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英教育范例6篇

医学精英教育

医学精英教育范文1

Discussion about raising the medical elite in the context of public education policyWANG Rui-ying,GAO Yan. Subsidiary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China【Abstract】The key problem for medical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medical elite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ts also a safeguard to offer high quality medical treatment for the public. If we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tudents pool, improve educational system, strictly select and bring in competitive system, more medical elite will bo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ss education.【Key words】Elite;Medical education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我国开始了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跨越式发展。到200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3%。具有精英教育特征的医学教育的招生人数也急剧增加,逐步完成了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过渡。然而,裘法祖先生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只能走精英出精品、精品育精英的道路[1]。如何在普及高等教育模式下培养医学精英,是确保高等医学教育质量,培养医学高级人才的关键,也是将来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1招收并留住最优生源是培养医学精英的基础医学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医疗队伍的质量。陪养更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主要依赖于更多优秀的学生选择加入到这个行业。其首要问题就是怎么让那些优秀的学生选择学医,不能强迫,只能鼓励、吸引他们。所有高等教育中,医学教育学制最长,负担最重。从踏入医学之门直到退休,都要不断学习。其待遇比起金融、电信、石油等行业也明显较差,就业和工作环境相对其他专业并不乐观。目前,各种原因导致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甚至医生被围攻殴打,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医生在行医过程中如履薄冰,时时担心患者的投诉、,治疗中不敢采用风险较大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医疗风险成了医生工作中不愿也不敢承受之重。目前竟然被戏称为:如果你想害一个人,就让他去当医生。可见目前医生的生存工作环境多么恶劣。紧张的医患关系阻碍着医学的发展,同时更使精英们对此行业望而却步。中国医师协会近年两次调查结果显示,医生的子女愿意当医生的比例只有17%。如此下去,医务人员质量将逐步下降,医疗队伍有后继乏人之忧。社会精英的移民是为了追求可以预知的安全感。医学精英的离职改行,同样是为了追求可以预知的安全感。提供优良的工作环境是吸引精英投身医疗卫生行业的关键。只有给医生提供应有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工作时有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安于本职工作,专心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当下整个社会充斥着喧嚣浮躁、不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弊病。人们追求金钱物质享受,追求感官刺激。在这个物欲横流、逐利欲望充斥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在选择学业时首先考虑到的往往是该专业的工作性质和收入。对于临床医学这个自然科学中风险最高的职业来说,更不能简单的期望从事此职业的医务工作者仅靠一个所谓的信仰,靠一个道德上的自我约束来终身艰苦奋斗,抵抗他们所遇到的各种欲望和诱惑。医生这种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首先是一份工作,是家庭收入的来源。做医生不能想着发财,但医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养家糊口。“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已经是很经典的笑话了。不求最优厚的待遇,但其收入至少要与其付出基本匹配,让从医者维持一个起码的心理平衡。古有“不在朝廷为相,就在民间为医”的说法。医生又称为“大夫”,其地位崇高度可见一斑。但现在,“白眼狼”、“没有医德”随处可见。人是社会的人,医生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医生,社会应该创造医生专注于本专业学术并以此为荣的环境和氛围,给予医生正确的社会地位和应有的尊重。这样,就算没有完全的物质的满足,至少还有精神满足作为补偿。常言道: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但在目前的环境下,剩下的不一定是金子。有能耐的,大多都选择逃离这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压抑的工作环境,另攀高枝了。剩下的反而是那些没有创造力只能安于现状的人。作为未来的医生摇篮的医学本科教育,不能期盼每块金子都能坚持到最后,但剩下的应该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虽然付出与回报,风险和利益之间的博弈,在医生身上是绝不平等的。