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管理范例

公共设施管理

公共设施管理范文1

关键词:公用设施;城市;精细化;运行管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到2018年,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72个,当前我国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隐患频出,给城市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城市公用设施概念

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为: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具体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涵盖面非常广,称之为广义的公共设施。《郑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白皮书》中列出的第一部分为市政公用类,包括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公用事业管理三小类,这三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称之为城市公用设施,也就是狭义的城市公共设施。包括城市道路、隧道桥梁、线缆、排水管网、窨井等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和供水、供气、供暖、污水等公用事业类设施。

二、基于案例的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问题

(一)郑州市公用设施运行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1.道路塌陷事故

近年发生在城市的道路塌陷事故几无间断。由于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市区,比如公路、人行道、公交站,事发突然,行人或车辆往往无法躲避,极易出现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2017年12月,郑州市百花路附近发生大面积塌方。2018年6月,南阳路东风路附近因地下污水管破裂造成路面塌陷,沿线交通受到严重影响。2019年8月,暴雨过后,郑州经开区一处路面出现约1600平方米塌陷,附近多个集装箱掉入。仅从郑州来看,地面塌陷发生的频率就如此之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

2.道路隔离桩伤人事故

隔离桩是城市路面常见的交通辅助设施,用于维护交通安全。在郑州的大街小巷,银白色隔离桩随处可见。2019年7月6日,郑州两位行人因撞上隔离桩发生严重事故,一死一伤。7月11日在郑州市黄河路一位行人驾驶电动车撞到非机动车道上的隔离桩导致头部受伤。7月30日凌晨,郑州市农业东路上一位行人骑电动车撞上隔离桩,摔倒后致锁骨骨折。从现场来看,很多非机动车道上的隔离桩都有明显剐痕,频繁发生的隔离桩伤人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但在拆除隔离桩后,机动车又开始驶入非机动车道,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3.窨井伤人

2013年5月25日雨天傍晚,郑州一行人推着车因看不清路面,连人带车掉到人行道上一口无盖窨井,右腿被卡了进去,所幸人没有受伤。2016年7月29日,郑州一市民骑电动车为躲避迎面而来的电动车,车轮突然卡入缺失井盖的窨井,造成头部多处受伤。2017年2月6日晚,郑州一市民在骑电动车经一处医院门口慢车道时,被地上一处没有加盖的窨井绊倒,由于车速较快,被甩出5米远,当场昏倒。2018年9月11日,一位市民行至一处斑马线时,面前突然出现一口无盖窨井,险些掉进这口窨井。

4.热力管道爆裂

2014年,郑州仅媒体曝光的供暖管道爆裂事故就达11起。2018年12月10日,郑州中原区沁河路地下暖气管突然爆裂,导致人行道路上积存大量高温热水,一名行人被烫伤送医救治。频频发生的管道爆裂事件不仅未让很多群众享受到冬天的温暖,更是给每位群众带来安全隐患。

5.摸黑的城市路灯等

郑州市惠济区新城路、清华园路两条路建成多年常年黑咕隆咚,每到晚上大小车辆、行人在黑暗中不停穿梭;化工路西三环至西四环路灯常年不亮,被称为“被遗忘的角落”,该条路2016年1月16日清晨曾经发生过一名骑电动车的市民被一辆客车撞倒当场身亡的事故。几经调查,原来是规划时没有规划电源接口,导致路灯无电源可用。

(二)影响城市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因素

根据案例分析,导致城市公用设施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问题而导致城市公用设施处于不安全状态,再加上人的不安全行为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1.自身因素

使用寿命:公共设施的使用超出它的寿命,这样人们就会始终处于危险区域。腐蚀破坏:特别是暖气、燃气等含添加物的热水、复杂气体等,对其管道具有侵蚀作用,使用多年造成管道穿孔引起爆裂。材料使用:设施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未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使得灾害发生时造成次生安全事故。比如危险程度较高的燃气管道建设时未能使用新型耐腐蚀材料,导致燃气长时间侵蚀管道内壁,逐渐变薄,未到使用年限便发生破裂引发爆炸、漏气等次生灾害。设计缺陷:没有按相应的建设规范进行设计,选定的运行参数和材料不当,对设施运行环境判断或处理失误,设计时无安全保护装置,对公共设施施工要求和技术要求不明确等。

2.外部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地震、雪灾、洪水等不可抗力使公共设施受损或报废,导致地质结构发生变化时,势必造成管网的损坏,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社会环境因素:对城市发展需求预计不足,快速的发展变化导致城市公用设施承载力不足。城市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公用设施运营期会受到周边环境施工干扰,导致设施受损。

3.人为因素

因人的失误和过错而引发的事故。如有些道路施工人员为了抢工而忽视道路下的管线,野蛮施工,使管线遭到严重破坏。再如公用设施被盗,超载对路面的碾压,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的监管、维修不到位、人为操作失误,造成隐患而引发安全事故。

(三)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总结,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管理模式落后,管理职责不明确

城市公用设施管理重建设轻管理。建设时往往有利可图,且获利较快。运行维护时,却缺乏有效的资金渠道、技术条件和数据材料。在管理职责上,部分公共设施的管理权责不清,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公用设施问题往往涉及多家单位,问题原因和责任大小常会纠缠不清。在管理模式上,目前郑州仍采用管养合一的体制,采用事企一体的管养机制,造成了政府部门对其下属单位监管的缺位或不严。

2.管理手段落后,管理系统化不够

作为新晋的国家中心城市,常驻人口1000万的大城市,各类城市公用设施众多,依靠现有的人力物力去做好日常管理、隐患排查、维修维护很难,而且管理方式还停留在经验式管理、问题式管理、运动式管理、突击式管理上,经常顾此失彼、手忙脚乱。管理系统化不够,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公用设施的运行维护并没有统一规划;城市管理缺乏必要的整合,各自为政,难以协调,各部门之间信息量共享、交流沟通、协调配合不够紧密。

3.监管力度不够,风险防控意识不强

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对设计方案审核把关不严。比如案例中路灯无规划电源的问题,如果在规划审核时能够及时提醒哪怕在方案中加上临时电源,也足以保障周边群众黑夜出行便利和安全;建设环节,监理单位和监管单位责任的缺失;运行环节,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仅停留在报告审批、制度宣传、突击检查、拉网式排查等方面。

