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审计范例

采购审计

采购审计范文1

政府采购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是一种与私人部门采购相对的公共采购制度,具有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等特征,被誉为“阳光下的采购”。随着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推进,公众对政府采购的关注已由原先的违法、违规行为转移到运行的效益和质量上。作为审计机关,我们要充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工作,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其健康快速的发展,积极探索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

关键词: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监督

一、政府采购的现状

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我区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采购制度逐步构建与完善。我区政府采购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同时,根据我市出台的政府采购办法与规定,逐步形成采管分离的政府采购制度框架体系。二是政府采购规模与范围逐年加大。近几年,随着政府采购工作力度的逐步加大,我区集中采购规模逐年增加,采购目录范围也逐年扩大,对进一步深化政府采购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政府采购行为逐步规范。几年以来,我区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运作,从信息到采购结束都基本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特别是《山东省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实施以后,我区进一步规范单一来源采购等程序,有效提高了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政府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缺乏预见性,预算约束力不强

采购预算是政府预算的一部分,其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采购执行的效果。目前我区存在采购预算编制计划性不强、项目编制不细致等问题,导致临时动议、随意追加预算的采购行为频繁发生。一些部门和单位预算与执行结果差距较大,有时临时追加采购金额超过预算金额的一倍以上,这就导致政府采购预算资金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预算与执行“两张皮”。

(二)政府采购效能有待提高

实行政府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益,节约成本,但目前我区政府采购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部分采购活动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采购资金运转效率。二是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和成本效益不明显,有时会发生同类商品分散采购的现象,从而削弱了政府采购整体效益的提高。三是部分需与上级实现互联互通的信息工程采购事项受上级部门的影响,可能在具体采购事项上增加特殊技术要求,导致满足要求的潜在供应商减少,进而影响了采购价格,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降低了采购资金的节支率。

(三)采购验收评价环节薄弱

采购验收评价环节是保证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许多采购单位重前期采购过程的控制,对采购验收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采购实际供货质量达不到投标文件的承诺的事项时有发生。有的供应商为谋取中标,往往以最好的承诺和最低的价格投标,中标后不按照事前承诺办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择手段偷工减料或偷梁换柱,采取以次冲好、变更内部设备、私改中标品牌与配置等形式,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不但扰乱了政府采购市场的秩序,也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政府采购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及约束性

一是随着采购项目范围的扩大,部分项目缺乏科学统一的支出标准,许多预算单位很难编制比较详细的项目预算。二是预算编制计划性不强,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中,有些预算单位对采购预算的编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编制项目比较粗糙,甚至模糊不清,往往是在年度中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临时性地采购一些物品。三是部门预算观念薄弱,预算编制缺乏具体性,为了应付不断出现的追加支出,编制及执行者往往留有机动财力,导致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不利于人大监督。

(二)政府采购绩效意识有待加强

一是政府采购单位的绩效意识差,预算编制支出项目未被细化到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致使财政部门难以从全局上把握全年采购规模和采购单位具体的政府采购资金额度。二是政府集中采购注重单个项目在时间及采购程序上的安排,考虑资金使用效率不足,较少比较规模采购价格与市场平均价格的差距,没有从规模采购的角度指导预算安排。三是政府采购需要资源整合。许多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只从自身工作需要考虑,各自为阵,造成重复采购时有发生,浪费大量的财政资金。这种问题在网络平台建设项目上反映得尤为突出,此类项目建成后往往在不同程度上设有技术保护措施,造成不同部门系统互不兼容,导致后续扩容增量时只能采用原来的供应商,严重影响了采购效益的发挥。

(三)政府采购验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完善的验收制度,没有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有的供应商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抓住采购人多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所谓的“公家”的特点,利用验收人员不懂技术、责任心不高、采购机构不参与验收监督等因素,以次充好、蒙混过关,严重损害了政府与采购人的利益。二是采购单位没有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措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关键环节缺少必要的监督与检查,对技术性强的采购项目没有及时征求专家意见。三是没有建立采购项目后期运行评价与惩罚机制,导致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发现问题没有及时追究责任,造成了采购项目监管的漏洞。

四、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路径

为了提升政府采购活动的效率,切实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积极开展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绩效意识,从而促进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制度的建立。建立政府采购绩效管理制度,就是要建立一个由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监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管理共同组成的综合管理系统,建立“采购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采购绩效管理机制。围绕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一)加强对采购预算编制的审计监督

一是对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合法性进行审计。重点审查采购项目是否按政府采购目录进行编制,是否存在超过采购人实际需要、超标准的采购预算,采购人有无不合理的采购要求;是否将全年的采购项目全部纳入预算中,采购项目是否按规定进行报批和执行等,并得到人大的批准,防止漏报、逃报现象的发生。二是对预算编制的支出标准进行审计。审查是否建立全面科学的支出标准系统,是否在原有支出定额的基础上,对一些新增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制定合理的支出标准,审查每项支出的预算额度是否能基本反映市场价格,不能偏差太大。三是对年度采购总预算的合理性进行审计,审大技术项目是否经过专家论证,项目采购是否站在宏观的角度上综合考虑,是否存在重复采购及浪费资源等问题,是否考虑规模采购效应,合理安排采购事项。

(二)加强对采购过程的审计监督

一是对各预算单位是否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制度进行审计。审计年度过程中有无任意追加或追减现象,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开展采购活动,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也不得超标准采购;审查采购是否存在自行采购、先购后报、先赊后付等逃避政府集中采购的行为,防止随意采购行为的发生。二是严格对采购文件的审查。确保采购上限价格控制在预算金额内,同时,注重审查文件内容是否完整,采购方式、评审标准设置是否符合规定,避免出现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以及项目肢解规避公开招标的行为。三是强化采购程序监督。严格监督采购各环节,确保采购公告在指定信息网络上;实行供应商行贿档案调查,加强对评委抽取以及事后评价环节的监督,确保评审质量;严格开标程序,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廉洁,防止暗箱操作等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对采购验收阶段的审计监督

一是对采购监管部门的验收情况进行审计。审查监管部门是否建立了有效的验收制度,是否根据不同类型的采购项目,建立了不同的验收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项目质量进行控制,确保供货项目各项指标符合验收标准。二是对采购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查采购单位是否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针对项目控制薄弱环节是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检查,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采购项目质量。三是对采购事项运行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审计项目质保期内的运行质量及效益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未使用固定资产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分析固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检查采购资产的实际利用率,从而判断采购活动的实际效益。

