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设计范例

地理课堂设计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1

1.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是对地理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为地理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在实施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其中,作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一门分支学科的学习理论,自20世纪初桑代克提出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至现在,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可以归纳为四种观点:学习是刺激—反应间的形成过程;学习是知识的接受、获得过程;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理论可以分别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乌美娜教授在《教学设计》一书中,专门讨论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使教学设计从萌芽到诞生,从起步走向发展”。加涅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加涅按照学习的类型、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推导出他的教学设计原理。地理教学设计是对地理教学论“如何教学地理”的具体研究,学习理论作为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继承和发展了教学论。

2.系统科学理论为有效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提供指导

系统科学理论是包括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的综合性理论体系,它揭示客观世界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内在的共同属性与共同规律,是新兴的科学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学目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系统科学方法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全面地综合各要素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传递、反馈信息,整体思考,有序性、系统化设计等,揭示教学要素之间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又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设计教学过程应遵循一定的顺序,应该从人的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注意教学情境中学习者这一重要因素,以及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的能力特征和个性特征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地理教学设计修正,以期获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传播学理论是选择有效传递地理教学信息途径的理论指导

地理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传播过程。传播学理论揭示地理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在地理教学设计中运用传播学理论,能够很好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动性。研究表明,人类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是不同的,在相同条件下,五官获得知识的比率有较大差别。五官中视觉的比率最高,这一成果能为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优化组合提供科学依据。如果采用动态的媒体设计,如flash课件,再配上声音,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信息。此外,合理的地理教学信息结构、适量的地理教学信息也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理念是指教师进行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时所应遵循的教学观念,是地理教师教学思想和地理教学风格的重要体现。中学地理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1)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2)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发展;(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4)系统思维,教师要着眼整体,不仅要关注每一节课的各个要素、教学系统的各个部分,而且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要研究这节课与整个单元乃至与初、高中地理教学其他内容存在什么联系,起怎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5)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思想、知识、能力、直觉及创造等方面的综合,教师如果理解了教学设计的原理,通过系统设计教学的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就可能做到: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程序更清晰(知道应怎样去做)、针对性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和灵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成长;(6)形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要结合教师自身的素养,扬长避短,进行富有个性色彩和弹性的教学设计;(7)不断反思,教学设计虽构思于课前,但上课时并不能机械照搬,需根据学生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后应当不断地反思、补充、修正,使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提高;(8)注重综合,地理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兼跨自然和社会两个科学领域。地理教学设计应反映多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以及各学科思想、研究方法与手段的交叉综合,全方位地运用人的智慧、经验、审美情趣,多维、多角度地思考、分析和处理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地理教学设计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模式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2

一、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现存问题

1.教师缺少问题设计相关理论知识

通过调查显示,一部分地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的重要性,因此对于教学提问的设计研究不深刻,甚至很少会精心设计问题,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提问非常随意。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地理教师自身缺少了教育理论知识,具备的教学理念不够创新,因此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提问对于学生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一部分地理教师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以完成课堂教学计划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没有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预留出讨论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逐渐适应了被动学习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问题的设计没有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水平和,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和课堂提问内容。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课本知识,往往提出的问题都是课本上就具有的简单问题,学生不需要进行认真思考,只需要在翻找课本就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失去了交流和讨论的意义。还有一部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比较难,远远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依靠自身能力难以回答,这样同样无法把课堂提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并给予学生的学习能力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会举一反三的思考。同时,教师提出的问题还需要兼顾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3.问题的提出缺少了问题情境

据调查显示,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提问设计过程中,使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时政热点,应用趣味性比较强的语言来营造出问题情景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中地理教师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使用生活案例和时政热点,同时也没有为学生营造出相应的问题情景模式,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析任何问题和材料,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在讲台下被动的听,把问题的答案直接传达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没有给学生预留出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培养。

4.问题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一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提出来的问题针对性不强,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设计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出现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情况,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相关知识点时,教师没有单独提出问题,而是让学生一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答案让学生思考,这种教学手段针对性不强,没有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参与性不强,逐渐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设计方法

