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习计划范例

初中学习计划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1

初中化学教学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大幅度增强课堂教学直观感,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学习成长规律相一致,师生接受度极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多元个性设计,促使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有机融合,能够带来重要教学成长契机,为学生学习技能塑造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关键词

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

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生动、多元、快捷、交互等特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将化学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带来丰富立体感知信息,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息意识,并养成自觉应用信息媒体手段的习惯,为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建立认知基础[1]。创设信息教学情境、优化课堂引导方式,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尽快完成化学认知体系的构建。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有机融合,促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探究状态。

2信息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融入化学课堂,有利于化学教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子课件,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2.1设计电子课件

电子课件是教师施教的重要辅助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覆盖,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授课,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化学课程有自身特征,如化学实验、化学原理、化学公式等,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只靠挂图进行讲述,学生获得感知非常单薄。因此,应用信息技术之后,教师可以在备课中将化学教学过程立体化展示,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让备课更为灵动、更为方便。

2.2导入课堂内容

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堂导入,可以给学生以多种感知刺激,能够将丰富的图片、动画、文字、音频、图标等信息以声光电形式传递到学生面前,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带来全新感知。教师还可以利用远程教育技术,观看千里之外的名师上课,开展课堂导入。如教学“空气”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打开一个叫“空气能源网”的网站让学生浏览。教师引导学生:“空气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利用灌装形式为人们带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空气。空气到底由什么成分组成?为什么会出现空气买卖呢?”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有的说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虽然氮气、氧气占据了绝大多数比重,但其他只占0.03%的杂质却给空气带来严重污染。特别是大都市、工业区的空气,有毒成分居高不下,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困扰。还有学生认为空气污染已经给人们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人们对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产生渴望之情,出现空气买卖也是必然结果。教师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买卖相关信息为问题引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思维快速启动,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3信息化引导,提升学生认知品质

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展开思维启迪,能够将深刻、抽象、刻板的化学内涵,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展开出来,给学生带来学习便利。

3.1启动翻转课堂

化学学习内容具有深奥、抽象、无形的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引导优化,可以给学生带来多重认知机会[2]。特别是翻转课堂以小视频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认知,其操作灵便、知识点集中、直观感更强,为学生顺利接受相关认知创造最佳学习机会。

3.2优化训练设计

在化学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有意识地介入信息技术,将化学训练进行多重技术处理,丰富训练形式,增加内容容量。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探索欲望也较强烈,教师利用丰富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训练,可以制造更多兴趣激发点,增强训练效果。如“水的组成”训练设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大海的图片,然后提问:大海一望无际,非常壮观,这海水是什么颜色呢?学生回答:蓝色。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给出引导:水本来是无色的,但水分子具有散射能力,对不同光线有不同散射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最后给出正确答案:水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散射作用,因为散射强弱不同(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而人们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却对蓝光比较敏感),再加上与光程的长短有一定关联,海水较浅的地方,散射作用不够明显,海水很深的地方,散射作用更强一些,所以水就呈现出浅蓝色。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训练题目,学生对这样的内容具有较高敏感性,参与讨论训练的热情很高,训练效果显著。

4信息化互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交互活动已经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选择。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问题、布设训练题目、模拟实验,并在现场操作互动,不仅能够快速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习思维,而且能够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范围。

4.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新型教辅手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和互动探究兴趣,促进学生认知体系的构建。电子白板集声光影于一身,展示效果显著,还可以实现灵活交互,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开展板书演示、绘制实验示意图等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化学学习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选择。

