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例6篇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1

摘要:拥有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保持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文章通过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初步探索,明确了其内涵,并进一步指出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源动力;提升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前沿课题,有着理论与实践的巨大潜在价值。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价值理念体系,它主要包括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用人理念、质量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等”。他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初是由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我国学者段维龙认为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企业文化的作用下,整合企业资源、知识和能力形成的核心能力,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竞争者难以模仿的独特比较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部分基本上说的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市场扩展能力、融资能力、获得政府支持能力等。核心资源包括所获取的技术、知识、外部资源、人力资源及相关能力。软件则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发展远景、管理机制、企业精神等“软”要素。

二、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和辐射力,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和温床,是企业生命的“遗传因子”。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产品的灵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向纵深推进,从表象的竞争转向内涵的竞争,从浅层的产品、服务平台的竞争转向深层次的理念平台的竞争。企业最终的竞争优势就是在丰富庞杂的系列价值中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定位,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过去,大众消费倾向于选择物美价廉且服务优良的产品。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者审美情趣及品味的提升,他们对于有着浓厚文化底蕴,能彰显独特文化个性,且能从中获得精神粮食满足的产品情有独钟。此外,企业物质产品的形状、颜色、图案、商标等等无不体现企业的文化特征,顾客常常可以根据产品细节来推断企业的价值追求和经营理念。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土壤

企业要想在激烈复杂的竞争下谋求自身发展,必须把创新放在重中之重。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所有优秀企业的文化核心。创新关键是能够构建一套规则和机制,而文化则是这种规则和机制的灵魂和土壤。即使是在同一个行业内的企业,创新的机制差别也会很大,而文化则是这种机制的决定因素。比如华为和中兴,这是两家非常优秀的通信制造公司,但其文化风格迥异。华为推崇以目标和业绩为导向的“狼”文化,非常的生猛;中兴则倡导以稳健和人本为导向的“牛”文化,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企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要不断开发新技术满足顾客的需要,但在技术开发中,要注重传承企业的文化品位及价值理念,用一贯且独特的文化紧紧把握固定的顾客群。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指南

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管理文化,这表明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有极端重要的驱动力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精神动力,企业经营管理行为是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行为的思想保证,可以协调组织运行中个人目标与企业整体目标之间的矛盾,使个人目标服从组织整体目标;提高组织运行效果;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润滑剂”可以改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减少经营管理中的摩擦;企业文化可以营造一种和谐、健康、融洽、积极进取、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这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保持愉快的心里并能充分激发个人斗志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内核

企业积极阳光的形象和脍炙人口的品牌是每个企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品牌是“内隐”和“外显”的关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品牌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形象和品牌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凝聚人心,招揽人才,吸引顾客,赢得优越的舆论环境,是企业竞争的重要优势之一,企业形象可以分为创新形象、服务形象、质量形象、社会责形象等。对于建筑、食品等企业,质量形象尤为重要。建筑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食品安全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三、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培育人本文化,增强核心人才竞争力

企业首先应该以员工为本,尊重人才。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办好企业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企业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企业即人”的理念,树立依靠员工办企业的理念,相信和依靠员工,实行民主管理,切实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管理者要善于走员工路线,深入员工生活,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切实满足员工的正当需要,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温馨,安全的家。“王石说: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底,就向哪里汇聚”。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坏境,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企业还应该坚持以顾客为本,增强核心顾客与市场开发竞争力。海尔“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希尔顿大酒店的“微笑服务”是其赢得顾客的力挺并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培育创新文化,增强核心技术与产品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没有超越就不能与时俱进,持续发展。企业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等。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只有用高科技引领市场才能谋求发展。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强化危机意识,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危机意识是创新的源动力,企业高层管理者要经常在各种场合激发大家的忧患意识,并鼓舞大家应对挑战。企业管理者还应该制定创新机制,鼓励全员参与创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大的,如果能通过适当的奖励制度,充分激发员工的激情和热情,那么创新成果定会硕果累累。企业领导者还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完善激励机制。领导者还应学会放权,给员工一定的权限和空间,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

