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范例

高中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知识范文1

在教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过程中,要想收到较大的成效,必须从新课程标准出发,抓住新课程标准的特点,遵循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一道理进行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在教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往往使用很老套的教学方法,从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出发,逐一学习不同的化合物。然而,新课程教材却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周围熟悉的环境中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突破传统的物质为中心的模式,重在体现物质的社会应用价值。在教学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所在,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来帮助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培养起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关爱生活和关爱科学的情感,学会找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中的联系,将化学学习置于生活中,将抽象的学习情境简单化、生活化,提高学习效率。

二、以熟读化学课本,理清知识脉络为手段进行学习

在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以熟读化学课本,理清知识脉络为手段进行学习。因为知识的分布并不是单一的存在于某一个单元,只有熟读课本,理清思路,适时的做好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才能学好化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积累,由于同一个知识点会分布在不同的教材中,因此,做好知识的积累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当在教材中发现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在其他地方有补充时,应该及时的记录下来,方便学习和积累。如果不熟读化学课本,理清知识的脉络,对零零散散的知识点进行积累,那么,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将收不到太大的成效,长时间以往还会感觉到学习极为吃力。

三、及时梳理教学内容,注重复习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每一族的元素中找出一个代表元素,系统的学习代表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结构、存在形式、用途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然而,新课程中,却是以每种元素为核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不如从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及时梳理教学内容,注重复习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完每一个单元之后,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出一两个课时,为学生做一个系统的复习和知识的整理、归纳,让学生脑海中零零散散的知识点得到总结,使这些孤立的知识点变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和完整的知识系统,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复习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很多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提不起兴趣,教师在复习时要学会创造情境,而不是通过反复强调知识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去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四、在教学中重视竞争的作用,营造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在高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学习成效的好坏除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想让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必须在学习中重视竞争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目前,这一种激励式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很多教师逐渐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将两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这两个学生必须是化学成绩一好一坏的,在他们之间建立起帮扶关系,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除此之外,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这些小组之间必须是化学成绩总体相当,没有较大悬殊的。在每个小组中既有成绩好的学生,也有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让他们之间建立竞争关系,为不同的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日标,确定其学习对手,营造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五、结语

高中化学知识范文2

第一,化学定义的隐蔽性。即便在生活中化学是比较常见,但化学概念并不是直观得到的,它是通过生活一点一点积累得出的。但是人们在对化学概念没有完全了解的时候,此时可使用直觉概念和生活经验共同对化学问题进行解决,比方说,对于火的化学概念不是很了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经过对火候和火色的掌握来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此种属于经验性的认知,对于火的化学概念很难理解,此种现象充分的说明化学概念的隐蔽性。第二,化学地位比较独特,此学科处于物理和生物之间,有助于学生突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同时对化学的使用和研究意义重大。第三,化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研究的核心是合成物。

2.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在高中化学知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化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的意义一定要有充分的认知,更好的调动教学过程中可用的因素,增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

2.1化学素养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的社会中是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学习贯穿一个人的一生。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综合化学自身的特点,即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培养,可有效的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而使得化学学习与较强的实践能力相符。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可以灵活的使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增进学生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2.2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符合时展的要求

化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物质生活的追求有直接关系,与人们生活的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条件下,实施素质教学是很有必要性的,其不仅仅可促增进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还作为我国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方针而存在,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直接的关联。需要具备较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有较高的化学素养高素质的人才。

2.3化学素养的培养是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化学基础教学主要是将化学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提高。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但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关注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使得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文化知识,更提升其学习能力,使其形成勇于创新、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在化学教学中增进学生化学素养提升的方案

从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方面分析,高中的化学知识教学要注重化学问题的提出方式和解决方法上,引导学生站在化学的角度去认知自然界,培养科学的化学观念,增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

