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教育范例6篇

医学研究生教育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1

研究生思想教育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承担者,本文将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新时期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思考。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从思想层面积极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实践层面严格督促研究生以良好医德为准则,将思想教育落实到临床学习工作中。力图促进临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作者:徐广军 刘忠玲 孙小雪 汪丽 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2

[关键词]医学毕业生;医学教育;就业

2013年,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Lancet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医学生前景堪忧[1]。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医学教育及医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医学院校及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2]。针对以上问题,对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教学及就业反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4届毕业生。本次发放调查问卷977份,回收915份,回收率93.7%。其中专科52人,本科768人,七年制本硕连读95人。男生362人,女生553人。(二)研究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开展研究,调查数据用SPSS11.3录入并统计,统计方法主要采用一般性描述。

二、结果

(一)教学反馈。

1.对所学专业的兴趣。50.82%毕业生喜欢,一般喜欢41.20%,不喜欢8%,医学教育在医学生兴趣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对自身素质的评价。31.04%毕业生认为最欠缺的能力是专业知识和技能,25.90%毕业生认为是沟通协调能力,24.92%毕业生认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17.60%毕业生认为是承受压力的能力。医学毕业生对自身素质的评价不尽相同,多数肯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作用。

3.影响学习的因素。3.61%毕业生认为课程安排不合理,25.25%毕业生不喜欢所学课程,24.26%毕业生授课乏味,0.87%毕业生社团活动太多。课程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业余活动对学习的影响不占主要。

4.在校期间对就业帮助最大的环节。29.73%毕业生认为专业实习对就业帮助最大,教学实践26.12%,专业课程20.11%,就业指导7.43%,社会实践活动6.78%,毕业论文6.01%。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及专业课程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二)就业指导。

1.对院系就业工作的整体满意度。14.21%毕业生对院系就业工作非常满意,66.56%毕业生比较满意,14.75%毕业生不满意,我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可有效帮助学生就业,需进一步完善。

2.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满意度。我院长期坚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本次调查,14.10%毕业生学生非常满意,62.08%学生比较满意,20.66%学生不满意,提示该课程对学生就业有一定帮助,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建议学院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教研室。

3.与指导就业的老师交流。48.20%毕业生表示从未交流,21.97%毕业生有一次交谈,14.54%毕业生有两次交谈,4.81%毕业生有三次交谈,四次及以上的交谈毕业生4.15%。师生交流有助于更加全面掌握就业信息,提升就业技能。从数据看近一半的学生未有单独交流,目前学院学生数量大,现行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辅导员兼任。为了保证充分就业,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建议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办公室。

4.对就业指导希望获得的信息。32.46%毕业生希望获取用人单位信息,31.37%专业出路,16.50%应聘技巧,15.63%职业规划,3.83%求职心理辅导。医学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信息需求量大,需求面广,需要就业相关部门更加紧密地协作。

5.就业最大的障碍。28.85%毕业生认为是就业信息少,21.42%毕业生认为是不懂求职技巧,14.10%毕业生认为是语言表达、社交能力不强,13.44%毕业生认为是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不好,7.10%毕业生认为是个人定位不准,4.70%毕业生认为是综合素质不高,3.17%毕业生认为是实践能力不强,1.31%毕业生认为是未过CET-4或CET-6,1.64%毕业生认为是计算机,0.55%毕业生认为是父母地位。医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就业信息、求职技巧及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的需求较高,就业指导人员应更多开展相关的指导工作。

6.最关注的就业信息。医学毕业生所关注的就业信息中,校内招聘会35.19%,学校就业网27.21%,家人朋友介绍14.32%,人才市场11.91%,传统媒体0.66%,网络6.67%,校友推荐0.87%。毕业生更注重高等院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

7.现在就业单位的信息来源。在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信息来源的调查中,学校就业网30.49%,校内招聘21.31%,人才市场13.66%,网络11.15%,家人朋友8.42%,校友推荐0.87%,传统媒体0.66%。毕业生所在院校就业网及校内招聘成为就业信息的主要来源,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合理利用该方面的资源。

