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调查报告范例

高中调查报告

高中调查报告范文1

1.1实践教学没有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简单照搬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远程开放教育在生源结构、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等方面都有着与传统高等教育形式不同的许多特点。在生源结构上,传统高等教育的生源基本是高中毕业生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和录取的未就业者,生源结构单一,学生学习基础在程度上也比较统一,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则基本上是已在各行业工作的在职求学人员,生源结构相对复杂,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在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方面,传统高等教育基本实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教学采用组班学习及面授辅导为主要形式,而远程开放教育则实行业余学习方式,教学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面授辅导为辅”的形式。由于生源结构与教学形式的不同,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在形式、内容与标准等方面均应反映和体现其与传统教育不同的特点,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实践教学目标和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2毕业作业环节没有起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的作用

原有的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采取单一的“毕业(学术)论文”形式,严重脱离了专科层次学生实际,无法解决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问题。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1)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淡化实践性。在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面,80%以上的学生选择纯理论性的问题作为论文的选题,严重地脱离实际。由于论文选题偏重理论性,学生自己又缺乏相应的理论功底,只能从报刊杂志或网上下载,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2)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开放教育专科层次学生是成人业余学习,底子薄、基础差、水平参差不齐。撰写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理论功底,以专科学生目前的学术素养和能力水平完成专业学术论文,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无法驾驭。在多年的毕业作业实践环节验收中发现,专科学生毕业论文抄袭、请人、论文拼凑现象严重。(3)论文的逻辑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不规范。不能按照序论、本论、结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框架来安排论文的逻辑结构,导致逻辑结构混乱;或用报告文学的语言、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代替论文的学术语言等等。有些论文连基本的要素如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资料都没有,而参考资料列法不规范是最普遍的现象。当然,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了学生基础较差的问题,还有为师生比严重失衡,论文写作指导不力的因素。开放教育实行试点以来,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招生规模基本都是位列前茅,学生数量众多,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专业师资缺乏,从省校到各分校尤其是基层教学点,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很少,师生比例悬殊,导致学生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论文写作很多时候靠学生自行探索,而学生本身知识水平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环节随便应付了事,使得实践教学达不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2探索适应远程开放教育和学习者特点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

2.1调整毕业作业环节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对基层的应用性人才,其教育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如前所述,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学习基础和学识水则参差不齐,尤其是专科层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理论素养较低,虽有一定社会经验与工作实践,但多为低端的感性认识,他们既难以自主地在教学环节中将所学理论与科学的工作方法同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社会经验有效结合,也难以自主地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指导毕业作业环节的行动。针对这一实际,电大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要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其实现途径应该是把实践教学与学生本人的工作实践与社会经验相结合,将其自身既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及社会实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毕业作业环节的首要任务是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提高学生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专业写作的基本能力。为此,我们重新调整了该专业毕业作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与思路:突出实践主体即开放教育学生自主性、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紧密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与社会经验,进行理论与方法的提升,由此实现加强其动手能力的目标。

2.2探索构建多元化的毕业作业实践教学形式

依照前述的实践教学目标和思路,我们积极探索开发利于学生共性发展与个性发挥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虽然具有成人在职、自学为主的共同特点,但年龄、家庭情况、学习背景、职业特点、学习需求、学习能力、学习条件等千差万别。不同的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因此,满足其需求的路径和手段也应当不同。在毕业作业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类型细分,分别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指导,实现毕业作业形式的多元化。为此,我们在研究探索中,将原来毕业作业只是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改为适应不同学生情况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等多元形式,由学生根据要求和自己的条件自定。多元化的毕业作业形式,突破了原有电大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使电大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更加适应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

