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范例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范文1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应试教育体制的改革,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新课标的深入发展,迎合了学生学习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笔者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例,探究案例教学法在新课程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

新课程视角;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湘教版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或描述具体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讨论和研究案例,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不仅传授了学生地理知识,还传授了学生学习方法,将教学与学习整合在一起,满足了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必须加强与社会实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遵循这一原则,所选的教学案例可能缺乏典型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重典型性;第二,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不愿意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导致教学案例的分析、总结难以完成,讨论时,有些学生敷衍了事,导致讨论效果不佳,学生没有深入去分析案例,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第三,教学案例的好坏没有界限,主观性强,教师选择的案例没有针对性,不能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导致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第四,地理一节课45分钟,时间紧,一节课很难完整的展示案例以及有充足的讨论时间,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第一,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地理教师要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探究方向,切忌偏离主体。如,在讲解工业区位影响因素章节知识点时,书中的案例材料3:仅考虑土地因素,分析以下工厂的区位安排合理吗?(1)珠宝首饰加工厂设在市中心〔2)钢铁制造厂设在市中心。有些学生可能忽略了前面仅考虑土地因素”这个限制条件,纷纷展开讨论,那么这是在做无用功,教师要及时引导,避免他们偏离主题。第二,安排任务、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如在讲解农业生产活动特点章节知识点时笔者在开讲前引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积”、’`南蔗北甜”等谚语来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去思考这些谚语中隐含的问题、知识。笔者根据教学经验,以“工业区位影响因素”为例,笔者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第一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析“工业区位影响因素”第二步:播放有关钢铁生产过程的视频第三步: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你是一名决策者,正计划在本市投资建设一个钢铁生产企业,站在区位角度,需要考虑到叨仔些影响因素?第四步:提供相关案例材料:鞍钢坐落于辽宁省,周边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交通便利,依托于辽中南工业基地大市场;宝钢位于长江三角洲,周边矿产资源短缺,特别是铁矿石要从澳大利亚、巴西等海外国家进口。第五步:组织学生讨论:从区位角度分析鞍钢与宝钢的相同与异同。第六步:播放首钢发展史相关视频第七步:组织学生讨论:首钢为什么要从石景山迁至曹妃甸?第八步:教师总结出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综上所述,笔者在开展教学前,会布置学生去预习,带着问题去预习,以上述内容为例,在预习时,笔者要求学生了解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历程,了解区位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减少课堂学习压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案例讨论中锻炼自己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反应能力等等。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反思

第一,地理基本知识教学。旨在让学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地理教师搜集相应的案例予以支持和配合,案例的选择要兼顾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养。第二,科学应用方法。这在案例教学模式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地理教师要注重科学应用方法。如,在讲解“热岛效应”时,最好以学生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为案例来讲解,有利于学生深刻了解身边城乡稳定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其次,以此案例为基础,讲解气候变暖、二氧化碳排放超标等地理知识,让学生能综合掌握这些知识。第三,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要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掌握理解的更为深刻,进而提高教学资料与案例的综合实用性。如,讲解“煤炭燃烧产物”才臭氧和酸雨”等知识点时,地理教师可对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进行科学渗透,从而加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值得教师们去深究、去发扬,同时,为了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地理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应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发现规律,每个教学案例中涉及的问题都必须有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解决。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胡万均 单位: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l]杨立荣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之所想田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6(5):32.

