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创新范例6篇

企业与创新

企业与创新范文1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创新精神 作用 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和价值观都十分重要,这就像企业的灵魂指导着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今企业竞争中,不仅仅是资金实力、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的竞争,也是企业间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其中包括企业管理能力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产品创新、企业精神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给企业在外界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还可以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工作激情和团队荣辱观,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创新的概念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相互交流经营的整体,人是企业存在的基本主体,所以企业在制度制定上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要体现制度的人性化,所以企业的制度创新都要围绕着人文价值理念而展开,要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给外界。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员工的素质高低,它是所有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在企业未来发展中起到了约束和维持导向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随着人员的增多企业就会选择扩大化,那么原有的企业文化就

会与现有的企业环境产生冲突,就需要根据现有的企业状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在文化建设上将企业管理模式带领出传统模式固有思想,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中站住脚跟,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将国外先进企业的一些文化经验吸收到企业自身发展之中,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提升,还可以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生产运行中的每个细节中。

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前提条件

我们都知道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但是企业员工不是缺少一个就不能运行的,人往往会受到行为思想的误导做出一些错误性选择,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会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思想起到一定地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存在在企业建立之初就会深扎于员工的心里,这会使员工在价值观上有一种信念,将会成为员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既能激发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起到约束作用,这样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才能自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所以说企业文化的存在时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前提条件。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灵魂

共产党的建立是因为共产党人有着一种信仰,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长期发展沉淀过程中也会成为企业员工一种精神信念,员工在工作中做出任何行为都会以企业文化为准则,这种精神信仰是每个企业都在积极倡导的,可以帮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更为有效快捷。企业文化的出现将在企业发展中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成为员工的心灵寄托,无论从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上,企业文化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灵魂。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发展就需要员工不断努力创新,那么如何使员工努力创新才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企业如一潭死水,那无论企业怎样发展只会停滞不前。企业想要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地活力注入,企业文化的存在就会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员工在价值取向上有所提高,潜意识里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安排的工作,并认真完成。所以要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去积极工作并不在于薪酬的多少,而是在价值理念上要认识有所提升,员工端正了价值理念就会有激情和活力投入到企业工作中,这样才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动力。

四、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作用

(一)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提升很好的思路

一个有创新,有创造性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建议,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减少了企业的管理难度,也增加了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的方法。

(二)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营销创新影响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创新是在员工价值观、行为准则上的提升,这只是企业内部的文化,那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个体,其宗旨也是服务于社会,那么在建立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会将企业文化对外宣传,将企业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其他企业,这样不仅在企业产品文化和包装上做好了宣传广告工作,也使社会各界对企业形象得到更好的认识,所以说企业文化和营销文化创新的结合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企业文化的建立在企业中除了领导者的参与,更多地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参与,这需要人力资源部制定相关的企业文化制度,同时也是培训企业员工企业文化的主导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企业全体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同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最终考核,对于成绩优异的员工要有鲜明的奖惩制度,这不仅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员工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加强培训工作的开展,使企业文化创新知识深入员工群体之中。

五、结语

企业文化从产生、发展、构成、功能等方面,均对企业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纵观当今时代,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企业战略开始取代旧的企业战略,并显示出勃勃生机,成为企业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企业与创新范文2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技术进步与创新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意义重大

1、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是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给生产力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力量。要抓住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机遇,必须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技术进步。

2、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和国外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非关税壁垒,只有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与技术装备水平,加速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才能显著提高我国工业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

3、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根本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是要逐步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为此,必须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以资源和原材料为主的工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促进企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循环使用率。

二、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影响

1、产品创新能力较差,产品开发周期较长。技术创新的一个基本形式是提供具有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但是我国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设计基础数据缺乏,设计规范和方法陈旧,新产品开发设计周期较长,平均要用1年~2年,而发达国家只要3~6个月,我国主导产品的生命周期是10.5年,而在发达国家只有3年。

2、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积极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是发达工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在产业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0,尤其是高技术领域,大部分发明专利为跨国公司所有。一些外国公司利用知识产权抢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获得的通讯、半导体类授权专利数量约占同类授权专利的90%以上,生物行业约占90%,医药和计算机行业占70%以上。在信息产业领域,中外企业申请的专利数量大致相当,但国内本土企业申请的多是“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技术含量不高的类型,在能体现技术水平的“发明”一类中,外资企业的申请数目是本土企业的2.6倍,差距十分明显。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只能承担劳动密集部分、处于中低端生产环节,一方面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量的中低档产品市场严重供过于求、只能进行惨烈的价格战,另一方面“三高”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档次高)严重短缺,必须大量进口。

