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警论文范例

财务预警论文

财务预警论文范文1

1.1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①筹资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含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已获利息倍数等。②投资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即本年总资产增长额与年初资产总额之比、净资产收益率即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比。③营运预警指标。该指标主要包含总资产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即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之比等。④分配预警指标。该指标包含股利支付率即股利总额与净利润总额之比、资本积累率。

1.2权重的确定

本文将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筹资预警指标、投资预警指标、营运预警指标及分配预警指标作为准则层,将上述四个方面的指标中所包含的各自的二级指标作为最低层,即指标层。

1.3构建不同层次的优先次序判断矩阵

建立层次结构后,以矩阵的形式表达B层中各准则对A层的相对重要性和C层中各指标在其上层B层中各准则的权重。

2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

综合功效系数法的财务风险预警函数模型如下:G=ΣGiWi其中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Wi为权数。

3计算综合功效系数确定警情

在计算出单项功效系数和确定好各个指标的权重的基础上,运用以下公式求出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再根据结果的大小,确定警情。根据综合功效系数=Σ单项功效系数X该指标的权重,可将警情划分为相应的警度区间。

4案例分析

从石油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准确分析自身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建立完善的财务监测与风险预警系统,做好财务风险防范与规避准备,对石油行业来说是非常必要而且紧迫的。

4.1预警指标体系应用

本文中的标准值是以《2011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中石油石化业大型企业的标准值为依据进行选取的。满意值为行业优秀值,不容许值为行业较低值。对于《2011年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中没有统计而本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指标标准值则是根据航运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的。

4.2财务风险分析

本文以石油行业深圳上市公司2011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计算出各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可以大致得出相关石油企业的财务风险情况:

1)从筹资来看,除泰山石油、茂化实华、恒泰艾普、潜能恒信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情况外,剩下的那些公司,其资本结构还算比较稳定,经过计算,可以的到,上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为25.39%,同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企业的平均值50%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上述公司,在融资方面,还有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其次,由于石油行业本身的特点,即资金投入规模大,但是,收益往往比较低,而且投资的回收期也比较长,投资一座矿井亦或勘探一个油田至少需要数亿元庞大的资金数,相关的数据资料显示,一般的石油行业投资回收期为十几年甚至有的是几十年。从这方面考虑,就需要石油企业,在进行投资过程中,一定要权衡投资收益、回收期限和风险之间的关系,降低投资风险。

2)从营运方面来看,我们主要通过总资产报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两项指标来说明公司营运状况,恒泰艾普、潜能恒信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相对于其他公司偏低,导致其单项功效系数落后,最终致使综合功效系数很低,公司需加强营运管理。

财务预警论文范文2

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医院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医院本身实际的财务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导致出现医院的财务受损,就会使得医院无法偿还需要到期还债的资金。然而所有事情都是双面的,财务风险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单纯的把财务风险理解为财物损失,医院可以通过负债的方式来缓解资金不足的窘状,增加医院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可以提高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以及决策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医院管理来说,由于目前医院的生存环境非常的复杂,然而医院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国外来说是落后的,那么这就会导致医院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无法把握好现在资金市场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也无法建立并且构建一个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那么医院的财务风险就会提高。

二、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

1.外部原因

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以医院自身来说,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很多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内部和外部原因共同导致出现的,外部因素有银行的债务因素、政府的医疗改革因素、自身经营的因素等等。银行的债务因素可以说是医院出现财务风险原因的重大因素,银行虽然可以借钱给医院,医院需要还钱给银行,但是无论是医院需要还多少钱给银行都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状况;面对我们国家近几年以来的医疗改革,国家和政府更为注重的是群众医疗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家政策的实施医院为了配合政策的实施就会增加医院的投入资金,有些医院只是简单地扩大规模并没有对医院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就对项目进行投资,出现的后果就是医院的财务风险提高,这会影响到医院的财务发展和运营状态;就现在来说医院资金的组成是由政府的补贴、医疗服务费和药物利润组成,并且药品的价钱是由国家统一调控,那么医院赚取的利润就会非常的低,医疗服务费也被国家统一的调控,这就会使得医院的盈利减少甚至是支出大于收入,这就给医院的财务风险更加的高。

2.内部原因

导致医院出现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有医院这个行业本身的因素以及医院管理的原因,医院这个行业本身就要庞大的运营资金,所以本身就有很大的财务风险,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面对紧急的重症患者医院会进行免费救助,那么医院就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且医院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药物或者是研究新的特效药,这也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每个岗位都会出现竞争情况医院也不例外,医院岗位的竞争是为了更好的为医院做贡献,那么这就容易给职工间造成良性竞争并且医院还会对良性竞争进行鼓励,那么这就加大了医院的财务风险;一个医院的运行离不开管理者管理财务,但是就是因为在财务管理当中对资产控制不强会为医院带来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三、控制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改善医院的生存环境

