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点范例

地理知识点

地理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生活化

引言

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获得全面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知识点生活化教学,可以拉近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地理知识相对抽象、复杂与繁琐,学生在理解过程中较为困难。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其中,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新课改提出,要求教学以生活实践为中心,实现不断突破与发展。因此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第三,高考题目涉及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多,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应试教育的改革,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做好课前导入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相对复杂,连贯性比较紧密,知识点比较繁多,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困难与疑惑。然而地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存在着紧密性,如果能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简化知识,降低学习难度,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提供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先做好课堂导入工作,将学生快速带入到学习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交流与探究,然后进行不断地总结与归纳,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发情感共鸣。例如教师在教授《人口的空间变化》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如: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导入我国1979年以前的深圳市人口总数,然后展示1990年与2000年的人口总数,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深圳市人口增长这么快的原因是什么?

(二)做好课堂贯穿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不仅要做好课前导入,还要将其贯穿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学习需求,将生活中的知识巧妙融入其中。可以借助微课视频、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内容,通过动态图、视频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全身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接下来教师通过生活化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回忆、交流、总结、探究,然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面。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惑与困难,展开针对性指导与引导,让学生自由的翱翔在地理的海洋中,加强实际生活与地理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在一个快乐、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学习。例如教师在教授《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歌曲《天路》,让学生了解交通方式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询问学生都了解哪些运输方式,有着什么样的特点等?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思考交流,并且鼓励学生踊跃举手发言。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与激励,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收获更多成功。

(三)做好课后探究

课后探究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巩固与加深印象的一个过程,也需要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将其灵魂运用,才能完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后活动与练习题的设计中[3]。一定要注意解决方法与问题结果的多元化,不能受到约束与限制,让学生尽情的发挥与探究。可以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询问他人、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后探究中,教师也可以全面参与,给予学生更好的引导与指示,成为学生成功道路上的引路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通过做好课前导入;做好课堂贯穿;做好课后探究等策略,将生活化教学高效灵活的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耿静.关于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9,(8):142.

[2]宋新贵.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J].读与写,2019,16(28):209.

地理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变配电室;建筑电气;施工质量

在建筑电气工程中,低压配电室是其子分部工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电气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电气工程整体质量,其功能直接影响电气工程使用功能。因此,如何提高变配电室施工质量成为国家和相关单位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家新修订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于2016年实施。该标准对电气工程施工、低压变配电室施工验收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其施工管理质量,应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和标准展开相关工作。本文主要从变配电室施工前期技术管理、施工中期质量管理、竣工后期质量管理三方面,探讨了低压变配电室施工质量管理措施,依据《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展开相应的管理工作,以期为提高低压变配电室施工质量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1变配电室施工前期技术管理

(一)施工图纸审核

展开施工技术之前,应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无论是施工图设计内容还是施工程序,都应全面熟悉与掌握。在审核图纸过程中一旦发现变配电室设计问题,应立即展开调整与修改,从而保障建筑电气工程安全功能和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二)编制施工方案

变配电室施工方案是各项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活动展开的依据之一,并以此作为经济实施的技术文件。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确保施工方案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而保障各项电气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技术交底

施工前,专业技术人员与相关作业人员之间应展开讨论与交流,做好技术交底记录。主要包括工程特点、质量标准、安全措施等。技术交底需要现场交底与纸质交底有效结合,进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保障变配电室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变配电室施工中期质量管理

(一)设备和材料管理

主要设备和材料引入之后,应在第一时间填写进场验收记录。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应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和规定展开设备和材料验收,并确认材料和设备质量合格之后将其应用至施工中。并实行生产许可证、产品认证制度,通过相关网址抽查生产许可证。对于主要设备和材料在进场验收有异议时,可以直接将其主要设备和材料送至第三方,比如检测结构。检测结构对有异议的主要设备和材料展开抽样检测。第一,抽样检测。对于同类型和规格的设备,抽查数量不得少于一件。对于灯具和开光等器具,同类型和材质的器具数量不得少于一个。第二,有异议的母线槽、电缆、导管等,应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在抽样检测中,同批次的设备和材料不得少于2个规格。对于灯具、开光等器具,同类型数量500个以下和500个以上分别抽检2套、3套。第三,对于同一施工单位而言,在选择设备和材料时,应选择多个单位生产的设备和材料。并对同一生产厂家生产的同类型和材质的设备、材料展开抽样检查,按照一定的比例展开计算。第四,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完成抽检工作之后,应出具相应的报告。并确认相关技术标准,以便确保各项工程活动的顺利展开。第五,当抽样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扩大检测数量。假设检测结果仍然不合格,应阻止该设备、材料应用至工程施工中。

