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总结范例6篇

口腔护理总结

口腔护理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口腔护理;模块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外在形象要求越来越高,口腔尤其受到大众的关注,口腔日常的护理引起强烈重视。我们不仅需要患病时的治疗,更需要专业的护士对我们进行口腔健康宣教,防患于未然。

一、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口腔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外界接触多,口腔担负着咀嚼、消化、味觉、语言、辅助呼吸等重要功能。口腔中经常存有大量的正常和致病菌群。但是口腔范围狭小,人们做不到完全的清洁,因此口腔卫生的防护就有了极大隐患,长此以往,必定会引发口腔方面的疾病。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对我们进行专业的口腔卫生宣教。现就我校在护理专业以“ 平台加方向” 教学模式进行介绍。

二、口腔护理方向的设置

1.学情分析。我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为3.5+1+0.5,在掌握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在学生实习返校后的0.5学年中,让学生自主选择特色专业课程,口腔护理即为其中一门专业特色课程。

2.教材选择。除了护理专业基本课程外,还选用的口腔护理专业教材包括《口腔临床护理》《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影像学》《口腔材料学及药物学》等。

3.课程设置。根据口腔专科护理的临床需求,增设了口腔临床护理、口腔影像、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和药物4门课程,总课时数为140学时。

4.教学目标。根据口腔护理课程教学目标,结合临床实际需要,制订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口腔疾病的健康指导及预防保健。

三、效果评价

1.教学效果评价。根据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遵循多样化、多元化原则,综合评价。采取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结合的考核方式,按照平时+期中+实验+期末=总评成绩方式进行评分,不同科目的比例按照本课程标准进行设置。

2.学生自我评价。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口腔护理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口腔护理工作的兴趣。近六年来,选修口腔护理方向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从事口腔护理工作, 就业单位以口腔专科医院和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为主。

3.社会指导评价。走访学生实习单位,了解学生实习实践效果。口腔护理方向的学生在口腔专科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都已初步具备了从事口腔专科护理的能力,这就大大缩短了医院再培训的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

四、讨论

在高职院校增设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特色班,不仅能够缓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顺应了口腔医学专业的发展,口腔护理是一门必不可少、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学科。学校根据我国口腔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护理学教育为平台,开设口腔护理模块,在护理专业培养的过程中进行口腔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护理专业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口腔护理总结范文2

[关键词]早期预警评分;护士;急救

口腔专科医院在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专科医疗上具有较高水平,但在危急情况的处理和综合救治方面能力相对薄弱[1]。在手术或治疗前,医护人员会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在术后或治疗后的应激状态下,患者常出现喉头水肿、突发心绞痛[2]、出血性休克等急症表现[3]。但非综合医院在急救设备及医护人员急救水平相对不足,患者无法在口腔专科医院得到立即有效的治疗,故口腔医院专科护士对急危重症病情的准确评估非常重要[4-5]。早期预警评分量表(EWS)是国际上应用快捷方便的评分系统,可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识别水平[6-8],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关于口腔专科医院使用早期预警评分作为观察及呼叫医生的依据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对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际调查,分析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的早期预警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以期制定出提高其早期预警能力的对应措施,提高口腔专科医院护士的急救意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3月对吉林省长春市某公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为:从事口腔颌面外科或口腔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护士,具有护士执业证书且自愿参加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调查问卷包括2部分: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文化程度、从事本工作年限、护士层级、急救理论学习经历、急救相关培训经历、急诊科实习轮转进修经历、抢救经历、呼叫医生依据。早期预警能力调查表:分为三部分:①危急预判能力:5个条目;②早期预警评分知晓情况:共计6个条目;③访谈:2个条目,不计分,仅作为了解口腔专科护士评估危急病情现状的参考。单选题采用5、3、1评分法计分,根据评分将早期预警能力分为三个水平:低水平(11~25分),中水平(26~40分),高水平(41~55分),总分越高,早期预警能力越强。笔者对早期预警能力调查表结果进行分析,得出Cronbach'α系数为0.737,信效度可靠。

1.2.2资料收集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市某公立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护士休息时间,说明问卷调查的目的,解释问卷相关内容,取得其知情同意,当场发放,现场回收,进行再次核对,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可靠。发放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口腔专科护士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50份,在文化程度中本科文化占86%,88%的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学习过急救理论知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详见表1。

