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法范例

地理教学法

地理教学法范文1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案例教学法;地理教学;高等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成为国内外高教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通过整合理论与实践,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课堂教学方法。地理学科是一门聚焦地球表面的气候、水文、地质地貌等自然现象及城市、人口、文化、经济等人文现象的综合学科,具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本文以高等院校的地理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和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由于所处的领域不同,很多学者对于案例教学法有着不同定义。本文是以地理教学为例,来解释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地理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使用典型案例来解释地理教学内容中的关键问题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一定要是实际的案例,且案例中的内容能够反映出某种地理的原则和规律,包含了特定的时间、地点、现象等,能够给解决实际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地理中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不仅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1-3]。案例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案例一定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才能直入主题,明确目的;二是具有客观的真实性,案例都是客观真实存在的,不会加入主观思想,较为科学准确;第三有较强的及时性,案例数据及时更新,跟上科学的脚步;第四案例教学还具有启发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也体现了案例教学的第五个特点就是学生主体性;第六是案例教学中一定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具有师生互动性[4]。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所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可以称得上是国外最早的案例教学。苏格拉底主要采用对话——讨论———问答,最后启发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通过提问学生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对某事的看法或总结规律。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之一,他将这种一问一答编辑成书籍,开辟了早期案例教学法的先河。但案例教学法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来应用是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提出的,后来逐渐扩展到其他学科领域。在国外案例教学法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且被广泛运用,已经有完整的教学研究手段,形成了独立的教学体系[5]。以哈佛商学院的课程为例,超过80%的课程都是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国家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起关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管理体系越来越接受认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也取得了越来越显著的功效。根据中国知网和其他信息系统的统计,最早的关于中国案例教学方法的文章发表于1983年第六期“成人教育”中谢景忠所著的“案例教学法导论”。国家经济委员会于1986年在大连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一期案例教学培训班。在第一期培训中出版了专题学术期刊,题目为管理案例教学研究。在过去的25年中,中国知网和其他信息系统收集了1,400多篇关于案例教学法的文章。但是,就案例教学的应用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相对落后,而且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还不能灵活的运用[6]。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方式

案例教学法有不同的呈现方式:一是先案后理型;二是先理后案型;三是案理同步型。先案后理型就是由教师先展示案例,再由学生自主分析、探究、理解和总结,在案例的引导下自主归纳出相应的地理规律。这种呈现方式就需要教师筛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有利于学生归纳总结。先理后案型是由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再给学生案例,通过案例的呈现,印证了所学的地理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于该地理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最后案理同步型就是指一边展示案例一边分析,最终推理出相应的地理规律,该呈现方式更适用于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和地理规律较为难以理解的课堂[7]。连接案例和总结规律的关键性纽带就是对于案例的分析,因此案例分析对于案例教学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案例分析的过程必须要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要保证案例情景与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主要是起到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带领学生创建和谐、愉快、民主的良好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得出相应的地理规律,因此学生才应该是案例分析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切不可“代替”学生分析。案例分析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生的个人体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尽力让学生进入案例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者发现规律、内部联系等,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并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第二,小组讨论阶段。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同时也能学会与他人合作。三是指导分析。指导分析还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比较分析;第二类是变异分析;第三类是扩展分析;第四类是反证分析。经过老师的指导分析,解答学生在分析时的疑问或是补充学生分析的论点,总结相应的地理规律,严谨、缜密、有逻辑性的给学生梳理,将案例教学完整化[8]。最后进行案例总结,大体分为四种方式:一是纲要型总结,就是将学生讨论出来的地理规律以纲要信号的形式呈现在板书上或多媒体课件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德国鲁尔区的工业发展一课就适合用纲要型总结;二是提高型总结,需要教师将学生已经得出来的结论再一次升华,提升一个思想高度,也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想境界;三是矫正型总结,需要教师弥补学生思考出来的结论不够完整、存在错误等缺憾;最后一个就是悬念型总结,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兴趣,或是为下面的内容做出铺垫[9]。至此,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教学的应用过程就清晰地展示出来了。想要更好的运用案例教学法主要还是多在地理课堂中具体实施,接下来以自然地理的几个内容为例来分析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和实施案例教学法。

1先案后理型的案例教学法实施

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必要的理论知识,得出结论或者方案。以“海陆变迁”内容为例,首先提供案例:喜马拉雅山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有古河道的遗迹、科学家在台湾海峡的底部发现有古森林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坝和神户人工岛等等。让同学们自己根据前面的几个不同的案例来思考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查阅资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再经过缜密思考和课堂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形成能力上的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自主思考,主动探究,使得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同时通过讨论交流,也可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高。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引领者,学生的探究过程随时要求教师的引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提出的新的思路和想法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这也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案例教学法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学习,能快速地消化理论知识并且加深记忆[10-11]。

