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教育范例

高中学生教育

高中学生教育范文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集中体现在三个层面,具体如下.

(一)数学教师的教学需求

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十分快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并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另一方面,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期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三观,以便学生能够适应将来终身学习的需求.信息技术作为高速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在信息化时代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数学教师在高中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原来单纯的教材和落后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当下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所要思考的一些实践性问题可以在网络上快速寻找到相对应的答案,一些教学资料也可通过互联网很容易地找到.不仅如此,在教学中教师不知道的信息,学生也可通过某种方式获取.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是十分明显的、迫切的.

(二)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对于现代高中学生来说,其学习方式具有显著的现代化、信息化等特征,而计算机的应用也十分普遍,这就意味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如学生原来需要大量地记笔记,若数学教师的教案是电子文件,学生则可以利用计算机随时查阅,便于学生学习和复习;再比如原来一些动态变化的推导过程,学生可能一时无法理解和掌握,而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数学教师可以将其分解,并将一些重点环节进行循环播放,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不仅如此,学生原来的学习只能依靠教师获取知识,而如今学生只要利用网络即可找到相关的知识,并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在简单地加工后即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层面而言,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信息技术的.

(三)全面推进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承担了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实效性和质量,实现高中数学教育价值,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目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当下,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已经得到重视和支持,国家也逐渐为高中学校完善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设施,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创造了条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环境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数学教师的课题教学只需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即可将服务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转移到教室,并运用投影仪或者电视进行播放,然后开展课堂多媒体教学.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师只需要利用纸和笔即可代替传统的授课方式,有效改善数学教学环境.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借助计算机终端即可直接调用教学信息资源库中的相关教学资料或者交互式多媒体教材,据此展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或者自学.

(二)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多媒体教材具有画面真实、色彩亮丽、字体清晰等优势,不仅如此,多媒体教材具备变远为近、变虚为实、化静为动等功能,同时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使得原本抽象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能够具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掌握,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和实效性创造了条件,也为诱导式、启发式等传统教学方式增加了活力.

2.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数学教学更具活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开网络教学,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和驱动力,使其能够自觉、自愿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逐渐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这对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声、像、文并茂且具有极强交互性的多媒体资料能让学生在直观观察知识的同时,可以手脑并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更为关键的是,多媒体资料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数学认知活动.相比其他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准确地、透彻地传授给学生,在便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3.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高中数学教学受时空的影响程度已经降低.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相比传统面授教育,其最大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摆脱数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尤其是多媒体的集成性和交互性、网络资源的共享等,让学生在网上获得数学知识变为可能,直接拓展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时空范围.

(三)优化高中数学教学评价

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直接通过教学管理系统掌握课堂讲解情况,并及时明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掌握教学动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教学系统所反馈的具体信息调整教学计划,制订出针对性更强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数学课堂的教学需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实效性和质量.

三、教育技术背景下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对某项事物感兴趣之后,将会专注于这项事物,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亦是如此.若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将会对数学学习中的各项活动更加专注,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以人教版高中“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若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讲解,势必无法让学生多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且三角函数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难懂的特征,使得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学习缺乏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数学教师若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即可在计算机上作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将绘点和连线动态化,使学生看到函数的动态形成过程和曲线的变化,对函数图形的性质及形成有直观的认知,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知识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而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十分枯燥乏味,外加几何知识本身抽象难懂,使得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直接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巧用几何画板进行几何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在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以人教版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手段下,数学教师只能运用简单的语言和手绘空间几何体的方式进行教学,而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为薄弱,使其对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如果数学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教学,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将各类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动态呈现出来,随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每一类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培养学生从直观感知到一般抽象的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显著的抽象性特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数量关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多收集和整理各类数据,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图形、定理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应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学习资源,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人教版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搜索与之相关的内容,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将探索得出的诱导公式进行分享,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三角函数的理解.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查找资料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结语

高中学生教育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道德素养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急需大量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人才。这给学校教育就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也给语文教师专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这也是由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具有先天优势所决定的。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经常结合课本内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究社会道德现象,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素养。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的经验,下面就对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浅析。