(三)就业反馈。

1.对待专业与工作对口的态度。56.61%的医学毕业生认为有关联不一定对口,24.04%认为一定要对口,11.15%认为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行业,7.43%认为应该先找工作再说。

2.对目前所选择就业单位的满意度。毕业生16.07%非常满意,51.48%比较满意,11.04%不满意。获取就业信息的多样性增加毕业生择业的满意度,但学生的就业需求及择业单位具有不完全匹配的特性,毕业生需要更多的就业信息及更大的选择空间。

3.倾向的就业方向。16.83%的毕业生倾向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升学30.60%,医院19.23%,事业单位15.85%,出国8.42%,公务员4.59%,自主创业2.30%,自由职业0.98%,公司企业0.66%。多数医学毕业生认识到医学科学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故选择规培及升学的比例较高,这与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有一定关联。

4.实际签约岗位。毕业生所签约岗位中医务工作者64.04%,管理人员6.67%,教师1.09%,医药类销售1.86%,有24.48%毕业生因升学未选择,其他行业<2%。尽管当前医疗环境并不理想,绝大多数毕业生仍选择继续从事医务工作,这与医学院校的正确引导密不可分。

5.在择业中重视的因素29.39%毕业生重视单位待遇,发展前景17.65%,地理位置13.97%,兴趣爱好9.72%,发展空间7.60%,公司规模文化8.83%,所属行业3.80%,专业对口3.46%,培训机会2.57%。就业单位的待遇及个人发展空间是毕业生择业重视的主要因素。

6.期待的月薪。9.73%毕业生期待月薪2000元,3000元12.90%,4000元14.64%,5000元以上59.23%。毕业生对自身的评价较高,认为自身的劳动价值应在更高的薪酬水平上得到体现。

7.影响择业成败的因素。医学毕业生所认为的重要的择业成败因素如下(见附表)。当前医学教育应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及专业培养。

三、结论及建议

此次调查从医学毕业生的角度初步明确了医学院校在教学、就业指导、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在肯定相关工作的同时,亦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综合以上研究,提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一)在现有基础上合理调整教学模式。医学院校应根据当前新形势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继续重视对学生专业兴趣及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切实提高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实践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

(二)加大对就业指导的支持力度。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有较大的需求,医学院校应加大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力度,配备专门的组织机构及充足的工作人员,合理利用网络、校内招聘及相关师资力量,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支持。医学院校相关部门应关注国家现有政策,多为医学生宣传国家医疗改革所取得的新成果。就业指导应该成为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3]。

(三)针对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做必要调整。尽管当期医疗环境不太理想,医务人员不必过于悲观。绝大多数医学毕业生在医学院校的正确引导下,毕业后仍继续从事医疗行业工作,但有关部门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毕业生就业需求范围较广,医学院校及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重要性,完善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合理规划。与此同时,医学院校还需要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的人文社会知识欠缺、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特点,培养医学毕业生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4]。

[参考文献]

[1]ZengJ,ZengXX,TuQ.AgloomyfutureformedicalstudentsinChina[J].Lancet,2013,382(9908):1878.

[2]李友,顾芳,杨新燕.医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J].考试周刊,2011(57):201-203.

[3]李锋清.医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对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2,25(10):95-97.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3

【关键词】新形势 医学研究生教育 思考

医学研究生的素质如何与我国医学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随着医学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院校的发展。而医学研究生的研究水平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未得到深入发展,这一点从他们所研究的课题中可以看出。此外,目前很多院校培养出来的医学研究生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虽然满腹理论,但是由于实践少,基本达不到社会用人标准。特别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今天,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当前医学研究生教育与社会脱轨,不能满足卫生体制改革的需求。面对这些新形势,笔者认为,应深入思考研究生教育,并提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内容等。