3、缺乏先进制造工艺和重大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能力。产品加2E212艺和制造装备的水平直接决定产品竞争力,采用先进的工艺和制造装备是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保证。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还采用较落后的制造工艺与技术装备进行生产,优质高效低耗工艺的普及率不足10%,数控机床、精密设备采用率不足5%,柔性制造单元和系统仅在个别企业采用,配有国产数控系统的中档数控机床不超过25%,高档数控机床的90%以上依赖进口;在大型成套装备技术方面严重落后,特别是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领域,正在形成强烈的对外技术依赖;近年来设备投资中的60%要靠进口,其中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的80%以上、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等的70%被国外产品占据。这种趋势继续扩大,有可能迫使我国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受制于人,甚至被长期限制在国际产业分工的末端。 低水平的技术装备是制约工艺创新的瓶颈,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低于国外同类行业。例如,落后的技术装备已成为钢铁企业目前存在的最大结构问题,按生产能力统计,落后的技术装备约占总能力50%左右,在国内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中,达到国际水平的装备,炼铁占25%、炼钢占8%、机械化焦炉占7.9%、转炉占9.4%、电炉占9.7%、轧机占11.3%,其他各工序均为10%左右。

4、工业生产自动化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综合利用率低。我国大多数工业企业仍处于单机自动化和刚性自动化阶段,石化、冶金和电力等流程工业普遍存在能耗高、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总体劳动生产率只及国外先进水平的20%~30%;在线优化的过程生产增加收益不到装置产值的1%,而美国为3%~5%;应用了先进控制技术的石化企业不到20%,美国是60%;有色金属行业采选业资源利用率仅为35%,而发达国家为60%以上。我国工业原料综合利用率低,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10倍以上,而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2%左右,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措施

企业与创新范文3

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或称公司文化、企业精神,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其内容大体分为:(1)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2)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3)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既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体现了企业及其成员的价值准则、经营哲学、行为规范、共同信念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它从属于民族文化,是由民族文化所决定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已经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打破国界,在全世界兴起,成为新世纪企业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企业文化的辩证法,是来源于社会,奉献于社会。企业文化就好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常常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2.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即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思想核心理论基点,企业的文化理念亦即企业的经营哲学思想,企业活动从事什么,禁止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做,走这个方向而不走那个方向,都是有个想法的,有大想法,有小想法,一时之念长期之思,而企业一贯性活动必定是在一个长期形成的较深层的想法支配下进行的,不可能是盲目从事,即使是盲目行事也有一种文化理念支配,不要正确的文化理念就是盲目从事的文化,长期形成而深层的那个想法就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1)企业哲学;(2)企业精神;(3)企业目标;(4)企业道德;(5)企业风尚;(6)企业民主;(7)企业形象;(8)企业价值观;(9)企业素质;(10)企业行为规范等。

3.企业文化的功能

(1)导向功能。企业文化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职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企业目标上来。企业提倡什么,崇尚什么,职工的注意力必然转向什么,企业文化越强有力,越用不着巨细无遗的详尽的规章制度。

(2)提升功能。先进的文化理念可提高企业形象的美感度,增加品牌的附加值。万宝路的文化比登喜路明显高出一筹,万宝路立意于一种人格力量和一种人类审美的局面,而登喜路仅仅着眼于烟的口味,固而万宝路的形象价值是登喜路的几十倍。

(3)凝聚功能。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如同一面大旗,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并吸引后者跟入,同时对企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产生吸引力。

(4)激励功能。崇高的文化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力,让企业职工有盼头,有奔头,让企业外部的合作者产生合作的动力,对消费者激发其信心。

(5)稳定功能。正确的文化存在着一种同化力量,对一些消极的“亚理念”起着消弱、改造的功能,从而使正确理念“一统天下”,企业处于有序状态,以利平稳而有力的运行。

二、企业文化创新内涵与价值

1.企业文化创新内涵

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突破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实现向贯穿于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面对日益深化、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且逐步深入地把创新贯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企业不能固守一种固定文化表现形式,它既要保持其文化的本质不变,又要不断创新它的表现形式,增添新的文化内容,这是企业文化获得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企业文化创新不能一次完成。成熟的企业文化是一个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文化,其标志是上下同欲,自觉求新求变。企业文化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各种活动,并有巨大的同化作用,使新的企业员工能很快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当中,接受、理解企业文化、认同企业文化、自觉约束自己,通过自身体现企业文化、加入到创新企业文化的过程中。

