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范例

高中地理课

高中地理课范文1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导课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由于教师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在高中地理导入教学环节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开展教学,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可以给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因为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过于丰富,导致其很容易墨守成规,教学观念不够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不够创新。这会影响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可能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导课环节中,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引入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对高中地理的学习容易缺乏兴趣。另外,教师直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教学,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发挥的可能,让学生没有机会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缺乏艺术性和感染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我校为例,我校很多地理教师的教学经验都十分丰富,但是丰富的教学经验背后是自成一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这些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能力十分自信,因此,对于创新导课方式不屑一顾,认为那是在做无用功。这种陈旧的理念严重制约了我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对提高我校学生的地理能力毫无益处。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原则

首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导课法一定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备课时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分析,这样在导课的过程中才能达到将学生引入良好学习状态中的教学目的。教师在备课环节要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资料,为导课法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帮助,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导课环节中的案例或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而且,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还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要让教学目标浅显易懂。另外,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仅需要满足学生的课本学习需要。还要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需要,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最后,在对具体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比如在对吐鲁番盆地的气候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葡萄干”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导课法一定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导课法的应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是需要学生来配合的。教师在导课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地理学习水平,考虑到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需要。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导课,例如利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在课前导入环节与学生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导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应该注意的是,一定不要一开始就将教学内容透露给学生,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找到一个关键点进行切入,让学生产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疑问,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让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导课法要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来研究导课法的应用策略和应用案例。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选用符合高中生兴趣爱好的方式来进行导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对高中地理知识产生探究和学习的欲望,这样更有利于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高导课的价值,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我校地理教师李教师为例,李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地理成绩平平,地理课堂的活跃度和配合度也不够高。李教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该班学生进行询问,发现该班学生之所以对地理课没有兴趣,是因为李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言语过严谨,学生很难及时进入到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中,对后续的知识讲解自然兴趣平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李教师从课前导入入手,激发他所教班级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首先,李教师会在课前,就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研究。然后,在整个课堂导入环节中,都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经过李教师的努力,现在该班学生对于地理科目的学习兴趣十分强烈,学生的地理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策略

3.1案例导入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发挥导课环节的教育价值,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时政热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教学内容自然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更有实践性,十分注重对学生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地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帮助学生学生学好地理,不仅可以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了解生活中很多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案例导入法的作用,将案例导入法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课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能力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展示、语言讲述、视频播放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近期关于地表形态的一些地理新闻,之后让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这些地表会发生形态的变化,海洋是如何通过地表的运动变成陆地的,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发现地理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地理学习中。

3.2情境导入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发挥导课环节的教育价值,最常见的是情境导入法,将学生吸引到相关的地理情境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感受地理文化。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相结合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关的地理情境,吸引学生的关注。例如:在《宇宙中的地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在网上下载好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在导课环节中将这些视频和图片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加上一些音乐配合渲染,将学生带入到宇宙这一宏观壮阔的空间内,让学生感受宇宙的美,在此基础上吸引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然地引入教学内容。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高中学校多媒体设备还不够完善,多媒体技术也没有普及到各个高中的地理课堂中来。对于这样的高中,教师可以运用面授法,让学生通过语言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对具体知识进行学习。总而言之,各个高中的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要因地制宜,运用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

3.3复习导入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发挥导课环节的教育价值,一定要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旧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来引入新的地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点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初步的地理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高中地理学习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应用复习导入法可以加强地理知识的有效整合,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提出新知识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点中的地理知识,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来思考新知识的重点内容。利用营造地表形态力量中的重点来进行分析,让学生思考哪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可以促成河流地貌的发育,帮助学生梳理地理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连续、系统的知识结构。

4结束语

高中地理课范文2

高中地理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诠释,在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扭转了传统地理成绩至上的理念,更注重于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的生成,创新地理教学成为崭新的课题。

关键词:

高中地理;创新;人才

在新课程改革氛围之下,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全新的姿态,它在传授高中地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改变了教学主体传统观念,与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相结合,将高中地理知识与现代社会技术环境相整合,创新教学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创设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氛围

高中地理的传统讲课方式,通常是教师讲授式、学生“坐听”式的模式,然而,由于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于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感觉颇为吃力,对于困惑不解的地理问题也无从问答,无法培养出积极、主动的高中地理学习习惯。在新教育理念下,要创设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有问有答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学生解疑破难。如,在《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让学生挤压“吸耳”球使小纸条飘动,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纸条会飘动?风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解释?”等,学生在主动思考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

二、实践带动地理教学的创新方法

文本的课堂学习是单一的学习,而融合社会实践的学习方式,则体现出其丰富多变、灵动复杂的特点,这就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知识的架构。

三、注重作业布设融入日常教学的创新方法

在高中地理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布设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地貌考察活动,学生在大自然的景象中书写自己的考察报告,在自然界中与书本之中的知识契合。还有,在组织进行天文观测的教学中,学生对观察到的木星和土星进行辨识和特征描述,学生在组织观察的过程中,感受与书本图册之间的差别,进行行星表面光环、条纹的综合分析和思考。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根据高中地理教材特点,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文本教材内容和社会实践、实验等手段,整合课程资源,在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行高中地理疑难问题的解答,提升高中地理学习素养。

作者:付晶 单位:吉林省长白山第二高级中学校

高中地理课范文3

在分析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的基础上,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两个方面,阐述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的路径。

关键词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教学模式

1前言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其时间短、规模小、针对性强、图文并茂、音视频兼具等优势,已经得到高中广大地理教师的普遍使用。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基于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微课资源整合,以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最大效应。

2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类型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不同于传统课程资源,但是它是在继承传统地理课程资源基础上的再发展与再创造,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微课资源主要在地理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馈、学习指导等多种资源的基础上,又根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价值与运用领域,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2.1知识型资源

知识型微课资源是以传授地理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微课教学资源。教师围绕地理教学的某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微课资源的利用,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启发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掌握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基本知识与知识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总之,知识性微课资源以传输知识、培养学生地理知识构建能力为主要任务。

2.2活动型资源

活动型微课资源主要是围绕高中地理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而开发的教学资源。为了推动学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教师借助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学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开展自主与合作学习活动;为了提升学生地理应用能力,地理教师往往借助微课,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采用体验法、参与法、置换法、演示法等实践活动方式,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辅助型资源

辅助型微课资源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辅助作用的微课教学资源,它着眼于拓展学生地理知识面,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性学习。辅助性微课资源尽管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但是对学生地理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与辅助作用。如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可以利用微课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同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借助链接型微课资源,帮助学生开阔地理认知视野,对高中地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与拓展作用。因此,辅助型微课资源也是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3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只有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实现其价值与效益。

3.1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针对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展进行的资源整合,是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整合意识,推动地理微课资源体系与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

1)新旧教学资源整合。鉴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是整个地理教学资源中的一种新的资源,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加强地理新资源与旧教学资源之间的整合,使微课资源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资源库,形成相对完善的、持续的地理资源体系。微课资源与旧资源的整合,首先,要继承与发扬传统资源的优势;其次,微课资源要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地理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就要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提高新旧教学资源整合的整体效益。如教学“区域发展差异”这一课,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差异,对教学资源进行再整合。把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有机融合在微课中,使之成为微课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这样既发挥了传统地理课件教学资源的作用,又通过微课模式,凸显微课的教学优势,实现传统课件资源升值[2]。

2)不同类型资源整合。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具有类型多等特点,不同类型的微课资源在不同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较好地体现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那么高中地理教师如何才能实现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的最大价值呢?整合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的需要,加强不同类型的地理课程微课资源的整合设计,使不同类型地理微课资源有机结合。这样就能避免微课因时间短小带来的容量劣势,更好地突出微课针对性强的优势,做到互为补充、互相支撑。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活动型资源”可以结合“知识型资源”,使“活动型资源”紧紧围绕“知识型资源”展开设计与开发,促进学生地理知识的吸收与运用;“辅助型资源”又紧密围绕“知识型资源”“活动型资源”展开设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链,实现课内向课外、知识传输向知识运用的有效延伸。

3)不同学科资源整合。现代教育理论注重构建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也要坚持开放性原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资源有机整合,实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同时,这种整合既要立足于地理课程教学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点,这样才能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地理微课资源与其他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将进一步丰富高中学校教学资源库,推动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学习迁移,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高中地理学科与高中历史、高中政治等学科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知识互相交叉、互相渗透。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可以尝试与高中历史、政治学科微课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互为补充,通过不同学科微课资源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思维的发展,用联系的教学思维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含金量。

3.2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路径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作,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学校课程资源建设思路和总体方案引导下,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和学生实际、微课教学特点,有序、有效推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

1)合理规划。为了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效率,避免微课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3]。地理微课资源建设首先要根据高中学校的统一要求,具体由高中地理备课组为实施主体。各位地理教师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及高中地理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考纲要求,制定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方案与建设流程,尤其要把微课资源合理定位,使微课资源能够贴近教材,紧扣地理知识点;贴近学情,充分考虑微课背景下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习惯等,将微课与地理课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2)搭建平台。平台是微课资源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离不开资源平台建设。高中地理要根据“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教学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强化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动高中地理教师之间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建设互动,互相借鉴、互相促进。此外,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地理教师基于微课的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微课大赛、微课题研究等,激发高中地理教师微课资源开发热情,提升教师微资源开发与研究水平,使平台真正发挥出辐射作用,建构起地理教师之间微资源建设的桥梁,营造出融合“微课建设、管理、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立体化服务环境。

3)微课制作。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的关键是微课制作,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高中地理教师具有精湛的教学技术,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养。高中地理微课制作要重点突出“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首先,微课制作要具有科学性。按照高中地理知识与能力发展的需要,科学地制作微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认知特点。其次,微课制作要体现技术性。高中地理微课制作必须要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出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微课资源,以确保微课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有助于凸显微课优势。最后,微课制作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为了更好地展示微课的魅力,需要高中地理教师优化微课设计,融入艺术元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审美享受。

4)应用改进。微课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为了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师要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价值,更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改进。在共享的过程中,教师将根据自身对地理教学的理解与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意见,提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4]。此外,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改进还要善于借助互联网平台,通过同行点评、专家点评等形式,推动微课资源建设更大范围内的互动,促进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建设水平的再提升。

4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微课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必将推动地理教学的新发展、新突破。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强化实践探索,基于微课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更好地发挥微课在提升地理教学效率中的积极作用,为高中地理教学增添更精彩的一笔。

作者:张正勇 单位: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教科室

参考文献

[1]何晓萍,蒋鑫.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9):43-46.