一、利用多种途径,培养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医学研究生的心理素质较为稳定,波动性不大。但是,在新形势下,如就业压力的增大、难以均衡恋爱、学业、家庭等关系,医学研究生很容易产生心理波动。此外,从研究中发现,很多医学研究生定位过高,但与现实存在差距,因而容易产生落差感。如果医学研究生不能及时调整心态,极易导致他们出现自我否定、焦虑等心理。那么,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呢?首先,鼓励医学研究生从容、积极地面对不同的压力。可以从了解压力入手,进而分析压力来源,并结合自身情况,找出缓解压力的方法。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发展动态,依据外界形势调整目标、方向,使之符合自己的心理期望值。其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医学研究生的心理教育的侧重点在于有效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院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并明确教育侧重点,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形成。

二、提供实践机会,提高研究生临床业务素质

临床型和科研型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两大主流方向。由于研究生培养和发展方向有所不同,但都应注重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促进医学研究生临床业务素质的提高。临床型医学研究生的侧重点在于临床实践;科研型的则把焦点放在科研上,如掌握课题研究。由于医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的不同,因而在实践水平上也有所差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众多医院都要求医学研究生同时兼具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如何协调不同方向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成为热点议题,值得深入思考。

笔者认为,无论是临床型和科研型的医学研究生,都应多提供实践机会。为了督促学生实践学习,应建立相对应的考核制度,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通过医学临床实践,学生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并能提前体验医学工作,熟悉各个流程,更好地适应医学发展需求。当然,提供实践机会并不是简单的联系实践点,还应注意指导,引导学生实践的同时多思考、多学习。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医学研究生的实践工作,促使他们的临床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三、注重诚信教育,培养研究生良好的诚信品质

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目前很多医学研究生在展开学术工作时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直接剽窃别人的作品;请人等。如果高等院校不注重引导学生树立学术规范意识,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失败的。医学研究生只有树立起良好的诚信品质,其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在诚信缺失的今天,高等院校应注重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诚信教育,促进他们良好学风和学术道德的形成。此外,还应该注重医学研究生的纪律教育。由于医学研究生外出实践机会的增多,因而应增强纪律教育,以形成良好的学风。针对诚信教育这一块,各高等院校还应制定相对应的监管制度,将医学研究生的诚信建设工作坚持到底。

四、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符合医疗改革的研究生

面对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式,高等院校只有深化教育改革,使培养出来的医学研究生才能更符合新形势的发展。首先,依据自身院校的发展实力进行招生,不能盲目扩招。例如,在招医学研究生时,要考虑教学资源、承受能力,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其次,将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医学研究生在完成既定课程学习后,引导他们选修其他辅助课程。在教师队伍方面,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在课堂教学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多采用研究型学习、讨论式学习等。再次,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给予充分的实践机会,研究生的医学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引导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医学研究生虽然学历高,但如果都希望留在大城市,就会造成诸多地方出现医学人才奇缺的现象。其实,小地方也有施展能力的天地。因此,应引导医学研究生明确就业观。

总之,新形势下,作为高等院校工作者,应多思考医学研究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清新形势下,提出与之对应的教育发展策略,医学研究生将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芳,毕清,郝敏. 浅谈医学研究生教育的趋势[J]. 医学与社会,2010(06) .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4

1前言

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提供了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高的智力支持。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社会上对高学历、各类证书过度关注,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导致学生只想获取证书,不重视学习知识,背离了教育的真正目的[1]。这几年,由于扩招,研究生数量不断增多,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已经无法满足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特别是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更是不容乐观,更是无法满足现阶段发展需要。因此,进行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质量,是临床医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2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现状

2.1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研究生的教育需求

院校对研究生的教育没有投入更多资金,没有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研究场所,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研究生的教育需求。研究生的教育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对科学研究的自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更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还要有科研能力。实验室是研究生培养科研能力的主要场所,但是很多学校的条件不能使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落后的教学条件,导致很多学校只能灌输理论教学, 或者是老师进行实验,学生围着看,学生没有实践操作。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中,学生没有实践,对课题的研究,就会没有头绪,手忙脚乱,造成学生缺乏对科学研究的深刻认识。

