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合同管理范例

采购合同管理

采购合同管理范文1

随着我国各项医疗制度的不断实施改革,各地医院对于自身的软硬件服务设施正在进行不断的更换和完善。其中,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医务工作者进行正常工作的必要工具,它的采购过程有着严格的合同约束。大型医疗设备的购买成本费用高,使用寿命时间也比较长,这就决定了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采购合同的管理工作,避免发生合同纠纷。通过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找对应的解决措施,可以使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的过程中降低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本文就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的解决对策展开详细论述[1]。

【关键词】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现状分析

在医院医疗设备的购买过程中,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相关的售后服务,必须引入合同管理。它是指采购过程中保障双方利益不受侵害的重要法律文件管理的过程。这种合同的建立,给双方在购买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约束力。合同管理的存在,使得合同在法律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确保了医疗设备在购买过程中的合法性。因此,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医疗合同管理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医疗设备购买工作的顺利进行。

1合同管理综述

1.1合同管理最终实现的目标

合同管理是指合同双方在完成某些项目合作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双方当事人都能认真地履行自身的义务,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从而通过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来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合同管理的本质工作是处理好双方在项目合作的伙伴关系,创造一种互信、相互扶持的良好氛围。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合同双方在项目合作中严格履行自身义务,顺利地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内容。通过合同管理的作用,可以保证采购项目产品的质量、成本、产品预付期等方面的内容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使采购项目在规定期限内以经济、高效的完成方式达到最终目的。合同管理的建立,有效保证了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保证了合作项目完成的效率性。同时,在采购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双方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随时纠正,避免为后期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对采购合同的有效管理,具备如下的优点:(1)加强了对采购项目的有效控制和监管;(2)促使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货物;(3)节约了买方的采购成本;(4)有效规避了采购合同中的各种风险。

1.2合同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完成一些重大项目的采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不仅会使双方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也会造成未来双方间合作的隔阂。为了更好地保障双方的切身利益,促使采购过程的正常进行,便引入了合同管理。合同管理的存在,使得采购项目可以在一个规定的期限内顺利完成。通过对合同条款的设立和修改,可以对采购过程中双方的一些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同时,对于采购项目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合同管理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条例。这些管理条例的存在,大大降低了交易过程中双方经济损失的概率。因此,做好合同管理的工作,对于采购项目的顺利完成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2当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当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现状

在过去的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一般的合同样本都是由供货商制定并出示,购买成本费用较大的医疗设备才会使用相应的合同。但是随着法制化社会的建设发展,各大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购买过程,投入了更多的工作精力。现阶段下,当医疗设备成本费用超过仅几千的条件下,一些医院也会签订相应的合同。对于一些小型医疗设备的购买,且购买数量较多时,有些医院会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尽可能地通过合同管理的作用降低成本费用。并在每次合同签订完毕后,医院会进行相应的存档分类,认真保存。档案的存取工作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也侧面体现出了当前社会形势下医院对于医疗设备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2.2当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客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缺乏交货期对于产品的验收意识。在规定的期限内,供货商将自己的产品送到医院时,相关的医疗设备接收的工作人员有时直接签完单子将设备直接放入库房,或者大体进行外观上的检查。这种没有经过仔细的检查而造成后期医疗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行为,是医疗设备接收工作者责任意识薄弱、对待自己工作不负责的体现。(2)忽略了医疗设备的质保期。一般大型的医疗设备质保期都在五年之内,而在医院与供货商合同管理的规定中写明:当医院在使用大型医疗设备一年后没有发现设备的故障问题,医院就必须将约定的质保金返还供货商。但是,在质保金退还后设备出现故障,当初的合同管理很难要求供货商继续履行自身的义务。(3)缺乏质保期内对于设备的维护意识。在质保期内,相关医疗设备工作者总是认为设备即使出现问题也会有相应的供货商维修,没有养成对医疗设备经常检查维护的习惯。(4)缺乏对合同的认真审核。在采购医疗设备的过程中,医院的工作者由于工作的疏忽大意或是自身专业水平的能力有限,在供货商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合同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导致后期的医疗设备交付过程中双方出现了一些分歧,影响了设备采购的进度。(5)对质保金的理解能力不足。质保金是为了确保医疗设备在交付后,可以在一个规定的期限内保障医疗设备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故障问题。正常情况下相关的工作人员都会要求延长退还质保金的期限,但是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者忽略了质保金的重要作用,导致在质保金退还后,设备出现故障却无人检修的尴尬局面[3]。

3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问题解决的对策

3.1认真审核供货商的行业资质

大型医疗设备的售卖过程中存在着一笔可观的利润,这就直接导致了某些供货商在实际的采购项目合作中通过一些虚假的技术手段,假冒合格资质齐全的供货商。这就需要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人员进行认真的审核,查看项目合作的企业是否具备专业的资质要求。主要审核的范围有:(1)企业的法人代表营业执照。通过查看营业执照的编号,并到相应的登记机关去核实查证,看是否存在这样的企业。(2)查看是否有国家卫生部下发的《消毒卫生许可证》。(3)查看是否有国家环保部下发的《辐射安全许可证》。(4)查看是否有国家质检部下发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等。通过对类似证件的审查,可以确定供货商身份的合法性。

3.2认真检查供货商过往履行合同的能力

通过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同类行业的认真打听,找到可以证明供货商的经济实力、信誉等级的相关记录,从而考虑是否与该供货商进行业务上的合作。这种审查工作需要医院工作人员保持一种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有效的身份证明,从而加快采购项目的工作进度。

3.3做好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

在这一工作的具体完成过程中,需要经过一些必要的步骤。比如,交付医疗设备时,打开设备的外箱:检查设备的整体外观是否受到损伤;箱子里的零件是否与订购的清单相符合;供货内容与合同内容是否相符合等。在这一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医院科室设备人员、产品设备管理人员、供货商或其代表必须同时在场,保证检验过程的真实合法性。当设备的外观及相应的手续通过初检后,需要对设备的实际工作性能进行相应的测试。具体过程包括:(1)产品的型号、参数、规格、数量;(2)由设备人员和医学工程师同时对设备的工作状态做一个整体性能的评估,看设备是否达到国家的行业标准;(3)对设备的合格证、保修卡以及其它部门出具的相关检验证明进行存档管理,以便日后随时查看。在对医疗设备性能测试的过程中,如果发现产品性能出现问题,要与供货商及时的沟通,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对设备的重新整改。同时,也应该主动记录下设备发生问题的时间、具体的问题现象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这样就避免了下次重新测试设备工作状态下一些常规步骤的重复执行,省去了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3.4加强合同产生过程中的一些管理

在合同生效后,合同当事人都有义务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履行各自的义务。当双方当事人对于某一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就可能造成合同更改现象的出现,这时需要双方进行必要的协商处理。类似的合同风险管理及合同结束后的一些工作,也需要认真对待。

4结束语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医院在各方面的管理制度相对比较完善,各项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但是,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有效应用,希望对相关医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卢志民 单位: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罗峥,刀庆威.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疗设备,2010,(10)

采购合同管理范文2

关键词:企业采购合同;合同管理;采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合同管理概念

采购合同是采供双方在进行正式交易前为保证双方的利益,对采供双方均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协议。合同管理是指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纠纷处理、资料保管、监督检查等全过程的管理。

二、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管理

在签订采购合同前,物资的使用单位根据物资需求提报物资采购计划,物资计划管理是对物资需求信息的调研、搜集,并对需求计划进行审核、汇总,编制、下达物资采购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维护物资计划的及时性、准确性、计划的预见性、严肃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物资需求计划分类

按照使用单位报送需求计划的周期划分为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月度物资需求计划、追加物资需求计划。1.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是以会计年度为周期,依据使用单位年度生产经营情况,编制的物资耗用计划。相关业务部门根据使用单位提报的年度需求计划和上一年度物资消耗规律,编制下一年度需求计划。2.月度物资需求计划,是指在年度需求计划内,依据月份实际需求,编制的月份分解计划。3.追加物资需求计划,是年度、月度需求计划以外,根据生产的需要、生产情况的突变而临时提出的物资需求计划。

(二)物资需求计划内容

1.主要内容包括:物资编码、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图号、计量单位、数量、计划价格、用途或使用地点、资金渠道、交货时间、主机厂(品牌)和主机型号,物资属性、非标设备、配件或有特殊要求的附详细的技术要求等。2.物资需求计划要求及时、准确、完整。

(三)物资需求计划接收

业务部接收使用单位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有技术要求的物资,使用单位在提报计划的同时与相应技术要求一同上报,避免因无技术要求影响采购流程的进度。需要相关资质的物资(MA、Ex、LA等),计划提报前,要求提报单位认真核对计划的准确性,确保型号准确,在相关网站可以查询。