高中地理范文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以其主体明确、时间短、效率高、内容充实等优势获得人们的认可,且十分符合现代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地理学科包含人文、生活、自然和区域等多项内容,且在实际教学中有交叉,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微课制作;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高中地理不仅涵盖了自然学科的特点,还包括社会、人文等学科的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微课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且其方法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具有很大的契合之处,不仅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探讨微课在高中地理中的制作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的基本内涵

严格来说,一个优秀的微课应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一是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制作技巧,以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二是微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答同学对某一知识点的疑惑;三是微课时间应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并且应确保知识点讲解细致、主题明确。虽然微课制作方法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录像机+黑(白)板;二是屏幕录制软件+PPT;三是手机+白纸;四是屏幕录制软件+手写板+画图工具。

二、高中地理微课的特点

与普通微课相同,高中地理微课具有使用方便、时间短、容量小、内容少和交互性强等特点[2]。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性质:第一,具有综合化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信息,还要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的特性,明确知识点的主题,准确把握知识点讲解的切合点,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养成。第二,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制作过程中,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学会实际应用,大都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其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尽可能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地理现象,并通过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等展示出来。第三,具有趣味化的特点。作为一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方法,高中地理微课可将大量的、丰富的地理信息通过动画、图片、视频或文字资料等方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增强学科知识的趣味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策略以“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为例。

(一)确定选题,帮助学生分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确立微课主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与课程内容的大纲要求[3]。比如,讲解“地中海气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演示,将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进行生动的讲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其他相关知识点举一反三。

(二)分析需求,帮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与要求。首先,应分析微课的适用对象。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具备相关专业地理知识的讲解能力和多媒体操作技能。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具备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简图的绘画能力,以及移动规律和对气候影响的阐述能力。其次,应分析学习内容。在对教师与学生要求分析的基础上,可通过双动态影片叠加的视频播放方式,使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及其对气候影响有直观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其分布与特征有更好地掌握。最后,分析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使学生对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够理解并掌握。

(三)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思路与方法。首先,在流程与脚本的设计方面。一方面,在制作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的动态影片时,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充分地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制作全球气候分布图影片时,可将独立的动画显示按钮用于各种气候的分布图上,并确保在相应气候区域通过不同闪烁方法将其动态显示出来。其次,在素材的汇编、制作方面。其一,为达到制作要求,应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筛选、分类、编辑。其二,注重两个主体影片布局与层次的制作。其三,在全球气候分布图影片元件的上层设置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影片,并将其透明度、颜色搭配和显示元素等进行合理调适。其四,完成主体影片的测试,以不断修改和完善课件的功能。最后,在课件的整体测试与导出方面。一方面,在课件的整体测试中,应将整个教学流程进行修正完善,以确保课件的流畅性与交互性。另一方面,尽可能将作品改为可执行文件,提高课件的适用性。

(四)总结提炼,帮助学生进行总结与记忆。经过相关教学经验可知,学生在学期末复习时常常会遗忘一些学过的知识点,甚至出现混淆等问题。由于一些地区的位置比较特殊,大部分学生会将一些地理知识点遗漏,从而无法正确得出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规律。因此,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应注意融入一些具有总结性的知识点,使学生学会总结,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记忆与掌握能力。

四、结语

微课虽然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其注重对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使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种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教学资源,微课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开展高效课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系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作者:史方静 单位:宿迁市宿豫实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陆光明.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基本策略———以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为例[J].教学与管理,2015,01:54-56.

高中地理范文3

【关键词】综合思维;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一、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特点

1.是核心素养所提倡的

教育教学核心素养不光是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恰恰满足这样的培养方向。除此以外,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地理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2.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学会把课堂交给学生,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知识讲授,要不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对地理问题的分析,从而突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3.引导地理教学改革方向

高中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顺应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也为高中地理的课程改革指明方向,帮助高中地理教学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二、明确高中地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明确自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目标,逐渐把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成绩为主的教学目标转向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比如在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时,为了避免学生对地理知识死记硬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一个包含不同圈层的地球模型,不同圈层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代替,然后切掉一面,教师借助球体剖面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圈层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当然,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观念。比如在探究“当地的农业地域类型”这一活动时,一方面帮助学生借助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当前家乡的环境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当前时展形势预测今后的发展态势,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帮助学生培养持续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创新教学模式