但社会理应创造条件,让金子主动选择留下,而不是早早就被吓跑,剩下沙子。让医生享有正确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才能让医学生对未来的生活工作的美好盼望作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动力。精英们最看重的不是工资的高低,一定的工资收入只是安身立命的基础,为他们提供比较好的平台,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空间和上升的希望才是真正能吸引精英投身该行业的磁石。政府对整个医学教育建立完善的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毕业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能力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选拔人才的规则合理、透明,选拔结果公开。关闭后门、侧门,不搞特殊化、“关系户”,让学生充分享有付出收获成正比的权利。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提供上进的学习环境,激励机制,提供发展的机遇。可以学习师范专业补贴模式,改革医学教育生活补贴政策。为医学生提供适当的补助,让医学生在漫长、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孔子曰:先富之,然后教之。提高医学生生活补助,提高基层医生工资待遇,改善医生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医疗卫生事业,让他们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可起到变相提高医学生入学门槛,优化医学生生源结构的作用。2改良医学教育体系现行的医学教育体系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方面。首先就表现在医学生在入学前对医生这个行业以幻想为主,多受媒体“再世华佗”或“医生收入高”的观念误导。培养医学精英要从起点做起。加强入学前教育,在高中举办讲座,发宣传资料,让学生在报考医学院校前就了解学医的辛苦,医生工作的压力、责任和待遇,让学生在选择学医前就对医生这个行业有正确的初步认识。帮助学生对自己建立正确的认识,正确定位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让那些没有奉献精神,指望当医生混饭吃或指望当医生发大财的人远离医学院校。进入医学院校后,要让学生树立先做人,后当医生的理念。引导他们在思想上对医生的艰苦工作做好精神准备。让他们充分理解医学生为什么要比其他专业学生学更多的课程,花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初步成效。让他们明白,从走进医学殿堂开始,就要不断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完善自己的学术修养和性格思想上的修养。每颗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为一颗珍珠。只有摒除浮躁,脚踏实地,认清自己,从零开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既注重细节,又注重整体的敏锐观察能力。要全面掌握全科基础知识,不能凭个人喜好而偏废。在掌握了足够的医学知识后进一步提高,才能成为真正的医学精英。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没有前卫的意识,没有创新精神。可是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创新是在掌握了相关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创新。不能总是企盼奇迹发生,等着天上掉馅饼。实力是靠自己刻苦修炼积累的,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正道。而且,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医学基础知识内容庞杂,需要很长时间学习巩固。对于那些需要记忆的基础知识,适当的灌输也是必要的。试想一下,如果给你看病的医生连血常规的正常值都记不住,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医学专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医学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内容广博。每天各种各样的新研究报道不计其数,新的诊断治疗理论和方法也层出不穷。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不能主动鉴别,如何判断哪些研究结果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如何帮助临床决策,选择新技术、检查和药物?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培养逻辑推论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然后主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求证,对医学生的成长、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医生的整个行医生涯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医生面对的是人,各种层次各种生活环境的患者,他们的背景、经历、观念、心态千差万别,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与之交流。在保障患者选择自的基础上,让患者及其家属理解治疗的手段、意图和治疗中存在的缺陷,并要让他们在心理上接受、配合。这种沟通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也需要长期自我培养和自我提高。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选择各专业不同层次的医生分别授课,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临床医生,吸取他们的优点。