(三)培育制度文化,增强核心机制与组织管理竞争力

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必须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并努力实现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飞跃。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要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严格的财务制度、规范的安全规程、人性化的考勤管理规章等制度,并且同时加强制度执行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人人遵守规章、个个严守纪律的良好氛围。如戴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效的供应链管理。

(四)培育精神文化,增强核心价值和企业精神竞争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和核心,是企业创业发展的灵魂。企业精神给人以理想、以信念,给人以鼓励、荣誉,也给人以约束。企业精神既是企业内部的内聚力,又是在企业外部表现出来的企业拼搏能力、竞争能力、辐射能力和爆发力。因此,企业必须注意提炼企业精神,凝练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培育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精神竞争力。韩国三星的“人才第一”精神使三星现拥有54亿美元资产,排名世界前30位;美国麦当劳快餐店“服务、优质、清洁”的精神使其扩展到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八千四百多家跨国集团。

综上所述,企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久、延年益寿,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韦华伟.文化驱动企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段维龙.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万守杰,毛明芳.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J].科技管理研究,2006(9).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2

【关键词】科技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英国著名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了这一概念,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某种组织中的一种集体性的学习技能,这种技能需要对各种技能协调并运用到某种生产中,同时还要将各种复杂的信息进行一体化的处理。一些国外的杂志将核心竞争力这样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一种基础性的能力行为,属于企业发展的一种阶段性的产物,而其竞争的对手是无法效仿或实现完全的交易行为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十分鲜明,例如无法超越性、关联性以及延展性等。其核心价值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那些能够起到知识的协调和技能整合的因素才能政治属于核心的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区域性,除此之外其存在的内容和形式还具有一定的区别性特征,这与其所处的企业主体、区域以及行业等不同而不尽相同,这些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其市场关联度的不同。由于各企业具有不同的视察角度和追求,其企业的领导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追求也所区别,不同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能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说,其追求的企业核心价值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和企业品牌的提升以及战略能力层面上。

二、关于企业科技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市场利益驱动机制

一个企业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一个企业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这些因素对于具有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资源配置优化和激励导向效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尊重市场规则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质资源来展开相应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生产经营行为。

科技创新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其市场效益驱动机制主要体现在其非宏观的领域,涵盖了科技创新体系中关于核心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在构建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吸收大量的具有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从而营造出一种具有较好创新环境的氛围,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为这些优秀人才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不断地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和股权外设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吸引优秀人才,实现企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最大效能。

(二)科技创新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动力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推动自身的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企业内部的转化,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运用这些核心技术企业可以形成自身的核心业务,从而赢得自身的市场和新的技术产业,最终形成自身的核心市场竞争力,赢得市场。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我国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转变自身的经营机制,科学构建法人机构,不断优化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生存能力。

内部开发和外部获取是当前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两种基本方式,内部开发的方式是企业通过内部科技创新形成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体系,这种科技创新方式以企业自身为创新主体,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属于一种常规的科技创新模式。企业在实施内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深入地分解和整合企业现有的技术体系,对于企业核心产品进行技术分解和分类,明确技术特点,在这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和支撑,加大对那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投入和开发力度,不断提升和巩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自身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收购、联盟等方式进行技术引进。例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核心技术需求,对那些具有某种技术的企业采取直接收购的方式来获取,这种方式最为快捷有效。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其他企业或科研院所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这种以学习知识为立足点的战略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在内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和能力不足等困难。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技术,才能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个过程中科技创新是企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企业科技创新不单单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在核心技术的驱使下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过硬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因此,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在其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尤其是核心技术的产品转化,使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从而形成多米诺效应,相同的技术在不同产品的应用,使得不同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从而形成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的广泛使用,从而使得这些技术成为了企业的核心技术,通过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业务链,企业业务在获得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巩固着企业科学技术水平,这样互补的过程,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结构更加稳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企业可以拥有具有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企业的科技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机构和功能优化层面上的效应上,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还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素养,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除此之外,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能够获得投入和产出的非常规变动,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同时还可以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形成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企业如何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树立高度的科技创新意识,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地位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以自主创新为企业的战略基点,依据企业的区位特点,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科技创新机制,抓住重点,努力突破技术创新难点,消除企业科技创新的一切障碍。

