、家庭的利益以及个人的发展而奋发向上;也可以很具体很微观,如:每节课也需要一个学习目标,在上课开始就需要让学生很清楚的认识到本节课学习任务的范围,对知识的掌握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其学习需要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准备把握学生学习中可能产生的兴奋点,如:与时事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等。

2.2 制定并执行班级规章制度和课堂行为准则

课堂的组织问题和学生的行为不当必然会浪费掉宝贵的课堂时间,极大的减少了有效学习时间。班级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能使学生专心于课堂活动,能自觉维护课堂秩序,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会在课堂上干扰他人的学习。这样就能更好的节约上课的宝贵时间,从而延长有效学习时间。因此,要想增加有效学习时间,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建立并执行班级规章制度和课堂行为准则,发展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定性、自我负责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营造愉快、健康、高效的课堂氛围。比如,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和学生明确一些相关的纪律:铃响时就必须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学习资料,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的习惯。

2.3 激励学生积极行为

强化其正面行为是课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批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良行为,而很难转化为积极行为。课堂鼓励理论中的行为矫正原理指出学生重复表现获得强化的行为而停止表现没有获得强化的行为。

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应该着眼于奖励恰当行为,而不是惩罚不恰当行为。当一个学生开始转向表现更多的正面行为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强化其所表现的正确行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告诉学生他们的进步得到了教师的赞同。例如:一个不爱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偶尔一次的表现较为积极,教师就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对其进行正面强化,下次这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概率就会增多。

激励学生的积极行为,不仅能减少学生的课堂消极行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有机会得到承认,真正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有机会得以发展。

2.4 教师的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意味着对个人和集体的未来状况的引导性描述,它作为一种导引,事实上是能够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学生都得到别人的认同,他们都期望自己的地位和别人的良好评价。若他们有机会获得对自身能力的自信,学生就会形成自我价值的感情。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往往是对这一发展定下基调。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积极主动、富于远见,能够创造、具有独立和负责精神的个体,学生的成绩大多能提高。相反,如果教师认为学生是消极被动、目光短浅、依赖性强和不会负责的青年人,他们就容易成为教师所认为的那种人

例如:学生在遇到同样类型的题目而反复发生错误时,教师若对该生说:“没关系,这个题目对你太难了”,这种听上去安慰的话却无意中传达给学生负面诱导,这时教师应该对该生更加的肯定,如:“再试几次,你肯定能够掌握”。

所以,在教育学生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消极的否定性的语言,而是应该多用积极的正面的引导性的语言。不仅要告诉学生“不要怎样”、“不能怎样”,而是更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从正面引导学生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和巩固。

2.5 提升业务水平增加教学魅力

提高业务水平和增加教学魅力对调高课堂有效学习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学生的问题,同时也与教师有关系。有些学生的问题行为恰恰是由教师不当的举措促成的。如:有的教师在一个教学活动结束后立刻进入下一个环节,而缺乏必要的过渡,会使有些学生不能立刻跟上;或者由于教师备课不充分,在课堂上被一个问题困住一段时间,而又缺乏足够的管理技巧的话,那么短时间看课堂会陷入混乱,多次出现的话,教师的威信会逐步丧失,以后的教学活动更加能以展开。

而有些教师善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节课中都能够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活动一直围绕着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美国课堂管理研究专家库宁认为“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是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技巧来增加课堂魅力用科学的、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来实现课堂管理,以尽量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而不是和学生的不良行为做斗争。

参考文献

[1] 陈时见.课堂管理_意义与变革[J].教育科学研究,2003(6).

[2] 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省略/200301/ca121971.

