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论文范例

国家审计论文

国家审计论文范文1

1.内部审计存在质量风险。

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仍以账项为基础,主要审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只是“查错防弊”,没有发现和客观评价企业内部管理的潜在风险,不能为企业高层提出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建议,不能为企业总体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系统和权威的评价,致使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组织价值得不到保值保障。

2.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内部审人员应掌握会计、管理、税收、相关法规等多种专业知识及与经营活动相关的业务知识,以保证内部审计质量。现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从财务部门调来,缺少专业的审计知识,不熟悉具体的审计流程,综合业务素质不高,识别风险、判断正误能力较差,大都以手工查账为基础,适当运用抽样技术,根据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容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无法出具有效的管理建议,制约了内部审计在管理中的作用,导致组织价值增值难以实现。

3.内部审计计划不够完善。

国有企业审计在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方面存在问题,未能突出审计重点,未能适应评估固有风险并随之修改相应的内部审计计划,未能确认与异常交易相关的高风险领域,审前缺少审计计划,未能编制出合适的内部审计计划或是墨守成规,对往年内部审计计划不作修改就加以运用。

4.内部审计结果实施不到位。

国有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结果没有形成统一完善的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没有建立如何完善制度,导致同样问题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反复出现,甚至对内部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不能做到“宽严适度”,有的干脆不了了之,使内部审计地位和权威受到了影响,审计成效得不到体现。

二、国有企业以实施内部审计推进组织价值增值的具体措施

1.国有企业高层重视并保障内部审计实施的独立性。

国有企业高层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为了保障内部审计独立性,加大对本企业的监管力度,成熟的国有企业应专门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并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使内部审计部门拥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权限,使内部审计工作尽量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时内审能有效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建立内部审计质量保证制度。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线,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对发现的问题查深、查透、查实。建立内部审计责任制度,明确人员职责,合理分工,从制定内审计划、编制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底稿、审计签证、出具审计报告到归集审计档案等实行全程质量管理,确保内部审计的高质量。

3.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提升,推动内部审计健康发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识内审人员队伍,是完成内审工作的重要保障,内部审计人员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开拓创新,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力度,实现内部审计的防弊兴利和增值的管理目标,达到“建一流内审队伍、创一流内审业绩”的目标。内部审计人员应积极主动参加业务培训,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处理业务的政策水平和应变能力,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4.制定并完善内部审计计划,严格履行内审程序。

为更好地做好内部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应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制订了《内部审计人员守则》和《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年初制订好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拟订内部审计方案,下发内部审计通知书,按照计划开展内部审计的现场审计工作,草拟审计报告初稿,出具内部审计报告,并将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与企业高层及时沟通,探讨解决方案,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制定管理建议书。针对所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并进行整改跟踪核查。

5.突出内审重点,不断显现内审工作成效。

在日常内审工作中,内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项目前需要经过调研阶段,调取与内部审计相关资料作为制订内审方案的参考依据。内部审计开始后,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了解分析,根据其内部审计情况,制订被审企业的审计重点,排除重复审计项目,减少了内部审计资源的浪费和内部审计工作量。内审人员在工作中碰到的难点和疑点化大力量应进行研究,互相帮扶和排解,使内审工作做到了“精、准、快”,例如通过突出对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内部审计,着力从深层次发现其重大经营亏损,资产运营质量较差,内控管理机制不规范和内控制度、经营决策失误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提出可操性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有抓住重点,内部审计工作成效就会不断显现。

6.重视内部审计成果,提出整改措施。

国有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并按内部审计结果和管理建议得到整改落实是非常重要,例如内部审计中所发现的内控管理、合同与项目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财务处理以及薪酬福利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若发现后不加以纠正,容易造成企业管理失控,导致国有企业资产浪费和损失。只有督促国有企业内审结果的实施,建立和健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提升管理水平,堵塞管理漏洞,才能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推进组织价值增值。

三、结语

国家审计论文范文2

关键词:绩效审计;科研创新基金;互联网+

一、引言

2015年总理首次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使得这一新鲜名词迅速登上了各大期刊的头条。事实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很早就在“互联网+”领域开始发力,可以预期这将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重视,高校办学资金逐步充裕。我国高校近些年不断增加对科技与科研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创新专项基金,但高投入未必会带来高产出,高校学生的论文结题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课题的最终成果与立项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案例的引入与初步分析——××大学财会学院

(一)学校及其财会学院的简介

××大学是我国首批部级的“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也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财经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验区。开设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九大学科,拥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现在校学生有35000余人,其中含研究生3200余人。

(二)××大学科研创新基金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研究能力,××大学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创新基金经费的资金来源为学校的专项拨款和校内外的捐赠,由校研究生部全面负责科研创新基金的受理申请、评审组织、验收和管理工作。1.申请注意事项科研创新基金的申请对象是全日制研究生。每届全日制研究生在校期间只有一次申请机会,并且申请者应满足以下条件:(1)课题申请人均为在校注册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风。(2)创新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应与申请者的学科研究方向保持一致。(3)科研创新基金只受理以团队形式的申请,且团队成员不少于两人,在同一年度的创新基金项目中同一人只能申请一次。2.实施、管理和验收(1)通过立项批准的创新基金项目,申请者不得无故中止或变更,要确保课题按时完成。若确实有特殊情况,需要中止或变更课题研究,必须提前提交书面报告详细说明理由,交由研究生部审核批准。(2)创新基金项目根据评审老师的意见分为普通项目和重点项目,研究周期原则上为一年。其中普通项目每项资助为两千元,重点项目每项资助为五千元。(3)为了方便资金管理,基金项目的经费统一实行立卡专款专用。课题立项后先拨付经费的50%,待课题验收合格后再拨付剩余经费。申请项目经费报销,需项目负责人、项目经费使用者共同签字并交由课题指导老师审批签字。(4)创新基金结题验收合格的标准是至少要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个。首先是普通课题要在学校认可的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至少一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且与项目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重点项目要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至少二篇不少于3000字且与项目研究方向相关的论文;课题发表时应注明为“××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成果。其次是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在省级以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最后是与项目课题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计划立项资助或创新项目。