1.吸引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多种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真正产生兴趣,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自然会很上心,从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比如在选修教材中关于“绿色食品”的问题探讨,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饮食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比起谈地理文化知识他们更愿意谈一谈自己生活中的吃喝玩乐,教师恰恰可以借着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机会,让学生都分享一下自己平时比较爱吃的爱喝的东西,不仅活跃了地理教学氛围,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而且教师也可以借此引导学生找出当前绿色食品的种类,引导学生健康饮食,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也丰富了地理教学课堂。

2.现代化信息技术投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设施也在不断更新,并且引入了各种高科技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这些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它不仅可以使地理教学变得丰富,而且更为灵活。比如在教学“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部分知识内容时,由于教师身边缺乏GPS、RS等设备,因此无法直观的为学生展示设备的使用及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首先让学生了解这些设备是如何使用的,并且通过图片或影像向学生展示这些设备都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地理软件的使用,比如谷歌地球、GIS(地理信息系统)等,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魅力所在。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反映一个问题,地理学科这些知识都是概念性的,只需要了解知道即可,大部分学生认为课上所学的地理知识在生活中无法应用,这种思维潜意识会阻碍学生正常的地理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学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举例子,重庆四川等地区的人民都喜欢吃辣,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气候较为潮湿,体内湿气较重,吃辣椒可以祛除他们体内的湿气从而保持身体内部的平衡。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当地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分析,找出当地地区的特点,从而明白地理环境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力。总的来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多采用一些创新型教学方式,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茜.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高中地理范文4

一般的思维导图以图文并重的形式出现,主要是把关键字及图像还有颜色等建立一个完整的记忆链接。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的技能,也利用了思维的规律、阅读、记忆、激发人类大脑中无限的潜能。它由中心向外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每一个关节点都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延伸更多的连结。思维导图的图像多呈现树枝类型的放射性形式,有一种枝条四处延伸的感觉。而在学习中,每一处的延伸都代表着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连结,可以视为你个人的记忆库,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二、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众所周知,地理作为文科中相对比较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们传授的书本知识,这些仅代表了地理的一部分内容。语言的感染及严谨的思维,都不能全方面地把地理需要吸收的知识表现出来。思维导图作为一个立体的学习方式,目前已经与高中地理紧密地相连了。

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普遍觉得书本上文字知识不难,只需要花时间记忆就好了。可是,地理学习中有大量的图文。尤其像世界地图,不同地形的不同版块,它需要一个有技巧的总结性的重点概括图。而在这个时候,老师开始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在课前把重点内容提炼出来,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理解起来也会变得相对的容易。如果在预习时不懂的内容,学生也可以着重听一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绘制思维导图,把重点放在中心,其它内容慢慢延伸,在课堂和课后很据吸收程度修改思维导图。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自己的掌握程度,颜色可以代表理解、疑问与完全不懂。然后,在课上就认真听讲,对于自己不太理解的知识点积极问老师,直至思维导图的知识点完全掌握。

2.利用思维导图增添趣味性

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较为死板的学习方式,也就是传说中的死记硬背。这个方法对于文科大量的知识点来说,确实十分有效果,可是这其中不包括文科中的理科———地理。地理这门课程,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除了一般的文字知识点,大量的图表需要其分析。不仅要结合已知的知识点,还要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模拟图形,清楚了解它的构造,才能理解它的意义。所以,很多文科生在学习地理时都苦不堪言。不过自从思维导图进入高中地理的教学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导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它没有固定的图形,没有固定的模板。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来绘制思维导图,所以它就有了很大的新鲜感。对于在固定的应试教育模式,它的出现,使学生有了新的学习方法。而且事实证明,思维导图的运用,效果还是极受学生欢迎的。有案例显示,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地理学习后,知识点吸收能力大大提高,而且学习速度也越来越快了。主要是可以在绘制它的时候增加很多趣味性,这使学习的心态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地理学习也变得十分容易上手了。