[3] 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高效时间管理范文3

关键词:时间管理倾向;人格特征;自尊;辅导建议

一、前言

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有学者认为时间管理倾向与人格类型有关,如A型人格者的时间紧迫感较之B型人格者更强,且在时间管理倾向上的总分高于B型人格者。还有人认为,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自信显著相关,并且时间效能感对学业自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还有研究发现,管理人员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时间效能感是自我价值感各层面的一个显著的预测变量。

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nment dispostion)这个概念的提出是由国内学者黄希庭等人在借鉴国外有关时间管理研究的基础上,从个体支配时间的人格特质出发提出来的,是指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反映了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同时他提出了一个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模型,即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构成。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驱使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行动,对个体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它体现在一系列外显的活动中。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是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上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

个体的人格特征不同,在时间运用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管理倾向就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会影响个体的学业自信及自我价值感。如果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倾向干预辅导,就有可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提升自我价值感。目前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方式和辅导策略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本研究将针对不同学历学生进行分层对比,分析其人格特征和个体的自尊水平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进一步探讨不同学历大学生时间管理方式的辅导策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二、方法

(一)被试的选择

研究中采用了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96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21人因问卷缺失条目超过5%,予以剔除,最终获得有效问卷675份。男女生比例分别为36%和64%。

(二)研究工具

1.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

该量表由黄希庭、张志杰等人于2001年编制,包括44个题项,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项目数分别为10,24,10。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试(16PF)

该量表是由美国R.B.Callell教授编制,戴忠恒、祝蓓里修订,是目前学界公认的信效度均高的人格问卷。

3.自尊量表(sEs)

自尊量表(sES),1965年Rosenberg编制,用来评定青少年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水平,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分4级评分。信度在0.77~0.88之间。

(三)统计方法

用SPSSl2.O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三、结果

(一)不同学历水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分析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学历学生在价值个人、时间分配、管理效能和行为效能四个因子上差异达到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其余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事后多重比较结果中发现,价值个人因子得分大专组高于本科和研究生组,本科和研究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时间分配、管理效能和行为效能因子得分中,大专组显著低于本科和研究生组,本科和研究生之间差异不显著。

(二)人格因素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根据表2相关分析结果,时间价值感与人格因索中稳定性和有恒性相关显著,但相关系数偏低,因此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而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分别与多项人格因素相关显著,因此,分别以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为因变量,以与其显著相关的人格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结果见表3。

从逐步回归的整体结果来看,人格因素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的影响。对时间监控观的回归中,首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有恒性、其次分别为忧虑、敢为、自律、紧张和乐群性,方程解释力从第一层的14%提高到24%;对时间效能感的回归中,首先进入方程的是忧虑性,其次分别为有恒、稳定、自律和兴奋性,方程解释力达到19%。

(三)自尊水平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将不同学历学生自尊水平得分按照各学历均分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差异分析,其结果如表4。

由表4得知,各学历层次高自尊组的时间管理各因子得分几乎均低于低自尊组,只有研究生组高自尊价值社会因子得分高于低自尊组。大专组时间分配和管理效能因子存在显著差异;本科组管理效能因子得分有显著差异;研究生组优先级和时间管理因子差异显著。

四、讨论

(一)不同学历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

从结果中得知,本研究中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专生与本科、研究生之间的差异,而本科与研究生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有差异的因子也局限于价值个人、时间分配、管理效能和行为效能四个因子。大专组的价值个人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而时间分配、管理效能和行为效能均低于其他两组。可见,各学历层次学生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有着基本相似的观点,大专生对时间功能的认识更为重要一些,但在运用和运筹时间方面,显著差于本科和研究生组;在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行为能力的估计方面,本科和研究生均优于大专生,他们对自己的管理能力比较满意,有自信,而大专生对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缺乏应有的信心,对通过有效管理时间以达成目标的信心明显不足。

(二)人格特征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与个体的人格特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结果中得知,整体上个体的人格特征与时间价值感几乎不相关,人格特质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两个因子的得分。人格中的有恒等因子对时间监控能力的解释率为24%;忧虑性等因子对时间效能感的解释率为19%。可见,具有较高的有恒、敢为、自律和稳定性人格特征,而在忧虑和紧张性得分却偏低的学生,往往对时间合理运用和运筹把握能力方面会较优于其他学生,他们对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及通过有效合理的时间管理达成目标也有较高的自信。

(三)个体自尊水平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表明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本研究发现,高自尊组的时间管理因子得分几乎均低于低自尊组,差异主要体现在大专组的时间分配和管理效能因子,本科组管理效能因子及研究生组优先级和时间管理因子的得分上。这可能与高自尊学生对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时间管理的效能有更高的期望而造成的不满足现有的时间驾驭与管理能力有关。