2.2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标准化得分为59.89%,总体水平较低。早期预警评分知晓情况得分为12.38±7.93,仅占41.27%,见表2。

2.3多因素分析:口腔专科护士的基本资料在早期预警能力得分上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层级较高的口腔专科护士的危急预判能力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级为N3的护士在危急预判能力得分上高于其他层级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理论学习经历、急救培训经历是影响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主要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总体水平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得分为(32.94±7.74)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66%护士仅了解过或不知道早期预警评分,无人掌握早期预警评分的使用。访谈环节结果显示,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在进行病情评估时主要以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数值为参考依据,部分护士会参考血糖、血钾等危急值、心电图波形[9]等,但在预警范围方面说法不一,普遍认为各参数超出正常范围即为预警指标。口腔专科护士早期预警能力与急救应变能力较低,与其对口腔医院住院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风险意识不足有关。口腔专科医院对专科护理与急诊急救培训较为重视,但在临床工作中客观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能力尚有不足。统一评估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的工具尚待制定。

3.2口腔专科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3.2.1急救相关培训经历对口腔专科医院护士早期预警能力的影响:口腔专科医院在护士新入职时统一组织进行急诊急救课程的学习及急诊急救操作培训,很多口腔专科医院护士具有良好的急救知识,但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准确应用,建议口腔专科医院开展更为系统的急诊急救知识与操作培训[10],重点讲解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的前期表现以及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各指标的意义,使护士将早期预警评分量表上的指标与临床上出现的体征及参考值进行对应,将早期预警评分量表应用于临床,准确预判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降低死亡率[11]。凭借早期预警评分分值呼叫医生查看患者,与医生在判断患者危急状况方面达成统一意见,便于医护关系的和谐发展,将患者的损失降到最小。

口腔护理总结范文3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腹腔镜;围术期护理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包块、黄疸、腹痛等,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为有效的手段,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在胆总管囊肿切除术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践证实该手术的疗效确切、预后良好[1]。现将腹腔镜下小儿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根据临床表现,结合MRI、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囊肿,并经术后病理证实。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18个月~8岁,平均(3.3±0.6)岁,3例为梭形扩张,9例为囊状扩张。所有患儿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肝总管空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患儿入院后,主动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多安慰、鼓励患儿。通过向患儿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治疗原理、优势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等,以消除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同时获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从而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②感染预防及控制。胆总管囊肿患儿多合并程度不一的胆道感染,患儿在急性炎症期,要严格禁食,并给予电解质、葡萄糖等补充能量,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要选择经胆道系统排泄的种类。对于严重发热(>38.5℃)的患儿,要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

③营养支持。术前,要对患儿加强营养,以增强机体的手术耐受能力,增强体质,预防术后吻合口漏、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要给予低脂、高能量、高蛋白食物。对于营养不良患儿,在术前还需静滴氨基酸、脂肪乳,给予营养支持。

④术前准备。术前3天开始口服甲硝唑片,以抑制肠道细菌,每次0.2g,每日3次,口服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次8万U,每日3次。术前1天进行备皮,术前12h禁食水,手术前晚用开塞露排空近处大便。

1.2.2 术后护理

①麻醉后护理。在患儿尚未完全清醒时,去枕平卧,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发生误吸。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和氧气吸入,密切观察四肢末梢温度、口唇颜色的变化,及时清理口腔、鼻腔中的分泌物,避免发生窒息、误吸等。患儿清醒后,鼓励患儿活动下肢,多翻身拍背,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在患儿家属的协助下进行活动,以免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或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第3d,鼓励患儿下床活动,以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②管路护理。密切观察胃管、腹腔引流管中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确保各引流管引流通畅。在胃管留置期间,要对患儿加强口腔护理,随时保持口腔清洁。为避免血凝块堵塞腹腔引流管,可经常顺向挤压管路,注意避免反折、压迫引流管,以确保引流通畅。准确记录每日引流量,每日更换引流袋。术后3-5天内,若腹腔引流管中的引流液逐渐减少,可按医嘱拔除腹腔引流管。

③饮食护理。在排气前需禁食,在此期间予以静脉营养支持。排气后,拔除胃管,待吻合口愈合,即术后第5天,可进食少量流食,若患儿无不良反应,则可逐渐过渡到半流质、普食,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油炸、油腻饮食。