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开启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教师的临床思维过程,教授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实用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去追本溯源,认识疾病,掌握其来龙去脉。加强医学英语教学、增强科研能力、文献阅读与分析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培训[3]。促使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强化政府在医学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和责任。政府制定严格的医学教材的出版审批制度,规范教材的选用。取消医学教材版税提成,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出版粗制滥造的地方教材。随着社会的进步,临床医师会逐步硕士化,最后博士化。医学专科必将退出历史舞台。为提高教学标准和水平,可取消专科教材,专科使用本科教材。中国医学高校的招生是全国性的,就业也是全国性的,医师资格考试也是全国统一的,本科教材理应做到全国统一。由国家卫生部组织各专科人员,按全科医生要求,在既往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包括实习指导在内的标准教材,3~5年修订一次,及时修正那些陈旧的诊断治疗方法,落后治疗理念。适应社会的进步和疾病谱的改变。印制指导性教学大纲,规范教学范围,各地只能针对地方疾病谱和专业特色制定补充教学考试大纲。加大政府的投入,引入高科技仿真模拟设备,及时更新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陈旧教学配套资料和设施。比如引入先进的虚拟病人、模拟诊疗、虚拟医院系统[4]。把抽象、枯燥的理论变成直观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用高科技发展成果带来的便利,以弥补临床病例病种的不足,提高教学效能。3严格考核,松进紧出,实行竞争淘汰机制缺乏合理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利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良好的生源只有在优良的教育体系下努力学习,才能被培养成真正的精英。人都有惰性,要彻底克服惰性刻苦学习,只有动力还不够,还要有压力,这压力就来自竞争淘汰机制。通过严格的选拔考核制度,保证医生的质量。大众化教育以“教育机会均等”为教育理念,为人的自由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各种选择机会和途径[5]扩大招生不是为了给每个学生都发个毕业证和学位证,而是给每个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努力的机会。给学生动力和压力都是为了帮助他们战胜自我,展翅高飞。人的成就是要受到自己能力限制的,人只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各种机制也只能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却不能把每个人都变成精英。虽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也要认识到不是士兵想当将军就能成为将军。现在有些学校因为害怕学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下降影响生源,管理上放纵学生,考试时泄题漏题,实习时走过场,甚至取消实习专业考研,以至出现临床本科生毕业面试不会无菌操作的尴尬。医生这个职业要利用医生掌握的医学知识治病救人,进行医学研究促进医疗技术进步,不能当成是解决医学生的就业问题的途径。不能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要从根本上改变拿到入学通知书就等于拿到毕业证的颓废学业的延续,就要借鉴推广国外普遍实行的考核淘汰制。国外医学教育系统广泛实行的高分入学、逐年淘汰制并配套有合理的分流转行体制的。如果被淘汰,可以换到其他专业也有些人读了一半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可转换专业。这样既节约了医学教育资源,也避免了大量混毕业的医生出现。扩大招生必然使一大批不具备相应学习能力的人进入大学。多次的考试不过关,使这些不具备相应学习能力的人在学习上产生自卑感,变得不思进取,转而追求颓废的个性,抱着混毕业的想法继续上学。他们的习性又会带动更多的人鄙视学习。他们走进社会后,多沉迷于娱乐场所和各种奢侈品,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与其让这些人成为不合格的医生后,因不专心本职工作而反复出现医疗差错、甚至事故后被清除出医疗队伍,不如让他们及时从医学生队伍中脱离出来,分流到他们力所能及的专业。精英也同样存在选择了医学院校后不能适应或发现自己不能胜任学医的情况。这都需要在建立淘汰制的同时,提供转学、转专业保障。在他们不能胜任医学学习的时候,能够顺利转到其他专业或其他高校,不用一条路走到黑,免除报考医学专业学生的后顾之忧。合格医学毕业生才能当医生,不合格的不能当医生。在政府的指导下确立对学习成果的认定模式和合理的考核模式,严格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实行分流淘汰[6]。在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均等教育机会的同时,松进紧出,通过竞争淘汰机制,甄别优劣,留下真正的医学精英。国家可以在适当限制医学院校学生的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的同时,制定相关规则,使那些没有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后,能够延期毕业,补领毕业证。比如,将医学院校毕业率设定为80%或90%,那些不能毕业的10%~20%只能获得肄业证或者在补修通过相关考核后,同样能获得毕业证,但不能获得医学学位证,不能获得医学学位证的就失去当医生的资格,只能从事其他医疗相关行业。在普及高等教育模式下,对医学高等教育实行竞争淘汰机制,从表面来看,是成功者踩在失败者的肩膀上崭露头角,而实际上是真正热爱本职工作的医学精英被筛选出来了。参 考 文 献