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语文学科教学和学生德育教育的关系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永远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内容,尤其重视弘扬人类传统美德的教育,有着浓郁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这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欣赏是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的主要文体。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往往充满着正能量的故事内容和情节,一个个生动形象、闪现着光辉人格的人物角色,还有对社会现实入木三分的客观反映,以及作者鲜明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都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深刻体悟,他们的审美情趣、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都可以得到正确的熏陶感染。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德才兼备的人。

三、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道德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精选了很多经典文章,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子。有的文章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变革,有很强的对现实启迪价值;有的文章红色文化色彩浓厚,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有的文章生动地刻画了古今中外的伟人和英雄,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给后人树立了仰望的丰碑……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因素,给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开展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大餐。这种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兼顾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使得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培养保持了高度一致,增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熏陶。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教育。在高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弘扬爱国精神的文本,如《沁园春·雪》《纪念刘和珍君》《苏武传》等。本人在教学《苏武传》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认识到苏武一生挚爱自己的祖国至死不渝,在国家和民族大义面前牺牲小我,也要捍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接着继续让学生思考、讨论:当时苏武在困境中是怎样想的?我们现在谈爱国是不是已经过时?作为中学生怎样做才能爱国?教师把学生的情感不仅带入苏武所处的那个时代,也将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所处的当下,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地触动,真切地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伟大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四、高中语文教学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除了挖掘课本内容之外,还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育学生善于区分是非黑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渗透德育教育中,不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直观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活力,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知识,升华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如此才能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广大的高中语文教师课前扎实备课,不仅要将课本中德育教学的有效因素提炼出来,而且使这些德育因素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充分地结合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启发感染学生,这样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更加容易,自觉地提高思想道德觉悟。现在部分高中学生缺乏是非观念、缺乏民族自信,在看问题的时候,只看到表面现象而忽视事物的本质。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这一文时,课前做了扎实的准备,课堂上利用教材文本内容以及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建筑的艺术之美,油然而生对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赞美之情。同时,结合这次横行肆虐的“非冠”疫情,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抗疫不力,甚至甩锅中国,但中国依然做好自己,仅用短短两三个月控制住了疫情。更令人鼓舞的是,国庆长假空前的旅游盛况,人们尽情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给了西方反华势力当头一棒。这些鲜活生动的时代画面,让学生一下子也提升了自己民族自信心,情绪为之振奋,爱国之心也因此牢牢扎根。更可喜的是,班级凝聚力显著增强,学生能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五、开展课外阅读,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高中语文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语文学科教学的需求,为学生选择、推荐适合的课外阅读读物。然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必要的引导,给学生预设阅读的问题,提出阅读的方向,指点阅读的方法。例如,针对班上部分学生整日沉迷自我,一味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这些状况,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主席的诗词和鲁迅先生的小说,从他们的作品中学习伟人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感受他们忧国忧民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在班上演讲交流,不断反思对照自己,进一步拓宽德育教育的外延,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通过课外阅读,积累和领会大量的闪烁着古今中外人类智慧光芒的名言警句,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方法。让学生把这些名言警句运用到生活,运用到写作,更能对学生的人生起到深刻的启迪作用。例如,在课外阅读《孟子》一书时,其中的很多经典传诵名句让学生受益匪浅。孟子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孟子身上的那种高贵的人格力量,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修德修身、心怀家国的高尚情怀。正是这些中国的脊梁,才使中华文明傲立于世界而长盛不衰。这些千古传诵的佳句触动了学生的心灵思想,也极大地增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目的。

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道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高中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尽可能利用当地各种社会资源开展丰富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常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生活中那些鲜活生动的事例和场景比教材更加直接,更加有感染力。例如,定西当地有一位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叫许?,他为人清廉,为民请命,触怒上司而被革职,客死定西。乡人感其德才,立许公祠。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游吊许公祠,瞻仰后人为许公撰写的碑文,追思许公的事迹,学习许公爱民如子的品质。再看看山下高楼林立、人民安居乐业的一派盛世景象,一股浩然正气油然而生,不由得产生对先烈们的敬意和对党的感激之情。当然,还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去,为老人们洗洗衣,扫扫地,收拾收拾房间;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愉悦老人心情,学生也从活动中也会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快乐,找到做人的价值。社会是一本最大、最好的教科书,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其功不可没。

七、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对于人生成长重要时期的中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其意义非常重大。这就要求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有利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把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一代人才而发挥重要的作用。只要潜下心努力去做,相信:润物无声花尤妍,桃李满园自成蹊。

参考文献:

[1]雷坤.浅谈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策略[J].新作文教研,2013(6).