(三)××大学财会学院科研创新基金完成质量分析

关于科研创新基金完成质量的衡量,张瑞,柏丽等(2002)认为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数量是衡量高校学术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自身的专业特点,财经类学院的学术成果更加需要考量结题论文的质量,既包括论文的结题数量,也包括的期刊级别。通过查询××大学研究生网站,可以看出结题论文刊登的期刊级别差别不大,基本集中于“北大核心期刊”和财会类普刊两类,因此主要考量结题论文的数量。手工搜集财会学院最初申报立项的课题数量和最终结题的课题数量,其中课题完成情况采用的是本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第一批结题清单,具体情况见下图。如图1所示,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张该大学财会学院课题立项数量逐年递增由2011年度的9个迅速增长到2014年度的34个,但与之相对的是结题的课题数量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由图2可知第一批结题数量基本是1-2个,最终结题率也只有20%左右。××大学科研创新基金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不理想的局面,学生研究能力薄弱和学校相关辅导学术较少是重要原因,但是更加直接的原因是管理部门重资金分配、轻过程管理。科研创新基金的绩效考核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尽管学校在相关章程中制定了创新基金的考核方法和违约惩罚措施,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对于没有完成课题的学生没有任何有力的惩戒措施,使得学生对于课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产生这种状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绩效审计工作没有做好,关于绩效审计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Morgan和Raaum(2001)指出绩效审计的作用和责任是通过公正公平的评价体系,提供相关项目的绩效信息,其中既包括质量、数量、成本效益、财务状况等传统财务信息,也包含效率性、经济性、客户满意度和及时性等非财务信息。事实上××大学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状况是我国现阶段高校基金绩效管理的缩影,关于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李锋,葛世伦(2009)通过权重设置和专家调查,建立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和科研业绩分类体系,构建高校科研绩效的评价模型。这种评价方法较为合理,但是××大学由于缺乏科研基金的绩效审计是十分明显的,可以直接断定,故不用进行评分。为了切实改进××大学财会学院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的现状,本文引入“互联网+”思维。

三、基于“互联网+”的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绩效审计建议

创新驱动、开放生态、互通互联是“互联网+”的核心观点,具体到高校科研创新基金上就是要在绩效审计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新技术,跨界寻求新人才,不仅要加强对审计专业人员计算机计算技术的培训,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也包含跨界招聘IT技术人才,具体建议如图3所示:1.强化数据的互联互通。首先建立高校内部的数据库,实现校内不同院系和课题小组数据实时对接,使得基金管理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基金申请者过往的科研成果和完成情况,通过“资格筛选”,使得基金真正发放到有能力完成的同学手中,提高基金的绩效。并且本次科研创新基金的完成情况也会汇入数据库,这种类似“征信系统”的做法增强对基金申请者的约束。其次在校内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财经类高校关于课题基金的数据对接,因为单个高校关于科研创新基金完成度和经费等数据存在数据特征单一、有限等问题,使得对本校基金使用状况的绩效评价缺乏对比,通过与其他财经类高校数据的共享,可以形成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的数据库,方便比较不同高校科研基金的使用绩效,发现到自身的问题。2.基于大数据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基金预算。“互联网+”不仅仅是要数据互联,更要发觉数据的价值,进行数据的预测,这也是与传统绩效审计的区别之处。××大学“一刀切”制定的2000元和5000元科研经费显然较为粗糙,对于认真做研究的学生由于经费太少缺乏激励,面对不完成课题的学生2000元是一笔额外的浪费,“互联网+”为经费的制定提供了工具,通过对数据库中本高校历史数据和其他高校数据的分析,可以分析出全国财经类高校科研基金的平均水平和使用状况等指标,可以预测并制定更具激励性的基金预算,提高基金的使用绩效。3.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实时跟踪管理.通过设置科研创新基金的互联网账号,关联微信等SNS平台,实现与基金申请者的轻松连接,从而强化对过程的了解和监督。以往××大学财会学院课题申请者拿到创新基金后,便脱离了基金管理者的监督,是否在进行课题写作、写作的完成程度都无法知道。这使得绩效审计工作只能在创新基金截止日之后才能开展,时间紧迫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且由于课题过程不透明,缺乏一手资料,增加了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成本。通过互联网账号或者微信可以帮助基金使用者及时汇报课题进度、资金使用状况和遇到的问题,有利于基金管理者对课题完成数量和质量的整体把握,配套建立基金申请者过程的打分制度,课题的过程和最终完成度都要进行打分。这有助于绩效评价更全面,将一部分工作前置也会减轻截止日期的工作量。××大学财会学院以往基金分两次发放、经费定期报销的做法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基金申请者与管理者通过互联网对接后可以实时完成经费报销的,还可以取消经费的提前发放,随用随取,有效降低经费提前的占用产生的浪费。4.数据的及时上传和公开查询也有利于出资方和上级领导加强对基金管理者工作的监督和关注。通过增加对基金管理者不作为的处罚,对基金申请者故意不完成课题行为的甄别和惩罚力度,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科研创新基金的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1]戴智华.高校闭环全生命周期科研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9):1420-1424

[2]李锋,葛世伦,尹洁.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7):271-272

[3]乔春华.高校经费绩效评价运作中若干问题的探索[J].会计之友,2012(9):119-120

国家审计论文范文3

 