[2]苑雪.微课资源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J].电子世界,2014(9):178-179.

高中地理课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中地理课堂;信息技术

一、引言

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一直不理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全面具体地展示高中地理复杂的知识体系,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吃力。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带来了可行的手段,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机结合,使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新的体验。本文总结出了几点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优势以及应用策略,希望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高中地理历来是高中所有课程中的一个难点,地理课程中除了大量的识记内容,还贯穿着许多复杂的推论、计算和想象。要彻底地将这门课程融会贯通,只是靠几本薄薄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传统的地理课堂上,地理老师们运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尽己所能地将课本上静态、有限的地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他们能在参考课本的基础上对知识有尽量具象、完整的认识。但是,老师的描述能力是有限的,学生的领悟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这种抽象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早已经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得到了极大的扩充,课本有限的知识与网络上的无限的信息海洋成功实现了对接,知识变得没有了疆界;教师与同行之间、学生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同学之间能够随时交流、实时互动;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是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一大难题,图片、视频、音频等多位一体,将课本上的静态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计算机逼真的模拟技术更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高中地理课堂更应该充分将其利用起来,攻克教学上的难题,提高教学效率。

三、互联网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教材知识得到扩充

高中地理知识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会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其实是最基本的引导性知识,平时所做的练习题却是属于“进阶型”的,如果只是对课本上的内容蜻蜓点水般地学习,而不进行扩展、深挖,是无法应对越来越新颖、刁钻的考试的。互联网技术的加入使得教师在备课时,能够脱离教材内容的束缚,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示给学生,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课本之外的新鲜信息,开阔视野、充实自身。

(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尤其是在地理课这样一个教学内容充实、教学任务繁重的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得十分有限的,学生的自主性在课堂上很难发挥出来。这就导致地理知识教授过程中的灌输性过强,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接受。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一状况得到了改善。首先,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示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节省了很多描述的时间,给师生互动创造了条件;再者,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了解和扩充地理知识,不再是只能被动等待老师课上传授讲解,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将学习当作一种值得探索和挖掘的乐趣,而不是一件死气沉沉的任务。

(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所带来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使地理知识活了起来,板块运动不再只是课本上几张简陋的彩色插图,而是荧幕上效果逼真的模拟动画,老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只需认真观看,就能够将其中原理轻松掌握;除此之外,多媒体丰富的表现手段也使地理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不复以往的枯燥乏味、抽象晦涩,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中去

(一)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式

互联网技术能够顺利充分地运用到高中地理课堂中,离不开教师的积极配合和主动改变。首先,教师应该逐渐有意地减少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时间,转而引导学生积极地表达疑问、发表观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因为地理本来就是一门需要探索的学科,光靠老师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再者,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将互联网技术运用起来,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并且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起来,尽量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课本知识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种表现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制作包含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以及网页链接等丰富内容的课件,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地理历年考题、经典的教学案例、疑点难点分析解读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进行有机地整合,形成系统、全面、翔实、具体的知识体系,给学生更加完美的学习体验。

(三)运用互联网技术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知识体系复杂,不论是老师讲课,还是学生学习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此高中地理课堂的气氛比较严肃,也非常容易陷入枯燥乏味之中。互联网技术为教师们改变这一现状带来了可行的新手段。教师们应该尽可能地将课本知识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等手段展示出来,将学生的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束语

高中地理是需要老师和学生们共同攻克的一个难点,在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个难题带来了新手段。高中地理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展的步伐,充分利用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为老师和学生创造最大的便利,让高中地理课堂展示出其应有的精彩,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洋,刘春红.探讨网络时代下高中地理教学新出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23.

[2]刘风永.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整合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3):55+61.

[3]李军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2,(17):22-23.

高中地理课范文5

一、问题导入法的应用

问题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方面,更是推动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的重要方面。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以确保学生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例如,在教学“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时,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从已有经验出发,你认为东北地区有什么特点?(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3)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而且,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为提高地理导入环节的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二、直观导入法的应用

直观导入法是指借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来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直观的地理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为高质量地理课堂的实现渲染好氛围。例如,在教学“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为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也为了让学生轻松地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更为了确保导入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在本节课的导入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西北地区荒漠景观”的图片和视频,确保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总结

总之,在课改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效率,进而也为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保障工作。

作者:万延明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策略

1.1探究性教学的定义

关于探索性学习的这种模式,对于我国来说,针对这种探索式的学习在含义上的理解,基本上都以科学探索为出发点,认为科学探索和探究性的学者都有相似的地方,我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对高中的地理教学的一些特点加以分析总结,我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教材为基础,对于其中的问题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尽量做到举一反三。探究模式的学习具备实践性和开放性及探索性特点,它是以学生的学习作为重点,以教师为指导方向的学习模式。

1.2探究性教学容易需加以注意的地方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其实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能用到探究性的这种模式,也就是说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不是适用于所有类型知识的教学,像那些概念性讲解类型的,特别是科学性的概念就不适用于探究模式。又如对于环境和资源及地形等概念只要在内容上加以理解就可以,没有必要用到探究性学习模式,对于那些由概念扩展的内容可以适当加入教学中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高中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的地理教师对“探究”所起的作用过于强调,忽略引导的关键环节,这就会对实现优质的教学目标起到阻碍作用,这是在认识上产生的误区,原因在于对探究性学习的这一模式没有深刻加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探究式方法要和其他方法相结合,有的老师只针对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把其他一些方法都给屏蔽了,这在教学上是行不通的,因为探究式的方法不适用于任何类型,这就要求和其他一些学习方法相结合才能把学生想要得到的知识更有效快捷地吸收。倘若只是一味地把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奉为圭臬,而屏蔽其他方法,则将会把地理的教学课程带向另一个极端方向,再者,长期使用同一种方式教学也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厌烦感,这对于地理教学肯定是不利的。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策略实例探讨

在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探索模式的时候必须针对类型进行应用,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在探究模式上大致有这么几种类型的应用。第一个就是使用图示的分析方法。它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图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让其主动思考,寻找问题从而很好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比如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实例进行讲解,这就可以通过图例对学生进行直观讲解,在讲解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气、太阳、地面之间会发生什么变化,气温和空间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等,图例就相当于知识的组织者,这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讲解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是有关任务驱动型的使用。它主要是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对于任务进行的合理设计,再通过引导学生使学习任务得以解决和完成,由此对知识得以获取并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比如以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这一实例为剖析点,首先老师要给出任务,让学生找到影响气候变化的一些实例,再针对这种变化对人类造成了什么影响,让学生写出关于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等等,任务分配好之后让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获得基础知识,同时把获取的信息分享给其他学生,教师在这时要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态度给予客观评价,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体会到这种追求知识的乐趣所在,也让其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得以提升。第三就是通过模拟演示的分析方法。它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知识内容通过动态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吸收,使其产生对问题立体化的认知。比如地壳运动,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对学生讲解,提出问题等,这对辅助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

3.结语

通过认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策略,因此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策略进行加强显得极为重要。然而,这是一项较系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多方面完善,比如有关任务驱动型的应用。相信做好以上这些,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将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为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汪东瑞 单位:安徽省繁昌第二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多媒体浅析

1高中地理教学特点

1.1高中地理文理兼备

高中地理课程属于文科课程,但是在大学里地理专业是属于理科专业,这种文理兼备的特点是地理课程的最大特点。在高中阶段,地理属于文科学生学习,但是地理课程本身又有一定的理科特点,这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比如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洋流运动、大气运动等内容,就具有较强的理科特点,仅仅靠识记是无法理解的。这就对文科学生的学习有了理科的要求,文理兼备的特点让地理成为很多高中文科生头疼的一门学科。

1.2高中地理学科外延广,知识广博

高中地理知识面很广,涉及的内容非常多。除了一些人文地理,还有环境地理等,如从地球的公转自转到洋流运动、潮汐运动、板块运动等,这些知识涉及面很广,每一个知识都能再次延伸,这种广博的知识范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巨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反映地理课程难,难在知识量大、识记不易、理解不易。

2多媒体让高中地理课堂疆域无边

随着社会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给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和方法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它也改变了过去地理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和学生群体被动受教的弊端,大大开拓了地理教学的延展层次,优化地理教学方法,丰富教学信息传导的方式,提升了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革新还为学生提供了诸多参与教学和实践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起到地理教学在现代化社会中的积极效果。

2.1多媒体的运用化解高中地理中的难点

如前文所述,高中地理课程有很多难点。比如对于厄尔尼诺现象,很多学生就很难理解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时候,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形象地展示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大洋和大陆上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通过Flash或者是图片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多媒体的运用强调高中地理中的重点多媒体的主要特点是形象生动,运用形象生动的形式,能够强化教学中的重点。对于高中地理来说,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对世界地理概况有一个基本的全方位的了解,对于各地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将这些画面生动地刻进学生的脑海中,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将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难点具体化,从而方便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2.2多媒体的运用开拓高中地理中的知识点

