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研究范例6篇

有效教学研究

有效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 信息化 有效性 平台

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信息化教学质量,这不仅是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从理论层面去探究和分析的重要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将使得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更加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相关知识,从而总结分析出信息化教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教学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这一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教学效益

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课堂,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自觉探究与实践,从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和实际经验的融合,引导学生“既从书中学,更从实践中学”,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需要基于学生的差异,寻求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的个性化教学方式,从“统一规格”转变为“个性教学”。[1]

一是对于任职教学课堂时间较短的特征,经过组织各种比赛、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特长。

二是按照学生成分复杂的特征,采取小班化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挑战困难、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三是加强启发式、问题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在这种激励讨论的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强化“平台”意识,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一是构建交流研讨平台,形成互动争鸣的氛围。加强“平台”意识,交流互动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组织开展过程中,需要尽力构建一个课内和课外、院校与部队、国内与国外、现实与虚拟、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维互动平台,从而形成一种深入探究、互动交流的氛围,从而强化学习、启发教育。[2]为了深入挖掘校内外教学资源,拓宽交流互动的渠道,实施案例教学、问题前导式教学、无原案想定教学及小班研讨式教学新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及不同领域的思维碰撞中,激化思想,强化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

二是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员学习动力。加强“平台”意识,重点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课程设置的弹性程度,扩大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不同培训班次上适当延长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在专题研究、问题前导式教学、案例教学、学术交流和小班教学中,鼓励学生站在讲台上,充当“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能够自由发表自我意见的愉悦、放松的环境,鼓励学生卸下心理包袱,积极发言。

三、强化“实效”意识,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

一是要尽力摈弃“技术中心论”的错误思想,克服把工作重心逐渐从前期的“以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为主”转移为“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强化学校信息资源自身的构建和提高整体信息服务能力,分析教育环境信息化建设成效,重点在于运用成效,考察使用人员使用的程度和使用背后支持的教育理念,“建”是为了“用”,学生必须按照自己的个人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是高度重视各学科专业特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强化建设质量,逐渐形成本学科独具特色、前沿、系统和全面的信息资源库。一方面是信息资源硬件环境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网、多媒体课室、小区教育宽带网、教育区域网、网络教室、各级资源中心等的硬件建设;[3]另一方面是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与应用。软件资源建设表现在各种应用多媒体素材(包括图形、文字、动画、图片、视频、音频)、软件平台建设,优秀教学案例、电子教案、题库、电子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及多媒体课件积累和建设。

目前,虽然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教学涌现出不同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但是变化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希望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平台”意识、强化“实效”意识三方面,通过提高教学效益、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及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来确保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得教学目标真正完成。

(作者单位为空军指挥学院后勤与装备系)

参考文献

[1] 张伟平,杨世伟.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21(01):103-106.

有效教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策略

数学作为学生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数学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力空间。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实施有效教学,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一、有效教学内涵阐述

(一)教师教的角度

有效教学是一种时下非常流行的教学理念,通过有效教学,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教学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内涵。站在教师教课的角度下,有效教学的内涵指的是通过教师的授课,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掘,进而取得了有效进步。对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评价,学生是否获得进步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教师进行有效性教学,首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其次,教师想要进行有效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才能让学生更加具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再次,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一些语音的加重、重复内容的讲解等都能够很好的向学生展示学习的重点内容所在,对于这些关键点的强调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的。

(二)学生学的角度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理解有效教学的内涵就明显要简单很多。总之,凡事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质保量完成教师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被称为有效教学。

(三)教与学关系的角度

从教与学的角度上看,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诉求所在。其次,有效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这是有效教学能够得以实施的基本前提。再次,有效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这是有效学习的实质与核心所在。

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新形势下,教育就是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这里所指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还体现在综合素质上。数学课堂上实施有效教学,需要将全部学生的进步作为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围绕学生开展,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对于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性不能视而不见,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水平本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以数学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思想

众所周知,数学这门课程本就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因此,数学问题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所在,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提供一些充分展示数学天赋的机会。中国的数学教学表明,一个概念或者是技能的形成需要很多次的重复工作作为铺垫。换句话说,重复可以通过变式得到发展。而变式则需要通过各种问题才能得到。因此,在进行数学有效性教学中,通过源源不断的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多角度的思维方向,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内容,又可以让学生自己建立一个数学思维的模式,这些都有助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方法