4.2远程化课堂促进教学互动

在信息化时代,远程教育无疑成为重要手段。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相关课程信息,其中互联网无疑占据重要地位。学校大多实现网络覆盖,为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便利。教师随时将画面切入其他学校教学课堂,可以给学生带来最为新鲜的感受,让他们充满好奇。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化学反应时,若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发生变化,可能有几种情况呢?”学生很自然给出三种情况:反应物质量大于生成物、反应物质量等于生成物、反应物质量小于生成物。教师引导:“这三种情况哪一种是正确的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咱们看看别人是如何来操作实验的。”教师随即打开多媒体链接到同学校其他班级化学课堂,因为是同步教学,学习内容完全一样。学生感觉很新鲜,观看非常认真。很多学生开始议论,对别人的课堂学习情况品头论足。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观看其他班级实验操作,你从中学习到哪些认知呢?”学生发言踊跃。教师利用网络信息共享技术,进行同步教学观摩,给学生提供难得观察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兴趣大增,观察特别认知细致。虽然目前远程教育应用还没有全面普及,教育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还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远程教育的优势非常突出,应该成为未来课堂教学的重要选择[3]。

5信息化实验,构建学生认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模拟实验,不仅给学生带来细致入微的实验展示,而且可以大大节省实验成本。

5.1开展模拟实验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实验操作需要有具体要求,这也给教师课堂实验带来一定制约。多媒体应用之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开展模拟实验。所谓模拟实验,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化学实验制作成动画视频或互动视频,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操作模拟实验,给学生以直观感知。教师可以反复播放、操作模拟实验,让学生多次观看,促使学生在无实物情况下完成实验。当实物实验时,学生学习认知基础已经建立,对实验操作更是轻车熟路。

5.2构建信息网络

初中化学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交互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可以有效拓宽化学学习范围。随着初中学生智能手机覆盖率的逐渐提升,为基于网络开展交流活动创造了条件,如微信、QQ等,都属于网络信息交互平台。教师只要合理运用这样的交互载体,就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网络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如教学“元素”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元素”相关信息。在课堂展示时,很多学生对元素定义、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内容能够在教材上查到,而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等内容,则需要通过信息搜集平台获取。有学生甚至列举俄罗斯研究人体冷冻技术的信息。教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学习素材,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信息支持。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不仅获得更多信息,也给课堂教学带来重要信息共享,极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6结语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实现信息整合,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完善了化学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丰富感知契机,充分体现化学信息融合优势[4]。信息技术具有灵动性、多元性、立体性,化学课程具有深刻性、抽象性、生活性,二者融合之后,自然形成优势互补,为化学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成长机遇。教师的巧妙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应用价值,为化学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助力作用。

作者:崔洪娴 单位:唐山市汉沽管理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杨传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0(19):699,757.

[2]梁静.试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124-125.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游戏化;应用研究

针对于初中生这一群体来说,其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就是游戏,并能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活跃思维、提升能力,获取到更加综合性的发展。对此,身为一名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也应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并将游戏教学有效的引入进来,更好的增强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以在推动其个性、思维发展的同时,促使教学活动得以有效、有序的实施下去。

一、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所谓的游戏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将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对游戏内涵进行深入性的挖掘,并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借助于游戏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促使学习任务的达成[1]。而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将一些无趣、枯燥的知识、操作转化的生动、形象,使其的学习兴致、参与意识等得以增强;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游戏当中,更加轻松、愉快的收获知识,有所进步,使其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来使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达到预期。另外,通过教学游戏的融入,也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感,使其在学习当中,深深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神奇与魅力之处,并使其在游戏中,更好的合作、互动,以实现资源互补,从而在落实均衡教育的同时,也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助力。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究