2.2学校不重视对研究本文由收集整理生的思想教育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科技创新型的人才,并且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式影响,现阶段的研究生目的只是为了更加容易就业,研究生教育制度“严进宽出”,学校以及导师没有严格要求研究生有科研成果,毕业压力小,导致就业压力大[2]。再加上很多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研究生心态浮躁、目标迷惘、精神空虚、没有学习兴趣等。研究生就只重视学位证,忽略学习专业知识和研究课题,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无法提高。

2.3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缺乏

导师是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指导者,但是临床医学的导师很特殊,他们很多时间都用在救死扶伤的工作中,对科学研究的时间被相对的减少,不能及时学习新的知识、方法以及研究动向,知识结构比较陈旧,在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上无法适应技术发展。而且,大多数的临床医学导师不但要治病救人,还要担任医院的领导重任,繁忙的工作,导致没有时间、精力关注研究的最新进展、成果,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时间更是大大减少。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导师陈旧落后的知识结构,无法深入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阻碍了技术的进步发展。

2.4研究生教育的考试制度不完善

我国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在考试上还是传统的卷面形式。研究生教育是培养自学、思考、创新能力,是培养综合素质。考试的形式应该多样化。研究生教育的考试制度无法完善是由于学校教学设施无法满足研究生的实验技能考试,以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比较繁琐,因此学校都只采取卷面考试的方式。

3.临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策略

3.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学校应该对研究生教育加大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使研究生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也可以让研究生到医院去观摩导师的临床操作,接触到具体的临床问题,再把理论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同时还能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临床医学的研究生不仅临床能力要高,科研能力还应该比较强,有创新。实践能够给研究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3]。能够激发研究生思维,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3.2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使研究生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从根本上改变错误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习和科研能力。学校教育应该多元化,激励研究生对研究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其重要性。研究生是未来医疗界的中坚力量,不但要担起救死扶伤的历史重任,还要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3.3加快研究生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

对研究生的教育中,导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导师是研究生的向导、楷模,导师的素质高低对研究生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临床医学的研究生导师是医疗、科研的主力军,对研究生的技能、科研能力起到引导作用。所以,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要先建设研究生的师资力量,学校应该特聘著名教授、医学专家担任研究生的导师,使研究生汲取到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培养年轻的拔尖人才使之指导研究生,保证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实效,提高研究生的质量。

3.4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质量

应该改变研究生“严进宽出”教育制度,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不断扩招,更加要严格规范化对研究生的教育。鼓励研究生尽早的独自进行科学研究,加强研究生和导师间的沟通交流。让研究生尽量多的参与到课题的研究中,接触更多领域的导师,能够更好的提高科研能力,促进创新能力,提高培养质量。

3.5加强和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5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教育部、卫生部共同实施的旨在培养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实用型全科医生的一项重要计划。全科医生是一类重要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主要在农村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慢性病及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医学高校是培养卓越全科医生的主要阵地。

医学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医生培养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研究是医学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人文素质教育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性

(一)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高校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医学与人类相伴而生,医学从一开始就是为人服务的,其本质是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对生命健康的珍爱。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医学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行医治病,施药济人被认为是施仁爱于他人的理想途径之一;在西方,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认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2];传统的希腊医学,关护“人性”特征非常明显,古希腊圣贤的格言:“知道是谁生了病比知道他生了什么病更重要。”大凡杰出的古代或近代临床大师,无一不关爱“人”,着眼于活生生的人[3]。现代以降,在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影响下,医疗技术发生了质的改变,医学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使人类受惠无穷。但是,医学也开始脱离人文,医学教育“技术至上”观点日趋严重,医学如何发展,医学教育责任任重而道远,医学只有与人文紧密结合,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真正造福人类。正因为这样,要想发展面向基层农村的医学教育,医学高校必须强化医学生对医学的原初定义和目的的认识与理解,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