想要防范医院的财务风险就应该先要改善医院的生存环境,这样就可以先给医院一个外部的较为稳定的环境,有一个较为公平的医疗体制就可以使得医院中的不良竞争减少,政府和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创造一个这样的环境,加大对医院的补贴,改善医院所在的大环境才能使得医院更好的发展。

2.建立健全的审核制度

医院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这有这样才能把医院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有了一个健全的审核制度医院可以对所有的账目进行核对,可以对各项资金的支出做一个明确的规定,可以让医院聘请专门会计师对医院的财务进行专门的规划,减少资金的盲目投入,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3.加强管理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问题

医疗欠费和医疗保险在医院的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是医院财务风险的防范的重点,它的周转性非常强的,特别是应收医疗款容易坏账,那么这就会使得医院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被夸大,从而造成医院财务风险,所以医院应该要加强管理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的问题,制定出的新的政策,控制好医疗欠费和医保费用问题。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通过基本的财务信息来制定的一个系统,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分析、评价、监测、预测出医院的经营状态和财务情况,并且对医院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发出信号,并且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一个适合于自己医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可以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给管理者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

四、总结

财务预警论文范文3

1.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众所周知,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其价值就在于以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去追求利润最大化。然而,市场也是一把双刃剑,自加入WTO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分阶段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这给上市公司带来了相比普通企业而言更多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上市公司也不得不面临一些普通企业还没有遇到的新的挑战。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如何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漩涡中,更好地抓住机会、规避风险、提升自身免疫力,将是目前上市公司面临的切实困难和问题。因此,我们如何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危机加以合理预测并予以有效防范,为上市公司的生存发展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进而降低或避免财务危机的出现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上市公司相关利益方自身决策的需要。

上市公司各有关利益方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希望通过财务预警系统提供的信息,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动向,以便适时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判断或者决策。除了上市公司本身,与上市公司利益攸关的各方,如上市公司投资人、上市公司债权人、上市公司贷款银行等。就上市公司自身来说,管理层希望借助于财务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于出现的异常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尽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而言,他们希望借助于财务预警系统,能及时、准确地为他们最终的决策提供合理的技术支持。当然,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来说,他们的关注重点不尽相同。其中,投资者关注的是如何借助财务预警系统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而债权人关注的则是如何借助财务预警系统对公司承担的偿债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债权人不被偿还的债权风险降至最低。对于银行而言,他们关注的重点则是,如何通过有效的财务预警,帮助银行实现随时监控,并掌握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对公司贷款或质押贷款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有效的控制,以防止不良坏账发生,把贷款风险降至合理区间。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融资渠道的多样性,财务报表也必然要更多地接受社会审计。审计人员借助于财务预警系统,帮助其做出被审计单位能否持续经营的判断,这也将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合理的审计范围、制定必要的审计程序、运用适当的审计方法、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以支持最终的审计报告,从而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3.强化上市公司财务监管的客观需要。

证监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如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以适应和满足市场各方的不同需要,将是摆在证监会面前的一项重要内容。之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监管以传统的财务评价作为主要管理手段。而财务评价则偏重于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对财务报表进行的静态分析,属于事后监管。随着资本市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仅仅通过财务评价系统对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各方的需要。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全面财务监督管理,把对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对过程的监管。充分利用财务预警系统监测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增强上市公司管理层的风险意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或化解风险,变对结果的被动反映转变为对过程的主动监管。

4.财务信息披露局限性的迫切要求。

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备的财务预警系统,仅仅是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对某些财务信息进行披露,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公司未来的财务趋势。事实上,上市公司在披露财务信息时,往往倾向于披露好消息,而隐瞒坏消息,使得财务信息披露“失真”。因此,尽快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预警系统将有助于弥补财务信息披露方面的缺失,使得财务信息披露手段更加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内容更加透明。

二、建立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规范透明,易于获取。

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它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上市公司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相对于其它非上市公司而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规范、开放和透明。当然,现阶段还有一些诸如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困扰着我们,但随着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不断提升财务信息质量,从而有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推进。

2.经营活动可以通过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进行预测。

国内、国外大量实例表明,曾经出现财务危机预兆的。企业最终基本上无一例外地陷入经营危机。财务预警是对企业的财务运营状况进行监控,旨在及早发现财务危机信号,提前预防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由于财务危机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不同变化反映出来。这样,通过观察财务预警系统中这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便可以对企业的财务危机发挥很好的预警作用。

3.不断完善的退市机制促使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而完善的证券市场,不仅包括上市公司的上市制度,还应该包括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二者是有效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扶相依,缺一不可。之前我们更多注重和研究的是上市公司的上市制度,而忽略了退市制度的研究。一个完善并且成熟的证券市场,必然有一个遵循市场规律、能使上市公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这样才能永保证券市场的生机和活力。欧美国家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几百年的历史和经验表明,退市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实现证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理性成熟的投资者、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证监会于2001年2月22日的《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正式启动了退市的序幕。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正式启动的标志是2001年4月23日PT水仙宣布退市,自此,关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问题便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焦点之一。但之后近10个月的退市实践表明,该办法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扭亏的概念界定不清,大批企业通过利用会计操纵、关联交易等非盈利手段实现账面扭亏为盈,屡屡成为被恶意炒作的对象。为此,2001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又了《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该规定要求公司暂停上市后,半年度财务报告继续亏损的,将授权交易所做出终止上市的决定。退市机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实施,使上市公司有进有退,将经营失败的上市公司从主板市场上摘牌,积极引导证券市场向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从证监会的相关资料显示,自2001年证监会批准首批公司退市至今,包括强制退市和自主退市,沪深交易所累计已有78家上市公司退市。