在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四种毕业作业形式中,除了学术论文是原有毕业作业形式的保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研究都是结合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特点开发设计的新形式。“工作研究”形式主要适用于在行政单位工作或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学生,目的是促使这类学生利用从事行政管理相关工作的自身优势,联系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自身工作性质,围绕本职工作和行政管理专业某一主题开展,研究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总结自己在思想认识、业务认识与专业知识等方面的收获、感想、心得体会及合理化建议,促进其运用理论知识总结归纳实际工作,将工作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调查报告”和“案例分析”形式适用于所有学生,供学生根据自己生活、工作实际自行选定。对于学术论文形式,我们把它作为多元化形式之一进行保留,但是在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在原有毕业作业环节中,学术论文的要求和指导基本参照普通高校的做法,给出选题,由学生自行选定。选题基本以行政管理领域理论研究为主,结合实际的很少,学生写论文基本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不少学生东拼西凑完成一篇论文应付了事,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很难通过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和能力的提升。为此,我们在课题的探讨中提出了论文选题必须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实际或社会热点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不提倡写纯理论性文章。通过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析或者是对自己工作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一方面强调了学生探讨问题必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另一方面学生结合工作实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水平。

3改革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总结新开发设计的毕业作业环节各实践形式的教学经验,2011~2012年,我们以调查报告这一毕业作业形式,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发设计了“南宁市道路交通状况调查”的专题调查项目,在总校直属班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实践。该专题调查要求学生按照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独立完成社会调查,以调查过程中收集的素材撰写调查报告,完成毕业作业。从两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通过结合本地区社会实际开展的专题调查,对促进电大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活动的落实,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1提高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从两年的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与之前硬性规定撰写毕业论文的单一形式相比,参与实践教学改革的学生积极性很高,每一届学生参加毕业作业并顺利完成通过验收的比率由原来的50—70%提高到95%以上。从对参与学生的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这项社会调查的总体效果很满意。

3.2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

通过专题调查,不仅使学生了解了一个完整的社会调查的基本过程,了解了本地区社会热点———市区交通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调查素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在收集材料、整理归纳消化素材中,培养了自身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在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该项目调查,是很好的一次系统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应用和转化,同时锻炼了走访、座谈、记录、统计、写作等多种能力,掌握了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真正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3.3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调查报告范文2

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前者认为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需要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学即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后者认为知识不是纯客观的,学生是有主观意识、社会意识和独立人格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前者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目标,而后者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教师的讲授,鼓励学生机械的记忆,而后者更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发现、质疑、思考;在教学评价上前者往往以分数来衡量一切,而后者更注重综合性评价;在作业布置上前者除了题,还是题,而后者注重通过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潜心研究,勇于实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政治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政治课常上常新。以往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大多数政治教师会选择照本宣科,严格遵循教材的章节和内容死教书,教死书,依次讲授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的含义、表现特征、评价四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号召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样的课堂可想而知,圈圈划划背背的政治课堂既枯燥,又无味,学生昏昏欲睡也实属正常。遵循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施教,本节课会让学生有兴趣盎然之感。

(一)课前任务要明确。

教师课前做些关于不同人群的消费的小案例,让学生去做调查问卷。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课上汇报。

(二)课中甘当配角。

以往政治课堂几乎是教师一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教师要甘当配角,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2.班级同学共同交流探究分析调查结果。

3.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常见的四种消费心理。

4.学生分析四种消费心理的特征及评析四种消费心理。

5.师生达成共识

大力提倡求实心理。

6.应用理论搞实战。

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

7.引导学生得结论。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8.发挥主体作用,深度探究。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对我们的消费提出了哪些要求呢?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9.学生阐述,教师完善总结。

10.布置作业出新招。

以往家庭作业就是做练习,搞题海战术,学生抱怨声不绝于耳,但是作业形式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顿感新鲜。本节课课后教师可让学生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面面观,或者根据案例:备受网络争议的“谢师宴”,在每年高考结束后的8—9月初开始盛行,饭店会推出各式的招牌吸引各位家长。有调查统计显示,近五成的学生表示,高考后的消费支出集中在“旅游”和“谢师宴”,因此被网友称为“后高考时代”,对此你如何看待?撰写2000字的作文来阐述你的观点。

