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消极情绪管理有效策略

幼儿教师消极情绪管理有效策略

许多资深的教师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要不是真心地喜欢孩子、爱孩子,很多人是坚持不下来的。”是的,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一份以高情感投入、中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为特点的职业。和幼儿一起生活和工作虽然有单纯、快乐的一面,但每天教室里高分贝的噪声和幼儿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性行为,常常会让教师感到巨大的压力。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才能胜任日常工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经说过,情绪管理的目标不是没情绪,所谓情绪能力,指的是我们应该有一个情绪的强弱调节器,而不只是一个非开即关的按钮。基于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我们为教师提供了以下策略,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面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加从容地应对幼儿园里的各种挑战。

一、正确认识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又叫负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复杂的适应性反映,是人类祖先长期面对困境时进化的结果。但是由于消极情绪本身会给人们带来不愉快的感受,再加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消极情绪往往持否定态度。事实上,情绪不分对错好坏,消极情绪也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情绪。例如,恐惧让我们能够趋利避害,远离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物;愤怒能让我们产生力量,更好地捍卫自身的界限与权力。在幼儿园工作中,幼儿的负面行为常常会激发教师大量的消极情绪反应。教师最常提到的行为包括无视教师的权威(如不服从教师的指令、上课时不听教师讲话),攻击教师或同伴等。除此之外,教学观摩活动发挥得不理想、家长的指责、园领导的批评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教师的情绪。保持冷静的方式是接纳和谈论自己的消极情绪。然而对于消极情绪缺乏正确认识的教师,却拒绝承认和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有些教师在接受访谈时,表示自己“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产生消极情绪”,而在现场的观察中,研究者发现这显然不是事实,恰恰是那些拒绝承认自己有消极情绪的教师,对幼儿表现得比较冷漠,并十分反感幼儿消极情绪的表达。情绪的健康和身体的健康有内在关联。回避消极情绪不但有损于心理健康,甚至最终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如果我们抑制了自己的愤怒,愤怒的能量就会变成恐惧、担忧和焦虑。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大部分女性的寿命之所以比男性要长,就是因为女性可以比男性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表达消极情绪。总之,我们与自身的情绪越亲密,我们就越能熟练地接纳和表达它们。情商像智商一样,也是可以提高的。要正确地认识消极情绪,巧妙地表达和接受它们,而不是一味地抗拒或回避,这需要许多学习和练习,包括高水平的自我觉知。

二、了解自身消极情绪的“敏感点”

教师的价值观、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影响着教师处理幼儿不良行为的方式和方法。“明确幼儿的哪些行为和情景会让自己生气,更有利于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冷静下来,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效应对幼儿的挑战性行为。”例如,有些教师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就是遇到困难“不许哭”,那么当幼儿在他们面前哭泣、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他们对于这样的情绪就会感到不自在,从而更有可能做出羞辱幼儿的行为。因为这种处理情绪的方式,已经成为教师自身情绪智能的一部分了。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回忆和反思自己童年时在表达情绪时的遭遇,就会逐渐意识到,引起自己愤怒情绪的原因,可能并非幼儿的行为本身。教师可以通过“情绪工作坊”等类似的活动,来分享和交流自身的情绪史。讨论的话题可以包括:在你家里,不同的人在生气时都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他们容许你生气吗?大家在“悲伤”或“难过”的时候怎么办?你看见过大人在伤心时流泪吗?你哭的时候大人们会怎样安慰你(或阻止你)?有没有人引导你认识自己的情绪或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助于教师识别自身的情绪,提高自身的情绪素养。教师只有对自身情绪的“敏感点”越来越熟悉,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情绪,从而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对自己的行为更加深思熟虑,而不是任由情绪主宰自己。也就是说,教师对于情绪的自我意识越强,就越能够审慎思考自己在处理情绪问题时的反应。教师对自身情绪“敏感点”的识别还有助于教师判断是否要选择向他人求助。向他人求助并非教师无能或逃避矛盾的表现,而是经过权衡后明智的选择。因为教师如果情绪失控,将自己的愤怒情绪发泄在幼儿的身上,很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当教师已经被幼儿的负面行为引发了强烈的愤怒情绪时,最好的做法是不介入其中,而由其他教师出面处理。例如一位教师说:“最让我生气的就是孩子把我的眼镜摘走,当我眼前一片模糊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都要气疯了,那时候就必须让配班老师来出面解决问题,我会到教室外面去平复一下情绪,否则我可能说出或做出让我后悔的事。”

