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

学徒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的学校素质教育和企业岗位技术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受到了职教同行的一致认可,其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学徒具有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东莞是中国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城市,被称为“酒店业之都”。在东莞,仅4星以上的酒店就有80家左右,每年的人才缺口在4000人左右,而东莞目前有4所高职院校,其中3所院校都开设有酒店管理专业,每年培养的毕业生大体有400人左右,人才缺口在10倍以上。作为对接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建校之初就开办了酒店管理专业,为东莞市培养了几百名专业人才,但近几年招生人数明显下滑,这说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规模有限,吸引力还不够强。

一、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什么样的专业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酒店专业是否合适?这是我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学徒制最早集中在手工业、机械制造和建筑工程领域,但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之后,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将学徒制应用到和人打交道比较密切的商业、零售业和旅游服务业。原因是现代服务业的服务对象五花八门,需求差异大,情境性强,突出服务的个性化、灵活性,这是机器无法取代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岗位大都面向是五星级酒店的,要求服务、管理人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出色的察言观色的能力以及经验和诀窍知识等,而这些隐性知识在学校的环境里是没有突出效果的,必须置身于酒店工作环境之中,通过情境化的实战操作、师傅有意无意的潜移默化以及徒弟有意识的借鉴模仿中养成和习得,单纯的岗位操作技能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都是可以通过强化训练达成提高的。因此,酒店专业非常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可行性分析

学院酒店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现实条件优势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项目和课题支持。除了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外,广东省教育厅和各高职院校也积极落实国家政策,通过项目建设推进现代学徒制的运用实践,学院于2017年通过广东省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试点申请,通过各级各类课题深化研究。教学团队以项目建设和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力求做好学术研究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工作。其次,校内实训条件的完善。在餐饮生产与服务专业群的强力支撑下,拥有前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餐饮实训室、西餐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咖啡实训室、调酒实训室和茶艺实训室以及学校食堂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专业的实训资源为现代学徒制下师傅带徒弟的实践教学提供实训场所和工作情境是支撑现代学徒制实践的重要保障。最后,校企合作办学经验的积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时间早,早在建校之初就创办了该专业,在逐步探索中实施了“三双、四阶段”育人模式、开展了与多家知名酒店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办校10年来在深化校企合作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为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做出了铺垫。

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特点

2017年2月,学院申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关项目,选择与东莞喜来登国际酒店、东莞康帝国际酒店、华南国际酒店等合作办学,经过近2年的合作,酒店参与了现代学徒制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了校企“联合招生、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具体运作情况如下:

(一)校企联合招生,成立企业冠名班

校企联合招生是维护校企双方利益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学徒双重身份的基本途径。为此,在招生之初,学校和酒店协商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成立“康帝班”、“华南班”,研究制定校企联合招生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自愿择优进入对应的班级,签订三方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学校和企业分别履行人才培养义务,学生要落实去企业实习的责任,以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在学校和企业工学交替,深入具体情境中学习提高。

(二)校企同组“双导师”教学团队

为配合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的典型特点,学院出台了“双导师”制管理办法,明确每一名学生要配一名学校导师和一名企业导师,学校导师根据师生的“双向”选择,来确定一名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是根据学生的目标岗位来配备的,一般都是由经验丰富的,德高技精的中层管理者和企业骨干来担任。根据模块内容,专业基础模块主要由学校导师负责,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以“师带徒”的方式共同分工合作完成。

(三)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这样的典型特点:即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导师”、以及学生、学徒的“双身份”的特点。在遵循此特点的基础上学院采用了“0.5+0.5+1+1”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第1学期):此阶段以入校学习为主。学生入学后,即与合作酒店签订就业协议,进入某企业冠名的订单班。本学期主要是学习教育部层面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还会开设1-2门的专业基础课,了解行业概况,行业岗位特点和要求,还有一周以内的下企业认知实习。第二阶段(第2学期):以学校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对一些实操性的课程,可采用“12+6周”长短学期制,12周在校实训室练习,6周在酒店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践教学。学生通过前12周的校内实训室的练习训练,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素养,到了岗位之后,适应能力更强,更能尽快上手。职业技能训练标准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由企业和学习教师共同商讨制定。第三阶段(第3、4学期):以学校为主的核心课程学习。经过短暂的酒店岗位实习之后,回到学校集中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心智技能,完成关键能力的培养。学徒实践学习,主要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部分在4周之内在学校集中上完,实操内容放在酒店,在14周内由经验丰富、德高技精的企业师傅带领学徒通过“轮岗”在酒店真实环境和具体岗位学习。第四阶段(第5、6学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阶段。该阶段由经验丰富、德高技精的企业师傅带领学徒通过“轮岗”在酒店真实环境和具体岗位学习。该阶段学生作为“准员工”身份,享受带薪实习,享受准员工的相关福利待遇。也是学生(学徒)全面认识酒店,全面衡量自身毕业后是否适合在酒店行业发展的关键过程。