2先理后案型的案例教学法实施

不同的案例和理论也应该用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再例如“地球表面形态”部分,宜使用的就是先理后案型的呈现方式。首先讲述了海洋面积的变化和板块运动的关系,介绍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再给出案例,如:东非大裂谷处于大洋的胚胎期、红海处于大洋的婴儿期、大西洋处于大洋的少年期、太平洋处于大洋的中年期、地中海是大洋的老年期,而喜马拉雅山脉则是大洋的终了期。根据这些案例再一次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准确性,加深了学生对生长、消亡边界的理解。而这个部分的呈现方式就不能够使用先案后理型,原因就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总结归纳的,达不到好的课堂效果。最后的总结部分使用的提高式总结,由板块构造学说提升到了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高度,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除了自然地理以外,实际在教学中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运用到案例教学的更多。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亚洲气候类型与北美洲气候类型对比等都可以运用到案例教学法来教学。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是十分广泛和有效的[12]。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想要使案例教学法达到预计的效果,首先案例需要清晰、准确、便于学生理解,其次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情况,设计问题符合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否则很容易发生学生不知如何着手的情况。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和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常见问题

1教师的把控能力不足

很多老师想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结果课堂过于活跃,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偏离课堂主题。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对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调控难度较大,失去了教师本身的“导向”作用。有些教师没有事先分析学生的学情,准备的资料案例学生很有可能分析达不到教师预想达到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知识储备量较少,掌握的案例不充分或者案例的使用不恰当。而且部分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不准确,简单地将罗列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单纯地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缺失了分析的过程只是被动地接收了教师所给的信息,与传统的讲授法并无差别[13]。

2不是所有的课堂内容都适用案例教学法

一般来说案例教学法比较适用于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课堂教学,如果是理论性的、概念性的知识就不适合用案例教学法来教学[14]。

3经典适用的案例资源不足

很多案例是互联网上的案例,教师不经过考证和处理直接用到课堂上,缺乏科学性;有的案例过于陈旧,没有数据更新;还有些案例太过深奥,学生不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不但学生会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想让学生理解的内容也很难让学生消化[15]。

(二)解决方法

1教师需要有更广博的案例知识储备量,并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谨慎的教学态度,搜集资料一定要考证资料的科学性。提出让学生分析的问题难易程度一定要适中,不可太难让学生无法深入思考,也不可过于简单提一些不需要分析的问题。由于教师对于案例教学的时间调控难度比较大,所以一些实践性强的案例讨论,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方便学生理解且学生经过事先预习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学生配合度变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16-17]。2教师要随时关注现在社会的发展,及时了解到有关案例最新的数据,为了使案例教学更加的科学。提问题多用“怎么办”“为什么”而不是用“是什么”,主要让学生多思考。但要注意不要单纯的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要失去教师的引导地位,虽然是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一定要随时把控课堂,具有主导地位[18]。3对于经典案例不多的问题,可以备课组的教师甚至是所有地理教师一起研讨,建立一个分享经典案例的数据库,一能把控案例来源的真实性,又能确定案例的科学性与是否适用于教学课堂中,并且能够及时更新数据。教师们一起研讨也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加知识储备。定时召开地理研讨会,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还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产生思维的碰撞。案例教学法虽然还在我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一定会有所提高,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一定会更加的完善完整,也能在我国有一套完整的案例教学法教育体系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6-100.

[2]刘小燕.地理课堂案例教学法的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82.

[3]葛金铭,裴淑波.浅谈地理案例教学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129-130.

[4]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7-9.

[5]李凯亮.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J].教书育人,2016:30-31.

[6]欧阳芳.基于案例教学法高校教学改革的重思[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56-157.

[7]孙海燕,夏艳玲.高校文化地理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探讨[J].地理教育,2009:72-73.