④感染预防。鼓励患儿咳痰、咳嗽,按医嘱予雾化吸入,以免发生肺部感染。在换药、更换引流袋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切口有无发热、红肿、疼痛,引流液性状有无改变,判断有无切口感染发生。术后3天,患儿体温可能出现升高(

⑤并发症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有无出血、胆汁外渗等。保持腹腔引流管引流通畅,若引流液呈鲜红色,患儿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则要警惕出现了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术后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腹部肌紧张、反跳痛、压痛等腹膜刺激征,如果24h引流量超过100ml,呈黄色,且有腹膜刺激征,则提示可能发生了胆瘘,需按医嘱予禁食、胃肠减压、局部充分引流,加强营养,促进吻合口愈合等相应的处理措施。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手术治疗及护理后,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营养不良、黄疸等并发症,患儿的皮肤黏膜黄染、呕吐、腹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第5d,顺利拔除胃管,术后5d开始进食,住院时间9~11d,平均(10±0.3)d,全部治愈出院。出院后,10例获得随访,随访结果显示10例患儿大便、饮食恢复正常,腹痛症状消失,超声复查未见腹腔包裹性积液。

3 讨论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儿外科常见的一种肝胆畸形疾病,本病多发生于儿童期,且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左右[2]。本病一旦确诊后,应立即行手术治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胆管空肠吻合术+胆囊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胆总管囊肿最常用的术式。比起传统的开放手术,该手术具有患者痛苦小、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肝胆管空肠吻合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对临床护理也有较高要求,围术期护理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3]。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后常见不适症状、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能够准确判断并发症类型,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保障患者术后安全[4]。

总之,术前做好患儿的心理及生理准备,术后加强管道护理、病情观察及康复指导,对于确保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的顺利实施和保障手术疗效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晓春,唐孝庆.小儿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下行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9):268-269.

[2] 罗萍.20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3):218-219.

口腔护理总结范文4

关键词:全方位护理;鼻咽癌;放疗;口腔黏膜反应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编号:2014KYB040

鼻咽癌属于恶性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阶段,放射治疗被广泛应用在鼻咽癌治疗中,也是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在进行放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中口腔黏膜反应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弥漫性溃疡、红肿,且唾液分泌量减少,可导致患者出现口腔疼痛,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进食[1-2]。我院在开展临床诊疗过程中,对鼻咽癌放疗患者进行全方位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护理效果,本研究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放疗治疗的6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放疗治疗的6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7.2±3.7)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活检病理检查及CT确诊,且均符合鼻咽癌化疗治疗和护理标准[3]。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48.3±3.8)岁。对照组男14例,女17例,平均年龄(46.9±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即不安排制定护理人员,不制定统一护理标准,仅严格遵照医嘱开展临床护理干预服务。观察组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化疗治疗过程中,会给鼻咽癌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为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不但不能缓解病情,还会给治疗带来较大影响。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发现患者存在心理层面问题时,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1.2.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努力将患者心中的疑惑排除掉,进而提高其对疾病和相关并发症的认识。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干预,树立战胜病魔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增加患者应对能力。

1.2.3口腔护理:根据患者不同性格及认知水平,对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口腔护理干预,进而避免出现口腔黏膜反应。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变化情况,告知患者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性。应用软毛牙刷刷牙,饭后及时漱口。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明确口腔黏膜反应致病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口腔护理计划,必要时要为患者静脉注射维生素C,进而促进患者口腔黏膜再生,消除红肿,加速溃疡愈合。

1.2.4饮食指导:告知患者要注意规范饮食,注重营养搭配,多食高纤维、高营养的食物和应季新鲜水果,忌食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护理人员要为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食谱,并要求患者执行。鼓励患者多于身边人进行交流,并且要多饮水,避免发生感染。

1.3指标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护理效果是指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状况,可将相关评价标准分为五个等级:0级:口腔黏膜正常;1级:口腔轻度水肿、充血,并伴有轻度疼痛;2级:口腔黏膜出现斑点,或产生反应性质的不良分泌物,中度疼痛;3级:口腔黏膜呈片状,同时伴有重度疼痛,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进食;4级:口腔黏膜出现大面积溃疡,剧烈疼痛,且无法进食;通过问卷调查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到SPSS 18.0统计软件中,数据均采用%表示,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当P