(二)企业应该不断强化其科研机构建设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建设自身的科研机构,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状况,在科技较为发达的地区设立研发机构,优化外部资源配置,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产品技术科研环节的重视程度

针对那些具有较大关联度和较强带动作用的高科技技术含量的产品和工艺要持续跟进,不断巩固和发展现有核心技术体系。

(四)企业应该加大对新技术的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传统企业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求逐步淘汰一些相对落后的产能,实现向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对于那些对资源和能耗具有较高依赖性的企业更应该重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提升企业的经济附加值,实现单位产品耗能和资源消耗符合国内先进标准。

(五)企业应该不断强化其创新人才的队伍建设

进一步行业领导阶层的带头领军作用,注重对新兴人才的培养,给予优秀人才更多的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对创新型人才的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最大限度地吸引创新型人才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同时还要构建科学的人才奖励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的创新性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创新型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欲望。

参考文献

[1]刘常勇.科技创新与竞争力:建构自主创新能力[M].科学出版社,2006.

[2]赵愚,蔡剑英,罗荣桂.技术创新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模式[J].中国软科学,2001,1: 94-97.

[3]樊昕.电子商务助农增收初探[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12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构成要素 构筑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5文献标识码: A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

核心竞争力学界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能够让企业保持持久领先优势的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来源一般集中在资源与技术的获取、资源与技术的转化以及资源配置管理等三个渠道。从定义中可以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归纳如下,一是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区别于他人,他人不能够轻易的模仿以及超越,否则就不能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二是相对性,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过程中,随着竞争对手的超越,可能以往的核心竞争力就会消失,且核心竞争力总是在横向与竞争对手的比较中才能够得到确认;三是长期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就能够形成,而是需要企业长期经营中才能逐渐累积形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寄希望短时间内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不现实的;四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能够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竞争力不能够归类到核心竞争力范畴之内。通过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更有助于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采取正确的策略。

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要素

企业核心竞争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梳理总结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提供参考。

1.技术创新

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技术创新的不足,企业管理者抱有投机心理,总是希望通过抄袭他人的技术来获得技术优势,不愿意进行技术研发层面的投入,短视效应在很多企业普遍存在,认为技术研发创新不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收益,因此技术投入方面吝啬异常,殊不知这种做法根本就没有办法获得领先的技术,只能跟随在别人的身后,技术层面始终落后一步,不能获得技术优势,必然也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2.人力资本

在人力资本方面一些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本的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作用,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不够重视,由此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受损。企业在人力资源的投资方面力度比较小,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员工的培训,这使得员工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大打折扣,影响到了员工以及公司的绩效水平。与此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方面不够健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满意度不高,员工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这也必然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产生不利影响。

3.企业文化

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文化作为企业长期经营中所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对于员工的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企业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市场的拓展、规模的壮大,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这种难以看到长远收益的工作并没有给与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持,由此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滞后。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从而对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4.管理模式

企业在管理方面的落手也会影响到其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一些企业的管理理念已经明显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滞后于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管理理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管理行为的不当,并产生不佳的管理效果。最典型的就是一些企业人本管理理念尚未树立,各项管理措施的开展不是围绕员工来进行安排设计,脱离了员工的管理必然会沦为空架子,造成管理效果的逐步走低。

5.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的滞后是拖累很多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又一重要因素,一些企业营销管理以让比较粗放,既没有形成良好的营销管理理念,在营销手段方面也乏善可陈,结果就导致企业的产品泯然众人,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形象,而在销售组织层面的缺少弹性也使得企业对于消费者的反馈不够及时,不能虏获客户的心,销售层面的落后势必会对企业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危害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策略

不同企业的千差万别,核心竞争力不强的企业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对于哪些核心竞争力比较强的企业却有很多的共性,通过总结核心竞争力较强企业的经验做法,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影响因素,本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策略进行归纳如下:

1.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增强企业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带来客户忠诚度的提升。因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前期耗资较大,受益期限不较长,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加大投入,而不能够因为看不到即时的效益就减少投入或者不投入,这种做大极不可取。要想在日渐加剧的竞争环境中树立持久竞争优势,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扩散的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唯有依靠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树立。鉴于此,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应加大投入,根据企业的销售情况来抽取固定的仅仅投入到技术研发创新中去,调查发现,那些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好的企业研发投入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通过给予技术创新足够的物力支持来夯实技术创新的基础,保证技术创新稳步推进。

2.充分激励员工工作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这一点毋庸置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中应注意发挥人的因素,通过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企业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加以激发,为企业绩效水平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夯实人才基础。为了充分的激励员工开展工作,需要在激励机制方面做到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精神激励,在保证物质激励公平性的基础之上,增加精神激励,这样的激励效果要比单纯的物质激励要好得多;二是注重工作激励的使用,通过提供给供挑战性的工作给员工,及时对于员工的工作给与肯定,提升其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满意度;三是注重团队激励,考虑到企业工作分工的不断细化,团队工作模式成为了主流,企业应做好团队成员之间的激励,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良好的企业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集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影响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这凸显了企业文化建设在其核心竞争力构筑中的作用。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要通过准确的企业文化定位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将来有机的联系起来,并能够将企业的优势、不足进行一个全面的把握,从而提炼出来与竞争对手不同的、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自身生命力的所在的企业文化要素,并将企业文化通过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努力来加以强化,使得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功能的全面的发挥。

4.构建卓越管理模式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要求,企业核心竞争力构筑中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就是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卓越管理模式。企业卓越管理模式的构建关键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市场的需求快速反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卓越绩效强调组织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只有如此才能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快速反应,从而赢得先机。二是坚持持续创新,创新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源泉,面对企业之间产品、竞争等方面同质化趋势不断加重情况,企业唯有持续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三是做好全员学习,知识折旧的加快使得全员学习成为了企业获得持续创新能力以及竞争优势的必然举措。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应有持久努力的思想准备,通过企业诊断咨询来发现自身影响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因素,寻找比较优势,对于优势加以强化,对于短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这样才能够使得核心竞争力更做到节节攀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

参考文献:

[1]杨玮.浅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11).

[2]吴文会.浅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措施.现代企业文化.2009(32).

[3]韩珂.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经济师.2006(10).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4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核心竞争力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思想的又一次变革,学者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优势的源泉,当企业内在的资源与能力是有价值的、异质的、不能模仿的、难以替代的时候,则能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而知识不仅是对现有经验的总结更可以成为未来发展的有力支持。在新经济迅猛发展的历程中,知识的作用正日益凸显。其取代自然资源和金融资产成为企业最具优势的竞争性资源的趋势也逐步成为学界议论的聚焦之处。

然而,怎样才能将知识管理的机制嵌入到企业竞争力的塑造过程中去?以提升竞争力为导向的企业知识管理的风险该又该如何应对?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展YF--系列的探讨。

二、相关文献回顾

(一)知识管理

美国的Andra Warton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地平衡信息和专门知识,以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反应能力和生产率。VemaAll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二)核心竞争力

企业在核心竞争力要素上的差异,是企业内部长期演化和积累的结果,企业之间难以模仿和通过市场购买,它是企业长期超额利润的真正来源。王宏起,武建龙归纳了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的九个视角:企业资源基础论、知识创造与积累、组织学习、企业家人力资本、个人能力转化、企业创新、价值创造、系统整合以及亚核心能力。基于现有的文献资料,较多的学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有价值性、异质性、延展性、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和动态性。

(三)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

李羽等从知识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这几个环节分析了企业知识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理。项国鹏以复杂性科学理论为工具,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的知识流,提出利用知识管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三、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分析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而知识管理则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知识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企业知识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知识管理与核心能力构建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动态功能机制与内在联系。

1 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任何创新活动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要以已有的知识为起点和前提,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才能获得更高的提升。因而在当今以知识为基础的世界里,知识已逐步转变为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驱动因素。