社会发展中的金融法与环境法问题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社会发展与法律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7~1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复旦大学医事法中心、复旦大学民商法学科主办。来自俄罗斯莫斯科大学、德国洪堡大学、英国班戈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韩国西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的知名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部分教师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0余篇,围绕“社会发展与法律改革”的主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讨沦,是一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   此议题研讨由复旦大学法学院杨心宇教授、王全弟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吴宏伟教授评议。主要论文包括:   (1)俄罗斯前总理、俄罗斯联邦审计院秘书长、莫斯科大学国家审计学院院长S.M.沙赫赖(ShakhraySergey)教授作了《国家审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的报告。他认为,国家审计是在有限的社会资源条件下国家优化解决社会经济任务的工具,它以公民监督国家效率的机制合理取代了几个世纪以来国家监督个人行为的制度。作为现代社会的监督制度之一,它提出了社会经济改造中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特别重视分析各种改革与战略的社会代价。国家审计制度是一项转向新经济类型和高水平社会发展的前提手段。   中国学者评论认为,俄罗斯的审计制度对于俄罗斯的反腐败有重要作用。国家审计制度从学术角度来说是宪政的视角,值得中国学者研究与借鉴。   (2)莫斯科大学法律系系主任A.K.戈利琴科夫(GolichenkovAleksandrKonstantinovich)教授作了《生态立法的新的法律编纂》的报告,介绍了俄罗斯生态立法的主要任务、结构、主要途径(跨部门的法律编纂)、法律部门的区分与整合(环境保护法与自然资源法区分整合后形成生态法)、法典制定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认为生态立法改变了环境保护活动的法律基础,将会促进向清洁技术转化并保障国内经济在高生态标准下进一步增长,促使建立真正的国内生态安全体制。中国学者讨论认为,俄罗斯将环境保护法与自然资源法整合为生态法,这种跨部门的综合性的立法,即社会法的产生,值得我们研究。   (3)英国班戈大学法学院院长德莫特•卡希尔(DermotCahill)教授就其论文《欧盟内欧洲法院在公共采购领域对透明原则的运用》发表了演讲,介绍了欧盟在公共采购领域的一些最新发展,欧盟法确立了公共采购领域的透明原则及非歧视原则。欧洲法院(ECJ)的诸多判例已经对27个欧盟成员国不透明的公共采购现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强化了透明原则,产生了扩大适用非歧视和透明度一般原则的结果。英国法院遵循了欧洲法院的司法判例,以致几乎所有该论文讨论的新近案件中,公共机构都被认定为违反了欧盟法律或一般原则。中国学者结合金融危机及中国的政府采购,与克希尔教授探讨了多层次的金融监管问题。   (4)复旦大学法学院朱淑娣教授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金融规制法研究》为题作了演讲,以利益平衡为视角,探讨了中国金融领域的重大问题。朱教授指出,金融规制法律规范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规制发生的正当性、规制的合理限度和规制的法律控制3个方面。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金融公法   2社会发展与侵权责任法改革   规制主要目标包括:双向兼顾性目标、利益平衡化目标和全球化贡献目标。会议还收到复旦大学法学院张建伟教授提交的论文《金融危机的法律思考》,俄罗斯的S.G梅德维杰夫教授提交的论文《俄罗斯联邦银行储蓄保险制度》,探讨了相关中、外金融法律问题。此议题的研讨由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高富平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法学院段匡教授评议。   主要报告有:   (1)中国民法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医事法研究中心、民商法学科负责人刘士国教授作了《中国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争论问题》的主题发言,向中外学者介绍了中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进程等基本情况,着重对以下几个立法中的争论问题及主要意见予以介绍和评述:①侵权责任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否仅规定侵犯民事权利,是否再规定侵犯利益;②关于统一死亡赔偿金的规定;③关于要不要规定国家赔偿责任;④关于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关系;⑤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是否规定矿害等工伤事故责任;⑥楼上抛掷物伤人找不到加害人可否由相邻人赔偿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刘士国教授认为:①侵权法调整的就是侵犯绝对性民事权利产生的社会关系,法与法律有区别,即使法律没有规定的权利,也可能存在于社会生活规则中,那就是法律之外的法涉及的权利,反对对利益作出特别规定。②统一死亡赔偿金标准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保护受害人。③主要从性质上说,国家赔偿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就此,侵权责任法应作规定。鉴于国家赔偿法是民法的特别法,侵权法仅规定一条就可以了,表明这是侵权责任的一个类型及赔偿的性质,具体条文由国家赔偿法规定。④采用责任能力规定是正确的和必要的,这涉及侵权法和民法通则相关规定的改革。监护人责任应以被监护人无责任能力为条件,如被监护人有责任能力,被监护人应承担责任,不能赔偿的,由监护人承担补充责任。前者,是直接责任。侵权法以救济受害人为主要目的,也有教育、预防的功能,未成年人有过错,应予批评教育,甚至责令赔礼道歉。⑤侵权法应规定矿害事故的使用人因违反对被用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而且不限矿害,凡使用人对被使用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均应承担民事责任。⑥楼上抛掷物伤人找不到加害人不应由相邻人赔偿,法院不宜以共同危险行为或公平责任加以判决。加害人不明,公安机关应予立案侦查。   如仍不能确定加害人,公安部门可会同民政部门,对严重受害者实行社会救济。此外,受害人仍可依医疗保险减轻所支付的医疗支出,保险制度已对此具有救济功能。   对于中国侵权法的制定,外国专家饶有兴趣,就诸多问题与刘士国教授进行了探讨。#p#分页标题#e#   (2)韩国西江大学法学专门大学院长严东燮教   授以《韩国制造物责任法》为题,介绍了韩国制造物责任法的概要内容、制定该法以后韩国案例的动向,指出了该法的缺陷,提出了如下修改完善的建议:应对“缺陷推定”作明文规定;《制造物责任法》适用范围应当包括预售公寓的缺陷责任;应明确规定免责事由“法令制定的标准的遵守”中的“法令”局限为强制性的;法规条文应更明确。   (3)华东政法大学张礼洪教授就其论文《对侵权行为过错认定标准的新认识》作了报告。他以《阿奎利亚法》中关于过失的原始文献为基础,对完善现有的过失判断标准提出了建议:侵权过失的判断标准以客观过错为基本原则,即过失是对行为人没有尽一个理性善良的人的义务,预见或者预防自己行为的后果进行的。过失的存在以存在不法行为、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为前提。过失概念本身就蕴含了因果关系。过失的存在以行为人是否尽一般人应采取的谨慎义务为标准,但是,还应根据社会的一般认识,以造成损害的危险是否由行为人所知或者被害人是否根据自己的意志将自身处于一个不应处于的危险区域来判断行为人的过失。   (4)复旦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生王淑华作了《未登记过户之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的发言,她认为我国《物权法》对机动车的物权变动采用登记对抗主义,机动车所有权自买卖交付时发生移转,登记过户仅是买受人据以获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的要件。交通事故的受害人不属于物权变动不得对抗的“第三人”范畴。转让交付但未办理登记过户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应由对机动车享有运营支配权和运营利益的机动车实际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登记的所有人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除非其对于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过错构成侵权行为。会议还收到复旦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生王康提交的论文《机动车交通事故共同侵权损害赔偿中的保险责任研究》。   3社会发展中的医事法律问题   此议题的研讨由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韩长印教授主持,复旦大学王全弟教授评议。主要报告有:   (1)日本神奈川大学法科大学院森田明教授作了《日本医疗诉讼与医疗的法制度的动向》的报告。   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介绍了日本国内患者权利运动的发展、重大医疗事故诉讼持续增加的特点以及最新的法律制度的施行:产科医疗补偿制度、对因出生时的原因造成的脑性麻痹患儿的无过失补偿制度、医药品副作用受害人的无过失补偿制度及预防接种被害人的补偿制度。   (2)复旦大学法学院姚军副教授作了《医疗事故侵权责任范围的正确确定》的演讲,他提出,作为法治社会核心价值的社会公平的核心内容,要求行为(或责任)人对己方行为及其不良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即法律上对己不利的后果)。在具体承担法律责任时,它又意味着责任人仅对由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而不应对超出该不良后果部分负责;同理,基于该核心价值(也是诸法的基本原则),医疗事故的责任人也只应对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立法即司法上不应强迫其承担超出该后果的责任。   (3)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满洪杰从比较法的角度进行了《人体试验侵权责任研究》的发言,建议我国应当构建独立于医疗过失责任的人体试验侵权责任制度。人体试验侵权责任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可以在对过错的举证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应当采取相当因果关系、倒置。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应当采取相当因果关系、疫学原理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推定理论来进行综合判断。   (4)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生李燕以《双性儿童性别确定的法律问题探究》为题,提出双性儿童并不是不正常的,当前医学界普遍施行的、经父母知情同意而为双性儿童确定性别的性别再造手术,并不符合儿童最大利益原则。性别确定应是儿童自己的宪法权利,父母对子女性别再造手术的知情同意权与双性儿童自己的宪法基本权利相冲突。法律应承认男女二元性别体系外的第三种性别,双性儿童的性别确定应待其长大后自己决定。   韩长印教授评议认为,医事法的研究提醒学者注意到平时不为大众所关注的处于弱势群体的少数人的权利,也提醒学者们思考我们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法论问题。由于医事法内容的中外共同性,中外学者就医疗过失认定、损害赔偿、医疗诉讼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4社会发展中的其他民商法律问题   此议题的研讨由人民大学法学院吴宏伟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段匡教授评议。主要论文有:   (1)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莱因哈德•辛格(ReinhardSinger)教授作了《变迁中的民法典的社会模型》的报告,介绍了社会模型的概念和它作为法律发展因素的功能、在19世纪私法秩序的社会模型的发展以及德国民法典的社会模型的变迁,提出了现代私法中的民主化和社会国家化、告别契约法中形式自由伦理模式,强调程序的和实质的合同正义,强调了民法的社会责任。   (2)复旦大学法学院王全弟教授所作报告《两岸担保物权比较研究论纲》,就如何确立保证债权获得完全清偿的制度,比较了2007年3月中国大陆《物权法》与台湾地区在2007年3月经立法院审议通过的担保物权修正草案,在担保物权的追及力、担保物权的实行期间、抵押权顺位、动产抵押、最高限额抵押、权利质权和商事留置权7个方面对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物权制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有利于两岸发展及法律相互借鉴与完善的建议。   (3)复旦大学法学院胡鸿高教授作了《中国企业并购及其法律改革》的报告,介绍了中国企业并购及其法治演进历程与特点、中国企业并购的模式、企业并购突出问题与法律改革。胡教授呼吁,企业并购,不仅应当有利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且要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加强信息披露法制,增加透明度,保障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还应当特别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企业并购中,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发展社会保障公益事业,建设和谐社区与社会。目前当务之急,在于通过法律改革,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和实现机制,倡导和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p#分页标题#e#   (4)复旦大学法学院何力教授作了《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法律问题及对策》的演讲,指出中国的资源特需改变了世界资源供求格局,阐述了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进展,分析了经济主权和资源主权成为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法律障碍,分析了中国海外资源投资的环境法和政治动乱问题,最后就中国海外资源投资保护的法律对策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5)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生盖威作了《社会组织在我国协商治理模式中的地位与功能》的论文发言,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修定民法通则、明确规定社会团体法人和非法人团体,尽快制定社团法、修改现行特别法增加法律责任的规定,进一步扶持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淡化一些社会组织的行政色彩,转变政府中心主义治国理念,确立以民为本、以市民社会和市民组织活动为导向的治国之策,进一步完善协商治理机制。   (6)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托马斯•莱塞尔(ThomasRaiser)教授作了《合同与合同法》的报告,俄罗斯A.Sherstobitov教授向会议提交了《关于俄罗斯联邦民事立法修订的构想》的论文,复旦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生韩伟、王森波分别提交了论文《斯多葛派的伦理哲学与罗马法的转型》、《必亦正名乎?———美国加州同性婚姻立法风波透析》。