(二)医学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卓越医生培养计划”目标的应有之义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着眼于培养基层需要的具有优秀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兼备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科学思维、社会适应等综合能力,具备行业引领潜质及创新意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医学理论与临床基本技能,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能适应新的医学标准要求的临床医生[4]。这种基于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教育、卫生规划战略定位决定了卓越医生的培养,更加强调其人文素质教育。而目前,在医学教育重技术、轻人文的教育环境下,医学生往往埋头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训练,而对人文知识的兴趣不足,其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相对薄弱,这些都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目标相悖[5]。因而,医学高校在加强医学生医学知识和临床诊疗技能学习的同时,应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置于卓越医生培养过程中应有的重要地位。

二、卓越医生培养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路径研究

(一)卓越医生培养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理念、模式

医学高校作为开展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主体,对医学生的培养必须以“强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为目标,重视医学生的深厚人文底蕴、高尚职业道德教育,以达到为农村基层培养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合格医生。为此,在其“人文素质教育”路径上需要构建全程化的人文素质课程模块,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块,构建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优秀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团队,营造与社会共育的卓越医生人文素质教育文化氛围。

(二)构建全程化的人文素质课程模块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围绕医学“正确了解疾病――人――社会”这一关系式,建设医学人文素质理论课程群,课程要凸显医学科学发展的大文化观,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完满和谐的大健康观,体现预防、保健、医疗各层面上的大卫生观,课程要涵盖医学教育中必需的心理、社会等文化知识体系,注重古代与现实、内因与外因、宏观与微观、医学自身与心理、社会等诸多辩证关系中的文化联系[6]。这一架构不仅承袭了医学的文化传统,而且开掘了医学的文化源泉,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发展。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以五年制临床全科医学生培养为例,可分为课堂课程教学模块和开发课程模块。

在医学生教育的前两年以“通识人文教育”为主。目的在于尊重和发展医学生的个性,关注医学生广博知识的积累,关注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这一阶段可分为公共人文素质教育和理性、观念性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两部分[7]。公共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侧重所有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共有的人文素质教育,除高校“两课”和一般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外,学校可以制定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教育阅读书目作为开发课程模块,制定阅读实践手册,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完成,增强学生对一般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内化,对地方文化的认知。理性、观念性的人文素质基础教育则强调医学教育价值观的养成,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和对医学本质、医学规律和医学的社会性等根本问题的正确理念。在课堂课程设置上可开设医学导论、人文医学总论、医学哲学等课程,使学生懂得医学的过去及其发展过程,让学生能正确解释人文医学内涵,能用医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对医学分析、判断、综合与创新能力。在开发课程模块上,学校可在每年的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依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学生对医学生誓言的学习和朗诵,组织新生和毕业生参观校园实验室、医学伦理馆,交流自己家乡的医疗卫生状况,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医学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医学教育的三年级至五年级,以培养医学生尊重病人的意愿和权利,以为病人解除病痛、增进健康,注重培养学生在卫生管理和临床实践中人性化操作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7]。国内一些大学通常开设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行为医学(分专业)、社会医学、医学人类学等课程。通过开发课程将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置于大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获取信息、了解事实、提出假设、做出是非判断的基础上,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念,提高医德修养。

医学人文课堂设置的两个阶段各有所侧重,又浑然一体,能有效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三)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可以通过改革传统的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大课堂发言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辩论会、模拟学术会议发言、创意演讲、角色扮演、录像教学、两个甚至多个教师同堂的以问题(PBL)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医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的权利、人格、尊严、健康需求以及未来命运的直接关怀等文化因素有机地注入在课堂讲授中,使教学内容的抽象化与课堂表达的形象化相结合,让医学生在轻松活泼生动的文化氛围中学知识。

(四)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模块,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医学高校要专门建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由中心搭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平台,搭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研究平台,搭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考核与评价平台。

搭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平台,旨在加强基层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在医学生教育的全程中利用假期、临床见习期及毕业综合实习期带学生深入基地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加强对医学人文本质的认同。对此,我校利用本地资源建立了孙思邈人文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带领学生深入开展医学人文素质实践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搭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实践研究平台,旨在规范医学生课外医学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方面我校利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对开展的诸如杏林使者青年志愿者义诊工程、医学生暑期卫生社会实践活动、关爱工程系列学生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前期策划、角色情境模拟、论证,中期指导,后期总结、评估、宣传、修订,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全程参与,打造医学人文教育品牌活动,达到教育学生和服务社会的目的。