三、积极反思,不断提高

高中调查报告范文3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技术的突破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规模迅速扩大,科学家的队伍急剧膨胀,一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发展、新创造日新月异地迅速增长;另一方面从发明到应用的周期日益缩短,造成知识陈旧的周期愈来愈短。这种趋势与传统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思维模式和教育管理制度产生尖锐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接受知识的能力与蓬勃增长的浩瀚的知识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二是提出人的有限学习年限与知识迅速老化之间的矛盾。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应该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就成了首要问题。教育的目的已不能仅限定在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数量的知识上,而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开发他们的智能,教会他们如何学习。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于1997年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人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于2000年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人文教学大纲(试行)》,明确提出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写作能力总目标。遗憾的是,当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却缺乏相应写作教学的延续和深化。这一教学现状,使大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徘徊在高中阶段,而长期搁笔的不良现状,使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每况愈下,甚至低于高中时期。这种现象在普通师范院校汉语言专业也存在。虽然汉语言专业学生文学素养本身较强,但是师范院校普遍重基础,轻应用,这也使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汉语言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培养。这导致一部分汉语言专业学生在写作时出现内容空泛、形式呆板、层次不清、结构紊乱、中心旁落、语句不通等不良现象,不但无法自如应对学校毕业论文和科研论文对写作的要求,而且无法应对毕业后社会众多的写作需求。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汉语言专业大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尽可能真实、细致的分析与考辨,并探讨相关写作教学对策。这类观照,不但使汉语言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切实得到提高,使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面对社会众多的写作要求,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且对加强写作教学,探寻汉语言专业写作教学新模式,改革汉语言专业写作课程的设置,提高教学质量,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下面,我们以应用文教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应用文教学现状

应用文写作能力本是汉语言专业的基本功之一,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

首先,是学校不太重视应用文教学。在专业课、政治课、体育课和大学英语等官方或校方课程的挤压下,写作教学,尤其是应用文课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学好专业课,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学校和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应用文的学习。而有些师范院校汉语言专业根本就不开设应用文课程。直到撰写毕业论文和面对用人单位的写作要求时,学生才如梦初醒,但是悔之晚矣。

其次,是教师厌教。应用文被很多人认为是“雕虫小计”、“不登大雅之举”、“小儿科”,部分教师也错误地认为:“只要有了字词句基本功,应用文就没问题”“,应用文不过是形式,没什么好讲的”。于是,讲形象思维的作品便可以讲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讲应用文的文体大都枯燥乏味,导致大学生毕业后,文字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甚远,分配工作以后不会写调查报告,不会写总结的人比比皆是,这对于汉语言专业大学毕业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而对师范院校教师来说,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渎职。因此,教师决不能在教学上凭兴趣爱好挑肥拣瘦。须知教师厌教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学生厌学。再次,是学生厌学。汉语言专业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系统学过应用文写作,他们到了大学接触到应用文教材,随手翻阅,首先感到枯燥乏味,通俗易懂。我曾就此做过调查,大多数同学认为应用文“可有可无”、“没啥好学”、“无足轻重”,有的同学虽也知道这门学科实用性很强,但又认为可以不花力气就能轻而易举掌握。凡此种种想法,都影响了学生学好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

最后,是急功近利。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会了应用文语体格式,就能撰写出各种实用文体,而忽视了应用文写作乃是字、词、句、篇章、语法、修辞、文字知识的综合运用。把应用文看成易学易写,那是简单地用一般代替特殊,忽视了应用文教学的个性特征,而“急功近利”者把应用文教学孤立起来,用特殊代替一般,忽视了人文教学的共性特征,就应用文而教应用文是很难教好的。事实证明,任何应用文,都离不开人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即使是标点符号的运用,也能反映出一个人人文功底的深浅,倘若运用不当,则会产生无穷后患。

二、加强应用文教学

应用文教学的这种不良现状,应该引起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应用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态度,自觉学好应用文。应用文用途很广,在所有文体中,它是与人们实际生活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最广泛的一种,特别是毕业后在机关工作的,更是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和一门必修课。应用文种类繁多,除国家规定的12类13种公文和众多的机关事务文书以及日常应用文外,还有财经、司法、外事、科技、外贸等各方面的专用应用文体,其种类之多,也是其他文体所不能相比的。应用文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发展到今天,更是成了人们贯彻政策,处理事务,沟通关系,交流信息,推动工作的有效工具。这些特点,有力地说明了应用文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作用———从而帮助学生认清学习、掌握应用文的必要。学习态度有所端正,对应用文写作也逐步重视,进而变化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了。

