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教学改革研究(3篇)

桥梁工程教学改革研究(3篇)

第一篇:桥梁工程教学现状及教材改革方案

【摘要】

结合桥梁工程的课程特点,以及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就业特点,现在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桥梁工程》存在缺陷,更关键的是对应用型大学不具有针对性。为此,提出对于应用型大学更具有适用性的教材改革方案。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桥梁工程;教材改革

1桥梁工程课程特点

桥梁工程是道桥工程、交通工程、渡河工程等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内容较多、较难,教材较厚,各高校在培养方案中也都给桥梁工程分配了较多的学时总数,一般为70学时左右。桥梁工程这门课程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其先导专业基础课较多,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等,而且这些专业基础课也都有较高的难度。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桥梁工程这门课,可以掌握各类桥梁的构造、设计计算以及各种桥梁的施工工艺。可以说,学生对于这门课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其自身就业后的专业素质和从事专业工作、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就业特点

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学习能力也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低,整体学风并不乐观,至少有一半学生的学习的动机和学习目标可以总结为“60分万岁”。对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土力学等这些计算较多、难度较大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基本是“考过就忘”。而多数院校都是把桥梁工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甚至是大四上学期,这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都带来很大困难。应用型高校道桥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去向以施工单位为主,也有少数学生进入设计院、监理单位等。应用型高校生所就业的设计院基本都是地方性的小设计院,设计的桥梁绝大多数为中小桥。从学生的就业特点来看,应用型高校道桥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桥梁工程这门课时,应该更多的学习桥梁的构造和施工,并掌握中小桥(一般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的设计计算即可。

3教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桥梁工程》教材现状

目前各大高校,包括应用型大学,选用的教材基本为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姚玲森主编或邵旭东主表的《桥梁工程》,这两本教材桥梁界有名望的专家精心编写的,厚度均达到600多页,内容丰富全面,基本内容包括桥梁的总体规划、桥梁上的作用、各类桥梁的构造、设计计算和施工方法,以及桥梁墩台的构造、设计和施工。这两本教材对于研究型大学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但也存在一定缺陷,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大学并不具有针对性,具体问题包括:

1)教材改版更新速度慢,严重滞后于有关规范的更新进度和桥梁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速度。以姚玲森主编的《桥梁工程》为例,自1985年第一版后,仅2008年改版一次。教材当中提到的汽车—15级、挂车—80等荷载等级在新规范中早已不复存在;装配式板桥的构造这一小节,还在重点介绍矩形实心板桥,并写明这种板桥时目前采用最广泛的形式,但实际情况确是,这类构造早已淘汰。教材当中还有很多类似问题。2)教材厚、内容冗长,既不能满足应用型大学不断压缩理论学时的新常态要求,又严重制约了教材的更新速度,造成了教材缺陷的恶性循环。

3)对于应用型大学适用性差。这两本教材都占用了大量篇幅讲解各类桥梁整体或局部的设计计算方法、原理等,结合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这些设计计算的教学内容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成了“讲了没人听,听了没人懂”的虚设内容。而桥梁构造、施工工艺等部分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就业去向而言,这部分内容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教材的讲解深度和篇幅却远远不足。

3.2桥梁工程教学现状

桥梁工程这门课涉及到大量复杂的设计计算,这些计算基本又都是以材料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前续专业基础课的力学公式等为基础,学生前续基础课“60分万岁”的学习目标和“考过就忘”的基本学情导致学生学起桥梁工程这门课显得非常吃力。如果教师额外花费时间给学生讲解前续专业基础课的内容,那桥梁工程本身就不足的课时又进一步受到了压缩;结合应用型大学的学风实际,调动学生课下自我补习的主动性就更加难以实现;再加上这门课设置在大三下学期甚至是大四上学期,很多学生认为自己马上要脱离学校的束缚了,不用再学习了。上述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大量学生对这门课的态度是厌学、弃学。桥梁工程的另一教学现状就是实践环节薄弱。桥梁自身复杂的构造特点和施工工艺,决定了桥梁工程这门课必须要重视实践,对于应用型大学更是如此。而实际情况确是,真正为桥梁工程这门课安排实践学时的高校寥寥无几,但却无一例外的都额外设置了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的学时。有些学校安排了专业实习,但在实习的过程中只安排了1到2天桥梁的“认识实习”,这种定位的实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是的观光性实习,对于学生较好的掌握桥梁的构造和施工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4桥梁工程教材改革方案