(二)工程实体质量管理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工作应依据相关验收规范和标准展开。对于已完工的电气工程,比如子分部工程,其验收主体为分项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该管理部门不仅需要负责相关检查工作,还需要展开评定工作。确认子分部工程是否符合验收规范和标准。并在检查和评定工作中严格执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而保障变配电室施工质量。第一,变配电室干式变压器金属外壳需要与保护接地导体(PE)干线相连。紧固件应与保护导体(PE)干线相连。对于其检查数量而言,一般抽查紧固件数量为总数量的百分之五,其他器具是全数检查与评定。第二,一般而言,金属门与接地导体干线之间的连接线为铜线,这样可以确保其导体干线与金属门的有效衔接。检查数量和检查方法分别为全数检查和实体检查。第三,金属框架应与保护接地导体相连、门和框架的接地端之间应用绝缘软导线相连、接地扁钢应与汇流排(PE)相连。其检查数量和检查方法分别为全数检查和实体检查。第四,对于配电柜面板上的电器而言,应采用绝缘导线连接,并预留适当空位。端部应采用不开口的铜线连接。其检查数量和检查方法分别为:按照总数抽查10%、实体检查。第五,变配电室明敷接地干线按章的高度有明确规定。一般距离墙壁10——20mm。在接地干线及附件表面应涂15-100mm宽度相等的条纹标识、接地干线上应设置接地螺栓。其检查数量和检查方法分别为:各地抽查1处、标尺测量。

(三)设备安装

安装低压配电设备之前,需要仔细检查设备是否合格,并张卡图纸会审工作。并检查各元器件外观是否完好无损、电器具是否存在生锈等现象、柜门转动是否灵活等。一旦发现元器件有松动情况,应立即更换新的元器件。安装低压配电柜之前,需要检查各器件是否完整。如有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将其处理。在搬运表盘和配电柜过程中,其方式为倒序进场。安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将其焊接在基础钢架上,另一种是借助螺栓将其固定在钢架上。前者在施工时,应注意柜和盘焊接的长度,并保障焊接口没有其他脏物的存在。并在焊接口表面刷一层防锈漆,并在防锈漆晾干之后再刷一层防锈漆。避雷针是低压变配电系统的重要装置之一。展开安装工作之前,应熟悉和了解其安装流程,并严格按照要求展开安装工作。阀型避雷针安装时,需要注意是否垂直。此种避雷针适合恶劣条件。磁吹型避雷针在安装时,应注意上下节位置是否对齐,禁止对调。为了保证变压器的安全,避免受到天气和雷电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压器一般是高压侧安装避雷器。正常情况下,避雷器的安装人员,避雷器在设置上,将其误设置在跌落保险的前面,若是避雷器故障,必须保证电力线路全部停电才可以维护,给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正确的做法是当避雷器的设置上,应将其设置在跌落保险之后并与变压器同步投切。除了建立有效的避雷器,接地装置是保证变压器和配电柜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当连接到接地装置,接地避雷器接地配电柜、变压器外壳、低压侧应具有可靠的接地网络的连接。

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最后一项工作是竣工验收。这是电气工程施工的重点环节,因此应重点加强对工程后期的质量管理。无论是实体质量还是记录资料,都应同步验收与检查。进而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保障资料齐全。其检查的重点在于分项工程质量验收部分,确保各分部质量验收资料和记录真实性和完整更新性。在签章上面,应同时留有责任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印章。并提供以下资料:第一,相关施工图设计文件;图纸审核记录;商会记录等。第二,相关设备、材料的验收证明与记录。第三,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第四,电气设备检查记录以及检验记录。第五,接地电阻、回路末端电压测试记录等。第六,母线连接温度记录、灯具测试纪录等。第七,建筑照明通电记录、工序交接合格记录等。

4结束语

为了响应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相关政策,同时为了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满足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需要,保证工业、采矿业以及农业的正常进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加大力度确保配电网中线路变配电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变配电室安全功能与低压变配电室施工质量和验收工作息息相关,也是影响变配电室使用功能的主要因素。因此,应加强对低压配电室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保障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达标。在施工前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质量保护措施。在施工中期,应强化验收与检查工作。依据检查标准与规范展开施工质量验收与评定,尤其是加强对主控项目的检查,确保施工质量问题消灭在摇篮内。在施工周期,应加强工程实体同步检查。这样在保障工程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工程使用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地理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问题;环境问题;勘测问题