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问题的设计环节,能够有效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因此,如果问题设计不够科学合理,那么对于师生的沟通交流也会相应的产生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问题,首先需要全面和深刻的了解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部包含的知识,真正的把教材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单纯的在课堂教学中读教材、念教材。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认知,能够有效提升问题涉及的针对性。例如,本节课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地质作用,教师A提出的问题时:“地球从形成一直发展到了现在,地表的形态有没有发生变化?”教师B提出的问题则是:“据报道在我国的台湾海峡当中发现了煤炭资源,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两个问题对比而言,教师A的问题明显仅仅只是描述了教材当中包含的问题,而教师B提出的问题既源于课本知识,同时又是课本知识中没有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问题的提出要适当铺垫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减少单句直问的提问方式,单句直问也就是教师直接两当的提出问题,学生能够通过是和否直接回答,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没有进行铺垫,学生与教师之间并没有产生直接的交流和沟通,没有把课堂提问的真实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并不是要求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干涉的深度。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是一个地震比较多的国家?”这样的问题已提出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们在回答过程中缺少了思考的空间,因此思维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因此教师可以把问题换成:“请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世界上的主要地震带,再看日本所处的位置,思考一下日本为什么地震比较多?”这样的提问给学生指明了范围,能够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思考的出问题的结论。

3.问题的设计要深要广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在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通过引导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引导学生能够根据问题的设计来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不能太浅薄,也不同太偏。如果问题设计的太浅,就不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认知的机会,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就能够得出结论,没有把问题教学的价值发挥出来。问题设计的太偏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规律性,学生拿不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容易造成教学的混乱。例如说在学习西亚和北非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提出问题:“地球为什么是扁球体?”这样的问题一提出来就让学生们难以作答,这就是引导不当造成的,在课堂教学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一些小巧灵活,并且具有一定深度的教学提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得出问题的答案。课堂提问环节出了常规性的提问之外,还可以通过变通来多样化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蒙蒙.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2]周白莲.高中地理课堂差异性提问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白宇.高中地理课堂启智性有效提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王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

[5]郭永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3

一、自主学习及其目标、特征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对自我进行监管,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自主学习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自主性,主要是指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精神,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二是能动性,是指学生有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三是相对性,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它还包括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合作。四是渐进性,是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因此学生应该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长期目标。五是反馈循环性,自主学习的每一个部分都需要经过反馈,不断完善,如此循环往复。

二、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的自主学习材料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硬件”基础,因此,材料的设计一定要体现教学模式的特点,根据自主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设置材料的程序。湖北大学黎世法的“异步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得到了广泛认可,本文就是在此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异步教学法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两部分,其中前者包括制订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启发思维、及时小结、独立完成作业、改正错误、系统总结和运用创造,后者包括教师的自主教学、启发教学、复习教学、作业教学、改错教学和小结教学。基于此,进行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设计的原则如下。

1.学习目标明确的原则。新课标要求课程教学要达到三个目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在设计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我们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归纳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学习内容多样的原则。学习内容多样主要包括内容构成的多样化和内容展现形式的多样化。内容构成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学习材料来源的广泛性,可以是地理教材,可以是教师的补充资料,也可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内容展现形式的多样化,即在材料中尽可能避免出现纯理论知识的描写,多采用地理图片、地理小故事、案例探讨等内容,丰富材料的趣味性。

3.学习过程清晰的原则。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一定要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明确学习的方向。这个过程包括: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4.教师指导启发的原则。自主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是也不能忽略了教师的作用。在材料中要把教师的指导和启发行为展现出来,同时在材料中设置与教师的交流模块,让学生能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三、初中地理课堂自主学习材料的设计策略

1.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这个策略包含激发学习行为和学习行为导向学习目标两项内容。在第一项内容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利用一定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

2.强化学习方法的策略。在设计学习方法时,要按照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进行。首先讲述这个方法是什么,然后陈述这个方法的作用,最后讲述方法如何使用。在方法的介绍过程中务必结合实际案例等。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4

尊重生命规律,注重教学方式的民主与平等,实现课堂教学与生命特点的和谐统一,培养有个性、有健康丰富情感、有创新意识的初中生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学———教”融合的地理课堂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而进行的有益探索。

【关键字】

“学———教”融合;教学设计;学习方式

一、合理取舍,突出“学———教”融合下的引导作用

“教”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做到合理取舍教材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