(一)运用教学游戏,培养操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当中,计算机往往是必备的工具,而在融入教学游戏之后,学生们也不可避免的要在计算机上操作,以通过单人或合作方式,来推动课堂教学得以有效、有序的实施下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巧妙的借助于教学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合作意识、集体精神等,以将其的内涵及价值展现出来,促使教学效果达到预期。例如,在进行“打字”练习时,教师就可以将小组竞赛这一方式引入进来,将学生整体平均的划分为各个小组,实行积分制度,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先进行操作演示,再让学生投入到练习当中;然后,在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们的正确率、速度、操作等进行评分,并以小组的方式,来评出优胜组,下发奖励。另外,为了更好的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实施加分制,在打字训练过后,为学生设置几个小问题,让其进行抢答,以进一步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及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运用教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从初中生现阶段的身心特点上看,其正处在形象思维至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其的个性、特征等都是较为鲜明的。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时,在运用教学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的抓住其的这一特点,以有效的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及实效性,使学生既不会对教育活动产生乏味感及厌倦心理,也能使其深感信息技术、文化知识的魅力,以促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的实施下去[2]。例如,在讲解“信息管理”这一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游戏化的方式,使教学效果得以强化。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们建立起文件夹,并在网络中下载、安装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将这些游戏,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的放置在文件中,达到一个信息管理的目的。借助于这样的方法,来推动教学的展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各项操作流程,也能够使学生操作的趣味性、积极性等得以相应的增强,并满足了其的内在需求,使最终教学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寓教于乐,当学生在操作完毕后,教师也可以预留出适当的时间,来让学生们玩一会游戏,以将教学活动的教育性及娱乐性突显出来,促使教学成果得以进一步的强化。

(三)运用教学游戏,展现教育价值

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学游戏应用其中,虽然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惬意、轻松,但是如果游戏氛围过于浓烈的话,就会使应用效果适得其反,使得教学游戏的价值及作用得以降低。基于此,在实际运用时,教师一定要秉持着娱乐性、教育性兼并的原则,深知教学游戏是辅助教学开展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达到一个适用的目的,将其的教育价值展现出来[3]。例如,在讲解“应用Flash”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抓住Flash的特性,针对其的动画演示、制作等功能,来促使学生在自身的引导下,进行游戏运用,从而使学生在其中深切的感受到Flash的便利性,并引导其自主操作,以在提升其探索能力、学习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最终效果,促使教学目标的逐一落实。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将游戏教学有效的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操作能力、逻辑思维得以增强,对于其的全面发展,也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但是,在实际应用时,教师也应秉持着一个适当性的原则,应将教学需求、学生学情等作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实效性,以将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价值突显出来。

参考文献

[1]张群.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化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18,20(5):194.

[2]刘斐.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初探[J].当代音乐,2017(22):33-34.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学生在高中时期年龄一般都是在15~18岁,而这个年龄一般也是一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说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对这门陌生的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在今后的化学学习过程中也会变得更加简单和轻松。在高中时期就是一门有趣的实验性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包含了大量有趣的实验教学以及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趣的科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科学原理和试验性课程结合起来,建立生动的学习课堂,这样一来就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比较直观的,老师可以通过神奇的实验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任务,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原理以及概念,进而也可以是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原理并学好化学。