从近些年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方面来看,时常发生因地质问题而引起的工程事故,轻则影响工程施工的整体进度,重则造成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要不断总结和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以及地质勘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与地震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势必会建设一些大中型的水库,当水库蓄水之后,其巨大的水压和渗透能力会改变水库周围的地质环境,容易导致地质断层的复活从而引发地震。一般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水库很容易产生地震:一是水库的岩石层破碎,并且在建设水库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二是地质环境条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三是水库水荷载产生较大的超孔隙水压力。通过对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的事件分析来看,如果水库建设地址没有较大的断裂带,单单依靠水荷载所引起的应力是很难引发地震的,但是一旦地震爆发,将带来毁灭性的灾害。

1.2水利水电工程与水文问题

水文问题表现为: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下流河道受到影响,下流河道的流量过程和周围水域的分布都会产生很大的改变。具体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由于水库强大的蓄水能力,在存储汛期洪水的同时还会存储非汛期的基流,这会导致下游河道水位和周围地下水位的下降,进而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二是由于下流河道严重缺水,一些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就会因为缺少水源而逐渐干涸,同时河流的自净能力会严重降低,导致水质的恶化;三是河水流量减少会导致入海口处淤积大量的泥沙,产生海水倒灌的现象;四是如果建成的水库是以发电为主,那么其下泄流量的变化就要为保证满足发电负荷要求而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下游水位的多次变化,不稳定的水位对渔业、航运和灌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会对当地水文问题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亟待解决。

1.3水利水电工程与气候问题

通常来说,一些小型的水库和灌溉工程并不会对气候状况产生较大的影响,因区域性气候主要是受水体分布和大气环流的控制。但如果修建了大、中型的水库之后,会对当地原本的水体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陆地会变为湿地,水库周边的空气湿度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小型气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原本的气候特点。

1.4水利水电工程与动植物物种问题

水利工程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鱼类上:水库的建设会切断洄游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同时水库深孔下泄水会冲跑下游鱼类的饵料,影响其生长和数量;下泄水温度通常较低,这对鱼卵的孵化会产生不利影响;当水库泄洪时,水流速度较快,水中的氮氧含量过高,这会导致鱼类容易染上气泡病。水利工程对植物的影响:库区淹没和永久性的工程建筑物对植被产生较大的破坏,水库建立之后,由于渗透作用,水库周边的盐碱化程度会加重,这对植物的生长是非常不利的,外加气候条件的改变,同样会对原有的植被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有着其独特的复杂性,具有涉及面广泛、任务艰巨的特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十分重要,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但是现在的地质勘察过程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勘察人员对工程概念的理解不清楚,找不到勘探的侧重点,不能有针对性的完成勘察工作,再加上落后的方法和技术都严重影响勘察质量;二是在进行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时,工作人员所选择的理论方法和计算公式都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难以适应实际要求;三是地质报告信息不够全面,不能够准确地描述出具体的地质条件,甚至有的地质报告根本就没有做出地质结论,或将地质勘察工作草草了事之后直接给出地质结论,工作态度十分不严谨。这样不仅会在审查阶段耽误大量的时间,延误开发时机,还会给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留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2勘测周期不合理问题

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作周期,这样可以保证勘察工作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当前很多工程都省略这一周期,并没有做出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一旦有项目需要申报,立即递交地质报告。没有足够的勘察周期就开始投建的工程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施工人员对当地的地质条件的了解十分有限,许多问题会在施工的过程中暴露出来,就需要再对施工设计进行修改,严重耽误施工进程,更严重的还会对工程的建设埋下安全隐患。

3结语

地理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供电企业;内部控制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制衡的程序和方法。随着2008年金融危及的爆发,内部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企业,面对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不断加大,为了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自2008年,电网企业就开始探索内部控制管理方法,并依据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制定YN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和评价手册。地市级供电企业作为电网企业的分子公司,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主体,2016年YN电网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建立了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模块,要求各地市级供电企业于2017年6月启动内部控制系统上线运行。然而地市级供电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中,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地市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理想,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未能有效的防范企业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地市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内部控制管理建议,以帮助地市级供电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企业风险。

二、地市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信息系统设计缺陷,整体运用情况不佳

2016年,YN电网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增加内控管理模块,然而内控模块功能局限于财务领域,仅涵盖预算、价格、会计核算、资金、资产、税务、产权、工程8个财务领域,未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全面性的要求。2017年6月,YN电网企业要求各地市级供电企业启动内部控制模块上线运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系统功能还存在诸多不完善方面,导致内控信息系统运用情况整体不佳,系统实用性开发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在实际应用不断发现问题,积极向软件系统开发单位就系统功能完善和使用体验优化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不断的完善系统功能。