(四)物资需求计划审核

业务员要对使用单位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审核。1.物资需求计划须经使用单位物资管理部门的审核确认,并加盖单位公章。2.物资需求计划须要素齐全,内容准确,采购周期合理,资金渠道明确,如生产费用、内部投资、安全费用等。3.使用单位填报物资需求计划时,如果因生产需要,需要指定采购渠道,须出据书面申请,说明指定采购渠道的原因。4.使用单位编制的物资需求计划,要综合考虑物资采购周期,包含采购计划核实和审批时间、采购决策和合同签订时间、供应商生产加工和运输时间等,确保需求物资能够满足供应需求。如购买汽车,虽然汽车的生产周期很长,但是汽车销售一般都是4S店销售成品汽车,所以要求的采购时间就很短,只考虑采购计划审批时间、采购决策和合同签订时间就行;购买轴承,虽然轴承的生产周期也很长,但是轴承是标准件,购买时可根据所需型号或批量确定不同的需求时间;而有一些配件,是某种设备独有,且该设备就是为某个公司单独设计的,生产企业需要按订单安排生产,就要根据采购批量,加工生产周期、运输时间合理提出需求时间。5.具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物资,可直接提供配件所对应的国家标准编号,无需提报技术要求。若因生产需要,使用单位提报非标设备、配件及有特殊要求的物资需求计划,须提供详细的技术要求,还需经公司技术主管部门认定确实无法提供图纸或技术要求的,按定向议标组织采购。6.需要相关资质的物资(MA、Ex、LA等),业务员接到计划后要审核物资型号是否准确,在相关网站是否可以查询。如不合格要及时原渠道退回,并与使用单位沟通,修改、核实后尽快上报。

(五)物资需求计划变更或取消

原则上物资需求计划一经提报不得更改。如果因信息提报错误、生产变更等情况的,需变更或取消物资需求计划,使用单位应及时提出变更、取消物资需求计划申请,并说明原因。需求计划发生变更或取消时,已订货的,与供应商协商停止生产和发货;已到货的,在公司内部予以调剂或与供应商协商退货;无法调剂经协商又不能退货的,只能与使用单位协商由使用单位按原始需求计划支领结算。

(六)物资需求计划的整理、汇总

业务部门按照业务分工,对各级使用单位报送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整理、汇总,作为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的基础。业务部门对接收的需求计划进行整理、审核、汇总,平衡利库等,并按公司招标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定物资采购方式。

三、采购合同的签订

签订合同的业务流程包括: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调查、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核、合同的签订、合同登记编号、合同履行登记、备案、公证等有关手续。

(一)签订采购合同前的调查

签订采购合同前要对合同对方当事人进行调查,合同主管部门也应对合同对方进行持续全面地尽职调查,搜集相关合同材料,确保其具有合同主体资格和合法资质。1.查验对方的营业执照并留存复印件,并注意查询企业的年报及公示信息。2.相关许可资质证件(例如MA、Ex、LA证等)。3.法人授权代表的授权委托书,证明其事项、权限和期限。4.资信情况,对方的资产规模、财务状况及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生产经营范围、生产规模、履行合同能力等。通过加强了解、审核可以保证所签合同能正常履行。

(二)合同文本

1.合同文本要做到内容合法、主要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双方责任分明、语言文字规范。2.采购合同内容包括单位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地点、标的物名称、数量(包括数量、单位、计量方式)、质量条款(包括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规格型号、品牌等)、价格、运输、付款方式、交货地点、检验标准、保险、违约责任、解决争议方法、法人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合同份数、生效日期等。

(三)合同审核

对于技术条件复杂,合同条款风险较高,金额特别巨大的合同文本,合同管理部门组织公司主管领导、计划业务部门、采购部、财务部等部门专业人员共同审此类合同。合同内容的审核要求内容合法、条款齐全、表述准确、形式完备。1.内容合法。指合同的订立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得利用合同损害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行为合法有效。不能签订无效的采购合同(采购合同违反法律规定,国家不承认其法律效力的合同)和可撤销的采购合同(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的采购合同)。2.条款齐全。指合同文本应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条款,经双方协商一致,其它条款填写清楚、齐全。3.合同对方委托人的审核。合同对方委托人必须经过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授权,授权委托应包括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并由委托人签字(预留签字样)。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人需审核委托或授权的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复印件。杜绝效力待定的采购合同(无权人以他人名义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签订的采购合同)。签订招标采购合同时,委托人应与供应商投标时一致,不能更换委托人。4.合同签订采用合同各方均签字并盖章的方式。合同签字盖章后交由相关的合同管理人员负责编号,盖章。

四、采购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

(一)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

1.合同生效后,应全面适当履行。2.合同坚持书面履行的原则,禁止口头履行合同的行为。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传真、往来凭证、电子邮件等一律采用书面形式。3.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承办部门要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履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合同履约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履约情况,控制和降低合同风险。4.合同承办部门应建立合同履行情况台账,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记录。按月或者按季度,对历史合同履行情况、未履行情况、未履行合同的分布年份和原因及风险较高的合同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和公司主要领导。对历年未完全履行的合同,结转到下一年度合同,继续执行,并在月末分析时一并分析。

(二)采购合同的管理

采购合同的管理还包括业务员要按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及时与供应商沟通,掌握生产进度及合同履行情况,督促供应商按时交货。如供应商交货不及时,业务员要及时与使用单位沟通反馈,一方面了解使用单位真正需求时间,另一方面告知使用单位供应商可能延迟交货,减少因延迟交货造成的影响。

(三)履行或者不全面履行合同

对方不履行或者不全面履行合同(或对方提出异议)时,合同承办部门应及时向合同管理部门反映情况,采取紧急措施,并尽快以法定或约定的方式向对方提出书面异议,最长不得超过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异议书须经合同管理部门审查,必要时应会同合同承办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合同履行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四)合同期间发生重大变化

合同对方发生合并、分立、改制、破产或其他重大变化时,合同承办部门应及时通过合同主体变更等方式确认新的合同主体。

(五)合同内容变更

合同内容变更的,应由合同承办部门以书面形式向合同管理部提交合同变更的原因,变更合同的协议在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继续履行。合同变更包括对合同内容的补充和修改。

(六)合同中止

合同承办部门发现必须中止合同的情况(或对方提出中止合同的要求)时,应将相关情况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以公司名义向对方发出书面中止合同的通知。合同承办部门认为需要中止合同的情形已经消除,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继续履行合同。

(七)合同解除

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约定解除合同的,应当签订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解除合同的协议在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继续履行,但特殊情况经双方一致同意的除外。

五、采购合同纠纷的协调解决

(一)合同纠纷处理的责任机构为合同承办部门

合同承办部门对发生争议的合同应及时做出反应并进行处理,以防止超过诉讼时效。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随意放弃追究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的权利。

(二)合同发生争议时

1.因各种原因合同发生争议时,应首先采取协商、调解方式解决,达成一致的,经合同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与对方订立书面协议。2.协商、调解方式无法解决的争议,可依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合同承办部门应立即向单位主管领导汇报,同时主动会同法律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纠纷的办法,并形成书面报告。3.以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时,合同承办部门应指定相关人员参与处理,并提供全部相关资料。法律管理部门统一办理合同纠纷案件的登记、审查。物资组织到货后,业务员还要及时与供应商催要发票,及时挂账、结账。尤其是有预付款的合同,业务员更要及时关注、追踪预付款付款后情况,主管业务员要按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督促供应商发货,催要增值税发票。有的供应商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不能及时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业务员要及时汇报,并与供应商多沟通,跟踪供应商增值税发票开具情况,直至挂账完成。

六、结语

采购合同管理范文3

核电工程中的采购合同总体上包括四部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解除或转让合同、关闭或终止合同,这四个部分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的整体,从设备采购的前期谈判到签约执行,采购的合同管理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尤其在合同签订和履行阶段,合同签订前需要专门的合同管理人员对采购合同进行全面严谨的分析,在采购过程中防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经营者占空子;由于核电工程的设备物项繁杂、供货周期长等原因,合同在履行阶段最易出现问题和风险。要通过过程控制严格抓好合同管理,保证供货范围、技术规范和设备品牌、设备编码、标牌、铭牌、设备配件、技术资料的提交的完整性,备品配件、设备润滑油、设备等方面来仔细检查执行合同。

2.核电工程合同管理的内容

2.1保证供货内容全面、详细、完整

当前核电工程中的设备采购大多采用系统打包采购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对采购合同的拟定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打包采购的中全面系统性强,对所有设备、支架、相关附件、整个工艺工程中的所需要的仪表、硬件软件整体打包。进行采购合同拟定时需要对细节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如安装的配套附件、专用工具、预埋件以及各系统之间接口的约定,全面规定供货的边界,采购合同内容要求全面、详细、严谨、完整。

2.2全面规范技术设备和选择品牌

要控制设备的质量,保证设备性能,对技术设备进行全面规范很重要。当前采用的采购打包系统可能在对核心设备进行规定的同时对一些安装配件重视不足,材料采购上规定不够明晰,如球阀、排污阀、电池阀、隔离阀等配件没有明确要求,螺栓类的材料有不锈钢材料、碳钢材料之分,这个不同材料用起来差别都很大。品牌选择上也有很大讲究,不同厂家由于制造水平差异设计制造的不同品牌的设备性能差异明显,产地不同的同一品牌设备,质量也因地域差异而有所区别,国产品牌设备与进口品牌设备一定要清楚地做出描述。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设备制造业也日益国际化,我国核电工程的发展对这方面的设备需求也越来越多,一些进口产品制造商借机打入国内市场,在国内设置了工厂和制造基地,利用国内的人力、场地节省了费用获得更多的盈利,但这些国产化后的相关设备价格出现差异时其质量也会不同或是质量下降。有的进口设备性能在使用上明显优于国产的,但出于盈利考虑一些供货方就会在未明确规定的情况下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国产设备。在品牌选择上,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4家实力均衡的厂家对比,不要急于签订合同,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某些厂家因设备故障无法正常提供品牌设备的供货,或者因订单饱和无法及时排产的情况而耽搁工程的进展对项目带来不利影响的情况,厂家之间的竞争也会带来同一品牌不同厂家的价格不同,在合同最后签订时一定要保证产品性能,采购合同中一定要做出明确规定,避免供货发趁机牟利而使设备质量无法保证后期影响工程的进度。