二、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课程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教学。学生在没有接触实验之前,对于实验这个事情还是充满好奇心的。这个时候老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导学生,从而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化学世界里各个物质之间的宏观以及微观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往往只关注实验带来的神奇效应,从而忽视了实验的原理。因此老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让学生提前了解实验原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同时,老师在学生面前也要保持一定的形象,对于整个实验过程要尽可能地做到规范,给学生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让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保持一定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并且在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发表相应的心得和体会。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熟练掌握本次实验过程以及实验原理。并且在接下来的化学教学中也能让学生保持相应的新鲜感和学习积极性。在化学教学的众多实验中,有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比较简单。老师完全可以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交给学生亲自完成。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到整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其他操作想法,老师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然后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认真记录,观察不同操作过程的实验结果的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看法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老师不能过多地干涉,以免打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同样老师要做的就是对实验过程的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在出现问题时,老师的积极疏导,也可以让这种挫折变成一种磨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而对于一些实验来说,因为实验过程的限制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只有在真正动手之后才能有所提高。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作为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完成一些可以在家进行的小实验,这些实验中的化学反应也能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这些在家完成的小实验也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处处充满科学,如果能把化学学好,在生活中也可以向别人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例如,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家中的食用醋对茶壶中的水垢进行清洗,观察发现之前难以清洗的水垢在加入食用醋后便变得容易清洗了,或者指导学生将鸡蛋放入到食用醋中制作一种无壳鸡蛋。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化学实验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并且指导学生完成安全有效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在刚开始时学生提出的一些想法可能完成度不是很高,但是作为老师决不能打消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反而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科学探究,同样也要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完善,确保整个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三、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做好下节课内容的预习工作,并在预习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做出记录。在课堂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对预习的内容做出简单的讲解,并提出发现的问题。同时对于一些简单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翻看资料书或者网络讲解对这部分问题进行简单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和能力。而在翻阅资料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有趣化学知识和化学常识,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对这些化学现象进行相应的知识点讲解。同时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方便老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也方便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微观分子的变化,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微观分子的变化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样也方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一些难以理解的微观抽象问题变得生动形象。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也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反应过程,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和化学原理的记忆,让学生的整个过程变得更加有趣。因此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整个课堂氛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老师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于化学探究的兴趣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整合对策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了各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运用,是促使教育改革,构建现代化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使得教师难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很好的改革创新。而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则为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整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信息化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和具体,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的化学教学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的必要性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必要性,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因素:

(一)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常言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改革和创新的必备手段。就初中化学的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最佳手段。一方面,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整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教学,这种整合图片、声音、视频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变过去单一的知识讲解式教学模式,同时有利于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和具体,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互联网等成为教师教学中整合教育资源的有效手段。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资源优势,整合信息化的化学教育资源,如微课教学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等,这种现代化的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有利于拓展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形式,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创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运用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的必备手段。

(二)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有利于实现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如今,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已经成为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呢?总理在谈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指出: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力度,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师课堂。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无论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还是整合微课视频资源等,都有利于改变落后的教育模式,让课堂教学呈现信息化、现代化的特点,促使国家教育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对策

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具有灵活性、交互性、直观性等特点。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整合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开展趣味演示实验,开展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

(一)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化学实验的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化学学习能力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化学实验,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在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下,由于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很多教师“讲”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则是建立在“背”实验的基础之上。在此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促进化学实验的改革创新。一方面,在化学实验中,有一些危险性极高、操作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看,能够直观地看到整个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并积极总结实验原理。这样的实验模式,是弥补传统实验不足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积极开展趣味实验。趣味化学实验的开展,无论是运用于课堂导入环节还是课堂教学环节,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促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化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手段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是创新化学课堂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师应当科学整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化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达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目的。整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同时整合多媒体的一些先进的展示功能:如动画展示、超级链接以及flash等,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化学课堂的构建,促使初中化学的课堂直观、具体且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整合信息化的教育资源,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例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成为现代教育背景下改革创新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有效教学资源。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微课网”,整合优质的微课视频资源,创新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自主开发微课资源,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同时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综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手段,构建高效的化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练习作业

一、确定切合教学内容的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设计要求

(一)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课堂练习和作业

化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课堂练习和作业[1]。首先,教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作为出发点,促使练习和作业成为教学效果的反馈,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为此,教师所设计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应该与课堂所学知识存在紧密的关联,并适当进行知识延伸,尽量选择难度较低,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需要的习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默写练习,而默写的主要内容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这种课堂练习的方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默写金属元素,在头脑中建立相应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要注意题型的多元性和综合性,还要确保学生不能在辅导材料和网络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或者教师可以简政放权,将布置作业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完成。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自选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自己设计课后作业,且内容数量和题型不限,也可以多人合作设计,但应要求学生阐述设计作业的主要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就感。

(二)练习或作业的内容应体现趣味性

化学教师所设计的作业应具备新颖性、趣味性和创意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长期处在愉悦的状态,体验到知识增长的快感。例如:教师可以在化学作业中插入一些趣闻和化学谜语,或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任务,并要求学生在课上表演,比如:制作土豆电池和自制汽水等,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练习或作业的内容应体现复习性