(二)内部控制管理意识缺乏,缺乏全员参与

目前,地市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主要由财务部牵头负责,其他部门员工由于对内部控制不熟悉,缺乏内控意识,未能有效的参与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和评价中,导致部分领域内部控制执行不理想,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未能有效的防范企业风险。

(三)内控队伍素质不高,管理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地市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多为兼职内控管理人员,未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变动性较大,导致企业内控人才队伍尚未形成,内控人员的不足,造成部分业务领域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地实施效果不理想;部分业务工作人员及内控兼职管理人员就如何在本单位内有效组织内控体系落地工作方面仍存疑惑,内控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管理人员往往只关注管理制度执行,忽略内控体系中的两大手册学习与运用,不知道如何开展穿行测试工作,没有紧扣内控风险点开展风险防范,未能有效防范风险。

三、提高地市级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建议及措施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地市级供电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地市级供电企业应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和电网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和完善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办理,建立符合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控制管理和评价体系,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企业内控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和内部控制考评机制

地市级供电企业应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必须动态掌握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进而对企业信息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防范。地市级供电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风险预警机构,以统筹管理企业的风险预警工作。与风险管理相适应,地市级供电企业可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一是内部控制考评应当建立在完善的考评标准上,公开考评细则,明确奖惩措施。二是内部控制考评应当建立在以事实为根据的基础上,加强对账目查对、资金流向、预算执行等方面的考核。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建设

2017年6月地市级供电企业上线运行的内部控制系统仅涵盖财务领域的内部控制,未能充分体现内部控制全面性的要求。因此,为弥补内控信息系统设计缺陷,地市级供电企业要加大对信息系统中内控管理模块新版本的使用程度,在实际应用不断中发现问题,梳理完善监控规则,优化信息系统内控管理流程,积极向软件系统开发单位就系统功能完善和使用体验优化方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推动落实内控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内控措施嵌入到经营业务中去,逐步尝试多用系统控制替代人工控制,尽可能的减少人为操作因素,提高自动化程度,力求内控管理工作借助“互联网+”的领域技术,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财务管控与内控监测,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宣传、全员参与,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地

地市级供电企业应加强内控制度宣贯,组织不同领域的员工认真学习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员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理解,对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等各项规定的认识,对内控管理工具的应用技能。2017年第12期下旬刊(总第682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2,2017(CumulativetyNO.682)

(五)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人才队伍

地市级供电企业应有计划地培育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人才队伍,通过外出培训、内部充电、交流学习等多种形式,积极为优秀员工创造内控学习环境和自我提升机会,逐步形成全员积极参与、自觉执行、主动监督的全员内部控制意识与氛围,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的运行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及文化基础,为规范依法经营、加强内控队伍建设及延伸监督权责提供坚强支撑和服务。

参考文献

地理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难点

人们在大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很多地质灾害存在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制性,如泥石流、地震、海啸、山体滑坡等。因此在强大的地质灾害面前,我们只能根据自然规律和发生各种地质灾害的规律进行摸索、归纳、总结,并结合地质工程勘查技术,对地质结构进行充分了解,以提前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1]。此外还要加强管理,坚决禁止乱砍滥伐、人为破环自然环境的行为,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

1地质灾害实质

纵观各种地质灾害,其实质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爆发、转移、释放和地质结构的改变,从而形成的各种地质灾害现象。而地质结构的改变存在于两种形式:一种是地壳内部运动造成的地质结构改变,这种改变具有不可控制性和预测性;另一种是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了地质结构的变化,如无休止的采砂、石油钻探、高层建筑施工等。这种行为影响了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因此仍然能够引发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水、沙化等。了解地质灾害实质就是要从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出发,总结规律,从而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理和应对。

2地质灾害的勘查治理设计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需要经过三个步骤:①对地质灾害的治理进行设计并实行可行性分析对方案作出更改,首先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合法的范围内对灾区进行重新设计,尽全力设置好人员生活需要的设施,努力恢复原貌;②现场实地进行勘察,对各地理环境的经纬度、高程等信息作出记录,重新对设计方案进行修订,调用一切可分配的器具,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③施工组织设计,召集现场项目部的所有管理和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关键工作应雇佣拥有专业资格证书的技术人员,并在上岗前检查该人员的资格证书有效期限,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方可开工。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对方案涉及的重点内容要多次推敲,努力保证施工企业和甲方企业的利益,在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的同时,赚取更大的收益。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过程中的难点