国家审计论文范文4

关键词:铁路企业;内部审计;审计质量

一、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必要性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明确提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内部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查和评价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单位完善治理、防范风险、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约铁路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

在铁路公司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公司治理结构深度转型的背景下,铁路公司内部审计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内部审计量能矛盾比较突出,压缩了审计内容和覆盖面;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抑制了审计智能的发挥;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削弱了审计目标的实现;大数据审计应用程度不高,影响了审计效率的提升;内部审计成果分析利用不多,制约了审计时效性和效益性。

三、铁路内部审计质量创新发展机制和途径

(一)审计立项重点突出

审计目标是企业战略在内部审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和延伸,在审计立项时,要结合审计目标和现有人员结构,围绕铁路企业发展战略,确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并处理好全面审计与突出重点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的安排审计任务。既要不留死角、防范“灯下黑”,又要针对铁路生产经营重点和重大风险领域,开展重大事项专项审计,系统分析查找存在的短板和风险,增强铁路企业持续发展能力。

(二)审计程序科学规范

规范严谨的审前调查是审计项目开展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对之前没有开展过的新领域、新项目,更需要进行深入的审前调查。通过审前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特点、内部控制、经营状况,分析潜在的主要风险,进而确定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重点内容及抽查样本,制定审计方案,合理安排审计资源。在审计项目实施阶段,审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方案开展现场审计、获取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底稿、沟通审计发现。审计发现问题要客观、真实、无遗漏,审计证据要充分、相关、可靠,审计定性要准确,风险揭示要充分。

(三)审计问题精准客观

审计发现问题应着力挖掘企业运营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典型性问题,关注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缺陷,反映铁路运输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审计问题要力求内容完整、记录清晰,客观准确地反映存在问题的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隐瞒。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备相关性、可靠性和充分性。审计结论要明确,要说明违反的文件名称、文号和具体的条文。

(四)审计意见恰当可行

审计意见是内部审计的点睛之笔,是内部审计实现增值目标的价值体现。因此审计意见既要有建设性,更要具备可操作性,既对问题进行恰当处理,又深入分析产生原因。注重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战略目标的角度提出建议;注重从健全内控制度、加强经营管理方面着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减少同一问题重复发生的可能性。

(五)审计报告规范及时

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事项作出的审计结论,是内部审计的产品和成果,也是审计质量的综合体现。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应当具备以下特点:结构清晰、文字精炼、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实事求是、重点突出、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分析透彻、评价客观、建议可行、报送及时。同时,还应建立审计报告复核审理机制,重点对审计项目中的重大问题事实表述是否清晰、引规是否恰当、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是否适当进行再审核,通过复核审理,达到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叶陈云,叶陈刚,张琪.企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体系构建研究[J].审计研究,2013(2).