复习和巩固也是教师在优化和设计教学练习和作业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习题,有选择的整合到一起,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日渐积累。其次,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准备错题本,并定期对错题本上的错题进行温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设计化学课堂练习和作业要尽量体现个性化色彩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型作业

化学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全部学生都能够在练习和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端正、学习基础牢固的学生,教师应为其设计具备探究性和实践性特点的作业。例如:让这部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或者做一些小实验,验证化学理论。对于学习能力差,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以基础知识为主,难度不宜过高,促使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进行理解。例如:让这部分学生背诵元素周期表、并对简单的化学公式进行记忆。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在遵循整体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型的作业设计形式,充分发挥作业在学习上的辅助作用。

(二)作业的设置遵循认知规律

化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遵循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的规律。对于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将课外作业划分为以下层次:一是基础知识习题;二是巩固习题;三是综合题。不同层次的题量应存在差异,完成的方式也存在不同,对于综合题,应要求学生详细作答,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而对于基础题,则要求学生写出答案即可,并可以参照教材和其他文献。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有利于满足不同层级学生做题需要,作业效果也会得以提升。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的方式,验证化学知识。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所学知识内容的不同,布置实践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放眼于长远,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空间,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比如:卤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氧化反应知识的理解。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重视课堂练习和作业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初中化学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出练习和作业在学习中的辅助作用,从而强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初中化学;信息技术;化学教学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现代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改革初中化学的教学方式。化学属于传统的自然学科,自然学科的特点是严谨、具体、形象。在传统教学中囿于条件限制,我们只能局限在理论解说和实验室操作两个环节进行互补认知,但是有些化学现象和概念理论解说乏力,而实验操作又无法全部进行。而信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了初中化学教师更多新的尝试,让信息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化学教学,得到更多的应用和实践,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在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初中化学的微观世界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化学世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化学中所学习到的具体内容。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诸多的优势

(一)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的学习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既要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对一些化学的分子式等进行背诵,所以,这样的学习方式相对比较抽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学生的多种感官可以参与进来,从而增强学习过程的直观性。如: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巧妙地创设导入的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讲述“CO2性质”前,将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作成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之上要用大量的时间手写板书,这是一个耗费时间的过程,虽然手写板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写一边说,但是总体来看也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降了。然而,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教师可以提前把一些分子式等内容写到课件上,这样,在一边播放课件的时候,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指导性的讲解。又如“原子的结构”一节,为了使学生掌握原子核的构成,质子、中子、电子的性质、质量关系、电荷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做成动画,利用多媒体将微观世界扩大展示,逐步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效果。

(三)高效地反馈教学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的效果如何?要得到及时的反馈,高效的反馈,教师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到初中化学课堂中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对于自己所掌握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有及时的效果检测,这样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所以,在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以后,教师就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灵活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让信息技术发挥其必不可少的辅助作用。

二、借助信息技术,弥补高难度实验无法完成的缺憾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实验可以在学校的实验室中完成,而有的实验难度比较高,无法在现有条件下去实现。化学实验的条件千姿百态,其反应程度也各有强弱,反应时间长短不一,也有的实验对有毒气体收集操作要求高,这样无疑都给我们的动手实验带来了困难。这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束手无策的实验,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来引导学生认知和学习。形象、直观的模拟实验可以具体慢放到每一个细节,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比如在学习“远离有毒物质”时,通过教学以及实验,要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人体摄入重金属以及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会对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所以,可以用信息技术,首先让学生来收看教师提前准备好的相关科普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这些科普资料了解人体在中毒之后,会出现哪些症状,而中毒内在的原理又是如何发生的。因此,像这样的教学内容,只有借助信息多媒体技术才能高效地完成,所以,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功能,以弥补现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