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核。没有创新的企业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创新的管理、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

2.企业文化创新的价值

(1)企业文化是新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硬件的较量已经逐渐开始淡化,竞争的核心将由20世纪60年代技术竞争、20世纪70年代管理竞争、20世纪80年代营销竞争、20世纪90年代品牌转向21世纪的企业文化竞争。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在新世纪保持长久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也由一种全新的文化理念,转变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决定性作用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其思想观念,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企业核心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现代企业文化更紧密地把企业文化活动与企业的实际收益联系在一起,或者说直接挂钩。因此,它在企业的地位就愈见重要和突出。当企业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也相应地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企业不仅需要认识目前的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文化创新会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企业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它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企业必将会成为强弩之末。

(3)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基础。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必须变革约束管理创新的思维、观点,打破现有文化模式,任何一个企业为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彻底地管理变革,这就涉及到企业深层次的方面,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精神等诸多方面根源于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深处,要求企业必须创新建立健全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制度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现实表征。制度创新的基础就是文化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制度创新是一句空话。企业在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切实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把创新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以企业文化创新为载体推动制度创新,真正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文化推动力。

三、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对传统企业文化的批判为前提,对构成企业文化诸要素包括经营理念、企业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仪式、语言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弘扬、重建或重新表述,使之与企业的生产力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1.企业领导者加强自身修养,担当企业文化创新的领头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是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创新精神等的综合反映。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这正如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分析他个人在海尔公司充当的角色时所说的,“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

(1)要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要彻底从过去那种认为搞企业文化就是组织唱唱歌、跳跳舞、举办书法、摄影比赛等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真正将企业文化的概念定位在企业经营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上。

(2)要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从原来的自我封闭、行政命令、平均主义和粗放经营中走出来,牢固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改革观念、市场化经营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等。

(3)要认真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方法和技能,同时要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用于企业发展,并且在文化上要积极融入世界,为企业走国家化道路作好准备。

4.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要保持一种非凡的活力,双眼紧盯着国际、国内各种信息,紧盯着市场需求,大脑中要能及时地将外界的信息重新组合构造出新的创新决策。

2.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全体员工的理解、认同与身体力行。为此,在企业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培训计划的设计和实施,督促全体员工接受培训、学习。通过专门培训,增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使新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

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不竭动力。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往往会在下级组织招致变相的扭曲或其他阻力,况且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因而新的企业文化的建立和运行过程必须通过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予以强化和保障,使之形成习惯稳定下来。比如分配机制的变革就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因为分配机制同时体现了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另外,也要注意精神激励的重要性,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物质的满足达到一定程度后,对自我实现的评价将压倒其他因素。企业应该增强管理过程的透明度,对员工实行公正对待。

现代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凝聚力的较量。这归根结底又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顽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要把企业成千上万名员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事实证明,企业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

3.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间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已有40%的企业以“学习型组织”为样本,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力的源泉。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要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实现质的突破,才能在现代企业制度的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企业追求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2]王海之:浅析企业文化对管理创新的价值[J].商业研究,2001(10)

企业与创新范文4

(一)企业管理现状。我国企业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来说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经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企业在市场上的继续发展。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管理方面的主要经验表现为:我国企业基本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以市场原则作为生产经营的主要导向有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机制。具体有:我国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有着自主迅速的决策机制,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能上能下的干部机制,酬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启负盈亏的约束机制等。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企业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严重阻碍其正常发展的问题和因素,具体表现为:我国企业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较为滞后,管理思想过于僵化,无法真正融入到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中去段有科学完善的发展规划和市场营销方案整个企业管理水平严重偏低,并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形成。同时,我国企业管理的基础较差,尤其是一些较为基本的管理制度建设仍然不够健全和规范,没有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而且管理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和健全整个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管理目标较为单一和盲目企业的管理队伍建设也不够好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汉仅把重点放在了短期消费方面,并没有重视企业管理人员的长期培训。这些都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不少的发展挑战,比如说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挑战泄界经济一体化激烈竞争的挑战等。