(四)加强采购评价结果的反馈及应用管理

一是通过对采购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发现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程序的不规范行为,编制内容不合理、支出标准不科学等问题,提出完善措施,为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及执行效果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对政府采购活动是否实现规模效益目标进行评价,分析阻碍规模效益发挥的因素,研究提高规模效益采购经济性的方法。三是通过对政府采购实施结果的效益性进行评价,解决现行政府采购制度不利于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问题,促进采购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从而促进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宏观效益的发挥。

五、结束语

采购审计范文2

 

一、当前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难点   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的改革仍然处在不断推进的阶段,由于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对其进行审计监督管理还难以完全到位,存在以下几方面函待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在监督管理中的关系较难理顺。   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客观上需要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发挥政府采购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共同履行监督职能,逐步建立起一种规范的监督检查机制,为各项规定的贯彻实施提供保障。《政府采购法》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七条、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分别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政府采购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做了相关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比较原则,在一些方面还缺乏相应规定,如对于各项监督在政府采购中的地位、作用等方面的概念规定的比较模糊或笼统,对政府采购活动负有监督职责的部门对政府采购的监督重点、方式和方法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目前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体系虽已初步构建,但由于监督机制各部门各自的职责范围不甚明确,部门之间未能很好协调,表现为,各监督部门职能相互交叉重叠,且未能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可能造成重复多头监督和监督存在空白地带的结果。当政府采购工作有成绩时,各方都报自己监督得力的功绩;但当因监督不力,出现问题时,却互相推侨责任。   (二)实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面临较大困难。   随着政府采购支出的迅速增加以及采购范围的日渐扩大和工作的日趋复杂,公众(特别是纳税人)想要知道的不单是政府采购开支是否合理、合法,而且还想知道采购资金是否经济有效地使用,采购行为是否有效果。传统的财务审计是不能满足当前需要的,这就需要用绩效审计的方法来监督政府采购活动是否建立了公开和公正的竞争机制,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否实现了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和调控能力,并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客观评价。实施绩效审计,将使我国的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有一个更高的起点和目标,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以采购项目为审计单位,审计的目标就是评价被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由于我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尚处于试点阶段,在实施中存在以下难点:(l)由于我国目前尚无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因此我国的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只能在遵守《审计法》、《政府采购法》的同时,借鉴国外的一些相关准则在摸索中开展。(2)绩效指标评价体系不完善,且没有一个公认可适用的绩效标准。目前能评价政府采购绩效指标的体系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只有财务指标、历史指标和综合性指标,而缺乏非财务指标、未来价值指标。单项指标和“预警”指标。在标准缺乏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无法深人了解被审计采购项目的经济效益,必须“借用”其它标准或是自己设计某种标准,然后用以衡量工作成果,这是一项困难的工作。此外,迄今为止,审计人员也还没有一个能指导审计活动、衡量被审计事实、鉴定经济效益质量的标准,即公认可接受的绩效标准可供利用,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对政府采购绩效的评价无据可依,无疑会影响绩效审计的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可信度。(3)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较难获取。绩效审计所执行的评价,就是对有关证据做出系统客观的分析。应收集的审计资料包括政府采购项目的背景、目标、活动、资源、财务等多方面的资料,此外还必须收集关于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铺张浪费、效率低、效果差的证据。充分、适当审计证据的获得是实施绩效审计的基础,而审计资料难于收集恰恰是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一个重大难题,证据缺乏给绩效审计带来极大的困难。(4)审计人员的素质未能适应绩效审计发展的需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不仅要考虑审计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要考虑为国内产业提供的发展机会、促进技术转让、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等社会效益。因此,政府采购审计显然超过了单纯政府采购资金审计的范畴,它涉及到财政政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是一种政策性很强而又复杂的综合性审计监督。正由于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工作涉及面极广,它要求审计机关具备许多专业的优秀人才,诸如经济学、社会科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的人才,要求审计人员要非常深人地掌握政府采购工作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政府采购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落后于采购工作的发展,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单一,缺少训练有素、能运用绩效审计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5)“事后审计”的监督程序,可能令绩效审计“只开花不结果”。“事后”的绩效审计只是进一步完善了采购资金使用后进行总结的制度,并不能说明绩效审计就对减少“乱花钱”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对政府采购决策实施的事前、事中监督缺位,绩效审计的作用就难以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事后监督的执法程序若不改善,即便是绩效审计开展得再好,恐怕也难逃尽向“明日黄花”放空炮的结局。   (三)一些政府采购改革配套措施不到位,制约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人推行。(1)《政府采购法》有关的配套法规制度不健全,无法对政府采购审计提供充分、完善的法律依据。   ①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在实际工作中,《政府采购法》的原则性条款难以规范操作。如《政府采购法》没有具体明确采购合同的条款内容,对中标商的“分包履行合同”行为未进行明确的规范,对供应商资格条件的规定有的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对采购工作岗位任职条件的衡量尺度和考核标准也未具体规定,等等。因此,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以上行为和内容的监督难以具体实施。②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在尝试政府采购初期的认识不是很深,出发点站得也不高,出台的一些政策制度,难免存在遗漏,甚至与(政府采购法》相左,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难以适用,巫须加紧修改、完善和补充。(2)一些采购专业性很强,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性具体措施,仅靠审计部门现有的人员及专业知识是不能适应对这一工作进行监督的需要。如目前普遍存在的招标文件制作水平不高,存在项目要求不具体、评标标准不细化等问题,有的甚至带有明显的倾向性,通过构筑技术壁垒排挤其他品牌,破坏公平的竞争环境。由于没有统一的标书范本可供适用或成立专门的标书审核专家组对标书中有关需求、技术参数等专业技术强的内容进行审核,一般人员难以胜任审核监督这些标书的工作;又如,评标过程不规范,评标办法欠科学、合理,操作性不强,评标各因素的权重不能科学地制定,这些都直接地影响、制约了评标结果;在评标过程中,人为的招标失败仍难以控制,如通过各种手段,使公开招标的项目在条件审查过程中就达不到满足3家以上供应商的条件,由此成为不公开招标的理由或采用其他采购方式的依据。这些问题,近期内审计监督部门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对其进行监督管理,这是监督上的一大隐忧。#p#分页标题#e#   二、加强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消除法律和管理体制上的盲点,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应该将政府采购各项监督制度的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得法律的这一规定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至于留于形式。法律应该对各项监督在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切入点”、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具体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对政府采购负有行政监督职责的政府各部门对政府采购的监督重点、方式和方法,协调好这些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规范好综合管理与行业管理的衔接问题,发挥好这些部门在监督上的优势,理顺监督管理关系,形成综合管理与行业专业监督相结合的协作机制,共同构筑对政府采购全方位、多层次、科学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政府采购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和权力,审计部门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要尽量协调好与其他行政监督部门的关系,按照统一、效能的原则,减少重复监督,既不要缺位也不能越位,保证政府采购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政府采购法》有关配套法规制度,使政府采购审计的法律依据健全、完善。作为一部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基本法律,《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的各个方面的有些规定比较原则,要使《政府采购法》得到全贯彻落实,就必须加强配套法规规章制度建设。应尽快出台《政府采购法》的具体实施办法,抓紧研究制定政府采购具体程序管理、合同管理、质疑与投诉管理、采购活动监督检查、采购人员专业岗位任职要求等方面的单行办法或具体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也要按照本级政府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为审计监督提供充分的依据,使审计风险易于分析,审计重点易于确定,审计程序易于规范,审计评价易于进行,易于取得较好的审计效果。   (三)逾越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瓶颈,做好如下几点:(1)在审计实践的基础上,加快绩效审计准则或指南的制定工作步伐;开发和创建有效的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用以比较和评价当期成果;同时,建立一个能够指导审计活动的公认可接受的绩效标准,使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评价做到有据可依,提高绩效审计的质量。(2)在审计人员难于收集到足够的审计证据,或是在被审计单位拒绝提供证据的情况下,除了运用财务审计中广泛使用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等技术和方法之外,审计人员必须更主要地运用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技术等其他方式获取间接证据或者自己建立有效的证据。(3)改善事后监督的执法程序。为了防止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出现“马后炮”,我们要从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申报、审议,预算执行、监督等全过程跟进,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检查。   (四)加强政府采购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审计监督管理水平。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对其实施监督需要一批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审计部门要制订相应的政府采购审计人员业务考核制度,加大业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和专业水平,使审计人员全面、准确掌握政府采购制度的各项规定,增强依法行政观念,从而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管理队伍。

