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辐射监测水平保障环境质量安全

提升辐射监测水平保障环境质量安全

摘要:在核能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对于辐射环境的监测工作,一直都是我国重视的领域,只有通过较为完善的检测工作,才能够为人民的实际生活生产提供更加便捷的环境和服务,并且还能有效的推动我国核能事业稳定快速的发展,充分保障我国人们的生活安全。为此文章就如何提升辐射监测水平的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保障辐射环境的质量以及安全。

关键词:辐射监测;环境质量安全;核能;监测技术

0引言

核能在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国内外的重要能源研究领域,例如对于核电站的建设,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但是针对这种蕴含着极大能源的物质的研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所谓辐射,就是一种能量或者物质成分,在脱离场源之后,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扩散的行为,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为热辐射、光辐射以及电磁波辐射等。而所谓辐射环境,主要是指能量流或者物质流,在自然界中形成,或者发生扩散行为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此对人类的生活空间以及生活的所发展的功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1辐射环境与监测

进行辐射环境的监测工作,主要目的是对其辐射源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细致的监测,从而减小上述影响[1]。在进行辐射环境的监测过程中,主要分为两个主要的监测工作内容,分别是对辐射污染源的检测,以及对辐射环境质量的监测。在对辐射的境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对辐射的水平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考量,获取到真实的辐射量,并对其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以此实现对辐射环境的良好管控。辐射环境的监测中,还需要对环境当中的辐射水平变化进行跟踪,以此保障能够符合我国国家的标准。在辐射环境的监测工作中,重点需要对辐射源的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此保障辐射的水平可以符合场所的环境质量[2]。之后再通过对辐射源的具体发展进行追踪,并对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对一些不良事件,及时的进行解决。在对环境辐射水平的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采集到当地的辐射污染变化状况信息,同时还可以及时发现一些辐射的释放途径,进而对其发生的恶性事件作出相应的预警[3]。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是在环境监测的早期阶段,其监测具有一定的范围局限性。随着现阶段对于核能资源的重视和利用,使得人们也越发重视起核能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为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需要重视起辐射环境的监测合理性,确保能够保障核工业的健康发展建设,为公共安全提供良好的支持。现阶段,我国在进行过辐射环境的监测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监测网络系统,同时很多区域都已经建设了相应的环境监测点,力图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监测。在过去的监测过程中,其包含着对电磁辐射、生物样品以及土壤辐射的内容进行监测。同时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具有全面性,对一些重点核设施以及重点的城市,加强了监测的力度。同时还需在对监测的硬件设施进行逐渐的完善,采用诸多的先进设备,保证监测效果良好[4]。

2辐射环境监测的现状

2.1受到重视。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对于和安全以及辐射环境的保护工作格外的重视,在一些重点城市当中建立起了较大规模的环境监测站,在对辐射环境检测的领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方面,我国领导人不止一次的提出相应的指示,不断强调,核安全是对一个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为此相关地方政府部门需要格外的重视起监管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而建立起相应的辐射环境监测体系系统,同时明确自身的职责,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核辐射安全法律体系。我国的核事业发展起步并不早,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建设,我国在核事业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重要成员,并且还签订了《国际核安全公约》,可见,我国十分重视核能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资料显示,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工作人员受到核照射量逐渐下降,现在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目前为止还没在核设施的使用中发生突发事故的情况。

2.2核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我国现阶段在核事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核安全以及对辐射环境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大的挑战,为此需要各部门重视起核安全的管理工作。我国在长期的核电站的建设过程中,部分设备模型,以及使用的操作标准制定和管理规定,是从国外进行引进的,很多工作人员并不熟悉这样的先进设备,在具体的过程中难免会缺少相应的工作经验,为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这样的工作模式下会为核电站的运行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对这一样的现象不加以处理,就会导致造成更多的问题。因此这政府部门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实现对低核电站以及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性管理,同时还需要对核电站使用的设备进行科学的管理,对核电站的废物进行科学化的处理,在规则制定以及标准的落实上进一步加强管理力度。