4.安全意识薄弱,社会参与度不高

城市是安全的,但隐患无处不在,这需要社会、个人和政府每个角色都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但实际上却是个人对公共安全秩序的无视、有效参与安全隐患处置不够,应急自救能力薄弱,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自救意识不强。而公众参与度不高,一方面因为城市生活节奏快,每个人生存压力较大,忙于工作和生活,无暇顾及这些公用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对城市公用设施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和个人都欠缺主人翁意识,而且缺乏群众参与公用设施管理的平台或渠道。

5.法律意识淡薄,责任追究落实不力

由于部分公众和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致使城市公用设施随意遭到破坏,这些无视法律法规的违法行为给城市公用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损失,进而对城市大众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或导致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而管理者对这些破坏行为的责任追究落实不力,使得破坏城市公用设施的成本太低,起不到警示和教育作用。

6.专业人才欠缺,队伍结构不规范

无论是日常管理、监督检查还是维护维修等环节都缺少专业支持,特别是一岗多能、综合型的维修人员缺口较大。另外,市政管养人员流动性大,很多设施管理单位正式人员较多但只从事少量的维修维护工作,大部分一线维修工作由临时人员或者个别不具备资质的草台班子施工队承担,这就造成很多维修维护三番五次重复进行,还会导致潜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处理不得当,最终导致设施出现故障。

7.前期欠账多,规划建设不合理

规划不合理,案例中出现的非机动车道的隔离桩,没有规划电源的路灯,几次三番开膛破肚的马路,道路车道上绵延不断的窨井盖等等,这些反人性的设计完全脱离了便民和安全的要求;规划短视,过多考虑眼前,未形成长远的统筹与规划,刻意控制建设成本,导致后续养护成本较高,设备标准较低及扩改频繁等问题;建设缺陷,不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足工足料,赶工期、节省成本、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监理单位不严格履行职责等都是隐患因素。

三、城市公用设施运行安全的管理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用设施运行管理市场化

1.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管理到服务

政府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应当明确角色定位,完善部门监管,做好政策法律制定,做好设施运行监管,切实避免管得过多过泛。要为企业等社会参与者营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构建高效率的公众参与平台。

2.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树立大安全意识

郑州是已迈入千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这样一个大城市,一旦出现供水供电停止、交通瘫痪等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十分巨大。在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构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有效识别和预测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规范,控制风险的发生;树立大安全意识,切实绷紧“安全”这根弦,制定标准、日常监管、维修维护、责任划分等每个运行管理的细节都要考虑安全因素。

3.管养市场化和特许经营模式的尝试

城市公用设施管养包括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改造、更新等。从实践来看,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直接提供,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养护机构,直接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二是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按照特许经营合同负责日常运营维护,采取计量的方式,日常的维护费用由政府按时按量结算支付;三是完全由市场供给,实现管养分离。采用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择优选择,合同约定各方责任,由中标企业负责设施的日常养护,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的管护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并按合同约定支付管养资金。物业城市是城市管理的一种模式创新,旨在运用市场化机制,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相融合的方式,引入高水平物业公司,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实行全流程“管理+服务+运营”,值得去尝试和探索。

(二)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提高设施运行维护水平

首先是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的精细化。规范“路长制”程序和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和12319平台等管理机制,对于运行维护责任、流程等树立标准,减少案例中推诿扯皮、责任不明、追究不力等情形。其次是公用设施管理标准执行的精准化。下一步,郑州要对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予以确立,加大对标准执行的监督和检视,只有强制标准和坚定的执行才能确保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的高效规范,提高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管理的水平。

(三)强化综合管理,鼓励社会参与

1.系统化管理的“大城管”意识

大城管,也就是城市综合管理,由政府成立统一的城管综合管理指挥中心,把所有部门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改变过去孤立管理和条块不合的“小城管”局面。建议成立城市管理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的议事协调机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参加,定期听取城市管理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城市管理工作难点、疑点问题。

2.积极拓展社会公众参与途径

一是要提供参与平台:建立以市民参与治理为理念、以“互联网+”为手段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推出城市管理APP,为市民广泛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平台,市民可以通过APP进行举报投诉、下单接单等,后台对各项数据统筹、分析、处理,以实现快速响应。二是设立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激发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市民举报和抢单处理可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可以用来换取商品、优惠券,还可以直接变现;志愿者可以根据志愿服务难易程度,获得一定额度的商业保险和志愿补贴。三是确保监督透明:如果市民上报案件超时未处理,城市管理APP还能提供市民投诉处理进度查询,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化,一方面方便市民了解投诉进程,另一方面,也督促政府工作人员高效处理投诉事件。

(四)打造“大数据”城市公用设施综合监管系统

1.着力提高设施运行监测的现代化

着手智慧城市建设,将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相结合,通过接入到各种场景的传感器、摄像头和无人机、高分遥感和GIS等技术实现对城市公用设施感知和可视化监测,将采集的数据可视化和规范化,纳入统一的数据库管理,以供管理决策者分析使用。

2.加强公用设施运行问题处置能力的智慧化

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模式推动公用设施网格化管理,通过收集来自政府、公共事业、互联网公司等机构的数据,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实现故障早发现早预警,达到“精准施治”。

3.新技术、新材料应用

探索绿色城市道路修复技术等养护技术,推广各种先进的市政管养技术和材料,应用非开挖修复等先进技术。

(五)强化对公用设施运行管理的实时监控和风险防控

海恩法则强调城市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最有效手段是防范,所以应将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的着力点与重心前移。

1.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公用设施风险管理机制,对设施风险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对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依此建立各种风险预案,有效规避、应对各种风险的发生,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害。同时,加强风险宣传教育,加强市民风险认识,形成全社会的风险管理共识。

2.建立城市公用设施运行风险动态

监控和识别体系,高度关注设施运行风险进一步优化郑州市城市管理数字化监督平台,织密全覆盖风险防控网络,引入第三方机构来提供城市风险预警和监测服务,多渠道激励广大市民广泛参与。

3.要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

通过对市政公用设施运行情况的评估,随时掌握各种公用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找出运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处置和规避。

4.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城市公用设施应急管理体系

根据风险信息预测隐患可能导致事件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处理及时高效。

5.建立健全城市公用设施安全事故追溯机制

对具有同类风险的事故进行排查,减少同类安全事故重复发生,将多数公用设施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关口前移,积极参与城市公用设施设计、建设的各个环节

首先,城市管理部门应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健全城市管理部门参与规划、建设情况评估反馈机制,防止“规划漏项、建设甩项”。建设单位要充分理解规划设计者意图,深入了解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确保建设阶段高质量,达到项目规划预期。其次,要做好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设施建设质量的高低;要与工程项目监理单位通力合作,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抓好质量监管。第三,做好完工验收后的移交管理工作,为工程未来使用和运行管理收集详尽的数据资料。

(七)打造一支专业、高效、尽责的管养队伍

一是要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有计划地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为城市管理输送理论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为城市公用设施管理专业化、科学化补充人才力量。二是要实现培训全覆盖、快时效、高质量,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市政管养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成长和使用的有效机制,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提高管养队伍的技术水平。三是要工作标准精细化,以标准抓队伍。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检查、考试、评比等各种方式贯彻标准,宣传标准,让每位一线管养人员都能按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熟练维护保养。四是要搭建技能展示舞台,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建立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机制,以赛代训,不断提高各岗位的职业素养,通过业务大比拼,发现业务能手,鼓励业务进步,选树典型,提高整体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李德伟.构建新型市政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市政设施建设管养水平—兼论玉林市市政设施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10(7):110-113.