[2]王兵,鲍国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2013(2).

[3]徐经长,汪猛.企业创新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吗[J].会计研究,2017(12).

[4]吴春梅,邹威.新时代审计理论创新与制度完善[J].审计研究,2018(1).

国家审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动态竞争;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绩效审计

一、引言

财政资金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与重要支柱。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省级各部门对高等学校的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增长,在教育部公布的直属高校2020年度部门预算中,清华大学以310.72亿元领先,随着高等教育投入后“4%”时代的到来,高校财政资金使用的自主权逐步下放,专项资金在高校预算总额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目前的管理模式下,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财力资源的高效运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高等教育要“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202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要求“……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规定作为改进管理和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的《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要求关注好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在绩效审计工作上做有益探索,作为政府财政绩效审计工作的补充。绩效审计最初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提出的“3E”理论,即效率性、经济性和效果性。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以财政专项资金模式投入高等教育建设为基础,是为了实现高等教育某一方面发展而所做的精准投入,如高水平建设专项资金、优势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国家奖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等,体现财政的引领及政策导向效应。高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通过对这些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管理、结项、绩效评价等全过程进行绩效审计,关注该项专项资金的效率、效益、经济性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促进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从审计署到各个省市局所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看,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逐渐成为近几年审计部门的关注重点,绩效审计实践工作不断推进,但在探索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审计内容相对单薄。从目前各省市反馈的审计结果公告中,我们看到目前的关注重点仍在资金的管理上,存在财政资金下款不及时、资金闲置、资金效益不佳等问题,受审计人员专业背景限制,关于项目管理、后续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性建议不多,绩效审计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审计范围相对较窄。目前自上而下的绩效审计工作主要在精准扶贫专项资金、防疫专项资金等单个的专项,特别是要求设立绩效评价目标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上,对于其他资金的关注不够全面,高校财政专项资金亦是如此,对于某项专项资金的审计反映了某一项资金的绩效,未能全面反映所有的高校财政资金,整体绩效不明朗。

(三)审计结果运用不全面。现阶段,审计结果的运用仍在小范围,审计报告会送到专项资金委托部门、管理部门,但并没有将这一报告跟该校的其他财政资金纳入统一考核,对于其他资金还不足以形成影响。部门地区还存在绩效审计跟拨款不挂钩,导致绩效不高下期资金照样安排或者绩效不同的情况,拨款仍根据生均、在校生数或者根据高校所在等级进行拨款。

三、重点关注内容

(一)关注预算编制情况,提升专项资金绩效运转。党的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的当下,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情况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首先要关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核实某项专项资金的所有收支情况是否已全部纳入预算;其次要关注专项资金预算收入及预算支出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能否助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否与上一期绩效评价情况有效挂钩;最后要关注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水平,关注各项支出标准是否合理,有无重复支出,有无简单套用以前年度预算,导致当期或者当年预算编制过大、实际执行过小等编制不科学情况的发生。

(二)关注预算执行情况,促进专项资金高效使用。在专项资金的审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财政预算资金分配和预算指标下达的及时性,审查各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后,特别是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中央转移支付后,是否及时、科学地分解下达。在这方面,江苏省已在2019年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做了有益探索,在以前各种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内涵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专项资金任务清单,将内涵建设专项资金纳入省属高校年初部门预算,根据学生人数、办学条件、办学成本差异和承担全省共享平台公共服务任务等因素分配,随预算一块下达,加快了年度专项资金的下达速度。关注存量资金盘活及使用情况,是否还有存在结项两年以上的资金;关注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是否合理合法合规;关注项目的预算执行率,提高资金使用率;关注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关注项目资产管理情况,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是否进行了可行性论证,项目资金所购材料、设备是否按规定登记入账并严格管理,专项资金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组织采购等;健全政府采购及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政府采购预算,全面提升资产管理职能,加大国有资产,特别是长期低效运转、闲置资产的统筹使用,盘活存量资产。关注项目取得的绩效,比对项目立项申请,对项目绩效进行合理评估,特别是能量化的指标进行一一比对。

(三)关注预算调整情况,推动预算调整合法合规。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关注项目的预算调整依据是否充分,调整是否经过了合规的调整程序,是否存在以调剂程序代替调整程序的情况,调整后的专项资金是否发挥了新的资金使用效益。

四、实施绩效审计路径探析

随着高校专项资金内涵不断拓展,资金量不断增长,审计工作的工作量不容小觑,在审计过程中,要突出审计重点,找准切入点,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实施全方位绩效审计,拓展审计内容。推动和开展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应提高政治站位,有全局意识,树立大局观念,关注专项资金给学校学院带来的整体绩效,关注专项资金引领作用,特别是对非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效应。以资金使用为导向,以项目预算为主体,查看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手法是否符合实际,能否高效助推学科发展、项目建设,分配是否有侧重点,是否科学高效。同时,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关注资金的管理、使用绩效以及专项资金服务地方及转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专项资金在满足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效果后提升社会效益。在审计过程中,要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良好沟通,并反映在绩效报告中,既体现对被审计单位的尊重,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公开透明性。

(二)实施全覆盖绩效审计,拓展审计范围。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赋予审计全覆盖新的时代内涵。目前,高等教育领域还存在一定的专项资金,我们在审计过程中要结合全覆盖要求,在实施专项资金审计过程中关注到高校的所有财政预算资金,拓展审计范围,更全面地看待专项资金,关注高校各项财政资金在科学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各项绩效内容的体现。