五、结论

高校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各学历组间有不同的特点。大专生的价值个人因子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和研究生组,而时间分配和管理效能因子得分显著低于本科和研究生组;

高校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受其人格因素的重要调节。个体的人格特征对时间价值感影响不显著,对时间监控观的影响主要有有恒、忧虑、敢为、自律、紧张、稳定和乐群性,解释率达到24%;对时间效能感有影响的因子包括忧虑、有恒、稳定、自律和兴奋性,解释率为19%;

高校学生的自尊也是调节其时间管理倾向的重要人格因素。高自尊组时间管理因子得分均低于低自尊组。

六、辅导建议

(1)针对大专生制定可行的时间管理培训方案。大专生对于时间管理的意义和功能有清晰地认识,但对于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时间管理的信心缺乏指导,因此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时间管理培训有助于时间管理能力的提升。

高效时间管理范文4

关键词: 时间管理倾向 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 合测评成绩

1.引言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重视,成就动机对学业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是个体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1],黄希庭等结合我国情况编制出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 ATMD)[2],把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时间管理倾向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可能通过对个体的学习动机、态度以及学习策略、自我监控等因素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一定的影响。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3][4]。沃建中等[5]的研究认为,中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其学业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该动机水平对学业成就具有很高的预测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学业成绩[6]。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对学业成就都有着显著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是通过学习动机等因素实现的[7]。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2.研究方法

2.1被试的选择。

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学生600名,大一、大三学生各300名,男生243名,女生282名,有效问卷525名。

2.2研究材料。

2.2.1成就动机量表

采用叶仁敏修订奥斯陆大学Gjesme和Nygard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量表分30题,分两部分,每一个部分15道题,分别测定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2.2.2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由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共44个题目。该量表由三个分量表组成,包括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每个分量表所包含的项目数分别为10,24和10,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

2.2.3自我效能感量表

自我效能感量表选用Paulhus等的控制域量表(SOC)中的个人效能分量表(Personal Efficacy Scale),共有10个项目,采用7点等级计分。高分则表明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一致性系数为0.62。

2.3实验程序与数据处理方法。

团体施测,要求被试填写问卷之前,先由主试宣读指导语,简要介绍施测的目的,消除被试的疑虑,提出施测要求,说明答题方式。确信被试弄明白后,开始填写问卷。所有问卷的答题时间没有严格限定,只要凭第一印象尽快回答就可以。由于量表较多,分两次完成。统计各量表的原始数据,然后运用计算机在SPSS10.0进行相关分析。

3.研究成果

3.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的年级发展特点。

由表3―1中我们可以看出年级因素对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有影响,大三的时间价值和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大一学生比大三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倾向。

3.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的性别发展特点。

由表3―2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和成就动机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3.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成就动机的成绩水平差异。

根据学生的综合测评成绩,我们把大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三类学生,成绩前25%为优等生,成绩后25%为差等生,其余50%为中等生;对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进行方差分析,具体分析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的动机方面的差异性。

表3―3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总的时间管理、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显著高于成绩中等生和差等生,这表明自我效能是调节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重要因素;在时间管理倾向方面,成绩优、中、差三种学生在时间价值上的差异并不显著,表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对于时间价值的认同是一致的;而在时间监控、时间效能方面不同水平的学生出现显著差异,优等生的时间效能和时间监控水平显著高于中等生和差等生;在学习动机方面,追求成功方面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善于把追求成功作为自己的动机目标,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把避免失败作为自己的动机目标。

3.4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综合测评成绩的相关分析。

从表3―4中的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与各个因素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时间管理倾向的各个因素与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4.讨论

由表3―1中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因素对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及成就动机的影响不大,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时间监控、时间效能男生的分数都高于女生,但差异较小,这表明性别因素对于时间管理影响很小;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的得分来看,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性别因素并不是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与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