[2]李德智,朱诗尧.大数据时代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8(12):30-32.

公共设施管理范文2

 

第一条为巩固文化公园(下简称公园)景观绿化成果,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创建宜居的城市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化公园公共设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水利设施:包括河道、边坡、防汛抢险入河便道、蓄水坝及其配套设施等。   (二)市政设施:包括护拦、园路、景台、绿化、小品、公共亮化、公厕、管理房、地下通讯、排水管网等。   第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公园内的园林绿地、水面等公共资源。   第四条区住建委、水利局、规划局、城管执法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依法开展公园内公共设施管理工作,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文化公园各类设施保持完好,市容环境和市政景观保持优美,公共秩序保持良好。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如下:   (一)区住建委负责河两岸的护拦、园路、景台、绿化、小品、公共亮化、公厕、管理房、排水、排污等设施的维护管理,保持市政公共设施清洁完好,功能完善;负责河两岸园林绿化设施内的保洁工作,确保两侧园林绿化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二)区水利局负责文化公园河两岸护栏脚河岸线以内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水利设施保持完好和河道行洪顺畅;负责河水面常态保洁工作,确保水面无明显飘浮垃圾,保护河水域环境干净、整洁。   (三)区规划局负责河两岸的规划、建设控制管理,严格控制沿河两岸建设项目,努力实现周边建筑与河岸景观相协调,不断提升沿河两岸景观。   (四)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丰乐河两岸车行道、人行道的清扫保洁管理,确保两岸车行道路清洁卫生,护拦、凉亭和挡土墙等公共建(构)筑物无乱搭乱建乱涂乱划乱张贴现象。   (五)区公安分局负责丰乐河两岸交通、治安管理及重要节点设施安全巡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和公共财产的安全。   (六)区交通运输局负责文化公园内桥梁的维护管理。   区住建委、水利局、规划局、城管执法局、公安分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就各自职责分别制定详细管理细则。   第五条对公园绿化实行分片管理责任制,即分片包给各区直单位管理养护,严格按照“包成活”“包补植”“包成园”要求,认真做好丰乐河两岸绿化日常管理养护工作。   第六条文化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发生   (一)擅自取土、打桩、耕种、放牧;   (二)倾倒渣土、垃圾、污水、废弃物;   (三)擅自挖掘绿化道路,停放非机动车辆,破坏或损坏护栏、路灯景观灯、凉亭石凳、花草树木、小品雕塑和园林绿化等市政设施;擅自践踏绿地、毁坏竹林、攀枝、采花、刻画树皮,盗窃花草树木、竹笋等公共财物;   (四)破坏或损坏公共厕所、工具房、垃圾箱等环境卫生设施,倾倒建筑废料、生活垃圾,在护拦、凉亭和景观墙等公共建(构)筑物上乱涂、乱划、乱张贴、栓绳挂物等;   (五)擅自设置招牌、广告牌,架设、埋设各种管线;   (六)擅自开办各类市场、停车场、游乐场点、售货摊点;   (七)占道停车,利用人行道和小广场停车;   有上述行为发生的,相关行政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理。   第六条本办法由区住建委负责解释。   第七条本办法自年4月1日起实施。

公共设施管理范文3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

引言

工程机械、工程材料以及技术人员作为公路施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公路施工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一直以来人们在对公路工程的管理与控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和材料管理,对工程机械的管理却存在消极落后的情况。为此必须要提高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也能够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从而提高整个公路工程施工的效率,避免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机械设备运行故障而阻碍正常施工。我国在基础设施行业大力投资,合理开发社会资源,发展路桥建设机械的使用效率,提高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养护单位,包括中铁、中交在内的大型国企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也层次不齐,为了保证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养护单位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合理地使用机械设备,防止不合理使用,从而使养护单位效益和盈利最大化的同时,也能确保优质的工程质量。

1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重要作用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在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所需要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进行的维护与管理,包括整体调试、运转调试、故障修理等内容。通过对于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能够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整体运转效果,提高施工工艺,促进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能够直接影响着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因为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各种施工机械才能够进行操作,一旦工程机械出现故障,不仅会耽误施工工期,而且也会导致整个公路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只有加强对于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才能够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存在的故障,并且积极的针对故障进行解决,尤其是在桥梁或隧道等施工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程机械操作难度较高,维修比较困难,如果没有及时针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于公路工程机械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也可以及时的维护发现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小毛病,并且在第一时间将故障进行排除避免故障隐患不断积聚,最终不仅会影响施工机械的正常使用寿命,而且也会造成维护成本的升高。

2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中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施工管理体系的阻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公路工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施工要求,只能简单的强调施工方案和施工进程,同时是施工机械的使用和养护也抛之脑后,导致施工机械现场管理也非常混乱,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增长,道路工程施工也不断的引入许多新型的,科技水平高的施工机械,这也对传统施工发起了很大的冲击。

2.2缺乏完善的公路施工机械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很多道路养护单位并没有对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给予足够的关注,这样就导致整个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的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很多的管理与维护制度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施工机械设备发展。有很多的道路养护单位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忽视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这样就导致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无法有效落实。在公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档案数据资料的缺失,养护管理者很少关心基层管理工作,更谈不上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尽管我国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建立了基本的制度,国家也进一步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施工机械的操作,有必要对其操作者进行培训,将管理制度落实到机械设备管理中,摒弃过去机械管理停留在面子工程,切实手把手实施到道路养护管理中。

2.3维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随着现代施工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对于机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道路养护单位在招聘机务人员时大多没有办法招聘专业的机务维修人员,很多的机务人员多数属于兼职工作这样就导致在实际的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恨多不足,尤其是缺乏经验的积累,难以保持技术上的进步。公路工程中施工管理机械设备管理非常混乱,尤其是专业的管理人员都去做技术,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去了。大多数施工单位也没有专业的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有的懂一些,但是不专业,如果道路养护单位的施工机械设备不能实行专职管理,设备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化培训和教育,长此以往,施工机械没有日常养护和维修,这样很大程度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价值。