三、结语

财务预警论文范文4

(一)过度筹资产生负债风险

在主要资金来源受到限制与资金缺口在持续扩大的形势下,民办高校主要借助银行贷款开展规模扩张与日常经营。由于未充分规划与估计自身经济承受能力与贷款项目,在贷款时迅速且盲目增加,致使负债总额过多,远比高校最大经济承受能力要高;致使高校资金使用成本不断增加,且呈现为几何倍数,每年需支付大量利息,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也属于固定财务负担。在此形势下,高校缺少流动资金,无法按期对债务本息进行支付,损害高校形象和名誉,无法再有效筹集资金,进而导致高校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由此陷入财务困境。

(二)盲目投资导致浪费

民办高校规模在不断扩大,诸多高校也增加了基础建设投资。在建设项目时由于缺乏可行性论证的支持,民办高校无法准确把握在建设项目时所需的时间与资金量,大幅度开展盲目建设与赤字预算,导致资源严重浪费。尤其是一些高校过于注重自身形象而浪费资金,在建设工程项目时既考虑要充分发挥项目主体功能,又注重建设主体形象工程,在附属设施建设中经常出现推倒重来的现象,导致民办高校在基建过程中存在大量铺张浪费现象。此外,民办高校在投资校办产业时也存在上述现象。

二、解决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风险意识,促使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在民办高校中,管理层需充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审时度势且实事求是,培养风险防范与忧患意识。可在民校高校内部设立风险管理机构,主要成员包括财会部门、管理层。民办高校法人代表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责任落实到各位分管领导身上,使其明确自身工作内容与职责,进而更有效管理财务,促使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同时还要强化民办高校经济责任制,对传统筹集资金观念予以转变,以增强理财能力,对财务风险予以有效防范。还要完善项目预算辅助账,监控预计负债变动情况,可有效防范债务产生;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构建合同审核制度。

(二)对民办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予以构建

在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要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关键点在于选取重点预警指标,且其敏感性较高,使其能够对高校当前财务风险情况予以真实且全面反映。结合民办高校财务活动特点,在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时一般需考虑以下四种:发展潜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收益能力指标以及运营绩效指标。在民办高校中由于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负债,因此在预警指标体系中应将偿债能力指标作为重点,运营绩效指标则起辅助作用,发展潜力与收益能力等指标则起补充作用。在选择具体指标时应确保各个指标能够既不重复又相互补充,以对高校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反映。

1、可对偿债能力进行反映的指标

为对债权人关心的偿债能力与资产负债水平予以评价,应将潜在支付能力、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以及流动比例等指标考虑在内,分别对企业长期与短期偿债能力予以反映。

2、可对营运能力进行反映的指标

可考虑应收账款周转率,因其利用程度与资产周转率较高。在此类指标中应将民办高校年收入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其中包含内容为年学费收入、自创收入以及国家定额拨款等。

3、可对发展能力予以反映的指标

应将自有资金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以及现金余额增长率作为主要指标,以对高校资本增值、财务成果、生产经营成果、经营规模以及支付能力进行了解,进而对高校获利能力与营运能力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三、结合使用定性与定量分析

在分析、加工与处理财务报表时使用定量分析法以实现财务风险预警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但是也有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不同民办高校之间存在条件差异、评价时选取的指标、处于不同阶段时影响因素的相应变化、选取的会计政策等,因此无法全面满足民办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所需。定性分析则基于财务报表分析,与经验丰富专人人士的判断相结合,有效弥补定量分析存在的缺陷。例如当民办高校对于贷款依赖心过强、扩张规模过大、总收入与资产下降幅度大且急剧以及长时间内财务预测不具有准确性等,则说明民办高校可能会出现财务风险。因此,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需采用定量分析法对高校发展趋势予以把握,还应采用定性分析法予以判断和考量。

(一)构建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风险控制系统即分析检测系统在检测财务运作后对发现的隐患与问题作出的预警,判别财务风险类型,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按照有无借助外界帮助可对财务风险作出以下分类:其一为转移财务风险,其二为民办高校自行承接财务风险。民办高校有有限的自身控制能力,即便可以予以有效控制,但由于财务风险有过高的控制成本与过大的代价,因此可以采取转移策略。例如与商业银行联合,制定科学可行的还贷方案,或者联合多家银行进行贷款,投保至专业保险公司等。对于无法转移或者民办高校自身可对风险损失予以控制或者承受的财务风险,则可采取自行承接策略。即制定相应方案对当前财务状况予以改善,比如尽快收回应收账款,减少支出,对不良资产进行有效处理等。将控制方案制定好后还需予以定期检查,以掌握落实情况与效果,并结合整个系统运行情况,再次及时、有效且科学分析财务风险评估系统作出的预警,并修正基本财务系统中的风险信息。