2 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不可模仿性

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本的要素就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够轻易地被对手和他人模仿。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才不会被稀释,企业才有机会获得超过企业平均水平的收益,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中的资源大都可以为其竞争对手习得或者进行复制。唯有人力资源也就是企业知识的最终载体才拥有不可替代性与难模仿性。

3 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的流程中,收集知识、共享知识并运用集体,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增加企业整体知识的存量与价值。对于知识管理来说学习知识的过程囊括了除了创新之外所有环节,并且可以称其为实现理论创新的必要环节。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学习的速度大于环境变化的速度。

4,知识管理提高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竞争优势具有可持续性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集中表现,所以想要获得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就需要使之具有动态性,能够适时地与外部环境进行交换。企业要不断提高知识管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使竞争优势随着企业增量知识的产生而得以保持,体现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

四、以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知识管理的风险评估

知识管理作为促生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经在实践中被一些企业所采纳。然而在盲目地踏套用相关理论进性管理,却忽视了对知识管理的风险研究。一些金融机构的破产都间接地告诉人们对知识的管理不善造成的系统风险积聚是组织灾难发生的根源。进行知识管理风险控制首先要对相应的风险展开评估:1.组织目标适应性风险

企业目标分为由高到低的三个逻辑层次:战略层、事业部层、操作层。知识管理并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它是为特定的组织目标服务的。想要实现企业的目标,其知识系统也应该具有层次性。其中最为基本的要求便是实现知识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对接。

2.组织结构风险

组织结构划分的依据之一就是其对信息传递的支持方式与程度。它从外界获取并处理信息,其目的是为了发现、处理及预测问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然而,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才最具效率并没有一个绝对的评价标准。相对于信息的传递也便是知识管理中的获取与共享环节来说,只有最适合企业现状、最符合企业组织战略目标的组织结构才最应当被引用。

3.技术风险

信息技术作为知识管理的基础工具之一,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出来。尽管信息技术发展态势十分迅猛,但是对其过度的投资反而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更是成为企业知识管理实践中重大挑战。信息管理技术风险同样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战略层的决策系统、支持企业职能的信息集成系统、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与利用程度。

五、以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设立知识管理部门。

任何一项政策的推行都离不开企业高层的关注与支持,如果说竞争环境是企业发展外在压力的开端,那么企业的领导则是企业内在动力的源头。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特别是一个拥有足够地位的专职管理人员,对于顺利推行以知识管理推动企业竞争的战略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

2.创建企业知识网络。

由于微观环境与内部资源之间的不同,使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异质性,而这种专用性知识便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要维持甚至不断强化企业内部知识的异质性,就需要构建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知识网络,通过网络把所有的企业员工连接起来,从而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构建企业外部知识网络进行外部知识的学习,不断地从企业外部识别和获取新的知识。

3.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将知识提升到管理的层次,那么就应当存在针对知识而设置的激励机制。因为知识管理对于当前的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是较为陌生的形式。员工缺乏对其足够的认识,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完全的心理认同。特别是在这种制度刚刚引进的时候,一定意义上势必会增加每个员工的额外工作量。企业进行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的知识管理必须要得到所有员工的支持。基于此,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须要建立起来的。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5

关键词:国有企业 核心竞争力 问题 提升 策略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都把持着我国的经济,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与时代的进步紧密相连。但是随着国有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经济生活的参与者由单一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私企、外企、中外合资企业等资本多样化的企业,纷纷在抢占中国的市场份额。国有企业在巨大的时代浪潮中综合实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在核心竞争力上显然是与其他企业存在差距的。国企内部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低下,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或者部分人员养成了铁饭碗的习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失严重等,导致国企的核心竞争力不断降低。要改变这种情况即需要国企对于内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原因,以及总结应对措施,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1.技术落后