2.4机械设备使用资料不全

由于道路养护单位管理混乱,人员繁杂,各项有关机械设备的规定在项目管理中形同虚设,这样使其设备管理制度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从而道路养护单位不能有效的进行费用成本核算,无法获得更多的经费进行设备管理。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道路养护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检查往往采取突击检查,管理制度漏洞过多,经费核算数据缺失,统计资料严重与事实不符。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道路养护单位的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维修养护记录情况和道路养护单位机具使用费等情况无法清楚的反映出来。

2.5公路施工机械使用管理不当

在公路施工机械设备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道路养护单位资金不足,在施工机械设备采购与维护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很多的老旧机械设备无法及时淘汰,这样也会造成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无法预料的问题。另外很多道路养护单位缺乏专门的机务管理人员,所以无法针对施工机械作业时间、作业内容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计划,往往会导致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消极怠工的情况,或者是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维修管理要求进行检查,这样也会导致整个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下降。同样许多道路养护单位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工期的任务,必须要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这样长期的高速运转,也会导致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受到影响。

3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的措施

3.1组建管理维护队伍,确保机械设备地良好运行

在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制度构建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针对机械设备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的细分,做到管理制度精细化,这样才能够确保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能够全面落实。此外还应该针对不同的施工机械设备,制定不同的维护管理工作,另外要保证每一个机械设备都有专人进行管理,通过日常的维护检查来明确机务人员工作效率制定相关的绩效考核。在日常维护的过程中要对机械设备的外观进行定期清理,保证机械设备干净整洁。还要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与管理,按照不同的构件制定相关的维护措施。对于发动机、机油盘滤清器以及设备底盘等主要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在维护的过程中。应该将机械设备进行拆卸清洗做好润滑工作,减少各个部位之间的损耗。在道路养护项目中,每个项目成立施工机械设备维修部门,指定专兼职维修管理人员对机械进行维修。在维护和管理机器的过程中,发现机械使用问题,维修部门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科学有效的维修手段及时解决问题,定期更新施工机械零件,时刻保持机械设备的最优使用状态,项目结束后,对机械设备进行全方位检查,发现有故障的绝不放过,如果遇到技术难题,维修和保养难度大的情况,聘请兄弟单位技术专家前来项目部解决难题,或者返修送厂进行维修。另外组建维修部门有着重大作用,一方面保证道路养护过程中,机械能良好的使用,进而确保工程进度,同时为事业单位创收。

3.2有效地维护机械设备,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行业的管理水平和科技不断提高,公路工程养护使用的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和国际接轨,机械设备开始多元化、功能化发展,出现了大型搅拌机、路面沥青摊铺机等机械。如果在公路道路养护过程中,大型设备出现故障,或者体质适用,不仅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对工程质量影响重大,进度可以后期赶工,不能保证质量的话,必须返工重来,增大了养护成本,所以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及时对出现故障的机械进行修理,以此促进道路养护的顺利开展。此外,合理的使用机械也是公路养护管理需要做的事情,根据工程量的大小,施工方案和所选择的施工方法,理性选择施工机械,从燃油消耗、台班工程量、台班费用和维修零件性价比、利润等方面综合考虑,实现施工机械设备最优化使用。通过上述措施,严格管理机械设备的日常开支,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价值,促进和保证工程质量。

3.3健全机械管理体系,规范机械设备的操作

在公路完善的机械管理系统对公路工程机械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合理的管理程序,保证管理部门工作的有效性,这样可以提高项目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能保证管理系统配置不仅要保证管理机构的高效率,还要保证管理制度的完整性。例如:在公路工程道路养护开始组织时,道路养护单位首先熟读招标文件,根据招投文件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和选择机械施工种类,按照工程量大小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方式择优选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通过对于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能够保证公路施工机械设备在正常的环境下进行施工,确保公路施工机械的使用寿命。在机械工程使用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养护与管理,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计划,避免超负荷工作或者因为油水等问题影响设施的正常运转。工程施工过程中,系统还可以通过规范机械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对设备操作者、设备操作工的工资和指标进行统一实施。还必须加强公路工程建设的现场监督,实施奖惩制度,因操作不当造成机械设备故障,造成经济损失,奖励有良好运行机械设备维修人员。在当前公路工程施工机械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技术的培训,保证施工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懂得工程机械的构成原理和性能。提高整个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人员在遇到工程机械故障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诊断,并且及时做出正确的维修方案。

4结论

通过本文针对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保证工程机械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郝魏.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J].四川建材,2019,45(03):193+195.

[2]蔡敏.施工机械在水利工程中的合理选择使用及设备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44+250.

[3]郭新瑞.公路工程机械施工和施工机械管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7):298-299+302.

[4]万智勇.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配置与优化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206-207.

公共设施管理范文4

(1)工程没有考虑到验收和施工准备时间,有效的施工时间不足。整体施工工期时间安排过于紧凑,施工计划工期不足。(2)施工计划进度编制不科学不合理,计划进度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场的实际情况,造成计划与实际进度脱节。(3)当实际进度远远落后于计划进度时,参建单位认识不足,没有及时有效地分析落后的原因,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赶工期造成工期滞后。(4)建设单位组织的工程物资计划不严谨,管理环节臃肿,程序复杂,物资规格型号数量出错,供应不及时,严重影响到了工程进度。(5)建设单位进度款支付不及时,造成施工单位物资组织不到位,人员工资发放不及时,影响到了工程进度。

二、施工管理中投资控制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1)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没有认真组织会审设计文件,没有发现设计文件中出现的设计漏项情况,没有发现设计文件中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造成实际工程量增加,投资控制不到位。(2)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没有熟悉造价情况,使造价和施工管理脱节,造成投资控制不到位。(3)造价人员没有按照分部工程(或特殊的专项工程)进行预算分解,现场代表对分部工程预算情况不熟悉。盲目安排施工,造成投资控制不到位。(4)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把好变更管理关,纵容施工单位、监理不按照程序随意变更。变更审批制度不落实,造成投资控制不到位。(5)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把好经济签证关,随意签证,造成投资控制不到位。