从表3―2中我们可以看出年级差异在时间价值、时间管理、追求成功的动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大学一年级新生面临环境,处于适应期,造成他们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态度和观念的变化,使个体对运用时间的方式难于选择,时间管理倾向分数总体低于大三学生。因此,大学新生更需要相应的入学教育,以便更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从成就动机总体水平来看,由高中进入大学后大一学生满怀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追求成功的动机也随之提高,而随着压力的增大和学习的枯燥,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又有所下降。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时间监控、时间效能、追求成功和自我效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时间价值、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显著高于成绩中等生和差等生,这表明自我效能是调节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业自我效能是学业成绩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

在时间管理倾向方面,成绩优、中、差三种学生在时间价值上的差异并不显著,表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对于时间价值的认同是一致的,而在时间监控、时间效能及时间管理倾向方面不同水平的学生出现显著差异,优等生的时间管理水平显著高于中等生和差等生,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比一般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善于管理时间,更善于抓住时间和利用时间。在学习动机方面,追求成功方面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善于把追求成功作为自己的动机目标。

从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综合测评成绩等因素的相关分析来看,自我效能对综合测评成绩的影响最大。自我效能对综合测评成绩的影响远远超过其它的因素,自我效能高的中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他们比较认同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的成绩,

此外,时间监控、时间效能、时间价值、综合测评成绩也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管理的三个要素与综合测评成绩成绩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时间管理较强的学生综合测评成绩也相对比较优秀。

从表3―4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综合测评成绩呈显著正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综合测评成绩呈负相关,倾向于追求成功的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旨在最大程度地获取成功,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勇敢面对困难。

5.结论

根据分析和讨论,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5.1性别因素对于中学生的时间管理、自我效能及成就动机的影响不大,不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因素对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有影响,大三学生的时间价值和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年级差异,具体表现为大一学生比大三学生具有更加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倾向。

5.2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在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总的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成绩优秀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总的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显著高于成绩中等生和差等生。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时间管理、追求成功的动机、自我效能与综合测评成绩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效能与各个因素都达到了显著水平,时间管理倾向的各个因素与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自我效能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2]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3]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191-215.

[4]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Freeman,1997:48-49.

[5]沃建中,黄中华,林崇德.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学报,2001,32,(2):160-169.

高效时间管理范文5

关键词:绩效管理;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关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不是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终极目标,却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帮扶作用。因此,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充分了解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可行性具有深入浅出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为绩效管理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从本质上将,绩效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方法。正是因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使得各种方法应运而生,而强调绩效管理,则是在比较细化的财务预算管理领域找到了合适的方法。缺少了这种管理方法手段,财务预算管理的效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疏漏,而且使管理过程更加缓慢,显得非常吃力。绩效管理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能够敲开财务预算管理的大门,使预算管理的实效性更加明显。因此,高校财务预算为绩效管理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空间,使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得以突显,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具备了有利可行的客观条件。

(二)绩效管理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支撑

开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应当具备合适的条件,否则,其实效性无法很好的把握。高校其他管理工作需要构建在良好的条件基础上,而财务预算管理同样需要具备有利的条件,绩效管理使预算管理的价值切实体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得以充分发挥,贯穿高校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而使高校的领导层、管理层、一线工作者都能够真正认识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可见,效管理使得财务预算管理的地位更加稳固,使得预算管理的步伐更加坚定。因此,绩效管理是促使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充分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三)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财务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实现了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互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各项内在要求呼唤了绩效管理的运用和融入,财务预算管理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展现价值的空间;绩效管理则为全面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方法手段,创造了有利有效的条件。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发挥作用,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共同发挥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二、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困境

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举措,其积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我们在认可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时,不难看出现实中仍然存在着困境,在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高校领导认识不够,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领导往往缺乏财务预算管理的能力,使得其对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之间的关系没能形成客观系统的认知。如此,通过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往往处于意识模糊的状态,高校领导不加重视,绩效管理的的地位就会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不利于绩效管理的推广。

(二)预算控制工作不严格,阻碍了绩效管理步伐

很多时候,高校的预算管理在预算控制环节出现了很多纰漏,致使很多财物、资金的走向不明朗,使绩效管理没有真正的用武之地,反而是预算管理工作处于忙乱的状态。一旦预算管理比较混乱,绩效管理就缺少了充分应用的机会。如此,预算管理问题频出,引入绩效管理实现自身改进的可能性比较低下。