不同地区的高中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学生并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世界、理解世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中共同观察世界地理风光。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各地的地理疆域、气候条件、地理特征等有一个丰富清晰的了解,促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上地理并且主动学习。比如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世界各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特征,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世界各地的了解,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优化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效果。在学习“太阳黑子”和“潮汐”这两个概念时,假若只是根据课本依葫芦画瓢,不对具体的内容以及概念进行延伸,不进行具体化的讲解,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台上教师念得津津有味,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局面。这时可以搜集有关的Flash为学生进行生动而系统的讲解,引发学生的观看和思索,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难懂的地理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3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这种便利体现在地理教学中,也表现在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在地里教学中,有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一个概念,教师常常需要多种方式进行阐述,举证、板书等传统的方式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着一定的局限。而多媒体的方式则可以摆脱这些局限,方便教师很好地组织教学的课件,从讲授方式上进行变革,也能够很好地调节课堂的气氛。这种方式不仅仅对于学生理解地理知识有着巨大的帮助,也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3多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3.1重视多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作用

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各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巨大压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灵活把握教学方式,既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的辅导,也可以进行个体的辅导,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并不重视,认为多媒体教学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且准备课件十分麻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愿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这种认识是存在偏差的,多媒体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极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对于多媒体教学的重视程度。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地理学习过程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互相交流、交互影响、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地理学习中如果缺少较为客观的学习成果评价和反映,就不容易认清学生对自我地理知识掌握的程度,甚至陷入盲目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不能仅仅是让多媒体的运用停留在喧嚣的形式美中,更应该重视它对实际效果的促进。在实际的运用中,教师不能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而弱化自己对于教学节奏的把握、对于学生的引导,要积极强化自身的主导作用,并和学生开展互动,收集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

3.2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说多媒体要无条件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任何一项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过多过度运用多媒体可能会收到相反的效果。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该运用多媒体的时候使用,而在需要使用传统课件的时候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把多媒体当作一种促进教学效果的手段,而不是流于形式,只是为了使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4结语

多媒体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于增强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中地理具有文理兼备、学科外延广、知识广博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用,高中地理教学能够轻易化解高中地理知识中的难点,强调高中地理中的重点,开拓高中地理中的知识点,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等,对于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一方面要重视多媒体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作用,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收集学生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更好地促进多媒体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作者:刘玲 单位:临沂第三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尝试

一、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一言堂”授课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高中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的基础,但高中的地理学科知识又不同于初中,学生理解起来难免有些难度,容易产生畏惧、厌倦心理。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几千年前,万世师表孔子就向我们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提出疑问,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为鼓励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中,教师温暖的话语、鼓励的眼神都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时,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这就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给予详尽答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二、创设情境,与生活紧密结合

一切学科知识原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地理学科也是如此。教师要关注的也从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是为了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教材中枯燥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吸引力,因此需要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例子巧妙渗透在一起,灵活运用,展开教学。例如,讲授《中国的地质灾害》这一课时,为了让防灾常识和自救技能更加深入人心,我创设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情境,辅之以震撼人心的图片、视频等影像资料,并列举了详尽数字,让学生意识到生命只有一次,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并当堂展开了地震演练活动,对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对传统观念中躲在桌子下面的逃生方法进行更正,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躲在桌子或床边,保持比遮挡物低的姿势,这样发生倒塌后会留一些空间,从而促进了安全教育和情商教育。

三、推陈出新,灵活运用原理示意图

原理示意图是地理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是每一名地理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信手拈来的世界地图,往往能够让学生发出阵阵惊叹,肃然起敬,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原理示意图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才被沿用下来,如今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例如,在讲授《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课时,将示意图呈现出来是再好不过的教学方法,清晰简明,一目了然。为了加强记忆,我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反复训练,并展开了“疯狂填字”的小游戏,通过划分小组,展开竞赛的方式,比一比哪一组学生记得更加牢固,不仅督促学生夯实基础,更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开展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很多教师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为了赶进度,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运用讨论法、分组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间的自主探究,一方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教师负担,让课堂发挥最大的价值。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设疑,经过与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而不是先发制人,再按部就班地证明教材观点。例如,在讲授《人口的变化》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家社区周围的人口变化?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归纳总结知识点,以小见大,最终得出结论。

五、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要时刻保持教学理念的先进性,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勇于发现、勇于创新、勇于尝试。

作者:王成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优化流程认知浅析

一、精彩导入,牵引注意

一般来说,在开课的前几分钟,学生往往会感觉到还有几分钟才会上课,于是他们的心还没有收回来,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几分钟进行引导学习,可以通过趣味的导入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合理地吸引过来。当然,此时的课堂导入一定不能是为了讨好学生而故意设置的段子,导入的进行一定要能够紧紧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能够做到契合学生的认知情感,进而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比如,在教学《中国的地质灾害》时,我们就可以设置出疑问或者提出问题,并将其导入到课堂中,例如: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质灾害吗?谁能说一说地质灾害有怎样的危害?我们遇到了地质灾害又将如何去防范?怎样防范呢?这样的问题看似非常简单,而实际上从地质灾害的概念认知再到危害,最后提到防范这些知识点都涉及了,便于牵引着学生对问题逐步深入思考,对自己不懂的知识产生了求知欲,促进了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和对于所学知识点能够主动交流和讨论。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时事新闻导入,例如尼泊尔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泥石流……这样让学生从更真实、更具体的一面对地质灾害产生触目惊心的感触,从而深入到学习中,便于今后在生活中懂得趋利避害。

二、探索互动,讨论思考

课堂的本质就是师生多边互动迁移知识,进而生成运用技能的整体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认知方式整合教学内容,让地理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客观上激发,让学生主动探索互动,然后经过思考和讨论完成体验知识生成的全过程。比如,我们在教学《水污染及其成因》时,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形象地展示出“太湖蓝藻事件”前后情况,让学生真实看到并感觉到太湖触目惊心的景观变化,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加以讨论:(1)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太湖蓝藻暴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2)根据教材P17图2.6,让学生讨论如果蓝藻继续扩展,太湖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这样的设计能够以形象的对比形式呈现,让学生认知到水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和当前我们人类有效治理水污染的紧迫性,让学生详细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这一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出自己如何做到预防和治理的意见,然后大家通过相互交流、互动再到讨论,优选出最佳的整治方案,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下节课讨论污染物的来源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好了铺垫工作。

三、当堂总结,及时回顾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每当我们学习完新知识后我们都要及时回顾和总结,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巩固知识。在地理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几分钟,迅速引导学生回顾当堂课所学到的重点地理知识内容,并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总结当堂知识要点。比如在教学《海水的运动》时,笔者就利用课后五分钟诱导学生主动做到当堂总结:(1)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2)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除了归纳出这两个要点外,我们还需要设置出疑问对学生进行启发并因此而使学生继续思考:此外,我们教师还可以总结出之所以这样分布的规律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便于驱动学生努力深入动脑筋思考,从而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总结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就得以学生为核心,通过设置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导入吸引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再通过形象的展示和问题引导他们互动探索和讨论,最后再经过当堂总结和回顾,基本上这一节课的重点知识就能形成基本脉络,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当智昂洛 单位: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史地组

第六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作用探究

一、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一般是一方讲台、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即使教师有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描绘得天花乱坠,学生听起来也索然无味。这样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多媒体教学集图片、声音、文字、数据、动画于一体,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眼、耳、脑并用的学习方法相一致,极具感染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同时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这样就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地理知识的课堂中来,更好地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中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科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课后作业在课堂内完成,同时又保证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显得更为重要。在高中地理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大节省教师板书时间,传统教学几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现在一节课就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上,同时也能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多媒体教学声情并茂,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三、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当今的多媒体功能越来越庞大,学生可以根据地理课程和自己的学习特点自主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软件。学生学习程度不同还可以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地理学习软件。

四、总结

高中地理课范文6

【摘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其中翻转课堂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翻转课堂以新型媒体技术作为媒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并让教学的时间与讨论形成了翻转,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对高中地理翻转课堂设计问题进行探究,并谈谈实现高中地理翻转课堂设计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翻转课堂;地理学科;课堂设计;机遇与问题

一、前言

新课改背景下,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教学的效率已经得到不小的提升,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种更高形式的教学模式逐渐吸引大众注意了,这就是翻转课堂,从提出之初,基于新兴媒体下的翻转课堂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教育界和学生家长都这种教育形式充满期待,具体到高中地理学科,如何进行翻转课堂设计是需要进行充分研究的,鉴于学科性质的原因,本文将对相关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二、翻转课堂的含义及特点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的本质含义是对传统学习时间与教学时间进行颠倒,即学生对课堂内容疑问为放到课堂进行讨论解决,而教师对于新课的讲解这是放在课后,学生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看学习。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体现的一种大众教育思维。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既然是对传统课堂的变革,以下几点是区别于传统课堂最为鲜明的特点。

1.教师依托视频等形式进行知识讲解

根据翻转课堂的定义其实可以了解到,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并不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是把知识点录成视频等其他形式,让学生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观看学习,这能让知识点的覆盖到大多数同学[1]。

2.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重新建构

课堂不再是教学的场所,而是同学与同学、同学与教师之间进行问题探讨的场所,即课堂是教师用来专门解决学生问题的。这显然是对学习流程进行了彻底的重新建构。3.学习视频浓缩即是精华翻转课堂下的学习视频,总体上时长很短,但是却涵盖了所有知识点及易错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进度重复观看学习难点,这种方式有助于快速定位解决难度问题。

三、高中地理翻转课堂设计问题的探究

(一)高中地理学科的翻转课堂设计问题分析

1.学生参与远低于预期

不少地理教师在课后视频观看量、在线时长、小测验发现,学生的课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远低于预期,同时尽管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是真正讨论地理学科难点其实是效率非常低的,在课堂上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参与进来。

2.学习视频制作难度太大

制作视频是对于高中教师而言难度较大,如果把短视频做得更加精致,那么会占有教师更多时间,并且部分教师还不能独立完成视频的制作,录制视频的画面清晰度以及语音流畅度都会对视频的质量大有影响,而目前看来,制作视频的所花费的时间远高于制作课件或者PPT.