2.3有序编码

采购的设备进行编码并在出厂前进行核实,保证设备有序也是采购合同的技术文件中需要体现出来的。因编码要求笼统、管理不严、程序缺乏等状况导致的编码混乱而影响工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合同中要规定要求供货方根据合同要求进行编码、标牌和铭牌。为保证标牌统一有序,对标牌的形式、规格做出明确规定,在名牌填写上要求规范,设备编码位号一致。

2.4备品配件进行清单管理

采购合同中要将备品配件的型号、规格、图样详细信息进行描述,便于采购同时也有效弥补打包采购的缺陷。打包采购时供货商一般主要考虑提供主设备未统筹考虑系统配置内的备件和材料。需要在采购合同中以清单的形式尽量全面的列出备件,包括备件数量、比例、类型。

2.5提交具体设备的资料

在打包采购中要注重单个设备的技术规格和技术描述,目前一些完工资料中只能查询到机械部分的备件,对轴承的型号、尺寸图的信息都不明确,为避免对后续管理、设备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在完工资料中要对一些设备如泵的构造图、配备图进行资料完善,提供具体设备的资料。

2.6变更规范

减少后续扩建、异常情况的风险系数,不宜太早签订采购合同,因为设备采购阶段还是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方案可能需要变更,变更严格按照规范来,供货厂家可能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以优化设计为由节省材料、设备,这些对后续扩建异常情况的处理都是非常不利的。材料设备变更要严格控制,之前就有商家为了获得差价利润,会提出各种理由来更改一些部件或配件的数量、规格,比如设备批次不同原设备部件停产、或订单饱和的说辞;交货时间变更需进行提前约束,尤其是一些重要核心设备的供货一定要严格规定供货时间拒绝变更,尤其在临近交货期不得因工程的需求迫切就降低标准。

2.7规范设备保养

在工程开始以前设备还需经过调试,调试阶段设备会处于一种停备用状态,这个时候的保养不到位就会导致生锈腐蚀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核电工程中,设备大多会存放在工程附近,这些工程大多位于海边或是一些开阔的地方,位于海边的设备极其容易受到湿润而盐度高的海风的侵蚀,保养不周等工程开始以后设备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工程开始后对于一些不常用的设备的养护也很重要。养护需要一定的润滑油及其他养护设备,设备规格不同养护设备就不同,这些设备都需要供货商配套配备,以免后期工程开始后购买不便。

2.8设备采购验收

采购设备包装出厂前,合同中需申明要进行专门的验收减少后期麻烦。

3.结语

采购合同管理范文4

摘要:根据我国企业采购合同的特点,介绍了采购合同的概念,指出企业采购合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采购合同;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愈发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的经济利润。若企业拥有完善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并可以高效地组织实施,则可以为企业带来市场竞争的优势。但因行业的特殊性、企业的局限性,我国企业采购合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

1采购合同管理概念

1.1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是企业(供方)与分供方,经过双方谈判协商一致同意而签订的供需关系法律性文件,合同双方都应遵守和履行,是双方联系的共同语言基础。签订合同的双方都有各自的经济目的,采购合同是经济合同,双方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和承担责任。

1.2采购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其目的是使合同风险降到最低,使企业在签订、执行合同过程中规避不必要的损失以及提供能够顺利履行合同的保障。

2我国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特点

2.1合同周期的不确定性

在我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参建方复杂,包括业主方、勘察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供货方等。在基于原有的项目进度计划下,很难保证每一环节都能准确无误地按照项目进度计划实施与推进,这将直接导致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延长,迫使已签订的合同周期延长,导致人工成本增加。

2.2采购合同管理的系统性

工程采购合同涉及多个部门,凡是涉及采购合同条款的部门要统一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共享、高效审批与减少重复工作,是采购合同管理的技术难点。

3加强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3.1加强采购合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对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愈发重要,这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公司的经济利润。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采购环节,有效的采购合同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富,不良的采购合同管理会造成经营亏损。若企业拥有完善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并可以高效地组织实施,则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

3.2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需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并约束。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而是一种全过程、全方位、科学的管理。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功与否,与合同管理有着紧密的关系。企业若能对合同的实施进行有效管理,将为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力。4我国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采购合同管理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当前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4.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明确

企业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是一个企业合同管理的顶层设计,体现着企业合同管理是否全面、具体,它对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运行流程、监督检查、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应有具体的规定。而一些企业恰恰在这方面还有待完善,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定,使部门间的权责分工不明,甚至存在部门间相冲突的情况。

4.2注重采购合同的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

在目前企业采购合同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注重静态管理,在合同签订阶段企业上下都十分重视静态管理,如对合同的草拟、审批等环节比较重视;而在合同履行阶段存在缺乏、忽视管理的现象。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该签订变更合同的不及时签订变更合同,产生业务风险;二是应该追求法律责任的由于不重视而过了诉讼时效;三是应该留存的相关法律证据缺失而导致官司失败,进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四是双方完全按照合同履约程度较低,违约现象严重;以上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忽视合同的动态管理,对合同履行期间的监控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有效的监控机制。

4.3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一些企业对采购合同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能够真正的认识到采购合同管理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重要意义。在设备制造领域,设备复杂,导致需要签署大量的采购合同,工作量繁重。再加上管理层缺乏对合同风险防范和规避的意识,进而造成了企业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缺乏、资金支持缺乏,没有把企业的采购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4.4合同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合同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多数企业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较薄弱,导致采购合同科学管理的技术手段较落后。大多数企业目前采用的还是对上级报告、对下级检查的传统做法,动态全过程地对合同进行监管还很难做到,纵向的信息沟通渠道也比较少,管控的效率普遍偏低。

4.5合同管理者与企业管理部门沟通不畅

由于采购合同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在日常运行过程中,采购合同管理部门往往很难做到与相关业务部门的充分沟通,不能从业务部门的角度考虑合同管理,这样就造成了采购合同管理部门与业务相关部门之间无法达成一致的意见。在采购合同审批过程中,有的程序较复杂,审批部门及领导繁多,造成审批效率低。

5加强企业采购合同管理

5.1完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

1)完善合同管理基础制度企业采购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合同管理的顶层设计,是企业采购合同管理工作的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采购合同管理制度,在管理上要权责明确、规范科学,确保各项合同有法可依。采购合同管理制度不仅要明确权责,还要实行合同统一管理,实行全流程管理,应建立管理台账。2)建立采购合同审查制度采购合同审查制度至少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合同的合法性,主要是审查主体资格、合同经办人的授权情况、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程序是否合法等内容;二是合同的严密性,主要包括权利义务是否具体明确,文字表述是否严谨;三是合理性审查,合同约定的条款是否客观,内容相关条款间有无相悖。通过建立采购合同审查制度,可以真实有效地反映问题,以更好地应对。

5.2全面推行采购合同的全流程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采购合同内容也将面临着法律风险,且随着企业战略、业务范围以及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而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因此,企业采购合同管理也应是动态的全过程管理,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合同全过程管理是指合同管理部门应从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到事后管理全流程监督监控各项业务的执行。1)前期管理在合同签订前,对合同内容进行策划和风险防控。采购合同管理人员会同业务部门人员进行合同的策划,根据业务实际情况起草一个完备的采购合同文本,如果是签订方的版本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确保各项内容和条款切实可行,权责明确,有效防范由于合同内容而产生的合同风险。在合同签订前,对采购合同的供方进行测评。采购合同管理人员会同业务部门人员进行调研,对所需资质进行审核。必要时,还应组织临时调查组,对所需供方进行现场调研,以确保所需供方具备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若企业的供方固定,还应制定合格供方管理制度,形成合格供方名册,对企业的合格供方进行统一管理,并定期审查。2)合同执行管理合同执行管理即合同执行期间的管控,是全过程管理中较难监控的一个阶段。首先,企业采购合同管理部门要设置专门的岗位人员对采购合同的执行进行跟踪管理、监督执行,与业务部经常沟通交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相关情况。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采购合同管理工作流程。具体应包括文件的审批签字流程、合同变更流程、付款的审查批准程序以及跟踪报告程序。最后,采购合同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合同赋予的权力,监督对方的合同履行,全面掌握合同的进度和质量,并按照合同内容和期限按期行使权力,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3)后期管理首先需要索赔的及时行使索赔权,避免超过采购合同保护期限而造成更大损失;其次对完成的合同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作为日后防范法律纠纷的一项重要凭证;最后对合同履行全流程进行评价,分析利弊,为今后采购合同管理总结经验教训。

5.3加强采购合同管理人员法律培训教育与队伍建设

企业采购合同管理工作做得好坏除了顶层设计和领导人员的重视以外,与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而,加强采购合同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是做好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重要工作。第一,要不断招聘法律方面的相关人才充实到合同管理工作中,不能简单地将法律方面的工作外包给律师事务所;第二,定期对采购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除了法律方面如合同法等的培训,还要加强管理知识及企业所在行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才是企业合同管理所需的专业人才;第三,定期到业务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企业本身业务的操作流程,实践和理论的更好结合才能更加有效降低风险。

5.4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采购合同管理必然会走向信息化的道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进。信息化、智能化的关键就是要减少人为的干预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用较为固定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标准来进行采购合同管理。同时可以积累大量的采购合同管理的数据资料,为今后企业的合同全过程管理奠定数据基础,提升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冯玉萍.加强工程项目中采购合同管理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

[2]吕风煤.施工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措施探究[J].河北企业,2018(1).