3.1将化学知识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放在首位

化学素养可以为化学知识教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化学素养的指导下,老师应该把握好化学知识教学与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结合,综合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实施考虑,无论是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上都充分考虑化学知识内容对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意义。假如我们抛弃了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这样实施的知识教学目标就会模糊,并且在以后的实际生活中也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例如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一章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设置了四大教学目标,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教学设置的目标有七个,这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内容方面不是很明确,还有化学反应原理中的第二章节中。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但是在使用所学知识灵活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公式和单位把握还不准确。所以,化学老师要注重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重构,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知识的时候,要以化学素养的思维对教学内容实施重构,例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实施研究;找到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怎样把化学反应速率的差异表示出来;怎样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等等。

3.2化学老师要有较强的化学意识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化学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以化学课程教学目的作为其设计的主线,综合评价以往化学知识教学中的优缺点。比如:高考理科综合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化合物C的分子式为C7H8O,,该化合物遇到FeCl3溶液会显示紫色,该化合物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有两种,那么该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是什么?,该题目的标准答案是对甲基苯酚,但是不少化学老师觉得答案应该是邻甲基苯酚,这就由于老师平时教学中深受形式概念的影响。虽然化学教材中谈到了苯酚与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的反应,但是没有谈起定位效应,而拥有化学意识的老师会综合以前的高考试题,会把酚羟基的卤代的邻位和对位考虑到,进而说其答案为邻甲基苯酚。

4.结语

高中化学知识范文3

1.1原电池

在高中阶段对电池的研究是化学和物理科目的相同研究项目,其中化学科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电极反应、溶液中粒子的定向位移、溶液成分变化、电子流向、电流方向。物理科目对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流、电阻、电量、电功、输出电压等。

1.2原子结构与核反应问题

原子是高中化学和物理科目都有深入研究的对象,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基本上可以认为两门科目对原子组成的认识是相同的,只不过物理科目中的原子结构模型更加侧重于放射性、核反应类型并有一个特殊的波尔理论。在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量、同位素问题上,化学科目的主要内容是对其含义的解释,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原子质量的定义,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在物理课程中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量和同位素问题的学习要求主要有,了解其基本的概念、知道同位素核反应性质的不同、同位素示踪的运用。

1.3热力学问题

热力问题在高中化学和物理科目中都占有很大的内容份额,其中化学科目中涉及的热力学问题主要有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定律、反应热、燃烧热和生成热等。在物理科目中的热力学问题知识主要涉及到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还包括有分子运动论中的分子间距问题;气体化学反应与环境压强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超导材料等化学实验活动中客观实在的化学实验现象都与物理知识脱不开关系。

2化学变化中的外在物理表现

2.1物质颜色的变化

在化学实验活动中化学实验的很多活动都是根据反应物的物理现象来进行判断的,其中典型例如在苯酚溶液中加入浓溴水,会有白色的沉淀物生成,经过充分的震荡之后白色沉淀就会消失。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有白色的沉淀物生成说明苯酚与浓溴水发生了反应。在实验的第二阶段经过震荡程序之后产生的白色沉淀物——三溴苯酚与过量的苯酚产生了溶解反应,溶解于苯酚溶液之中,在这一化学实验中实验物质的反应与否通过物理知识反映出来。其后白色沉淀物的消失又证明了溶解反应的存在。在对化学物质的酸碱性进行鉴别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化学物质在酸碱指示剂中显示出的颜色来反应。

2.2物质状态的变化

在化学实验中化学反应往往会伴随着气体或者沉淀物的生成,具体而言也就是说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伴随着实验的进行,实验物质的状态会发生变化,在石灰融水实验中,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CO2气体,澄清的石灰水中首先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吹入CO2,白色沉淀消失,溶液又变得澄清。在这一过程中化学实验的实验进程和试验现象都是以物理知识的形式呈现的。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