3.学习成果评价体系未建立

由于传统评价方式不一样,这种模式下,教师并不能及时对每位同学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而这对于家长而言是不能接受的,特别是对于高三的学生,家长对这种模式的质疑声非常大。

4.地理学科实行翻转课堂设计的几点建议

(1)明确翻转课堂设计原则

由于高中地理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所以实行翻转课堂模式是很有优势的,进行课堂设计之初就要明确几点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交流与课后学习并重、思路优先,来指导课堂设计整个流程。这三个原则是符合地理学科性质的,如果没有原则作为设计标准,会让整个教学环节陷入被动局面,大大降低翻转课堂的效果。

(2)严格按照课堂设计规划内容与步骤

翻转课堂的实质在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把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内容通过在课堂的沟通讨论逐渐使把知识消化,这一个较为生态的链条,蕴含着一个简单问题提出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教师在是做视频时需要结合地理学科的特征对历届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知识点出发,着重在视频中阐述对这一些问题的讲解,这在规划内容时提高视频质量的重要步骤,并且还需要一些技术手段使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印象。其次在课堂讨论阶段,积极调动课堂氛围,使学生参与讨论中,鼓励他们提出的新的问题与看法,加深对问题的理解[2]。当然,教师在做翻转课堂时要对课程效果评价体系进行大致的梳理,必要的教育测量是非常必要的,以便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教师在课前课后的参与应该加强

翻转课堂是通过多媒体媒介与课堂的方式实现的,教师对于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制作应该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覆盖,形成体系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自然地理的时候,利用动态课件展示,让知识点更加明显,这样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其次,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应该更加深入的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做到对每位同学的观点进行汇总,形成一个思维导图,并针对出现最多的误区进行讲解,加强教师参与课堂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快的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陈晓 单位:云南省大理市大理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苏晶晶.高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2]孙晓丹.基于微课程理论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

摘要:

动机引导行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价值观和思想观的形成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新课改的引导下加强对教学行为的重视,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就影响教师课堂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简要探讨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这些教学行为既包括教师的教学动作,也包括教师采用的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以下文章就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影响教师课堂行为的因素分析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课堂行为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教师的教学行为会受到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教师认为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会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或者其他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那么教师就很可能会采用示范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再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教学知识过于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就会选择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如,为学生展示图片、向学生进行语言讲解等。最后,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例如,部分教师对画图的要求较高,在教学中就会使用辅助工具进行绘图。

二、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

1.整体性价值取向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三维目标,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情感目标以及情感和态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行为应该要重视行为目标的整体性取向,根据行为目标的价值取向标准进行教学行为的设计。在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情感目标的实现和操作需要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基础,而情感和态度目标又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目标的确立。三者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具有统一整体性。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指向不能脱离任何目标而独立,而是应该在多种教学行为中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到更多的地理学习方法,并树立健康的学习态度,培养完善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主体性价值取向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能力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上台展示等均是突出主体性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当然,要达到这一价值取向目标还需要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差异性价值取向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不同的学生在智力发展、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学习基础等各个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进行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均能够获得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不同难度的地理教学任务、向学生提出难度系数不同的地理问题以及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等,这些均是尊重学生差异性的表现。而实现差异性价值取向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给学习进度较为缓慢的学生更多改正的机会,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4.多样化价值取向

多样化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上。新课改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应该更加全面、多样,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目标,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地理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价值取向、行为活动的主体性价值取向、行为过程的差异性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的多样化价值取向,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能够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对课堂教学行为价值取向的追求。

作者:胡锋训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如东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春红,张学国.基于价值取向的高中乡土地理课程与教学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40-45.

[2]白雪,宋健.优质地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研究与分析[J].学周刊,2014(28):64-65.

[3]段丽荣.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价值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197.

[4]查旺玉,王林.优质课堂教师行为特点及其启示:基于2009年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优质课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4):51-53.

第三篇: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摘要】

高中地理学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系统介绍大量基础知识的同时与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紧密结合,强调对学生进行地理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系统的构建地理知识系统,着重把握重难点,而且要在结合知识练习建立思维线索的同时,强化知识实践。可见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如果单纯的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将微课程引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其辅助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地理;微课程;有效性

前言:

美国最早提出微课程时,将其定义为时间相对较短的课程,现阶段微课程的界定有所改变,将教师在准确、全面掌握课程大纲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分解并将分解的知识点以视频为载体开展教学的形式视为微课程,可见微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一方面可以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复习提供依据,对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一、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体现

(一)推动学生形成地理学科知识体系

微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模块化和个性化的特征,所以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课程时,可以结合学习的实际需要选择对应的微课程,并通过微课程的编排形成相应的知识构架,进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1]。例如在课前自主学气循环内容时,学生一方面可以结合自身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灵活的调整观看次数、观看时段以及观看的速度等,对大气环流的知识体系产生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将教师的讲述与自身对微课程内容的理解相结合,更加深刻的把握大气循环知识点,明确大气循环知识与大气运动、海陆分布等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的角度把握高中地理学科。

(二)推动异步式教学的实现

高中生个体在理解能力、生活感悟、知识储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采用的全面授课方式实际上忽视了学生个体间差异,所以学生难以实现个性化发展,而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微课程适当的引入,可以在全面授课的同时实现分层授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大气运动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观看微课程视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实际需要灵活的调整观看次数,进而通过理解和消化直观的视频图像和语言对大气运动规律产生较全面的认识,达到异步式教学的效果。

(三)推动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学科细节知识点

微课程虽然实践较短,但其教学重点突出,所以在演示的过程中,可以较准确、全面的讲授与设置重点相关的细节问题,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完善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使模糊的细节问题不断清晰,进而在实际问题中灵活的运用[3]。例如,大气环流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通过地图册或黑板简图等途径引导学生体会大气环流过程,此类方法要求学生针对单一的图像想象具体的运动过程,而教师对学生想象的动态变化是否准确无法给予评价和引导;而将微课程引入,学生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视频内容对大气环流的过程、现象等准确的掌握,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大气运动的细节可以直观的把握,消除细节问题,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微课程辅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片段式学习

所谓片段式学习策略,即将高中地理学科中较复杂的知识分解成多个针对性较强片段,通过学生对片段逐个学习全面的掌握整体知识。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三个微课程分别向学生讲解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环流形成的过程、近地面风向的确定方法,使学生通过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个复杂的问题更加系统的认识,这对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

(二)互动式学习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发挥微课程的互动优势主要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辅导两方面实现,前者主要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微课程设置针对某一地理问题或规律的讨论话题,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讨论,使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明确知识点;后者是教师结合学生的层次划分特点,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压缩设计,并上传到班级内部沟通平台,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对应的微课程进行观看并向教师反馈学习心得等,这两种互动策略均有利于巩固和扩充高中地理教学知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三)监督式学习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实现家长与教师对学生的合作监督,例如,教师在布置观看微视频不少于两遍等“软作业”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监督学生的完成过程,并将其制作成微视频向教师反馈,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更加准确的把握,以此优化课堂教学的具体手段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要发挥微课程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的主次内容把握科学性以及对学生观看微视频效果评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将微课程引入高中地理教学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并结合高中地理课程特点、微课程特点和高中生特点对保证微课程辅助教学有效性策略展开研究,这是高中地理教学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具体体现,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的有效途径,应在不断深化完善的基础上积极推广。

作者:汪治书 单位:乐清市白象中学

参考文献:

[1]严巍.网络课程辅助高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研究[D].广州大学,2013.

[2]李娜.高中自然地理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3]魏宗捷.微课程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6.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问题探究

【内容摘要】

问题探究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方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从探究主题优化设计,合作互助方式构建以及适时提供支架式引导三个维度入手,不断加强问题探究范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经验地理;实用地理

探究性学习是当代教育教学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并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张唤醒过去那种沉沦、死气的课堂教学氛围,而问题探究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表征,旨在通过问题的创设来驱动学生探索知识、创新发展的积极动力。而高中地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性课程,本身就是由一个个问题以及问题的延伸层面组成的,是践行问题探究教学范式的殿堂。通过问题探究,不仅能够及时转变当下沉闷的地理课堂氛围,盘活整个高中地理教学课堂,而且能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以及创新性学习中,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学会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

一、趣化探究主题,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客观性极强的课程,并伴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探究主题选取可以紧贴学生实际、或以探险形式出现,或以留白伏笔做衬,依次来增强问题探究的吸引力,让原本死气的课堂“活过来”。例如,教学“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新知来分析、探究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荒漠化的危害”的认识,学会运用正确的角度提出治理措施,教师出示了一段关于“楼兰古国”的视频材料,并向学生介绍这片曾经富饶兴旺的土地背后的传奇故事,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每个学生都想知道为什么这片光明之地会永久深埋于黄沙之下?是否能够恢复楼兰古国曾经的辉煌与灿烂?此时,教师再借这股“东风”,将所要探究的主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中,分析楼兰古国兴衰的具体原因,并结合自己的认知大胆设想,楼兰古国是否还有复原的可能?从而让整个地理探究课堂活力无限。