[3]孟春.采购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浅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6).

作者:王薇 谢京涛 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篇2

一、采购合同管理概念

采购合同是采供双方在进行正式交易前为保证双方的利益,对采供双方均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协议。合同管理是指对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纠纷处理、资料保管、监督检查等全过程的管理。

二、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的管理

在签订采购合同前,物资的使用单位根据物资需求提报物资采购计划,物资计划管理是对物资需求信息的调研、搜集,并对需求计划进行审核、汇总,编制、下达物资采购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维护物资计划的及时性、准确性、计划的预见性、严肃性是至关重要的。

(一)物资需求计划分类

按照使用单位报送需求计划的周期划分为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月度物资需求计划、追加物资需求计划。1.年度物资需求计划,是以会计年度为周期,依据使用单位年度生产经营情况,编制的物资耗用计划。相关业务部门根据使用单位提报的年度需求计划和上一年度物资消耗规律,编制下一年度需求计划。2.月度物资需求计划,是指在年度需求计划内,依据月份实际需求,编制的月份分解计划。3.追加物资需求计划,是年度、月度需求计划以外,根据生产的需要、生产情况的突变而临时提出的物资需求计划。

(二)物资需求计划内容

1.主要内容包括:物资编码、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材质、图号、计量单位、数量、计划价格、用途或使用地点、资金渠道、交货时间、主机厂(品牌)和主机型号,物资属性、非标设备、配件或有特殊要求的附详细的技术要求等。2.物资需求计划要求及时、准确、完整。

(三)物资需求计划接收

业务部接收使用单位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有技术要求的物资,使用单位在提报计划的同时与相应技术要求一同上报,避免因无技术要求影响采购流程的进度。需要相关资质的物资(MA、Ex、LA等),计划提报前,要求提报单位认真核对计划的准确性,确保型号准确,在相关网站可以查询。

(四)物资需求计划审核

业务员要对使用单位提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审核。1.物资需求计划须经使用单位物资管理部门的审核确认,并加盖单位公章。2.物资需求计划须要素齐全,内容准确,采购周期合理,资金渠道明确,如生产费用、内部投资、安全费用等。3.使用单位填报物资需求计划时,如果因生产需要,需要指定采购渠道,须出据书面申请,说明指定采购渠道的原因。4.使用单位编制的物资需求计划,要综合考虑物资采购周期,包含采购计划核实和审批时间、采购决策和合同签订时间、供应商生产加工和运输时间等,确保需求物资能够满足供应需求。如购买汽车,虽然汽车的生产周期很长,但是汽车销售一般都是4S店销售成品汽车,所以要求的采购时间就很短,只考虑采购计划审批时间、采购决策和合同签订时间就行;购买轴承,虽然轴承的生产周期也很长,但是轴承是标准件,购买时可根据所需型号或批量确定不同的需求时间;而有一些配件,是某种设备独有,且该设备就是为某个公司单独设计的,生产企业需要按订单安排生产,就要根据采购批量,加工生产周期、运输时间合理提出需求时间。5.具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物资,可直接提供配件所对应的国家标准编号,无需提报技术要求。若因生产需要,使用单位提报非标设备、配件及有特殊要求的物资需求计划,须提供详细的技术要求,还需经公司技术主管部门认定确实无法提供图纸或技术要求的,按定向议标组织采购。6.需要相关资质的物资(MA、Ex、LA等),业务员接到计划后要审核物资型号是否准确,在相关网站是否可以查询。如不合格要及时原渠道退回,并与使用单位沟通,修改、核实后尽快上报。

(五)物资需求计划变更或取消

原则上物资需求计划一经提报不得更改。如果因信息提报错误、生产变更等情况的,需变更或取消物资需求计划,使用单位应及时提出变更、取消物资需求计划申请,并说明原因。需求计划发生变更或取消时,已订货的,与供应商协商停止生产和发货;已到货的,在公司内部予以调剂或与供应商协商退货;无法调剂经协商又不能退货的,只能与使用单位协商由使用单位按原始需求计划支领结算。(六)物资需求计划的整理、汇总业务部门按照业务分工,对各级使用单位报送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整理、汇总,作为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的基础。业务部门对接收的需求计划进行整理、审核、汇总,平衡利库等,并按公司招标管理办法的要求,确定物资采购方式。

三、采购合同的签订

签订合同的业务流程包括: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调查、合同文本拟定、合同审核、合同的签订、合同登记编号、合同履行登记、备案、公证等有关手续。

(一)签订采购合同前的调查

签订采购合同前要对合同对方当事人进行调查,合同主管部门也应对合同对方进行持续全面地尽职调查,搜集相关合同材料,确保其具有合同主体资格和合法资质。1.查验对方的营业执照并留存复印件,并注意查询企业的年报及公示信息。2.相关许可资质证件(例如MA、Ex、LA证等)。3.法人授权代表的授权委托书,证明其事项、权限和期限。4.资信情况,对方的资产规模、财务状况及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生产经营范围、生产规模、履行合同能力等。通过加强了解、审核可以保证所签合同能正常履行。

(二)合同文本

1.合同文本要做到内容合法、主要条款完备、权利义务明确、双方责任分明、语言文字规范。2.采购合同内容包括单位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地点、标的物名称、数量(包括数量、单位、计量方式)、质量条款(包括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规格型号、品牌等)、价格、运输、付款方式、交货地点、检验标准、保险、违约责任、解决争议方法、法人授权代表签字、盖章、合同份数、生效日期等。

(三)合同审核

对于技术条件复杂,合同条款风险较高,金额特别巨大的合同文本,合同管理部门组织公司主管领导、计划业务部门、采购部、财务部等部门专业人员共同审此类合同。合同内容的审核要求内容合法、条款齐全、表述准确、形式完备。1.内容合法。指合同的订立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和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不得利用合同损害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等行为合法有效。不能签订无效的采购合同(采购合同违反法律规定,国家不承认其法律效力的合同)和可撤销的采购合同(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的采购合同)。2.条款齐全。指合同文本应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条款,经双方协商一致,其它条款填写清楚、齐全。3.合同对方委托人的审核。合同对方委托人必须经过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授权,授权委托应包括委托事项、权限、期限,并由委托人签字(预留签字样)。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人需审核委托或授权的原件,并留存复印件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复印件。杜绝效力待定的采购合同(无权人以他人名义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签订的采购合同)。签订招标采购合同时,委托人应与供应商投标时一致,不能更换委托人。4.合同签订采用合同各方均签字并盖章的方式。合同签字盖章后交由相关的合同管理人员负责编号,盖章。

四、采购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

(一)合同履行的基本要求

1.合同生效后,应全面适当履行。2.合同坚持书面履行的原则,禁止口头履行合同的行为。合同履行期间,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有关修改合同的文书、传真、往来凭证、电子邮件等一律采用书面形式。3.履行期限较长的合同,承办部门要对合同对方当事人的履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合同履约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履约情况,控制和降低合同风险。4.合同承办部门应建立合同履行情况台账,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记录。按月或者按季度,对历史合同履行情况、未履行情况、未履行合同的分布年份和原因及风险较高的合同进行统计分析,并上报相关管理部门和公司主要领导。对历年未完全履行的合同,结转到下一年度合同,继续执行,并在月末分析时一并分析。

(二)采购合同的管理

采购合同的管理还包括业务员要按合同约定的交货时间,及时与供应商沟通,掌握生产进度及合同履行情况,督促供应商按时交货。如供应商交货不及时,业务员要及时与使用单位沟通反馈,一方面了解使用单位真正需求时间,另一方面告知使用单位供应商可能延迟交货,减少因延迟交货造成的影响。

(三)履行或者不全面履行合同

对方不履行或者不全面履行合同(或对方提出异议)时,合同承办部门应及时向合同管理部门反映情况,采取紧急措施,并尽快以法定或约定的方式向对方提出书面异议,最长不得超过法定或约定的期限。异议书须经合同管理部门审查,必要时应会同合同承办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合同履行中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四)合同期间发生重大变化

合同对方发生合并、分立、改制、破产或其他重大变化时,合同承办部门应及时通过合同主体变更等方式确认新的合同主体。

(五)合同内容变更

合同内容变更的,应由合同承办部门以书面形式向合同管理部提交合同变更的原因,变更合同的协议在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继续履行。合同变更包括对合同内容的补充和修改。