(1)我国地质地貌的多样性增加勘查设计的难度。我国地质地貌十分复杂,山川河流、荒漠高原、冰川冻土等多种地质地貌混杂,这样就会大大增加地质工程勘查的难度,主要表现在:①复杂的地质地貌使得难以追寻地质破坏源的深度和广度,这样就很难提出防止灾害发生的措施。如地震源的追寻等,地震源长达数千公里,在这数千公里的区域,地震带来的地质损害是巨大的,地震可以造成地质结构裂缝,从而影响区域内的工程建设施工。②复杂的地质地貌增加的地质勘查的难度。不管是地质雷达勘测还是GPS定位或者电磁脉冲探测,其不能全面和深度探测地质结构状况。因为各种不同的地质结构状况会混合在一起,甚至混合的广度和深度也不相同,所以无法全面勘测掌握。这样造成无法全面准确绘制地质结构灾害分布图。(2)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地质灾害工程勘查设计难度。社会生产发展是人为的破坏地质结构,加速了地质灾害的引发,主要表现在:①石油开采、工程施工,造成地质结构稳定性、安全性降低。因为地下无休止的开采,使得地下地质结构空间变得空洞,失去了受力平衡,那么地质塌方、山体缓坡,在所难免。而且人为破坏还在不断加剧。②法律执行处罚力度跟不上。在社会生产发展面前,人们无法识别和界定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因此执法部门也就无法进行行政处罚,如石油开采,哪一个部门前去进行制止和处罚,这样法律难以追求。那么地质勘查也就无法进行,增加了勘测的难度,甚至前去勘查会被施工部门拒绝出来。延缓了地质勘查设计的时间。③人们对生存环境认识不足,造成了地质灾害勘查设计的难度。如水源地的保护等。如果对水源地保护不力,那么水源地就会发生严重的污染,对人们生活健康不说,而且一旦受到污染,那么使得地质岩层就会腐蚀酸碱化,看似对建筑工程没有多大影响,但是长期下去不但造成地表水污染,腐蚀后的岩土层就会失去原有的剑固定和稳定性,这样就会改变地质岩土层性质,在此基础上的工程建筑,也会被岩土层腐蚀影响。(3)地质灾害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勘查设计难度。地质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使得灾害无法准确预测,这样进行地质灾害勘查设计也就会盲目进行性,不但增加了勘查的工作量,而且也增加了勘查设计难度[2]。使得很多没有价值的信息充入进来。面对庞大的勘查数据,增加了分析难度。

4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机制

(1)重视对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和治理。做好地质灾害的勘查设计和治理不但有利于预防避免灾害的发生,减少人员财产损失,而且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提高工程质量。为此做好以下方面:①政府加大管理力度。不管从资金上还是执法力度上要进行多投入,建立专业化的地质灾害预防和应急管理小组,并就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的勘察设计。协调各个部门,开展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使用价值。②严厉打击乱采滥发行为,包括政府主导的开采项目,加强管理监督。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小组地质灾害勘查后,如果能够进行开采那么才能逐步进行地下挖掘。而且还要做到,开采后的地质恢复填埋计划和施工。避免地质灾害的二次发生和引起的其他地质灾害。③对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开展严格的评估。对于因生产生活需要而破坏的地质地貌,需要进行全方位恢复,然后对治理后的地质地貌进行严格评估,如果达不到治理整改要求,那么必须继续进行。加强依法管理,坚决杜绝评估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使得评估结果真实有效,具有可指导性。(2)提高地质灾害勘查设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地质灾害勘查的准确性除了受地址地貌影响外还与专业人员有关,为此首先进行地质勘查治理设计的业务培训,提高勘查能力和水平,提高专业素质。避免因勘查技术不到位而造成的勘查盲点和误区。其次提高专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全面准确反映勘查结果,认真分析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引发的后果,给建筑企业提供准确的地质勘查数据,反复对勘查数据结果开展研究。

5结语

总之,地质灾害的治理勘察设计,不但有利于预防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提高环境保护,而且做好治理,还可以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更加有利于人们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勘查设计,依法加强管理,提高应对能力,促进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国庆,冯青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工作浅析[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8,3202:267-270.