二、注重合作互助,活化探究过程

教育最终服务并回归于社会生活之中,随着社会分工协作方式的日益深化发展,合作互助便成为了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形式,毕竟单一个体的主观努力和学力有限,而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参与学习和探究,不仅能够焕发出每一个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和潜能,为原本枯燥乏味的地理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通过集体协作探究,能催生出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认识,学生对高中地理问题的探究也会更加深入。例如,教学“人口增长模式”这一课,教师以统计图表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了“人口增长有快有慢”这一规律,但要具体理解“为什么人口增长会存在快慢之分”,还需要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和发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展开活动,围绕“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为主线,让学生互相介绍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通过图表、口述、思维导图等形式来记录、补充和完善探究结果,师生在激烈的讨论声中实现了思维的发散,对“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认识也更加全面、具体,集体的力量在这里发挥了实效。而待学生全面地认识了这个观点后,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认识,促进知识的升华和延伸,教师又以辩论的形式组织了二次问题探究,即引导学生围绕影响人口增长的这些因素,具体讨论哪一种因素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利用合作互助形式开启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新起点。

三、提供适时指导,促进知识升华

高中地理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生态等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实践和认识的探索中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观念,而这一过程的学习既是问题驱动探究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智慧播散的舞台。作为高中地理问题探究的引路人,高中地理教师不仅要摒弃以往单纯的说教活动,及时转变角色,而且还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探究情况,在学生一知半解,或山重水复之时提供适时、适量的学习指导和帮助,促成知识的升华,也能在高中地理课堂上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促进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例如,教学“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以“外星人”作引,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探索外星人足迹的探究情境,即“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这个神秘的探究问题一下子就让学生们眼前一亮,但这个探究问题究竟从何处下手,应该怎样来回答呢?很多学生一下子蒙住了,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帮助他们开启探究的步伐,他们显然会像无头苍蝇一般,尽管最终可能找到探究的结果,但着实影响学习效率,也会浇灭学生这股难得的探究热情。因此,在学生展开探究前,教师便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生命的存在需要什么条件呢?”“这跟恒星、行星又存在关联性吗?”从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连续性的认知:“生命的出现需要哪些条件→需要寻找一颗什么样的恒星→在这颗恒星周围的什么地方找一颗行星→这颗行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生命才能存在?”问题是驱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教学活动和过程都必然要围绕问题来展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紧紧抓住这一规律,摒弃单纯的说教行为,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学会合作和互助,并在主体探究中慢慢顿悟,亲身体验问题探究为课堂带来的光彩,为学习带来的欢乐。

作者:吴益立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本文是江苏省十二五增补课题《基于实用主义理念的高中“经验地理”建构》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2015/02/294。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研究

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地理课堂中,这不仅是丰富课堂以及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一种方式,这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活跃,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地理知识学习与探究的趣味性。教师要能够找到合理的在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的方式,要结合地理课程知识教学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展开的流程。教师要让那些偏理论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对于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积极情感的素材加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够让情感教育在课堂上更好地体现出来,并且可以为课堂教学的实效带来推动效果。

一、充分发挥地理课程的特点

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教学有一些相应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时要充分体现这些要点,结合课程的特点进行更加有趣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融入情感教育时也要对于课程的特点有充分考虑,要找到这些教学内容中可以引发情感共鸣的素材,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知识学习与探究的乐趣,这样才能够让情感教育的积极功效充分体现出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课堂教学的成效不高,学生对于课堂的投入程度不够的状况时,多半原因是因为教师没有体现出地理课程的特点,尤其是没有对于那些富有趣味性和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素材有充分挖掘。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课堂变得非常单一,学生也感受不到知识点分析探究的乐趣,自然不会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一定要想办法对于这种现状加以改善,要充分体现出课程的趣味性和情感因素,给情感教育找到更好的依托,这样才能从整体提升教学效果。单从内容来看,地理学科不仅囊括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日、月、天、地、山川河流,也涵盖了古今中外各处的地理知识及人类智慧。它充满趣味的内容以及丰富的知识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地理学科在情感教育中的优势在于其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为学生的情感认知提供了知识基础。教师一定要充分对于这些素材加以利用,比如,透过很多例证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让学生产生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在面临和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和艰难环境时不屈的斗志和毅力,这也可以很好的加深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教师要对于教材中大量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充分地挖掘和利用,并且在教学中融入更多富有情感化的元素,这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更为浓厚的兴趣。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

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各种有价值的情感教育素材,要对于这些素材有充分合理的利用。教师首先要充分熟悉课本,对于那些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体验的内容进行充分与合理的利用。也可以在教学这些内容时从情感角度出发,让学生形成对于知识探究的兴趣与欲望。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情感教育有很多实施与渗透的空间,重点是教师能否找到这些空间,能否充分利用这些有关的教学素材与资源,并且带给学生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在情感的引发下更深入的领会这些知识。课本中讲到了很多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素材,非常真实的给学生呈现了近年来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对于自然环境肆意的破坏,以及人类最后所受到的来自自然的惩罚,这些内容是很有价值的素材。不仅能够融入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如,在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这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通过播放黄土高原从一片绿地到如今满眼黄土的过程,让学生看到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森林、成群的牛羊,让学生明白黄土高原也有过美丽的曾经。然而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垦土地、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河水开始变得浑浊、森林逐渐变成荒漠,满眼都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黄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刻的触动,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让生态意识在学生心底滋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学生也会在过程中懂得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三、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感染力

情感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对于学生的感染力,要善于构建和学生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氛围下情感教育会更容易得到渗透。教师要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课堂上可以多带给学生积极正面的感染,让学生以良好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中,很多时候,教师的言语、情感乃至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与看法会直接感染到学生,教师如果表现出对于某个问题或者某段资料的强烈情感共鸣,这会直接感染到学生,学生内心的情感也会得到激发。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这种影响,要多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态度的伴随下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知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感染力,要以丰富情感来带动学生对学科的热爱。情感具有感染性,所以教师的情感会影响着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教师要保持饱满的热情,微笑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真情对待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喜爱,这样才能让学生喜爱地理这一学科。同时,教师也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丰富情感,在讲到很多内容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产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做到以情动情。教师的影响和对于学生的感染力是在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策略,教师如果善于发挥自己对于学生的引导,情感教育取得的积极成效会更明显。

作者:薛咏梅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田家炳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

高效课堂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的现代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教师带领学生积极的相互配合,使课堂变得积极、主动、生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教学目标为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实际并且掌握提问的技巧,从而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

积极主动;课堂提问;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一直被教师和学生形容为“文科中的理科”,因为高中地理有很多知识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在记忆的基础上需要计算,这些内容基本是在课堂上掌握,所以如何打造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此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示意图繁多、复杂,课本上给出的示意图虽然画的很精致,标志的也很清楚,结合文字内容,是可以进行阅读的,可是会造成很大的难度,让地理课更加的枯燥乏味。其实,很少有一门课会有这么多的图示,这本来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但是因为包含的地理知识较多,加上课本给出的图案比较死板,反而会给学生造成负担,不仅要记住课本上的文字知识,还要学会图示的画法,所以要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把课本上的图或者文字的知识通过多媒体形象的表达出来,把静态的图片转换成更为直观的视频形式,让学生更加清楚相关的变化,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记忆,做题的时候才能不出错。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准备好相关的视频资料,上课时结合这些动态的资料进行授课,可以让学生更积极的吸收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例如,在鲁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中,主要讲解的地球和宇宙的关系,涉及到太阳、地球、月亮以及各大行星的运动,其中的知识繁杂,适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首先是天体系统的示意图,包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三部分内容,而这三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书中只是一个平面图,在多媒体播放的视频中可以清楚的观察到三者的关系:地月系处于太阳系之间,而太阳系属于银河系,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很多我们没有探究到的地方,成为河外星系。其次是太阳系的的运动,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绕其运动,而且有各自的轨道和周期,这些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可以看到更立体的天体运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从多媒体视频可以清晰的看出两者的运动过程,教师结合课本上的介绍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更轻松的掌握这一块知识。

二、教师要掌握提问技巧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提问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手段,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专心的听课。但是,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注意方式方法,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提问,让学生有很大的压力,不少学生会觉得被提问的时候很紧张,学生一旦回答不上来教师的问题,教师会责怪学生,或者对学生进行处罚,虽然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一块内容是不对的,但是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达到提问的目的,也要让学生积极的进行回答,才能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师的提问要有针对性,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过于扩大范围,让学生不知所措,其次,教师的提问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问题上,能主动的去思考,而不是害怕被提问。当学生回答的不规范或者不正确的时候,教师要进行引导,让学生慢慢的回答上完整的答案,而不是一昧的去批评学生,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让课堂的效率逐渐提高起来。在学习第二单元的“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时,重点是“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这一块内容,这一节内容较长,所以在讲课途中要进行提问,从而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且引出下边要讲解的知识。

三、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是联系实际应用最多的一门课程,可是因为目前教育的大趋势,教师注重的只是考试的成绩,而忽略了课程本质的东西。学生在繁忙的功课中,都希望有一点新颖的东西出现,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练习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地理成绩。教师在一堂课开始之前,先给学生们讲解一些现实中的事例或者时刻在接触的东西,分析其中的地理知识,或者设置一些疑问,然后再带着学生从本堂课中得到答案,既丰富了学生的阅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高地理成绩。在开始学习“水圈和水循环”之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学生争相回答:“空气、水、森林。”教师说:“空气并不是地球独有的东西,而森林是由水孕育出来的,所以,水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地球上的水又是怎么循环的呢?”有的学生回答道:“地面上的水蒸发到天上,再通过下雨和下雪的途径返回到地面,从而变成水。”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这一节课的内容了。在学习完这一节的内容以后,教师要再次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印象。

总而言之,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深浅程度是直接决定成绩的,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的气氛,注重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认真积极的对待地理课程。

作者:许佳佳 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永来.优化课堂结构构建高效地理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4(01).

[2]高洁.浅析如何实现高中地理有效学习[J].学周刊,2014(02).

[3]王卉.关于高中地理教学干扰的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7).