其次,要教会学生掌握应用文是有别于文艺文的,是有其独特个性的一类文章。应用文不同于作家写的小说、诗歌、话剧、电影,它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一,应用文的读者对象较文艺文明确。公文、书信等自不待言,即使是调查报告,总结,规章制度等,也都有一定的阅读对象。其二,它的时限性更强,大多数应用文都是有时限的,及时针对问题而写,在一定时间内办理(或起作用),这完全不同于文艺文。其三,它注重写实,它不象文艺文可以虚构、夸张,可以联想、想象,写应用文最忌讳的就是文过饰非,玩文字游戏,有违客观现实。其四,它要求言简意赅,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字句表达丰富的内容,即“意则期多,字则唯少”。其五,它有特殊的格式和习惯用语,这是“约定俗成”的,人们就总是那么用(比如称谓语、开头用语、祝颂语、结尾语等),有些不但只能在应用文中运用,而且各不同的应用文种,又还有较严格的规范用语。#p#分页标题#e#

再次,要引导学生明白,应用文写作还应切实把握住应用文中各个文种独自的个性。应用文与文艺文相比较,它的用法有其个性,不同应用文种用语在“个性”之中还有个性。比如,同是公文,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的用语就有不同的特征和规范。再细一点,同是一个行文方向的不同文种,其用语也有区别。如果在这些问题上含混不清,势必影响行文效果。比如,有不少人在报告的结尾滥用“以上报告当否,请批复”“、特此报告,请批准”等语。其错误根源就是把“报告”与“请示”两种上行文混为一体,违反了“报告”等用语的规范。

第四,要联系自己在写作实践中的切身体会和具体事例进行教学,增强说服力、吸引力。我曾在行政办公室兼职工作近十年,平时除教学外还从事应用文写作,撰写了许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总结、调查报告等各类应用文。这里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中不乏“引以为鉴”的例子。因此,不论在讲应用文的基础知识,或者是常用应用文体的写法时,我都尽可能地联系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的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这样既避免了照本宣科地讲理论知识,而使人觉得枯燥、乏味的毛病,又使同学们听来觉得亲切、自然、可信,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加深了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讲到写好总结必须积累好材料的准备工作时,我就联系到自己平时养成了积累材料,并注意把材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好的习惯以及必须掌握的及时、系统、全面、优选、求新、持久等积累原则来讲解,说明这样做,一旦需要时,就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从而节省大量搜集材料的时间和精力,并不至于遗漏比较重要的材料。写简报、情况报告、通报这类应用文时,不需细节描写,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手法,写调查报告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就象有架望远镜、显微镜一样,既可远瞩,又可明察秋毫,从而正确地洞察、分析所调查的事物,并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课堂上,我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讲授,学生反映听了感到亲切,有一定的说服力,并从中悟出了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的道理。我还联系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些典型材料,如一份合同,双方可有两种理解;一项规定因用词模棱两可,使人无所适从;随便简化一些专用词语或节缩鲜为人知的发文单位名称闹了笑话以及造成损失的例子;结合讲解行文要周密、严谨,选用文种必须“对号入座”;用词要准确、恰当,不要产生歧义;语言要凝炼、明晰,不要因省去几个字而使意思模糊不清等道理。同学们感到这样讲解容易理解,有些例子十分可笑,大家在笑声中既受到了教育,又学到了写作知识。

第五,要结合讲授写作学的普遍规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理解。如前所述,应用文是一种独立的文体,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教学要求,但它又象基础写作,文艺创作那样,同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它们在很多方面“血脉相通”,有共同之处。因此,我在讲课时,除突出重点讲清应用文独特的写作要求外,尽可能地联系写作学中的普遍规律,旁征博引,分析比较。例如,应用文特别是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用笔要“惜墨如金”,因为它是用来办事和解决问题的,为了节省阅读者和撰写者的时间,就要写得凝练,用最少的词句表达较丰富的内容,千万不要画蛇添足,穿靴戴帽。为了讲清这个道理,我就引用了古人所说的“文约而事丰”、“文以辩结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意则期多,字则唯少”、“文以红实,浮文所在必删;言贵从心,巧言由来当禁”等至理名言,说明简练文章是历来所强调的,只有凝练而又庄重的应用文,写起来才顺手,看起来才顺眼,读起来才顺口,听起来才顺耳。又如,在讲调查报告、总结等机关事务文书如何处理好掌握材料与选择材料的关系时,我用“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古代作家的写作体会来说明,即掌握材料要越多越好,而选择材料要越精越好,起到“一以当十”的作用,如果把调查了解到的材料不分主次,一古脑儿写到文章中,那势必会造成材料堆砌,重点不突出,从而使精当的材料淹没在一般材料的大海中。这样联系写作学的普遍规律进行讲解,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大了知识面,又使同学们加深了对应用文写作知识的理解。