三、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板书教学有机结合

传统的板书教学,在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通过板书的形式,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促进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尤其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更是需要通过板书的方式来加以攻克。所以,在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很多教师往往会过分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而忽视了板书的主要作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需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于学生能够区分出重点和难点,能够在学习中抓住核心问题。所以,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有机结合,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共同为初中化学教学做出切实的贡献,而且教师在板书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会更加紧密,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同时,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能力都是最大的财富,只有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效果。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可以使得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理解得更加深入,促进他们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杨传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10(19).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化学能力;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探索化学问题,降低讲学难度。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探索和研究物质性质变化过程的综合性学科。一般来说,学习化学知识,有助于人们解读物质世界,有助于人们认知科学。在初中阶段,将化学作为主科教导学生,不仅能帮助学生认知物质环境,还能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更能提升学生的智力素质。随着教学思想的开发,信息技术的发展,化学教学手段变得越来越多。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化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拓宽,大大缓解了教师教化学与学生学化学的矛盾,大大减少了化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依托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直观地深入微观化学,并从原子结构变化的角度上,全面理解化学反应的整个过程。因此,将化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整合和优化教学方法,以及降低教学难度,还能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化学知识,解决学生心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吸收和消化更多的化学知识。

(二)构建模拟实验室,突出教学重点。从某种层面上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了化学教学的进程。它不仅使化学实验过程明朗化,还能使化学反应过程微观化。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从多媒体视频中,更好地认知物质反应与变化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化学知识。一直以来,化学实验是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环节。由于学校化学材料有限,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教师不可能完整地还原课本中的每场实验。一些实验无法操作,教师只能用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这就导致化学实验成为学生学习的短板问题。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构建极具安全性的模拟实验室。通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化学实验氛围,不断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品质,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依托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化学教学。通过在网上找寻各种优质的教学视频,对学生进行统一性的讲解,在突出教学重点的同时,使学生消化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

(三)深化化学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一般来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缺少化学核心素养能力,那么学习化学就会变得特别僵硬化、机械化。众所周知,化学知识不是死记硬背学来的,而是通过深入的探究与理解获得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利用化学家的励志故事,不断点拨学生的化学意识,激励学生学习化学。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发展历史。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化学知识,不断放宽学生的学习权利,使学生自觉、自由地学习自己所喜欢的化学知识,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另外,依托信息技术,教师还能深化化学学科形象,以及丰富化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播放“门捷列夫发现周期元素表”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知学习化学的方式方法,从而在激发学生化学意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化学思维。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一)依托信息技术,加强导课效果。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当下的化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一言堂”硬性知识灌输到“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从“教师讲解问题”到“学生探索问题”,化学教学已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化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为了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教师需要考量学生的兴趣、潜能、学习能力等因素,不断给学生创设逼真生动的学习情境,从而使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在课堂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导课工作。首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前,给学生播放一些小课件,从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教《氧气》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氧气的作用,如有氧呼吸的植物等,从而吸引学生的专注力,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铺垫。其次,教师应依托信息技术,在课堂前给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内容纲要。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本节课学习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重点和难点记忆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倾听教师讲课。