三、采取的措施

1.工程物资把关要严格

(1)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科学划分供料范围,工程物资计划必须经过监理和建设单位相关部门审核后及时上报。专业技术人员要从设计文件会审起,就要从专业角度出发严格把关。更要结合实际使用情况,为设备技术把关。(2)工程物资到货进库验收时“三证”必须齐全才能组织验收,而且“三证”必须和物资批号符合,也要符合设计文件要求。(3)工程物资进场验收时,必须和通过验收的进库物资相符合,不能以次充好。(4)建设单位要及时组织工程物资按照计划时间到货,避免影响工程施工。

2.施工质量控制

(1)建设单位要重点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做好监督检查,督促监理履行旁站、巡视职责抓好这些工序的施工质量,质量不合格的要坚决督促返工。(2)建设单位要监督隐蔽工程的验收,隐蔽工程实行建设单位项目部、监理、施工单位、使用单位的共同验收。“四方”验收合格后,方可以进入到下步施工。(3)建设单位要督促监理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施工人员技术交底,落实施工单位“三检”制,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3.施工进度控制

(1)施工计划进度编制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在保证施工质量达标的前提下,要有充裕的施工时间。施工单位要参与到计划进度的编制过程中,计划进度要与工程物资到货情况、人员设备组织情况相对应。(2)当施工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进度时,建设单位要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共同分析落后的原因。采取合理有效的补救措施,尽快将工期赶回来。(3)建设单位要及时协调解决监理和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协调解决施工场地与周边建筑矛盾、协调工程建设项目与周围市政设施接口的问题,避免影响到工程进度。(4)建设单位要及时供应工程物资,按期支付工程进度款,避免影响到工程进度。

4.施工投资控制

(1)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要认真组织设计文件会审,专业技术人员要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结合图纸、规范和招标文件,及时发现设计文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设计变更。(2)施工过程中要把好变更管理关,坚决杜绝随意变更的情况发生。计划内变更要执行变更审批流程,做到施工和造价不能脱节。(3)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要把好经济签证关,坚决杜绝事后签证和计划外签证。

四、结语

公共设施管理范文5

我国水工建设的管理想要进一步提升,最主要的是针对当前的施工管理水平予以加强,在全面了解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文章针对施工的不同时期中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别对施工前期的管理、施工中期的管理以及施工后期的管理三个阶段的内容进行了论述,主要内容如下:

1.1前期

在该阶段应当形成必要的合同管理模式,以建立工程师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充分协调施工各方的利益,包括承包方、业主以及监理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即合同管理,主要是对合同内容予以明确,包括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以及对投资予以明确。

1.2中期

在这一时期的施工管理中,其主要的管理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施工人员必须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通过严格审核制度,保证施工能够按照图纸严格予以执行,同时也能够对现场的安全措施予以核查。另外还需要对工程量的完成状况以及相关文件资料进行整理。

1.3后期

这一时期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竣工后的验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保证验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以此对施工的质量予以保障。

2实际存在问题

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多年的施工资料总结,针对水利施工项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如下内容讨论: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管理意识;管理工作人员也不具有与岗位相符的管理素质;在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没有充分的予以准备;对于施工管理的目标没有予以明确,最后则是现场管理混乱,没有明确的管理手段予以规整控制。

2.1施工人员缺乏相关质量意识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质量有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是免谈。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培养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而目前,我们很多的水利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出现了较多的豆腐渣工作,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疏忽大意,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按照规定办事所致。由此可见,施工相关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2管理工作人员管理素质较低

在水工建设中,低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施工中,很多技术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因而不具有专业的技术素养,在控制工程成本、进度以及质量等共组欧中,无法正确的予以抱我,有些人甚至没有现场技术以及管理经验,这些都是影响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会直接导致水工建设的质量受影响。

2.3前期工作不充分

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了后期的水工建设质量,并决定了施工管理水平的发挥。一个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管理水平,而我国当前的很多水工建设项目,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在调研中变遇到了诸多问题,但是往往为了协调施工进度,而没有对此类问题予以充分的解决,带着问题开始施工,这样就使得在后期的施工中便存在问题,无法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施工管理工作质量。

2.4管理目标不明确

工程的顺利推进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管理目标,但是很多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导致了管理方向模糊,且无法落实和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如此一来,不但无法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加大了成本,降低了管控力度;并且在质量管理中往往存在注重形式的现象,这都会对项目的推进造成影响。

2.5现场管理秩序混乱

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场管理质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推进状况。当前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有科学合理的现场管理经验,因而现场无法得到有效的监管,这是造成现场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3改进措施

水工建设项目仍居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3.1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可以知道施工管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做到了有章可循,因此,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为关键。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从措施、制度、组织等各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障体系,从管理层面加强对工程质量监督与监控,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

3.2强化资金管理

资金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强化水利工程施工的资金管理,尽可能的做到用最小的成本,建设出较高质量的工程。避免浪费,对资金做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3重视材料管理

很多的水利工程所处环境复杂,需要的材料品种多,变化性大。因此,为了保证施工管理,必须重视材料管理,一定要做好材料的计划管理,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做好材料的储存与保管,做好材料的使用和监督,做好材料的回收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节约投资成本,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3.4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

为了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人员和机械一定要相对固定,实现操作证制度,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

4结束语

公共设施管理范文6

(一)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首要任务。确保公寓楼安置“住得进”、“住得好”是公寓楼后期管理的根本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就是能够使安置群众的民生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就业是民生之本,对于失去土地的安置居民更显重要。问卷调查显示,“征地拆迁前您家的收入来源”答案包括:务农30.8%,务农+打工43.0%,打工16%,经商8%;“征地拆迁后的收入来源”的答案包括:务农7.8%,务农+打工13.3%,打工61%,经商9.8%。“您从事的职业”答案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失业33.5%,零散帮工15.3%,个体经营12%,服务业打工10%。由此可见,一些农民由于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工作机会,有占33.5%的人处于失业状态,没有技术含量的零散帮工占到了15.3%。这体现了公寓楼社区居民民生问题的严重性。为此,要结合安置居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加强对安置居民民生状况的调查研究,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入手,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民生水平不断改善的长效机制,确保安置群众生活质量不下降。