2.3反应能量的变化

在化学反应活动中,往往会伴随有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其中包括有吸热、放热、发光等,在高中化学实验活动中很多趣味实验都是依据这一原理设计的,其中典型的是彩色烟火实验,用4gKCIO3、4gC12H22O11和2gSr(NO3)2就可以制作出红色的烟火,用6gKCIO3、1.5g明矾、1.5gK2CO3就可以制作紫色烟火,在实验活动中加入不同的金属,在其燃烧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烟火特征。红色烟火的反应方程式为2KCIO3→2KCI+3O2↑+热量C12H22O11+12O2→12CO2+11H2O+热量4Sr(NO3)2→4SrO+8NO2↑+2O2↑+热量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凸显物理知识的途径

3.1在化学实验活动中渗透物理知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普及,在现代的高中教学活动中,学科之间的壁垒已经被打破,学科和学科之间融合的趋势已经逐渐明朗,在化学实验活动中化学知识与物理知识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一种广泛而深入的形态,在化学实验中用液面差法来检查化学实验容器的气密性、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天平的使用原理,这些都是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物理知识应用,由此可见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应用已经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鉴于在高中阶段学习活动中化学实验活动与物理知识的高度相关性,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将物理知识渗透在化学实验活动中来进行学习。新版本教材上的内容规定了相应的化学和物理学科应该完成的基本学习任务,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教条的严格按照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来进行学习,所以在学习活动中可以将物理学科的知识与化学学科的实验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学习。从化学和物理学科的本质来说,物理学科是化学学科的基础,物理知识为化学实验活动开展和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理论基础,很难想象如果实验者不了解大气压强和连通器原理如何应用化学实验设备进行化学实验。

3.2进行跨学科的迁移训练,培养迁移能力

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应用有两个必要的条件,其中之一是对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的足够了解,第二点也是关键的一点是化学实验活动的操作者要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才能够在充分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的支持之下,对物质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能够根据化学实验的特点从已有的物理知识体系中选择合适的物理知识点结合应用到化学实验中去,只有这两点都充分的实现才能保证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所以在日常的化学、物理知识学习活动中,要注意对化学、物理知识相关性的梳理,同时注意对自身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化学、物理知识的相关性的梳理,能够为我们提供知识迁移的基础,具体而言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学生主体本身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以及其间的相关性知识,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活动中才能关联出相应的物理知识,实现物理知识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应用。

4结语

高中化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点;联系拓展

化学是我们在初中三年级才正式接触到的一门科目,其内容多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知识点相对浅显易懂;而高中化学为理科必学科目之一,主要为高校选拔人才做准备,所以学习内容较为抽象,由物质的量开始逐层深入,延伸至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物质结构等等,这些主要知识点特点是越多、杂、难。为了学好化学这门课,我们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联系,找出其内在的相互联系,进而培养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

(一)概念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存在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者降低的反应,均将其称之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对其进行判断时,主要是对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其由两种物质组成,一种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得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另一种是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失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的还原剂[1]。

(二)实例分析

如下图所示,为氧化铜和氢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化合价升高的氢气为还原剂,其发生了氧化反应,生成了氧化物水,而氧化铜之中的铜由于是被还原的物质,因此其在反应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因此化合价降低,被还原[2]。在化学教材中常用的表示方法是双线桥的表示方法,以氨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为例,分别利用单线桥以及双线桥的方法对其表示,具体如下所示:

二、氧化还原的次序判断

在实际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会还原剂与氧化剂的数量不对等情况,对于氧化剂少于还原剂的情况来讲,在进行反应时,就需要对反应的次序进行理解,即需要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开始氧化,氧化完成之后,如果存在有多余的氧化剂,再去对其他还原性较弱的还原剂进行氧化。同理,当氧化剂多余还原剂时,也是按照此方法对其进行还原。因此学生在对此部分内容进行学习时,学会了氧化反应的过程,就都等于明白了还原反应的过程。因此在对此章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时,首先要找准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然后通过总结来对氧化反应中的知识点以及还原反应当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找准其内部的关系,进而培养出自身对此章节独有的学习方法,实现对知识内容的灵活变通。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知识在难度方面有了质的跨越,我们在学习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时,除了课堂上认真听教师授课之外,课后还要进行举一反三的思考,找准每一个反应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文主要以我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分析,帮助大家将教材内容转移到方程式中进行应用,将知识点进行迁移,进而有效地提升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就我们高中生自身而言,应该明白每一门科目都有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样的学习方法用于不同的科目,也会存在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今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应不断的归纳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林,孟庆敏.基于课外延伸来拓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5.