针对以往《桥梁工程》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冗余以及对应用型大学不具有适用性的缺陷,前人也进行了诸多研究[1-2]。笔者提出将《桥梁工程》教材进行模块化的改革方案。将正本教材拆分为桥梁构造、桥梁施工、梁桥的设计与计算、拱桥及缆索承重体系桥梁、桥梁墩台这五大模块,共五册教材,并分学期进行教学。模块化改革后的教材优势在于:

1)模块化以后的教材共分为五册,大大方便了教材内容的更新改版,不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局部更新局部改版即可,即与哪一册教材相关的内容颁布了新规范或者出现了较大的技术更新等,那就只需改版这一册教材。这就较好的解决了教材更新严重滞后于规范更新和桥梁发展现状这一问题。

2)模块化后的教材将桥梁构造、桥梁施工这两部分都各自成册,这两部分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不涉及设计计算的内容,更不需要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等这些复杂的前续专业基础课作为学习基础。所以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整个桥梁工程的学习兴趣,一改学生之前对于这门课的厌学甚至弃学的态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这两部分单独成册,无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桥梁构造和施工的把握程度,结合应用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就更具有针对性。

3)五册教材分学期进行教学,满足了课时被不断压缩的现实需求,即便平均每一册教材的学期课时数定为20学时,总学时数也达到了100学时,远远超过之前的70学时,这大大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能让学生更好的吸收所学的知识内容。另外,桥梁构造、桥梁施工这两册教材的学习基本不需要前续的专业基础课作为铺垫,可以设置在大二的上、下两个学期,甚至是大一下学期就开始进行学习,大大缓解了学生一个学习学习正本600多页教材的学习压力。最后,这样的五册教材,环环相扣,几乎每个学期都在开设桥梁工程的课程,避免了学生“考过就忘”这一现状,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

5结论

通过对桥梁工程课程特点、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就业特点,以及对桥梁工程教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和分析,提出了将将《桥梁工程》教材进行模块化分解成桥梁构造、桥梁施工、梁桥的设计与计算、拱桥及缆索承重体系桥梁、桥梁墩台,共计五册的改革方案,此方案较好的解决了教材更新速度严重滞后、教材不满足学时要求、教材内容制约教材改版更新,以及教材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学生不具有针对性等诸多问题,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龙 王凤丽 张东明 姚梦佳 单位: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参考文献】

[1]廖玉凤.“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12(31).

[2]汪时机,等.《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法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5(2).

第二篇:桥梁工程教学创新微课应用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和教学视频,制作成微课课件,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课课件的载体,教学时将阐述单一知识点的微课课件与阐述系统知识的传统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笔者将这一授课模式应用于“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模式能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项目实践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微课;桥梁工程;教学实践

“桥梁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主要讲授各种桥梁的总体布局、构造特征,以及桥梁结构在车辆及人群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点、结构分析计算、施工技术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和工程实践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对桥梁工程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切割和整合,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随时学习,尽可能多地接触工程实例,掌握桥梁的构造和施工技术,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尽快与工程实践接轨。

一、桥梁工程教学现状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教学现状调研,发现目前大多数高校受教学经费、学时等方面的限制,实践教学呈现日趋减弱的趋势。

1.学生普遍重理论而轻实践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重设计而轻施工,重计算而忽视对桥梁基本结构体系和构造的学习。然而,基本结构和施工方法是设计与计算的基础,如果不引起重视,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无法进行合理的桥梁设计。

2.传统教材内容枯燥,缺乏与时俱进

随着我国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建设同样日新月异。新材料的发明、新技术的引进、新工艺的应用等,使桥梁工程发生巨大变化,规范不断更新。但目前所用教材大都滞后于这种变化,学生从书本上得不到相应的知识。并且教师使用的课件通常是根据教材制作的,多年没有变化,实际工程案例的更新速度赶不上桥梁工程的发展,这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质量。