搭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考核与评价平台,旨在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考核与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体系。重点对医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临床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和评价,引导医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文素质理念和能力。

除此之外,中心可建立医学人文教育网站,构建以医学生基层就业、发展问题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素质网络拓展教学模式,关注和正确引导医学舆情,了解医学生心声,传递基层声音,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兴趣,强化医学生“以人为本、德术并重”的教育理念和服务基层的动力。

(五)构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团队

教师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医学院校应培养一支“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为核心的,以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以人文素质教育实践项目为载体”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团队。这支队伍即需要具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的一线临床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又需要有来自基层的具有床边的、情景的,具有感性、形象的教学特征的兼职队伍,通过教学团队的合力教育,培养出具有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精神的医学人才。

医学研究生教育范文6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文化断层;市场经济;师资水平;实践教学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大行其道,工具理性日益成为国人的主要价值诉求。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对对医学研究生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渐渐疏离了所应同时对其施行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和培养,致使其整体人文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现时代的新要求。为此,探究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医学研究生的整体人文素质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一、人文、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

何为人文?至今尚无定论。相比较而言,我们倾向于如是的理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文”一词都包含着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人”,一是“文”。一是关于理想的“人”、理想的“人性”的观念,一是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前一方面的意思往往与“人性”(Humanity)等同,后一方面的意思往往与“人文学科”(Humanities)等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方面的意思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有着内在的关联:学科意义上的人文总是服务于理想人性意义上的人文,或相辅相成。[1]我们可由此人文的定义,引伸出人文教育以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就是通过相关教育途径,使人成为具有完美理性和德行的人。医学人文教育是人文教育在医学领域的延伸。而且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医学这一特殊的领域表现得更为突出,但与普通的人文教育密切相关。“医学人文教育是一般人文教育在医学这一特殊领域中的特殊作用。因此,一方面它不可能游离于一般人文教育的本质内涵之外而独立存在,没有一般的人文教育也不可能有医学人文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医学领域的特殊性,使得人文教育在医学中的作用比在其他领域更加重要。”[2]可见,医学人文教育与普通的人文教育的内在理念相同。一个具有良好的普通人文素质的人进入医学领域往往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相反一个没有良好的普通人文素质的人一旦进入医学领域也往往难有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表现。

二、我国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整体偏下之原因探析

从整体上讲,我国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较低。比如求学过程中的尸体解剖课上不能表现出对遗体捐献者的应有敬意,在临床的实习过程中缺少对病人的最起码的尊重,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用语粗疏,态度冷漠等。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形呢?我们认为这与我们国家的整体大环境以及我们的医学教育体制直接密切相关。具体讲来,可概括如下。

1.文化断层。我们知道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初旨在于:在寻求自强之路上培养人才、开启民智。比如,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确起到了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然而它同时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毋庸置疑,新文化运动的主旨在于把人权从神权、皇权、族长权中解放出来,强调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恰恰就是在对中国传统文明的批判和声讨声中建立起来的,但最终的结果却很像是“在倒洗脚水的同时也将孩子倒掉了。”其实,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宝贵遗产,其中包括很为丰富的人文内涵。比如儒家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与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之“友善”、“和谐”非常吻合。但是,近百年来,不能不说我们对国学和传统文化重视不够,甚至有漠视之嫌。因此许多人甚至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已经忘却了。虽然现在从国家层面有所警醒和重视,然而事实上已经形成的文化断层却需要我们花大力气长时间逐渐弥补。