(二)强化对财务预警系统监控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办高校在不断扩大其办学规模,也拥有更多集中资金,更加频繁开展筹资与投资等资金活动。财务预警系统的重点在于防范财务风险,因此民办高校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后一定要强化日常监控,确保资金具有安全性。主管部门及发放贷款部门要强化对贷款管理的宏观监控力度,当财务风险快要触及预警线时一定要即刻通知相关部门并制定有效方案;构建负债结构并确保其有效性与科学性,选取的融资方案应具有最小的风险与最低的综合成本。

四、结语

财务预警论文范文5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和制约的预警体系。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形成风险承担和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预警组织机构是财务预警的核心部门,主要由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信息传递收集技术,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是核心,主要将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核实和比对分析,通过环比和横比的分析,发现财务风险问题,及时评估相关损失。财务分析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真实。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关键,不怕出现问题和风险,要在出现问题和风险之后及时处理和应对,尽可能降低风险所带了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施工企业债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率低。部分施工企业需要垫付资金,资金缺口较大,财务风险较高。在举债过多的同时,容易造成流动性过低,偿债压力较大,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和事业部一般都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从金融机构贷款,一旦自有资金周转不开,就要向银行筹借新债偿还旧债,本金利息较高。

(二)施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高于利润的增长,施工企业获利能力较差

项目工程竞争力不强,最近几年,劳务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总成本过高,项目存在亏损风险。

(三)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较低,营运能力不够高,应收账款转为坏账的风险较大,企业存货库存较高,企业财务风险加大。施工企业管理不善,粗放式管理,导致公司生产开支较高,施工成本居高不下,还未竣工就已经亏损严重。

(四)现金流量偏低

部分生产经营设施老化,银行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盲目扩张,摊子较大,施工企业效益较低。

(五)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主要涉及财务风险中的利率风险、负债结构风险、决策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投资风险涉及投资周期风险、投资回报风险,施工企业往往陷入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涉及的金额都较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招投标风险的存在,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国家节能减排、扩内需措施的不断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施工企业的业务量较大,涉及资金较多。与此同时,施工企业人员较多,人员和企业相对过剩。我国施工企业在进入国际施工市场的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国内市场,加大了国内施工市场的竞争,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市场萎缩,施工企业较多,部分企业为中标不惜以低价竞标,财务风险较大。金融危机对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较为凸显。另一方面,由建设合同、法律形式形成的风险。施工企业涉及的法律合同较多,期间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包括施工合同、物业合同、资金管理合同、资金垫付合同以及安全施工、廉政合同等等。部分施工企业可能有时需要变更临时合同,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在结算账款和合同履行上引一系列的纠纷,合同金额一般较大,形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四、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作用的关键。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快速、准确识别和评估相关财务风险,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有重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风险零容忍原则。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要识别和评估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关键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关键的财务预警指标,合理确定关键财务预警指标的阀值。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将财务风险指标动态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盈利性预警指标、偿债预警指标、周转速度指标和持续发展指标。

(二)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机制

为应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使风险预警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要成立财务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可以为兼职人员,由技术骨干、专职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积极吸纳一定的外部专家学者,制定风险管理机制,落实相关风险责任,搭建风险管理平台,研究相关预警方案,将财务预警相关责任考核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预警风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要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层级,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和责任岗位,遇到财务风险预警能够及时反馈和应对。要区别设置财务预警级别,一般财务预警由一般工作人员处理,中度财务预警由中层管理人员负责,高度财务预警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

(三)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1、要严格规范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和警报

及时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预警信息,要加大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系统分析,抓住相关财务风险关键审核点,对比相关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数据,从市场、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系统分析,排除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相关偏差,确保财务预警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相关责任人要根据已审核的相关财务数据,确定预警等级,将相关信息及时发送到责任岗位。

2、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财务预警指标的各组成要素,及时评估风险大小和敏感性,确定预警产生的原因,评估相关损失。将控制重点放在重大风险的防控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和趋势分析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预测出相关风险后,风险相关责任人要根据风险预测结果,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方案,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采取转化、化解和处理等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处理流程,明确处理时限和阶段性目标,严格督导相关方案的执行情况,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出具风险防控报告。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通过相关处理程序之后,要使全体员工明确相关处理流程,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预警报告主要包括财务预警体系的运转情况、重大财务风险的处理和应对情况、针对重大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风险造成的损失、重大财务风险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等。