3.利用思维导图对旧知识的巩固

高中地理的知识量很大,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很容易忘却旧知识,而对旧知识的巩固也就变得极为重要了。可以传统的巩固方法效率很低,不过如果利用思维导图的话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把几个大的知识点串联起来,然后绘制枝干,添加各个小的知识点。在头脑里面有个清晰的印记,那么想忘记反而是件困难的事情了。举个例子,如要复习中国这一章,那么中国就在导图最中间,然后我们分别以人土风情与自然面貌延伸两个大枝干,随后在进行小枝干的延伸,上面分开分析每一个小的知识点。这样,在思维导图中就有了清晰的知识点。重要的知识记住了,那么其它的小知识也就更加好记忆。思维导图在绘制或者修改过程中每一次都是一次重复的记忆,这对知识点的巩固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让学生学会绘画思维导图来学习地理

让学生学习绘画思维导图,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在绘制过程中的吸收程度,这将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是很有必要。

1.学会自己动手绘图

很多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老是会依赖老师绘制的思维导图。可是,他们却不明白自己画图的必要性。老师画图是根据正常的思维模式及教学进度来进行绘制,可是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都不一样,这种情况会导致有很多学生因为理解能力相对落后而理解不了老师绘制的思维导图。这就偏离了最初利用思维导图来学习地理的初衷。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自己动手,才能最了解自己的接受程度,加快学习进度。

2.学会在绘图中创新

自己动手绘图,就会根据个人理解能力有多种绘图方式,所谓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在绘图中可以多多创新,因为思维导图本来就是个开放式的学习方式,在不断的创新中摸索它的规律。从而形成一套独特却很有效的绘图模板。也可以同学之前相互多交流,这个的好处就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吸收好的绘图方式,才能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高中地理范文5

(一)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教材的很多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基本没有交集,学生对这些内容都十分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用联想记忆方法记忆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会捉襟见肘。所以地理课堂教学沉闷枯燥,进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但是通过引入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拉近和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将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会觉得课堂很亲切。通过将课堂学习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记忆起来就会比较轻松,理解起来也会比较容易。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和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慢慢地得到提高。

(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乡土地理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地方的河流交通、树林植被还有当地的气候特征必然有观察和感受。这种观察和感受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大脑中,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将专业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常识结合起来就能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教学重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促进学生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发展

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可以促进学生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发展。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接触书本知识同时还要将课本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够有真正的进步。地理教材内容也来源于实际生活,所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可以将课堂学习到的内容带到生活之中去检验、验证。在实际检验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了解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和祖国,慢慢地对国家的感情也会越来越深。乡土地理资源和教材的结合让学生从对国家宽泛的了解进入到比较细致的阶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地理教学帮助发现乡土地理资源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的必修内容。由此可见地理课程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因此在教学时要选择性地使用。

(一)科学选择利用乡土资源

在地理教学中,乡土资源的选择一定要科学。所谓科学就是教师选择的乡土资源一定要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在选择时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因此,教师在选择乡土资源时一定要保证选择的内容要真实可靠。教学中用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比如在学习有关气候内容的时候教师应该选取当地的气候特征帮助教学,要科学精确地定义当地的气候情况,教给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观念。

(二)注意资源选取的相关性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取和利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乡土地理资源的选取也不同,学校所在地域的不同对资源的选择也不同。所以教师在选取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乡土地理资源的选择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同时也要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相匹配。

2.乡土资源的选取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让学生感到陌生。总之,乡土资源的选取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

三、将乡土地理资源和高中地理教学结合

(一)引导学生深入研究

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课本知识同时还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书本知识背后的深刻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并用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在实际研究中促进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带领学生实际考察地理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带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山川地貌、河流交通等,在生活实践中促进地理教学。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组,然后给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在实践之前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包括药物准备、任务明确、路线规划等内容。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高中地理范文6