高中化学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易混知识;教学方法

作为理科重要的基础课程,高中化学拥有内容繁多、客观性、抽象性、逻辑性等性质,这导致高中化学课程内容中具有较多的易错知识点以及易混知识点。从化学学习者角度来看,若学生在长期的时间内,不能将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析理清,于高考压力下,就会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以学生的角度分析研究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旨在给高中化学教育者提供客观性的参考。

1.高中化学中易混的知识点

为明确探寻出高中化学的易混知识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所在学校的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主要包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等。

1.1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经过调查,大部分学生容易混淆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方面,在书写时,不能很好的判断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对化学式、离子符号的使用规则未能熟练掌握。另一方面,在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对于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的概念混淆,并且还需要考虑类型、数量等问题,进而致使化学学习者容易混淆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对于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也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首先,在化学物质元素中具有最高价、最低价、中间价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所对应的性质都不同。在同一种元素中,不同的价态对应不同性质。其次,对于熟练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化学学习者来说,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或者还原性,但是对于不能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学生而言,就不能较好的判断物质的氧化性以及还原性。最后,化学物质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电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量无关。因此,化学学习者会对其基本理念容易弄混淆。

2.高中化学中易混知识点的教学方法

自然学科包括化学,其是基于元素研究分析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等的学科[1]。针对调查显示的高中化学易混淆的知识点,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中生对化学易混知识点教学方式提供了建议,总结归纳如下:

2.1.学习方式具体化,提升学习兴趣

首先,建议化学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对易混知识点进行教学;化学学科切合生活实际,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也需生活化;从实际生活出发,营造生活学习情境,让高中生体会化学的实际价值。其次,建议教师在讲授易混的化学知识点时,需要积极与高中生沟通交流,理解高中生的学习进度以及想法,把握好教学难度等。最后,建议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注将高中化学易混知识点的习题进行合理分层[2],以层层递进设置习题难度,保证高中生都能熟练掌握易混淆的知识。

2.2归纳总结,巩固知识

在学完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判断氧化性、还原性之后,建议教师帮助高中生对此混淆的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巩固知识,从而理清混淆的知识点。例如,化学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师将书写时需注意的事项归纳为:(1)合事实,即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判断物质的氧化性以及还原性时,教师可将判断方式归纳为:(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判断;(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可归纳常见氧化剂: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等;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等;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从学生的角度观看高中化学内容为繁多复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弄混。因此,建议教师应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讲授高中化学易混知识点。

参考文献:

[1]刘红利.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357):217.

高中化学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点;学习;总结

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不同于初中的记忆和背诵为主。为了有效率的学习高中化学,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其中对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总结非常重要,需要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使碎片化的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架构化,从而方便学生复习,能够高效率的学习化学。

一、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知识点掌握不牢,基础不稳固

对知识点的学习时高中化学的基础,对每个知识点都应该有清晰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划分重难点。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一味攻克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对于简单的概念性问题甚至存在理解不清、概念界定模糊等问题。高中老师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便是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常有的问题

(二)知识点零散,知识体系构建不完整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体系的系统学习,所以需要把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需要定时有顺序地结归纳。没有总结的化学学习无法把散落的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络,在不同的知识内容之间无法构建桥梁。