5、建立财务风险保障体系

财务预警论文范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我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经济发展所衍生的一些问题。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我们舒适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也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我们的日用品空前丰富,但也看到我们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隐患,“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等被曝光的食品安全案例层出不穷。虽然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楼歪歪”“桥垮垮”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报道也屡见报端。很多企业、商人不惜牺牲生态环境、人民的身体健康、甚至是财产安全来最大程度地获得利润。商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滑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这些物质现象的背后是精神层面的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却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丢失了理想和正确价值观的支撑,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跟环境问题相比,精神支柱的缺失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应该被我们所重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树立并弘扬新时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以指引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现在西方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理念在我国大行其道,但实践中,却遭遇到了中国文化和体制的巨大阻力,西方的经济思想和管理理念在中国已经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我国企业和商人需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文化的道路,以变得真正成熟和取得进步。新时期在呼唤着儒商精神的回归。源于并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儒商精神从上世纪末开始再次被商人和专家学者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东亚儒家文化经济圈见证了东亚地区经济的成功,证明了以儒家思想为支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为底蕴的企业家精神,即新儒商精神对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成熟,以及中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将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二、儒商的渊源和新儒商的时代特征

“儒商”的概念出现在明朝中后期,但中国的儒商文化实际源于先秦。当时“儒”和“商”是两个独立的职业,“商”被称之为“贾”,人们根据商人的道德品质,把品德高尚、有智慧的商人称为“良商”“诚贾”和“廉贾”,而“良”“诚”和“廉”这些词蕴含着儒家思想的精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的初步结合,子贡就是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一位富贾,还是一位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以其雄厚的财力到处宣传孔子的思想。到了明朝中后期,受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人们冲破“重农抑商”的思想束缚,大批士大夫投身商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徽商、晋商等为代表的地域儒学特征鲜明的十大商帮群体。这些商人自觉地把儒家道德伦理观念和工商业结合起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念,使自己成为义利合一的“儒贾”。他们遵守“商名儒行”的行为准则,即商为厚利,儒为高名。这是明清社会和价值观念转型的思想反映,也是“儒”与“商”进一步结合。新儒商的概念源于上世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产物。新儒商的“儒”不是狭义的儒家思想,而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诚信、道义、爱心、中庸等,既重视商业道德,不取不义之财,又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而“新”则指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新儒商既要传承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又要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新儒商的时代特征可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文化传承性

新儒商不仅要吸收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的精髓和文化内核,还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拥有较高道德文化修养水平,既要平衡“利”“义”,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又要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与时俱进性

新儒商是新时代的产物。除了传承优秀文化,新儒商还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把传统文化与新时期的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特征相结合,并不断开发新的内涵。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不断吸收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了解市场规律,培养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和创新意识,在竞争中求发展。

(三)中西融合性

新儒商不仅要改变传统儒商文化中地域性、宗法性和行会性的弊端,培养法律意识、合作意识,更要开阔胸襟,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国际视野。既要大胆走出去,也要大胆拿进来,勇于参与到全球化的潮流中,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既要保持自己的传统,又要积极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经验,完善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系统整合性

如今知识经济作用凸显,同时社会系统日益庞大复杂,而分工却日益细化,各行业、领域之间联系愈加紧密。新的形势对商人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新儒商的培养既需要道德修养的提升,也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在大的市场环境下的锤炼。新儒商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习、社会实践、行业历练等各个环节。这个系统工程的运行需要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的指导下,由政府、学校、商业等多方面参与,并坚持不懈,持续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把新儒商精神发扬光大。

三、培养新儒商精神在财经类院校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财经类院校培养新儒商精神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上文提到,在我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经济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究其根源,除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之外,商业道德的缺失也是主要的原因。“无商不奸”“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商业行为普遍存在,不仅给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灾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时代呼唤新儒商精神,要使新儒商精神深入人心进而成为中国商人的主流意识应该从教育抓起。高校是人才的摇篮,财经类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财经类人才。财经类院校的毕业生主要被输送到各种公司、商业单位以及经管、金融系统等工作岗位上,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成为商人和企业家,他们将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儒商精神强调商业道德与超乎利益的精神追求,这正是当下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所必需的。在学校里不仅要教会学生们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诚信待人、为社会谋福利的新儒商精神,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向上的道德价值观和商业伦理观,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是他们未来立足社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之举。

(二)新儒商精神教育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在财经类院校倡导培育新儒商精神,符合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说过,大学的精神所在,是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现在。一所大学要想成功并实现自己的责任,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反观国内的财经教育,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过于注重传授具体的技术与工具,缺乏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与伦理培养,即“重术”而不“重道”。我国很多财经类院校虽然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完善的教学设备,却缺少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这种情况下不利于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教育根植于既有的文化土壤,财经类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既要有开阔的眼界,吸收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结晶,更要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汲取营养,既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又要实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目的,兼顾促进个体发展和服务国家、社会的功能。新儒商教育旨在培养既有较高文化素养,又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企业家。因此,笔者认为新儒商精神的教育也许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教育改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四、把新儒商精神培养融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自新儒商的概念提出以来,很多专家和学者把新儒商教育和财经类院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但笔者阅读了相关文献资料以后,发现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校的层面展开,从如何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注入新儒商精神的教育到如何利用新儒商精神培养学生们的创业意识等,鲜有文章论述如何把新儒商精神的培养与具体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笔者认为,课程是教育的载体,而课堂是学生教育的第一阵地。要在财经类院校开展新儒商精神的培养应该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开始。笔者结合所在的山东工商学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过程中的所作所想,就新儒商精神进课堂的主题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山东工商学院是山东半岛唯一一所财经类院校,学科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兼有文、法、理、工等六个学科门类,学科专业上凸显财经知识培养。作为学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一部分,笔者所在的大学外语教学部从2011年开始为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旨在把英语语言学习和商务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商务综合素质。笔者承担了大学商务英语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配合学校改革方向,有目的地引入新儒商精神的灌输和新儒商素质的培养。