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转变教学理念,以积极的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学生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角色定位的转化。不再像传统教学中,学生仅仅作为被动的学习者,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通过有效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进行自主交流和合作,最终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有效课堂教学在于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以发展,让学习活动更加具有参与性与活动性。

三、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课的有效教学

数学概念本就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和数学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所有数学活动的“钥匙”。在进行概念课教学时,教师应该系统的向学生讲解概念的内涵,让学生在熟悉概念的前提下,进行灵活的运用。特别是高中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都与数学的解题思想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例如,在教授数列这部分内容的概念时,概念的涉及其实很简单,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会发现概念里面包含了很多有用的数学思想,诸如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因此,概念课的有效教学能够让概念的教学范围不断外扩,让学生通过概念学到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

(二)命题课的有效教学

数学教师在进行命题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设置一简洁、灵活的情境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联系在教学中也可以巧妙利用。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感受数学学习的所在。例如,在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中,很多的命题很难理解,不易学习,余弦定理、直线的斜率等都常常让学生很费脑筋。而教师则可以利用一定的技巧,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命题的理解,并对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进行巩固认识。

(三)复习课的有效教学

数学学习的复习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复习,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巩固,而学生在复习中查漏补缺,将自己之前“欠下”的账借此机会补回来。一般在一个单元或者是一个学期的课程过后,教师都通过会进行一个阶段的复习。通过复习,原本比较混淆的基本知识框架会被理清,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在复习环节中,学生引导学生自行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教师在这个阶段还可以配合准备一些复习练习题供学生练习。练习题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填空、选择、计算、应用题等都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新课教学相比,教师应该在这个环节中体现主体性地位,对学生在复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恰当的点拨。这样的复习教学,才更加具有有效性,更加事半功倍。

(四)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过程中,试卷讲评的课堂教学效果往往效果不是很好。通常情况下的试卷教学,教师往往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就只是在被动的氛围中记笔记,纠正试卷上的错误。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想实现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就应该在课前多下一些功夫。通过对全班试卷进行合理搜集,找准一些典型错误,供全班讲解。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查自纠。这个环节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或者是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学生可以更多的发挥自主性,进而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在目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构建高效有序的数学课堂。只有通过有效性课堂的学习,才能使得每位学生树立掌握正确的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春光.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

有效教学研究范文3

【摘 要】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所有教师要进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 教学;策略;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活动可实施下列策略:

一、教学活动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希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希望学得轻松、快乐是每个人学习的一种积极心理。教学中顺应这种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太简单缺少挑战性,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身心处于松懈状态。同样,教学内容超越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会失去探究的信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都有成为探究者、发现者、创造者的愿望。因此,教学时必须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慰。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探究一番,想想课题要解决的问题,猜一猜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带着好奇和疑问进入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过程围绕学生的问题展开,这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

学习例题时,应先让学生尝试一番,让学生感到老师不讲我也能正确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先练后评,先探究后点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思考和感悟的机会,并获得成功享有的成就感;揭示规律时,让学生思考一番,找出问题的本质特征,感受到我的想法与书本一样。这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激励和肯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练习以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解题的关键和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让学生感到我能行。讲授公式时,教师不告诉学生怎样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想办法演练各种推导的方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到我能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使用真诚的激励性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全神贯注,积极倾听,要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个方面对学生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当学生回答问题独树一帜、有创新时,教师要毫不吝惜地加以肯定、表扬;当学生回答问题还不够完整时,老师要热心指点、积极鼓励;当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更应该冷静分析问题的关键,找出教师教的问题和学生失败的原因,想出补救的措施。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欢乐。

二、教学活动要放大有价值的生成点

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人,他们由于生活经历、知识基础不同,对问题的认识也各有千秋,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甚至超越了教师的预设。因此,课堂始终是动态变化着的。了解学生的学情,就必须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1)尊重学生的见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问题;当学生操作探究问题时,教师要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应,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操作探究问题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及时点拨,对新颖独特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分析,放大其价值,激发他们的自毫感。

(2)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学提倡开放,即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而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同样重视多中选优,优中选简,让学生从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选择。当然,尊重学生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把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当做资源,这需要教师从课堂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用智慧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创造”和“发明”。努力放大有价值的生成点,舍弃封闭的、无关紧要的问题。

三、教学活动要联系学生实际

(1)教学活动要提供学生充足的时间。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当教学内容的难度超过学生的能力时,学生难以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当教学内容的难度适中时,如不提供学生充足的时间,学生也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因此,有效教学的安排应当是教学内容的难度适合于学生的能力,在时间上又能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一次次的成功,一次次的肯定,一次次的赏识,一次次的快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自信心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一定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解决难度更大的问题。