[1] 柏树令.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创建和运作.解剖学杂志,2005,28(2):241-243.

[2] 杨海燕.深化改革促进中医学教学工作发展.医院管理杂志,2005,12(1):82.

[3] 柳亮.我国医学本科教育评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医学教育探索,2008,7(3),258-259.

[4] 余震,夏凯愉,温建明,等.我国临床医学教育之现状及其策略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7-28.

[5] 罗伟生,邓德灵.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医学精英教育理念.华夏医学,2006,19(2):333-334.

医学精英教育范文2

【摘要】目的: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交流能力的探索与研究。方法:以人文精神为基础,融入创新教育,通过以TBL教学为主的授课与实践等多种教学法相结合来提高护理人才的医学英语听说交流能力。 结果:构建起适应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素质的模式。结论:医疗市场国际化,尤是我院JCI要求,护理人员作为与顾客接触的第一线,与外籍(韩国)医生接触的第一线,她们的培养必须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我院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在工作方面的英语沟通能力,为我院走进国际化起到了铺路石作用。

【关键词】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医学英语;听说

The study of education model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medical English of advanced nurse

【Abstract】Objective:The education search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medical English of advanced nurse.Methods:Improving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advanced nurse by many ways with based on TBL. Results:Constructing the adapted culture model of improving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medical English of advanced nurse. Conclusion:We improved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n medical English of advanced nurse by the model, which has helped us walk into an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 words】 Advancednurse ,Education model,Medical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45-01

为解决护理人员与国外患者及与外籍(韩国)医生手术配台时的沟通问题,我院对国内、国际护理现状予全面深入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护理英语教学改革,对英语教学进行优化整合,目标是以提高岗位能力为主线,培养护理人才医学英语交流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1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背景

近年来全球对护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仅就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出现护理人才短缺状况来看,呈现以下现状(见表1), 故许多国家把提高护理人员

表1 主要发达国家护士短缺情况统计[1]

英语能力列为日程。自20世纪80年代起,部分非英语国家或地区,如泰国、韩国、等护理学院,护理本科教程一律采用全英语教学或双语教学,毕业生均具有较强英语听、说、写能力和国际竞争力[2]。我国加入WTO,医疗服务渐与国际接轨,许多高等院校已开设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但我国护理教育层次和水平仍偏低,与世界先进护理教育仍有很大差距[3],尤是我院护理专业师资队伍中,英语素质普遍不高,给护理人员用英语和外籍人士沟通带来困难。故我们必须建立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素质培养模式,使作为与顾客接触第一线,与外籍(韩国)医生接触第一线的护理人员具备良好语言(英语)沟通能力。

2 国际化护理人才医学英语听说素质培养方法

我们以提高岗位能力为主线,将人文精神贯穿于教学中,注入文化内涵,构建创新型开放式课堂。因护理这种职业主要是以人为工作对象,故教师在知识传授时更要注重贯穿人文精神,所谓人文精神就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4]。融入创新教育,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创造宽松自由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宽松自由、展翅飞翔状态,授课时遇到问题,老师与学生积极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判断、自由选择、自我表现、自在发挥空间。让其充满自信的去面对英语学习[5]。

采取以TBL教学为主的授课(第一课堂)与实践(第二课堂)等多种教学法(如在手术配台时与韩国医生跟读医学英语以提高医学英语的听说能力,分层次教学等)相结合,开发护士英语学习潜力,让护士掌握护理专业英语的精髓。TBL教学法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提倡进行课前预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团队中学习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促进主动学习。英语第一课堂可被看作是指导性课堂、输人性课堂,英语第二课堂为实践性课堂、输出性课堂,是对英语第一课堂的补充与实践。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6]。

3 结论

在医疗市场国际化的当今时代,作为服务一线的护理人员在面对外籍患者及外籍医生时必须具备医学英语听、说最基本能力。培养高端护理人才必须重视英语教学改革,并切实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这不仅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体现,更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和人民的渴望,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语言(英语)沟通能力的护理人员,对我院及全国各大医院走进国际化具有铺路石的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 国际护理人才需求情况研究分析[EB/OL].ww.省略/news-view.asp?newsid5727.2007-04-16.

[2] 李迎春.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初探[J].读与写杂志,2008(10):33―34.