采购审计范文3

 

由于受利益驱动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少数经办人员在大宗物资采购过程中不能很好遵守规章制度.甚至有意或无意采取不正当手段以谋取私利.致使大宗物资采购过程中舍贱求贵、以次充好等现象屡禁不止,所有这些严重败坏了部队风气。给部队建设带来极坏的影响。为提高军事采购效益。纯洁部队风气,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在大宗物资采购审计中应重点审查制度、要素、方式、价格、合同和验收六个环节。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进行有效管理的具体措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有效杜绝贪污浪费。在大宗物资采购审计工作中对内部控制制度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审计:一是采购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一个完整的大宗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购的决策制度、报价制度、采购制度、验收制度、付款制度、监督制度。采购部门要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从工作流程上建立相互制约机制。如轮岗制度、回避制度、综合考核制度以及开展社会监督。二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贯彻执行。审查建立的各项制度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和落实:是否能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及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二、供应商相关要素的选择性审计。在大宗物资采购中根据采购方式的不同,供货商可分为定点供货商和非定点供货商。在对供应商相关要素进行选择性审计中可以重点审计三个方面:一是供货商的资质评价程序是否规范,有无明确的供货商选择目标和评价标准,有无建立供货商选择评价小组.成员组成是否合理。二是供货商报审的资料是否完整、真实。供货商信息来源是否多元化,是否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和人员推荐。三是供货商资料筛选、排序和审批是否流于形式。是否经集体决策进行供货商优选,有无故意排除潜在供应商的行为;是否根据供货商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实地考察、书面调查、样品检验或试用的方式确定供货商:有无过度依赖特定供货商.是否设立了备选供货商团队。   三、采购方式的选择审计。主要审查:~是采购信息的是否按有关规定在指定的刊物和媒体上公开。是否做到全面、准确,范围是否具有广泛性。二是是否按规定选择与采购项目相对应的采购方式,有无以变换采购方式故意逃避招标进行直接采购.或以各种理由对采购项目化整为零进行分包采购以逃避招标监督。三是采购部门是否按规定对已获得招标资料的投标人名称、数量及投标信息进行保密:对投标人的投标资料是否按规定由专人负责保管,收件人和保管人是否分离;有无胁迫或串通供应商提前透露投标信息以操控招标价格。   四、采购价格审计。价格审计是整个审计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审查:一是预算价格来源渠道是否正规,是否根据环境的变化适时地更换价格信息,价格的核定是否全面、准确.是否包括采购物资的买价、运杂费、保险费、途中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大宗材料的市内运输费、采购资金利息和其他相关费用。二是标底价格是否合理。复验标底价格,对编制标底的工作底稿所载明的物资数量、价格、人工耗费、各项其他费用及税金等进行复核和验算。三是合同价格审计。主要审查申报价格是否合理和有效。即申报价格是否是市场公允价,有无高估虚报的问题。同时要对与物资价格相关的诸因素包括物资的质量、服务及采购费用以及供货方的资信状况等一并进行审计,综合考虑采购申报价格的合理性。   五、采购合同审计。采购合同审计是对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审计。   一是合法性的审查。审查供货商是否具有签约资格;草签的合同是否组织财务部门进行评审:合同的签定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根据组织授权要求报经有关领导审批。有无越权审批:合同是否使用了正规的合同版本;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的理由是否充分。是否签署了书面变更协议并履行了审批手续。   二是完备性审查。合同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格和结算方式、运输方式、履约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是否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明确并具有对等性。   六、物资验收审计。物资验收主要由组织采购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对所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一是物资进货、入库、发放过程是否有严格的验收控制;是否签署有顺序编号的验收控制报告。二是供货商是否按照合同要求对采购物品的性能、参数、质量特性等技术指标进行供货.申购物资的发票、合格证、发运单等是否真实、齐全、完善。三是对经检验确认所购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的,是否及时通知采购部门和供应商,并负责要求供应商补足数量或等待处理。   通过对上述六个方面内容的审计监督.不仅能有效控制大宗物资采购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规范采购行为,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而且也有利于纯洁内部关系,有效保护干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推动部队全面建设。