第六,要加强写和练的实践环节,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学习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掌握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领,就会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但写作是一种实践活动,写作方法和技艺的掌握,最主要的途径,还是靠自己的实践,即多写多练。对于这一点,有些同学有些误解,以为通过老师讲解,学习了写作知识,就能立竿见影地写出高质量的应用文。为纠正这一片面的看法,我在讲理论知识的同时反复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以鲁迅先生名言为证,他说:“做医生的有秘方,做厨师的有秘法,开点心铺的有秘传……但是,作文却好象偏偏并无秘诀,假使有,每个作家一定是传给子孙的人,然而祖传的作家很少见”(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进而说明老师讲课,充其量也只能起到引路的作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徒弟,更重要的是要同学自己努力,勤学苦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否则,就象学游泳,不下水,学不会。因此,我在教授应用文课程时,曾一直坚持两点:

高中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化学;应用

一、引言

集体动力论认为:在合作性交往的集体中,不同的人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表现出巨大的力量和效能[1]。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可以将教学过程看做教与学交互活动和交互影响的合作性集体交往活动。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本文在介绍了典型的“合作学习”方法基础上,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分别探讨了几种典型的合作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几种典型的“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采用的是合作性目标结构,即强调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成长。因此,根据合作学习的这种结构性目标,国内外产生了几种典型的合作学习方法,大致有:共同学习法、小组调查法、团队竞赛法、拼图法和思考/同伴交流法。

(一)共同学习法

共同学习法强调通过学习分组,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分工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评价。

(二)小组调查法

小组调查法是由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Sharan等人于1976年创设的一项课堂组织计划。该活动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调查任务并分解为若干小任务,交由各小组分别完成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整个过程中各小组通过展示、讨论,达到共同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

(三)团队竞赛法

美国著名学者斯来文和迪特里提出的“团队游戏竞赛法”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该方法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督促学生对某一知识的加强式学习,从而提高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学习成绩。

(四)拼图法

拼图式合作学习法是通过使每个学生负责小组内某一部分材料的教学来增强其合作学习能力。其具体过程是教师将学生分为原属小组和拼图小组。各组设置一个相应的专家带领成员,以讨论、协作的方式分别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只有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小组才能完成一个完整拼图。拼图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思考/同伴交流法

思考———同伴交流法强调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实现不同成员在思想交流与融合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思考/同伴交流法中,小组的每个成员都需要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首先独立思考学习,获得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和思想成果后,再在小组和全班进行团体成果展示、讨论,从而将个人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团体学习成果,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

三、“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共同学习法的应用

共同学习法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相互依存。因此,采用这种方法需要一个均衡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搭配小组成员,避免合作生态失衡,分别赋予不同成员不同层次的合作学习任务,以保障共同学习生态系统协调有序,共同提高。如以漂白实验为例,笔者设计了三个合作学习情境,让学生们组成合作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个“专家”带领组员分别完成活性炭和氢氧化铝胶体漂白实验、双氧水(H2O2)的漂白实验、Na2O2的漂白实验。实验完成后由个组合各组成员根据实验观察记录,比较和讨论各种材料发生漂白作用的根本原因,最后再根据小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总结、形成知识建构。学生们在这种共同学习活动中,不仅能掌握课程知识,还能掌握课程知识之外的相关知识,让不同小组进行实验、观察、讨论,给出调查报告。通过让学生亲历实验、合作学习、观点碰撞,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化学认知,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小组调查法的应用