(二)强化服务

持续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是推进公寓楼社区居民市民化的强大动力。公寓楼社区居民被拆迁安置后,面临着居住环境改变、生计方式调整、交际网络变化等新情况,对各类社会服务的需求量很大。问卷调查显示,公寓楼社区居民目前生活方面存在的最大难题排在前2位的依次是,就业难题占60.5%,创业难题占12.5%;而只有11.8%的人参加过就业培训或进修,没有参加过的占到88.2%,这说明了就业公共服务供给的欠缺。根据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是社区居民适应新环境,加快城市融入的强大动力。一要构建完备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加强小区生活设施、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的配套建设,给安置居民的生产提供帮助、生活提供便利、交往提供场所,增加安置群众归属感,为小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二要完善以社区为单元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问卷调查显示,公寓楼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感到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到44.3%,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只占15.8%。说明了在供给量恒定的前提下完善供给体制的必要性。要结合社区自治组织的调整,通过设立公寓楼社区公共服务站(中心)等形式,就近服务社区居民,完善以社区为单元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三要构建灵活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公寓楼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同质性较强,且有别于城市其他社区的公共服务需求,为此,要根据公寓楼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实际,构建灵活有效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三)维护稳定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城市扩容提质的基本前提,也是公寓楼社区安置模式成功的重要标志。一要做好前期遗留矛盾的化解。在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过程中,前期遗留问题的妥善解决是维护稳定的关键。要建立前期遗留问题的登记、归类和清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办理时限,按照同类问题同样对待、特殊问题特殊解决的原则,尽可能早地解决遗留问题,防止遗留问题的久拖不决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二要加强公寓楼小区周边社会治安防范。街道(管委会)要探索健全公寓楼社区管理制度,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公寓楼社区房屋出租的管理,建立以房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将公寓楼社区的社会治安防范工作纳入到整个城市片区统一管理,防止公寓楼社区成为社会治安管理的薄弱地带。三要加强社会心理疏导和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工作介入公寓楼社区社会管理,加强心理疏导和诉求表达方面的帮扶,帮助安置入住居民更好更快地适应城市生活。加强城市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文明创建、丰富文化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探索规律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历史条件下,城市扩容提质带来的拆迁安置是一个全国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拆迁安置工作系统性较强,安置户入住后的公共管理问题是整个拆迁安置工作的逻辑延伸。国外社区治理相对成熟的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社区自治”模式、英国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模式、新加坡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混合”模式,国内社区公共管理也先后出现了“沈阳模式”、“上海模式”、“青岛模式”、天津“泰达”社区社会管理模式和成都锦江区“社区小单元治理模式”等多种社区管理模式。由于各地社区发展阶段不一样,还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基于公寓楼安置模式的创新性,公寓楼社区的公共管理也有不同于国内外其他社区公共管理的特点,如何有效地进行公共管理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为此,公寓楼社区的公共管理应当承担起改革创新、总结经验、探索模式的重要任务。要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对公寓楼社区物业服务以及对失地农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农民变市民思想观念转变等问题的研究,并对各种创新实践及时进行总结,通过公寓楼社区管理创新带动整个片区的城市社会管理,丰富征地拆迁公寓楼安置模式的内涵。

二、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模式

现代以来的国际公共管理领域先后演化形成了“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治理”三种主要的范式,这三大范式在我国的公共管理领域,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的层面上,长期以来均有着或显或晦的深刻影响。公寓楼社区的公共管理要积极借鉴国际上的学术思想和国内的成功经验,着眼于主要任务,从管理理念、管理格局和实施路径方面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管理模式。

(一)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已成为党的治国方略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对于常德市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而言,“以人为本”更有现实意义。公寓楼安置模式本身存在着拆迁安置户民生权益与城市扩容提质公共利益的矛盾,这些矛盾将会贯穿于公共管理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政府要充分体会到拆迁安置户现实困难,不与民争利,多谋民生之福,让拆迁安置户成为城市扩容提质的受益者。服务为要。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公寓楼社区入住居民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交际网络等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改变,实现从“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换,是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过程,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离不开来自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服务为要”就是在对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过程中,以服务为管理的基本手段,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精细为策。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公共管理适应社会分工细化的必然要求。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事关入住居民的城市融入和身份转换,事关小区所在城区的社区整合等重大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系统性和牵连性较强,必须采取精细化的策略。“精细为策”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细化管理事务,注重专业性、注重细节、注重质量、注重实效。法制为纲。法治原则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坚持“法制为纲”就是要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坚持依法办事,在社区自治组织成立、物业管理模式选择、各种矛盾化解等方面都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基本依据,确保公寓楼社区建设和管理始终在城市管理活动依托的统一法治轨道上运行。

(二)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格局

常德市采取公寓楼安置模式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或者让拆迁安置户改变一个居住方式,从根本上来讲是要通过让拆迁户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推进城市扩容提质。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模式的选择,就是要在顾及公寓楼社区居民当前生产生活实际的前提下,着眼于公寓楼安置模式的根本目标。政府既不能对那些应当由权利人决策的事项横加干涉,“替民作主”,也不能把应当属于国家、代表公共利益的行政管理职能事项,简单地交由被征地人进行民主讨论和民主决策。为此,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应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构建“政府主导+业主选择+多方参与+社区整合”四位一体的公共管理格局。其内涵如下:政府主导。

政府在公寓楼小区的后期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统一协调处理拆迁安置过程中发生的遗留问题,制定公寓楼小区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相关政策、制度,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监管其他主体参与社区公共管理活动,为公寓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提供条件,为公寓楼社区居民的市民化提供持久的帮扶。业主选择。业主在整个公共管理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社区公共管理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政府或者其他主体应该提供管理或者服务的多种选项,由业主进行选择。这样既可以发挥业主的主体作用,有可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可以发挥其他主体在社区公共管理活动中的能动性,加快社区居民的城市融入。多方参与。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主要包括政府、自治组织、其他社会组织三方。基于公寓楼社区在设计、施工、前期物业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在一段时间之内,公寓楼社区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各方也应该参与到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活动中,配合处理相关遗留问题。社区整合。公寓楼社区将被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基于当前的城市管理体制和社区规模,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都必须以行政社区为单位进行。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公寓楼社区的公共管理活动也必须通过行政社区。公寓楼社区要通过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逐步整合到行政社区中去,使公寓楼社区的居民产生对城市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感,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