[3] 张少华,梁琼芳,杨晨,等,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45―46

[4] 张淑玲,胡波,时晨。构建护理英语教学和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20―21

[5] 郭松等.护理英语教育理念的创新探索与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J].护理教育,2007(15):35―36

医学精英教育范文3

传统教育中,过于重视术科的培养,而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只重视硬件的发展,而忽略了软件对硬件的维护和修复功能。这就造成了在人文素质缺失的情况下,医务从业者将金钱和科学放在了人的生命之上的地位。由此就引发了从医者和患者之间的矛盾,是人命大于天,还是金钱至上,是目前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医学院校利用英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首选。

二、开展英语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一)英语素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医务工作者为人民服务需要过硬的医疗技术手段,更需要端正为人民服务的从业态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单单是给患者技术上的救助,同时也是在展示着个人的人文素质。如果个人的人文素质不高,很可能由此导致医患矛盾的出现,因此,在医学院校中开展英语形式的人文教育非常必要,是解决以后工作中人文素质缺失最实际的手段。但在目前的医学院校中,只是简单的把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来执行教学任务,而把人文素质教育排除在外,长此以往,会加剧人文素质的流失,没有培养土壤的人文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必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现连锁反应。

(二)院校学生只将英语作为语言学科

在医学院校没有将英语人文素质教育足够重视的前提下,学生们只是把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加以学习,并没有将人文素质纳入到语言学习中。语言在社会行为中起着沟通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沟通建立的前提是人文素质的价值观的体现,如果只是把语言的外在形式表达出来,而没有没在思想价值观的指导下完成,很难想象语言的桥梁是何种样式。

(三)教师们没有将人文素质拓展作为教学任务

学生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不仅仅是将英语作为语言的使用,更应该从老师那里学来语言拓展出的人文素质,可惜的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在完成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加入人文素教育拓展任务。教学中,把人文精神和文化知识点区分开来,一直把知识的传播作为教学任务的重点,让学生们只是得到了机械转动的语言知识,把人文精神等素质培养荒废殆尽。

三、如何提高英语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

(一)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观

医学院校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培养基地,首先要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和知识技术的传播同等重要,把思想教育和技术教育放在一个平台之上。在英语教学中,把品德教育和语言教学同时开展起来,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务从业者。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国内的教学模式比较呆板,学生们从老师那里学来什么就是什么,很少能在课堂上听到发对的声音。国外的教学一直提倡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批评精神。有鉴于此,国内的医学院校在英语教学任务中可以为学生们展示不同课标的教材,在差异中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和思维,引发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讨论热情。

(三)用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对人文素质学习的热情

在英语教材中,包含着很多文化信息和人文素质的题材。英语老师应该在教学中跳出国内教学的模式,在诸多的文化信息和题材中找出和人文素质有关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加以利用。有针对性的和当代社会中丑恶现象进行对比,梳理出宝贵的人文素质典型案例和人物,对学生们在精神上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们把技术型和人文素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们抵抗社会不良现象腐蚀的机能。

四、结束语

医学精英教育范文4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医学领域更是首当其冲,与国际医学的交流与接轨日渐频繁,这便给现在高职高专医科生的英语能力带来了极为苛刻的要求。顺着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启了医科生的英语语言类专业课程,教授医科生一些常用的、相关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和医学英语术语,让医科生逐渐提高专业医学英语文化水平,既可以方便医学生查阅相关医学英语文献资料,又可以让医学生学习国际上领先的医学治疗方案与常用护理知识,还能加强我国医学与国际医学的合作与互相学习等。

1国家教育部与教学部的要求

(1)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基本要求》中明确强调:“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不管是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学业安排时,还是教育实践时,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相关专业都要把英语教学放在前列,认真考虑到英语教学的听、说与读、写、译之间的关系、比例与时间安排和教学方法等,要做到真正加强英语的听说能力培养,真正做到大幅度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医科生的英语阅读与实践能力。

(2)在我国教育部所印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文件中曾明确指出:“该《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类专业都应该突出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不能造成医科生高分低能。要让医科生在学校里有着良好的英语考试成绩,查阅相关医学文献和工作交流中也能有很好的英语发挥。