小组调查法强调学生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以为促进学生高水平认知推理策略的发展。笔者在讲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按照自来水氯气消毒,生活中用漂白液、漂白粉、漂粉精等消毒产品的漂白和杀菌原理是什么设置问题,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调查研究并给出调查报告,并在全班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调查、讨论、争辩、思索,对问题的思考会更全面,对结论的表达会更系统、条理,对知识的掌握会更深刻、更准确。

(三)团队竞赛法的应用

团队竞赛法是以激发学生压力感和荣誉感的一种心理内驱式学习方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团队竞赛产生的荣誉感,激发了压力感,有了压力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学习方式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能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与竞赛活动,并自觉克服困难,约束懒散行为。为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诱发科学思维能力,笔者在教学中除常规考试外,还定期不定期设置各种团队知识竞赛。知识竞赛首先根据班级总人数,分成平均的竞赛小组进行知识竞赛并统计得分排名。这种团队竞赛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化学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信心,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拼图法的应用

合作学习的拼图法实质是一种专家指导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发挥自身主体作用,加强学习指导。如在《二氧化碳复习课》一课时,为了将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笔者采用拼图法,首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由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四方面知识构成“二氧化碳”知识树图。然后,将全部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名组长和完成知识树拼图的一个构面任务。由组长带领组员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后贴在黑板上,完成“二氧化碳”知识树拼图。这种拼图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热情。

(五)思考/同伴交流法的应用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按照化学学科规律,设置思考/同伴交流法学习情境,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同伴交流中突破知识难点,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分子和原子》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在讲到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时,以水通电分解为例,让学生合作解决这一变化的微观实质问题。同学们经过小组内的讨论,采用了很多方式去展示,如角色扮演法、白板演示法、磁扣模拟法、纸片拼图法等。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更清晰,思维更活跃,想象更丰富。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思考/同伴交流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与合作技能并及时提供有效的指导避免因为缺乏监督指导造成课堂秩序混乱。

四、结语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有句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句话不仅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指出了不合作学习的危害性。现代教学理论也证明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还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几种典型的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促进了师生的有效互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基于这种教学和学习优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龙宪广.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75-176.

[2]凌云.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1):158-159.

[3]经江红.合作学习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践行探研[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2):157-158.

[4]陈迪.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3(7):154.

高中调查报告范文5

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前者认为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只需要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教学即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后者认为知识不是纯客观的,学生是有主观意识、社会意识和独立人格的,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前者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目标,而后者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前者在教学过程中更倾向于教师的讲授,鼓励学生机械的记忆,而后者更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发现、质疑、思考;在教学评价上前者往往以分数来衡量一切,而后者更注重综合性评价;在作业布置上前者除了题,还是题,而后者注重通过调查报告、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潜心研究,勇于实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政治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政治课常上常新。以往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大多数政治教师会选择照本宣科,严格遵循教材的章节和内容死教书,教死书,依次讲授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的含义、表现特征、评价四种消费心理、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号召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样的课堂可想而知,圈圈划划背背的政治课堂既枯燥,又无味,学生昏昏欲睡也实属正常。遵循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施教,本节课会让学生有兴趣盎然之感。

(一)课前任务要明确。

教师课前做些关于不同人群的消费的小案例,让学生去做调查问卷。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统计和分析调查结果,课上汇报。

(二)课中甘当配角。

以往政治课堂几乎是教师一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求教师要甘当配角,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

2.班级同学共同交流探究分析调查结果。

3.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总结常见的四种消费心理。

4.学生分析四种消费心理的特征及评析四种消费心理。

5.师生达成共识:大力提倡求实心理。

6.应用理论搞实战。假如你是“月光族”的理财顾问,你应如何建议他们进行科学合理消费?