第七篇: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课堂构建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有效教学理念逐渐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有效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效率不再是以教师所讲授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学生所接受知识的程度为标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有效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因素,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水平。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以下,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构建有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策略。

一、新课改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处于新旧教学模式的交替点。传统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给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使得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之下。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开始进行一些改革并逐步完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开始着手处理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衡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关系,是突破当前教学瓶颈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地理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国家的发展和改革离不开下一代的创新和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很多教师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开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有效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衡量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为标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因素,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首先对所讲授的知识进行了解和熟悉,此外,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应当充分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知识的沟通者和传播者,引导着整个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构建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而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关心和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一样的观点和思想,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思考,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时展的主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之下,有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不应当再以传统的灌输知识为核心,而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不应当急于给学生灌输知识和答案,而应当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一些比较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模式。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和学生在不断的沟通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沟通和互动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周明义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二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洪龙.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

高中地理课范文7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有直接和重要影响,因此要重新关注教师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此一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能更好地发展学生。教学过程应遵循这一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学生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重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以便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轻松和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上好一节地理课的关键,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从而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学知识。轻松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地理课堂充满活力,起到事半功倍的高效课堂的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保持心理上的协调一致和情感上的愉快交流,教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下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学习状态下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也才能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快乐的心情,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学习。

三、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习惯。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巧妙设计形象生动的导入语言,并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例,或展示景观图片、实验演示,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和喜悦,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首先,每一堂课在新课教学之前让学生先明确首要学习的三维目标,这样学习过程就会心中有底,就能主动有序,从而增强地理学习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其次,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选择最佳教学时机,创设具有感情丰富、生动活泼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习思维能力。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失败是正常的事,但如果学生不断失败,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失去学习自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厌学甚至辍学,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使学生在成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让学生从一个学习的成功走向另一个学习的成功,从而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五、总结

总之,“高效课堂”要以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等教学策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这样才能有效转变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状态,才能真正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作者:洪侨柳 单位: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品质研究

一、深化对于教材的有效挖掘

课堂教学首先要有良好的依托,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素材,这样才能够为高品质课堂的打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并且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将这些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大家。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对于课本知识进行补充,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来为课本知识的教学带来辅助。这不仅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维度,提升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来思考问题,进而实现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和生活有着一定联系,这也是很值得教师展开挖掘的教学内容。教师只有首先保证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有良好的掌握,这样才能够让高品质课堂更好的得以实现。课本中的很多教学知识点都可以适当得到拓宽与延伸,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陆地资源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我国资源现状,以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把每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态公报”引入课堂,运用“公报”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水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之发展趋势,让学生关心我国气候变化、水质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和自然灾害的增减程度,关注我国政府对应的各种环保措施及行动以及近几年来取得的成果。这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于课堂教学的延伸,透过这些详实的数据与资料的显示,学生们对于我国陆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我国面临的一些环境问题也会形成更客观的认知。这将会有助于学生环境意识的不断深化,这才是高品质课堂教学中应当实现的教学功效。

二、注重对于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高品质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注重学生对于一些高效的思维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非常关键,很多重要的信息都是在图像中得以体现,灵活的利用图像资源也是高效的解决很多实际问题的基础。课堂上学生们会接触到大量类别不同且形式各异的图像,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更多高效的思维方法。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也会帮助学生很好的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展开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例如,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善于运用地图是学习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从地图上发掘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思维。这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思维方法,很多实际问题的解答都可以利用这种思维模式。这才是高质量课堂教学中应当有的方式。

三、注重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实践

地理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应用与体现。因此,教师要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这样才能够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很多课堂上学到的内容都可以用于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不少地理知识还能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展开分析。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和生活中的这种关联,并且有意识的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来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这不仅能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很好的平台,这也会让大家很好的体验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价值,进而深化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探究兴趣。

作者:凌伟铁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展示视频引发学生思考

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的教学引导方能真正得以培养和提升。为了有效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我经常会在微课中利用视频来对其进行培养。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节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黄土高原特殊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微课。微课的开始阶段我是这样进行设计的:利用多媒体播放出这样的一系列视频画面:(1)西北沙漠和戈壁上的沙粒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形成了强烈的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不断向东南方向转移;(2)暴风雨来临了,黄土高原上的水土严重流失。看到这两个视频画面之后,我再要求同学们思考黄土高原这一特殊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由此思彼,同学们动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容易就能想象黄土高原这一特殊地表形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中展示视频并不能就一定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展示视频的时候必须要具备如下条件:(1)展示的视频要具有思考性;(2)视频展示之后教师需要适时提出问题,要求同学们结合视频进行思考。只有有效做到上述两点方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合作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设计微课的时候我还经常引导同学们在合作中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进而有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在合作中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还会对同学们进行适时地引导。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时候,在本节课当中探究地球的公转是教学重难点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球公转相关的内容,我设计了微课。在微课的开始阶段,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公转的视频。然后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2)地球公转的速度是?(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当同学们的思维出现障碍的时候,我总是适时地予以指导。例如,在合作探究地球公转速度的时候,我提示学生说道:“地球的公转速度会受到引力的影响,请同学们在思考该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在同学们的通力合作之下,他们充分动用了自身的逻辑思维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3)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年,即365天6时9分10秒。在上述微课教学当中,同学们通过对多媒体视频中地球公转运动的仔细观察,在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在充分动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有效解决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是可取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对比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对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在微课教学当中,也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同学们在对比的过程当中逐渐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执教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的时候,在本节课中探究河流横剖面上流速的变化规律是教学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微课。在此次微课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这样两幅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和《朝发白帝城》。看到这两幅画之后,同学们不明所以,不知道我究竟要做什么。看到同学们的这种表现,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画中的船只。告诉我为什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中的纤夫在拼命的拉船,而《朝发白帝城》中的这艘船却可以在滚滚江水中随波直下呢?”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在下面窃窃私语,不一会儿就有同学回答说:“那是因为两艘船一艘在河边,一艘在河中间。河中的水流速度快,而河边的水流速度慢。”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立刻问道:“你是怎样作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听到我这样问,这位同学回答说道:“这个很简单,看两艘船的行进速度就知道了。”这位同学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充分动用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其它同学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点,在这个过程当中全班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在不同程度上得以有效提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比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微课当中,我们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同学们通过对比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让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四、结语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当中,我们教师也不能忘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之后,同学们的地理学习能力也会在无形中得以有效提升。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更是我们一线高中地理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作者:叶荔琼 单位:福建省莆田第四中学

第四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管理探究

一、建立课堂规则,预防学生犯错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我们需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多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教师的辛苦和对自己的关心,进而把学生引到学习的道路上,并建立相关的课堂制度。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因为自制力差,会不由自主地说话或者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到课堂听课效果,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听课状态。这时若教师一味地批评指责学生,会让学生觉得没有面子。因为高中生在思想和行为方面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不应该直接批评学生。为了规范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可在开学之初约法三章,建立课堂规则,让学生自觉地接受课堂规则的约束,即使以后有不遵守的,教师也有说教的依据,从而减轻学生的反感。规则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防微杜渐。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已的威信。若前后管理不一致,则可能会使课堂纪律恶化,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关心学生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挑战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教师的权威能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其实很多情况下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所决定的。教师的专业知识若功底深厚,在授课过程中,就能够把课本上的内容扩展得深一些、广一些,以便更适合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给新招聘来的教师找一些师傅来带领,让新教师可以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通过安排多种示范课让新教师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另外,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也要做到位,有些教师只重视课堂上的管理和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虽然高中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比初中生要强一些,但是在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学习情况上却不能掉以轻心。对学生的关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能减少学生课堂违纪的情况。此外,教师的学识、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对课堂管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工作认真负责、教学严谨、尊重学生、意志顽强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并获得学生课堂上的积极配合,而教学不认真、举止粗野的教师则会引起学生反感、对抗,并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三、课堂结束环节管理的有效性

结束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教学结束这一关键环节,经过三四十分钟紧张的学习,到教学结尾时由于教师的控制力下降和学生的疲劳度增加,导致这段时间的课堂秩序最难维持。因此,重视课堂结尾的设计与管理,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课临结束时,教师或学生对所学内容要做一精要归纳总结,及时强化重点,明确关键,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应胸有全局,在结束一节课时视需要而为后面的课巧设伏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为搭好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而早做安排。在结束部分恰当地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既可使学生所学的新知得到巩固,又可使教学效果及时得到反馈。我在实际教学中,还发现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非常多,以至于在下课铃响以后还要拖几分钟,这种行为是学生非常反感的。虽然教师在付出努力,这样做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可是这样的做法不但不会令学生领情,还会影响学生的心情,影响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内容要安排合理,在下课铃响之前一两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理解进行简单考察,不要影响学生的课下时间。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生只有在环境好的情况下,才能安心学习,课堂效果才能提高,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虽然是文科,但是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者:王平格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第二中学

第五篇: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析

一、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培养学习小组的基础上,笔者摸索出“小组预习一小组活动一结果反馈一课后反思”的教学模式。以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气旋与反气旋》这一节的教学为例。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前小组预习

本节是高一地理必修一中的重点亦是难点。经过课前的学情调查,笔者了解到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准备不足,对本课的核心知识——气旋和反气旋的气压分布、气流运动方向,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等,都缺乏足够了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编制学案,向小组安排预习任务,做好课前的知识储备。学案在“小组预习”环节中占据重要地位,它可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解决学情调查中反映的问题,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本节课中,笔者编制的学案,主要帮助学生掌握气旋和反气旋气压分布、掌握两者的气流运动方向,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理解台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的变化情况。

(二)小组活动

经过第一个环节的预习,学生已对本课的四个核心概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安排以下两个探究环节,一是结合已掌握的知识,经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向全班展示本小组在学案画图题中的答案;二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案中“气旋与反气旋”的对比表格,并选三个小组上前交流与展示成果。小组合作学习中,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只是进行必要的指导。教师将不会如传统教学那样处于支配地位,将是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身份。课堂教学也摆脱了以往的由教师到学生间的单向信息联系,变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交融的多维度的联系。