国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有国家的政策扶持,因此几乎没有销售上的压力,这也导致了国企在产品的研发及核心技术的革新上不求进取,一直采用落后的技术进行生产,直接影响了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因此根本无法与其他资本形式的大型企业进行有力的竞争。技术属于最有价值的资源之一,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可以使用更低的成本制造出质量更好的商品和开发出更大的市场,并进行把控。现代国企的技术含量较低,无法做到上述要求,因此,需要在技术上有所提高。

2.体制不完善

国企一般为大型企业,部门繁杂,人员众多,在传统国企的经济体制及思维模式的制约下,国企的管理者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漠然心态,对于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恐惧未知风险,没有足够勇气进行改变。企业领导者往往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作出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决定或者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做人际关系及政治前途上,使得国企组织形式及管理方式,还是沿用传统的体制及管理方式,机制也较为落后,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奖惩政策、人力资源的管理机制等,使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度上无法保障。

3.管理水平较低

国企的员工大部分是由部队专业人员或者员工家属等直接安排并进行人员编制的,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的人员很少。许多安排工作的员工基本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对于管理的概念较为模糊,更加不了解当今的先进管理观念,无法对国企进行科学化的有效管理,加之国企在规模与性质上的特殊性,使员工有较大优越感,在思想上产生惰性,管理水平不求上进,造成人力资源的配置及资源的分配等不合理,导致内部组织混乱。

4.竞争意识缺乏

一直以来,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都较为特殊,因其是国有资本控股,在政策上,受到了较多照顾与扶持,相较其他私有企业、外商企业或合资企业等,其具有先天的优越感及强大的后台,不管是在商品的销量还是其他经营状况上,国企都处于没有后顾之忧的状态。许多国企工作人员的心态或习惯性呈现出慵懒的状态,面对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企人员严重缺乏竞争意识以及竞争的紧迫感,导致国企的生产效率低下,且消耗巨大,不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及综合实力。

二、相应策略

1.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

在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今社会,掌握先进的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是发展动力的核心,直接决定了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深度,是企业能否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及发展壮大的有利武器。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才能在时常中做到“人无我有”,抢占先机,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国企可以组织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拥有扎实的技术理论基础,再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进行技术的革新。或将技术人员外派到先进的企业参观交流,在技术上相互学习,也可以参考其他企业的组织经验。多组织专家讲座,传授实战经验及心得体会,使年轻的技术人员多吸收有价值的经验,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工龄长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对照该类经验,检验自身是否有不足之处,及时改正。

2.加大体制建设力度

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民营资本进行的各项投资均给予了许多政策上的支持,专门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扶持及约束,以引导民营资本的有效运转。但是民营资本在对国企把控的关键行业的介入,还是存在许多的阻碍,要将这些障碍彻底排除,需要国家在政策及手段上态度强硬一些,将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引入国企,并严格执行,将其落实到位,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及规模,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相对应的鼓励机制及惩罚措施,组建出具有较高运行效率的现代国企机制,消除民营资本流入的障碍,使国企产生竞争的危机感,刺激其进行有效管理,不断提高综合实力。

3.培养及吸纳人才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型的社会,各种技术及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就体现在其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是不是能够跟得上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在深度与广度上是否有所突破,这一切技术的发展均离不开许许多多人才的支持,因此国企需要在人才的培养及吸纳上,多做出一些变化,如在奖励人才的资金上,增加投入、提高人才待遇,对于年轻的技术人才,应予以鼓励及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之有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切不可任人唯亲,使真正的人才被埋没,或因企业内部人员的裙带关系而受到排挤,打击,使人才流失。并在人才制度上做出改变,制定出有效的激励机制及考核制度,使人才对于企业充满热情及一定的紧张感,定期考核员工水平,完善领导选拔机制带来的弊端,淡化行政任命带来的弊端。

4.树立竞争意识

许多国企把持着国家关键行业,如能源、通信、部分机械制造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垄断地位,且国家还进行政策的干预,使国企在技术更新、管理水平上没有进行系统的分析,无法发现内部存在的问题,失去了创新的刺激因素,许多有编制的员工养成了吃大锅饭的习惯,思维还停留在铁饭碗的阶段。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本质上讲,就是对各种社会资源的争夺,遵循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该压力可以成为国企发展的动力。因此,国企应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在内部,应对于各个层面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是指对于竞争保持一定的紧迫感,对于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组织方式也应重新设置,实行考核淘汰制度;外部方面,规范竞争,使市场秩序良好,发挥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三、总结

影响国企核心竞争力的因素有很多,想要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并不能单一的做一项工作,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需要从根本上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完善的企业机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并根据自身情况摸索出一套适合的改革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滨.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20-21.