2.市场经济。这几近共识,市场经济可促使人们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的转变,医学高校也实难独领清高。现在的教育部门很难说是个事业部门,学校更像是或已经成了企业。整个教育系统内部弥漫着浓重的商业化气息。在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研究生,在理念上往往会埋下为逐利而忘义的“阿赖耶识”。很显然,作为一个医学研究生,其人文素质很难会因读几本医学史、医学伦理学、职业道德操守以及被动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就能做到对病人的基本尊重和抱以诚挚的关爱之情。就好像按照,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前要庄严宣誓。可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最初的誓言其实并没有产生多少约束效用。大家对此种现象或许并不陌生,我国许多高校都热衷于更名大学,而其中的主要动力显然来自经济维度的考量。更名成功了,在我国这个很注重“正名”传统的国家就相对容易有生源保障,而且相应的生均拨款也会有明显增加。名利二字在我国当下结合得非常紧密。在如此氛围烘托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研究生,我们怎能去苛求他们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呢?那样的定力实在难觅。

3.师资水平。大部分医学院校除了专业课之外,其他的课程往往与别的院校没有太大区别。一些医学院校往往将医学人文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混为一谈。而且即便有相应的医学人文课程,也基本上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双肩挑”,而并非配备专业的医学人文老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的,而且一个人的思维往往也有惯性取向。“双肩挑”本身意味着授课人员的杂牌化、非专业化。可以预想,非专业的人员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很难讲清讲透相关的道理。最终的格局往往是学生满足于混到相应的学分,老师则采取“稳定压倒一切”的战略,仅仅把授课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对所传授的内容缺少专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加之又缺少某种本不可或缺的激情。在这种显然很具负面色彩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提升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对策

1.提升医药人文教育的师资水平。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直接与授课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关。针对许多高校,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尽量弱化市场经济导向,大力培养和配备医学人文师资。其实医学人文师资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慢工出细活”的艰难过程。换句话来讲,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学人文教师,在逻辑上,首先要具备较扎实的医学知识,同时还要具有很深的人文素养。自己具有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背景,亲身体会到要想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搞出些名堂,则需要首先对科学技术本身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具备相应的哲学底蕴。其实,医学研究生能否对医学人文课程本身产生浓厚兴趣以至于引起本来就应该倾注的足够的重视,这与教师的授课效果直接相关。因此要想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质,首先应着力落实好相应的医学人文师资的配备。

2.设置好医学人文课程。有了相应的师资,我们还要因地制宜地设置好相应的医学人文课程。比如,我们以上提到文化断层对医学研究生人文素养的极大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时不妨考虑设置这样的一些课程来引导学生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养分。比如儒家经典《大学》、《中庸》,王阳明的《传习录》、佛家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等都可试着引导学生来诵读和品味。也许有人说这似乎与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有些“远水解不了近渴”,那么我们可开设与医学结合甚密的医学人文课程。比如医学史,医学伦理学,职业导论、社会医学导论、医学道德与职业精神等,但从长远来讲,经典往往更能入心,有后劲,有长效。哈佛医学院的做法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其课程改革没有一项是完全出于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而开设的,但是审阅其所开设的众多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往往都渗透着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和内容。[3]当然,我国医学院校有自身具体情况。比如开出高质量的课,需要高质量的师资,而高质量的师资,需要很强的经济实力的支撑,同时高质量的学生素质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因素。虽如此,哈佛医学院的整体办学理念和思路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3.注重临床实践环节。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各种人文知识和相应的医学技能首先要在临床的实践过程中展示。也正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学研究生可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包括医学技术、人文知识等)是否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奏效。比如,在理论上医学研究生们或已学到许多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在临床实践中他们就可印证自己的所学是否能够在现实中派上用场。面对鲜活的病人,他们大可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一颗纯善的心真正为患者考虑。其实,那种现实的场景最能够检验一个人的医学人文素养。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道理:一个人可以欺骗他人,但是最终却欺骗不了自己。因为自己对自身的第一意识的感知是最直接最具体最明晰的。关于临床实践的重要性,有这样的看法,“医学教育的每个环节均存在人文精神,临床实习阶段更是人文知识转化的最集中场所,是学生专业知识强化和社会角色转变的关键阶段,重点在于诊疗实践中的人性化理念培养。”[4]可见要想切实提升医学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抓好临床实践环节很是关键。

作者:勾瑞波 单位:广东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与人文[J].中国社会科学,2001,(4):4-5.

[2]蔡志刚,林丽.医学人文教育困境之根源研究[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