3.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急需改革完善

本科“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一般分为理论课、课程设计两个部分。理论课60学时,理论课结束后,安排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理论教学所占的比例较大。同时,目前理论课教学主要是教师用传统多媒体课件讲授,学生被动地学习理论知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本着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思路,将微课与专业课教学结合起来,在理论课讲授时,穿插使用微课课件。根据笔者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这是一个可行的教学改革方案。

二、微课发展现状

微课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首创的,他把微课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Educause将微课定义为“一节短小的视音频,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的主题”,在被用作在线、混合或面对面教学的一部分时,这些简短的课程就成为学习活动的点缀,这些活动有利于增强课程主题的学习。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在《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的演讲中提及,现在美国有一些学校已经采用学生回家学习可汗学院(KhanAcademy)的微课视频来代替上课。相比国外微课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国内的微课建设和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广东佛山的微课建设居于国内领先地位。2012年,微课迅速在国内各个教育教学领域受到关注。到2013年底,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的首届高校微课大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的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等全国性微课大赛先后举办。传统多媒体课件通常是系统的介绍多知识点,而微课课件是单一、简短的,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完成课程教学,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三、微课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微课在“桥梁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将复杂的课程内容切分为单个独立的小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制作一个微课课件。微课与传统课件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微课课件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而不是系统的若干个知识点,这样就使微课授课目的更明确、主题更突出,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微课内容短小精致、时间长度恰当,有利于教师在理论课环节针对不同知识点穿插引用。桥梁构造是“桥梁工程”课程的难点,可以通过对应的微课课件各个击破,解决该课程知识点多且杂的问题。二是录制微课视频后,对微课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和制作,创建和推广微信公众平台,并定期在微信平台上更新,便于学生利用零散时间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学科的每个知识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机地将多媒体课件与微课课件穿插结合,有效地完成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收集桥梁工程实例,获得微课资源

要制作贴近工程实际的课件,必须掌握基本素材,这需要在设计、施工经历中积累,从施工、设计单位获取,或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笔者曾在施工单位和设计院从事桥梁施工与设计工作,在大学任教后,主持了十余项科研课题,与多家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有工程项目合作,这些经历为“桥梁工程”的微课制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针对“桥梁工程”的各知识点,对这些照片、视频进行后期处理,制作成重点阐述某一结构构造或某一施工方法的短片或图文课件,将这些微课课件发送到相应的微信公众平台,即可作为授课时随时调用的微课资源。

2.将微课课件与常规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穿插使用

随着我国交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桥梁建设同样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几乎每年都不断出现,桥梁设计的相关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例如,2014年,交通部就颁布了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反观教材,一般都是几年修编一次,大都滞后于当前的工程技术发展,造成课堂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需要。利用微课就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新材料还是新技术、新工艺,只要一出现,我们就把它制作成微课课件,纳入授课内容,与常规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穿插使用。这样既能保留桥梁工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又能让桥梁工程的内容随着微课课件的更新而与时俱进。

3.创建微课公众微信平台,使微课效用最大化

创建桥梁工程微课公众微信平台,将微课课件在微信平台上推广,让更多的人享受微课带来的知识。同时通过微信平台与其他高校老师进行课件交流,实现校际甚至国际桥梁工程微课课件共享,不断完善和更新资源,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

四、教学实践效果

笔者在讲授“桥梁工程”课程时建立了微信群,将桥梁专业微信链接适时发到微信群,方便学生随时浏览、查阅。比如在讲授桥梁墩台构造、计算与施工时,结合“筑龙路桥网”的公众微信平台,将与该课程知识点相关的微课链接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讨论。课后也可以随时调出来复习、观摩。学生在阅读微信资源的同时,结合老师讲授的课本理论知识,能有效掌握墩台构造形式和施工方法。在讲授悬索桥结构与设计理论时,考虑到悬索桥结构复杂,没有任何实践工程经验的学生难以凭借课本上几幅示意图清楚的了解其构造。笔者引用了“路桥网”公众微信平台的文章链接:《润扬长江大桥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动画》。学生结合悬索桥的三维施工动画,可以非常直观地了解悬索桥的建筑构造和施工过程。16分钟的动画演示,胜过教师讲2节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课后随时复习。课后学生反映,非常喜欢这种在课堂讲授中穿插微课链接的授课方式。这种新型的授课方式为“桥梁工程”课程注入了活力,使原来枯燥的工程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直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考试结果来看,2012级学生比2011级学生平均分有所提高,不及格人数减少,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结语