地理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校企合作;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探讨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已成为高职学校的固定教学形式,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就是贯彻落实工学结合教学的具体表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职业素养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企业的各种教育资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用行业经验深化理论教育,相融相通相辅相成,达到实践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和行业竞争力,为其日后择业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校企合作下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

当下,我国各高职院校均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全国范围乃至国外区域建设了可供学生实习的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大部分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所建设,由企业提供场所和机会,学校指派专业指导教师辅助指导实习,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已从最初的毕业实习安排和经验总结历程中意识到实习的教育意义和重要作用,将实习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注重实践教学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实习基地建设也被列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很多高职学校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也制定了特有的教学计划,普遍受用的是“二一”制教学计划,即学生进行了两年的全日制在校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学习后,在三年级进入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这种教学安排已成为当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普遍教育模式。也有些学校在此种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采用交叉进行同步学习的方式,学生在校进行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后便进入到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检验,在一定时间的实习后再次返回学校充实专业知识,完成余下的专业课程,这种模式也得到了很多高职院校的应用。还有一些高职院校采取了“订单式”教学模式,即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发展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酒店企业每年都会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向学校招收一些学生进入本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固定的实习安排更符合和满足教学计划与酒店实情需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社会对接实操性。经过了数十年的长期探索实践,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也收获了值得肯定的效果,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高质专业人才。然而,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在实习基地实际运行历程中,我们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实习基地管理缺乏完善详细的管理制度、实习成果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等,这些都严重弱化了校外基地实习效果,降低了学生顶岗实习积极性,实践教学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阻碍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育目标实现。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基地可供选择性小,无法满足个体化实习需求。就当下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现状来看,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可选择性十分狭小,很多学校虽然对待实习基地选择十分重视严谨,但无奈于学校影响力和社会环境影响,可供学校选择的实习基地并不多,有些学校仅能够从本省酒店企业或是本地酒店企业中进行选择,实习基地不能够很好地贴合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这样学校便无法较好地满足学生对于实习基地的个体化乃至个性化实习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于实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学校虽然将实习纳入到酒店管理专业教育重点教学任务中,但其对于实习基地建设并未有明确标准和完善制度,只是依据惯例每年定期安排校外企业前来学校进行校招活动,认为实习基地建设仅是为学生和实习酒店提供互选活动安排,对于学生即将进入实习的酒店了解甚少、十分片面,未经过酒店环境、工作氛围、酒店实习计划安排的实地考察,便将企业介绍给学生,学生加入实习基地后无法快速适应酒店环境和工作内容,这种实习基地建设行为十分随意,缺乏责任感和严谨度,并未做到实习教育目标的贯彻落实。

(二)校企双方不能就实习基地建设目标达成一致。学校方面从教育实效考虑则是希望学生在实习基地经过一段时期的顶岗实习体验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完成理论掌握到实践应用的跨越,最后快速融入到工作氛围节奏中,为日后进入社会正式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也是高职学校建设实习基地的主要目的,而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的部分酒店企业则是另有打算,很多酒店愿意同学校达成校企合作主要是由于酒店基层服务人员用工紧张,想通过顶岗实习这种方式缓解酒店的人员紧缺压力,同时为酒店节约用工成本,将实习生等同于廉价劳动力,获取直接财务利益。这种校企双方就实习基地建设目标上的分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学校方面未能实现实践教学目标,酒店方面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是这种短视行为也为其人才留用造成不良影响,从长远看这种目标不一致的合作方式对校企双方都是极为不利的,学校应慎重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互利互赢。

(三)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实习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不应仅是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这么简单浅显,有些高职学校在建设实习基地时只重视基地选择,忽视了与其相关的配套建设,包括基地的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以及实习评价体系完善等,导致实习基地建设徒有其表,比如一些学校在将学生交由酒店安排后便不再对实习管理细节进行跟踪介入,实习进度总结也仅是将简单的酒店回访记录作为依据,对实习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完全属于脱手状态,这种管理方式不仅达不到实践教育目的,也是欠缺责任心的表现,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学校都毫不知情,仅能够依据酒店方面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这就会导致酒店多会从自身利益角度思考解决问题,忽视实习生的心理感受和职业发展需要,从而导致实习生消极实习情绪产生并无限放大,最终致使实习效果收获甚微。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断变动,缺乏持续性很难稳固。在大量走访调查中发现,多数学校每年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实习基地具有很大比例的变动性,这种不断变动的情况使得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很难稳固,缺乏持续性。学校的实践教学需要通过长期的修正、完善过程,方能收获教育成果,并且实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很多问题是具体到校企合作双方的个体化都有问题,需要双方在日后的合作协同下不断改进不断修正,最终达成资源共享、双方共赢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校外实习基地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刚发现问题还未做好解决此问题的方案攻略实习基地就产生了变化的情况,并且这种问题虽会重复出现在其他实习基地运行过程中,但具体解决策略仍应就校企双方再次通过协调沟通后方可进行进一步的解决处理,这种不断变动的问题使得实习基地很难获得持续性的发展。