1.根据教学目标取舍教学内容。

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之初,首先要根据“核心概念”原则,对所学章节内容进行取舍安排,从而向有效、高效的教学目标靠近。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目标的行动词要求如下: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根据教学要求可以对教材内容做如下安排。(1)黄土高原的范围及人文特征内容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及交流完成,这部分内容可以确定为课堂上不作重要讲解的部分。(2)黄土高原的形成和治理则是核心内容,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辩证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知识的科学素养精神,这是学生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在要求;而后者是培养学生根据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技能及知识迁移的综合能力要求。这部分内容应该安排作为课堂教学中“精讲精练”的重点内容。

2.根据班级学情取舍教、学方法。

根据前期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察图册所提供的相关补充资料进行思考,提出疑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当然这样的目的要求是建立在具体的情境设计中,给学生黄土高原的文字和视频影像资料,作为激发他们产生质疑的体验铺设。【学情分析】A班学生基础知识较好,班级学习风气浓厚,学生有探究意识,主动学习能力较强,在教学中可以把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引导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所以突出A班学生的主动性,以问题导入、启发质疑、解决问题为主要的引导教学方法。B班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也相对较差,如果把教学内容完全分配给学生自主习得,因学生的学习能力限制,学习效果肯定打折扣,反而需要老师多提点、引导。针对学情将教学内容分别作两种学习方法上设计。要调动B班学生的学习热情,设计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感觉“稍微跳一跳,就能够得着”。所以教师将讲授、启发、谈话等方法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有效途径获取学习的能力。

3.根据知识点取舍教、学时间。

“说出”、“认识”、“分析”等学习目标行为动词往往确定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课标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程度,因此,可以成为确定课堂教学配比时间的依据。带有“说出”、“认识”动词的学习内容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比较容易学习的知识点,所以配比较少的时间就能完成教学要求。而“举例”、“分析”类行为动词代表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就提升了,也是知识点和技能中的重难点,需要通过多边交流才能完成。这部分知识点自然占据了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

二、多元交流,突出“学———教”融合下的学习方式

1.自我交流,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由老师讲授的填鸭式教学浇灭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热情,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又会弱化部分学生的能力差异,使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失去学习机会。自我交流则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和教材的交流,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在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边巡视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一边对部分能力有限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小组交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组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但在小组交流中把握有效性至关重要,否则无效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热闹中没有收获。首先,教师要制订学习目标要求;其次,小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最后,教师要检查、参与小组交流,引导小组内成员有效完成预设任务。例如一位同学提出的“如何来记忆黄土地貌中的塬、梁、峁”,组内有同学就根据教材上的景观图片提出:“‘塬’、‘原’同音,就可以把‘塬’理解成一个开阔的大平原,想象成一大块正准备做馒头的面团。‘梁’就想象成柱子,是长条状的,就像把那一大块面切成了条状。‘峁’就是把切成条状的面团再横向切成一个一个小馒头。”比喻非常形象,加深了同学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3.课堂讨论,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提升。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5

【关键词】课堂导入;地理课堂;现存问题;优化策略

一、引言

主席在2016年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我们国家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离不开教育,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卓越的人才。教育离不开课堂,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初始,随着教育和课堂的改革,地理课堂导入的研究有待加深。地理课堂导入方法多样,适宜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短时间内稳定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地理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适当的导入不仅无法达到导入的初衷,还会让学生过于兴奋,甚至对这堂课的新知识产生排斥抵触或恐惧心理,降低教学效果。因此,设计课堂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海口市某中学地理课堂导入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地理课堂导入现存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优化策略。

二、高中地理课堂导入问题剖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调查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的方式以及学生对地理课堂导入的态度,分析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研究调查对象为海口市某中学;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根据调查结果得出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不明确。无论采用何种导入方法,教师都要研读新课程标准,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根据目标设计导入,才能发挥好导入的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关于通过地理课堂导入能否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任务,有10.8%的学生表示“非常能”,56.81%的学生表示“能”,有27.98%的学生不确定,有4.31%和0.1%的学生不能或非常不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任务。有32.39%的学生是不能通过导入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往往最容易忽视导入和教学目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地理课堂导入。