(三)结果反馈

针对第二个环节展示的结果,笔者组织没有参加展示的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查缺补漏,作出评价。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个环节中,对于各个学习小组的结论与答案并不追求唯一性,允许学生得出不同甚至存在部分错误的结论。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为学生发挥自身潜能提供平台。

(四)课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活动。课后,笔者定期抽选部分小组成员,充分了解他们对小组活动的看法,认真听取其对上一节课的建议。在汇总这些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课改专家的指导,编制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这种有针对性的考核,不仅仅是简单的测验,而是要帮助学生把握自身学习状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情况,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

二、总结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上述的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生生互动明显增强,学生的合作效率与团队意识明显增强,顺利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笔者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很多有待完善之处,如学生的学习活动多局限在小组内,小组间缺乏有效合作;部分小组的预习情况不理想,小组长包干所有学习任务,成员没有成长;目前的模式中,课堂评价标准相对单一,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需要将评价标准多样化,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针对以上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走出符合本地本校学情的合作学习之路。

作者:陈家胜 单位:防城港市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1.教学目标要有效

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某项教学活动试图达到的目的,它对教学起着主导作用。脱离了它,教学就会变得盲目和随意。因此,确定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教学目标要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述,这三个维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为核心,在实施过程中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到教学中把知识传授、发展智能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教学目的应当十分明确。如果一节课中需要完成几项任务,就要分清主次,师生的活动必须围绕主要目的进行,切不可面面俱到。再次,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教具的配置状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吃透”学生,不能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2.教学手段要有效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科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如地球运动),还有大量的内容无法让学生直接感知,所以我们常常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过程,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空间概念,建立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观念。传统的地理直观教学手段主要有地图的运用、地理略图的描绘、地理图片的运用、地理标本和模型的利用、地理素描和漫画及地理图表的绘制等。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地理教师更加广泛地应用更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现代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让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不仅可以增大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且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展示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还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地壳运动等较抽象的地理知识,使学生较容易地建立具体的空间概念,所以利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虽然现代教学手段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形象,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或将两者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描绘地理略图,要求学生跟着教师一边听课一边画图,往往是一节课下来,课程学完了,图也画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画图能力、识图能力也提高了。所以结合教学具体内容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效果才最佳。

3.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课堂教学过程有效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愉悦时,观察较敏锐,记忆效果好,想象丰富,思维敏捷。而人在沮丧时,这一切都将受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与学生亲切地交流,不“独断专行”,而是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包容学生在学习上的情绪,做到多鼓励、少鞭挞,多沟通、少武断,多表扬、少批评。如“你回答得真好”“你的声音真好听”等都能令学生缓解紧张的情绪。在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才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从而推动学生踊跃地参与课堂活动。第二,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也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有效途径。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也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地球的基础知识时,笔者没有讲授,而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提出几点要求,让学生分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然后组织各小组互相挑战(提问),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的还联系了必修一的知识或课外的一些知识来挑战对方,运用这种模式,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地球的基础知识。

4.结语

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搞专业水平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作为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者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于地理教学改革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王玉清 单位: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综合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浅议

一、设计层次问题,科学把控问题难度

层次性问题的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回答。一般而言,在设计层次性问题时,由简单问题入手,再上升到难度大的问题,引领学生思维不断向前发展。而这也有利于教师科学地把控问题的难度,保证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课时,教师进行层次性提问,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展开,对此,为了引导学生逐层了解该项内容,教师设计的层次性问题如下: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你认为什么样的发展是可持续的?3.你对可持续发展内涵是怎么理解的?第1个问题非常简单,学生可以从教材中直接得出答案,提问对象以地理初级水平者为宜;第2个问题稍具难度,但是学生可以从其基本定义中总结出来,提问对象以地理中等水平者为宜;第3个问题难度较大,但灵活性性强,学生可以结合地理认知,适当讨论然后发表自己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看法。问题难度逐层上升,学生思维跟着转动,因而提问效果非常好。

二、注重启发提问,拓宽学生地理思维

教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启发性提问,让学生处于“追寻答案”阶段,从而诱发出强烈的地理学习动机,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时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问题是否具有思考探究价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一课时,教师注重启发式提问,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点有“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等。教师结合这些知识点,挖掘启发点,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思考。师:近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感觉1月比7月要冷呢?这一问题的设计启发性非常强,能够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季节与黄赤交角的关系”上,然后准确作答。在这个案例中,教师根据地理教材内容,结合生活中的亲自感知,设计疑问问题,让学生感到费解,从而顺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地理知识点的应用,强化地理理解,促进消化吸收,从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三、留足候答时间,构建精彩地理课堂

有效的课堂提问还要求教师留足候答时间,并且留意学生的反应。以往的地理课堂提问中,教师抛出问题,马上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上,立即转问下一位同学。这样的表现使得问题成为部分人的“专利”,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发展,有时还伤害到了学生的自尊心。为此,教师必须留足充分的候答时间,以构建精彩的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与人类》这一内容时,教师给学生留足候答时间,取得很好的提问效果。教师提问:洪涝灾害的工程防御措施和非工程防御措施分别有哪些?教师请班上一位平常比较沉默的学生作答,只见这名学生眉头紧锁,1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提出措施。于是,教师对问题进行简单说明,再次引导学生尝试回答。师: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做什么工程来防御洪灾呢?想一想修建堤坝算不算?此时,这名学生豁然开朗,渐渐抬起头,勇敢作答。生:我觉得修建堤坝是洪灾防御工程措施,开辟分洪区、兴建水库、退耕还湖都是不错的措施。为了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教师还可以深入提问:开辟分洪区的好处是什么?兴建水库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仔细观察学生反应,并进行简单说明,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回答。

四、科学进行理答,有效激励启发学生

有效提问还需要教师科学进行理答。如果对于学生的回答只从“对”或者“错”上进行评价,那么学生的回答问题激情不会太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正确理答,有效激励和启发学生。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时,教师科学理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作答: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有一名学生大胆举手,尝试回答。生1:我认为自然条件可以影响农业区位。师:非常棒。你能说说哪些自然条件能够影响农业区位吗?(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启发学生具体作答)生1: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师:归类得非常好。你还能想出其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吗?(再次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如果该名学生能够回答,则继续;如若不能,可以示意坐下,请其他学生回答)生2: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也具有重大影响,如机械、化肥、农药、良种、冷藏等。师:能够从技术条件说明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非常棒。还有其它想法吗?科学的理答既要表扬学生的观点,又要注重启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五、结束语

高中地理课范文8

一、在最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叫出“地理”的名字

生活中,人类无处不见地理,无处不接触地理知识。即便是没有进入社会,在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循环往复的高中学生也是如此,地理几乎统治了他们的生活。但很少有学生在课本之外留意地理知识的存在状态,他们将这些每天都会谈论,并习以为常的东西,不以为然地自动过滤出知识的类别。地理教学的封闭性常表现于此,教师照本宣科,教学课堂的可丰富性也被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教师要突破教材的束缚,面向生活,在最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叫出“地理”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绽放。如“大气污染及防治”这一节,教师便可将几天来预报的空气质量指数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列举在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是哪几种大气污染。学生纷纷举手示意,列举出“雾霾、沙尘、工业粉尘、尾气排放、工厂从烟囱里排放出的有害气体等等”。这些都是展现在学生身边的现象,是具象而又隐性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当事人,对这一现象进行谈论,对这一隐性的知识进行总结学习,这较背诵书本更有效,更让学生容易接受。但可能有些学生不关注空气质量,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多媒体,搜集一些关于大气污染的小短片,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总结大气污染对生活及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及有关的防治措施。可以说,从生活现象切入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拉近与地理知识的距离,不再觉得地理知识是距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一门科学。

二、从某一热点问题切入寻到地理知识的身影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涉猎更多的地理知识,就要凭借一些传递知识的媒介,知晓不同地域呈现的地理现象。目前,最快捷的媒介便是网络。网页中每天都会更新一些新闻热点,这些新闻热点又可能指向某一地理知识,极易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新闻热点的阅读,感知地理与人类的联系。这也有利于教师教学,从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点切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投入学习。如在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节的时候,教师便可举出前段时间热点问题:“印度持续高温‘熔化’马路,近1500人丧命。‘熔化’马路,近人丧命。”刚看到这一新闻标题,学生第一个反应就是“印度为什么那么热?”在这里,教师便可介入地理知识:“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酷热天气。”学生又会疑惑不解:“他们每年夏季都会死这么多人,还是另有蹊跷?”这时,教师就可以举影响全球气候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现象,西班牙语是小男孩之意,与此相反的是拉尼娜现象,即海水异常降温现象,西班牙语则是小女孩之意。教师在进行此类现象阐述时,还可以举一些往年新闻,进行巩固说明。最好是配上新闻标题、图解或新闻视频,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从新闻热点中体味地理知识的绽放。

三、从社会实践中感受地理知识的异样风采

社会实践是一个大熔炉,将所有知识熔炼在一起,我们通过实践会看到知识的异样风采。地理知识也是如此,它将社会实践作为一个承载、传输媒介,呈现着具象,可量化的知识形式。让学生通过全身心的接触和体验,得以印象深刻地感知知识的结构。换句话说,地理知识以实践的存在方式等待学生揭开神秘面纱。可以说,社会实践让地理知识变得更立体,学生也会拉近与地理知识的距离,感受地理知识的无处不在,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洞察课本知识的具象状态。以“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这一章的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各大公立性公园的河流边进行垃圾打捞。学生看到手里打捞的垃圾,内心会有所触动。当然,教师紧接着还要进行室外班会交流,让拎着垃圾的学生进行感触阐述,并说说该怎样防治。有效教学的实现必定建立在合理的教学方法上。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是合理?这就需要教师兼顾教材内容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