(二)企业竞争力现状。虽然说目前为止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其发展历程来进行这么几个方面的理解与判断。这就是说企业竞争力应该使得企业自身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具备“造血”或者说“再生”机能,企业应该要表现出内涵式或者说集约式生存和成长范式,企业有主动适应环境,自我提升的内在冲动企业不断延续、巩固,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能力。如果具备了一定竞争力的企业,其就可以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之中,它将有效延长企业生命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生命质量,也是提升行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基础是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最根本的水之源,木之本,并对社会总体福利作出了极大贡献。然而,由于我国企业竞争力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竞争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不够顺畅,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严重不足,还存在着总量滞后、结构性滞后和增长速度滞后的突出矛盾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比如说人力资源方面,其受教育程度明显偏低其原材料资源也处于一种劣势地位,这些都将大大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发展。此外,从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能力方面来看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处于较低的水准。

二、我国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对策

鉴于以上各种管理问题已影响到竞争力提升的不良现状我国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己的管理工作,切实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应该来说,管理创新是我国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它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职能更是一种管理思维发展变化的新模式。当前影响我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就是企业管理较为落后比如说管理思想观念落后,管理制度落后管理战略落后,管理组织落后,管理文化落后等。那么我们就必须改变这种管理现状,积极创新企业管理工作,让其成为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因为管理创新能够降低内部交易成本优化配置和使用资源,能够促进制度创新,能够推动技术创新等。那么我们到底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切实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进而提升其竞争力呢?具体对策如下:

(一)我国企业实现思想方面的管理创新,为提升竟争力扫除观念阻碍。这就是说我国企业应该具备较为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理念,这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为企业管理扫除观念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我国企业应该以重视管理创新思想取代“轻管理”思想。应该来说这是最为基本的管理观念和意识。我们从广义方面来讲就应该不仅重视管理工作,更要重视管理工作的理念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把企业管理定位在维持现有管理层面上。企业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立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资源观要充分考虑到其是否污染环境,是否资源耗费不经济是否有利于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并以系统思考方式对局部思考模式创新,要从整体上去把握企业的管理工作,树立“文化人.、“创新人”、“能力人”为导向的人力资源观,以合作竞争取代传统竞争观,以为特定市场服务的市场观代替为整个市场工作,以追求生存价值升华,追求物质价值的效益利润观,从而为企业管理树立科学的管理观念。

(二)我国企业应该进行管理制度创新,为企业提升竟争力提供保障。这就是说我国企业应该不断调整并优化各种企业资源让企业的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六尽其才,切实为企业提供良好且规范化的制度保障。具体来说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的。一是我国企业应该对管理制度效用进行相关的评价并制定出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对其中的内部流程进行相关设定并实现一定的创新。我们要对企业内部的基本制度、工作制度、责任制度、奖惩制度等内部常规的管理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要建立健全相关基本制度,要查漏补缺注重对其创新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过程中,要寻找适宜的方式对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还主要表现为具体执行方式执行手段上。二是我国企业应该进行特色或个性管理制度创新要能够让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新从而切实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绩效。那么在进行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我国企业还应该注意决策制度创新等让制度管理具有柔性化与刚性化双重特性,让管理制度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努力追求必要的创新。

(三)我国企业应该实现管理战略创新从而确保企业竟争力的持续优势。根据相关理论表明,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范式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与发展,一种面向于未来的战略管理观正在逐步形成并完善。这种新的战略观就是说要求我们的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能够以更为前瞻性的眼光和更为强悍的战略主动性来努力对企业内部进行相关调整和改变,以最大限度地来迎合企业战略框架的构建目标。它要求我国企业能够做好能力配合和资源分配工作,定位好这么几个方面的管理战略,即小企业集群战略、企业战略联盟、用户满意战略等。其中,小企业集群战略就是说要让企业集中自身的各自优势于一体,有意识地把企业定位于某一个小企业集群内,增强企业的结构竞争力,以应对日益变幻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同时,我国企业应该从战略联盟的角度来充分考虑好企业管理工作,就是说这些管理战略应该是长期且合作性质的应该是自发的、非强制的,这就可以让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尽量采用外部技术资源并积极创造条件以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相长散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避免企业组织过于膨胀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个用户满意战略其就是说要应该以用户需求作为根本识别条件并对交互关系做好相关的控制工作,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的营销能力等,从而切实让企业管理战略发挥出积极有效的竞争力提升效用。