3辐射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在建立起来核电站之后,一些核电站企业的编制数量长期不变,同时对于编制数很难进行争取,为此这样就极大制约了能力的扩展和提升。在未来的管理方面,人才数量的不足以及人员素质的无法提升,就会导致管理力度的不佳。相关技术人才的短缺,导致无法很好的对辐射监测的设备进行合理的维护,同时无法对放射性监测数据进行合理化的分析和检测,无法明确出相应的辐射性污染物的防护措施,对于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而言,人才的短缺都是致命的问题。

3.2辐射监测能力建设不足。随着核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核技术的企业和单位也在增多,监测任务以及数量不断的提升,其工作量也在大幅的提升。因此,受到以往辐射监测能力建设的不足,以及受到编制数量以及业务用房等因素的影响,就会严重制约监测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业务方面,长期存在的设施不规范等问题,对于辐射监测站的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服务能力。

3.3核安全文化推动需要持续力。现阶段对于核辐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一些科普的知识,在宣传力度以及普及程度上都不足,一些单位对于核辐射的认知不足,导致法律法规落实程度不到位,且存在着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的情况,这样就会降低辐射监测的效果,不利于监测工作的开展。

3.4辐射应急能力需要提升。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辐射监测的应急能力还有着较大能力提升范围,为此需要对核辐射事故的应急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应急监测人员的培训,对于应急监测物资储备匮乏的问题进行良好的解决,以此提升辐射事故的应急保障工作的效率。

4辐射环境监测的优化措施

4.1提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对于辐射监测站而言,进行能力的建设是发展的基本之道。在辐射监测站当中,需要拥有着齐全的资质,同时还需要进行常规监测项目的定期开展。但是,对于辐射环境的实际管理标准,同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需求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此需要尽可能的符合社会的发展,使得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能够在各个方面争取资金的投入,进行监测设备的采购,不断的完善监测方案,采用先进的技术方式开展监测工作,例如需要逐渐的完善相关业务、实验室的建设等,进而实现能力建设目标的达成,从而提升辐射环境的监测能力。

4.2提升辐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素质。对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来说,其重点在于对人才队伍进行建设,从而保障辐射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在监测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进而推动检测工作的发展和建设。辐射环境检测是一种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为此需要加强对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同时还需要在人才进入到工作岗位中后,对其进行定期的统一培训。当监测工作部门采购了全新的设备或者使用全新的技术之后,首先需要让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学习,以此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合理操作,提升监测的效率。而在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过程中,需要符合国家所推出的《国家核安全法》当中的规定,能够积极的争取到人才的编制,提升团队的整体素质。在工作当中,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资源评估以及考核机制,对于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严格的考核,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

4.3强化辐射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对于所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例如发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引发核辐射环境污染的情况,需要相关部门对其易发生灾害的位置进行严格的检测,并对其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从而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可以采用做合理的方法,将事故影响的范围降到最低,并控制住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进行应急监测的预演,同时不断提升对应急监测能力的培养水平,实现在发生辐射的情况后,可以迅速的做出相应的反应,利用各种技术以及现今的设备来处理事故。

4.4提升宣传力度。对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而言,还需要提升对辐射防护的宣传工作力度,以此让人们可以在生活中重视起辐射所带来的问题,能够在发生核辐射的时候,做出正确的行为。同时还需降低人们对于辐射的过度猜疑和恐惧,对人们所关注的电离、电磁辐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让人们在较为清晰的认知下生活和生产,避免不必要的恐慌。这对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其工作人员更加需要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能够在对人们进行宣传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解答。

4.5完善质量体系建设。在辐射环境监测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质量管理网络,进而对监测的质量性、可靠性进行考量。需要保障监测工作可以受到相关质监部门的监管和评审,建立起相应的检查机制,对其进行专业人员的资质、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化的评估,进而保障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而言,对当下进行监测的同时,还需积极的对过往的数据以及工作经验进行整理和收集,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对比,对日后的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于核能的重视,使用核资源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越来越显著,为此需要重视起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进行监测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孟佳.NH-UAV无人机航空辐射监测系统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2]杨东军,方伟,叶新,等.星载太阳辐射监测仪的太阳程控跟踪精度[J].光学精密工程,2018,23(07):1813-1821.

[3]姜浩.环境辐射监测与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4]王恩元,何学秋,刘贞堂,等.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仪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2018(04):366-369.

作者:牛焜 单位: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