(一)有限的时间以及安全问题制约着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通常情况,高中阶段地理课时数量相对较少。所教的课节数只能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经过高考改革后,地理课程的教学任务重,难度大,相对来说,时间又比较紧张,对于开展地理综合实践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不了,对地理课理论知识的掌握相对来说欠缺些.再者,要开展好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预测活动中所出现的突发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等,这些情况在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组织开展综合实践课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首要任务还必须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着安全隐患,有人为了不担风险,图省心,也就不愿意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了.因此,地理课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着诸多的不便。学校想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作为地理教师自然成为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但因为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地理教师自身缺乏组织野外实践活动的能力和组织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师自身缺乏地理实践力的情况下,想要去指导学生提高地理实践力,通常情况下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传统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难以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

自高考课程改革提出后,课堂教学模式依然还是照旧,仍然按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进行,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完全按着高考”考什么”的内容讲授,完全是为了完成考试任务而教,严重的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最好课程,但却无法用传统的纸面试题考查,占比高考试题比重仍然较小,而且是多以多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主的。这些情况的出现,致使学生仍然把目光放在书本和试题上,也就是答题的答题,无法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触类旁通加以运用。况且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基本不会再接触这一学科,基本等同于白学。

二、高中地理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措施

(一)动手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新课标改革的到来,使得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中地理的一项任务之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总切实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解题思维,又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协同合作,将家里的旧雨伞改造成天文伞,同时教师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时区,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时区换算知识,增强对时区的理解;引导学生使用橡皮泥制作典型地貌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典型地貌的认识和记忆,进而帮助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的能力。

(二)通过户外参观、参与活动开展教学,提供地理实践平台

高中地理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师要全面领会新课标精神,并根据教学情况要灵活驾课堂与驭教学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机会组织户外活动。例如,著名的旅游景观的婺源油菜花,在花季不仅景色怡人,还吸引了很多游客参观,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考察:1.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2.为什么当地可以大面积种植油菜花;3.油菜花还适合在什么区域种植;4.结合实际思考打造最美乡村的措施。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建立地理综合思维和相应的知识结构,深入分析问题。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成为有心人,随时随地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并进行思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的地理教学要认真贯彻新课改的实施,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可以适当打破正常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悟,思考和理解能力.指导学生充分的理解地理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也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结合地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改革,构建系统的地理实践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岚,李晴,陈洁,等.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7):74+78.

高中地理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认真备课,积极专研教材,大胆创新教法,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在教学中,教师要形式多样地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丰富多彩,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变得高效,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现状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的模式变得多样化、充满趣味性,激发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新颖、直观的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能力。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高效课堂构建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效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策略进行创新,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组织好课堂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效地接受地理知识。但是,现今的地理教学当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很单一,依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教学互动活动少,只强调学生记住各种地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没有顺应“互联网+”的发展,是与时代、科技的进步相脱节的。有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运用到了信息技术,但也只是单纯地把书本上的文字放到课件当中,再投影到屏幕上面。这样的教学,没有注重师生互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就不好。

(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逐渐融入了信息技术,许多教师都在课堂上应用了信息技术。但是,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各种功能作用了解不够,也缺少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有的教师也不愿意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这些问题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缺乏效率。

二、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

(一)丰富课堂内容策略

要实现高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首先加强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只有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从而让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在教学当中,教师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创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培养学生兴趣策略

要构建一个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有兴趣、有动力学习地理知识,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将各种地理知识由文字信息转换成为立体的画面,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和观察。通过把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进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来学习地理知识,同时形象直观的画面也能让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一个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

(三)营造良好氛围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高中地理课程中有许多关于自然、人文和世界的地理知识,学生很难建立起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如果教师只是纯粹地教学地理知识,单纯用文字进行教授,学生们不仅不容易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因此,通过在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教师不但可以更加动态化和系统化地展示教材中的知识,还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高效。例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态地展示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改变过去的书本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通过师生间的积极沟通与互动,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结论

总之,要构建出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就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维,让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积极广泛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得到拓展与丰富。同时,还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有兴趣、有热情地学习地理知识。这样,才能成功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月娇,孙静.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