高中学生教育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中;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任务和目标是,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范教育工作,适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求,自主选择相应的学科和职业。正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进行有效结合,对个人职业生涯存在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全面的测定、总结以及分析。确定个人职业生涯的奋斗目标,个人通过选择职业生涯奋斗目标的相关职业,从而编制培训、教育以及工作的相关行动计划,针对每个工作方向、顺序以及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很多高中学生在步入高中后,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没有针对自己未来发展制定明确的学习规划,直接影响了高中学生学习效果。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在教学过程当中帮助高中学生找到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

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措施

2.1分析作品和作者,正确引导高中学生认知自我

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需要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例如在讲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针对陶渊明个人性格特点,开展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通过高中生了解文章后对陶渊明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意识到了解自身性格特征,帮助自己选择人生之路。在开展课外延伸阅读时,学生在阅读《史记》内容中,与学生们探究“鸿门宴”内容,与学生渗透分析项羽和刘邦性格,针对二人的命运和性格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项羽的寡谋轻信、骄矜自负等性格特征以及刘邦能屈能伸、坚韧克己的性格,可以了解刘邦的性格特点助他成为一代君主。通过对文章的人物性格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具备哪些性格,可以促进未来的学业和事业的成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学会扬长避短,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通过学习《儒林外史》《史记》《红楼梦》等文学名著,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性格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完善以及认知自我。

2.2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需要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语文积极性,帮助学生不断挖掘潜力。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报任安书》以及《屈原列传》文章内容时,可以针对“择生或择死”作为辩论赛题目,全面分析为何司马迁选择生、屈原选择死,二者都受到了后世敬仰?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辩论赛,全面分析原因以及价值,对司马迁和屈原的选择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帮助高中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通过展开激烈的辩论赛,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积极性,对自己重新定位。[2]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兴趣活动内容例如: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阅读文学经典、演讲活动、播音主持活动等,有效的激发高中生学习语文热情和兴趣,充分展现出学生特长、兴趣以及个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与语文有关的职业,自媒体作家、文秘、记者采访、媒体编辑、教师以及电视编导等相关职业,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逐渐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通过给学生介绍相关行业从业能力、特点等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3阅读文学名著,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

在教学时通过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更多的文学,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帮助学生锻炼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谏太宗十思疏》内容时帮助学生全面的掌握劝谏技巧,学习《六国论》时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有意识的锻炼高中生表达能力,给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开展语文教学时,需要有效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帮助学生逐渐实现自我、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逐渐培养高中生创造性、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在课堂上需要给高中生留出一些空间和时间,合理设置一些问题让高中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充分发挥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时,需要重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给学生创建不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方式,加强学生独特性以及变通性训练,设计更多具备创造性题目和练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时,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应对自身的兴趣特长、性格特点充分认知以后,需要适当引导高中生根据自身性格和特征树立崇高人生目标。通过学习更多的文学作品,拓展到高中生切身学习和体会。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通过明确职业生涯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全面提升高中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美新,闫丽花.高中语文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研究设计[J].新课程•下旬,2018(9):20.

[2]左丽梦.中职语文职业化研究———以白山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7.

高中学生教育范文4

总的来说,学校体育事业呈显著缓步发展的趋势,逐渐从之前“停滞”的教育步伐中脱离出来,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高中体育教育事业仍然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高中学生的体制指标和运动能力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块短板。从校方角度来讲,升学率的压力是学校外在激励不强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体育科学知识相对缺乏、体育教学设施的条件也有所滞后。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状况距离体育事业发展的高标准还存有差距。

二、体育教育教学在高中教学机制中的特点

1.体育教育教学具有长远的意义。

现代社会中,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同样,孩子的教育也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敏感时期,为了让更多的高中学生实现身体与心理双向健康的发展,体育教育也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体育教育的瓶颈。体育课程学习可以让青少年强身健体,满足日常学习的需要。

