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下景观空间与公共设施设计探析

老龄化下景观空间与公共设施设计探析

摘要:当今,老龄化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何进行适合老年群体的景观空间和公共设施设计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在综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老年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分析,总结适老化景观及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老龄化;适老化;景观;公共设施;设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飞跃发展时期人口数量剧增,人口结构也在相应改变。截至2018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上升至总人口的17.9%,此外,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正以每年大约5%的速度递增,预计未来204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总人口比例的20%[1]。老龄化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国内当前所提供的养老设施及适老公共空间在质量、数量和设计上难以满足老龄人口增长的需要,且存在各种缺陷。如:室外空间中缺少完善的老年公共配套设施体系,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可用性差,甚至存在危险因素。在国外,日本的适老化设施具有较高质量的人性化设计。如:在老人回游路线上设置趣味空间和设施(沙发角、照片墙、植物角等)以防止老人在返回时有认知负担;在花园中设置抬高花池,便于坐轮椅的老年人观赏和园艺操作。虽然国内适老化设计逐步受到重视,但总体上看,在适老化空间、服务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1老年人设计需求分析

1.1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特点分析。老年人通常指65岁以上的人群。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受到人体发展规律和生活环境的制约,具有明确的心理、生理的特点[2]。1.1.1老年人心理特点。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他们心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感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退休养老使得老年人希望自己受到周边人的关怀来填补自己心中的孤独感。在居住区营造合适的景观环境与公共设施配置,能够弥补老年人所渴望的亲近感[3]。1.1.2老年人生理特点。从生理学角度看,老年人在在身体机能上也有显著退化,例如行动力不便、视力障碍、思考能力下降、听觉敏锐程度下降、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等。

1.2老年人设计需求分析。1.2.1安全需求。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征,在设计上应首要满足他们的安全需求。如:多采取平缓的地形,注意防滑,在场地交通流线上尽量化简,不与周边交通主干道相交叉,保证良好的道路步行系统。在公共设施方面,通过支撑和防护装置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并做好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安全最大化。1.2.2交互需求。在设计中需构建整体老年活动圈,完善适老化公共设施、创造交流的舒适空间。满足老年人不同活动类型场地的需求,使其在不同环境场地中提升自我存在感,释放感情。1.2.3人性化需求。人性化设计会让体验者有安全感和满足感。如:在道路上考虑老年人使用辅助机械(轮椅、助步器)的最适转弯半径、设置坡道,减少老年人对空间分布的困惑[4]。在公共设施方面,应根据老年人特征增加针对性设施,满足老人的运动、休闲、交往等,真正实现“以人为本”。1.2.4观赏性需求。对于心理存在负面情绪老龄人群来说,景观节点和趣味设施在环境中的穿插能给老年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带来趣味性和愉悦感,营造积极的生活氛围,对其身心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2针对适老化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2.1适老化设计原则。2.1.1安全性原则。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衰退,应在设计上尽量避免危险发生。在整体环境上,制造温暖、安定的氛围,消除老人内心的恐惧感。2.1.2便捷性原则。过远的距离会消磨老人的耐心、降低兴趣,从而减少了他们与景观环境的交互。在道路环境中,应简化老年人的行走路线,使其明确自身定位,提供便捷。在公共设施中,尽量简化使用流程,必要时结合智能化、自动化的辅助。2.1.3人性化原则。在满足老年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增加其人性化体验是非常好的加分项。人性化的设计能给老年人带来安全感和亲切感。2.1.4交互性原则。在设计上需注重空间边界的规划,满足各类型老年人在空间中的交互行为,提高他们的场地参与积极性、扩大社会交往等。2.1.5观赏性原则。观赏性的提升不仅可以美化景观空间场地、营造趣味性,还使得场地的可利用性大大增加,给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社会参与意识。