2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2.1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应该包括基础英语阶段与专业英语阶段。正常的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授课时间应为两个学年。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医科生在实际工作和查阅相关文献中运用医学英语的能力,因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医科生大多在入学时英语水平不高、英语基础掌握的不牢、日常运用语言的能力更是偏低,所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教学中,首先让医科生掌握英语基础阶段,才是高职高专院校医学英语教育的重中之重。

2.2听、说、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育的根本情况来看,医学英语教育的听说课应为每周两学时或者在间周中穿插进行培训。高职高专的英语听力教材可以选用与精读课本相同或同步的听力培训教材,降低使用难度,提高医科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在口语课上对着教材琅琅上口。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基础阶段的阅读教学,应以听、说、精读为主。高职高专医学英语的教学应该分三步走。首先是课前演讲的准备,要为医科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气氛,才能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更愉快的阅读医学英语、学习医学英语。其次是在课堂阅读中,让学生能熟练运用相关阅读方法,准确无误的获取课文中有用的信息。最后是在精读医学英语之后,马上能消化并且吸收学到的医学英语知识,并能让学生正确检查学到的课文知识内容能否理解并牢记,完整的发挥每一位高职高专医科生的主观能力与医学英语学习作用。

2.3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因为传统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模式与方法有些特定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医学英语学时有限,并不能为医科生开设英语写作课程,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医学英语阅读课或自习课的时间,为医科生完整的传授英语的写作方式和常用的写作技巧,让医科生可以在课下独自练习英语的写作,逐步培养与全面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医科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要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进行单字单句的写作与能力培养,要让连词成句与单句联系为医科生写作培养的主要练习手段之一。然后便是培养医科生短文写作的能力,教师选择题材时一定要选择典型文题,并且时刻注意与医科生英语水平的实际能力所符合,再通过培养与教学,使医科生能够完整书写信件,并且能良好的表达出其中的内容,没有常规性的语言错误,为医科生书写医学处方奠定牢固的基础。

3新时代医生素质要求

伴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医生的要求并不像从前一样宽容。医生必须熟练掌握与人的沟通与交流技巧。高职高专院校医科生的良好交流能力至少要包括以下几点:(1)要有能与病人熟练沟通的能力,才能得到病人的信任与理解,让病人能对治疗进行配合,这便要求了医科生要能熟练运用英语与外籍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交流;(2)在参加国内与国外学术及病例讨论会议时能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深刻交流与探讨。这就要求医科生掌握熟练的口语;(3)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外医学资讯,熟练的运用外语检索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迅速获得相关医学信息,才能为医学、教育、科研而服务。

医学精英教育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研究了当前中医院校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可行性策略。

1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

1 .1经济文化全球化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传承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关注,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兴趣,中医药热潮正在升温: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用中医药防治疾病;英、美等国逐步认可中医学并着手建立规范性的中医药治疗体系;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务人员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一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广阔空间已经形成。

1.2国际中医药教育迅速发展为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构建了平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开办中医药教育。亚洲的日韩、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欧洲的英、法、意、荷;美洲的美、加;澳洲的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办有中医、针灸等课程,或是通过法案认可和保障中医药合法地位;除此以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还设立了中医药教育专业委员会。

1.3国内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的建立是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坚强后盾

自1957年江苏中医进修学校、北京中医学院接收第一批学习中医的外国短期进修人员以来,各种“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际学院”等中医药国际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专项从事留学生中医药教育:培养的学生来自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包括非学历教育到专、本科、硕士乃至博士等层次;留学时间长短期灵活;教学手段涵盖面授远程教育等。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及医学模式转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促使更多医学工作者来华学习中医药。目前,全国已有20多所中医药院校具备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在校留学生5000余人,已居我国自然科学教育留学生人数之首。

2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英语教学改革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医院校要解决问题,抓住中医药教育特色,顺应中医药国际化趋势,全方位改革英语教学。