二、高中化学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自主学习缺乏有效可行的计划

高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讲解相结合,当学生的自主学习出现问题时产生了无法理解知识点内容,遗漏知识点的问题,同时会增加老师上课讲解的负担,影响教学的进度。

(二)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学习讲究方法的运用,但是学习方法的选择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不能一味照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才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习化学。

三、高中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与总结策略分析

(一)如何有效地行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

1.学会自主学习

高中不同于初中的学习,高中学习不能完全依靠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学会自主学习,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死板地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反思。首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在制定了计划之后,需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1],用关键词去归纳整理,锻炼联想的能力,看到关键词能够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引出整个的知识脉络,联系到相关的化学反应等等。总结时要学会把复杂的内容细化成小的部分去理解,能够提高效率和吸收消化的程度。

2.学会归纳分析

化学是一门注重规律的自然科学,要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就要学会归纳与分析,这是一个归纳与演绎的双向过程。归纳强调找出共性,总结规律,关注要点,可以利用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深化理解,比如,在进行原物化合物的学习时,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种不同类型。而分析强调对不同内容和知识的联系,要有发散思维,能够根据化学反应联想到物质的性质和方程式等等。

(二)如何合理的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

1.学会课堂复习与自由复习相结合

课堂复习时需要跟随着老师的进度走,老师在课堂复习时一般会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或者有难度的知识点的讲解,此时需要随着老师的进度梳理知识点,发现自己薄弱和不足的地方,对于自己生疏或者不理解的知识点需要在课后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也可以跟随着老师梳理自己的知识脉络,及时补充知识网络上的空缺。课堂的复习和课后的自由复习应该是一个互相补充的过程,课后需要针对课堂上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弥补性学习。

2.学会单元总结和系统总结

单元的小结有助于梳理清楚每个单元的知识点,不遗漏知识点。单元小结要全面细致,应该突出重点和难点,对每个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要清楚明确[2]。但是仅仅只有单元小结会割裂各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架构,所以在进行单元总结的同时要打破单元之间的壁垒,寻找每个单元之间的联系,有的单元是并列的关系,有的单元是递进的关系,要整理清楚每个单元之间的关系,方便构建整体的知识网络。

3.学会进行期末总结

高中学习时每个学期都有特定的学习内容,比如有机化学的学习和无机化学的学习,所以在每个学期结束之后要进行一个回顾与整理,把整个学期学过的内容进行树状图的知识构建,根据物质或者化学反应与现象,或者是化学实验内容等,从多个方面进行知识的梳理,及时发现自己的疏漏。

四、结束语

综上,学会知识点的学习与总结,是我们在学习高中化学时的重要方法,在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灵活地用所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有效地进行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鼎灏.高中化学知识点学习与总结的策略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07):76.

高中化学知识范文7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课程模块进行了有效的设置,具有多样化、可选择性的特点,构建出一种技能与知识、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观相结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必须对三者有所兼顾,不能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提倡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观的这个背景下,还必须注重技能与知识这一方面,避免教学出现忽视某一方面的极端表现。提倡方法与过程并不是说不追求结果,如果教学是没有效果的,那么教学也不是完整的。

二、对教材认真研究使能力与知识的结合点能准确掌握

在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对基础知识有更深的掌握,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可以与知识相结合。如果一个学生不会做练习题,这种情况就是没有真正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或是基础知识水平较为低下,这也能够反映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强化,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开发。所以,必须对教材进行良好的研究,对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当前化学教学的重点就是将知识作为载体,运用让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对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乙酸酸性这节课的时候,比较熟悉这种弱酸,在当前高中化学课程中,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对乙酸的性质及作用有深入的了解。在教材中,对乙酸的酸性进行验证的实验有两种:一是乙酸和紫色石蕊试液之间的作用,二是碳酸钠溶液与乙酸之间的作用。在教材中对验证乙酸酸性的实验进行设置,并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对乙酸的酸性有一定掌握,最主要的是以这些实验作为一种载体,让学生对物质的酸性进行证明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思路进行学习,可以全方位地对物质酸性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掌握能力与知识的结合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三、引导学生及时总结知识的规律,构建科学的方法