三、校企合作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一)严格依据实践教学需求严谨选择实习基地。当下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并非仅有餐饮服务专业,除开餐饮服务、前厅服务、吧台服务和客房服务等基础专业技能课程外同时还设有茶艺、酒水调制、插花、酒吧服务等课程教学,教学模式也在朝向拓宽学生技能培养渠道和就业途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在校企合作选择实习基地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各学科专业特点、专业技能培养和学生个人兴趣取向发展。比如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一方面要选择贴合酒店管理专业的企业,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能够有所施展,为餐饮服务专业的学生选择一些高质餐厅会所作为实习基地,为茶艺专业的学生提供茶楼实习的机会,为酒吧服务专业和调酒专业的学生提供酒吧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充分参考学生的实习意见,杜绝一言堂主观教育方式,同时综合社会人才需求现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多样、更具实践意义和教育功能的企业,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在努力达成实践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注重沟通加强校企合作下对学生的共同培养。首先,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要考虑到用人企业对于实习基地建设的看法,从合作育人、合作共赢目标出发,积极思考如何构建满足院校教育需要和企业用人需求的实习基地,包括企业对于顶岗实习这种招工方式的目的和实习生培养计划,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加强同企业的沟通交流,通过共同商讨来制定实习计划方案和实习制度规则,尽可能统一实习基地建设目的和实习生培养目标,在同一出发点和结果愿景导向下开展实习建设,最后达成资源共享和双向共赢的成果。其次,学校除了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方案计划外,也要参与到实习培养、计划和指导细节中,不应仅是简单地将学生介绍给企业,然后全部交由企业实施实习培养计划,而是派出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能过硬且具有实际实习带队经验的教师全程参与到学生实习过程中,对学生实习表现予以指导指正,强化实践教学作用。最后,学校要通过校企间的良性互动交流在企业内部为学生争取到平等的工薪待遇,要求企业对实习员工和企业内部员工一视同仁,避免实习生沦为廉价劳动力,同时为实习生争取更多的工作岗位机会,比如轮岗实习,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增加实习生未来的就业渠道。

(三)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中的教育功能评价体系构建。当下的很多高职学校都有一个这样的通病,在对实习基地的选择上过于随意,甚至有些院校认为实习基地建设仅是教育工作中的例行安排,没有一个合理完善的实习基地建设评价体系,实习基地是确保实习质量的重要元素之一,实习企业的选择是否恰当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学校是否能够达成实践教育目标,具有三分天下定其一的重要作用。因此,构建系统完善的教育功能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在构建过程中学校应严格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实效性、发展性和可行性五原则,要依照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的酒店选用评价指标,用客观评价指标来测定实习基地可选择效度,实习酒店除了要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外,更要符合学校的育人教学目的,实习基地选择的首要条件便是能够配合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实习生绝不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更不是学校为了完成实习教育任务的过场行为配合者,实习基地一定要是能够为学生提供发挥空间施展平台的企业。

(四)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助共赢。校企合作下的实习基地建设应建立在深度合作和长足发展的思想基础上,学校在同企业沟通实习基地建设时要细化到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包括实习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案以及实习评价等多方面,在企业认同下和行业经验指导下,最终达成校企合作。对于实习基地建设的统一,既要满足企业的营业需要和岗位人才需求,又要契合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利用学校的系统规范化教育模式为企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利用企业的行业经验对学校的理论教育辅以优化指正,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结束语

地理知识点范文7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培养;研究能力

1.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缺乏思维培养

部分教师受地理教学进度的限制,在课堂中过于注重对教材知识的灌输,没有意识到培养高中生地理学习思维的重要性,导致高中生无法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无法形成自己的研究思维,对地理知识的思考能力下降,在地理知识出现难点时也无法进行有效的研究,教师地理教学中思维培养的缺失,不利于高中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也无法提高地理的学习能力。

1.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部分老师受职业稳定性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落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较大,知识点也比较复杂枯燥,部分教师落后的课堂教学引导,无法促进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导致高中生出现厌学心理。落后的地理课堂教学,无法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高中生失去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信心,课堂教学质量下降,无法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研究能力。

1.3教师专业素养不够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无法对地理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无法有效引导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思考,受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够的影响,高中的地理研究思维不够活跃,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下降,造成整体地理教学进度的落后。

2.高中地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有效策略

2.1培养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首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引导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地理研究方向,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点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较广,教师应传授给学生如何学习地理的方法,来保证高中生地理学习的独立性和研究性思维,想要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一定要以引导为主,通过对地理知识的设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不断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思考意识,促进高中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地理研究思维,不断攻克高中地理知识难点,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研究能力。