(2)教学活动要随机应变。任何教师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失误,教师要想把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和失误弥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妙境,必须冷静对待,并及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机智,调整教学思路,把课堂意外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意外生成转变为课堂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精彩。

有效教学研究范文4

一、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态度,是自身对认知对象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乐之,才能对学习对象本身关注与认可,积极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展开主动探究。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大脑皮层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消极情绪占主导,就会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而使学生失去思考与提问的积极性。因此可以说,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进行生物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否则教学就只能成为一纸空谈,而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与效果。

一是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他所任教的学科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学生对学科学习感兴趣,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可,使学生对教师积极的态度与认可转移到他所任教的生物学科教学上来。我们要向学生展现的是一个博学多识、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富有活力与激情、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形象。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外部形象,穿着整洁、仪表大方、言语得体,要加强内部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借此拉近师生距离,以教师积极的情感与修养来赢得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生物学科学习上来。

二是展现教学的富于变化。机械化、程序化、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无法让天性活泼的初中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与学习热情的。生物教学也是如此,单调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只会让学生看到生物教学的枯燥与单一、抽象与深奥,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学习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向学生展现教学的富于变化,以此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使学生经常产生新鲜有趣的感觉,这样自然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中来。如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演示、模型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向学生尽情展现生物学科教学的魅力,让学生真正爱上生物学习。

二、学习方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古语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也。“鱼”是知识,“渔”是方法,有效教学的核心不仅要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鱼”,还要让学生得到“渔”,要“鱼”“渔”兼得,这样的教学方能称之为有效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提供时间与空间,创造条件,开辟平台,让学生真正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探究性学习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完成知识的主动构建,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它实现了教师由灌输到启发,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而成为目前最为流行、最为重要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流程是“确定任务—实践体验—研究总结—成果交流”。在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如对于“某种植物净化环境的作用探究”“地区生态环境调查”等,教师可将学习的主动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收集、整理与加工各种信息,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来自主地解决问题。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既是研究方法更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更要关注探究性实验,为学生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操作平台,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材料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加工,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三、多元评价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器

评价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学习的检测与总结,它不是学习活动的终结,相反而是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得当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认真总结一段时间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更全面地认清自己,找准方向,以更大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参与到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来,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转折点、生长点。相反,如果评价失当,只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失败,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厌学情绪滋生。因此,我们要实施以赏识教育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生物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形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这是推进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在评价中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积极表现;适度的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避免因一味表扬而使学生产生骄傲情绪,因一味批评而使学生产生的过度自卑;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将全体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使每个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者,这样的评价更为客观,学生更容易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新的学习活动的起点,成为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助推器。

有效教学研究范文5

课堂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①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就是采用最经济节约的方式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文学素质的提高和对文言文表述和驾驭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是一个复杂的阶段。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重点应当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交流和沟通,营造全新的课堂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接受知识,发现自身的不足,而不是一味的被动的接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

一、文言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那么,在课堂中教受学生文言文时,应该如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

笔者认为,如果想实现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则必须把学生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将学生的素质提高最为教育的出发点,把重点放在教学的效益和质量上去,同时督促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因此,就实施语文课堂有效的策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激发学习兴趣,实现完美过渡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教受学生文言文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介入,不能只是单纯的听讲,在参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性。教师们可以采取有效沟通,背景音乐,情景介入等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展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刺激和新鲜感,以其触及学生的兴奋点,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课堂氛围,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使课堂呈现五个方面的完美过渡: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完美过渡;从“尊师重道”向“师生平等”的完美过渡;从“孤立的讲解”向“良性互动”的完美过渡;从“机械学习”向“主动探索”的完美过渡;从“单项知识获取”向“全方位发展”的完美过渡。

(二)注重教学设计,落实因材施教

注重教学设计,落实因材施教,是课程教学能否高效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对教材的内容了然于心,并做到游刃有余。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根据教材的重点来处理。例如,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主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与作者对话,能够身临其境的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及肖像和语言他点,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把握文章脉络,也能精准的揭示作品的主题。

2.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衔接点,进行深入分析。比方说,贾谊的《过秦论》,先抓住文章的衔接点,并以衔接点为介,掌握前后部分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3.根据教材的构思来处理。例如,司马迁的《鸿门宴》,讲述的历史事实,多是被大家熟识的。那么我们就要在学生明白史实的基础上,对当时的政治,及英雄人物的性格进行深入的分析,掌握整个秦末汉初的历史脉络,并探究其深层的思想意义。