(四)我国企业应该实现管理组织和文化创新。这就是说我国企业应该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结构整合角度出发选择这么几种组织结构方式,比如说小集体和跨专业小组,“生物型”组织网络组织,学习型组织等,从而让企业的管理组织形式具有多种多样性。虽然说不一定很完美和最佳,但是这的确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管理方面的创新。它可以让企业更为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管理目标是什么要如何通过管理组织机构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应该来说,我们对于企业管理组织是否有效可靠其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集合起企业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其组织学习能力,并对其管理文化进行创新从而形成一种企业竞争力的再生力量,选择一种可以创新的文化机制河以是合作竞争文化,它是对企业人员的有效再生力量池是对企业管理组织的再生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再生出企业的竞争力。

三、结语

企业与创新范文5

 

人类进入新的世纪,“互联网”成了当今最深入人心的概念。在人们感到惊诧、甚至来不及作出反应之时,它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开始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及不同层面。互联网是信息与管理技术的最佳结合,其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最深远的。面对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技术及文化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企业管理必须适应这种新的经营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本文着重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等几个方面略作分析,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一、管理理念创新: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实实在在地感到“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与此相适应,在企业管理理念上,也正在经历一个新的转折:相对于有形资本,无形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知识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最重要的资源。

 

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以其未来学家的深邃眼光较早地洞悉到这种变化的趋势,并将这种由社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知识的“赋值”称之为“符号财富”。他甚至深刻地提醒世人:没有人会因为苹果计算机公司或IBM公司的物质资产而购买其股份。起作用的并不是这些公司的建筑物或机器设备,而是其市场推销能力和社会关系、其公司管理的组织能力以及雇员们头脑中的那些突发奇想。它们所代表的不过是另一些象征性符号而已,而且已达到令人惊异的地步。

 

托夫勒的话绝非一个未来学家的奇思妙想,更非要到遥不可及的将来才能在一般的企业中变成现实,在IT行业以外的一般制造业中也早已被富有创造精神的企业家们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年销售额超过20亿美元的耐克(Nike)鞋业公司,在市场上可谓独占鳌头,但它并不直接生产和制造鞋,它的资产是“耐克”商标、生产许可证、市场销售能力和设计开发能力。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敢夸下海口:“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总部被烧毁,它可以凭可口可乐的牌子重新起家”。在新的企业兼并浪潮中,许多企业就是为了获得无形资产而进行兼并,或以无形资产作为兼并其它企业的本钱。

 

这一事实表明,传统企业本身的结构、内容和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服务业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发展迅速。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正如美国进步政策研究会 (PPI)技术创新和新经济项目小组主任罗伯特·D·阿特金森(Robert D.Atkinson)博士与该会技术政策分析家拉诺夫·H·科尔特(Ranolph H.Court)在其合著的《美国新经济——联邦与州》一书中详细地分析了美国联邦及各州的新经济增长状况后指出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这一点存在广泛的认同,这也是对新经济认识的一个确切的方面。”“知识日显重要意味着无形资本的净积累(如教育、研究与发展等方面)比有形资本的净积累(如建筑物、交通、道路和机器系统等方面)增长的更快。在联邦财政资助方面,无形资本占联邦财政资助有形资产的比重从70年代的60%提高到现在的93%。在商业中也有同样的趋势。在60年代和70年代,平均股票溢价收益中约有25%应归功于已报告利润的变动。到了90年代早期,这个比例下降到低于10%。这个变化部分地可归功于公司的价值越来越取决于传统会计无法核算的无形资产(如研发、商标和雇员专利知识等)这个事实。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至少已经和有形资产旗鼓相当,而且有形资产价值中的更大部分取决于无形资产的投入。”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教授更是早就明确指出,知识已经成为知识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并一语道破真谛:“知识是唯一的经济资源。”

 

二、管理模式创新: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

 

传统的企业管理主要是将注意力关注于人、财、物、供、产、销等环节,此一时,彼一时,无所谓轻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从物品生产转移到以智慧为基础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占据经济学思想最长久的一个假设——报酬递减。实际上,在互联网极大普及的经营环境下,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和传统的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在行为上有非常不同的特点。传统的物品生产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不可避免地会随着有形资产的消耗而逐步缩小。与之有别的是,知识在其自身作用下 (生产、分配、使用)是在不断增长的,它可以创造以前从来不存在的市场,引起并产生更多的创新,因此,应该是“报酬递增”,即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特定市场中的企业,其获得的优势在竞争中也是不断增强的。这些企业在管理行为、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有别于传统企业的新特色,在管理模式上事实上正在进行知识管理的新尝试。