(一)创新育人理念,改变学生观念,注重新儒商精神灌输

作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大学商务英语针对商务和财经类专业大二学生开设。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在分类课程选课时,很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即能够跟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英语能力,增加将来就业的优势,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在学完商务英语课程后,可以考取相关商务英语证书,如剑桥商务英语(BEC)和托业,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是在开课时,笔者提出商务英语学习有三个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适合将来商务环境下的语言运用;二是学习基本的商务背景知识,特别是公司环境下的商务交流能力和工作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商务理念和商务意识,这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层面的学习,更是对商务道德和商务伦理方面的提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儒商精神的领会。

(二)选择西方原版教材,基于中西商务环境的区别,激发学生思考

在商务英语课程中,笔者选择了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剑桥商务英语》,目的有二:一是这套教材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既涉及到公司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也包括了BEC考试的很多题型和练习,可以满足很多学生证书考试的需求;二是在教材中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商务案例。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行为和商业行为更成熟、更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更健全。在进行相关主题讲解的时候,笔者会结合教材中和网上搜集到的西方公司的案例和我国的一些案例进行比较。笔者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更能够激发年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我国公司商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引导大家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这也是现代新儒商精神的重要特征。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注重新儒商人格的塑造与养成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既通过中西比较激发学生思考,也注意在学生商业价值观的形成中以中国文化为根本。笔者发现很多财经类教材的内容和设计都是以欧美学科体系为基础编辑的,而中国的理论非常少,即使有也只是简单涉猎。不可否认,西方的一些经济和商业理论相对更完善,但我们应该意识到,我国的财经和商务教育对象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下长大的中国青年,我们的教育不是为西方培养人才,而是培养将来多数在中国工作的财经和商务人才。因此,我们的财经教学和商务教学应该更多地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我们的先人已经留给我们足够的智慧和文化精髓,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文化精髓介绍、传递给受教育的年轻人。新儒商精神是以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精神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升华,而新儒商人格,是儒与商的完美结合。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也涌现出很多成就卓越的具有新儒商精神和人格的成功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经典的商业经营管理案例,更何况我们还有源远流长的、两千多年的儒商文化。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我们的财经教育和教学,不妨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按照民族和社会心理,结合我国国情,在独特的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下,走中国特色的教育道路。中国的问题,要用中国式的思维和智慧来解决。因此,笔者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会针对相关专题会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中国儒商的成功案例,并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智慧和启迪,并总结个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儒商精神。

(四)采用互助式教学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做到智商培养与情商培养并重,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斯腾伯格在《超越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实践智力的概念,并指出“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个体具备行内、行外的知识并对之有相当的了解,这些行内、行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是在工作中逐渐进行的,而非来自于学业上或其他工作中的事先准备”。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社会工作实践机会。为培养学生们的职业素养,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互助式和模拟实践型教学,如在讲授面试主题和会议主题的时候,笔者会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训练,并进行课堂展示。在课堂展示以后,对某些小组表现出来的优点进行肯定和推广,而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虽然课堂模拟训练不能代替真实的工作环境,但也可以给学生提供锻炼和反思总结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及时把语言学习、知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此外,这种合作互助式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优化了学生们的学习感受。把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体现了新儒商精神中“德智兼勇”的素质内核。

(五)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还在于教师自身道德素质和修养对学生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但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感染学生,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影响。在知识讲解之外,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课文所涉主题和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和解读,甚至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应该时刻自查自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并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比如,在讲到工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时,除了在课堂上摆事实,讲道理,下课的时候提醒学生最后走的时候把教室的灯熄灭,这样效果可能更直观、具体。再如,如果教师能够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作业,学生更能体会到工作责任心。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影响,更多地是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工作态度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年轻学生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足和未来的设想

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在笔者践行新儒商精神教育理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限制和不足。笔者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浅见,希望随着将来教学改革的深入,能够进行解决,这不仅是对课堂新儒商教育的有效补充,也可以使新儒商教育做到持续化、常态化和立体化。