7.引导学生得结论。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8.发挥主体作用,深度探究。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经济发展要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它对我们的消费提出了哪些要求呢?什么是绿色消费?其核心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怎样才能做到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9.学生阐述,教师完善总结。

10.布置作业出新招。以往家庭作业就是做练习,搞题海战术,学生抱怨声不绝于耳,但是作业形式一旦有所变化,他们会顿感新鲜。本节课课后教师可让学生深入社会(校园),联系实际,写一篇20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中学生消费心理面面观,或者根据案例:备受网络争议的“谢师宴”,在每年高考结束后的8—9月初开始盛行,饭店会推出各式的招牌吸引各位家长。有调查统计显示,近五成的学生表示,高考后的消费支出集中在“旅游”和“谢师宴”,因此被网友称为“后高考时代”,对此你如何看待?撰写2000字的作文来阐述你的观点。

三、积极反思,不断提高

高中调查报告范文6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低下,需要建立完整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学现状而言,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忽视了会计实务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填鸭式”的理论知识灌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在当前的教学中没有科学的启发式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难以发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学生在问题的分析上缺乏批判性思维,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自主解决的能力。从另一方面看,学校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观念滞后。在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活动中,还是以教师板书等常规手段进行教学,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师的教学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的设置上较多地偏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应用型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与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偏离。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思路

(一)在会计教育中体现人才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知识经济环境下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理念需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在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以就业为向导,培养满足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会计专业要求,具有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知识全面且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改变以往只重视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二)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理念

与普通高中与大学对人才的培养不同,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与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知识深度与广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即立足于为中小企业培养中等专业应用型会计职业技术人才来进行课程结构的设计,其教学内容需要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应当以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为中心建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实践性技能培养,将相关学科进行整合,使学生所学能够胜任社会岗位。

(三)改进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应当转变传统模式下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在会计教学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作用是提供学生与教师交流沟通的一个平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地位,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分组讨论式以及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加教学活动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参与性。

(四)多样化教学形式

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安排任务,让学生了解企业中会计处理模式的实际情况,例如让学生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在增加学生与社会交流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日后所要就业的岗位的直观印象。社会调查可根据其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其一是对被调查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解,让学生对会计组织机构的岗位分工、处理会计信息的流程以及具体会计业务的核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其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当前社会上会计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为主题进行调查报告的编写。在被调查单位的帮助下,学生完成调查表的填写,并以调查结果为根据进行初步分析。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社会上时事热点的思考,帮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的形成。

(五)加强信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新科技手段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不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让学生对会计领域高新技术成果与行业发展趋势有直观的认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中能够丰富授课内容,计算机以及先进财务软件的应用还能够提高会计教学的教学设施水平。

(六)规范课程

考核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立,使以往“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此同时,教学过程在教学效果评判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模式中通过期中与期末两次考试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考核的模式已经难以在新模式中适用。建立综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以及实践技能掌握等多元评价标准则十分必要。

(七)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实训基地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校内的模拟室或者是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其必要的基本设施,建立实训基地才能够保障实践性教学以及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顺利进行,尤其是当前社会对于会计行业从业者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的技能学习与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明显缺乏的现状,需要学校完善实训基地这一基本建设。

三、结语

高中调查报告范文7

1.1探究主体错位

开展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时转变教师的角色,尽量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的发现、调查和处理问题,以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探索政治课问题,得到技能、知识和情感的培养。由于高中政治知识的内容较多,偏离于实际生活,探究式教学存在较大困难。如果有效探究要求发挥出教师指导性作用。但许多教师更重视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按照拟定好的教学方式开展,学生只是辅助性学习,教学目的变成教学内容完成,并未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2探究方式单调

若要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保证探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多数教师课堂教学时将生动的探究式教学变得较为单调,无法开展教学工作。由于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探究,教学模式固定开展。只通过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学,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究。个体化教学下放权力,许多课堂学生孤立的发挥作用,合作化探究缺乏实质性效果。若是全个体探究形式开展,也不利于探究目的实现。

2.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2.1精心设计探究过程

每一堂政治课都是以导入、传授基本知识、提升重难点、概括课堂知识、分析时政的方式进行,比较符合学生的掌握能力和知识结构。探究式教学应当精心设计整个过程,取得教学流水式发展。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规划、问题式、提问式,用兴趣化和多变化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传授基本知识时,学生进行自我研究。而在理论教学中,教师适度讲解。例如经济学教学中,教师指引学生理解供求关系理论,让学生了解市场供求关系的难点,对此进行探究。重难点探究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在教学时引进时政分析,在讲解供求关系时提出我国物价上涨的现象。学生采用经济学供求关系进行分析,会提高自我分析问题能力。总结课程时,要在总结评价内融入学生探究过程,让学生明确本节探究的目的和内容。