采购审计范文4

一、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意义

1.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在于对被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估。其中,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指的是政府部门通过最低的成本获得一定质量的商品与服务。如果政府购买的商品十分昂贵或者质量严重超过了标准,就意味着缺乏经济性。政府采购的效率性指的是通过对一个项目的资源投入,谋取最大的产出。也可以是在既定资源投入水平上获得最大的产出或者在既定产出水平上使资源投入的规模最小。可见,对政府采购的经济性与效率性进行审计只需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即可,其中主要工作是找到政府采购行为中应该改进的地方,意在通过对采购活动的关注,对资源投入的规模和产出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看其是否得到了经济而有效率的管理与运用。除以上两个指标外,效果性审计在政府采购审计中的作用更大,是真正的绩效审计,目的在于对采购项目的达成性和目标予以评价。实际上,效果与结果并不等同,前者是将采购项目的真实效果与预期效果加以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和绩效标准进行综合比对,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改进的尺度。因此,为了评估政府采购的效果性,需要对最高管理者的决策预期目标与实际目标进行综合衡量,审查决策目标是否正在达成或实现,在政府采购绩效审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意义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指的是对政府采购实践加以全方位的审计和监督,这样能促使政府绩效审计趋于完善,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客观性,对政府和所属机构的支出行为加以规范。同时,在针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可以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在政府采购指出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等层面,对采购资金使用的绩效进行综合衡量,以发现政府部门决策的失误和不当,在源头上查找和揭露腐败行为,提升审计绩效,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审计机关在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实践中,注重对资源利用效率与效果的审计,注重公共资金的使用绩效以及目标的达成情况,甚至对环境和资源安全等问题加以关注。可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审计,不但关注公共资金与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还注重有限资源的利用是否符合审计工作和社会发展的诉求。

二、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瓶颈

1.采购内部控制的职能缺位

政府采购工作需要以专业化的形式进行。在我国社会的很多层面上,正规的采购机构还十分缺乏。比如,对财政部门来说,不但要管理政府采购资金的预算,还要负责具体的政府采购任务。这样,政府采购就难以形成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难以按照审计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对政府采购加以有效的内部监督与制约。近年来,一些专门的采购机构相继设立,为采购实践提供了更多支撑。但由于政府采购机构称呼混乱、隶属关系不清,使得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操作执行机构之间分工模糊,管理与采购的分离并没有彻底实现。相反,却使得政府采购内部控制配套规章制度迟迟没有建立,而监督和审计内容的缺位,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实效。

2.预算编制的严肃性缺位

部分执行采购工作的部门并没有依据《采购法》的要求进行商品和服务采购,预算的监督与计划约束作用大打折扣。这容易产生重复购买行为与投资浪费,也难以让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对采购单位的资产动态进行及时掌握,而由于缺乏对采购供应商的商品质量与服务的准确评估,使得政府采购行为难以节约政府资金,在资源使用效益方面也缺少必要的参照。一些单位或者部门即使开展了预算工作,可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主观上变更采购项目与采购内容,随意扩大标的数额或者提高预算金额,与政府采购的严肃性要求直接相悖。更有甚的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没有依据有关程序报批的项目却能得到监督部门的许可。

3.绩效审计客体的非确定性

对政府部门来说,其主要的活动范围都在公共管理领域,涉及到文化培训、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多个层面,以无形的服务为主,属于典型的非营利性行为。正因为如此,使得不同种类的资源在运用的过程中透明性不足,目标实现的重点模糊。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审计人员,都对绩效审计工作缺乏了解。比如,与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借助审计人员掌握的数据和信息推断出来,这就让审计工作的经济责任进一步模糊,客体难以对此进行准确地划分。此外,由于绩效审计的客体具有不确定性,缺乏统一的、可行的思路,按照固定的方法与技术对政府采购进行绩效审计,这对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证据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风险。

三、制约我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还处在试点阶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原有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这一领域仍属空白,其原因是国家层面上对落后地区绩效审计的资金投入缺位,更多的绩效审计资源流向了发达地区,使得区域间的不平衡十分严重。

2.体制因素

现行的预算体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弥补预算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缺陷,以便能够为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这一层面上,我国政府部门和预算编制内容有失全面,预算编制的资产配置工作缺位,预算编制的价值计价模糊,预算编制审核的严肃性不足。所有这些,都使得政府采购在根源上难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此外,由于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审批工作的严肃性缺乏,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预算对政府采购的约束监督力严重缺乏。更为重要的是,在现行的预算体制中,政府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需求,自己给自己进行预算,这将给政府采购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明显的利益冲突和潜在风险。一些部门为了获得更多资金,可能会提高预算规模,粉饰明细,最终出现年末突击购买的行为,使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因此而大打折扣。

3.结构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采购的规模持续扩大,但即便如此,在采购绩效方面还是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政府采购的范畴十分有限,采购的重点多为采购目录中列示的商品和服务。而工程建设采购和药品采购等,通常要在政府采购中占有较大比例,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它们很少列入其中或者列入的比例很低。但实际上,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类项目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重要性层面上,都需要成为政府采购审计的重点内容。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政府采购自身的缺陷,使得政府采购审计的审计范围长时间没有得到扩展,绩效审计的深度也十分有限。由于这个因素,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监督工作就时常流于形式,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难以深入细致地进行绩效审计与监督,无法对审计的公正性和评标的完整性做出积极反应。

四、新时期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路径选择

1.改革和优化绩效审计的模式与功能

在短期内,应该对一些重大的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过程导向式的绩效审计,从事后审计转为事中审计,提升审计绩效。在长期内,要进一步发现风险导向绩效审计模式在政府采购中的运用,实现向风险导向型绩效审计的转变。此外,政府采购作为政府行为市场化的成果,在风险方面容易形成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的叠加。所以,政府采购的绩效审计人员要注重在审计实践中发现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同时要提醒相关政府机构关注风险,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提升政府采购的绩效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全程跟踪机制

为了提升新时期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成效,突破现有的审计瓶颈,需要在构建科学采购结果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对售后服务情况和供货质量情况以及损失理赔情况等加以跟踪审计,提升政府采购效果。同时,要进一步根据时展的要求,全面推动电子化采购进程,持续提升采购效率。为此,可以从标准产品出发,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供应商,以实施网上定购,以此缩短采购周期,提升采购绩效。此外,还应重视政府采购需求和资产管理之间的衔接,强化对采购人资产的核查以及采购需求的审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采购和盲目采购。

3.重新设定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在于评价和改善相关机构的运行、政府项目与中央政府采购的绩效审计等,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考虑能不能借助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在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在更高层面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体现审计工作的目标。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绩效审计评价要重新设定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在效果性、经济性与效率性等方面,对照既定的标准,使之和预期的效果进行比对,以期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作者:王玉龙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作机制及实践困扰”(14YJC630134);2015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政府购买服务下社会工作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研究”(2015ZDXM16)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曹勇.分析政府采购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财会月刊,2015(01).