(六)合同中止

合同承办部门发现必须中止合同的情况(或对方提出中止合同的要求)时,应将相关情况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以公司名义向对方发出书面中止合同的通知。合同承办部门认为需要中止合同的情形已经消除,经单位主管领导批准继续履行合同。

(七)合同解除

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约定解除合同的,应当签订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解除合同的协议在未批准之前,原合同仍有效,仍应继续履行,但特殊情况经双方一致同意的除外。

五、采购合同纠纷的协调解决

(一)合同纠纷处理的责任机构为合同承办部门

合同承办部门对发生争议的合同应及时做出反应并进行处理,以防止超过诉讼时效。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随意放弃追究对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的权利。

(二)合同发生争议时

1.因各种原因合同发生争议时,应首先采取协商、调解方式解决,达成一致的,经合同管理部门审核并报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与对方订立书面协议。2.协商、调解方式无法解决的争议,可依合同约定选择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合同承办部门应立即向单位主管领导汇报,同时主动会同法律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研究解决纠纷的办法,并形成书面报告。3.以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时,合同承办部门应指定相关人员参与处理,并提供全部相关资料。法律管理部门统一办理合同纠纷案件的登记、审查。物资组织到货后,业务员还要及时与供应商催要发票,及时挂账、结账。尤其是有预付款的合同,业务员更要及时关注、追踪预付款付款后情况,主管业务员要按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督促供应商发货,催要增值税发票。有的供应商因为各种原因(主要是经济原因),不能及时开具增值税发票的,业务员要及时汇报,并与供应商多沟通,跟踪供应商增值税发票开具情况,直至挂账完成。

六、结语

结合上述内容,企业要加强企业采购合同管理,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采购合同管理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状况。加强采购合同管理,结合法律法规构建科学完善的采购合同管理体系,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作者:张隽

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篇3

在商业活动当中,采购合同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合同种类之一。在采购合同的关系当中,卖方(即供应商)指的是按照约定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一方,而买方(即采购方)是指接受所有权并且支付价款的一方。对于企业的采购合同来讲,企业的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在采购合同签约之前做好监督工作、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做好审查工作、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做好跟踪和处理好合同的各种风险。但是,很多企业在履行采购合同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从而保证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一、企业采购合同管理的概述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合同对于公司之间合约关系的维系、公司关系标准化程度的提升等方面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采购合同在订立的时候,需要建立在双方意愿一致的基础上,企业双方一旦签订合同,那么就意味着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强制性的业务,这是合同具备的法律效力。一般来讲,如果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双方处于良好的合作阶段,但是一方违背了合同中约定的内容,不履行自身的义务或者责任,那么合同的另一方有权利要求另一方进行赔偿。虽然企业采购合同的签订有强制性和法治效力,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这种采购合同签订的目的并不是约束合同双方,而是保证两方合约关系的存在。一个企业要想处于正常的运营和生产的状态下,那么企业采购合同签订的双方就需要所签合同发挥自身的保障作用。目前,我国的采购合同签订和践行当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到侵犯,从根本上来讲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采购合同本身存在风险,为此就需要对企业的采购合同进行管理。一些企业的采购合同当中存在着法律风险,这是导致企业经济权益受到侵犯的最直接因素,也会影响公司的生存。基于这种状况,必须要提升相关人员对企业采购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的识别能力,加大管控采购合同当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而保证降低法律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合同条款,约定守约方为维护权益向违约方追偿产生的一切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保全保险费等)均由违约方承担。

二、企业采购合同纠纷的正反面案例分析

(一)企业采购合同纠纷的正面案例分析

近年来,企业采购合同纠纷相关的案例很多,林某、沧州市X区A窗帘店关于合同问题产生了纠纷[1]。双方在《B住宅小区售楼处窗帘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就甲方向乙方采购窗帘事宜达成协议”,但是上诉人林某以价款过高的原因对该合同进行了毁约,认为违背了契约精神的说法并不准确,最终以该采购合同是阶段性合同,在被上诉人完成合同义务的状况下,上诉人有义务支付合同约定的对价结束。根据这个企业的采购合同纠纷可知,沧州市X区A窗帘店是守约方,并且切实维护了自身的权益。通过案例分析可知:一是基于上诉人在被上诉人进行具体承揽活动之前,并没有立即提出相应的解除合同的要求,结合当事人双方的实际需求,按照合同的约定,由第三方安装完毕相应的房屋窗帘,经过法院的审判可知,签订的合同有效,应当继续履行合同的内容。同时,在双方签订的《B住宅小区售楼处窗帘合同》中还明确约定了窗帘及安装费用总价款为92000元,合同签订时被告应向原告先期支付总货款的70%,窗帘安装前被告向原告支付总货款的20%,剩余款项原告安装完毕后3日内,由被告一次性付清尾款。自本合同生效之日起,送货时间为15个工作日。对于这个约定,并不能够构成认定欺诈形成的标准。二是在这个案件的庭审当中还提供了微信截图以及证人证言等内容,由于这种证据不能够作为实证,并未采纳。从侧面来看留存的证据并没有发挥作用,但是这种留存证据的做法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二)企业采购合同纠纷的反面案例

在青岛C有限公司和山东D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的采购合同纠纷当中,双方就《25客位双体帆式客船采购合同》发生了一系列的争论,焦点在于解除相关的合同、返还旅游公司货款、承担违约金等方面[2]。C公司认为在保修期内对山东D公司进行了更换发动机的操作,在多次更换之后,并不能切实解决发动机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且D公司未履行承诺更换新型发动机,导致问题未得到切实的解决。但由于D公司实际上已经履行了抗辩买卖合同的约定,并且明确表示发动机问题属于保修问题,不支持解除双方签订的合同,因此双方应当继续履行相关的合同义务。基于这种状况,对于D公司来讲,其已经切实维护了自身的权益,属于守约方。这个案例当中的法律风险在于双方对于质量的条款和风险的防范意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质量相关的条款并没有做足够明确的约定,已知在采购合同当中约定的是因质量问题不能使用,山东D公司认为其提供的帆船并不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将发动机故障的原因归结为使用方式不当,导致当事人双方产生了一系列纠纷。

三、企业采购合同签订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企业采购合同签订之前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

在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之前要审查双方主体的资格。采购合同的供货方作为当事人之一,对其进行资格审查,能够有效地防范合同风险。要想最大限度内保证采购合同交易的安全性,就要开展科学合理的资格审查工作,保证双方当事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通常情况下,将主体资格的审查分为两种,即自然人和法人。从自然人的角度出发来看,不仅要查验相关的身份证等各种信息,还要判断该自然人签约的资格。对于自然人来说,如果是即时结清的采购合同,可以签订采购合同,否则就要进行仔细思考,预判是否存在风险。一般来讲,采购合同供货方是公司法人,此时需要查验的内容包括三证、基本信息等。如果不便于查验营业执照,到工商局查询其详细情况是很有必要的[3]。如果在主体资格审查的时候,发现了异常,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适时的审查。对企业双方的采购合同履约能力进行调查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尤其关注企业采购合同签订双方的履约能力,主要包括对方当事人的经济实力、信用情况和不良行为记录等,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对于采购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进行充分的规避。企业对采购合同签订另一方的履约能力进行调查能够大大避免出现损失的可能性,结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公共信息、特别渠道信息、对方提供的情况、对方的销售规模和市场声誉等,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判断。

(二)企业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控制

在签订采购合同的时候,企业双方需要在公平、公正和自愿的情况下签订,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双方的权利。但是在企业采购合同的签订过程中,还需要对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约定,其中包括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买卖的具体标的物和标的物的质量标准等[4],在明确约定好各种内容的状况下进行,如青岛C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山东D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在签订采购合同的时候,就对标的物的质量要求和标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以此来确保双方履约的顺利。同时,还要尽可能保证在履约过程中减少发生争议或者纠纷的可能性。为了尽可能避免企业在签订采购合同的时候出现法律风险,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规定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措施,有助于追究相关的违反合同规定责任方的责任。

(三)企业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采购合同一旦确定,就必然要在规定的时间和对应的范围内履行相对应的业务,而此时存在的风险是最大的。为此需要公司对其进行重点的防范。要想保证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应当保证公司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减少各种损失的出现。企业在切实履行采购合同的时候,要提升对各种合同法律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保证卖方按照约定的时间交付相应的货物。假设企业采购合同的内容当中涉及到了保密条款,应当告知相关的合同履行人员,做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工作。为了保证有效规避企业采购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应当强化对企业采购合同的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第一,企业应当完善企业内部的采购合同管理相关制度。为了使制度能够切实发挥作用,企业可以设置专门的机构或者专门的负责人员,保证其在遵守相关制度,认真负责采购合同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管理软件的作用,及时发现和实时监测采购合同的签订,保证问题发现的及时性,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让相关的责任部门或者机构实施相应的监管,保证多个机构负责审查工作,对各种法律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保证企业内部采购合同管理的实际效率,进而使企业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降低。第二,企业应当要求相关的合同管理人员严格认真审核合同。合同管理人员认真审核合同的时候,还要对一些细节性的内容进行确认。一是审查合同文本。一旦发现存在这种问题,必须及时通知相关的负责人,这样能够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出现或者增加;二是审查合同文本中的文字、措辞。一旦发现存在异常状况,重新进行合同文本的修订,保证采购合同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同时,企业内部的采购合同管理人员还应当有采购合同风险防范的意识,注意留存好相关的证据,如留存采购合同原件、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的沟通函件;出厂证、合格证、质保书、使用说明书、鉴定证书;针对货物的来往输送等信息,要留存订货单、提货单、入库单、出库单、运货单、仓储单、签收单等;收款过程中,要注意留存收据、付款凭证、发票等;在收到货物的时候,一旦发现货物存在一定的瑕疵,那么需要对其进行拍照、留存、封样等,尽可能避免双方出现纠纷。

