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安全性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无人驾驶安全性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密度大特点,应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可提升运输效率、系统安全性、降低能源消耗率,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应用,使运营系统应急处置能力大大提高,系统自身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但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关注的重点。文章依据有关安全性分析理论,对全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CBTC;安全性

0引言

CBTC系统实现列车与设备之间的通讯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对列车的运行控制不再依靠轨道电路、应答器等媒介,实现双向通信[1]。城市轨道交通的早期运行完全取决于司机目视,列车运行效率较低,列车安全性完全无法保障,列车自动防护(ATP)系统使得系统安全性大幅提升。CBTC系统实现了列车自动运行且提升运营效率,列车运行不再取决司机,司机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启动列车、开关车门、车内广播,而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系统实现自动控制,由此,则要求系统具有高自动化水平、可靠性及安全性,使得全自动运行系统应运而生。

1全自动驾驶系统

1.1定义

全自动驾驶(FullyAutomatedOperation,FAO)系统的核心是将列车司机的工作由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和控制中心调度人员所替代。国际标准IEC62290-1中根据列控系统的GOA(GradeofAutomatic,集成度和自动化)水平将系统分为以下几种等级。

1.2系统组成

全自动驾驶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大容量、实时传输、高精度等特点,结合监控系统。控制中心,其确保高安全性和可靠性依靠的是人工监视与干预机制。

1.3运营成景

运营场景(OperationScenarios)[4]是静态模型,由信号系统子系统+相关设备组成。我国CTCS-3级列控系统包括等级转换注销、注册、启动、进出动车段等14个场景。各场景给对应对象的信息交互过程,功能实现过程,以顺序图的形式体现[1]。列车运行中遇见的情况可以与不同的场景相对应,分为正常与异常两种情况下的40种场景。

2运营安全分析

2.1人工驾驶系统故障统计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系统,运营过程中人、列车运行相关设备(信号、供电)和轨道等因素均有可能成为风险因素,另外,社会环境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的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电路、车辆、信号、轨道系统、自然灾害等。由图3可知,人、电路、车辆、信号、轨道系统、自然灾害6个因素中,人的因素因素引发运营事故的概率占比最大,约总事故发生率的40%以上,其次是车辆因素,约占30%;自然灾害的概率最低,仅占1%左右。

2.2全自动驾驶系统故障统计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全自动驾驶运营时,事故发生主要原因包含以下4个方面:人、设备、环境、管理。由图4可知,系统采用全自动驾驶时,引发事故因素中,设备因素占比最大,约占60%,其次是人的因素约占30%,占比最低的是环境因素,只占1%。通过对比得出: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主要是车门屏蔽门自动开关的过程,在全自动驾驶模式下,容易导致门打开或关闭失败故障,或者车门与屏蔽门无法联动故障,由于无司机,开关门过程只依靠红外感应防夹系统来保障,缺少了司机瞭望查看,提高了车门屏蔽门夹人夹物的风险[7]。

3运营安全评价指标

3.1危险源识别

危险源的识别采用至上而下的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危险源主要包含人、机、环、管四个方面。(1)人:突发大客流、拥挤踩踏、摔倒跌落、受困、夹伤。(2)机:信号、通信、车辆、照明、供电。(3)环:暴雨、暴雪、高温、大风。(4)管:区间行车、火灾、停电、恐怖袭击、生化袭击。

3.2危险源分析评价

通过危险源的识别,辨识出相应的危险源,对于全自动驾驶区分于人工驾驶特有的危险源进行对应分析,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角度选择相应的评价指标,构造危险源分析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的危险源,确定出不同危险源对各项运营指标影响的大小,从而得出各确定指标的重要程度(权重)。要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综合评价,则需实现对城市轨道运营系统的各因素权重评判+单因素评判。

4结语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全自动驾驶技术可以缩短等候时间,提高列车运输效率,保证列车处于列车处于最佳安全状态,因此,全自动驾驶系统成为趋势,在未来仍然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只有完全实现全自动驾驶,才能减少定员,降低能耗,减少运营成本。

作者:宋丽梅 周琪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