2.体育教育教学能够推动优秀体育人才的形成。

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确定了拼搏、健康、积极的体育精神,为了强化体育精神,中共中央在几年前就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并且明确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我国体育项目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深化作用,近些年来在国际体坛上,很多运动赛事的记录都被中国运动员打破,这也说明了我国体育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

三、高中体育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增强体育各项活动的开展。

不可否认的是,高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但是好的学习状态需要好的身体状况作支持,体育教师要结合高中的学习特点,开展一些强度适合、趣味性较强的运动活动。在一些中学里,特别是高三年级,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将部分体育课程改为语、数、外等课程,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停止了高三体育课程。而高中低年级的学生除了课间操、常规的体育活动就是运动会,很少能融入一些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育技能训练。今后,学校应该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开展趣味运动会、羽毛球赛、排球赛、游泳比赛等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大型的体育活动,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体魄。

2.改进高中体育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业任务比较重,有的体育老师干脆采用“自由活动”的授课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体育课的内容。表面上看,学生得到了放松,但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体育教师应该运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授大家一些专业含量较高的体育技能,如体操等各项专业运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体育课程的实效性。这样也能让学生在运动中释放压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笔者认为,体育课堂全程“自由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应该对此现象加以改进。而对于课程中的计划安排,教师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考虑,如前期的热身运动,中期的舒缓运动,后期的激烈运动,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够接受。

3.加强体育意识的宣传。

校方、家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尚不到位,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是因为体育意识的缺乏。为了让学生重视自身的健康状态、强健体魄,体育教师要加强体育意识的全面宣传,积极地参与到大型的体育运动中,如“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运动”,倡议学生适当地从书本中抬起头来,活动身体,缓解压力。有序地开展各项宣传活动,采取宣传栏张贴海报、体育故事黑板报大赛等活动,实现“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强健体魄”的目标。

4.改善体育教学条件。

校方应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类似“青少年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在学校基层公共设施中督促教学硬件的提升,因地制宜地加大学校体育设施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健身场地的实施,确保学校体育馆等设施条件完备。同时,聘请具有一定运动经验的退役运动员或者教师进行体育课程教授,强化学校活动的安全管理,积极探索学生体育事故安全的各项保障措施。

四、总结

高中学生教育范文5

首先从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认知结构两方面对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参与教学”和“激励机制”的教学策略,旨在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学困生;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转化策略

一、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形成,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在家庭、社会、学校以及自身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文章主要从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及认知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1.在非智力因素方面(1)历史课程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而自发形成的情况不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培养和激发。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学困生被问及为何学习时,回答大多是“为了名次”“为了家长或老师的表扬”“为了自尊”等等,鲜有对历史知识体系与结构特点的关注与探索兴趣。这种表面化太强的学习动机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也常常困难重重。尤其是在遭遇学习措施时,在得不到所谓的名词、表扬、自尊时,他们不能明白学习的其他意义,很容易导致学习动机不足。(2)缺乏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调查表明,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程,在当前物质文化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很多高中学生以社会的需求、舆论来衡量学习的价值,而历史课程的学习难以在短期收到显著成效,很容易失去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历史知识枯燥无味、识记琐碎而繁重等等,也是造成学生缺乏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因素。2.在认知结构方面(1)难以掌握历史概念的结构。在高中历史课程学习中,需要识记大量的历史概念,而不同类型的历史概念都有一些共同的内部结构以及各自的特殊要素,学会并掌握这些概念结构的要素和特征,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概念的理解、比较与运用。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能力较低,难以掌握这些历史概念的结构。(2)不能把握历史史实的本质。与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相比,高中更侧重于对复杂历史事物共性的抽象概括,进而把握历史史实的本质。从一定程度上而言,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大量历史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历史史实的本质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只能对大量的同类历史史实做出单独判断,而难以从中概括出这些史实的共同本质,导致历史学习困难。

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教育策略

1.参与教学的策略

参与教学一般是指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提升的过程。参与教学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谋而合。而要运用好参与教学策略,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通过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更多关注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逐步树立其学习的信心。构建协作、友好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养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心学习美德,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加强心理疏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其次,要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发现高中历史教材与教辅中的资源,如地图、历史人物肖像、历史漫画、事件场景图等,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有效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兴趣。关注大众传媒资源与历史的结合点,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当今时政大事,赋予历史课程教学新活力。