(一)师资问题

以大学商务英语课程为例,这门课程是把英语和商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很多英语教师语言能力足够,但缺乏相关的商务背景和经历。很多商科的老师虽有丰富的商务专业知识,但语言又不过关。英语教育的专业学习和六年的外贸和公司兼职经历使笔者自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这门课程。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笔者感觉现在脱离了商务工作环境,很多商务知识的更新也慢慢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在开设这种跨学科的财经商务类课程时,应该选择既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又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承担,否则,学生的一些理论和知识都是脱离实践的。而很多学校缺少这种既有社会实践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因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变得更加迫切。学校可以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建立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培训基地,既要把老师往重点大学送,更要把老师往企业送。

(二)第二课堂问题

第一课堂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第二课堂则更侧重知识的实践和技能的训练,是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以英语教学为例,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笔者所在单位举办了英语角、英语协会和各种英语赛事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把语言学习和练习相结合。根据不完全的调查,笔者发现本校财经商务类课程中也开展了一些颇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创业大赛,模拟招聘会,“大学生创业论坛”等活动。笔者认为可以使形式更加丰富化,建议采用定期举行报告会、模拟商务活动等形式,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德才兼备、具有新儒商精神的商界成功人士到学校做讲座,这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再激发,也是对学生最真实的新儒商精神教育。

(三)实践实训问题

财务预警论文范文7

1.实施效率不高

经济效益审计常常被单独地实施,导致其实施缺乏效率,难以大范围的推行。调查显示,许多审计工作都属于财务审计这一类。财务审计对账簿资料的查证和信息资料失真的追究都已经接近核实分析经济效益问题的边界了,单独进行经济效益审计必然效率不高。

2.缺乏评价标准

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对于其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目前我国没有比较成熟的标准可以使用,因此经济效益审计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2.缺乏操作模式

由于审计法中对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具体规定,经济效益审计理论还不成熟,缺乏现有的操作模式,阻碍了效益审计的正常开展。

二、财务效益审计简介

财务审计是我国审计机关永恒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促进政府财务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财务效益审计主要通过检查财务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来发现并且纠正问题,促进财务部门对政府资金的合理管理,保证资金的使用合法、有效、真实。财务效益审计还应该审计资金使用的预期效益。资金使用的合法、真实并不代表其具有有效性和合理性。为了避免资金使用的浪费,要以资金为主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检查政策的落实状况,开展好财务效益审计,促进资金的有效并且合理的使用。

2.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由于当前我国没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监督体系去制约行政部门,行政部门的权力过大,不仅拥有对物、财、人的执行权和决策权,而且拥有检查监督权,基于这一点,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对权力的监督职能。

3.促进财务资金后续运营顺利进行

财务项目能否正常运行,是影响其效益发挥和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如果项目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导致资产闲置浪费,甚至出现报废毁损情况。因此,大力开展财务效益审计,对建成项目的运营状况进行调查,对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审计建议,以促进项目后续运营符合预期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联系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作用是挖掘被审计单位的潜力以促进其改善经营管理,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财务审计的作用主要是制约财产经营者依照财产所有者的意愿合法合理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四、做好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的措施

1.加强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

专项资金是国家设立的用于解决急需问题的资金。由于很多专项资金是从老百姓手中获得的,其设立和使用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关乎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审计部门要加强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围绕资金管理、分配、投资、使用等环节,关注其使用效果,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2.加强对经济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

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在审计的重点以及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上把握不足,尤其是对领导经济权力的运用上制约监督不够。因此,国家审计机关要更加关注领导干部经济决策权力运行的绩效,从促进完善慎重用权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出发,审计经济决策行为有没有达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以权谋私的现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要转变观念,尝试事前和事中效益审计的策略,最大程度的防止权力滥用。

3.加强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

审计机关加强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有利于揭露虚重复建设、概算与实际脱节、假的申报项目、损失浪费等问题,以实现对建设领域的筹资权、决策权、监督权、审批权的制约与监督。

4.开展政府采购的效益审计

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采购权和采购定价权以及审批权的监督。审计部门应该进行市场调查,以及时发现滥用定价权、采购权等徇私舞弊的行为;审计部门应该对分散单位进行抽查,以及时发现采购单位弄虚作假的行为;审计部门应该对政府的采购物质使用效果进行审计调查,以及时发现重复采购等情况。

5.加强项目支出效益审计

加强项目支出效益审计要做好批复、立项、管理、效果、使用五个环节。审计部门要全面分析项目支出的执行过程、作用、目的、影响和效益,提出相关建议,完善对被审计项目的科学评价。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化,国家资金的保值增值性情况以及使用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将经济效益审计与财务审计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形式。

6.构建财务效益审计评价体系

财务效益审计评价体系需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制度、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方面,应该循“方法科学、内容全面、制度规范、操作简便、客观公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该体系可以由评议指标和基本指标构成,评议指标是用来判断影响财务效益非定量固素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定性分析结沦。基本指标可以反映评价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能够形成初步结论

7.坚持原则,做好监督与服务工作

“促进管理,揭露问题,规范秩序,推动改革,提高效益”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做好财务效益审计的要求。开展财务效益审计,就是要打破传统模式,将审项目、审资金、审财务收支相结合,从根本上做好监督与服务工作。