“桥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由于其知识点多、杂、繁,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与实践脱节。在课堂讲授中穿插微课环节,可以使课程变得直观、有趣。学生一般都有智能手机或个人电脑,加入微信群后,课后也可以随时将微课链接调出来温故知新。笔者将上述教学方法应用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土木工程本科班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微课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还未建立系统的“桥梁工程”教学微课平台,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思考如下:

1.桥梁工程知识点的优化和拆分。

桥梁工程知识点很多很杂,但又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而微课课件要求短小、内容单一、切中要点。如何将复杂的桥梁工程知识点离散为一系列单一知识点,并选择相应的微课素材,是接下来需解决的问题。

2.微课课件的制作和推广。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没有强大的后期处理软件的支持,所有好的素材和教学内容都只能是孤立的。故选择合适的处理软件,不仅引用已有的土木工程微信平台,同时建立适合桥梁工程教学的微信平台,也是接下来需要做的工作。

作者:彭可可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郝付军,焦胜军,张修身.微课在“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的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9-60.

[2]朱显鸽.微课在高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5(03):50-50.

[3]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30):94-99.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24-32.

[5]徐德峰.“微课”在数学合作学习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11):71-71.

[8]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15.

[9]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9-21.

[10]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11]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中国高校微课研究报告[DB/OL].[2014-01-10].

[12]汪滢.微课的内涵、特征与适用领域——基于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4:17-22

第三篇:桥梁工程课程试卷教学改进措施

【摘要】

《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桥梁、道路等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考核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从而了解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本文以重庆交通大学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的试卷为例,从考核方式、试卷命题及最终成绩等方面分析该门课程的考核情况,并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为《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桥梁工程;教学;考核方式;试卷命题;试卷分析

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重庆交通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在交通特色鲜明的道路工程方向和桥梁工程方向外,在交通工程专业、安全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和方向均设置了桥梁工程课程,以适应社会对交通领域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桥梁工程课程涉及数学、物理、力学、材料科学与实验科学等多个学科,并与多个相关的国家和行业规范相联系,课程与实际工程结合,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应用实践性。由于桥梁工程课程的较强的专业实践性,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目的旨在期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配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设计程序、设计基本原则、设计荷载并掌握桥梁的布置,掌握常用梁式桥的结构体系、构造特点、设计方法、计算要点和主要施工方法,了解大跨度梁桥的结构体系、构造和施工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大中型桥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课程体系及教学方式的调整,课程理论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学生学习专业面不断扩大,在知识结构体系的广度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深度的加强,需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进行评估,而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检测与反馈功能是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试卷分析是考试阅卷完毕后对学生试卷进行的综合分析,是课程考核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同时也是检测学校教风、学风的重要尺度。通过对考试试卷进行分析,为教学管理部门获取考试以外的大量宝贵信息,为后续教学方式及内容提供基础信息。本文基于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期末考试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后续教学质量。

1考核方式

为督促和检验学生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的效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考核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目前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考核方式主要有平时作业、试卷考试(开卷与闭卷)、论文等形式。诚然每种考核方式均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通过平时作业可考察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督促学生形成一种“细水长流”式的学习过程,养成课后复习的长期性学习习惯,但会加重任课教师工作量,且需要学生的高度自觉性作为保证;通过论文考察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且通过查阅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但考核标准难以统一;通过试卷考试可衡量学生对课程整体知识结构体系的掌握情况,但容易造成学生“突击式”的学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不能将知识点形成强化记忆。因此,为保证学生掌握桥梁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宜根据学生的综合素养,合理选择考核方式,灵活运用一种或多种考核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庆交通大学作为一所交通特色鲜明的教研型大学,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桥梁工程课程的考核以试卷考试为主,配合课程设计与小论文形式考察学生对桥梁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专业技能应用能力。