2.激励机制的策略

研究表明,有效的激励能够促使一个人产生趋向目标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去实现目标。将其运用于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发挥教师的“赏识”作用。教师的积极赏识,犹如一剂“催化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求知欲。它要求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学困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其次,通过教师的赏识,促进学生自我激励的实现。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困生肯定的话语和信任的目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拥有无限的可能,让他们在平等、自由、亲和的师生关系中发现自我,树立自强、自信的心态。同时,教师还要持续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学习波动性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在知识与能力上的不足,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与学习方法的讲解,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并及时解决当前所遇到的困难,逐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文中所分析的仅是其中之一,如落后的家长教育观念、偏颇的社会价值观、封闭的个性特征等等。而要真正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不仅需要参与教学和激励机制的策略,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全面关注,探索一套科学的、完善的、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于一体的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帮助其找回自我,最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郭强 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小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学习动机培养[J].考试周刊,2012(33):125-126.

[2]乌兰其其格.探究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89.

高中学生教育范文6

1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提高的重要作用分析

1.1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

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因为饮食习惯不正确、不健康,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小豆芽”或“小胖子”,身体素质较差,体育成绩不达标。通过引导他们开展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比如,很多“小豆芽”通过锻炼,身体变得强壮了;而“小胖子”们通过参与体育锻炼,体重明显下降,身材变得匀称。而且,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每到换季时节,学生感冒的人数减少了。由此可见,加强中学体育教学,能有效强健学生的体魄,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

1.2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前,我国的中学生因为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人的宠溺,导致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较追求自我意识,缺乏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开展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中通过合作互助,能有效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此外,在团体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和互帮互助,还能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自身性格的健康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进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1.3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中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在几年的时间内,系统传授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开展体育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讲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于心,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体育运动和锻炼,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体育锻炼观念,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还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力的帮助。

1.4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我国教育部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在中学开展体育教学,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教学,不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四肢的力量,促进他们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促进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完善,还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如说,通过开展体育锻炼,还能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坚韧的毅力和耐力,这样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帮助学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积极克服并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就能促进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2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存在的不足

2.1部分教师不重视体育课堂教学

在中学阶段,体育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属于主科之外的附加科目。但在传统教学理念中,体育课程并不被师生重视。而且,在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任务较重,很多语文、数学或英语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促进学生相关科目成绩的提升,经常挤占体育教学的课时,这就导致体育课堂教学课时较少,教师只能进行理论教学,无法开展实践教学。因此无法满足体育学习的实际需求,也无法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2缺乏完善的场地和体育器材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一堂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有完善的教学场地和齐全的体育运动器材。例如:足球教学需要足球场地和足球、篮球教学需要篮球场地和篮球、田径教学需要跑道及相应的辅助器材,但当前部分中学体育场地较小,体育器材也比较匮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这就导致教师智能借助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从而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影响到他们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在当前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人为地将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实践操作。例如:在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完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后,应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并从旁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实践操作。但当前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的讲解,然后把篮球发给学生,就让学生自己实践,并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也没有关注学生是否进行了实践操作。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运用理论指导自身的实践操作,自然无法有效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3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的教学策略探讨

3.1转变师生的体育观念

在中学阶段,学生面临着人生重要的转折点,那就是升入上级学府的考试,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这次考试的最终成绩,因为在当前的中考中,体育考试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中录取。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无法应对这场重要的考试,从而导致他们未来的道路遭遇到更多的坎坷。我国古人曾经说过:“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正如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所言:“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确,对中学生而言,学习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强健的身体作为支撑,勤奋学习也只能是一纸空谈。因此,在中学教学中,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育教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更好地设计体育教学项目,灵活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能体育课堂中享受到快乐的体育教育,从而转变学生的体育观念,激发广大中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兴趣,进而为他们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3.2完善教学场地和体育器材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场地和体育运动辅助器材是开展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部分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和教学辅助设备比较缺乏的问题,相关学校必须完善教学场地和设备,从而帮助中学体育教师更好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进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可根据课程教学的需求,建设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及田径类运动场地,同时合理添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辅助器材,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需求,从而为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理论教学对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只有实践教学才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方式。基于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分离情况,教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身的体育实践,并在科学体育锻炼中逐渐增强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篮球的技巧和一些基本的规则,当学生初步掌握这些技巧和规则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到篮球实践教学场地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2个组,采用打全场的方式引导学生实践自己学习并掌握的篮球理论知识。在学生打全场时,教师可以充当裁判指导学生,指出他们在实践中出现的跳球违例、带球走步、拍球过肩、双带、脚球、阻挡犯规、带球撞人、三秒违例等常见的失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操作,将理论内化于心,并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增强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