[2]杨冬.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05):6-7.

[3]韦颖.基于知识管理的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09,19(09):17-19.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范文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改革的快速发展,顾客对自己的需求也在日益改变着,企业所具备的具有传统意义的优势也在逐渐的消弱;企业组织在生产系统、财务监管、质量的管理以及销售服务等方法面的创新也很容易被市场上的竞争对手所模仿,然而,在这其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创新竞争对手是很难模拟的[1]。因此,企业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的、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重中之重。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人力资源

正所谓人力资源也就是说包含在企业员工身上的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生产技能、劳动素质、科技水平等[2]。人力资源本身就具有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然而我们的企业若要发展、立足,就必须以这些特性为基石。

企业核心的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这两者之间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提升企业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在实践热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体现出创新理念。相反的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要提升该企业在社会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合理的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人力、财力、物力等),其只有一个最终目的: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社会上的占有率,最终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人才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载体,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有效的掌控和调配。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一定要打破以往传统的、固定的管理模式。不断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从企业长远的利益出发,充分的认识并要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2.1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企业若要稳定平稳的运行、发展,人是必不可少的载体。然而这个载体必须是要来自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因此,合理的规划、开发正规的人力资源才能真正的发掘出各岗位上合适的人才。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制定合理的、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按照企业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组织在以后变换的环境中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的的需求和供给进行科学的预测,并且还要制定有效的策略,从而确保其需求,最终促使组织以及个人实现长远的利益。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其人才的流动也逐渐变得随意、频繁起来,为了要保证企业的生产效率,规划好人力资源以及优化内部结构等显得十分的重要。

2.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2.2.1 构建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

所谓绩效管理就是以企业员工为中心的一项干预活动。其最终目标是要通过提升员工的绩效来改善组织的绩效。那么,企业要如何做好绩效管理呢?

首先,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并且还要健全对员工的考评制度,同时还要认真的执行。公正公平、民主的给予员工实绩考核。其次,要根据员工所考核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同时还要将此作为员工在各个岗位上的调整和升降依据。合理的、有效的、民主的绩效管理,不仅能调动员工内部的科学竞争和自我的约束,还能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以及综合实力。

2.2.2 建立健全企业的用人制度

面对日益加强的外部竞争环境,在企业的内部需要实力全新的竞争理念,且还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促使其适应市场的对人才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企业要在管理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用人机制上要采取公平的竞争制度,对员工的组合进行合理的优化和配置,为企业的人力提供宽裕的、充足的资源。

2.2.3 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本源主要在于人才,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企业若要留住人才,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人才的激励的机制。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质方面的激励:包括工作岗位上的福利、员工的绩效工资等;企业文化的激励:主要是包括了企业中的团队精神激励、企业发展的远景激励等;职业发展前景的激励:主要包括了员工专业和职业的发展等。

2.3 对人力资源的培训进行合理的优化

2.3.1 对员工的培训制度进行完善

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最好还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一般员工和新进人员进行培训,还要对企业内的高层、管理层、技术人员、一线人员等进行培训。除此之外,进行培训的时候要合理、有效的结合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和素质;加强对重点人才、特殊岗位、紧缺人才、岗前以及职业再教育等进行合理、有效的培训,在培训期间切记:企业和个人的双重利益要合理的坚固,最终要实现双赢。

2.3.2 构建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方式:定点、定期的培训;强制性的培训;委派式的培训以及开放式的培训等。

对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培训是企业长期的工作,为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方案;企业内部可针对重要岗位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可制定强制性的培训计划,要求工作人员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其培训;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可挑选人才实施公派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