采购审计范文5

关键词:内部审计;物资采购;重要性;应对策略;医院

引言

医院物资采购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医院内部采购情况的规范和监督,是医院内部活动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加强物资采购内部审计,不仅可以使医院采购各个部门按照特定的标准有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还可以对医院物资采购整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有效地对各个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控制处理,保证医院物资采购各个过程按计划顺利进行。同时,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物资采购的质量,以此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

一、医院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的重要性

(一)充分发挥监督规范作用,降低医院财务风险。医院在进行经营管理活动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而物资采购作为医院经营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做好医院物资采购的内部审计,可以加强对采购风险的预防,减少医院不必要的风险。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提前出具合理的内部审计方案,针对需要采购的物资进行优选,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物资,形成安全规范的物资供应渠道,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采购成本,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经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内部审计可以对物资采购各个环节有效地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针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可以进行有效的制约和规范,从根源上遏制贪污欺诈等行为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少医院的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物资管理水平,完善医院内部相应控制制度,使采购各个部门按规范稳定有序地进行。

(二)充分发挥免疫作用,促使医院经济秩序正常运行。切实做好医院物资采购的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规范物资采购过程,增强医院物资采购的经营管理制度,使物资采购过程更加透明化,加强采购管理过程的合理性、公平性、公正性。另外,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可以针对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进行控制及管理,及时发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并给予纠正,净化医院经济运营环境,充分发挥其预防免疫作用,严格把控物资采购各个环节,促进医院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三)充分提高内部审计部门能力,促进物资采购计划顺利进行。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内部审计通过对采购综合过程的审查,对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评价,从中发现采购过程中出现的纰漏,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医院的合法权益,促进物资采购的顺利进行。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增强医院各个科室的连接,增强各科室人员与审计部门人员的相互协作性,提高相应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医院经营制度的意识,以此提高审计部门的综合能力水平,促进医院整体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目前医院物资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监督。在医院物资采购过程中,实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实时监督控制采购过程,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然而,在当前的医院经营活动中,相关人员对于内部审计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充分,没有鲜明的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使内部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权威性,从而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地发挥其监督控制作用,无法及时查漏补缺,严重影响着医院的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创新,促使内部审计工作需要越来越多专业化的人才。就当前而言,许多医院在不同层次上存在着审计人员不足、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化能力不高、内部审计方案守旧落后等多种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使审计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导致医院无法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二)医院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的管理不够规范。目前,许多医院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对物资采购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综合控制,其大都是由各个部门领导直接分管,医院难以进行整体的调度,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实施,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严重拖沓。

(三)内部审计在物资采购方面的覆盖不够充分。尽管审计机构在各大医院已成为标配,但是仍旧面临着许多问题。医院物资采购是一个十分庞杂的工程,包括采购政策的了解、计划的制定、物资的运输、存储及使用等方方面面,这就造成了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在物资采购方面难以做到全程把控,从而给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

(四)开展内部审计的阻力很大。造成医院开展内部审计阻力很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医院的经营活动不够规范,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容易出现证据不足等困境;另一方面是各个医院的会计资料严重失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只有当被审计单位(例如医院)的财务收支事项真实、合法,或者在对不真实、不合法事项进行整改并取得一定成效时,这样才能够进行内部审计。显然当前的社会现状不满足上述条件,从而对内部审计的结果造成严重干扰,严重影响了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与可参考性,从而产生极大的审计风险。

(五)现代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当中应用不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行业建设,但是在医院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还是严重不足的。信息化投入又包括硬件层面的投入和软件层面的投入,仅仅依靠其中一个方面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而现实情况则更加棘手,在大多数医院,不论是硬件层面还是软件层面的信息化投入都远远滞后内部审计的发展进程,造成了一系列的审计问题,包括审计过程繁杂、审计手段单一以及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保障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医院内部审计的现代化进程。

三、医院如何正确地开展物资采购的内部审计工作

(一)完善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制度和规定。在当前的物资采购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医院的经营制度建立物资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创建独立的采购专属部门,确切落实采购部门的责任,最大程度上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审计人员需要对物资采购的风险进行提前预估,提前做好与各个科室的沟通了解,做好物资采购的信息沟通,控制物资采购的内部环境,多个方面对采购过程进行实时监督管理,确保物资采购的过程透明化、公开化。使内部审计工作发挥更好的效果,促进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医院需要应聘专业化的审计人员,对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考试,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在传统的审计方法上进行科学的创新优化,使内部审计工作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完善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的重点环节与过程。在医院物资采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医用物资购买不合理造成物资闲置的现象,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强化物资采购内部审计的重点环节,注重物资采购的应用计划,避免物资闲置现象的发生,减少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进行物资采购前,审计人员需要根据物资采购清单制定内部审计方案,对需要采购的医用药品、医疗设备等物资进行合理审计。医院生产经营的起点是物资采购,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物资价格的高低息息相关。为避免盲目的采购行为造成的物资积压以及资金浪费问题,医院可以对采购物资的数目和价格进行合理的审查。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约束作用,加强内部审计的成效,始终坚持采购过程公平公正、物资的价格与质量相互统一、货比三家、重要的医疗设备进行公开招标的采购原则。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对后期物资的质量、购货发票、医用物资入库单等进行合理的审计,以方便医院后期的审查。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内部审计能力。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管理+效益”共赢的新挑战,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优越性,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增强医院内部经营管理,提升内部审计的监控能力,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内部审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由于占据的有效信息不够充分,造成了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向前推进。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将计算机相关技术充分应用到内部审计的管理活动当中。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多样性,努力实现医院内部审计体系、经营管理体系以及财务系统三方的高效联结,从而实现“管理+效益”双赢的目标。结语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各大医疗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物资采购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相关部门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制定有效的内部审计方案,进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开展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可以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保障医院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对物资采购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控制,避免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顾霞,苏昱霖,李竺芮.基于HRP的医疗机构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以某三级甲等公立医院为例[J].财会月刊,2019(21):96–99.