2试卷命题

作为教学效果检查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对考试试卷的质量严格把关。因此,试卷的命题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课程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不同要求合理配置不同题型进行考察。桥梁工程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桥隧方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交通工程、安全工程等其他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课程教学,配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了解桥梁的发展、设计程序、设计基本原则、设计荷载,重点掌握桥梁的布置,掌握常用梁式桥的结构体系、构造特点、设计方法、计算要点和主要施工方法。此外,通过课程的引导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大跨度梁桥的结构体系、构造和施工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大中型桥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不同层次地考核学生,试卷题型设置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和计算题。试题的题型灵活多样比例适当,客观题占30-40%,分析问题、培养能力的题型占60-70%。其中,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内容包括梁式桥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主梁的计算等,因此,将计算题型布置在相应知识点中;其他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通过问答题、名词解释等题型考察;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点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进行考察。试卷考题知识点除了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外,要兼顾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试卷考察知识点80%以上来自课堂教学,以考核学生对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为重点,适当配置一定份量的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的试题。试题难易设置方面,相对容易的基本知识型题约占70%,中等难度的综合型约占20%,用于检验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型难度题约占10%。因此,桥梁工程课程的题型设置和难易题目分配是相对合理的,既包含了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又能区分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

3成绩分析

重庆交通大学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参考人数共计97人,通过对试卷成绩统计分析,发现其平均成绩为71.8分,及格率(高于60分)为86.6%。通过进一步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方面,失分较严重的地方出现在计算题,这表明学生对梁式桥的计算要点掌握不牢,对梁式桥的荷载分布系数计算、主梁、横隔梁等的内力计算掌握情况较差;其次是问答题失分较多,表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盲目死记概念,不能灵活运用。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因为桥梁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目前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吸收知识点,教学方式单一、抽象;此外,学生对梁式桥的分类、构造等知识点能较好地掌握。

4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桥梁工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并且桥梁建造历史悠久,桥梁数量与结构形式众多,让学生仅仅通过几十个学时准确、系统掌握不同类型梁式桥的构造原理、结构性能、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施工技术等大量知识显得不尽现实;桥梁工程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刻的前期知识储备,不仅需要扎实的数学、力学以及工程制图知识,还需要具备桥涵水文、工程地质、结构设计原理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该门课程的学习实质上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桥梁结构构造复杂,对初学者而言,较难在短时间内培养起桥梁结构的空间实体感觉,而且桥梁结构内力与施工工艺相关,因此施工工艺及方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较差;此外,“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是指导桥梁设计的行为准则,但规范条文枯燥乏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难以培养学生看规范的习惯,也使得学生达不到真正学习此门课程的目的。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是一门长期性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建议在以后的学生培养过程中尽早建立和培养起学生的工程意识和专业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基础知识难点关。针对低年级学生即开设认知实习课程,早下工地,亲临现场,使学生对本专业课程有初步了解,充分利用重庆“桥都”文化,带领学生现场参观,使学生对桥梁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分解重点、难点,控制教学进度。针对首次系统学习桥梁工程的学生,为避免学生难以理解和建立起桥梁结构空间实体、普遍感觉学习难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把桥梁工程中的重点、难点分解到各个章节、各个教学时段,另一方面控制教学进度,采取前期教学进度慢、后期教学进度稍快的改进方式。在课程教学方法上,以力学为主线,贯穿构造、施工、计算教学全过程,注重力学概念在学生学习中的建立,从力学的角度讲解桥梁构造的作用,并结合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应用力学知识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学方式上,桥梁工程如果仅通过课堂讲授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生不能保证全程保持集中注意力听课,因此可改变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课堂参与,积极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增强课堂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5结语

本文针对桥梁工程这一课程的考试试卷进行分析,结合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对课程考核的方式、试卷命题和成绩分析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以重庆交通大学2012级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的试卷成绩统计分析为例,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分析结果为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及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严仁章 王帅 韩英锋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喻梅,周水兴.《桥梁工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306-307.

[2]张新军,彭卫兵.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6):72-75.

[3]盛可鉴.基于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10(2):125-126.

[4]吴鸣,熊光晶.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桥梁工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