(三)实施全过程绩效审计,拓展审计结果运用。高校专项资金一般以周期投入为主,审计过程中不应以会计年度来看待专项资金,因此,审计过程中将审计关口前移能更好地达到绩效审计目的,以事前绩效评估作为项目绩效审计的起点,对绩效评估机制做实质性审查,从绩效目标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对项目进行评估。在建设期内关注绩效目标管理情况,从绩效目标的整体性全面性关注绩效目标的合理性,从目标的可实现性、绩效指标是否明朗看目标设定的科学性。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中期审计,及时发现不合理不合规情况,压缩调整不合理不合规支出,建设期末,做好结项审计及绩效审计工作。审查财政部门是否在项目结项后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审查绩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关注是否存在未达到好的绩效评价结果而随意调整项目任务书所设定的项目绩效,关注评价结果的反馈及后续项目情况。关注绩效评价结果与后续资助的关联性,关注结余资金结转情况,关注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情况等。审计意见及建议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审计报告的灵魂,审计人员在审计评价的内容上要丰富且公允,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审计建议要切实可行。

五、结语

在高校专项资金内涵不断深化,专项资金逐年增加的当下,开展适合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专项资金管理特点和实际的绩效审计工作,通过高校专项经费绩效审计工作来推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使高等学校在自身的发展中站高位,高质量发展,注重绩效,落实项目绩效责任制,推动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的完善,从而形成高校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自我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不断拓展绩效审计范围,丰富和完善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内容,有助于规范高校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推进高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效益,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改革和完善财政教育资金投入体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奇杰.基于BSC的高校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研究——以A高校“211工程”专项经费为例[N].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杨洋.财政透明度对地方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的影响研究[N].学位论文,西南财经大学,2019.

[3]钟金萍.高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免疫”效应研究——基于风险导向模式[J].会计之友,2015(04).

国家审计论文范文6

质检机构传统科研管理在人员能力、管理模式以及经费监管等方面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的要求,只有加快创新发展步伐,将新思想新理念融入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项目管理中,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革,科研制度上进行创新,经费使用环节上进行掌控,才能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走向课题管理精细化道路。

关键词:

质检机构;项目管理;经费管理;创新管理

为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科技竞争先机的号角已经吹响,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随着各级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经费成本的大力投入,质检机构更加注重自身软实力方面的建设,科研能力和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各质检机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技术机构能力得到空前发展,在重大质量安全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对科研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模式,是当前质检机构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我国质检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1.1传统科研管理模式单一,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很多质检机构科研业务信息化程度不够高,科研管理人员主要通过office日常办公软件来处理项目信息、数据,很难准确快速的反映出科研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为统计和分析工作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课题研究基础数据分布在各个项目组成员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数据库,很难对项目的整体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把握,因此面对新形势,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和观念难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如何运用工作流控制技术来改造科研管理工作现行模式和管理制度已成为质检机构科研管理中面临的一大任务。

1.2经费使用环节监管不严,管理过程缺乏统筹

通常科研项目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其中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签订任务书、项目验收等工作;财务部门主要负责经费的拨付、核算、报销等工作;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经费的使用。项目经费由项目负责人自行支配,项目负责人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缺少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有效参与和指导,容易出现项目经费支出超预算、超范围、超标准等现象。科研管理人员侧重项目实施进度、科技成果等方向,忽视经费支出的合理性和合规性;财务人员侧重经费下拨、经费核算,因没有参与课题管理的各个阶段,不了解项目实施进度。由于各部门掌握信息不对等而导致经费使用环节监管不严,管理过程缺乏统筹,容易出现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等问题,影响项目的有效运行和整体进程。

2做好质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2.1搭建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搭建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功能上实现了质检机构科技计划项目的在线申报、项目实施进度管理,论文、标准等科技成果管理等,替代了繁琐的人工录入和统计,实现了项目管理的无纸化,大大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项目负责人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可以了解到在研项目的实施进度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使项目的执行情况实现透明化,规范化,标准化;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系统了解国家最新的课题以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单位内部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了解本单位科研情况、论文数量、标准制修订情况、课题奖励情况等方面内容。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质检机构科研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另外,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还方便质检机构科研工作者以及其他技术人员进行成果浏览,有助于科技成果在单位内部实现小范围的试用,使技术成熟度不断提高,为日后转化与推广奠定基础。

2.2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保障体系

据文献介绍,美国建立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由国会、审计署以及部门内设审计机构组成,国会参众两院设有预算委员会以及拨款委员会,专门从事审查和批准科研预算;审计署参照国会和议员要求,或者依照法律从宏观角度对美国项目经费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部门内设审计机构包括美国联邦政府部门内设监察办公室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内部自查自究。通过外部监督,内部审计的方式,以科研经费预算为出发点,展开全过程管理监督范围,进而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以及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因此,只有不断探索适应自身发展、切实可行的科研经费制度以及相应配套的经费预算、评估、监督审计等系列规范以及处罚制度,才能使科研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3深化成果转化,利用科研成果推广带动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具有前瞻性的检测技术、检测装置、检测方法等方向的科研课题研究,质检机构不断提升检测手段,在应对突发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形成检验方法,与此同时推进科技成果向检验技术能力方向的转化,也是科研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任务。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与推广,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实现行业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带动质检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可以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产品质量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和新产品的鉴定;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科技成果标准化,积极参与国家或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生产力,以科技发展带动行业技术发展,捍卫质量安全,把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第一关。

3结论

质检机构的科研项目虽然在数量上相比高校或大型科研院所相对较少,但其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典型性。改变现有传统管理模式,需要将创新思维融入科研管理中,结合质检机构自身产业特点,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课题项目管理水平,全面提提升科研综合能力,充分发挥质检机构的优势,把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第一关。

参考文献

[1]康卫国.高校科研经费规范化管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2):39-41.

[2]卢苇.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8):58-59.

[3]王晶.医学院校临床科研信息化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7):181-183.

[4]周文泳,李娜.机遇科研过程的科研风险形成规律与防范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3-28.