 

借助网络技术,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环球网进入数据库,还可以利用公司的内部网络获取公司的专业技术知识。但由此带来的问题在于太容易将数据与知识、信息技术与信息相混淆。随着资产无形化的日益发展,随着知识在企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日益突出,随着人们获取的数据不断增加,对数据进行筛选、分享及利用的困难也变得更加尖锐了。于是在许多企业纷纷出现了一批新式高级经理人员,其头衔为:“知识主管”、“学习主管”、“知识资本经理”、“知识管理经理”,等等。一些著名公司(尤其是知识型公司)在知识管理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从管理模式的角度看,面向知识管理的公司决策者面临着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即从传统的以交易过程、后勤统筹和工作流为关注核心的管理转到建设一个有能力支持沟通、建立交际网络、在工作中学习等内容的系统上来,以行动和知识的创新更快地反馈循环来对全新的经济环境作出反应。”

 

在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应该在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知识共享、促进企业知识流动。企业还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知识网络,加强对网络中知识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知识资源。在新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者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个人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是一种特殊资源,企业应该针对其在知识开发中的独特性,实施有效的管理。

 

三、管理组织创新:从金字塔型的等级化的垂直管理到网络型的扁平化的水平管理

 

美国经济学家钱德勒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革命》一书中曾经写道:“美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成长过程可以从两个方面把握:一是企业规模的扩张过程;二是资本所有权与管理的分离过程。”“由一组支薪的高、中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就可恰当地被称为现代企业”。这种被称为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形式成了当今美国工商企业制度中的标准形式,也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参照系。

 

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是以庞大的规模和集中的管理来更好地控制原料供应,以此来获得较高的效率。但在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普及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是靠不断找出市场需求以及解决办法之间的联系。成功的企业所提供的价值大多来自有待解决的市场问题所需要的专业研究、工程和设计服务,识别问题所需要的专门销售和咨询服务,以及把上述两个方面连接起来的专门化战略,加上金融和管理服务。只有这种价值才不易被模仿。所以,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创新和服务将代替控制和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正在改变传统企业管理的许多做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沿用那种按职能分工、条块分割形成的金字塔型的层级结构,那就无法对外来信息做出快速反应。基于此,1993年出现了‘企业重建’的理论与实践。它的核心思想是把原来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信息化,形成以任务或合同为对象的有关职能专业人员的组合。而这种变革的技术基础是信息网络在企业内部的普遍覆盖。”

 

这样的发展趋势,导致企业纷纷压缩纵向距离,造成了企业结构向水平化、横向化的构造运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企业管理层次必须减少。“而首当其冲的便是经理阶层。”中层经理的职责是协调下层部门的工作,从下级收集信息,转给其它的下级或向上级汇报。由于传统体制下等级森严,信息往往难以迅速反映到高层。正如国外有的研究者注意到的,最糟的情况是:报告被净化了,数字被修饰了,信息被隐藏和隐瞒,甚至被伪造。而在新的技术背景下,计算机可以代替中层经理的搜集、传递、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无创造性或低创造性的工作。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一个普通程序员可以将有关信息直接传送给远隔千山万水的总部的CEO,一下子跨越了传统管理的许多层级和诸多需要汇报、请示的环节,加快了企业信息的反馈速度,更消除了金字塔型等级制的官僚作风,使得高层与基层直接对话成为现实可能,从而某种程度地使中层经理成为多余。

 

在中层管理削弱的同时,新的企业形式,如网络型企业应运而生,某些虚拟企业的成功运作为人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思考空间。这样的企业结构象网而非金字塔。与传统企业根本不同的是,网络型企业中网络上的每一个结点都是创新的源泉,其成员既是项目的参与者,也是利润的分享者。这样的网络结构一方面极大地刺激了每一个结点的创新,另一方面又减少了中层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对解决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是一剂良药。

 

四、管理方式创新:从消极地适应市场到积极求变创新

 

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计算机科学家张亚勤先生最近曾经说过:“计算与通信的有机结合是网络革命的最大特征。Internet的蔓延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于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无限联通。”张先生的话是不无道理的。在这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的前景充满着不确定因素。互联网正在覆盖管理空间,管理的范围已经从本土进入全球,管理文化从同质交流进入与异质共存,管理对象从现实世界进入虚拟世界,管理组织从垂直进入水平状态,管理指令从日常语言到网络语言,管理内容从主要对生产要素的管理到对知识要素的管理,这对企业管理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经营环境中,企业的兴衰成败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能否具有审时度势、举重若轻、应付自如的素质。