[2]李映茹.医院内部审计对物资采购的监督及风险控制[J].财会学习,2019(21):165–166.

[3]崔明迪,崔丽.基于内部审计视角的医院物资采购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9(05):179–180.

采购审计范文6

(一)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的内部审计除了对采购全过程的跟踪审计之外,必须审查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耗材采购的相关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及流程,如采购流程、验收制度等等,明确各部门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应的请购审批手续,做到采购和付款过程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采购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采购预算的审批与执行、请购与审批等。

(二)采购全过程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的内部审计不同于常规财务审计模式,在耗材采购之前就应介入审查,审计的重点应从科室申请、采购招标、合同签订到验收入库及付款整个采购全过程中的行为是否规范进行。

第一,采购前的审计。

在医院具有良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医用耗材在采购前都应由需求科室填写耗材采购申请表,并逐级经相关部门或人员审批后,最终提交至医院设立的专门统一负责采购的部门进行采购。审计人员则应重点对是否按要求办理请购手续、采购申请是否按医院规定经权限人审批、是否超出部门预算等进行审计。

第二,采购招标审计。

医用耗材采购一般采取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等方式,招议标由采购部门负责组织安排,提请使用部门、审计、监察、财务及其他相关部门参与。招议标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参与人员应对每个投标公司的资质进行审查,整个过程应有完整、清晰的书面记录,中标结果需全部参与人员签字确认。内部审计应重点对采购部门是否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招议标、相关部门是否都参与、投标公司提供的资质文件是否符合要求、最终价格是否不超过政府采购中标价等进行审计。

第三,合同签订审计。

根据中标结果,采购部门负责签订合同(协议)。在合同审计中,首先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合同条款是否明确、齐全、内容完整,切实可行并符合法律法规,以及有无损害医院利益的条款;其次是合同签约方以及耗材名称、规格、价格等是否与中标结果一致,注册名、规格是否与提供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致;此外对方提供的资质是否齐全,如:医疗器械注册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许可证、法人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复印件等,若签约公司是商,还需提供上级、厂家对签约方的授权书及上述证照,并通过对资质的审查确认合同主体经营资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即对经营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审查。耗材采购可以分为临时采购和长期采购。临时采购特别是一些时间紧迫的,应重点审查采购申请的规范性以及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对于长期采购,经上述步骤签订协议,在协议有效期内,采购部门每周根据临床、仓库库存需求填制申购表,经相应权限人审批后,进行批量常规采购。在这后续采购中审计的重点还应包括审查采购部门采购业务环节记录的规范性和可追溯性。

第四,验收入库审计。

医院应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验收方式,由专门的验收人员对采购物资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负责验收的人员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验收入库审计的重点是审查产品的入库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内容与实物、发票、合同是否一致,验收程序是否合规,发现问题是否及时办理退货,验收后是否及时准确入库等。第五,付款审计。财务部门需加强采购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确付款审核人的责任和权力。该环节审计的重点是审查付款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发票是否有效,发票上名称、规格、数量、金额等与入库单、合同是否一致,以及是否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方式进行付款等。

二、医用耗材采购管理内部审计的建议

医用耗材采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涉及的范围广、品种类别多,且由于目前内审人员大都为财务专业,缺乏对医用耗材相关知识的掌握,这也就对医院及内审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一)医院应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创建良好的审计环境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采购活动会计系统控制;加强耗材采购供应管理,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确保采购业务的可追溯性。

(二)内部审计应采取多种方式来进行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抽查某一家公司供应的所有耗材,或是选取某月采购的所有耗材,亦或是对某类耗材比如高值耗材的专项审计等方式来进行审计,加强对耗材采购的全方位审计监督,维护医院经济秩序。

(三)内审人员需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对于新的内部审计方法、国内外先进审计经验、自身缺乏的医疗知识等都需不断加强学习并掌握,并主动在实践中增加业务能力,从而促使医院内审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结束语

采购审计范文7

[关键词]物资采购;价格预算;审计

近些年来,随着单位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管理精细化要求的提高,各单位都越来越重视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工作。单位内审部门基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研究分析,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核价方法和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方式。适应时展的新要求,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保障经济健康、安全运行中的“温度计”“体检表”作用,服务好单位中心工作的开展,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工作仍然存在极大的创新空间。

一、正确把握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内容

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是采购链条中的一个关键的管理节点,节点的前部分是立项,节点的后部分是采购,节点的工作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开展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不仅仅是对物资采购项目的价格预算进行审核,还应当对物资采购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进行审核把关,要把项目的立项、论证、审批等前期工作情况一并纳入审计的范畴。物资采购项目的立项、论证和审批等手续完备,是进行项目价格预算审计的基本前提条件。只有项目的前期手续完成后,经审核合格,才能重点地审计拟采购货物的数量和价格。一般地,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涉及以下内容:一是是否有采购立项申请书,申请书内容是否完整;二是采购项目是否列入年度财务预算,是否属于预算内支出;三是涉及项目建设的物资采购项目是否有技术专家参与的专业技术论证,是否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四是采购项目涉及的责任部门、其他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核、审批等工作是否到位、手续是否完整;五是拟采购项目的货物清单是否明确、具体,货物规格(型号)和技术指标等是否明晰;六是采购项目中物资的数量是否合理;七是采购项目中物资的价格是否合理;八是采购项目是否存在风险、控制风险的制高点在哪里、应当如何有效防范风险等。

二、创新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的核价方法

物资采购项目中物资的数量、单价、总价是内审部门审计核定的重点,也是审计核定工作中的难点。一是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二是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风险突出,审计核定价格太低则会造成采购失败,审计核定价格太高则存在把关不严的责任风险。因此,对审计人员来说,掌握有效的审计核价方法,既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又可以大大地降低审计工作中的责任风险。在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的实际工作中,笔者创新了以下审计核价工作方法。

(一)成本加成方法。在物资采购项目预算价格审计中,如果采购的物资是价格相对稳定、公开透明的通用类货物,例如采购电脑、投影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或者采购复印纸、硒鼓、签字笔等办公耗材,可以采用成本加成方法来审计核定拟采购物资的价格预算。用公式表示如下:p=c(1+n)其中:p为审定价格,c为成本,n为成数一般地,成数n的取值以1到2之间为宜。当然,如果成本c比较大,则成数n的取值可以相对较小一些;如果成本c比较小,则成数n的取值可以相对较大一些。这样,既可以保证供应商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又能够有效地控制物资采购项目的成本。