国家审计论文范文7

“机制”具有四重含义:一指机器构造与工作原理;二指有机体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三指某些自然现象物理化学规律;四指一个工作系统组织或部分间相互作用过程与方式,如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等。而狭义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机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功能。经济机制存在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全过程。由于经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的运行过程中发挥功能的,因此,它又被称作“经济运行机制”。无疑,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包括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学术期刊的收入包括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广告收入、论文使用权收入、会议收入、政府投入、政府经济政策优惠、民间基金会拨款等;学术期刊的经济支出包括编辑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稿酬支付、固定资产使用与折旧以及印制费用等;同时包括世贸组织(WTO)有关规则约束导致的经济性措施以及开放获取期刊经费筹措等。这一系列环节因素的内在统一,构成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的总和。由此可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界定为:学术期刊在组稿、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等出版诸环节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内在统一的经济联系机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诸环节、诸因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的“用来交换的”市场活动,具备的是学术期刊以外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旨在传播学术成果,而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或者唯一目的,因为“经济机制”可以是市场化的也可以是非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由此形成所谓市场机制。因此,即便是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也往往不具备商品属性。而国内学者经常不经意地将“经济机制”等同于“市场经济机制”。同样,业界不少人常常不假思索地将学术期刊定性为“商品”。事实上,“经济机制”可以是非市场化的。因为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上述诸环节、诸要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为交换对象的市场行为,并没有形成像马克思界定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364这一本质属性,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为客体的“用来交换”的市场,相反,有的只是学术期刊本身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术成果传播活动。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就主体而言,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形成市场机制。与中国一些业界人士的想象迥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费来源主体也往往是非市场化的“单位”出资、政府拨款、基金资助,等等。杨琦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出版组织有三种形式:政府出版机构、商业出版公司、非营利出版机构。”[2]“三种形式”的其中两种是非市场化的。因此,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机制实质上是经济上依赖于全社会无偿资助而得以运行的机制,该机制要求学术期刊尽可能降低出版成本,尽可能借助学术期刊影响力吸附社会商业化广告等途径以达到盈利的机制。这与中国一再强调的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事业“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政策宗旨不谋而合。可见,学术期刊出版背后的规律是相同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经济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少启迪作用。

二、学术期刊的自身创收

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自身创收主要包括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与会议收入等5个方面,形成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重要收入来源。

(一)广告收入

虽然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不及“消费类”的广告收入丰厚,并且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有广告业务。比如美国的大众性消费类期刊《体育画报》2002年的广告收入达6.44亿美元,美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的新闻”大众读物《时代》周刊的广告收入为4.66亿美元[3],而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没有如此丰厚,即使是鼎鼎大名、世界首屈一指的《自然》杂志年广告收入也仅有1亿美元,同样著名的《科学》杂志年广告收入仅为2000万美元,更何况占主体地位的其他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几乎没有广告业务。但是作为知名度很高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的广告仍值得研究。为容纳更多广告,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往往页码很多,如美国学术期刊广告与正文之比大都为1:1,每页广告收入6万美元80-98。德国学术期刊发行量收入大约占总利润的30%,广告占70%。西方其他主要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从英国的《自然》广告来看,其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0%以上;美国的《科学》年广告收入约20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50%以上;美国的《科学》以及总部设于德国施普林格等地出版的学术期刊在许多国家都有广告,广告收入动辄以几千万、数亿、数十亿美元计。再如美国专业学术期刊《化学化工新闻》,其历任主编在广告上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其广告创刊时仅为12页,经过不断做精、做细、做大的过程,通过广告本身的美化达到了美化学术期刊的功效,以此争取了更多的广告业务,实现了更多的广告收入,目前《化学化工新闻》已成为学术期刊界广告收入最多的期刊之一。与广告相应的是,学术期刊的广告页码与正文相差无几,据美国2000年统计,期刊广告页与正文页的比例平均为50.3%:49.7%;英国医学会的《英国医学杂志》正文与广告之比为7:3;日本许多学术期刊广告已达100多页,正文与广告可谓平分秋色。美国一些学术期刊还做封面广告,《学校家长媒体》副总编辑兰德尔坚称:“只要广告主愿意,我们会经常刊登这样的广告。”[9]。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刊登广告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广告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也因期刊类型的不同而有区别。大致有以下类型:(1)综合类学术期刊广告;(2)医学类学术期刊广告;(3)快报(Letters)类学术期刊广告;(4)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没有广告业务。在西方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能够或者乐意刊登商业广告。因为很大一部分学术期刊是由高校、学会、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主办的社科类学术期刊及其他纯学术性期刊,这些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这类学术期刊及其刊载成果的出版和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这些学术期刊大都依靠主办单位拨款、政府拨款、各种基金资助,以及学会、协会的会员会费等维持其运作和生存。

(二)发行收入

西方国家出版物(包括学术期刊)的发行多样、灵活、开放、规律、创新和规范,加拿大是通过邮局发行学术期刊最多的国家,发行渠道有如下主要途径:通过邮局发行,占总发行量一半;出版者自办发行,占总发行量的44%;期刊发行通过国内所有报刊网点零售发行,占发行量的5%;其余约1%通过其他途径发行。即使是在学术期刊邮局发行量最大的加拿大,也仅占总发行量的50%。德国与美国的期刊发行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从总销售公司到中间商最终再到订户;二是从总销售公司到零售商最终到订户;三是从出版公司到中间商最终再到订户;第四是从邮局直接到订户。德美两国期刊的总销售公司是专门为出版公司(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作销售发行的,总公司是邮局发行的强力竞争者。前者采取的销售发行方式具有多样、灵活、开放、有规律、创新强、规范化、快捷等众多优越性。发行收入有一般性发行收入和垄断性收入两种类型;美国是世界学术期刊最西方化的代表,对其发行方式进行个案剖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以美国学术期刊为例,其在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各环节普遍实行了“门户开放”政策,往往能够吸收全球学科领域最优秀的学术论文成果,这就决定了其在众多学术领域的首发权;同样,美国学术期刊从版式、栏目、文字、图表等方面,风格别致优美,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与社会认可度,为其发行打下了良好基础。美国学术期刊在不同国别的发行渠道差异很大,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其渠道也多样化,其发行方式的灵活性包括长期订户与大批量订数订户采取特别优惠价格的政策措施,拉大学术期刊全年订户与零售订户之间价格的差距以吸引更多大订户和全年订户,美国学术期刊还依据市场规律调控发行活动,对发行方式进行创新,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期刊发行数据的科学管理。制定一系列行业严格的规范、标准,对发行量进行质量认证,其认证机构主要有“国际商业性出版物审计组织”“美国发行量审计局”和“美国标准评价和数据服务公司”等。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在一般性发行收入方面尽可能考虑经济效益,往往通过增加发行量得以实现,当然,同时也间接关心社会效益,因为订阅者越多,其学术、文化影响力越大。如《美国医学会学报》年发行收入在400万美元以上,广告收入约为2000万美元。为了扩大发行量,《美国医学会学报》实行了发行方式、版本和定价的“三三制”,即分为读者订阅、单行本销售和免费赠阅。免费赠阅旨在做潜在广告,以实现对政府官员、世界知名学者、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大学生众多患者进行无缝隙渗透。为方便个人读者、单位订户,《美国医学会学报》在版本上也挖空心思,如出版国际版、普通版、超厚版,等等。为了降低印刷与邮寄成本,国际版采用纸薄、页码少、无广告、印数少的版本。《美国医学会学报》还针对国内数以万计的订户,发行了普通版,印刷精美,广告量大。西方国家读者看重学术质量,而美国国内读者则是广告信息与论文质量兼顾,西方国家大公司则更看重广告内容、广告形式与广告效果。所以,以上三种版本发行定位准确,发行工作行之有效。广告与学术期刊发行一脉相承,更大的发行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学术期刊有了更多广告,才更有能力降低价格,低价格的学术期刊加以更高稿酬吸引最优秀的学术论文稿源,学术期刊质量及其对学术论文、广告吸引力相辅相成,三者相得益彰,三足鼎立。