(三)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影响了绩效管理水平

高校领导的不重视,以及预算控制工作不理想,都使得绩效管理很难迈入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即便意识到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的途径,但是,仍然会因为绩效考评体系不健全,使绩效考评水平无法正常的发挥,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绩效管理的成效。

(四)单纯抓起绩效管理,却与预算管理缺少关键性链接

很多高校及时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仍然只是机械的严抓绩效管理,而忽略了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关系,其实,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很多环节都可以与绩效管理直接挂钩,使预算管理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但是,现实中这种具有成效的衔接非常少,究其原因,是没有深入认识二者之间关系的结果,无法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无法将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某些方面实现融合与有效对接。

三、以绩效管理改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实施途径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内在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必须充分认可二者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并深刻剖析现存的问题及困境,使绩效管理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高效时间管理范文6

关键词 教育 时间管理 现状 建议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management in China education and personality, ego, anxiety, academic achievement, sleep and so on; pointed out the weak link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gave thee suggestions on the study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in China education.first,bringing up collage\middle students’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hould stick out two perpects .second,increasing study numbers and hands to educate collage\middle students’time management .third,training collage\middle students’time management to help them improve study effeciency,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education time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一、前言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是为了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1]。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陆续编制了有关时间管理量表,如1990年Macan编制的时间管理行为量表(Time Management Behavior Scale简称TMBS)[2];1991年Britton和Tesser编制的时间管理量表(Time Management Questionnaire 简称TMQ) [3]等,使越来越多的时间管理研究反映在教育领域当中,例如, Moore&Price1994[4]发现时间管理与学业表现或成绩之间呈正相关。但更多的是从时间拖拉或拖延(Procrastination)来探讨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Caroline1995[5]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管理差的一种表现,Dianne1997[6]提出长期的拖延会使学业成绩较低;Laurel A等1998[7]指出:缺乏时间管理会造成拖延而使学习时间减少,结果造成考试成绩差;TODD等(2002)[98]的研究:增加学业努力的时间会改善学业表现。Weinsteinden[9]等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进行的一套时间管理训练的结果表明:通过训练不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也提高了。

我国学者对时间心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黄希庭等人就时间管理与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2001年黄希庭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TMD)概念[10],他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对待时间功能和价值上、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是一种人格特征并具有多维度多层次。2001年黄希庭、张志杰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简称ATMD)[11],提出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是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包括对个人驾驭时间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时间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驾驭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念,以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它是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监控观是个体利用和运筹的能力和观念。并认为,这三个维度分别是自我价值观、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时间运用上的心理及行为特征的体现。

时间管理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时间利用率,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善于驾驭时间意味着出色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有时间进行自我提高,生活方式丰富多彩[12]。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包括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我们认为,将时间管理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维度,对现阶段改善并减少青少年学生靠拼时间换成绩的时间总量,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合理发展空间,促进青少年全面康成长,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教育领域中时间管理研究现状的综述,探讨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力图加强科学、有效的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整体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2、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时间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时间管理与人格、自我。个体对时间的态度、计划和利用等认知特点带有一种人格倾向。梅传强1991[13]发现A型人格与B型人格在时间紧迫感有很大的差异。狄敏、张锋等人[14.15]通过对大中学生时间管理与人格关系的调查证明了人格是影响时间管理的因素。调查表明,A型人格比B型人格具有较高的时间管理倾向。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及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时间监控观和TH之间因子除外)。

张志杰等人[14-18]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呈显著正相关,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对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一般价值感具有间接预测作用;自我价值感抽象程度降低,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善于驾驭时间的人具有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古玉等人的研究表明:善于管理时间的大中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较高的自我效能,学习满意度较高。古玉2004[18]研究表明体育运动、爱情关系、社会交互作用、交谈方面的自信均与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显著相关;黎兵2004[17]提出时间监控观对外表自信有一致性;张志杰2004[19]研究指出,自尊高的学生其自控感也高,时间监控的想法也越强烈,对时间利用的评价也越高,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满意;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张志杰 [20]发现时间效能感在时间监控行为和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时间监控行为既可通过时间管理来影响自尊,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也可直接影响自我效能和学习满意度。