(三)公寓楼公共管理实施路径

1.统筹推进。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牵涉面广,要按照城市治理的思维,将公寓楼社区的管理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统筹推进。一要统筹城市管理与公寓楼社区管理。按照规划,公寓楼社区要实现从村庄到城市社区的转变,随着城建项目的推进,这些由农村集中安置的公寓楼小区将被城区所包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区,所以社区公共管理要统筹于城市管理中。二要统筹农地与非农地的使用安排。根据城市扩容规划和用地要求,不少安置户还有耕地没有征用完,这些农地与安置小区居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直接影响到公寓楼社区的管理。要加强引导,推进未征用土地的流转和集中经营,与征用的建设用地相互为用,以不同的形式服务城市发展。三要统筹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公寓楼社区的发展方向是与城市原有社区融为一体。公寓楼社区的公共管理既要注重制度建设的刚性约束,又要注重文化建设的柔性促进。要将公寓楼社区纳入到城市的统一管理中,统一执法标准、统一管理幅度。要以推进社区认同为目标,常态化推进社区的文化建设工作,为公寓楼社区的公共管理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健全体制。健全管理体制是实现由“村”到“居”转变的必然要求。一要实现从农村管理到城市社区管理的体制转变。按照民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调整城市原有相关社区的建制,将公寓楼小区纳入到城市社区的统一管理中。二要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要在体制上实现街道(管委会)——村庄管理到街道(管委会)——社区管理的转变。明晰街道与社区“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定位,重新界定街道对社区的职责,合理划分街道(管委会)与社区居委会的职权,防止政府行为失范和社区居委会职能错位的问题。三要健全社区公共管理主体群。社区公共管理是一个包括政府、第三部门、社区居民等共同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活动。健全的社区公共管理主体群是实现多元治理的关键。要进一步明确基层政府的管理职责,依法产生社区自治组织(含党团组织)、业主委员会。创造条件让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有偿或者志愿等形式介入到公寓楼社区的公共管理活动中,为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为社区居民融入城市社区搭建平台。

3.整合资源。城市社区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单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资源整合是有效推进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一要整合政府资源。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责和公共服务资源分布在不同的部门中,要按照“部门管事、街道管人、社区履职”的原则,在社区层面构建社区服务中心,对相同职能进行合并、不同职能进行分开,实现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单一协助执法向综合协助执法转变,最大限度地提升政府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二要整合社区资源。社区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公寓楼社区的现状来看,社区通过自然生成、社会捐赠、法律规定等途径拥有人力、公共物业、信息等资源,整合社区资源能有效提升社区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能力。三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反映利益诉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社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引导社区居民自愿组建服务性、互助性、公益性等各类社会组织,丰富群众生活,反映群众诉求,参与社会监督,促进社区建设。

4.责任考评。责任考评是推进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责任考评能够检验公共管理的成效,更好地推动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的发展。一要细分公共管理事务。对公寓楼社区公共事务进行分解,明确相关主体的职责范围,是进行责任考核评价的基本前提。公寓楼社区公共事务可以分解为社区行政事务、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自治事务三大类,不同的主体承担的职责范围都需要理清。二要明确公共管理的标准。要明确各项社区公共管理事项的目标,作为责任考评的基本依据。三要建立激励机制。对相关主体的公共管理活动进行责任考评后,要将考评结果作为相关单位评优、相关人员职务晋升的依据。四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公寓楼公共管理活动中出现的责任事故要进行责任追究,对考核评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制定相关的措施给予及时解决,推进公寓楼社区公共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征地拆迁安置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头号难题,进行模式创新是应对各种困难和约束条件的必由之路。在探讨安置模式的过程中,如何把农民非农业化、城市化和市民化三者有机协调起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不同的拆迁安置模式会造就出不同的安置小区,对安置小区进行有效的公共管理是增进安置群众民生福祉,推进城市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常德市城区地处洞庭湖平原,土地肥沃,耕地较多,城市发展所需建设用地获批相对难度大、成本高,保护耕地红线与保障城镇发展的矛盾很突出。

公共设施管理范文7

关键词: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

引言

我国石油化工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基础建设的不断前行,使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因此石油化工行业在自身的不断建设过程中也在不断的扩大生产规模,可是对于石油化工建设而言,相关的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对我国的基本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使用科学的方法对石油化工建筑工程实施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应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石油化工工程金项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石油化工工程的发展加速了各行各业不断前行的脚步,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话题,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建设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前提条件[1]。石油化工工程的建设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可以将其划分为很多小的项目同时进行,为了将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科学的提升,一定要使小型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施工单位就一定要与工程具体情况进行统一,并且能够将施工者的安全意识与工程质量意识进行有效的提升。以此有效地降低施工过程中对资源造成的浪费。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对于石油化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而言,需要将石油化工工程使用设计图纸与设计预案通过各种科学设计设备,利用不同的施工管理措施转变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施工用的资金流动性非常大,而且常会发生一些事故,对于建设施工方,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对其进行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相应的施工效率,并且对施工技术与施工措施进行不断的优化。

3.施工现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的问题

在石油化工的施工现场,最首要的是对提高与培养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进行管理[2]。建设单位可以邀请优秀的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讲授相关知识,让具体施工人员能够认识到对工程施工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2)安全意识较低

在对石油化工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流于形式,安全隐患时常发生。因为施工环境相对复杂,这也就造成了对施工时使用的相应机械设备与工程材料以及缆线的合理配置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加大了施工安全风险[3]。当前在建筑施工现场建筑材料乱放,设备移动较为频繁的问题屡见不鲜,不仅使得现场秩序十分混乱,还增加了施工管理难度。因此施工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并将其记录下来,表2为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培训记录表。

4.石油施工金项管理对策

(1)提升施工方的整体人员素质

虽然我国石油化工建设施工技术上已经获得一定的优秀成果,可是人工作业依旧是在其关键环节中主要动力,因此在持续提高房建工程施工要求的大背景下,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便于对其进行管理,针对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而言,有必要定期对现场施工人员开展施工技术技能的培训。培养石油化工建设施工人员的规范施工意识以及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在石油化工建设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施工人员并没有依据相关规范开展施工,因此应该通过适当的监管机制让施工人员能够开展规范化的施工操作,使其在高度的责任意识下进行相关的建设施工作业;对于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而言,一定要提高对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监督水平;现下在我国石油化工建设施工技术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有关施工单位必须增强有关施工人员对专业施工技能的掌握水平,顺应时展确保其能够掌握当下先进的施工技术。

(2)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工作

对石油化工建设工程而言,在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具体的施工单位应该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管理。因此在进行施工前要对具体施工内容进行相应的了解,例如:对地下接口部位与掘进或者是人工挖孔桩等工程项目进行施工前,必须要将设备使用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而且还要了解石油化工建设施工现场的周边管道铺设情况以及电缆等,再按照预定方案进行作业;在实施施工作业时,一定要将所有施工环节以及施工步骤进行全面管理,并且将施工中可能会出现的相应问题进行充分斟酌。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好相应的管理,才能够更好的将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规避。

(3)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

对于建设石油化工工程而言,耗时比较长,同时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也会有很大的困难,如果想要对具体工程进行相应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将各个相关的部门进行规划,把石油化工建设的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果开发与地面工程施工现场出现不一致的时候,这时一定要按照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进行具体规划时不同年份的规划范围也都不同。