(三)版面费收入

在西方国家,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早已成为惯例。“版面费”也叫“出版费”“发表费”“投稿费”或“注册费”,等等。学术期刊成本一般通过向作者收取“版面费”等方式来获得消化,这种“版面费”比较复杂,包括各个环节以及作者费用的各个项目收费,具体包括:一般性版面费、超额版面费、图表及图版费、校对清样修改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通过对美国《植物细胞》《农作物科学》等23种知名学术期刊作者版面费情况的调查表明:西方国家有接近一半的学术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学学术期刊,都对作者收取各种“版面费”,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版面费”相对少一些。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费用收取透明度很高,上述各种“版面费”都通过学术期刊的《作者指南》予以事先明确规定与声明,而那些可灵活掌握的费用及免收费的文字类型等在《作者指南》中也予以明确告知。如《植物生理杂志》《植物细胞》等杂志的《作者指南》规定:特殊情况下作者可与编辑部协商申请免掉彩图和版面的费用等。其目的是便于作者把握相关学术期刊收费情况,有针对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及支付能力进行综合考虑,有选择地寻找合适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对于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而言,版面费收入主要包括:(1)一般版面费,也叫“发表费”或“出版费”;(2)超版面费,也叫“补充版面费”;(3)图版费,其费用与图版是否彩色有关,彩色图版费高于黑白图版费;(4)校对清样修改费;(5)来自作者的其他费用。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收取版面费的学术期刊不到50%,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基本不收版面费,极个别商业类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如美国的《商务评论》《美国商学会学报》《金融杂志》等。在西方国家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界,收取版面费的比重较大。完全免费发表的学术期刊一般影响力都很大,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包括众多政府组织、基金会等资助资金来源渠道。

(四)学术期刊的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

“论文使用权”是指在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版权的使用权利,论文使用权可以让渡与出售。学术论文使用权的让渡与出售形成学术期刊的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学术论文版权受法律保护,往往仅供付费者使用。在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出售已的使用权已成为其收入的稳定来源。德国知识产权法规定非常严格,学术期刊论文的版权任何人不得转用,公司或个人要使用必须从出版者那里购买。例如施普林格“版权部”就是专门负责销售期刊学术论文的机构。为方便与学术论文作者联系,施普林格专门成立了学术交流部门,在作者与编者及使用者之间搭建桥梁。此外,西方国家学术期刊还有部分来自出售抽印本、过刊、期刊缩印本和电子版的经济收入。

国家审计论文范文8

关键词: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监管政策

一、引言

中央管理企业(简称央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处于支配地位,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和政治任务。国家重视对央企的监管,多项政策来完善央企管理,促进央企的发展,如2009年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加强对央企的监督管理。由于央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家的其他相关政策也同样对央企产生重大影响,如《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央企下属企业众多,利益错综复杂,且缺乏有效管控和监督机制,监管改革政策存在贯彻落实不到位、选择性忽视等问题。审计署具有经济监督职能,具有对央企组织实施财务收支审计的法定职责。自2010年起,审计署每年一次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截至今日,审计署共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共有137份,审计央企94户。在央企监管改革过程中,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对央企监管政策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文献回顾

对于央企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进行开展,据此研究了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揭示的央企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建议,同时还研究了财务收支审计对于央企经营管理方面的影响。就央企监管政策方面研究而言,许多学者对央企落实监管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影响及改进意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于监管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对于央企财务收支审计促进监管政策改革的研究只有少数学者涉猎。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在对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和相关监管政策进行分析整理、研究的基础上,来探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作用,对于央企审计制度的完善、政策的有效落实均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三、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对监管政策的作用

(一)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审计方向。根据对审计署公布的137份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分析,虽然每年大致可以把审计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腐败治理、央企经营管理。政府审计中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部分的审计与民间审计区别不大,不再次赘述。从2011年起,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就包含反腐倡廉方面,发现的主要问题有:小金库、偷税漏税、违规发放职工薪酬及福利、违规购置公务用车、违规建高尔夫球场等。在央企监管改革过程中,有些方面的问题在逐步减少,例如小金库问题,在2018年审计署的35户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公告中,仅有一户央企涉及这个问题;但也有些问题依然顽固,例如税费、职工薪酬及福利方面的问题,在2018年审计署的35户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公告中,有26%的央企在税费核算方面存在问题,职工薪酬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有66%的央企存在违规发放职工薪酬及福利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此种情况与央企监管改革政策是否有关?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另外一方面,通过对2010年-2018年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包含重点审计方向统计分析,也可以得出审计署在未来审计央企财务收支时,可以把税费核算、职工薪酬及福利列入高风险领域,加派审计资源。

(二)审计结果公告与央企监管改革政策关联。统计了审计署自2010起了大量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这些审计结果公告与央企监管改革政策关联如表2:

(三)央企财务收支审计促进央企监管政策的改革。在央企监管改革整个过程中,国家政策是输入环节,央企执行政策是输出环节,审计署对央企执行审计就是反馈环节。分析审计结果存在的问题,就能清楚知道政策执行情况和政策执行效果。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能使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发挥最大的效用,反映和揭示央企存在问题仅是央企财务收支审计的一个方面,推动央企完善制度、促进央企改革发展才是审计署对央企进行审计的最终目的。从2006-2018年央企重大央企监管改革政策汇总表中也可以发现,监管政策对财务收支审计也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审计公告与被审计年度间隔时间较长,说明央企财务收支审计对央企监管政策改革的促进作用,具有延迟性。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