三、及时调节自身的消极情绪

理性的思维和感性的情绪之间具有互相调节的关系。一个人在情绪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素养越高,这种借助思维方式来调节情绪的能力就会越强。作为幼儿教师有两种简单易行的方式来调节自身的消极情绪。第一种就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当一个人出现非理性的行为时,通常是由于他自身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就是说,幼儿很少会无理取闹。当幼儿晚上睡眠不足、身体不舒服、家庭出现重大变故时,他的不良情绪常常会反映在白天的游戏和生活中。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会特别留意班级中那些妈妈长时间出差,或父母之间常发生争吵的幼儿的状况。当一个幼儿的行为十分让你气愤时,不妨换个角度,从幼儿的立场上想一想:“或许是他身上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才导致他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二种方法是借助理性思维来调节情绪,就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生活中很少有人会一帆风顺,我们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责怪自己或埋怨他人,都只会让我们的情绪更加糟糕,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运用智慧,换个思考问题的角度,让自己以更加积极和正向的心态来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当一个幼儿总是爱在你面前哭泣或发脾气的时候,消极的心态会让你心烦意乱:“这个孩子又来劲了,看我怎么教育她。”但是积极的心态会让你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她能够在我面前充分地表达她的不良情绪,说明她非常信任我,正急需我的帮助呢!”

四、合理表达自身的消极情绪

俗话说:“没有不合理的情绪,只有不合理的行为。”我们提倡教师积极看待和接纳自身的消极情绪,并不意味着要去纵容自己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健康的和负责任的方法来处理消极情绪。如果不去理会自己的消极情绪,它们就会积少成多,最终就会以某种令自己也感到惊讶的方式爆发出来。合理表达自身消极情绪的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方式是用“我陈述”来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情绪。所谓“我陈述”就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语气来表达某一事件带给自身的感受,其目的是让幼儿知道他的行为对你的影响,使你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例如,教师正在给全班幼儿分享一本图画书,但是有几个男孩子不停地说话,教师提醒了几次,还是没什么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用“我陈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生气的情绪:“刚才你们一直在说话,我觉得我都没办法讲下去了,这让我很不舒服,别的孩子也会被影响到。”“我陈述”通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陈述事实,如“刚才你们一直在说话”。需要注意的是,在陈述事实的时候不要带有评论或指责的语气。第二个部分是描述幼儿的行为对你产生的微妙影响,如“我觉得我都没办法讲下去了”。第三个部分是描述你自己的情绪,如“这让我很不舒服”。“我陈述”的顺序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合理表达情绪的示范,教师展示了自己是如何辨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的,这也非常有助于幼儿发展他们的共情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尽一切可能避免在幼儿面前让自己的消极情绪爆发。因为这样会严重损害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修复工作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在有些场合,教师适当地表达愤怒也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教育手段。这一做法的前提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情绪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要练习“带着爱”或“有意识地”去发怒,一旦教师可以掌控自己的愤怒情绪,考虑到幼儿的承受能力,愤怒也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教育手段。它会让幼儿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而不再尝试做有严重后果的事。总之,在当前幼儿教师工作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的现实情况下,幼儿教师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调控自己的消极情绪。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绪素养,在真实的自我和职业所要求的社会角色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更加愉快地和幼儿相处,做一名快乐而幸福的幼儿教师。

作者:孙璐 杨秀英 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