2.1转变理念,迎接挑战

2007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四个方面的基本任务,希望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用更容易被广大民众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达,来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从而让中医药更好地被社会普遍理解、接受,进而满足现实需求、服务整个人类。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是中医药教育继承中医特色、发展中医事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中医药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前一些中医院校过多强调专业教育,忽视英语教育,对英语教学投人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不够灵活,再加上掌握好中医药这个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学生面对阴阳五行、数百味重要药方及针灸穴位又长期处于死记硬背状态,无法保证英语学习时间,虽然中医药教育国际化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和发展空间,学生却常常因为英语能力不足而错失良机。另一方面,中医院校的专业教师由于受整个中医界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够的影响,缺少提高英语能力的动力和机会,用英语进行教学和实践的能力普遍欠佳,这些都影响了中医药教育国际化进程。解决这些问题,中医院校就要树立正确的英语教学理念、重视英语教学,将英语教与学作为服务于人才素质培养、学校持续性发展、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的重要任务来抓,迎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2开辟中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特色的中医药人才

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又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才能使祖国文化的瑰宝发扬光大。

2 .2.1重视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改变大多数中医院校采取的大班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的具体情况,采取多起点分级教学;改变“拥有专为英语课程而设计的多媒体教室的院校寥寥无几,大部分院校只拥有语音实验室,(参考:1)”教师多数只能播放教学听力录音带、给学生核对听力材料答案的简单的英语教学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人机交互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从而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改变投人少的现状,加强计算机网络等硬件配置及英语教师专业培训等投人。

2 .2 .2完善专业英语教学

首先,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目前,一些中医院校涉外、七年制三四年级及研究生阶段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毕业生有的走出国门,有的成为专业医学英语人才,为研究及传播中医药学做出了贡献。中医院校如果在本科生高年级阶段开设专业英语,必能达到学习基础英语的最终目的,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英语能力的学生,帮助他们走向社会、走出中国、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医学精英教育范文6

摘 要:本文描述了护理双语教学现状及问题,从师生的态度,教材,教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双语教学 护理 问题 策略

一、护理“双语教学”的定义、意义与现状

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和后天习得的一门其它语言为授课语言的教学方式。目前,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以外用英语了作为课堂的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活动。护理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进行护理学科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用两种语言思维,并依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交际对象进行自由切换。

由于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成为国际社会大家庭重要成员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行业急需精通专业,会英语复合型人才。其次,医学是一门更新快,迅速发展的学科,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培养医学生能够快速获取世界最前沿的医学科研信息得能力;培养他们能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能力。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主要采用英语,即英语是西方医学界主流语言。此外,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等国际性组织已出台了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

可见我国医学院校的教育要与世界医学教育接轨,增加医学学生国际竞争力,就十分有必要让学生精通医学和英语。现阶段我国的公共英语课、医学英语教育很难提高医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因此,进行双语教学十分有必要。

我院于2001年以涉外护理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双语教学,2004已在其它系部均已展开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并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双语教学面对进退与两难的境地。这一问题在我国医学院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护理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师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及应对策略。首先教师不是主动使用双语讲课,而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迫不得已而用之。平时上课只穿插几个单词或句子。其原因是教师普遍认为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工作学习,没有必要,即使在工作中遇到外国人,与之交流有困难时,也有翻译人员协助解决;其次,教师本身英语水平也差,难以用英语表述所授内容。

学生态度原则是刚刚开始十分愿意接受双语教学模式,就在校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的学生选择愿意接受双语教学学习。他们认为英文水平会比不接受双语的学生高,有助于增强竞争力,为以后就业打基础。后来从实习点反馈的信息是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涉外护理学生懂事、好管理,而普通护理学生操作好,自律差。这与生源有关系。涉外护理双语学生是高中毕业生,普通护理学生是初中毕业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强。但是,这也与教学计划有一定的关系。涉外护理学生与普通护理学生总学时一样,但是,前者英语学时数比后者多。所以,前者学生听到医学双语学生的业务能力不如单语的学生时,导致部分学生后悔选择了双语授课课程。对在医院就业的涉外护理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是:85%的学生认为护理专业课没有精通,英文也不好,并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涉外双语教学,因为工作用不上;就回答英文没有学好的原因时,83%的学生认为教师都不能流畅讲英文。