2.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研究兴趣

教师的地理教学方法应随着教育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融入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提高高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知识的讲解中可以对知识点进行情境创设,利用新时期的多媒体技术完善地理教学模式,促进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地理知识的情境创设能够通过刺激感官意识引发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思考,教师可以在情境的创设中加深与高中生的思考交流,通过提问或难点知识分析提高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研究兴趣,从而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研究能力。

2.3提高专业素养,提高课堂研究效率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对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起到很大的助力作用,教师一定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对地理教材内容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对地理知识进行拓展性的总结,设置好严谨的教学方案,保证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借助自身的专业能力在课堂中对高中生提出有效的地理问题,引发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思考,在高中生的研究方向出现偏差时教师也应及时给予帮助,积极引导高中生进行有效的地理知识研究,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研究思维,有效推动地理课堂研究效率的提高。

3.总结

高中生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身灵活思维的助力,教师的教学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研究,对世界的辽阔地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高中生地理研究能力的分析,我们也了解到了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有效培养高中生的地理研究能力,就要不断创新地理教学方法,提高高中生对地理的研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高中生为主体培养他们的研究思维,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研究能力,教师也要随着教育的革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提高地理课堂的研究效率。

参考文献:

[1]于洪玲.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研究能力[J].中华少年,2016.

地理知识点范文8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学习;教学策略关于地理教学问题,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做出了部分结论供教学使用,当然研究也是在不断地进行,不断地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以及教学方式,我们也需要找到适合学生们记忆的学习方式,以此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3]。

一、地理概念学习心理障碍分析

(一)前概念的干扰。地理概念的学习会受很多问题影响,由于学生们在没有真正学习地理学之前,会了解到一些地理知识,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并没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所以,在他们真正接触到地理学的时候,但凡书本上的地理知识与他们自己了解的不一致,就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干扰,容易混淆地理知识,因为学生们已经适应了生活的概念,他们的大脑并非一张白纸,那么对此情况就很复杂,已经适应了的记忆方式和知识很难再从大脑里面抹去,所以很多学生学习的时候会受直觉所影响,如果之前的直觉是对的那么就有利于学生们的学习,可是如果之前的直觉是错误的,就会影响新的地理知识的学习。

(二)首因效应。白话来理解,首因效应其实就是学生们的第一印象。学生们的第一印象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来说很重要,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首先会对先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所以先了解的内容会影响后接收的知识信息,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晕轮效应。晕轮效应说白了就是以概带面,对某种地理概念的片面认识就觉得自己很懂,就好比管中窥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比如,在我们学习季风气候的时候,可能只适合一个地方的气候就被学生们自以为是地扩到多个地区,但这是不对的,每个地方根据自己的地形、洋流、下垫面等多种情况,都会有不同的气候,所以这就属于晕轮效应,知道一点东西,就以为全部都是这样,把一个点无限地放大了。(四)思维定势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些学生有思维定式,思想过于固化,不够灵活,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殊不知自己的思维已经错了,毕竟不同环境下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二、高中生地理概念教学策略

(一)使用思维导图。对于高中的地理教学工作,也有很多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常见的,那就是在教学之前做好知识点的思维导图,这样有助于学生们进行学习,更容易明白学习流程,以及知识点的贯穿,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行适当的知识点分类、归纳以及总结,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框架。这样还可以很好地塑造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加强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思维导图还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认知将知识进行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都贯穿起来,搞清楚每一个小的知识点,再细化知识点,这样可以巩固所有知识点,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口诀法。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种就是口诀法,利用口诀的简便性,编成简短的话语进行记忆,以此来加深学生们对此的兴趣,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不但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可以减轻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一举两得。

(三)比较归纳法。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要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也要学结和归纳学习方法,毕竟地理概念相似的太多,所以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尤为重要,不要混淆了地理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比学习加深知识的记忆,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概念,这样学生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从而清楚地掌握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时候,可以利用世界地图,结合气压带、风带、洋流等分布情况区分所属区域的名字,再比如根据区域图轮廓以及产业情况都可以对地理知识进行很好的整合,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

(四)实地考察。关于地理学习,实质就是对真实存在的生活中的地理情况进行学习以及研究,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地实地考察,真正地体会地理现象,加深地知识的记忆,观察地形,观察地理事物的特征,对地理概念进行记忆。比如,在学习湿地的时候,老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资源,对地质进行分析和总结,带领学生们从课本理念走向真实的环境当中。

三、结束语

关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只有找到问题所在,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学习地理。对于地理知识学习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的学习方法开展后续的地理教学,分析好地理学习的心理障碍以及制定好地理学科的教学策略,都可以提升地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覃晓,粟丰.高中生地理概念学习障碍原因分析及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10):32-33.

[2]朱俸贤.高中地理概念学习障碍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