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注。引导是当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加才能够全身心投入,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步入良好的学习道路。但是,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较低,教学中的部分规律和知识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发现、完善、总结,也不能熟练进行应用。教师的一个主要的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认知知识的规律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强化化学习题教学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进行习题课教学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选择,因为习题课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传统教学理念。但是,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的,不能全部否定。在对化学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中有一些方法和思路是非常有效的,可以继续进行应用。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想要对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验证,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利用习题。如果对习题课进行削弱,就一定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削弱。在学校中,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的一个主要的途径就是习题课,是不能从课堂教学中摒弃出去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中化学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使习题课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教师要在选题和习题课教学等方面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使学生的能力与知识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结语

高中化学知识范文8

关键词:高中化学知识;环境;生态;应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有效提升,但是日常生活与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部分有害物质无法自净,产生了大气、水以及土壤三大污染。作为一个高三学生,在高三化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认识到高中化学知识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应当重视起高中化学知识应用在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中。鉴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知识在环境生态方面的应用”展开更深层次的剖析具备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1高中化学知识应用在大气环境污染中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重工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占据了国民经济的较大比重。然而在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未经高效处理,直接排放到了大气当中。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逐渐成为了广大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汽车现存量也随之增多,汽车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与水等元素相互作用,形成酸雨。酸雨的下降,产生了巨大危害,集中体现在土壤、湖泊酸化、建筑与古迹腐蚀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等方面。借助高中化学知识进行理解,即为二氧化硫来源于含硫的煤、石油等矿物质的燃烧,矿物燃烧:2SO2+O2=2SO3、SO3+H2O=H2SO4。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与水相互作用下形成酸雨。总之,大气污染主要是某些元素增多,超出了大气该元素成分比重。因此,在现代社会建设与发展中,有必要重视起废气的排放,尤其是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让学生接触绿色化学,为保护空气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2高中化学知识应用在水环境污染中

水污染种类繁多,总结起来,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水体富营养化、水土热污染、赤潮及海洋污染。当中高中化学知识所涉及到的污染,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赤潮与海洋污染。所谓“赤潮”,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海水中某些植物或者是细菌爆发性增殖,并高度集中在一堆,促使水体颜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大量排进河流中,最终流进大海,促使营养物质富集在水中,从而产生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在此情况下,水体中氮、磷等营养元素流失;铁锰等微量元素剧增,直接促进了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据相关资料表明,工业废水中所含有的金属一旦排放海水中,将会促进赤潮生物的繁殖;反之,在没有铁等微量元素的海水中,赤潮生物难以大量繁殖,即使具有良好的培育空间,赤潮生物也难以大量繁殖。因此,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在排放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处理,避免铁等微量元素排放至海水中,这样才能避免水污染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

3高中化学知识应用在土壤污染中

土壤污染所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机污染物与有机污染物的大量随意排放。一旦土壤污染严重,势必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究其原因在于人类所需要的食物均来源于地里种植,即使是肉类食物,也会受到土壤环境的影响。换言之,土壤产生污染之后,会通过食物链,最后进入人体当中,影响到人体健康。例如:对农作物生长具有影响的有Mn、Cu和磷酸等,集中表现在影响到植物吸收Fe;再比如:无机砷对水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磷肥中的三氯乙醛同样对小麦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除此之外,土壤在受到污染之后,长期未处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引发大气污染、水污染。与此同时,城市的噪声污染、光污染逐步严重,并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现代的高中生,尤其是一名即将步入高校或者是步入社会的高三学生,更应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态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4结语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基于高中生角度,尝试用高中化学知识解读了大气、水以及土壤三大污染,希望为相关环保人士的环保工作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甘煌.高中化学学习和雾霾的防治分析[J].化工管理,2016(2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