2.2适老化设计策略。2.2.1道路系统。对于老年人来说,平坦防滑的路面是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在道路转弯处或道路交叉汇集处应避免阻碍物;同时尽量使用缓坡代替台阶或使用高差较小的台阶;道路的宽度要适用于步行的老年人和坐轮椅的老年人及两者并行通过的情况,充分考虑到失能老人的活动参与性[5]。2.2.2功能分区。不同类型的场地空间应满足老年人的各项基本需求。根据老年人的行为需求特征,把场地分为动静两大块,“动”包括集体活动区、休闲洽谈区、公共健身区等,“静”包括休息区、半私密区等。在不同分区的连接上也需要采取合理的设计方式过渡边界化。2.2.3植物配置。合理性:目的是因地制宜,增加植物存活率,提高经济效益。丰富性:增加植物种类,提升生态圈效益,选取合适的季相性植物,做到四季有景;在植物形态组合上注重开合和闭合的关系,不同的组合形态不仅会增添景观层次性,还会给人不同的感受[7]。特色性:将地域文化融入到景观环境设计中能够引起人们心中的归属感和共鸣,将好的文化寓意赋予给植物,能够使老年人形成良好的心境。实用性:在满足基本的植物配置后,可增添药用植物来达到景观疗养的作用,避免使用让人易过敏的植物种类。2.2.4铺装。铺装相当于道路系统的“外衣”。选取平整、防滑、不易腐蚀的铺装材料,不仅能够保证失能老人在坐轮椅的情况下也能安然行驶,还能提高老年人行走的安全性。其次在排列组合上应简单顺畅,避免不平整的缝隙排列,这样能够减少老年迷失方向的概率;在颜色上,采用较为淡雅的色彩,在景观节点上可作出别致的花纹样式增加场地趣味性。2.2.5导视系统。导视系统有着引导、指示的功能。由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弱化,应在关键的位置上设置尺寸感较大导视图标,也可根据信息的重要性给导视系统区别不同的尺寸;在信息设置上,用通俗易懂的图案或符号代替复杂的信息,让老年人更易识别信息;在道路节点处,可标注方向、距离和时间,让老年人对于距离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在设计感上,可结合本土文化,利用图标、纹样等给老年人增加亲切感。2.2.6照明设置。灯光和色彩的搭配是照明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在灯光布置上,要保证平均分布,在道路交汇处要设置照明;在室外环境中,偏暖的灯光更能给予老年人安全感;此外,在灯光组合和形态上可考虑创新性和趣味性,体现设计感。2.2.7休息设施老年人需要相对多的休憩时间,设计者应在相对安静的环境来适度设置休息座椅和停留设施。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行为习惯,在座椅周围设置扶手和足够的流动空间,使用坚实、不易腐坏的材料,并考虑座椅的角度能够减少身体用力的程度,保证老年人休憩时起身和坐下的顺畅度和舒适度[8]。2.2.8户外运动与娱乐设施根据老龄化群体的生理、心理特点,户外运动和娱乐设施首先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和人性化的安全防护,提供适合老年群体人体工程特征的施力点支撑。更多配置多人互动的娱乐设施及亲子互动设施,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情感关怀。

3结论与展望

3.1结论。促进景观环境与老年人的相互作用是景观适老化空间及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这种形式能够改善老龄化群体的生活质量,提高环境生态效益,对于老龄化背景下的社会和谐与群体幸福感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适老化景观空间及公共设施设计设计的几点建议:1.根据老年人行为特征对失能老人和非失能老人进行充分考虑。在失能老人活动空间下,又将其细分为轻度、中度和中度失能老人活动范围,创造多元化活动场地,大大促进各类老人的参与积极性。2.对适老化场地增设场地服务功能和提升康养效用,有针对性地增加国内较为缺乏的景观康养设计内容。3.增加人性化服务设施。如:立体花墙丰富空间层次,如在上层的植物需要老人伸手才能触及,增加互动性;在活动场地中设置收纳空间,以供老年人摆放随身物品,增加便捷性;设计跑道与周边景观环境融合,提高运动感知能力;在公共设施两侧,设置供老年人使用的扶手等。4.专项空间设计。景观环境设计与适老化结合,打造近自然的舒适养老空间。5.结合屋顶花园,开拓适老化环境设计的新方式。宏观来看,这种方式不仅在城市建设上具有美化作用,也对城市生态景观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3.2展望。社会老龄化背景下的景观及公共设施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强且复杂程度高的课题,它涉及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深入,当前研究还需加强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整合前沿的技术、材料及设计理念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作者:宋安琪 张文 张颖浩 单位:华东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