(四)校企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分为四个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素质拓展模块”和“学徒专业实践训练”。根据行业的用人需求,在四个模块的课程安排上做了一些灵活的处理。“专业基础平台模块”主要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创新创业基本常识和理念;主要培养学生(徒)掌握服务业管理类岗位共同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常识,通常开设《酒店管理概论》、《商务礼仪与沟通》、《中国饮食文化》、《酒店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情况,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徒)掌握酒店企业核心岗位的技术技能,侧重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主要是《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加大了《宴会策划与设计》的课程课时,强化学生的策划和设计能力。“学徒专业实践训练模块”课程还包括《咖啡技能操作》、《调酒与吧台管理》、《茶艺操作技能》等,突出学生的咖啡、调酒技能。咖啡、调酒和茶艺是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有优越的实训设备、资源和师资,而且现在的同学们对传统的摆台、做床等酒店操作技能是缺乏吸引力的,而咖啡、调酒能够满足年轻人对小资情调的追求,同学们兴趣很高,我院学生在(咖啡手冲、虹吸等)各类咖啡技能竞赛中都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且毕业后成为一名出色的咖啡师或咖啡馆老板的人数逐届提升。除了咖啡以外,在实训室资源方面,调酒和茶艺都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好,在校学习训练之后,很快就能够在酒店中凸显优势,在岗位选择方面,在职业技能和顾客满意度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专业素质拓展模块”主要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同学们和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兴趣爱好,选修一些课程,例如《花艺》、《导游实务》、《新媒体技术与营销》等课程,拓展视野,开阔思路。

(五)校企协同规范教学管理

为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学院制定了《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规范》、《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制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弹性学分制管理办法》,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开辟绿色通道。除了日常管理之外,在“双导师”和“学徒”评价方面,建立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将自我评价、客人评价、校内导师评价和企业导师评价相结合,适当增加客人评价的权重,突出所做工作的影响力及好评度,更大程度上激励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的磨炼。

三、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努力方向和举措

(一)借鉴英国的“学徒税”制度,强化企业的培养主导权

2017年5月,英国政府推行学徒税制度,希望以新的学费经费模式为杠杆撬动雇主参与学徒培养的积极主动性,保证学徒培养的质量,并切实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我国不管是从学界还是从政界的角度,都清楚目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的不争的事实,呼吁政府出台政策法规、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激发企业人才培养培养积极性。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两国对调动企业积极性方面的思路是明显不同的,英国这两年来反其道而行,推行学徒税,不仅强调弱化政府的角色,还要通过向企业征税来推动雇主“被动式”的参与转向主动参与的企业主导模式。学徒税正式实施之后,征收比例为个体雇主薪酬单的0.5%,征收之后,每家雇主只要按要求招收学徒,就可以获得上限为1.5英镑的政府津贴,用于补偿学徒税的支出。学徒税的征收,不仅可以增加政府的学徒培养经费,而且能够调动企业自主主动参与学徒人才培养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我国也可以开拓思路,借鉴成功经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完善补偿激励机制,调动师傅培养学徒积极性

如前所述,现代服务业之所以适合采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因为服务业需要在情境化的工作之中,不仅仅需要显性直观的操作技能,更需要隐性间接的经验诀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能够让需求千差万别的个性化客人满意。而学徒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通过和师傅一起合作、观察、交流来体悟师傅所传达的隐性知识,体悟师傅言传身教为代表的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进而尊重师傅,热爱职业,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但要真正调动师傅的积极性,除了靠情感的维系外,还要建立配套制度来保障师傅的利益不受影响,如学徒津贴,工作量减免等,在评优评先、职位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还要通过制度免除师傅的后顾之忧,不因怕师傅超过徒弟、或带徒弟影响其工作而不愿意真心带图的顾虑。

(三)崇尚工匠精神和契约精神,调动学生的企业实习积极性

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是突出问题。不少学生反映经过短暂实习之后不愿意再去企业实习或就业,反映企业的人际关系较难相处,工作的强度更大是主要原因,遇到问题就撂挑子,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契约精神。因此,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都要强化和渗透对工作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和履行承诺、言必信行必果的契约精神。企业还要在实习生(学徒)管理方面推行柔性化管理,了解年轻人的心理需求,给新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环境,热爱本职工作。职业院校还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多正面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职业的热爱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

(四)建立校企定期沟通平台,让“双导师”之间有更多共鸣点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落地,关键在“双导师”的水平和积极性的发挥。因此,要建立常规沟通机制,让学徒以及两位导师有机会一起交流,研究学徒的特点和潜质,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研究课程的实施方式和效果,相互了解学校和企业的人才培养新要求、新动态,一起合作进行横向科研和教改研究等。

作者:逯铮 张海波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