2.结果

2.1口腔黏膜反应比较

观察组口腔黏膜0级、1级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多,而对照组2级、3级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口腔黏膜反应等级比较

2.2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19例,比较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率为93.5%。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9例,总有效率为71.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

3.讨论

鼻咽癌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方法。根据实践经验认为,在为鼻咽癌患者进行放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口腔黏膜反应,且比较常见。口腔黏膜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弥漫性溃疡、红肿,且唾液分泌量减少,若反应等级过高,则会导致患者口腔出现剧烈疼痛,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进食。

为了进一步减少口腔黏膜反应,我院在对鼻咽癌患者开展临床诊疗工作时,在积极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口腔护理及良好的饮食指导等。结果显示,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开展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口腔黏膜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顾玉炎,朱广迎.全方位护理对原发性肺癌放疗致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12(18):1712-1713.

[2]严叶红.全方位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口腔黏膜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12(20):142-144.

[3]李秀英.综合护理干预在减轻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所致口腔黏膜反应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04(05):425-426.

口腔护理总结范文5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溃疡患者,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均符合口腔溃疡的临床诊断标准。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11例,他们的年龄为38~79岁,平均年龄为(53.9±7.6)岁,其中WHO急性口腔反应评定等级为Ⅰ度的患者有13例,为Ⅱ度的患者有10例,为Ⅲ度的患者有4例,为Ⅳ度的患者有3例;在实验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7例,他们的年龄为37~72岁,平均年龄为(53.2±6.8)岁,其中WHO急性口腔反应评定等级为Ⅰ度的患者有15例,为Ⅱ度的患者有9例,为Ⅲ度的患者有4例,为Ⅳ度的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荷漱口液进行治疗。连续治疗5天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1.2.1对照组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具体方法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根据患者口腔不同PH值来选择适合患者使用的漱口液,准备齐全治疗用具进行口腔护理。1d/2次完成常规口腔护理,连续进行护理5d后观察治疗效果。

1.2.2实验组

对患者口腔溃疡情况进行记录,测量患者口腔内的PH值与溃疡创面的大小,采用常规口腔护理与银荷漱口液进行护理,与此同时对患者配合进行超声雾化进行护理治疗。具体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备齐用具,采取卫生棉球蘸取银荷漱口液对患者溃疡部分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在清理完成后使用银荷漱口液对患者进行超声雾化,需要注意的是雾化器吹嘴应对准患者口腔溃疡创面,有利于药物药性在创面的发挥。将单次雾化时间控制在10min~20min之间,为了使效果更佳显著,在患者雾化完成后应口含银荷漱口液进行巩固治疗,使溃疡创面充分与药物进行接触。1d/2次完成常规口腔护理,连续进行护理5d后观察治疗效果。

1.3临床疗效评判标准

①痊愈:口腔溃疡的创面完全愈合,患者无疼痛感。②好转:口腔溃疡的创面明显缩小,红肿程度及疼痛感均明显减轻。③无效:口腔溃疡的创面为缩小。治疗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18例,为好转的患者有8例,为无效的患者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7%;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9例,为好转的患者有9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口腔护理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伤;临床护理;综合护理措施;重要性

口腔颌面外伤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性损伤情况,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行业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随之产生的事故性损伤情况也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1],其中较为常见的则是口腔颌面损伤。相对于临床治疗的其他疾病种类来说,此病的治疗工作要从两方面[2]展开:其一,疾病的治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其二,对患者外貌的有效恢复。所以,需要全面系统的临床护理加以干预。下面回顾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治疗的口腔颌面损伤病例,总计90例。包含男性64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在16-78(43.05±5.15)岁之间;患者受伤至就诊的时间在半小时至3天之间,平均(24±5.55)小时;患者受伤的原因:交通事故伤(51例)、跌倒损伤(24例)、物体击伤(10例)、爆炸伤(5例);其中65例患者为软组织损伤,另外25例患者为骨折损伤。按照患者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分为护理组与常规组,分别有患者50例和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至就诊时间以及受伤原因、受伤程度等资料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加强护理;常规组:仅给予患者常规性的基础护理。