(二)价格参照方法。对于专业性强、功能特殊、要求特别的非通用性货物,其市场价格往往是不透明、不公开的,审计人员很难找到此类物资的合理市场价格。在审计核价工作中,可以采用同类或相近货物的价格(即本单位或外单位以往的项目中标价格)作为参照价格,再加以适当调整,作为拟采购物资的价格预算。用公式表示如下:p=p′(1+a)其中:p为审定价格,p′为参照价格,a为价格调节系数一般地,价格调节系数a取值在-2到+2之间为宜。当然,如果距离参照物资当时价格的时间较长,则a的取值可以相对较小一些;如果距离参照物资当时价格的时间较短,则a的取值可以相对较大一些。这样,既考虑了物价变动的情况,使审计核定价格相对符合目前市场价格情况;又可以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降低审计责任风险。

(三)价格对比方法。在物资采购项目中,既有采购的主物资,又有辅助性物资。这些因为需要配套而采购的辅助性物资相对于主物资来说,其在项目价格预算中的价格比重一般较小。从市场供应情况来看,供应商对这些处于从属地位的配套物资的报价却是比较高的。从审计工作实务中发现,对于辅助性物资的预算价格审计,可以采用价格对比方法。用公式表示如下:p=p主×i%其中:p为审定价格,p主为主物资价格,i%为主辅物资价格百分比一般地,主辅物资价格百分比i%取值10%到30%之间。如果辅助物资不仅起到辅助性(或保障性)的作用,还在功能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那么主辅物资价格百分比i%的取值可以相对较大一些;反之,如果辅助物资仅仅起到辅助性(保障性)的作用,而且其功能的发挥有依赖于主物资,则主辅物资价格百分比i%的取值可以相对较小一些。

三、改革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的工作方式

(一)建立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中形成的基本文件,是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根本依据。要遵循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在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工作中建立好审计工作底稿,规范地实施审计。首先,审计人员应当根据采购部门申报的明确的物资采购清单、列出的项目采购初步预算,认真地填写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基本信息。其次,对照文件、制度规定,找出相关审计核价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判断。再次,根据审计核价依据,选定合适的审计核价方法,填写出审计核减金额和审定金额。最后,根据审计工作底稿,提出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意见书。

(二)确立物资采购项目负责人价格了解机制。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是非常严谨的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所属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在充分了解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合理地提出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数。另外,作为物资采购项目负责人,清楚项目需求、技术要求等情况,基于行业及专业技术优势,其比内审人员更了解所采购物资的市场价格行情,其提供的市场价格了解情况数据也可为审计人员提供参考。笔者单位的做法是在项目负责人提请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时,要求其一并提供市场价格了解情况登记表。除单一来源的物资采购外,均要求提供不少于三家可供应物资单位的价格情况。

(三)建立专业人才库以应对技术性与专业性咨询。对于通用类货物,专业性问题往往不太突出,其技术指标比较容易把握,审计人员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或通过信息查询,理清物资采购项目中各种物资的技术指标要求。对于非通用性货物,由于审计人员平时接触少,加上其技术性、专业性非常强,而且可供查找、阅读的资料、数据等信息不多,审计人员往往很难把握好物资的技术指标要求。因此,内审部门应当建设专业人才库,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致电、信件、邮件、发函等方式,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为审计核价提供专业性参考。

(四)对物资采购项目存在的廉洁风险做出提示。物资采购预算价格审计既是一项监督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服务工作,审计的最终目的是保障物资采购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审计,一方面可以有效防范廉洁风险,保障单位利益;另一方面为物资采购提供意见、建议,促进物资采购的绩效提升。在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中,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对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活动中的分析与判断,对物资采购项目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做出明确的风险提示。物资采购价格预算审计的风险提示应当直接写入审计意见、建议书中,以引起项目负责人、项目所属部门、项目采购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把可控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建立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工作责任制

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是内审部门的常规性工作,从规范审计工作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达成审计工作目标出发,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起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的工作制度。把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程序等通过制度进行规范,使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要建立物资采购项目价格预算审计工作责任制。审计人员提出初步的审计意见后由审核人员进行复审把关,复审完成后由审计部门负责人终审同意后签发审计意见书。

参考文献:

[1]叶萍.高校物资采购审计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J].经济师,2019(5):183,185.

[2]陈秋云.浅议高校物资采购审计[J].财经界(学术版),2018(16):114-115.

采购审计范文8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中介服务;采购管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加强审计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部署要求,彰显出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2018年5月,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充分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当前,企业集团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统筹引领全集团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的压力逐年加大。随着改革发展和业务拓展,需要审计监督的领域的宽度和广度在不断扩大,需要开展的审计项目数量也不断增加,而由于编制有限等原因,企业集团的审计部门人力资源不足和专业单一的局限性逐渐凸显,为后续审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带来很大阻力。为了缓解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压力与困惑,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同时加强统一采购管理,促进提高审计服务质量,本文研究提出了企业集团应用内部审计业务采购服务合格供应商名录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企业集团外部审计资源,并通过科学手段严格把控审计服务质量,促进管理提升。

1采购中介机构服务内容

企业集团统一审计业务服务采购,有利于加强采购工作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也有利于促进提升中介机构审计业务服务质量。经过调研,企业采购中介机构服务需求主要有: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如财务收支审计,科研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算审计等)、工程项目造价审计(如建设项目的过程跟踪审计、工程预算、结算审计等)以及审计调查等。上述审计采购服务需求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财务类审计,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服务;第二类为工程造价类审计,由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提供服务。

2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为使采购中介机构审计服务工作具有延续性和针对性,企业集团总部审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单位就近采购审计服务需求,初步确定备选中介机构。为满足审计工作需要和保障入围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再采取资格评审的方式确定名录。审计部门下发邀请函,邀请备选中介机构参加名录资格评审。中介机构接受邀请后,按照要求提交资格评审文件,由企业集团组织成立评审专家组,进行资格评审,确定会计师事务所及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名录。中介机构应能准确响应集团公司评审资格文件要求,全部满足如下条件,且经2/3以上评委同意通过,可通过资格评审,进入合格供方名录:(1)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资格评审文件。(2)主要文件材料齐全、完整、真实。(3)近3年内未出现因审计质量等问题被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协会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2次(含)以上。(4)提供相关承诺:包括提供明确的服务价格政策,保密承诺;接受对其进行考核承诺。(5)提供固定服务人员且满足有关要求:包括合伙人、质量合伙人和项目经理。