(4)建立工程项目的组织体系

对石油化工建设的相关制度进行科学的更新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一定要将施工管理组织体系进行严格的监管,在石油化工程建设中影响施工现场的重要因素为施工组织体系,对施工组织体系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拔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及相应的团队,在此基础上对理论知识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施工现场中使用的各种施工技术也要掌握。因此,在石油化工建设施工管理组织体系能力的质量可以直接对整个石油化式建筑工程的管理和现场的施工技术进行相应的影响。对于施工组织的管理团队而言,要想具体进行相关管理时,就必须将所有涉及施工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更新,保证在工程施工现场能够将施工人员的职业职责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把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工作做的更加的完美。

5.结束语

目前,我国石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仅是战略储备资源之一,还可以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对石油化工建设进行现场施工时,要合理的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并且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立起一个较为优质的管理机制,将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可以有效的防止石油施工现场出现不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勇豪.探析石油化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J].石化技术,2018,2504:282.

[2]孙吉宝,胡风銮.石油化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化技术,2018,25(09):300.

[3]张乐乐.石油化工工程项目施工中现场管理方式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8:255.

[4]吕德红.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26).

[5]吴志琳,杨阿明.石油化工中火灾的处理及应对措施初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23).

[6]王智慧,李凌飞,李红艳.新环保技术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2).

[7]冯雷雷.面向资源和环境的石油化工技术创新与展望[J].山东工业技术,2018(03).

公共设施管理范文8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机械设备

1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1.1反映施工单位的经济实力

机械设备属于施工单位的资产,同时也是施工单位经济实力的展现,一般而言,施工单位拥有的机械越多,设备越精良,其经济实力也就越发强大,也就在大型工程的竞争过程之中凸显自身的竞争优势,赚取利润的机会也就越多,企业也就步入健康、稳定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所以说,施工单位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即是对于自身发展的一种投资。

1.2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

就公路工程的施工来说,许多施工内容必须借助机械设备方能完成,这也就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以提升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简而言之,施工单位一旦忽视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就会造成机械设备性能的下降,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之中,经由长期的运转消耗,机械设备性能上的问题也就会随之暴露出来,对公路工程的施工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工程质量。此外,对于生产过程安全性的重视亦十分重要,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以提高其安全性。

1.3机械设备管理对于招标的影响

早在本世纪初,我国便颁布了关于公路工程招标的文件范本,并在范本之中对于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的具体数量、额定功率等等。这也意味着机械设备不仅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成为了招标工作之中的一项重要条件。因此,机械设备的管理对于招标工作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2机械设备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机械设备管理机构的不健全

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就机械设备机构而言,必须明确各层级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这也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就公路工程施工来说,存在着工期长、工序多、机械设备以及人员调动频繁的基本特点。然而大部分施工企业方面却未设立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或是无明确责任人,人力资源薄弱等等。此外,在公路工程开工建设前,缺乏对于机械设备的前期论证,公路工程的各项基本要求与机械设备的准备并不一致,导致机械设备应用不合理,拖延工期且影响工程质量。再者,因机械设备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往往不得不从其他项目部门抽调技术状态不足的机械设备,对于公路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2.2管理未落实

在公路工程之中,经济效益以及质量要求是施工单位所注重的两个重要标准,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去追求经济效益也就是施工单位的主要思路。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必然需要缩短工时,不过就实际的工程状况来说,工时往往会因为一些意外因素而被延长,致使工程机械超负荷运转,设备磨损老化程度加深,而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落实,尤其是养护工作不到位,进一步加深了机械设备的损害程度。目前,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猛发展,传统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已不符合现今的时代要求,而且随着公路工程施工难度的不断增加,就必须依赖于各种高新施工设备的引进,这也对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高新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的效率,但相应的施工管理体系却未随之更新。

2.3过度使用,忽略养护工作

目前,在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管理尚未有统一规范的养护制度,这也导致许多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之中过度依赖于机械设备。而且,为了缩短工期,承包商可能超负荷使用机械设备,导致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之中得不到必要的养护。这种过度使用且缺乏必要养护的行为,直接导致机械设备的高速老化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此外,在施工过程之中发生故障的机械设备,以大型机械设备为主,一旦需要进行维修,则必然需要耗费一大笔费用,项目部一般不愿意承担这笔费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却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对公路工程的进度以及总体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再者,工程竣工之后,机械设备也无法得到定期的保养维护,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另一项工程施工之中,这也导致机械设备使用寿命进一步缩短,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报废。

2.4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下,无明确管理制度约束

机械设备的使用以及维护人员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且不具备专业素质,不能很好地处理机械设备故障的问题。此外,目前亦无明确的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相关使用以及维护人员进行约束,使得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过程之中的各项问题均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困扰,不利于工程综合管理工作的进行。

3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法

3.1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为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完善各项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其前提,这与施工单位以及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利益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机械设备管理的意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首先,采取统一的规划,实行一对一的专项机械设备管理,以科学化、综合性的手段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其次,明确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及权力,确保每台机械设备均能得到定时保养与维护;再者,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将所有与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内容都予以落实,以实现机械设备完好率为基本目标,开展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3.2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为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施工单位应当定期展开机械设备的管理技能培训,以此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同时施工单位对机械设备的管理控制予以监督,做到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促使工作人员更加切实了解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意义,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机械设备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为发挥机械设备的最大效用,所有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上岗前都应当进行考核。

3.3健全设备的养护制度

从现状来说,缺乏定期科学化的养护是造成机械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为机械设备故障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养护工作是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一旦养护工作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极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害。从这个角度来说,需要对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要求他们必须做好定期的养护工作,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

3.4创建机械设备核算机制

可以创设动态表或是跟踪调查为基本方法,以此对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予以准确反映,然后要求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定期对机械设备的基本状况与消耗进行记录,以供审阅与调查。再者,加强对于机械设备的支持管控,可以考虑将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费用核算从体系中予以抽离,避免因传统管理体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发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的优势。

4结语

现今,在公路工程的施工之中,机械设备往往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施工单位经济实力的反映,也是招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参考条件,对于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对于机械设备的施工管理工作尚有许多问题,需要施工单位根据实际问题,筹划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曦.公路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及材料管理的重要性分析[J].四川建材,2018,44(1):204-205.

[2]靳旭鹏,袁在.探究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管理[J].四川水泥,2017(2):137.

[3]王宝民.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在海外项目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11):185-186.

[4]焦宝华.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与维护常见问题及完善建议[J].交通世界,2016(1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