(二)时间管理与焦虑、抑郁、压力、心理控制源。有学者对时间管理与个体情绪表现与压力、心理控制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秦启文等人对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关系进行的调查[21]表明,时间管理效能对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牟丽霞等人在一项高师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中指出,高、低水平时间管理在焦虑水平与心理健康的躯体化、抑郁这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22];任泽范等人2006[23]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时间效能感对焦虑有直接预测作用;另外,时间管理作为一种人格特征在大学生主观压力与抑郁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邓凌等人2005[24]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主观压力与抑郁呈正相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时间压力对抑郁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由此可见,时间管理倾向对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善于管理时间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不善于管理时间的。

心理控制源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一般看法,这一连续谱的一极是内控性的,另一极则是外控性的[25]。控制源作为一种心理变量,是人格特征的重要成份,它会影响到个体对待时间的态度和时间管理的行为。张永红2003[26]对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表明,大中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张志杰等人在2004年一项研究中探讨了大学生内外控的心理表征及性别差异,得出外控倾向的人常常表现出抑郁、焦虑和对生活压力显得无能为力,随着年龄的增加,男生比女生有更高的自我监控感结论[20];张锋等人的研究[15]表明,心理控制源还存在以自我价值感为中介变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显著间接效应。这些研究均表明了心理控制源对个体时间管理的影响具有间接的效应。

(三)时间管理与学生学业成绩、成就动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涉及时间管理与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人们更多地认识到时间管理可能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领域人们主要从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监控、时间效能感等方面进行研究:张志杰、房安荣、阮昆良等[16、27、28]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表明,中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取得的不同学业成绩有一定的关系,即学业成绩高的学生与学业成绩低的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黎兵2004[17]指出,时间监控观对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分别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归因的作用间接影响学业成绩;曹立人等人2004 [29]对123名高中生问卷调查表明,时间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于学业成绩的回归效应存在显著学科差异;邓凌2005 [30]研究发现,优秀生的时间管理水平高于后进生,前者呈起伏发展,而后者的发展呈逐渐下降趋势。从以上研究中可以认为,时间管理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呈正相关,即善于管理时间的学生学习成绩均高于管理时间差的学生学业成绩。所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应是改善学习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

另外,有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可能是影响其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钟慧、任泽范等[23、31]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显著相关,其中与追求成功动机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成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追求成功和成就动机有直接的预测作用,时间效能感对避免失败动机和成就动机有直接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对成就动机有间接效应,善于管理时间的学生成就动机强,而成就动机得分高的人会取得优良的成绩。

(四)时间管理与睡眠。有少量的研究涉及到时间管理与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关系。杨勋等人[32]在一项对高校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中指出,时间效能感对睡眠质量有明显的预测作用;时间管理倾向和睡眠质量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睡眠质量和时间管理均无性别差异;时间管理倾向高分组在睡眠质量上得分低于低分组,且差异显著。该研究单一,从被试的主观评估,探讨时间管理和睡眠质量的关系,初步证实时间管理倾向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此类研究量少,故今后类似研究应增加考察变量,即进一步探讨主观睡眠质量和客观睡眠质量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准确地揭示个体时间管理与睡眠之间的关系。

三、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范围与研究样本有待扩展。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时间管理研究,在研究范围、研究样本方面不够广泛。就研究范围看,大多为小范围、小样本的研究。目前的研究对象大多局限于城市大、中学生,未见有涉及对小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者的相关研究。研究对象的较为单一,必然限制了研究内容的范围,也难以在研究内容上取得突破。

(二)研究数量与质量有待于提高。虽然我国近年来对时间管理的研究呈上升趋势,但应该看到,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无论是总体研究数量还是分支研究的数量均有限。尤其在对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自我效能、睡眠等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这一现状显然与当前人们对时间管理的意义认识及教育的实践需求不相符合。研究数量的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研究深度与广度的发展。目前的研究多为静态的水平调查,将时间管理技能应用于教学情景中的实验研究尚不多见。