2.方式较单一。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师设计导入的方式不同,而不同的教师对于同一内容设计的导入也会不同。长期使用同一种导入,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倦,不能更好地达到导入的效果。新课标提出建议在继承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尝试更多地运用问题式教学、实践教学、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目前,高中地理课堂还是较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设计导入时,也较多运用传统的复习导入来引入新课。调查结果显示,有3.78%的课堂没有导入,33.48%的课堂使用复习导入,讲有趣的地理故事、引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新闻的导入分别占18.13%和17.31%,观察视频、影片、图片等导入占18.02%,设置悬念或疑问导入占9.28%。可以看出复习导入同比与其他的导入方式,在当前高中地理课堂的应用还是居多的,观察导入、问题式导入以及情景导入的使用比例总体不高,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师对信息技术操作的掌握程度、学生对多媒体应用的适应程度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等。分析学生对地理课堂导入方式的喜爱情况的调查结果,有25.32%的学生喜欢教师讲授有趣的地理故事导入,喜欢借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新闻导入、视频图片导入、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导入、设置悬念或疑问导入的分别占21.45%、20.87%、14.58%和13.79%,只有3.99%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堂不需要导入,课堂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知识。由此可见,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喜欢复习导入或不导入,大部分的学生喜欢教师使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来开始一节课的学习。

3.缺乏趣味性和艺术性。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就会主动学习,这就要求地理课堂导入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有趣味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让学生喜欢地理课。有艺术美感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关于地理课堂导入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2.09%的学生认为地理课堂导入能够引起学习兴趣,有25.99%的学生不确定课堂导入是否能够引起学习兴趣,有11.92%学生认为课堂导入不能引起学习兴趣。由此可见,目前地理课堂导入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地理课堂“导入艺术”的提高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课堂导入也要讲究艺术。导入的方式、内容、时间等都会影响导入的效果,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以及课堂导入的设计依据,基于课堂导入的目的与作用,提出以下三点地理课堂导入的提高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导入要紧扣课堂主题,利用简洁科学的语言,配之以动作或视频、图片等媒介来传递信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导入的设计前要仔细研读新课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课堂学习目标,再围绕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导入的设计,不偏离主题。适宜的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迅速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还能让学生初步明白课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另外,导入的设计还要考虑学情,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最近发展区,导入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例如,导入“宇宙中的地球”时,创设情境:“假如你现在是一位科学家,人类需要你设计一份发送给外星人的地球资料,你会怎么设计资料让外星人认识地球呢”。导入时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探索的情境,使学生融入情境,对问题充满好奇,激起其求知欲。

2.方式变化多样。导入有发,教无定法。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选择有效的导入方法。一味地选择同一种导入方法会使学生产生疲倦心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变化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导入法进行课程的导入。根据课堂观察发现,复习旧知识和展示学习目标已经成为日常教学的常态,教师可以在复习和告知目标以外设计精彩的导入,利用简洁的语言,将其自然生动的衔接。例如在设计“热力环流”的导入时,可以先复气的受热过程,再利用房间里空调和暖气位置的摆放原因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前告知学习目标,这样3~5分钟便可以轻松地导入新课,达到了新旧知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明确目标的三重效果。

3.趣味艺术并行。引人入胜充满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导入,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地感知,令学生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将学习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课间休息时间学生的大脑处于放松状态,趣味性、艺术性的导入内容具有美感,陶冶情操,容易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导入的趣味艺术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审美、能与学生进行心灵活动产生共鸣的导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为主动的发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趣味性包括情趣和意味,并非使课堂“瞎热闹”,而在于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认知活动积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艺术性地导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用台风“山竹”过境的视频导入“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生活中的地理。课堂导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导入一节课,没有固定的方法,因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仔细琢磨,通过实践不断地突破传统,创新导入、优化导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课堂导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不足之处及提高策略,对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丰富地理课堂导入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6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其最终价值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通过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可以把握地理教学的现实状态,获得地理教学的反馈信息。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的策略,学生可以优化“学”的方式。从而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对课堂教学的科学管理。当前我国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经过几十年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和修正,逐渐形成的一个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结构以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几个主要方面的评课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已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诸多不足,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学术界对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过分推崇,犯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错误,课堂教学评价陷入了新的误区,使得我国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挣扎在传统与后现代的博弈中曲折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过程中,最初的评价标准设计只从教师行为出发,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具体策略是依据课堂教学要素将评价指标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部分。后来转变为同时关注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如刘志军等认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界定为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比较恰当。但是,纵观国内学者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指标的地理学科特点不明显,评估指标大同小异。