(四)企业采购合同的变更与发生纠纷的补救

基于企业采购合同变更,需要掌握好企业采购合同变更的方式。一是由签订合同的双方进行协商,最终达到双方的满意,进而对签订的采购合同内容进行变更;二是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等提出相关的申请,最终通过裁决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变更。通过对《民法典》中第五百四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5]”的了解可知,签订补充协议是很恰当的一种方式,能够促使双方的权益都得到一定的保障。同时,要注意确保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后生效。但是,根据《民法典》合同变更的相关规定,企业采购合同的变更必须在不存在重大误解、公平、欺诈、胁迫等前提下进行,如果存在不当的行为,相关负责人需要进行切实的处理,从而保证对原合同的修改的合理性。从采购合同纠纷处理的角度来讲,企业采购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签订采购合同的双方纠纷事件的出现和发生不能进行提前避免,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中诉讼或者仲裁是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与此同时,在处理企业之间的采购合同纠纷的时候,还要格外注重处理合同纠纷的时效性。如果企业双方签订的采购合同是一般性质的,那么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如果企业出售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并且并未在事先声明,那么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如果涉及的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争议,那么诉讼时效期间为4年。

四、结束语

在企业采购合同法律风险识别防范的过程中,采购合同签订的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切实提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采购部门人员、法务部门人员树立正确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想做好对企业采购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和法律风险防控,需要格外注重采购合同签订前、签订之后以及合同履行过程中和发生纠纷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隽.浅析企业采购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2(2):34-35.

[2]胡滨.烟草行业采购合同管理风险及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1(3):164-165.

[3]王薇,谢京涛.企业采购合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起重运输机械,2018(5):145-148.

[4]栗慧.煤炭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法律风险识别与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7(5):151.

采购合同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效率

随着电力行业的日渐崛起,市场上对于电力物资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扩大,许多电力物资企业纷纷涌入市场。为了规范企业行为,使得市场采购行为更具程序化,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应运而生。作为管理市场的载体,不仅起到了控制风险的效果,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使电力物资采购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大降低风险。本文主要探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意义[1]。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力是工业企业运作的基石,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工厂大面积停电,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关键一环。在面对当前这样良好的发展机遇,电力行业更要规范化自己企业的行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物资采购管理。电力行业采购一般为大型供电机械,这些机械采购成本高、质量要求高,所以在采购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采购管理,而采购合同的运用正是为了更好的规范采购行为。实行采购合同管理模式,对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约束,更好地降低采购风险。同时,通过合同制的形式进行管理,有效地避免了进货企业延期交货等行为,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采购工作的效率[2]。同时,采购合同具有法律规范性,严格依法进行管理,保障了购销双方的合法利益,形成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物资现场服务和履约协调机制,使物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强化电力企业采购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电力物资采购面临的问题

2.1采购成本和风险高

电力物资采购成本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采购价格、采购数量、市场信息采购和采购策略等。抛开市场因素,在一些电力企业采购过程中,因为对供应商了解度不高而盲目签订不合理的采购合同,这些合同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3],还带来了坏账的风险。由于以往企业进行采购时不规范的操作,会出现收到的材料与签订合同内容不一致等情况,这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后续电网的安装和使用,不仅带来了财务上的风险,还造成一定的技术风险和人员安全风险。所以,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合同的规范化管理,采购成本和风险问题不容小觑。

2.2供应商管理不到位

采购的首要环节就是选择信用良好的供应商,供应商好坏直接影响采购物资的好坏。首先,在我国的经济模式制约下,我国电力物资供应商十分有限,市场上能够选择的数量也非常少,选择空间小,我国在供应商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目前市场上的供应商多注重短期效益,即多采用短期合作的形式,很少愿意与电力企业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就导致了许多电力企业在每次采购时都需要与新的供应商进行沟通,提高了采购成本。再次,由于如今市场上一些供应商的电力物资良莠不齐,电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电力企业很容易购买到劣质产品,这就导致后续生产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利润也会遭受打击。最后,在没有签订购销合同时,供应商经常会出现交货不及时等情况,这会导致电力企业不能按时收到电力物资,影响企业生产从而导致供电不及时,对社会众多企业造成致命打击[4]。

2.3传统采购模式效率低

电力系统结构庞大,所需材料物资也较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注重效率,以保证正常供电。传统非合同模式下的采购方式,多采用采购人员实地走访或是直接与供应商面谈签订采购合同。这种传统的采购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采购双方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常会出现采购不及时、价格不合理或质量不过关等情况。这种老旧的采购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而且也会增加企业必要的成本。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作用

3.1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企业对电力物资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其实也是企业加强自身监管的过程。首先,企业要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企业要对合同进行认真分析,尤其是对采购价格,及时提出质疑,同时要防范风险,减少合同的风险成本。其次,适当降低风险。在采购过程中,企业要多方了解供应商性质,根据信用评级来选择供应方。为降低违约风险和坏账风险,企业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约定定金与违约金,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后,发挥合同效力,坚决打击违反购销合同的行为。合同的签订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所以,在签订前,电力企业要审查合同是否合法,还要注重合同的公平性和完备性。签订合同后,一旦供应商出现违约行为,企业也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将损失降到最低。

3.2优化物资供应商管理

首先,要优化物资供应商的数量。对于一家电力企业生产商来讲,要控制好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这也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于同种物资材料,尽量选择一家供应商集中采购,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节约成本,同时可以明确责任,方便事后追查。优化供应商数量还可以一定程度节约成本,在采购过程中,电力公司可以将供应商数量控制在4~5家,根据不同类型物资特点进行大批量采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采购成本,同时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其次,要优化物资供应商的质量。对于采购物资过程来讲,要实行货比三家的策略,主动去比较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从中选择更适合的材料。同时也可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竞争更加公平,价格更加透明,企业可以进行反复对比,选择更具弹性。最后,企业应及时与一些信用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种采购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质量和成本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信誉,实现供应商与企业之间双赢。

3.3信息化手段提升合同效率

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也慢慢走上无纸化道路。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采购合同管理中,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多个行业采用ERP系统来进行合同管理,从审核到合同的签订,均采取信息化办公手段,企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实现业务操作。同时,这种办公手段,也使得各种信息更加透明化和程序更加规范化。采购人员节约了东奔西走等不必要成本,操作失误率也大大降低。同时,利用信息化合同操作平台,业务管理更加方便,有利于上下级监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人员监守自盗行为的发生。如果整个电力行业都采取信息化平台进行合同管理,就会在整个行业建立起标准,整体效率会因此就会大大提高。

4结语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主要是指供销双方采用合同形式,对采购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电力物资采购的效率。同时通过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创新管理模式等方法,使合同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整个流程更加有序。

参考文献

[1]陈戟.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防范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22):224-225.

[2]潘晓亮.浅析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知识经济,2018(22):93-94.

[3]何亚丁.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优化[J].低碳世界,2018(4):96-97.

采购合同管理范文6

1.合同文本风险

在军队装备采购中,为了以合同形式将采购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合同正文中“合同变更与解除”、“违约责任”等内容基本上采用统一格式的表述。在合同实际执行过程中,有时会造成因格式条款表述宽泛,导致具体执行时无法按照合同约定追责的法律风险。一是格式条款无效导致的风险。《合同法》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格式条款如不能真实反映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以致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严重失衡时,合同将面临违约风险。例如,购置合同的格式条款提出乙方未按合同规定期限完成交付的,属乙方违约,但在装备交付工作中,因受军方试验试航、场地建设等影响造成拖期交付的问题,如果根据合同约定追究承制单位履约责任,将有违《合同法》确定的公平原则,以致产生合同条款无效的风险。二是合同条款过于简单导致的风险。装备采购合同条款设置中,往往因条款表述过于简单致使责任模糊例如,甲方责任中“按规定组织工程转阶段的质量检查和评审”“协助乙方中报试验计划”、“协调落实试航兵力保障、航行试验海域、配合舰艇及基地设施”等甲方责任并不明确完成时限等要求,而目前造成合同拖期的主要原因中不乏此类情况,条款表述简略,一旦出现纠纷,若想追责将不易界定责任。三是合同文字不严谨导致的风险。往往因合同用词不严谨、不准确发生歧义和误解,致使合同难以履行或是引起争议。如舰船购置合同,合同条款规定的建造节点及经费支付节点中“系泊试验”、“航行试验”等内容,虽在该行业内对此节点普遍共识为开始该项工作,但就合同文本的严谨性而言,并未说明是开始还是完成该项工作,仅靠“普遍共识”、“约定俗成”等习惯做法,将带来一定程度的风险。