故此,应对策略是首先提高师生认识。中国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步入国际大家庭行列,医学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要勇敢承担新在知识、新时代的挑战。双语教学必须迅速改变观念,加快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中英文业务素质。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2001年4号文件中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进行双语教学。可见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面对现实,接受新的教学观念,是教师应有的态度。

医学已由最初的单一学科逐渐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学科。步入21世纪以后,医学飞速地向前发展,使得医学教学必须进行一场革命,以往的传统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如果医学教育不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势必与西方医学教育差距越来越大。基于新的国际形势,合作发展是正确的选择。汶川地震,国际医疗队来灾区救助伤员,懂双语的医护专业人才就排上了用场,就比单语学生工作起来方便得多。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勇敢承担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开放地接受新教育观念。接受双语教学的医护学生,其心理、医学专业、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能力强,其竞争力也强,这为未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力的基础。

其次,同时开设传统教学方法班、双语教学教学班,让学生自己选择,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付出行动;同时与外国医学院校合作办学,设有交流学生项目。这样,可以迅速带动国内大学生主动学习英文并用英文去交流。我院的做法是涉外护理双语班的学费比普通护理班的贵,但师资配置好,让学生自己选择。

2.教材问题。

⑴双语教材应该给学生配备英文教材。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教材。如果用英文原版教材,现阶段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国的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国外的医学院校有一定的年差别,直接引用不太适宜。这样教师在教材不完善的条件下,用双语教学有一定的困难。

⑵应对策略。将英文教材与我们的教材相结合编写适合我国医学教育的教材。需要年年增加新的科研成果,世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成果。引进几套英文医学教材,放在图书馆、资料室,让学生有机会研读学习外国教材。也可帮助学生购买。让学生自己比较中英文教材,并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法问题。

双语教学有三种模式。第一种:Immersion approach这种模式要求授课语言为第二语言,使学生完全沉浸语第二语言学习中。第二种是: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这种过度式双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时,用母语为授课语言,过一段时间后再用第二语言授课,真正的目标是达到第一种教学模式。第三种: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这种保留式双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刚刚学习时,使用本族语言,以后逐步地部分科目使用第二语言教学,部分科目仍使用本族语言教学。目前,基于师生英文水平,我国大学多数院校采用第三种。实际上,采用第二种教学模式较好。尽管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种教学有明确地工作进程目标;有一定的挑战性。

4.师资力量问题。

⑴现阶段双语教师十分缺乏。双语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能用英文表达所授内容。有的教师能达到上述标准,但是,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仍复制他们上学时,所接受的教学方法;他们虽有医学知识,掌握一定量的术语,但是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特别是西方思维与我们差异较大,用差异必然会反应到语言这个层面上来。例如:在英语中多采用被动句,而汉语则多使用主动句。英文写作习惯把议论性的内容放前面,叙述性的内容放后面,中文写作则相反。掌握语言的最高境界,则是避开母语,用英文直接思维、脱口而出。所以,教学要求避开语言思维差异。

⑵应对策略:①提高教师自身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迫使他们主动使用第二语言。再者吸引海外学者、专家回国工作; 或是互派访问学者增进交流,加强使用第二语言的氛围。②聘请西方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任教,并培训我国的双语教师,从教学理念、方法、到医疗实践全过程,使被培养的教师能原汁原味地感受到国外医学教育氛围,有助于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异,并节省开支。

总之,双语教学是一项高等教育长期政策之一,双学教学政策敦促教学改革,使教学迅速,能尽快的赶上发达国家。虽然,目前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要我们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并坚持执行双语教学政策,就能培养出我国的国际医学精英。使我国的护理教学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 杰、杨 欢、周芝文等:《神经病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7.12。

[2]徐如祥、周振军、黄 震等:《双语教学在医学本科教育中的探索与思索》,《西北医学教育》,2007.12。

[3]于 博、刘成龙:《医学院校双语教学遇到困难引发的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07.12。

[4]郭永松:《关于"医学教育是精英教育"的辨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