4.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例如,我们在讲授初一课程《童趣》时,即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文言文知识还很薄弱,那么我们就应该先从听说入手,循序渐进,在听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对文言文的熟悉和对文言知识的积累过程,积少成多,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入主课堂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很广,情趣点也较多,但是却缺乏人生的阅历,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很盲目,没有好坏善恶的分辨标准。因此,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也相对较差。然而目前的教学,仍然刻板僵硬,并没有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因而也就相对的制约了学生学习、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需结合生活,也就是说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还要充分调动课堂的气氛,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平等沟通,良性互动的平台。是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体,亲自把我课堂发展的脉搏。并注重结合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疑问,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比方说,在学习《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了解文章大概意思和角色特点的情况下,将文章改为简易的剧本。由教师来亲自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同学来扮演剧中角色,以这种开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身历其境,在表演和欣赏的过程中,做到情景再现,以便于更好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并在演出后,组织同学进行点评和讨论,这样既加深了同学对文章的理解,也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四)积极鼓励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各位老师应该充分给予学生以肯定,刺激他们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求,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比方说,学生回答的每一道问题,老师都应该适时的做出相应的评价,并结合答题情况,而对评价做相应的改变;如果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和诱导,促使学生成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兴趣;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是出现了错误,教师应该先肯定他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勇气,然后再多做鼓励,让他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也可以采用一问多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做比较。然后老师再对不同的答案做点评,并加以归纳和补充。学生在这种学习气氛下,互相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五)处理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和同学之间不断地输出和接受信息,期间不停的进行信息反馈。教师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生在反馈信息时,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了解的准确度,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遗漏并得以改正。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及时搜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做到精准的把握,针对效果不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适当的改进,旨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形成一定的文本分析和鉴赏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是语文教学的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关系着语文教学的大动脉。语文课堂的高效运转,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渊博的文学知识,更需要要是对于审美和学生动情点和兴奋点的精准把握。所以只要教师能够一切从学生出发,善于观察,不断创新,一定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六)培养介入意识以求教学高效

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其中,学生的主观介入观念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老师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在当今的社会早已不适用了。平等的教学氛围,和有效地互动,才是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因此,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主观介入意识,让学生们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来,主动思考,参与讨论,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主体介入的实质是什么?

首先,是教学目标上的认同性。首先教师应该采取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好奇心,从而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关注教学目标,在这一目的上使师生达到彼此认同。从而使学生主动进入文章的学习和讨论,达到良性互动。

其次,是组织策略上的配合性。这一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相当困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可以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课堂的思考并亲自引导课堂的思维走向,从而达到学生参与的理想效果。

再次,是思维活动的深入性。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更要激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广泛和深入的思考,不仅停留于表面问题的探寻,更要进行深层体系的挖掘和拓展,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辨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得到精神层面的深造。

最后,是结果评价上的接受性。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容置疑。评价应努力达到一下两个目的:首先是明晰优劣、正误和得失;其次是能够鼓励鼓舞学生,使之再接再厉。人都有被认可,渴望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到人的这一需求,特别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的中学生,我们可以下去整体肯定,局部改进批评的原则。因此,我们要评价,但却要掌握好评价时的措辞和技巧,争取做到及时、适当、适度、准确等方面。

总观近几年我国的文言文课堂,很多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对于新知识不积极,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不同,比方说在指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是立足点不在学生,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无法凌驾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考虑外界因素,和学生及教材的特点,不可避免的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平等,谦虚的教学。

(七)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呢?

首先,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所以教师更应该细心把握,准确拿捏,对不同的孩子采用和不同的沟通方式。仔细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一切从学生出发,努力适应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因势利导,让同学们从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要及时对学生的思考作出肯定,并给与学生的回答以科学的评价,从而加强了学生主动思考的动力和参与讨论的热情,调动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面向全体,铺设成功之路。我们应该突破教学上片面的局限性。不能讲课堂教学只局限于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应该结合所有的学生情况,进行全局的设计。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以学生为立足点,使得同学们在被肯定的情况下,增强思考的动力,以期达到完美的循环模式。

最后,拿捏得当,循序渐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文学素养,能够对教材有精准的把握。充分了解教学过程,合理组织教学方案,特别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可以使提问、可以使朗诵……要坚决执行实践观,使其与知识体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

