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探究

高等学校资产管理探究

【摘要】优化高等学校资产管理需要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规范管理水平;注重人才培养,优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信息化系统,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关键词】高等学校;资产管理

高校资产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和科研活动,落实学生培养教育战略的物质基础,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与信息化管理背景下,优化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目的在于保证学校资产的完整和安全,完善清产核资、评估、投资、运作、收益处置与分配、监管等方面制度规范,提高资产的配置和应用效率,促进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本文以泰安市A校为案例,对如何加强高等学校资产管理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为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一、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现状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均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以A校的资产管理情况来看,为确保教学、科研以及行政工作的有序开展,依据内部控制理论建立了资产管理基本方法,其中在管理职责划分上要求不同岗位相互分离,例如授权和执行岗位相互分离,执行和审核岗位相互分离,执行和记录岗位相互分离等等,确保各环节保持独立,相互牵制监督;严格内部授权管理制度,制定预算管理机制,形成了财务管理体系,利用会计手段推进核查、评估、投资等工作的有效开展。A校围绕资产购置、资产配置与使用、资产处置这三个主要环节,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在购置环节财务部门需要根据预算安排进行申报,领导部门审批,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进行采购。在资产配置与使用环节,A校依托大数据系统建立了闲置资产调剂平台,全面收集资产信息,明确闲置资产规模,分析资产开发与利用效率,并提出申请,制定资产配置与使用方案。在资产处置环节,A校根据国家的管理规范,根据资产的性质,明确其使用年限和使用寿命,并按规定计提折旧,进入报废环节,确保资产效益最大化。然而,从A校资产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仍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是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A校资产管理工作主要由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委员会下设置资产管理处、财务处、校园管理处、采购服务中心、监察审计处等,按说这些部门各司其职,落实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即可。但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间的工作内容划分却不够明确,工作职责存在重叠,导致监督不力,管理空白等问题,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二是资产管理制度需要优化。A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落实不力、监督不力等问题;无形资产、捐赠资产管理工作制度不够顺畅,影响了资产利用效率;监督制度存在形式化弊端,绩效考核制度难以调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A校还需在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中做出更多的努力。三是资产管理人才的专业化程度需要提高。A校对于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缺乏重视,人才的专业性不高,许多人员是跨专业进入管理领域,难以结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需要,制定、落实工作办法;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缺乏适应性,对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整体建设。四是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A校初步建立起信息化资产管理系统,但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可挖掘空间。同时资产管理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资产管理信息风险较高。

二、优化高等学校资产管理的相关策略

(一)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资产管理机制。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科学的思想指导。A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密切关注资产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深刻认识到资产管理对学校的发展、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渗透全员管理的基本理念,在资产管理方面达成高度统一,明确资产管理职责,提高监督意识,以把握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方向。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A校应结合现有资产管理组织体系,实现架构的不断完善,明确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权限,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关系,通过责任分工、工作定位与目标体系建设、部门管理职能的确认等,理顺资产管理工作的购置、使用与处置各环节的责任,将资产的实物账与价值账相分离,结合各个学院的教育、科研工作要求,形成分配方案,利用信息系统对资产的领取、使用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把握资产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等各方面工作要求,形成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搭建过程、清晰的创新思路、明确的发展路径,指导学校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落实,进而形成统一规范、高效便捷的资产管理体系,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二)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规范管理水平。推进高等院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促进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A校基于当前在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积极转变思想认识,将健全制度体系、推进制度落实等工作作为资产管理的重点,并在资产管理委员会的推动下不断优化。在推进A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多方发力。一是相关部门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各类资产管理制度,不仅包括固定资产,还应包括无形资产、捐赠资产等,以完善制度内容,形成系统化制度规范,确保各项资产管理有据可依。学校可以根据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要求,确定土地、车辆、办公用房、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种类,并解决资产性质、特点,建立系统性制度;结合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不同资产形式,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状态,清晰学校资产管理规模,进而形成相应的配置、应用机制;重视无形资产、捐赠资产的管理制度建设,从其他学校管理中汲取经验,在参照与借鉴中形成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管理制度体系。二是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制度执行,体现制度的权威性,提升资产管理实效。学校应把握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推进管理制度规范的合理落实。在资产配置环节,学校应结合预算要求,针对教育、科研、行政等工作确定配置方案,形成资产配置管理办法,确保资产进入学校教育管理环节;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应建立管理细则,明确资产使用方向、使用方法,杜绝资产流失与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在资产处置阶段,进一步完善制度管理架构,落实审批制度,确保资产处置的合理与可行。当然,在配置、使用、处置等环节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监督部门履行责任,才能加强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发挥制度执行的真正效果。三是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依据科学标准评价制度执行工作情况,分析制度执行情况,促进制度管理体系的不断优化与改进。学校应兼顾资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形成规范的考核体系,针对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的效率进行分析,并形成财务报表,反应资产管理绩效,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追责,提出整改建议,并利用监督手段推进资产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优化,确保管理制度有效落实。