3使用合格供方名录

企业集团各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财务审计、工程项目造价审计以及审计调查等,需要采购中介机构服务的,应在合格供方目录内选择。按照各单位采购管理规定,经过采购小组或类似机构集体同意,各单位可以直接指定中介机构提供审计服务,也可以在不少于3家范围内采取比质比价的方式确定中介机构。需要招投标采购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不受此合格供方目录限制。

4维护合格供方名录

企业集团应对合格供方服务进行考核。在考核对象上,可从审计组长、审计组、事务所三个角度进行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对审计组长的考核可从熟悉程度、规范性、专业性、工作态度四个方面进行。熟悉程度主要指熟悉委托项目涉及的相关制度、审计程序;熟悉委托方对项目的工作要求;熟悉行业及单位经营特点;熟悉行业各项监管要求。规范性主要指按照《注册会计师准则》委托单位相关制度开展工作;审计过程、程序规范。合理制订审计方案和审计组人员分工。专业性主要指准确发现审计问题及风险,并提出专业性建议,有效落实委托方交代的关注事项,有效解决处理棘手问题。工作态度主要指代表审计组及时、主动与委托方和被审计单位沟通;有较好的服务意识;不隐瞒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听取各方意见;及时响应、满足委托方相关工作要求。对审计组的考核可从人员到位情况、现场审计时间、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时间、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质量、工作底稿质量、发现重大问题及风险情况、审计组廉洁情况、被审计单位评价十个方面进行。人员到位情况主要指进点会当日审计组人员到位,工作分工明确,审计过程全程参与,遵守工作纪律,无提前退出审计组、随意更换审计人员情况。现场审计时间主要指现场审计工作满足时间要求。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时间主要指完成现场审计工作后,及时提交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审计问题清单等审计结论资料。与被审计单位沟通主要指现场审计主动沟通配合;提出补充资料要求明确、合理;在现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有效;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及时、可控。审计程序主要指对重要审计事项按照准则要求执行了相关工作程序,没有出现返工、重新执行程序情况。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质量主要指报告征求意见稿内容完整,事项描述清晰,审核依据充分,逻辑清楚;无重大缺陷或差错;审计结论准确。审计清单、建议书等审计结论报告完整性。工作底稿质量主要指底稿内容完整、准确、规范;要素齐全;底稿附件完整。发现重大问题及风险情况主要指审计现场落实委托方交代的关注事项;能够发现重大问题及揭示重大风险情况。结算审计审减率高。被审计单位评价主要包括沟通、专业、保密、廉洁等。对事务所的考核可从事务所重视程度、审计组成员能力情况、审计费用、审计报告正式稿质量、保密措施落实情况五个方面进行。事务所重视程度主要指事务所合伙人参与审计项目,如参加进点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审计组成员能力情况主要指审计组长经验丰富,评价得分较高;审计组人员组成符合合同要求,配备一定比例从业资质人员,组员专业结构配备合理,年龄结构配备均衡。审计费用主要指审计收费规范合理、性价比高。审计报告正式稿质量主要指提交正式审计报告(含电子版)满足时间要求。审计报告内容完整,格式规范,审核依据充分;无缺陷或差错;为被审计单位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审计报告使用各方对审计报告无异议。保密措施落实情况主要指具有保密意识;及时签订保密协议书、承诺书;采取的保密措施周全、有效,审计过程中审计组执行委托方及被审计单位保密要求,没有出现保密问题。在考核方式上,可分为单项考核和年度考核。单项考核是在采购服务完成后,各单位填写中介机构考核评价表(可根据需要考核的内容自行设计),反馈中介机构(质量合伙人),用于改进后续服务质量,同时反馈企业集团总部,及时掌握审计服务质量情况,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如果采购服务出现违规、廉洁、保密、重大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企业集团总部审计部门应约谈中介机构,及时处理。年度考核是企业集团汇总全年考核评价表,结合年度内部审计工作对中介机构审计服务所涉及的检查,对中介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由企业集团反馈中介机构(质量合伙人)。集团公司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定期对名录进行维护,实行淘汰机制,并视情况对名录进行增补。通过名录管理,逐渐推行集团范围内采购中介机构服务的信息共享机制,掌握企业集团采购中介机构审计服务情况,培育服务质优价美的中介机构,淘汰劣质的中介机构,从而规范采购行为,促进降低采购成本,提升审计服务质量,达到统一采购的目的。

5上线采购服务平台

为提高采购效率,加强采购环节内部控制,具备信息化条件的企业集团可将中介机构审计服务采购工作在集团电子采购平台上线,平台应提供一个全流程的审计询价交易服务,包括审计服务机构的入驻,采购员管理,审计服务采购中的在线询价、报价、选购、审批,合同评价,保障采购信息服务的阳光、透明,全程可追溯。针对审计服务采购任务进行询价。主要包括发起询价、在线报价、内部评审、审批、定源,最后将采购结果通知至采购平台并通知审计服务供应商。询价和招投标业务流程方面具体包括:(招标)公告、澄清/踏勘、发询价(招标)文件、收询价(招标)文件、评审、推荐中标人、审批、结果公示、(中标)通知、签订合同、评价等环节。

6结语

人力资源不足和专业单一是当前企业集团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对审计监督工作的要求日趋严格的大背景下,企业集团需要充分利用内、外部审计资源,改进和创新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模式。本文提出的应用内部审计业务采购服务合格供应商名录的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对于企业集团来讲切合实际且容易理解和操作,但是一把双刃剑,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外部审计机构服务质量的把控。服务质量过关,则能够辅助企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履行审计职能,促进企业完善治理、实现目标,否则,监管的缺失则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的工作经验,经过充分总结和认真梳理,将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模式固化为应用内部审计业务采购服务合格供应商名录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名录的建立、使用和维护,有效控制了合格供应商范围和审计服务质量。同时结合采购服务平台的应用,对采购过程实行全流程控制,加强了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为企业集团管理提升、创造价值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国超.建设项目审计业务外包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审计,2017(16).

[2]产航.国有企业聘用中介机构项目专项审计探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