8.增强创新意识和全局意识

当前,审计已由传统向现代化进行转变,审计目的更加注重揭示问题,分析原因,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种转变要求审汁人员增强创新意识和全局意识,将过去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化为多种形式的综台审计。主要要做到以下三点:①取证模式方面要开展抽样审计,尝试以“内部控制到整体框架”为基础的风险导向审计方式;②在方式方法方面要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跟踪审计与重点问题调查审计相结合,面上宏观抽样与点上微观审计相结合;③在审计操作技能方面要加快开发相关审计软件,推动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信息网络体系。

五、结束语

财务预警论文范文8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电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在我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体制的影响下,电力企业与非编制现代企业在管理制度要求上还有较大差别,电力企业员工更倾向于听从领导组织安排,工作方面缺乏主动性,因此,整个电力行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几乎都缺乏创新精神与工作动力。而且,电力行业领导层以技术性人才居多,真正懂财务的人员并不多,他们不但欠缺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认为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关系不大,财务管理意识十分淡薄。

(二)缺乏市场主体意识

现阶段社会,各行业竞争激烈,电力企业也不例外。从发电企业与服务供应商之间,再到下面的客户,为了提高自身最大利益,都开始根据自己的要求自主选择适合的对象合作。这种不再盲从的现象使得与电力企业有供求关系的各方甚至电力企业自身都身处竞争与选择之中。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对对市场上求大于供的状态作出最迅速的反应,拿出最有效的应对措施。然而面对如此形势,仍然有不少电力企业在现状认识上处于麻木模糊状态,尤其是有些电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市场主体意识不强,无法把企业自身的管理投放到市场当中去考虑,缺乏怎样能压缩成本,怎样能更有效的降低不必要的开支等观念意识。此外,还有一些财务人员面对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变化不能及时制定解决办法,导致问题越积越深。

(三)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电力企业一直局限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财务分析方法,这种财务分析方法早就被证明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已经不能适应现今丰富的信息含量,流于粗糙与简单。预算管理的深度与广度也远远不够,而且无法做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电力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些管理方面的缺点,欠缺对全面管理、精细制定预算等科学实用方法的认知。不仅如此,电力行业中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电力损失现象的核算方法和对最重要的控制成本方面也缺乏科学性,这些越发使得电力企业无从从财务角度入手找到客观现实的解决办法。

(四)电力企业财务化进程迟缓

由于电力行业的垄断性,很多电力企业规模都很庞大,导致财务人员既多且杂,却又基本都处于各自忙自己的状态,很少有互相协作办公的时候。虽然每个企业都有财务软件,但是信息共享度普遍偏低,渐渐成为各个独立的财务系统,未能真正开发利用财务软件的增值功能。再者,从电力企业对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来看,管理层次的中间断层,财务管理的空缺,这些都是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财务数据与实际偏离的罪魁祸首。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电力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是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和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措施,使得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但是长期以来的粗放式管理所带有的顽疾仍然存在,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要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企业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就必然要求全面推进行企业的财务精细化管理。其次,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在企业不断扩大经营管理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实时动态的掌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实现全过程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以及全成本费用的优化预控,才能使企业健康发展。

三、关于加强电力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对策

(一)转变财务管理职能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精细化,首先要让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随着财务工作职能的转变而变化,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积极参与到电力生产的经营决策,不能一味地局限在财务管理方面。其次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到电力生产基层了解电力生产过程,熟悉整个电力物资采购的过程,不仅要参与经营,而且要深入和掌握电力产品市场,协助公司对电力产业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再次,会计人员要把大力监督财务管理的职能渗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个过程,进行从始至终的全面核算。最后,财务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新的职业观,从现实需要出发,面向未来,做好全面规划与把握,为电力企业更好的服务。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一定要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重视度,财务人员更要要以身作则,努力去不断地去吸取最新的科学管理办法,尽快适应现代化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还要求改革过去财务部门在用人、岗位等制度方面的各种不合理地方。并且要适时对财务部门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变革和教育,在原有的岗位如会计、出纳、财务等基础之上适当调整岗位模式,以各种公开活动鼓励全企业财务人员投身于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时代潮流中。为确保财务部门落实财务管理精细化,还必须把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渗透到各个部门,做到控制的精细化,核算的精细化,分析的精细化。

(三)加快财务的信息化进程

电力企业一直是日常核算工作量最复杂的行业之一,传统的手工算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极易出现错误。再加上有些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认识不充足,使得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和日常业务中出现的小错误很多时候不能及时被发现和解决,降低了企业工作的效率性和成本的真实性。因此,财务信息化的引进和应用势在必行,它不仅是促进电力企业财务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的技术手段,更能取代传统记账方式,快速促进财务工作的现代化,大大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把财务人员的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财务数据的分析中,为成本和预算两项管理做更多更充分的准备工作。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该对财务信息管理硬件给予更多的投资和扶持,在不断引进科学的财务软件平台的同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加快完成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进程。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