(二)利用信息技术,增进课堂氛围。从某种层面上看,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兴致程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程度,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教师必须要巧用信息技术,不断烘托化学教学形象,从而在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首先,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刻画化学学习环境。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探讨化学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质疑和解答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例如,教师在讲解“氯气”时,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认识和理解气体泄漏事故。如一辆满载氯气的罐车侧翻,泄露出很多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不仅有刺鼻气味,还会使很多小动物闻后晕厥。如此通过刻画该气体的性质和效用,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认识氯气,从而在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氯气知识。其次,教师应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给学生制定各种微课视频,不断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学生提升化学能力。例如,教师在教《燃烧与灭火》时,可以依托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明确灭火的方式方法,从而在丰富学生生活常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三)运用信息技术,解读化学细节。随着化学教学技术的提升,将化学教学深入化、细致化,已成为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化学素质,教师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带领学生认知化学。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原子与原子之间的反应,使学生能够从化学反应的本质上学习化学。一般来说,宏观化学是人们肉眼看得见的,它反映的是物质变化的表面原因。微观化学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它反映的是物质变化的根本原因。为了增进化学教学的形象色彩,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还原微观化学反应过程。因此,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展模拟实验,从而使学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找寻化学反应的真谛。首先,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化学具体化,将化学生活趣味化。通过播放flash,给学生展示化学物质变化过程,以及新物质生成的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解水”实验时,可以利用形象逼真的flash动态视频,帮助学生认识水分子的组成结构,从而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性能。其次,教师应巧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讲述化学物质原理,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生活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产生过程。如燃烧煤时,燃烧充分产生二氧化碳,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从而使学生深入认识生活,理解氧、碳等元素。

(四)借助信息技术,合理布置习题。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化学教学方法,已成为教师公认的教学技能。化学作为一门科学性强、体系庞杂的基础学科,学生需要借助更多的习题,才能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化学问题,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布置习题,使学生能够依托更多的资源,消化更多的化学知识。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依托微信、QQ等软件,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研究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对学生进行及时性的习题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供铁、钠、镁、铝等金属的应用实例。通过布置由浅入深的习题,使学生依托网上资源,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化学智商。其次,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通过运用“因势利导”教学原则,激发学生解题兴趣,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在化学中学会生活。例如,教师在讲解“盐”的作用时,可以带领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如下雪后用盐融雪等,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记忆盐的作用,理解盐的内涵。

(五)结合信息技术,总结知识要点。随着化学教学技术效果的提升,信息技术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给学生找寻更多的化学现象,为学生提炼更多的化学知识。为了提升学生的化学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总结各个化学知识要点。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在每节课结束后,给学生播放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微课视频,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其次,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总结一些容易混淆、记错的知识。通过进行深入的讲解,带领学生一起辨析,在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理性”研究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质量和效率。最后,教师应依托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搭建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通过让学生进入软件,学习与探讨化学知识,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果。

三、结语

总之,在信息教育发展的趋势下,初中化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加强信息教学力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化学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和能力,教师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出更多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不断拓宽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够零距离地理解化学知识,从而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曹健.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9(35).

初中学习计划范文8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重视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各中职院校都在不断开展自主研发、校企合作等方式建设和丰富优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促进职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笔者结合近年来教学工作经验,对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分析,进一步完成中职基础会计课堂信息化教育“有效教学”的目标。

一、现阶段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对象及现状

当前中职基础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当前中职教育的教学对象为初中阶段文化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年龄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但是这些学生成长在信息网络丰富的时代,对于信息网络的依赖程度要明显高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基于学生这一学习特征,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教育活动。其二,《基础会计》是中职学生刚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的课程,由于新生开学报到晚,加之还要进行军训和入学教育,通常都在国庆长假结束后才正式开课,客观地影响了《基础会计》的教学课时。教师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侧重讲授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方法和手工会计技能操作等内容,不能充分发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作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标杆作用。其三,对于初中毕业的学生而言会计基本理论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操作技能。虽然《基础会计》教材配备了光盘资源,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其资源的使用需求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以用促学”最大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其一,信息化教育主要是指运用科学教育方法,以学生为核心,灵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据资源,合理编排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优化教育过程,创设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资源,鼓励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中职基础会计课堂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程教育效果,全面克服了师生互动僵化的问题,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有益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二,完善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是课程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方向,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学习到工作都需要信息网络。站在宏观角度分析问题,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大力推行信息教育发展,信息化教育发展也已经获得了许多喜人成绩,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组建与使用,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一再强调:“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基于此,职业教育应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共同构建中职专业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实现基础会计信息化教育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在信息技术陪伴下成长的他们,信息网络为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信息网络资源的多样化,使学生感到好奇。对于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满足于教师的课堂知识讲解,而是想要更多新颖的教育方式,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则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思路