 

在网络化时代,企业经营者必须破除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的保守思想,消极地适应市场,企图守业,已难以维继。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机遇存在于变革之中,其核心在于创新。要主动地去推进变革,甚至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破坏”,成为变革的先行者,而不是被动地在变革出现之后才去应付经营环境的变化。比尔·盖茨在微软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曾充满激情地写道:“纵观商业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司,他们的行事方式僵化死板,满足于自己的成功,而没有意识到世界不论有无他们都将变化。所以,对微软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我们能迅速抓住新的行业方向,随着技术的进化,不断重塑了自己,从而始终保持了成功。”

 

处在激变时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必须从常规阶段进入创新阶段。新世纪的企业管理,从根本上讲,将是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和扁平,将注重平等与尊重、创造与直觉、主动与创业精神、远见与价值控制,将依靠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相互依存,从而不断创造优势,为赢得未来市场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管理应该是从科学走向科学加艺术的管理,是求变和创新的管理。

 

参考文献:

 

[1][2] 罗伯特·D·阿特金森,拉诺夫.H.科尔特.美国新经济——联邦与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 P.E.Dyucker:The Information Executives Truly Nee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January——February,54— 62,1995.

 

[4] 王德禄等.知识管理——竞争力之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 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中的经理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6] 潘承烈.“重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座谈[N].光明日报,1997—07—12,(7).

 

[7] 周敦仁,马磊.知识经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J].探索与争鸣,1998,(5).

 

[8] 卫思·贝克.构建情报网络[A].保罗·S·麦耶斯主编.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C].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9] 张亚勤.没有藩篱的21世纪[J].IT经理世界,2001, (1).

 

[10] 比尔·盖茨.蓦然回首——回顾微软的25年[J].环球企业家,2000,(11).

企业与创新范文6

[关键词] 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型企业 技术知识生产

一、引言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将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为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型企业自然是我国实现自主创新的生力军。尽快培育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因此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然而,理论界关于自主创新的认识还存在诸多分歧。例如,有些学者将其定义为创新主体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的独立研究开发;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自主创新就是创造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进一步,关于自主创新认识的分歧又导致了对于自主创新型企业认识的模糊。为了推动理论的发展和指导企业实践,本文将对自主创新和自主创新型企业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讨论。

二、自主创新的内涵

自主创新是一个多层多维的概念,本文只从企业层面考察自主创新的内涵。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主要通过购买专利、引进成套设备等方式提高技术水平。由于需要向国外企业支付高额的技术使用费,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无法提高;由于缺乏技术标准制订的话语权,我国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十分不利。自主创新这一概念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显然,“自主”是对企业简单的技术引进行为的否定,是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强调。

本文认为,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动从事技术知识生产,并积极的将这些技术知识应用到经济过程中的行为。一个完整的创新过程包括技术知识生产和技术知识应用两个基本阶段。一些关于创新的经典定义都强调技术、产品、工艺、制度等与经济生产过程的第一次成功结合,却并不关注它们的来源和主体。而自主创新则要求企业积极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这正是自主创新一般意义上的创新的不同,也正体现了自主创新的内涵。

由图1可见,如果企业既不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也不参与技术知识的应用,自然也谈不上创新。如果企业只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而没有努力的将这些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中去,这只是发明。如果企业不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只进行技术知识的应用,这就属于引进创新。只有企业既积极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又积极进行技术知识的应用时,才能称得上自主创新。

更进一步,根据企业在技术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将自主创新分为两类:独立自主创新和合作自主创新。前者是指企业独自进行技术知识生产的创新,后者是指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和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知识生产的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学者将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相对立。本文认为,简单的对立二者并不可取。如果企业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他人的创新成果,那至多属于创新扩散的过程,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如果企业在他人的创新成果基础上积极改进,添加了自主开发的技术知识,那就可以归入自主创新的范畴。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或者“二次创新”。这种自主创新也正是日本和韩国企业创新中的重要模式。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同样是自主创新的模式之一。

三、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内涵与特征

1.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内涵

企业本质上是使用资源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来创造财富并从中获取利润的社会系统。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下,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也有所不同。自主创新型企业就是以自主创新活动为主要财富创造方式的企业。