(三)注重人才培养,优化资产管理队伍。高等院校的持续发展,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的环境也日渐复杂,而打造一支专业、优质的管理队伍,则成为管理工作有序推进的基本要求。针对A校当前资产管理工作中人员配备结构以及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在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中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一是明确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握队伍建设的基本导向。国家针对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针对资产管理工作职责做出了系统的要求,而这也是学校人才职业素养发展的基本导向。根据规范性文件要求,学校应将制度设定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管理流程应用能力、管理标准应用能力、效益管理能力、考核评价能力、平台创建能力等作为衡量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的基本标准,并以此进行人员选聘、培训与考核。学校应结合根据内涵式发展要求,明确学校资产管理的特点,并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行构建。例如A校在发展中将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作为内涵式发展的方向,而资产管理人才也需要从这些角度进行切入,提升其管理专业能力的同时,强调人文素养的提升。二是加强人才选聘,优化人才结构。学校在人才选聘方面应坚持德才兼备的基本要求:一方面,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将法律意识、工作责任、创新精神融入人才评价中来,选择思想道德品质、政治素养、法律素养过关的人员进入资产管理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重视人才的专业素养,明确选聘专业条件,通过严格的考核体系,评价应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尤其是其制度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效益管理能力、资产评估能力等等,吸引专业人才进入资产管理系统。此外,学校还结合管理机制调整各部门的人员配置,根据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统筹、指导要求,从管理、研究等层面入手,根据工作职责对人才队伍结构进行调整,确保资产管理各环节工作的有序落实。三是完善培训与激励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学校应结合资产管理过程,建立系统完善的培训体系,结合各部门的工作要求,制定培训方案、培训考核机制,确保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与实践要求相契合。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校际合作,交流资产管理经验,完善奖惩制度,针对资产管理能力过硬的人员给予物质、精神多方面鼓励,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激励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建设信息系统,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在信息化管理背景下,建立“互联网+”资产管理平台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引入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高等学校实现“互联网+”资产管理的前提,而建立资产动态监管体系,掌握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则是推进配置、使用、处置等主要环节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A校在“互联网+”资产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应坚持科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强与信息企业的沟通合作,结合学校资产结构,建立个性化的管理方案。A校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实物管理体系,将管理过程覆盖到资产全生命周期,其中资产验收模块,利用验收入库、领用确认、名下资产等功能,对资产基本信息进行确认,为资产核查提供依据;转移分配模块,利用资产交换、资产划拨与资产变动等功能,明确资产配置的具体环节;资产处置模块,则通过处理申请、处置申报模块,对资产的最终走向进行记录。这样的管理能够形成责任清晰、流程规范、记录可循的保障体系,提高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运转、利用效率。在校内资产管理系统建设中,形成财务核算系统、数字化校园、物联网和移动端口等,其中财务核算能够通过资产的验收、处置、折旧等财务信息,确保资产账面信息与实际信息相符;数字化校园系统则可以通过登录、数据共享、部门人员信息管理等建立信息化管理机制,推进信息共享,挖掘数据管理潜能,减少人员管理压力;利用终端体系,将财务管理与微信、自动终端等相结合,提高系统服务能力。在上下级管理对接上,建立数据同步、信息共享机制,其中校内资产系统,利用事务管理系统、资产折旧、资产盘点、资产报表、财务接口等功能,实现对资产卡片数据、资产业务数据、资产折旧数据、资产处置数据、出租出借数据、财政批复意见等信息的在线与离线同步,这样才能形成统一的数据上报体系、事项审批体系,保证学校与财政资产系统数据的无缝同步,便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与监督。 在资产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平台能够通过对学校资产大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给出资产管理建议,并根据学校要求,在网络监测、资产管控、协同联动等方面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根据监测预警及时发现资产管理的安全隐患,形成安全管理预警、防范、应对体系,从而形成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的信息化资产管理体系。通过对泰安市A校资产管理情况的研究分析发现,其中存在部分问题。针对问题,学校应统一思想认识,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优化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信息系统,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如此才能推进高等学校资产核查、评估、投资、运作、收益处置与分配、监管等各环节工作的有序推进,防止资产流失,促进高校资产合理、有效与节约运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作者:秦元金 单位: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泰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