[2]樊敏.新媒体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辅助作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

高中地理范文8

1.体现地理学科的教学特色

与其他学科注重计算、识字、识意不同,地理学科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图表系统”的学习,各种地理图像中包含了很多重要的地理信息合地理规律。这些地理图像在呈现出众多地理信息、简明表述地理事物空间的分布等方面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更加形象和具体。因此,地理学科中的图像系统是反映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特点。

2.包含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

与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图像只是发挥辅助功能不同的是,地图在地理学科中还承载着地理知识的重要功能,是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图像系统在地理教材中所发挥的知识载体功能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教材的重要标志,可以说,文字、图像合作业共同构成了地理教材的表述形式,从新课程的教材改革来看,课改后的地理教材中图像与文字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4,地理知识图像化成为教材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地理地图教学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图像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合简明特征,经常的阅读、研读相关的地图,综合掌握对各种地理知识要素的归纳和地理演变过程图像展示,也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培养。

二、地图教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阅读地图

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教师要学会充分地了解地图的作用与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取地图中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具体来说,首先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地图上的标记、比例尺和图例等等。通过让学生熟练的掌握看地图不同区域的地理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所需的地理知识。此外,地图中的许多图像素材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注意教授学生如何的正确阅读地图,把握地图中的有用信息。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应该进行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是让学生看地图的标题,在讲授“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课程知识时,首先告诉学生们气旋与反气旋中的高压、低压的相关理论,然后绘制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状况图,帮助学生了解该图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有目的的阅读地图,在对比中尽快掌握和了解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其次是看地图的图例和注释,指导学生掌握地图的重点和细节。最后是看地图的内容。通过地图主题的了解合细节的特征分析,为学生学习地图的内容打下了扎实基础,引导学生结合地图的内容和课本教材知识进行归纳合整理,阐述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分析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前做好地图分类

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图像较多,分布较为零散,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地理地图的教学,必须要先做好地理地图的分类。根据地图的内容可以分为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两大类,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某一类地图的特点,进行比较合归纳。例如专题地图中的自然地图、环境地图、人文地图中大多包含了气候、地貌、海洋、水文、土壤等等,将每一类地图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图2:对中国的铁路网图进行了归类,归纳起来就是①~⑥代表的是我国南北向铁路干线;⑦~⑩则代表我国的东西向铁路干线。其中,①京哈线;②京沪线;③京九线;④京广线;⑤同蒲线-太焦线-焦柳线;⑥宝成线-成昆线;⑦京包-包兰线;⑧北疆线-兰新线-陇海线;⑨贵昆线-湘黔线-浙赣线-沪杭线;⑩兰青线-青藏线。

3.加强地理填图、绘图训练

做好地图分类是地图教学的前提,而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则是基础,在这前提合基础之后还需要加强地图的理解,这时通过加强地理填图的训练,让学生准确地将信息填到相应位置是学生掌握地图技能的升华。例如让学生准确填出外国各种矿产的位置、主要河流的流向以及水资源的分布等等,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此外,还要做好绘图的训练,绘图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又一重要环节。通过绘图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可以先让学生跟着老师版图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然后再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最后让学生及时的对知识进行归纳合整理。

4.适时归纳总结地图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不能为了用图而用图,而是应把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类型的地图及图表解决地理问题或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独立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先分析各自然要素、经济部门和城市特点,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描述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再对照课文,检查是否有错误和遗漏,是否抓住了重点和特点,并检查失误的原因,然后进行修正和补充。高中的地理学科中,地图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的时候为了对某一特殊区域的相关研究往往会运用到多种地图,这就要让学生学会掌握综合的运用地图的能力合水平。例如在分析西南地区的环境特征时,往往就需要应用到西南地区的政区图、地形图、资源分布图以及气候图等到。所以,当老师在讲授完一个重点区域内的地理知识后,要注意及时帮助学生搜集、整理归纳。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