2.合同订立主体风险

一是合同主体资格风险。承制单位作为合同主体应当具备法律授予的签订装备合同的相应资质。在合同谈签过程中应通过查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资质证书、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保密资格证书、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等,初步确认承制单位的合同签订资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与不具备资质的承制单位签订合同的情况仍时有发生,从而导致因承制单位在质量体系、管理水平、技术能力、保密等方面先天不足,使得军事代表机构对其开展合同履行监督风险加大。

二是合同主体资信风险。简单地讲就是“资产和信用方面的风险”,这体现在承制单位对于合同的履行能力和诚信上。海军装备采购制度改革试点期间,军事代表机构通过节点考核、费用监督等工作,也发现了个别承制单位由于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畸高、流动资金短缺,只好拖欠配套单位货款,导致配套设备不能及时供应到厂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合同履约风险骤增。

二、装备采购合同履行监督阶段常见的风险

1.合同履行风险

一是合同履约风险。履约风险是合同风险中最为多见的一种,履约风险可能因为乙方签订合同初期对相关技术、质量、进度、经费等风险预估不足,也可能是军方前期工作不充分,合同签订后技术状态仍然迟迟不能固化等因素,造成合同约定的条款无法实现造成的。二是合同变更风险。在军队合同履行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没有合同变更机制,造成合同无法变更。对装备科研合同来说,由于技术状态调整等原因,在履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有其必然性。但目前在武器装备采购工作中,军地双方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往往是合同签订之后就“束之高阁”,对于合同内容变更往往通过会议纪要等形式进行明确,却没有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或变更合同,为日后产生合同纠纷埋下隐患。

2.合同违约处理的风险

装备采购合同鉴章生效后,双方当事人依法受到合同的约束,需要依约和依法履行合同,违约即要承担违约责任。一方面,由于目前装备科研生产承制方竞争性不够、垄断严重、“独生子”产品多,往往导致军方成为“保姆”,被动地变为完成合同的“责任主体”。在合同履行中,由于军地双方在合同履行工作职责界面上也存在一定交叉,且合同违约处罚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合同奖惩条款无法落实.装备采购合同对承制单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承制单位也对如期履约完成合同缺乏紧迫感和责任感,从而导致合同缺乏法律效力。另一方面,海军装备采购合同条款中明确规定“合同履行中因产品质量、进度、技术等原因发生纠纷时,甲乙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经协商仍不能解决时,可报请海军机关进行调解。如乙方对调解结果仍有异议,可向总装备部申请复议和裁定。总装备部裁定结果双方均应执行”但在实际工作中,军方在发生合同履约纠纷时,按有关条款诉讼的法律救济方式或多或少存在忌讳,不愿意采取法律手段,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合同救济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防控机制

合同风险是伴随着合同的订立而产生的,既不孤立于合同之外,又对合同产生重大影响。合同风险产生的主观因素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风险的认识不足,合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够强,合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客观因素是合同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应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作为加强合同风险管理的关键和着力点。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首先,在当前装备采购制度改革与军民融合的环境下,军方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就不能脱离市场之外,仅仅按照计划、指令去执行装备建设任务。正视市场交易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就要求军方必须全面主动地考虑装备采购合同履行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及时制定风险对策,保障军方利益不受损害。其次,装备采购合同风险管理体现为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包括合同订立前后的风险管理、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管理和合同争议纠纷处理的风险管理等环节,必须全面考虑,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为军队采购合同带来风险隐患。第二,要对军队采购合同风险管理人员素质有正确的认识。军队采购合同风险管理是一项具有极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对参与相关工作环节的人员素质有着很高要求。目前,从事合同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对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还存在一定差异,开展相关工作的方法手段也略显不足,必须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及风险管理能力。

2.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法规

“军民融合”要求军方融入市场经济中去,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这就要求军方也必须依法对装备采购合同进行管理,从而充分保障合同顺利、高效地履行和合同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要想依法管理,首先要有法可依,原则上应当遵循《合同法》的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装备采购合同文本,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控法规。同时,军队采购合同又有其自身国防、军事方面的特殊性,仅遵循《合同法》有关规定不能完全满足军队“打得赢”的根本要求。例如在战时,供应商的违约可能造成极大危害,这时如果仅靠合同条款来追究供应商的责任,即便得到了赔偿也不足以弥补损失。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立法部门反映,针对承担军品任务的国有军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研究建立符合军队作战需求的法律法规体系,从而在各个层面引导装备采购工作依法进行。

3.改善合同风险管理体制

采购合同管理范文7

关键词:智能体设计;合同管理;建模步骤;复杂适用系统;逆向选择

设备采购系统符合复杂适用系统的条件特征,在进行建模与设计时,能够将其作为一个复杂适用系统。处于设备采购市场中时,各项主题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达成信息与物质之间的交互,形成环境适应力。采购方、采购单位、管理机构以及供应商作为运作主体需要参考其他元素的行为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行为规则这样有利于综合设备采购系统之间的适应性。将复杂适应系统引入至设备采购合同管理中,立足于复杂系统的视角对合同管理进行研究,对系统进行更深层次的有效认识。在此基础上,为了采用科学合理的合同签约策略,提升系统管理效用、尽量避免项目风险,创建理论依据。

1多智能体系统的结构特征

具有代表性定义的智能体是为了完成某项特定的目标,而在对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利用对外部环境条件特征的认识与其他智能体的配合,自律地推动问题的解决。基于上述定义内涵来看,智能体主要具备以下4种基本条件特征。

1.1自律性

多智能体具备内部自我治理机制与处理问题机制,可以掌控自身的内部状态与行为。不需要其他人的干涉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捕获的信息元素进行有效判断。多智能体自律性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其智能化的水平。

1.2社会性

多智能体并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一组能够相互作用的群体。智能体之间能够参照特定的协议或语言进行对话与通话,进一步生成一个完整的小组来进行合作,实现对特定任务的有效完成。

1.3反应性

多智能体的反应性表明其具备对外部环境的反射功能。可以识别外部环境或条件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做出科学合理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是深化复杂的反射,也可以是简洁明了的反射。

1.4自发性

多智能体的自发性表明,其针对设定目标具有能动性,为了达成目标,多智能体需要自发主动的参与到事务的协作与处理过程中。除去上述4种基本的条件特征,基于研究目的、领域、环境的不同,还可以提出相关的条件特征,例如移动性、合理性、适应性等。

2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系统建模步骤

2.1选择微观个体

基于宏观角度上的系统建模,能够通过模拟体格围观元素上的互动来进行描述并结合互动程度进行解释与预测。当被选择的个体元素过于高级、宏观,就有可能造成模型解释能力的降低。当被选择的个体元素过于低级、微小,就会增加对系统描述的复杂程度,从而被引入不相关的细节中。因此,必须在尺寸合适的情况下进行描述。一方面需要将系统的重要属性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语言上做到简洁明了,具有概括性,关键的系统属性不被细节干扰。

2.2明确个体元素之间的关系

明确设备采购合同系统中相关的微观个体为模型的组成元素,根据个体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抽掉出最重要的部分。结合需要研究的问题,明确微观个体之间的互动影响以及行为路径,之后进行反复的修改与完善,并在此过程中创建微观层次的关系架构,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当对模型的输出进行验证时,通常会发现模型运动的宏观结果,对微观个体元素的差异化设定,不具备较高的敏感性,但是微观层次中的变化都会对宏观效应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2.3明确系统规模应用

MAS在研究一种包含了丰富互动个体元素的大型随机系统时,需要明确模型中具体设定的微观个体数量。如果模型中微观个体数量较多,则模型更符合真实系统,但是微观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影响模型的计算量及运行效率。针对大部分模型系统来说,简化后的模型并不会对运行结论产生影响,小部分方针个体在模型运动里产生的宏观特征更贴近真实系统。

2.4SWARM建模思路

开发SWARM建模是为了建立能够帮助建模者将主要精力放置在自身的仿真建模与专业领域上,减少被计算机中冗杂多变的编程的困扰。为多智能体的仿真建模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标准化计算机仿真工具,向复杂适用系统提供计算方式与软件包,创建能够作用于仿真社会分析与自然科学的计算机程序库;为多智能体系统仿真出一个较高频率且可信度较高的软件实验仪器。SWARM建模仿真系统包含4个主要部分,通常也是一个SWARM仿真建模程序具备的4个部分,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SWARM仿真建模程序4个部分:仿真主体、环境、SWARM模型以及观察员。SWARM模型与观察员都是SWARM类的子类,这两项元素共同创建了SWARM仿真程序的综合框架。仿真主体的环境与对象分别对应了需要模拟的真实系统里具有代表意义的微观个体以及微观个体活动的环境。仿真主体的对象是SwarmObject类中的子类,具有SwarmObject的部分实现方法和对内部管理以及探测器的支持作用。

3设备采购合同管理中多智能体的设计

对于现代化的合同理论研究主要在于不对称信息,同时将了解合同信息多的一方作为人,将了解信息少的一方作为委托人。关于我国设备采购合同的管理,供应商就是人,采购方就是委托人。而设备的采购管理系统具备CAS的特点,并且能够将其作为一个CAS,此系统包括以下设计。

