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营与城建投资体制改革

城市经营与城建投资体制改革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发加快,间接导致了城市竞争的的出现与加剧。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使自身优势最大化,成为了城市管理者与服务者——政府机构面临的新问题。本文将对城市经营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作基本的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建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作阐述说明。

[关键词]经营城市;城市经营战略;城建投资体制改革;初步探索

1城市经营

1.1经营城市与城市经营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的管理与运营中,城市经营是政府的新兴理念。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经营城市。

1.1.1经营城市

经营城市是政府作为主体管理城市、创新体制、实现发展的新手段和新理念,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运用与实现,是政府运用经济规律和市场调节两个手段探索并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城市有限资源之间的矛盾的新突破。关于经营城市的概念与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为主体:经营城市的主体是各级的政府,是政府行为。(2)发生对象:经营城市的发生对象为各城市,具体对象为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实质上是政府通过市场运作,充分利用城市资产的经营权、使用权等权益以满足城市管理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及建设需求。

1.1.2城市经营

城市经营是一项以加快城市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为目标的政府行为;是政府通过运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以利用有限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发展这一目标的经济手段;是政府行为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产物。

1.1.3二者对比

综上可以看出,“经营城市”与“城市经营”从内容上来看并无较大区别。都是以政府为主体,以市场机制为工具,以公共资源为对象,通过经济手段、财务手段等方式解决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城市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城市竞争力。不同在于,前者强调行为,后者强调理念、是一种战略性思维。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方向来讲,“城市经营”更贴切、更准确。

1.2城市经营的产生与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社会文明得以朝着更为健全的方向前进。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发加快,进而导致了城市竞争的的出现与加剧。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使自身优势最大化,成为了城市管理者与服务者——政府机构面临的新问题,“城市经营”应运而生。城市经营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经受着来自各界的质疑与拷问:政府主体在实施城市经营战略过程中如何避免腐败的滋生,如何实现透明法制及公开,如何真正借此实现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仍有争议。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各级政府探索出一条从依靠政府投入向政府、企业、社会各方渠道多角度、多元化转型的新体制。

2城建投资体制改革

2.1城建投资体制改革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运用的手段主要有两种:计划投资和财政拨款。城市建设的资金渠道主要来源于政策相关的国家税收及财政补贴,城市建设的运行主体也从政府实际上转移至人民,政府在城市建设者和城市管理者的链条中断裂开来,逐渐弱化了建设者的行为。资金链短缺、城建计划不合理、城建后劲不足,成为了各级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拦路虎。根据我国从1997年至现在的城建投入占比和城建结果对比来看,资金问题只是导致城建进程缓慢的因素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城建计划和能规范城市建设行为的规章制度才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大环境下的现阶段,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思路、如何完善城建投资体制,实现城建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现阶段各级政府需要考虑的重点,简言之,城建投资体制改革是城市经营的必然要求。

2.2.城市经营与城市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初探

2.2.1城市建设投资体制

城市建设投资体制从本质上看是政府建设、经营、管理城市基本的制度及方法。主要包括投资主体行为、投资决策制度、投资组织结构和投资资金筹措等几方面。城市建设投资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动态工作,是环环相扣的不可拆分的完善行为,它需要城市管理者即政府能够归纳总结出经济规律和内在联系,以充分应对城市建设和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现个性规律到普遍规律的普适,长远而有效的解决城建工作的滞后与不足。改革的初步思路如下:(1)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与城市经营的目标在于实现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人民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城市经营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改革必须是能适应时代潮流变换的,而不是短期内的解决表面问题。(2)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经营战略,高水平做好城市规划的项目设计方案。从政府高度的宏观角度避免因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的计划而造成对土地资源、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的浪费。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加剧,大到国家小到城市,无一不参与到经济的整体循环。一个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其在经济领域充满长久的活力,这一点对其吸引高级人才和高标准企业、推动科技进步和信息流通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城市经营战略,要求其即要保持经济活力的永久持续,又可实现城市建设的前进。(3)明确职责的划定,政府实现有可为有可不为,“无为而治”。主要指将公共资源权益的归属按照投资主体对象的不同进行划分,通过适当的运作方式进行管理。比如,当投资主体为全社会投资者这样的经营性主体,权益即归属为投资者,通过拍卖、招投标、BOT等方式确定归属权,常见的如收费道路、桥梁项目等。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将城市建设与经营划分为多个区块,整合社会资源,引导企业非流动性资金投入市场,实现城市经营主体的多渠道和多元化。需要明确的是,这与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二者不可混为一谈。(4)政府将资本投入到企业和公司中去,通过国有控股或国有资产形式,或者成立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或企业,将个别的国家垄断行业,如:交通、水利、旅游资源等释放出一小部分资源,在实现资金引入的同时,又可达到扶持、培养中小企业的的效果,同时,也可保证政府在这些垄断行业中的主体地位不受侵犯。

2.3思路分析及解决方法

第一,资产清理后,如何盘活资产是首要问题。企业管理中,招商的过程是艰难的,但更艰难的是招商成功后如何稳定经营,提升效益,即所谓的“以商养商”。“经营”与“管理”从手段和思维方面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妙,城市经营和企业管理也是相通的,资产盘点清理后,将城市存量资产有效利用最大化,政府通过竞标等方式对同类经营项目的公司或企业进行招标,最后将项目委托给业务能力强、资金力量雄厚的企业或公司,同时承诺让利部分,以此刺激各规模、各行业,实现资产的活性运作。第二,为防止公司体制僵化及腐败等问题的产生,或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政府在参与一定时间的企业发展和运作之后,需要逐渐从公司中抽离出来,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在创造和帮助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行业垄断现象。政府参与到培养扶持公司的环节中,主要是为了城市经营,这一点是所有工作的初衷,是不可改变的。第三,政府调节参与到市场调节中来,必然会带动投资、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动,影响最为明显的即是土地价格。为避免在此过程中出现土地价格的不正常浮动,动摇城市经营的稳定性,以及产生房地产泡沫等不利情况,需要政府在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做好严格的预测和检测。

3结语

城市经营与城建投资体制改革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动态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必然会经历一个又一个问题与挫折,与当初的“摸着石头过河”不同,现在的改革是有例可循,是有优秀典范可借鉴的,将成功的改革经验与自身的城市经营方向相结合,走出一条扎根本土的特色改革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惠蓉.经营城市——现代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新思路[J].现代经济探讨,2002(3):20-23.

[2]周金仙,王明章.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初探[J].开放潮,1997(8):12-13.

[3]卢胜.改革投融资体制探索城市建设新路[J].现代经济探讨,2005(2):65-67.

作者:曹胜涛 单位:伊川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