创建适宜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资源。《基础会计》作为中职财经类专业入门基础主干课程,涉及到的会计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眼下中职院校选用的高教版《基础会计》教材虽然内容比较实用且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教学内容,并配备光盘及在线学习网站,但是对缺乏专业认知度和主动学习能力的中职学生来讲难以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创编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资源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此要求,创建适合课程教育发展与学生学习需求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基础会计在会计学科体系基石作用。为了更好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优化完善基础会计教学信息化资源。其一,创建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对于刚刚入学的中职生,对经济市场、对专业发展前景、企业等方面的了解非常有限,企业的内部结构、职能部门的设置、生产经营理念、发展过程等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零认识。因此,开发帮助学生更好了解经济市场、企业发展、运营过程的信息化资源十分关键。此种辅助性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来完成。如利用教育优势联系当地具备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实地采访,拍摄工作片段制成视频,也可以委派教师参与市场实践,将实践过程录制下来,制作成教学视频资源开展信息化教育。其二,创建适用于课堂实践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首先,教师需要依据课程教育内容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将教材中晦涩难懂的内容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相关教学素材,如学生档案、会计电子档案、教学案例素材、测验资料等。其次,创建模块实训信息化教学资源。依据课程教材基础特征,可以将其分成以下两个模块:一是建设账、证、表方面资源,此类资源主要包含视频、实践操作演示、学生实践操作资源,使账、证、表以视频的形式将三者的关系清晰明了地展现处理。二是创建企业核心经济核算的教育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模拟企业生产经营,仿真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实感受企业的核算业务。其三,创建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教育最突出的优势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鼓励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实践。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操作欲望的信息化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后,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查阅学习资源,全面巩固学习效果。

四、中职基础会计信息化教学具体措施

(一)创建虚拟仿真企业情景

信息化教学有效改善了师生的关系,主张“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性思维等。在基础会计课堂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求教师创设优质的教育环境。依据班级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兴趣,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第二章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讲解中,事先利用课件播放视频使学生对企业产生初步认知,了解企业的外观、厂房设置、办公地点、机械设备配备情况、库存材料及生产一线情况,帮助学生更好了解企业。在此基础上讲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等内容可将理论转变成具体形象的知识,便于学生对会计基础概念的把握。在第六章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料播映企业生产、营销等多个环节的运作流程。如材料进入到仓库后如何验收质量,生产车间如何办理领料手续,材料投入生产需要经过哪些加工环节,商品是如何销售出去等,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了解企业的内部框架、岗位设置、职权划分、业务流程后,使学生身临其境不断加深学习印象,从而调动学生账务核算的学习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工具,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

当前处于“互联网+”的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网络通讯工具和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方式日益普及,网络等资源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点拓展延伸主要渠道。因此,中职会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如利用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上最爱的人人都拥有的“手机”这一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进行知识创造。如在第四章会计凭证讲解原始凭证内容时,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将各类单据案例资料上传至班级微信群,进行课前导学,要求学生主动预习并上网查阅相关知识。课上教师通过PPT展示各类原始凭证样式、链接微课播放支票填制的业务场景,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所涉及的单据引导学生讨论,并填制原始凭证的实训任务。让学生查看电子教材查找信息,以小组的讨论形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教师巡查指导解答问题,有效实现教学互动。在展示成果环节,教师可选取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上传至微信群,与其他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基础会计应用信息化教学,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受限于空间与时间的问题,利用信息互动的教育优势创新课程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知识的能力,加强合作学习与实践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课程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郭丽云.关于提升基础会计教学水平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5(12)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3]刘善广.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诚信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

[4]王晓敏.“支票的填制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市场,2017(15)

[5]王晓.对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