3.4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中学篮球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积极的评价。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学习压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体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工作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就分析了教学中的不足,然后从转变师生的体育观念、完善教学场地和体育器材、加强实践教学指导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这4个方面探讨了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体质的策略,希望能对相关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家友.浅谈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J].才智,2020(9):14.

[2]胡广书,冯斌,王君鹏,等.基于初级中学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推行跳绳课堂教学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131-132,135.

[3]严亮.中学生体育学习倦怠的干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5):118,120.

[4]黎波.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J].南北桥,2019(20):169.

[5]王领.简论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理念[J].青少年体育,2019(3):70-71.

[6]周亚茹.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以上海市川沙中学体育各专项学生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34(2):172-176.

[7]刘志华.刍议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6):11-14.

[8]李海鹏,郭芙茉.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排名背后身体素质单项指标贡献系数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10):39-43.

[9]石国建.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6,14(5):147-148.

[10]逯梦伊.当代中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4):39-40,126.

高中学生教育范文7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

当今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各种科技手段和科学知识突飞猛进地发展的时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和需求的质量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个普遍的认知是,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也是至关重要的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而要实现这种要求的完成,就必须注重对学生———也就是未来的社会人才的素质的培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就围绕这个热点课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些探讨。

一、第一,结合全体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应当是面对全体的,是主动发展的,也是全面发展的,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当中不应当忽视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当认识到,高中数学并非一个简单的学科教育,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也就出现了教育效果的分化,这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成败,同样,分数也不应当成为评判学生的单一标准。教师要以人为本,贯彻现代教育的新观念,将处于主导、引导地位的教师和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有机结合,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采用积极鼓励和辅导的教学方式,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地提高。而这种全体的结合又是通过对个体的关注来实现的,孔子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就是“因材施教”,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从事者都认真学习和领会的。要实现因材施教,就要认识到差异,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都能尽最大努力,在对知识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提升,让每个学生数学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这种理念之下,学生会体会到学习的主人翁式的收获和快乐,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同样也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这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同样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第二,从学科本身出发,实现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这是一个困扰着师生两方面的难题,尤其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者和学习者而言,尤其如此。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无论是在学习心理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已经形成了自己对于某学科的一定的固态,这时候再来讨论他们的学习观念的改变,似乎是有难度的,但同样也是必要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某种定式,但是并不是无法改变的,从根本上来说,高中生的学习心态依然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了,他们会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会把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上去似乎与数学无关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一旦学生达到这一层次,我们就可欣慰地说,“我们培养的目标达到了”。我们通常所讲的“要对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只授之以‘鱼’”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学习函数时与商品销售相联系,培养学生用函数的思想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第三,重视分组合作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具体的合作和创新素养

高中学生教育范文8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激发高中生对课外书籍的阅读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要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有高中生自己渴望阅读,对阅读材料有了阅读兴趣,自己内心深处才能有对阅读的需要,他们才能自觉主动地去看书。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首先要培养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只有对语文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才会把阅读看成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才会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才会自觉去进行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鼓励手段。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很大收获时,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做任何一件事情,想要有所收获,必须坚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阅读活动,让高中生对课外书籍保持兴趣和阅读积极性。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语文阅读方法。为了提高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教师可以个学生限定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获取信息,加快阅读节奏,提高阅读的质量,从而为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限定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对在课外阅读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有继续阅读的信心和动力。受到鼓励后,学生就会自觉地坚持广泛的课外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得以形成。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正确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还要引导高中生写好读书笔记。当学生阅读到好的词句后,可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摘抄,也可以写下自己的独到见解。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现在市面上的课外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但并不是都适合高中生进行阅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书籍,多给高中生推荐对他们身心有益的课外读物,优秀的课外书籍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首先,选择的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要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广泛,体裁要丰富多样。最后,高中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物的选择上要注重作品的价值观倾向,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