(三)研究方法有待丰富。国外学者对时间管理的研究多采用交叉、综合性方法进行,即较多采用实验或准实验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相比之下,我国已有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方法大多采用横断性调查,较为单一,基本上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且多为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不够,缺乏对各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更缺乏跨年级、夸性别、跨地区的比较性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更准确的了解与时间管理倾向相关的影响因素,难以揭示时间管理倾向在健康心理形成过程中的形成机制,以及时间效能感与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复杂关系。

四、建议

(一)注重多维度、多方法丰富时间管理的研究。扩大研究数量、增加研究维度,能使我们更准确的了解时间管理和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找到时间管理倾向在健康心理形成过程中的形成机制,达到彰显时间管理意义的目的。更加现实化,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更可行的证据。因此,尝试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进行研究或与现有的研究作比较研究,发现并了解更大范围、更多样群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别,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更个性化的时间管理倾向教育,帮助人们更有效的管理时间,从而获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注重时间管理在教育领域的训练与应用。当前教学情景中,将时间管理训练应用到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研究比较少见。国内袁湄[33]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中学生进行时间管理行为训练具有可行性。今后在研究中,应努力探索时间管理训练策略,如心理辅导、体育活动等,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自我、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尤其在教育实践中对承受巨大学习、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进行合理时间管理的训练,帮助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的积极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注重对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人格特征的培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开展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人格特征,一方面要注重对目标设置、计划安排等时间管理行为技能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更要注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体验,即形成学生对时间的自我控制感;另一方面注重个体时间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培养和训练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对管理时间行为的乐趣和成功感,加强培养学生控制和支配时间的自信心,进而逐步完善青少年健康的人格特征,为迎接祖国的建设挑战服务。

参考文献

1.支富华,杨志江,樊琪.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探析.宁波大学学报,2002;24 (4):10-13

2.Britton BK,Tesser A. Effects of time-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grad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83(3):405-410

3.Macan TH,Shahani C,Dipboye R L et al. College students’ time management : correlation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1990;182(4):760-768

4.Moore P C. The influence of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erception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94; 55(7-B):3051/ Price D C .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management, time-management, and personality measurements to academic performanc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1996;57(7-A):2860

5.Caroline Senecal,Richard Koestiner. Self-Regulation and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5;135(5):607-619

6.Dianne M Tice and Roy F Baumeister. Longitudinal Study of Procrastination, performance , stress and Health: The Costs and Benefit of Dawdling,1997;8(6):454-458

7.Laurel A. Haycock, Patricia McCarthy, and Carol L. Skay. Procrastin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and Anxiety. Journal of Counseling&Development,1998;76:317-323

8.TODD Jackson,Karen E,Weiss,Jesse,Lundquist,and Denise HooPer.The Impact of Hope Procrastination,And social Activity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Midwestern College Students,2002;124(2):310-322

9. Weinsteinden . The influence of time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Personality,2004;15(5):3-13

10.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1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12.黄希庭. 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09-110

13.梅传强.A型和B型行为类型大学生的时间认知特点的研究.心理科学,1991;13(4):52-53

14.狄敏,黄希庭,张永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A型人格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154-1559

15.张锋,毕重增,陈本友.自我价值感,心理控制源和A型人格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1(6):106-109

16.张志杰,黄希庭,等.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研究.心理科学,2001;24(6):649-653

17.黎兵,扬嘉乐.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探新,2004;24(4):67-7121

18.古玉,谭小宏.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的相关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0(4):51-53

19.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自我效能,学习满意度:中介作用分析.心理科学,2005;28(3):566-568

20.张志杰,黄希庭,崔丽弦.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递增效度的分析.西南师范大学报,2004;30(4):42-45

21.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质量关系的调查研究.心理学探新,2002;22(4):55-59

22.牟丽霞,王丽.浙江省高师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61-63

23.任泽港,柳春香,何克,范向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焦虑的关系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1:125-129

24.邓凌,陈本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659-662

25.Rotter JB.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ohs,1966.80

26.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3;26(3):568-569

27.房安荣.学困生与学优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对比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4:45-49

28.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青少年健康,60-64

29.曹立人,曹晓华.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认知方式,元担忧水平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人类工效学,2004;1(3):13-15

30.邓凌.中学优生与后进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比较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2):190-192

31.钟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747-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