3.1采购方关于采购管理机构的设计

采购方在设备采购管理机构方面是通过设备采购合同管理工作的运行来调理宏观调控,利用政策、法律、计划、行政等手段将采购合同管理活动展开有效调整与控制。管理机构中的仿真主体能够约束采购方设备采购单位的仿真主体以及采购管理人员仿真主体的行为,并参照其行为判断能否提升设备采购的效益,对设备采购单位仿真主体与采购管理人员仿真主体进行奖惩措施。

3.2采购方关于设备采购单位的设计

采购方设备中的采购单位作为设备的直接性消费者,是设备采购市场供需关系中的需求主体。设备采购单位的仿真主体与采购供应商的仿真主体分别是采购合同中的委托方与方,需要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确定之后需要完成签订、设计、合同优化主体。采购供应商的仿真主体是能够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按照成本核算的原则进行核算,具备风险损失厌恶倾向。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可能利用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以及本身私有信息来进行掩盖,采用以自身利益为基点的寻利与寻租行为。

3.3设备供应商的设计

关于设备供应商设计,就是通过将设备的承制单位进行资格审查、认定以及注册,拥有设备承制资格的设备生产企业是运行微观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基础,也是参与设备分配及交互的法人实体与市场主体。采购供应商的仿真主体是能够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按照成本核算的原则进行核算,具备风险损失厌恶倾向。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时,有可能利用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以及本身私有信息来进行掩盖,采用以自身利益为基点的寻利与寻租行为。

3.4采购方关于设备采购管理人员的设计

采购方中关于采购管理人员主要接受国家与采购方的任命和委托,并且具有国家与采购方给予的采购设备的公共执行权力。设备采购管理人员是代替国家与采购方来执行设备采购权的政策制定者、行政官员、质检审查人员等。他们的行为是受设备采购管理机构所制约的;同时,设备采购管理人员仿真主体也是采购供应商仿真主体的寻租对象。

3.5市场方面的设计

市场方面的仿真主体主要对采购设备的采购单位仿真主体和设备供应商仿真主体进行交易的外部环境条件,并保留了各项仿真主体的共享信息。

3.6其他方面的设计

在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活动当中,部分机制、状态量以及系统功能都是利用仿真主体的反复交互而产生的;同时也并不确定其中存在关于控制机制、状态量以及系统功能的主体。但是出于方便编程与建模的目的,可以创建部分不存在现实中的抽象仿真主体类型,比如用来描绘行为规则的仿真主体。根据多智能体设备在采购合同管理中建模所面临的问题,其并不是一个需要构建完备信息要素的系统。立足于单个问题来说,需要参照问题的需求,科学合理的选择仿真主体。创建模型的过程需要应用到main函数,其主要应用于模型的启动以及系统的初始化。动作序列表的出发点就是建立Schedule与ActionGroup实例,以此定义观测器的事物次序,之后通过模型传输BuildActions调用指令,触发其中同类对象的建立。之后调用Activate来合并调度表,并生成行动机制。而模型观测器则用于无标等输出仿真的统计数据、运行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观测器的输出方式,例如曲线图、栅格、探测器等。关键算法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建立观察对象Swarm模型;②建立显示相关数据的集合对象;③建立连续输出数据信息的图形对象;④建立栅格图形对象;⑤建立文本型对象;⑥建立系统模型中熵值对象;⑦设置对象以及基本参数,例如显示的周期、频率等;⑧定义观测器的行为序列;⑨生成行动机制,并启动观测行为。

4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系统建模与实现

4.1采办合同逆向选择模型

采办合同中逆向选择的模型关键性动作序列如图2所示。

4.2装备采办合同管理策略研究

4.2.1合同优化

目前,我国关于设备的采办管理已经完成由之前的计划体制转型成市场体制,设备供应商通常采取成本核算的原则完成自负盈亏的实体经济,设备供应商对于风险的态度普遍具有损失风险厌恶倾向;特殊部门为了有效提升设备总周期费用的使用效益,往往偏向于损失风险厌恶型。基于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模型实现与设计来看,采用成本分摊合同是目前较为良好且合理的合同选择类型。尽管对于道德风险而言,成本分摊合同不是最优选择,但如果处于供应商在签订合同前后对相关信息认识不够清晰的情况下,依旧是一个满意度较高的处理办

4.2.2逆向选择

设置差异化供应商类型θ的平均值,与之相对应的供应商平均成本水平如表1所示。由表1的数据可知,供应商在具备较为宏大的私有信息时,供应商将会通过私有信息,选择较大的平均成本水平。供应商通过私有信息获得最大化的效用,这也是供应商采用逆向选择的内涵表现。

5结语

采购合同管理范文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的大环境,合同已成为各类企业采购活动的重要载体,煤炭企业也不例外。本文从煤炭企业法律工作人员的视角出发,分析企业在采购合同订立、合同履行阶段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结合现行法律规定与企业实际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

关键词:

煤炭企业;采购合同管理;法律风险

采购合同的风险管理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管理,相应企业法律部门的职责包括合同签约前监督、合同签订审查、合同履约过程跟踪、合同纠纷处理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也是企业各类合同管理的核心。企业法律风险是指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于行为人做出具体不规范的法律行为,而导致与企业期望目标相违背的法律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但外部风险往往不是企业自身所能控制的。因此,本文重点阐释内部风险。

一、采购合同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1.采购部门法律意识淡薄

漠视、不遵守企业内部各项采购程序与规定,甚至存在侥幸心理,不按照合同履约,甚至违约、违规、违法侵权,给企业带来各类法律风险。

2.忽视合同履约过程的监督

煤炭企业往往重视合同前期的准备,如严格招投标程序、重视商务谈判。但对于合同履行过程,则多依靠现场工作人员的素质,导致履约质量参差不齐,存在风险。

3.企业合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制定合同相关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由于在把控合同全过程中涉及的岗位较多。因此,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存在偏差。

二、合同签订前的法律风险及防控办法

合同签订之前的风险对风险防范是最有效、最根本的。必须严格审查相对人主体资格、相关资质、履约能力,并充分评估各项法律风险发生几率,避免将来发生纠纷。

1.主体不适格

第一,表现形式。供应商主体不合格、资质存在瑕疵导致合同无效、不能完全履行,甚至影响采购物品质量。法人或其他组织未经工商登记或已经吊销、注销导致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部分无效等风险。相对人企业名称与其所持资质(各类行政许可证、特许经营、生产许可证等)不一致,导致合同无效甚至工商处罚。第二,防控办法。在合同签约前,严格审查相对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并与全国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查询比对。涉及特殊行业的,要求相对人提供经营行政许可。在审查中更要注意相对人若是分公司或其他形式的分支机构,要审查对分支机构的授权范围。要尽量核实相对人提供资质证件的真实性。

2.合同条款约定不当

第一,表现形式。采购标的约定不明,包括采购合同标的采用不规范简称,未标明型号、生产厂家、品牌或与采购计划不一致,导致采购物品质量下降、不能使用的风险;采购标的相关技术参数约定不明确,导致采购目标失当;验收标准约定不明确,导致双方验收质量争议,或由此带来的对于检测机构、检测风云争议等。合同履约期限约定不明确,导致合同延迟履行带来提前或逾期交货,增加保管、仓储等费用;对于履行地点和交货方式约定不明确,则容易导致货运中转中意外导致双方责任承担的风险;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若在日后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导致部分违约的情形下难以计算损失等风险;争议解决条款约定不明确,则可能导致我方增加诉讼成本等风险。第二,防控办法。在合同条款审查过程中,要明确约定合同标的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及品牌,核查是否与采购计划一致。对于技术规格复杂的大型设备,应将技术详细规格作为合同附件同时留存,避免将来合同履行过程产生纠纷。约定明确交货方式、履约地点,注重明确争议解决条款等。

3.结算条款约定不当

第一,表现形式。双方付款方式约定明显不利于其中一方,有预付款情形的,买方支付预付款后卖方迟迟不发货,延误使用时间;又或者预付款比例不合适,造成大量资金占用。支付方式约定与现场使用不一致,有可能造成已付款但合同标的使用产生问题,造成我方损失。第二,防控办法。制定预付款相关制度,确定合理的预付款比例。按照现场实际,使用确定按期支付采购价款。

4.验收方式不当

第一,表现形式。验收时,库管未严格按照合同核对采购物资的型号、数量、规格等,未找相关机构检验某些大型设备,便视为合格入库。这些行为都是明显确认合同约定,在发生纠纷时对采购方不利。第二,防控办法。制定合理的验收与库房管理规定,制定库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并严格执行。验收大型设备可在合同中约定由某些机构出具检测报告或者约定在设备运行期内出现问题的相关解决办法。对在验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收集现场资料,通报法律事务部门。

三、结语

在煤矿企业采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过程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要企业管理人员、采购部门人员、法务部门人员形成正确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要对采购合同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风险防控。对于签约方选择、合同文本拟定、到货验收及质保期等,都要进行全过程风险防控,把控各个环节,确保采购合同风险防控的全局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邓江凌.企业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理论学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