当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效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恰当的把握,合理的指定方案,应定会为文言文教学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部文学院)

有效教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高中;书法;有效教学

一、高中书法教育现状与有效教学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的书法课的开设一般都是包含在美术课程中,还有一些有书法爱好的学生通过参加学校书法社团来学习书法。除此之外,很多学习书法的学生是为了考书法专业的大学而学习的。笔者目前在每学期的美术课上开设3~4节书法课,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感受到书法之美,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悟。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进行授课后,能够使得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也就是说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效果、质量的标准,而是以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指标。从这个概念可以得出高中书法的有效教学就是希望通过书法教学,让学生对汉字构造、汉字之美有更深的见解,并且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高中书法教育的困境

1.互联网对汉字书写的冲击。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提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容易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认为书法已经是过时的艺术,对其缺失兴趣,不利于书法课的顺利开展。

2.社会和学校缺乏对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视。高中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很多学校的教学是围绕着高考科目进行的,对书法课并不重视,很少有学校专门开设书法课程。学生也因为书法课程与高考并不相关,所以对其缺少兴趣。此外,学校日常上课的书桌因为较小,也不利于软笔书法课程的开展,这些都导致了书法课开展不是很理想。

3.缺乏书法教学的教师。书法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可达数万人之多,但是从事书法讲学的教师却很少,于是很多书法课都是学习其他专业的教师代课的,虽然这些教师非常努力,但是仍和教学目标相距太远。

4.未建立完善的书法课程体系。高中学生的教育重点是面对高考,主要科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我国高中课程体系中对书法不够重视。虽然近些年教育部提出要在美术课堂上开设书法课,但是由于教学硬件和软件设备的缺乏,更多的书法课程以欣赏为主,学生动手习字的效果较差。

5.学校硬件设备的支持力度不够。现在学校内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的硬件设备越来越齐全,但这些设备在书法教学中的作用有待于发现。此外,一般学校都未配备书法教室,不利于展开书法教学。

三、实现高中书法有效教学的策略

1.通过选修课和走班教学的形式在高中开展书法教学。选修课的开设给予了学生多种选择和多样化的学习空间,能够有助于学生发展个性,实现跨学科学习并提升眼界。走班学习形式是指学生根据选修课的不同选择,在不同的教室进行“走班上课”。这种形式在高中属于新型课堂,所以若进行这种上课形式必须做到:一是对学生的选课进行良好的指导,避免让学生盲目进行选择;二是对走班制度进行周密的设计,在走班时进行的书法课程可以有临摹唐代小楷《灵飞经》、临习北魏的墓志铭等内容,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时间段不要和主课冲突,也应该合理安排教室,保障学生对书法课的需求。

2.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在高中书法课的讲授上,应该注重课堂的有效性,关注学生在书法课上所获得的收益,并正确处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一是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成就感。二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把书法课按照次数来划分,每次讲课讲一个学时的基础知识和注意要点,另外两个学时让学生自己练习,提高动手能力,三个学时完成一次教学任务。这样既能够节省教学时间,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课程内容中安排适当的书法鉴赏时间。美术是一门体验和实践十分重要的课程,在书法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水平,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书法写作水平和能力,鉴赏时间应该不少于书法讲解过程的五分之一时间。

4.通过临习书法提高书法写作水平。学生最开始临帖应该从书写楷书开始,等学生的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学生可以慢慢临习颜体、柳体、欧体等字体。临习字帖不只是简单的临帖,在临帖过程中有对临、背临和意临三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和引导,并向学生讲述字帖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从内心中认同书法中的情感,体会书法的博大精深。

5.教师变革对学生的学习的评价方式。一是积极发现学生学习书法过程中的闪光点,对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学习书法的信心。目前学校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倾向于把课堂还给学生,打破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及“一言堂”的情况,故评价学生的书法可以多元化,既可以教师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水平,也可以采取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模式。二是精细化地评价学生作业,对学生书法作业教师可以采取面授的方式,这样可以在作业批示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及时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热情。三是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个体的不同来设立不同的标准,产生不同的评价,评价要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为主,让他们感受到书法的艺术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从而喜欢上书法学习。

笔者通过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根据教育部对高中美术的要求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高中的美术教学中设立书法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应该把书法课程开设得有效。通过研究,笔者认为高中书法的有效教学应该通过选修课和走班制来开展书法教学,并且在教育方法上和评价方法上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书法鉴赏和临帖来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

上一篇洛神赋原文

下一篇论诗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