现代企业的前身是手工作坊和工场。它们具有规模小、产量低等特点。随着蒸汽机的出现,企业生产所需的能源和运输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现代企业由此诞生。不断提高产量是此时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我们可以将此类企业称为生产型企业。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仅通过简单的扩大产量已无法维持企业的发展。通过科学管理进行集约化的生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又成为19世纪后半叶以来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相应的企业类型就是管理型企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又对企业的财富创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由集约向自主创新转变,相应的企业类型就是自主创新型企业(图2)。

这三种企业类型的演进不是一个简单的替代过程,而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扬弃。也就是说,自主创新型企业并不是对生产型企业和管理型企业的全盘否定。相反,自主创新型企业必须以这两种企业类型为基础。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足够的生产规模,也不能有效的管理内部的运营活动,其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自主创新。因此,基本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内涵。

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的出现是近几十年的事情,很多企业的基本生产和管理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建设自主创新型企业首先需要夯实基础,努力提升企业基本的生产和管理能力,不能好高骛远。

为了更加准确的区分自主创新型企业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和管理型企业的不同,有必要进一步分析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2.自主创新型企业的特征

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四个基本特征: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创新绩效

(1)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

自主创新意识是企业对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体现了自主创新型企业对于“以自主创新为财富创造方式”的价值认同,以及愿意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强烈愿望。

自主创新型企业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有着清晰的认识。在它们看来,自主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创造价值和财富的方法,是企业在未来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赖以生存的基石。技术和设备可以引进,而自主创新永远无法引进,只能在企业“干中学”的过程中产生。不创新和依赖技术引进的企业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

(2)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

自主创新行为外在表现为企业为了实现创新的目的而开展的各类活动。对于企业而言,首要的创新行为是应用技术知识。这是创新与发明相区别的关键。但是,自主创新行为不仅强调企业自觉主动的应用技术知识,更强调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技术知识的生产。

自主创新型企业与运营管理型企业或生产型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创新行为的持续性。完全没有从事过任何创新活动的企业只是少数。但大量的企业都只有少量的自主创新行为,仅推出过一两个创新产品。而在自主创新型企业中,自主创新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自主创新型企业知道,自主创新是一场竞赛,不进则退。少量的创新虽然能给企业带来的暂时的利益,但它不能支持企业永远领先。只有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才能使自主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方式。 同时,自主创新是一个学习积累技术能力的过程,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是积累技术能力的基本手段。

(3)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前者是企业自主研发并实现价值的能力,后者是有效的组织、协调、激励创新行为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对于自主创新型企业来说,它们总是能够敏锐的发现市场机会,根据这些机会形成创意,并逐步将这些创意转化为产品和服务,从中获取价值。而且,这一过程可以在企业内部不断复制。尽管自主创新的不确定性总是存在,但自主创新型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要高于一般的企业。这一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就是自主创新型企业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

(4)良好的自主创新绩效

自主创新型企业最容易观测到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良好的自主创新绩效。自主创新绩效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创造的财富和价值。它最终可以通过利润、新产品销售收入等财务绩效指标进行衡量。而专利、技术方案等技术知识是自主创新的中间产品。它们虽然不能完全代替财务指标来衡量自主创新绩效,但也无疑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上述四个基本特征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是基础。没有创新意识,也不会有持续积极的创新行为,更谈不上能力和成果。持续的自主创新行为是自主创新意识的直接体现,是自主创新能力生成的根本过程,也是实现自主创新绩效的必然环节。成熟的自主创新能力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能力,是决定自主创新绩效的根本因素。良好的自主创新绩效则是自主创新型企业追求的根本目标。

同时,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四个基本特性还刻画了一个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成长路径。如果企业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其创新行为不断增多,创新能力越来越强,从创新中获得的回报也会不断增加,又会进一步增强其创新意识。企业由此步入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轨道。反之,如果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活动随之减少,创新能力也会逐步退化,可以从创新中获得的回报也越来越少,由此步入恶性的“锁定”阶段,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四、结语

走自主创新之路、成长为自主创新型企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主动从事技术知识生产并积极将技术知识应用于经济过程是自主创新的内涵所在。以自主创新活动为主要财富创造方式则是自主创新型企业的根本。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培育自身的创新意识、强化创新行为、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是成长为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凤朝: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11.83~92

[2]李海燕 侯书文: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 河北学刊,2007,27(6):196~199

[3]李具恒:自主创新新解:“概念硬核”视角的集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7: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