作者:刘勇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中学

第二篇:高中地理课堂更有实效探究

一、精心预设,引发动态生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虽然有很多动态生成资源,但这些资源也有不确定性、动态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引发动态生成,教师精心预设课堂教学环节非常必要。在备课时,教师应充分地预设课堂,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这一课内容时,教师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成功地引发了课堂动态生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对学习小组分别安排了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探究、合作完成。任务如下:(1)对照教材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特征,分析其对人类的危害。(2)依据已有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列举出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成因。(3)通过互联网找出2008年~2015年全球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说出相关危害。教师将这三个任务分别安排给不同的小组,各小组学生齐心协力,高效合作,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在课堂上展现出较好成果。通过高效预习,学生能够提前感知自然灾害及其成因、危害等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任务(3)颇感兴趣,尤其对2015年4月发生在尼泊尔的地震特别好奇,因而很多小组围绕地震展开热烈讨论。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结合相关地理知识(如板块知识、地壳运动等)大胆地进行分析并发表自己对地震成因、危害等问题的看法。课前的精心预习有效地促进了动态生成,课堂收获了很多精彩。

二、营设情境,促进动态生成

情境教学是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方法。单纯的情境不足以促进动态生成,教师还必须利用语言引导,设计与情境相关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轻松的环境,从而让学生围绕情境大胆地交流和表达,最终促进动态生成。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丰富情境创设,优化问题设计,注重语言引导。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VI“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这一课内容时,教师以情境创设促进地理课堂动态生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乱丢弃的固体废弃物、垃圾场的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给人的感觉不仅是脏、臭,还让人觉得窒息,更让人担忧。在视频、图片情境的刺激下,学生心里“五味杂陈”。其次,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设置与情境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大胆讨论,促进动态生成。师:这些固体废弃物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对处理和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你有哪些建议?学生对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结合实际情况展开了大胆探讨。有学生说“固体废弃物会占用土地,淤塞河道,污染土壤、水质和大气等”;有学生说“固体废弃物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有学生说“当务之急应找出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解决固体废弃物的方法与途径,如对有机物实行堆肥处理”;有学生提出“对无法利用的固体废弃物采取填埋、焚烧等方法处理”;……地理课堂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碰撞构成了精彩的生成性课堂。

三、引导畅想,等待动态生成

高中生往往更有自己的主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高中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这些独特想法往往也会是一种动态生成资源。这时,教师不妨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继续畅想、分享见解,教师可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等待动态生成,从而构建精彩的地理课堂。例如,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I“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预设学生的思维观点,通过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设置促使学生拓宽思路、主动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在讨论时,学生并非只探讨大型交通工具,有学生也提到了城市交通中的便民自行车。教师听到这一观点后,更鼓励学生继续发散思维,展开畅想与探讨。有学生结合自己上、下学用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想法,认为学校门口的便民自行车点不够多,使得部分来得较迟的学生只能把自行车停放在离学校较远的地点,非常不便。学生提出这一现实问题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采取何种措施,便于学生上、下学?有学生表示在学校附近可以增设自行车点,学生上、下学期间可以优先使用自行车等方案。在这个案例中,学生从身边的交通运输入手,大胆讨论,从而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四、善于发现,诱导动态生成

1.偶发事件诱导生成

偶发事件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可能会经常存在,但教师应更加珍惜这些意外,及时将其转变为能够诱导生成的重要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偶发事件,抓住美丽的“意外”,诱导课堂生成。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宇宙环境”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有效地诱导课堂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时,学生饶有兴致地学习,全神贯注地听讲。此时,有学生突然提出这样的观点:全球人口的数量正在急剧增长,将会引发“人口爆炸”,地球容不下那么多人了,我们人类能不能搬到火星或者月球上居住呢?这一想法天马行空,对于这位突然打断课堂教学进程的学生,教师本应稍作批评,但因他提出的问题新颖,又符合学生的兴趣范围。于是,教师停下原来预设的教学过程,充分表扬了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顺着这位学生的思维,让其他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大家认为火星或者月球是否适合我们人类居住呢?这时学生纷纷发言,积极讨论,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地球适合人类居住的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

2.错误信息诱导生成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导致认知偏差、认知错误等问题的出现。当学生提出错误的观点时,教师不必立即否定学生的观点,可以利用这些错误信息诱导课堂生成。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学生的错误,还必须以智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从而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例如,在学习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信息,引导学生再次探讨,有效地诱导课堂动态生成。在讨论全球变暖对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有学生很坚决地提出“全球变暖对于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这种看法显然有失偏颇。但教师并未直接纠正学生的观点,而是利用反问激发学生思考:难道全球变暖真的是百害无一利?这一反问引发了学生的深入思考。紧接着,学生结合全球变暖的利与弊,进行了综合分析,辩证思维,从而得出全球变暖对地球上的部分区域是有利的结论。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错误信息为生成资源,诱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全球变暖问题。

五、总结

总之,教师要学会捕捉和充分利用课堂中的动态资源,真正构建起更有实效、更加灵动的高中地理课堂,最大化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

作者:曹成双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

第三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课程导入艺术

一、复习式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过的知识作为导入点,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对于学过的知识,学生会感觉比较亲切,新旧知识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还能够自然地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感觉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形成很好的知识衔接。比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中,“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农业的区位选择”来进行导入,在课堂开始的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学过的内容,不同的区域要选择适合其发展的农业或者是畜牧业,达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作物的种植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以及土壤来进行选择,季风区大多数都是种植水稻,根据种植的农作物来判断农业地域的类型。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不仅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还了解了新的知识,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问题讨论导入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的阶段以问题导入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当然,问题的提出要和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密切的关系。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有了疑问学生就会产生求知的欲望,进而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比如,在学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开始阶段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怎么看待农民工这一群体?”所谓农民工就是指自改革开放以来,来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打工的大量的农民,这是一只庞大的队伍,但是由此引发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学生可以根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习和了解,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农民工是一批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力量,对于城市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有的学生则认为大量的农民工涌进城市,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给人们的生活、交通、住房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做出相应的总结和归纳,通过这样的问题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接下来的人口数量的学习也会格外用心,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目标展示导入法

所谓目标展示就是教师将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以及将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明确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就有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课件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学习的重点内容,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都罗列出来,让学生首先看到将要学习知识的大体内容。对学习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对重点学习的内容能够一目了然。比如,在学习环境污染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列举现有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污染产生的危害,让学生对各种形式的污染有一定的了解,最终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教师的列举,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环境污染的产生原因、各种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措施等,这种导入法不仅能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清楚的了解,也能够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轻松。

四、新闻素材导入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导入形式能够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通过新颖的导入形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在迅速发展的网络电视信息来导入新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电视新闻中报道的内容来作为导入的切入点,将地理学习和大家关注的时事新闻联系起来,引发学生的积极关注。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日食或者是月食的新闻,通过观察学生能够发现奇妙的气象变化,感到神奇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天体和星空”的学习内容,通过时事新闻的引导,学生会对这样的信息比较敏感,进而想要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关注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同时,深刻的了解也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这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来说是具有积极的影响的。

五、总结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导入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选择,创新导入的形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进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进步。

作者:张玉华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合理制作思维导图轻松应对高中地理课堂改革

1.在高中地理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极大价值,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地理学习都有很大进步。

1.1思维导图的应用对于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结合教与学的过程,地理教师为了进行高效教学,提升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设计,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以将教师脑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实现有效组织。并且在利用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能够对课堂教育中的问题进行重点思考,实现对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全局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地理教学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使得地理教师的板书形式更加直观,使得教师所讲的地理知识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堂笔记,强化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质量。在使思维导图的时候,地理教师并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将地理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一个可视化的过程,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节省教师讲课过程中的板书时间。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课堂笔记的记录方式也有影响,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1.2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的价值与意义

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地理课堂讲授的时候,学生可以以更加简约的方式记录课堂讲课的要点,过于繁琐的课堂笔记使得学生将过多时间花费在记录和抄写教师的板书上,但是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树立更具层次性,思维导图组织信息的方式是非线性的,以直观的形象拓宽学生的记忆思路,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利于学生清楚地整理地理的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归纳思维意识。其次,在使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可以帮助学生优化记忆结构,强化学生大脑知识信息的有序存储与方便提取,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在脑海中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结构。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中也具有视觉节奏、视觉模式、色彩、图像与想象,利于大脑整体功能的发挥。思维导图涵盖了大量信息,学生在复习时能够更直观地记住知识点,提高记忆效率。

2.地理课堂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之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的时候制作思维导图,集中学生的阅读注意力,使得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清自己的学习思路,对于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目标明确,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提高听课效率,在查看学生的预习成果的时候,教师能够在讲课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课堂讲解的时候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在讲解地理学科中关于锋面系统的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要向学生介绍新课的内容及要点:气团和锋这两类天气系统,学习重点是掌握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系统的影响,比对锋和气团的概念,判别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等。在此指导下,学生在进行预习的时候能够结合教师的学案,自学教师要求的内容,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上交教师审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备课,在地理课堂上为学生展示最合理的思维导图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地理学习,从头脑记忆的角度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复习的时候为学生构建具有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系统,使得学生在复习地理知识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地理复习阶段,绘制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步骤如下:首先,学生回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认真梳理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辅助教师的提示,例如:在学习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的时候,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点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内力,第二点对地表形态起雕刻作用的外力,第三点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学生根据以往的地理课堂的上课笔记,对思维导图中叙述的知识点进行深层次挖掘,使得复习过程中的知识点涉猎广泛,规划出重点知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教师与学生应当注意交流,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复习思路进行梳理,提高思维导图的层次性及清晰度,各个层级之间的知识点间的间隙不要过于拥挤,应注意整体美的体现。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