多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指标选取较为笼统,没有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设定,有的甚至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

2.评估指标较详细,评价要素较多。

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两级,各项指标的权重一般在10%以下。

3.重视地理教师活动的评价。

我国中小学教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等同于“学生的学”。所以,课堂评价首当其冲的是教师的教的评价———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之类。具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中所列的各项内容基本集中在教师方面,体现出对教的强调和重视。

4.指标的直接可观测性不强。

我国多数的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采用的是理论演绎方式,从好课应达到的标准出发,对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逐级分解,但最低一级的指标只是定性的描述,不是可观察的指标,容易导致不同的评课者对同一堂课的评价结论相差很大。

二、高中地理课程目标要求及评价建议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对未来公民在学科教学中的总体素质要求,明确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伙伴、自主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中指出,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分析,本着“生本化”的指导思想,结合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评价建议,笔者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本体系密切联系地理学科特点,侧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对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通过评价改进课堂教学,以达到新课标的总体目标要求。

1.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保证准确、全面、有效地进行评价的基础。关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比较透彻,值得借鉴,其主要观点为:普适性原则,明确性原则,简要性原则,直接可测性原则,整体完备性原则,地理学科性原则。除此之外,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笔者认为在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还应包括“生本化”原则,即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教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2.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参照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依据中学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以及教育相关政策要求,并听取了大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笔者采用理论推演法和目标分解法,推演出了高中地理教学评价指标(含评价要点)。地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教师、学生、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又可以分别归入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范畴,因此本评价指标体系将一级指标确定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两项。教师行为包含三项二级指标,分别为教师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基本功作为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是课堂教学评价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评价必备的要素,因为教学内容的正确、科学是一堂好课最关键的前提;教学过程主要针对的是教师方面的行为,从评价要点中可以看出主要反映的是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区别于传统的评价表,本评价表没有将教学方法作为评价指标单独列出,对其的评价主要反映在教师行为中。学生行为是重点评价的内容,其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和反馈状态三项。兴趣状态主要反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状态是决定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思维状态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状态,反映的是学生是否真正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反馈状态即为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所发生的改变,反映的是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评价的重点。评价要点制定的依据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3.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采用AHP决策分析法,分别计算出各级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权重。但为了简洁和计算方便,各评价要点权重取近似值。经过一致性检验,各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4.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判方法教师或专家在使用本课堂教学评价表时,评价要点权重仅供打分时参照,只对每项二级指标进行综合打分,满分为100分,将各项二级指标得分分别乘以各自权重相加得出一级指标得分,最后再乘以一级指标得分并相加,即为该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综合打分。如某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教学基本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兴趣状态,思维状态,反馈状态的打分分别为86分,85分,88分,82分,80分,85分,则这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为(86*0.105+85*0.258+88*0.637)*0.325+(82*0.200+80*0.200+85*0.600)*0.675≈84.6分,最后将每位评价人员对本堂课的综合打分取平均值即为本堂课的综合得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习效果无法在课堂上即时体现出来,或者有的指标不易在课堂上直接观察,比如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四、结论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7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目前,新课标逐渐推广到初中教学领域,以地理学科等其他学科为主的课堂教学面临着较大挑战。为了能够构建高效地理课堂,学校以及地理教师应加强地理课堂教学创新性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初中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

一、巧设问题,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自我效能感

地理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复杂性[1]。教师在进行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当充分研读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设计出开放性的地理问题,供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者课外实践的形式。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定位,以引导者的身份适当地参与到地理探究中。比方说,在讲解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从世界地图中得到的启示》,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世界地图的区域分布,并鼓励学生配合纸质版世界地图就世界板块加以分析。之后,鼓励学生就所得启示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自身在世界地图中得到的相关见解。在此,需要强调一点,地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形式的开放性,保证初中生在思考时思维不受限制,这也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最有效途径。