2.2创建情境开展探究互动

创建情境教学能够实现教师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当创建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创设情境的素材可来源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教师以创建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后,学生带着问题将教材知识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深入探究。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探疑、解疑。在课堂探究结束之后,教师点评学生探究中提出的观点,肯定其中的创新价值,并指出其中的缺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还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意志、态度、能力进行点评。

2.3创造和谐的课堂探究氛围

学生在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中才可以相互启发和相互影响。教师需有意识的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探究氛围,提高自身政治修养,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对学生肯定的赞扬,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幽默的语气会活跃课堂氛围。实际教学时,教师还可采取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打破师生的隔阂。

2.4拓宽探究空间

高中政治课探究空间和时间较为有限,除了平时课程教材知识探究,教师还应让学生参与社会更多探究活动,比如社会调查、参观博物馆、社会公益服务和资料研究。高中政治课探究涉及面广,包括文化生活、政治建设、经济生活等。教师若选题不当,会造成少部分学生参与而多部分学生陪探。开展课外的主题探究,学生会有许多新收获和探究成果,比如文字资料、录像、图片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些探究成果写成小论文、调查报告或制作为PPT课件。学生学习了新知识,并锻炼了自身能力,突破了课堂教学局限性。

3.总结

高中调查报告范文8

学生衣食住行的安全管理一直倍受社会各届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而我县学生的统一着装行为习惯管理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和省市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平等意识,抵制当前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穿着奇装异服之风蔓延,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提升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营造文明积极向上的浓厚学习氛围,经研究,决定就2014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穿着管理和第三届“梅德奥杯”校服征文评比活动开展,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关于学生在校着装管理

(一)学生在校统一着装是教育教学管理规律的需要

1.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原则上必须穿着成套校服,非正常天气,可视其情况由学校灵活掌握,

2.周一升旗仪式或重大节日集会,重大工作检查验收等工作,学生必须穿正装校服或礼服。

3.学生穿着校服应保持整洁得体,上衣拉链或纽扣位置不得低于领口以下15公分处,着正装时,衬衫最上面纽扣最好扣住,学生鞋袜要相对搭配协调,不要松松垮垮,无精打采。

4.学生因特殊原因不宜穿校服者,应向班主任报告,申请年级组或学校德育处登记备案。

(二)教育学生爱护校服传承美德

1.学生要爱惜校服,养成良好的穿着、洗涤、存放习惯。

2.校服是学生的特殊“身份证”,是学生形象的体现,不许在校服上涂画,不许吊挂饰品、饰件。

3.校服若有损坏、丢失,应及时修整更换。

(三)加强对校服穿着监督管理

1.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级学生校服的自愿订购、试穿、发放和穿着的监督管理,学校德育处和团委(少先队)负责对各年级校服穿着的检查、评比、量化积分,分阶段定期公示并备案。

2.校服质量、着色、原料等影响健康的安全要素及采购渠道,必须经质监部门鉴定,一旦发现隐患,师生家长须及时反映给学校或教育、质监等职能部门,以便迅速处理整改。造成损失的,依规依法追究加工企业责任,弥补学生利益,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二、关于第三届“梅德奥杯”校服征文评比活动

1.在幼儿园、小学1—3年级举办以校服穿着文明礼仪展风采为主题内容的学生绘画、教师摄影作品比赛(题目、体裁自拟,绘画用A3,摄影用A4)。

2.在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职中举办以“校服穿着文明身边事、校服的故事、校服研究、校服调查报告、校服背后的故事、我爱校服、我与校服的情结”等为内容的征文比赛(题目、体裁自拟,一般不宜超过800字,用A4纸打印)。所有学生稿件需注明具体学校和指导老师、作者、班级。

3.评比分教师组、学生组,活动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并颁发个人奖励证书。请各单位于4月20日前报送县教育局德育办(纸质加盖公章),除绘画作品外,征稿均需发送电子稿至德育办邮箱:同时报送统计表(设序号、作者、班级、学校、指导老师五栏)。小学以中心校为单位(含实小、人小)报50篇,初中、高中、职中报30篇,幼教作品以镇中心园(含示幼、机关二幼)报20篇,各单位具体上报数量原则上不得突破下达指标。

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