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社区管理研究

糖尿病人社区管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辖区4个社区57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5.4±7.4)岁;全部患者中,全部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用药、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

根据WHO于1999年拟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3排除病例标准

排除不能完成该研究的患者。

1.4方法

全部患者均对该研究具有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为全部患者建立统一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自然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体质量等;生活情况,饮食习惯、是否抽烟、喝酒等;疾病情况,如疾病史,并发症史,病程等;记录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电等情况。定期进行体检,全部患者均定期到社区复查血糖情况,患者的一般资料由社区医师统一录入。对照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由社区医生及护士给予系统化培训,并给予健康教育。一般于患者来院体检、每星期定期随访等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运动指导,不良生活习惯的纠正,心理干预等。干预方式包括集中讲座、不定期活动、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小组患者可采取相互监督的形式,纠正患者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不定期邀请糖尿病专家到社区进行集中讲课、答疑,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在活动中,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糖尿病宣传材料形式包括社区医院的宣传板、纸制文件、光盘等。宣传资料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多以漫画表现,提高患者的阅读兴趣。饮食、生活习惯干预。护士定期进行到家或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生活习惯,饮食情况及运动情况,并给予一定。根据患者身高、体重等情况,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并进行合理分配饮食,要求每日饮食中,摄入碳水化合物占55%~65%,摄入脂肪20%~30%,蛋白质占15%,饮食要求患者少食盐,钠盐摄入量应小于6g;少食油炸、腌制食物,减少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食物以新鲜绿叶蔬菜,粗纤维食物为主;戒烟戒酒,适当控制体重,增加体力劳动,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状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运动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血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每周5次,每次30~60min,强度以中强度为宜,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爬山等,所有运动在餐后1h进行为宜。同时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了解患者近期饮食、运动等情况,发现不良生活习惯,应给予及时纠正;指导患者有效、有规律地用药,当饮食及锻炼不能控制血糖时,应注意常规服用降糖药,口服用药效果差的患者,应给予注射胰岛素治疗。社区内设置心理咨询室,随时接待到访患者的咨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一定疏导,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保护积极的心态,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给予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使干预活动更具有针对性。给予6个月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1.5统计方法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给予全部患者为期6个月的观察随访,观察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对照组患者发生1例视网膜病变,3例发生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5例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32.1%,观察组患者2例冠状动脉硬化,2例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未见视网膜病变,并发症发生率13.7%,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免疫功能紊乱、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多种致病因子共同作用,使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由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其发生与发展与社会、行为、环境等多重因素有关,肥胖、缺乏锻炼、饮食不良等均可能增加发病机会,是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几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作为一种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糖尿病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疗,且其并发症较多,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其治疗的首要目的是控制血糖水平及其并发症,最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研究指出,健康教育及健康生活模式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控制患者病情,可有效降低55%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糖尿病的发生与患者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作用,更多地取决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情况,长期、稳定、持续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减慢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所在。随着对糖尿病防治宣传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但是,在行动方面,仍有部分患者在行动上的约束力较差。如何让患者在日常管理中“信而行”,提高日常自我护理管理能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用药依从性是目前广大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较多,医生难以在就诊时间内,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并指导患者做好日常生活管理。国际联盟协会(IDF)指出,除了探索治疗糖尿现的方法外,加强健康教育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防治糖尿病的当务之急,且可对糖尿病管理及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医院的医疗职能分散于患者所在的各个社区当中,它将医疗服务带到了居民的身边,在方便患者的同时,更是减轻医院的医疗压力,尤其是在慢性病的日常护理、救治等工作上,体现出较大的优势。相对于医院门诊,社区更贴近患者,有利于将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深度传播与普及,并给予患者随访,其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较医院门诊更好。研究指出,通过社会护管理,使糖尿病的治疗由单一的药物治疗转变为向围绕医疗保健、康复预防、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模式,是糖尿病社区防治工作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非药物为主的综合干预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合理控制饮食,简便有效的运动指导,规范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研究中,通过对4个社区5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与随访,在干预的过程中,除对患者健康教育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宣讲外,在行为规范上,对患者进行及时纠正,在进行干预的同时,注意针对患者具体的病情情况,使护理干预更有针对性,符合患者的个体情况。经干预后观察发现,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经过为期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比较,得到明显改善,且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4结语

总之,社区管理相对于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更具有优势,且有效的社区管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情况,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康莹辉 姜宏娜 姜宏伟 刘蓓蓓 李金娟 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传染病医院利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