二、联系生活,强化初中生地理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学科内容包含人文、环境等生活元素[2]。因此,地理教师在实际授课时,要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衔接。构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地理课堂,不仅可以调节地理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能够切实了解地理学科素质建设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得更加主动,由此提高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质量。举例说明,教师在讲解初中人教版教材《天气与气候》时,可以有效构建生活情景,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创新。在课堂上,通过信息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中央台的“天气预报”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引导学生了解播报员是如何介绍天气变化的,以及各个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现象。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向学生提供特定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标准化的天气语言加以阐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地理思维不但得以有效训练,在地理学科实践技能的掌握上也更加深入。

三、地图辅助式教学,训练初中生地理思维

地理学科中包含很多逻辑思维较强的内容,这给初中生带来了较强的理解难度。而地图是将抽象地理知识具象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在此应加强将其引入地理课堂。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与分析地图中所呈现的地理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通常,地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图表,另一种则是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3]。学生运用常见的示意图、原理图等,加强地理教材知识的深度剖析与理解。最重要的是,将地图作为教学和学习的辅助性工具,给师生均带来了便利。尤其是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在地理思维上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与发展空间。比方说,教师在讲解地域分布时,便可以利用地图向学生展开形象化地理教学。将各个地区的气候、资源及环境等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或者图形。学生经过地理知识的对比分析,将所有地理知识点进行串联并统一,最终构建更加完善的地理知识结构,实现地理学科素养的整体建设。

四、优化评价机制,加强地理学科教学反馈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推行,传统的地理学科评价形式显现出诸多问题。单纯靠测试成绩判断并推断学生在地理学科中的素质建设水平,很明显是不合理的。因此,作为地理教师,理应加强地理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与创新。不仅将测试成绩作为学生地理学习考核标准,更要将学生在地理课堂中的探究表现,以及就地图的识图、辨图能力等加以重点考核。这样既保证了地理教学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又推动了初中生地理学科素质的建设进程。综上,地理在初中教学阶段呈现出极为重要的教学意义。不仅关系着初中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今后在地理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奠定了素质基础。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应加强初中地理课堂的调整与创新,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优化地理课堂结构,从而实现高品质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168-169.

[2]郝轶.基于新时代背景谈如何做好初中地理课堂教学[J].亚太教育,2015(14):96.

地理课堂设计范文8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所谓高效课堂,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激发课堂教学的功用,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通俗点说,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少的人、物、财力投入换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初中教学阶段的基础性课程,长期以来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并不高。在新课改全面实施的今天,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引导者,应该结合初中地理学科特点,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等,全面创新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创设高效地理课堂,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创设高效地理课堂,教师应该注重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巧妙利用丰富多元的游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初中地理的学习主人。如在国家山脉或景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这些山脉或者景观的图像,引导学生共同完成游戏。当教师说出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时,学生需要按照地域属性进行快速组合。通过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认知和参与兴趣,也能够引导学生在快乐融洽的氛围中有效学习、科学学习。另一方面,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创设高效地理课堂,教师应该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积极吸引学生参与,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如在讲解美国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美国科幻大片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影片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巧妙融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化地理课堂结构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的引导者,应该注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全面优化地理课堂结构,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地理学习的主人。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丰富功能,为学生创造一种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不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而且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当教师讲解到一些较为抽象的地理内容时,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将地理内容形象化和直观化,引导学生在认真观看的过程中,巧妙融入地理知识,积极开动脑筋,全面发挥想象力,继而将抽象化的地理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来自主利用多媒体。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来向其他学生进行展示。相比教师直接性的授课,学生转换为“小老师”,更能够调动其他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另一方面,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该积极优化课堂组织结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预习,全面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成效。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好家里的网络,通过自行搜集地理资料或者自主观看视频课件来开展课前预习,明确地理课堂的学习重难点。教师结合学生预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讲解,有助于整体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积极开展随堂检测和测试,给予学生正向化引导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优化课堂教学成效,全面创建高效地理课堂,教师应该积极开展随堂检测和测试,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以及薄弱环节,以便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和巩固。同时,教师应该运用正向引导的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适当留白,为学生设计一些针对性、易错性的问题。当学生解答完毕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予以总结和概括。当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师生共同来进行探讨,全面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创设高效课堂,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正向引导。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化认知,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精准恰当的评价和点评,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正向引导。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赞扬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四、结论

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科学创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学习兴趣,依托于多媒体教学技术,依托于丰富多元的教学组织,通过优化课堂组织结构等等来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韩彦红.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讨[J].甘肃教育,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