1.3 综合干预护理方法

1.3.1 基础性护理 对患者的病情做好严密的观察,重点对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以及瞳孔大小等做好观察,因颌面外伤容易造成面部组织相关功能的损伤,并可导致颅脑受到损伤,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做好观察,可有效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另外,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进行口腔、皮肤护理等操作,对于头部可自行活动以及口腔活动相对较好的患者,可以对其采用替硝唑漱口液于进食后漱口,保持5分钟含漱后,将液体吐出;对于无法进行漱口以及口腔活动相对较差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对其进行口腔护理;对于四肢不需要进行制动的患者,在对其口腔颌面损伤处理的基础上行每日活动锻炼,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状态;对于存在四肢损伤的临床患者,护理人员要帮助其进行翻身,尽可能避免由于皮肤长时间受压所引发的压疮并发症情况[3]。

1.3.2 呼吸道护理 口腔颌面损伤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窒息问题,所以,针对此情况的患者,必须做好呼吸道管理。对于存在舌后坠的患者,可以应用开口器进行牙齿撬开操作,将舌牵拉至口外位置;对于存在狭窄性窒息患者,要对其进行鼻腔插管处理。

1.3.3 疼痛护理 疼痛是口腔颌面患者发生的必然情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引发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导致呼吸频率异常局面,还会影响患者正常的休息以及临床治疗工作。所以,作为护理人员要严格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疼痛控制,也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看书等方法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临床操作过程中,要做到轻柔、准确,避免疼痛感刺激情况[3]。

1.3.4 创面护理 因颌面部的腔窦中容易存在致病菌,如与创面相通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应及时对与创口相通的腔窦进行清理并闭合,以防止出现感染;另外,应对创面加强卫生处理,保证创面的清洁度与干燥度,并定时使用碘伏等进行擦拭,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对于出现渗血或脓液的创口要及时处理,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药包扎,同时定时更换药物,防止引发感染[4]。

1.3.5 心理护理 患者受伤住院期间会表现出不同程度上的悲观性(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状态,所以作为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要保证绝对的微笑、温和态度,强化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向患者讲解其具体的住院环境,并告知创伤的相关知识以及成功治愈病例。来尽可能消除患者对于治疗存在的疑问状态。对于存在疤痕疑问患者,可以采用暗示方法,并告知可以采取医疗美容,来提高其治疗的配合意识。同时为临床治疗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亲属、朋友、同事等),建立患者的信心意识。

1.3.6 营养护理 对于创伤患者要对其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建立护患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投身于饮食护理中。对于能够自行进食的口腔颌面外伤患者,要叮嘱其多进食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鸡蛋、瘦肉、奶类、蔬菜以及水果等),但是要控制其进食量,不宜过多,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5]。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来说,可以采取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操作。同时患者饮食后,要观察其敷料以及结扎丝等是否出现脱落、食物残渣情况,并随时做好口腔护理有效避免细菌侵入。

1.4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后Ⅰ期和Ⅱ期愈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分别统计并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所统计的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 果

患者入院后,经过我院的优质化护理服务,90例患者最终均康复出院。护理组Ⅰ期愈合患者为49例(98.0%)、Ⅱ期愈合2例(4.0%);常规组Ⅰ期愈合患者为35例(87.5%)、Ⅱ期愈合5例(12.5%)。另外,护理组未见明显并发症;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5.0%,出现2例感染患者。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8.0%,常规组患者满意率为87.5%。护理组效果更佳(P

3 讨 论

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需求更为明显。总结我院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护理、伤口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提供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不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更加兼顾了患者对于护理的内心需求,最终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配合性认识[5],强化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且有效的避免了患者的临床并发症以及感染情况,最终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效果。护理中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强化自身工作责任心意识,以保证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全面性、有效性。

本文研究显示,与常规方式给予一般护理效果相比,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显著,Ⅰ期愈合率明显要高(96.0%,常规方式为87.5%),无明显并发症(常规方式发生率5.0%),且患者满意率更高(达98.0%,常规方式为87.5%)。

总之,对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利于临床整体效果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美娟,许之娜,陈桂青.98例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2):147-148.

[2] 朱巧灵,柴梅香.30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临床心理分析及护理策略[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07):322-323.

[3] 李敏宜,罗小平,彭丽辉.口腔颌面部外科术后患者的监测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