地理教学法范文2

趣味教学法是一种结构清晰、模式多样、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教师对课文的知识进行设计,由此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兴趣与营造课堂氛围的多重目的。然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领悟不透趣味教学法的真实含义,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比如,在教师在讲“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课时,有很多教师就把学生带到大街上去了解生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想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就很困难了。究其原因,教师对趣味教学法的概念认识模糊,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完不成教学的任务。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些方式方法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初中地理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一)教师要重视趣味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倡趣味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上课时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课堂氛围及培养学生兴趣。例如:在讲“中国地形”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制作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在讲山丘、高原或平原地形时,教师就收集一些照片或一些视频给学生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辅助工具来提高教学效率与趣味性

只有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及教学质量。然而,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一些教学的辅助工具来支撑,像一些手工制作,或买一些简单的地球仪,用这些工具来辅助教学。比如,在学习“亚洲与欧洲”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一张白纸参考地球仪画出两个洲的大概轮廓,通过此种方式方法营造地理课堂气氛,并在提高学生的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巧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兴趣

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媒体信息资源,将电视、广播、网络、杂志、报纸上喜闻乐见的信息资源应用到教学中来,将地理教学同时代进步有机结合起来。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扩大教学信息量,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感官,提高教学层次,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也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化过程通过电化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甚至呈现动态视觉效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新课程导学》杂志。《新课程导学》杂志简介详见)

(四)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提倡地理生活化教学

地理教学法范文3

中学地理教育的作用之一是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和训练地理基本技能,地图是教学必备的工具。多媒体展示图虽然优点明显,但重点不易突出。初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地理,这个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强,记忆力好,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教学中配合使用绘图教学法,使学生注意力紧紧跟随教师笔触和语言,兴奋点不断涌现,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

绘图教学法;注意力

地理课离不开地图。地图既是地理教材的一部分,又是地理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地理教学的重要特色。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地图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比较多样,如需熟悉世界各大洲,大洋和各个主要国家的位置,大小,形状;了解世界主要的海峡、海湾、半岛、岛屿、山脉、河湖及重要地形区等。知识领域宽广,内容丰富多彩。而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精力放在了语文数学上了,虽然有的也买了地球仪,或是看过一些中国或世界的挂图等,但大部分地理的知识都比较肤浅。

进入初中之后,要在一堂课45分钟内既要记住这么多的地方,还要掌握一些原理概念,难度是比较大的,这就一定需要高效运用地图。运用地图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多媒体展示图和黑板绘图演示两种。运用多媒体展示图是现今地理课堂使用较多的方法,它的优点很多,信息量大,直观性强等。但是,大部分初一的学生,在没有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和训练地理方法之前,往往是缺乏读图能力的,对于他们来说,多媒体上展示的地图往往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一片,不同的地图只是颜色不同。虽然老师尽量详细的讲解和精确的指图,但学生在自己的地图册上还是难以找到位置的。有时一节课要用到很多副图,比如讲中国气候这一章,介绍我国气温分布概括时,要展示“我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和“我国七月等温线分布图”,讲季风时,也要出示一月和七月的气压和风向图。对于学生来说,地图出现的越多,他们的印象就越不深刻,每张图都只走马观花,一扫而过,难以突出重点。在分区地理教学过程中,问题更加严重。每个区域都要掌握地形、物产、矿产、铁路交通、主要城市等,只看分层设色图分析地形还较简单,而找矿产、铁路起止点、主要城市,都比较难,往往学生还没找到这一个,老师就已经指到下一个了。长而久之,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学习效果可能就比较差。由于学生素质限制,这种现象在普通中学更为严重。绘图演示教学,即黑板略图教学法能弥补多媒体展示图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简练的笔法速绘地图,只求神似,不求细节,而且可以边画边讲,要求学生也跟着在笔记本上画,或者一边填充图册,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眼,耳,手,脑都在活动并相互配合,这比只听,看要印象深刻,且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绘图一般为单项内容依次出现,学生看到一个个知识点从老师的手中“变出来”,能够持久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提高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绘图演示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打开思路,加深理解,彻底弄清地理原理。例如:在讲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知识点时,先画出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用一本书按在晨昏线上,只露出昼半球部分,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书以圆心(圆心在赤道上)为不动点随晨昏线移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北半球白昼是一天天变长,南半球白昼是一天天变短的。此时一边提问:晨昏线和太阳直射点是什么关系呀?北京和南昌哪个昼长更长啊?北半球越往北昼长如何变化呢?接下去可继续演示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上,在继续往南至南回归线最后回到赤道的整个过程,期间可不断提问,并讲解。这样,初一教学的难点,通过老师的绘图演示得到了解决。

长江和黄河这两节内容使用绘图教学效果也比较好。例如,讲长江,老师先画出长江干流,讲解起止点,干流各段的名称,流经省区,各段的水文特征,然后分上、中、下游分别讲解,边画上支流,讲解名称,标上主要的水电站等。为了给学生课外填图作业打下基础,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一起绘图,学生通过绘制草图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快速绘图的技能,这对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是有很大促进的,长而久之,学生会对图非常敏感。中国地理部分内容也很适合采用绘图教学法。如讲中国地形,可先画好中国经纬网格,然后一列一列添加山脉,并进行讲解介绍。将分区地理时,可绘制各区大致略图,一边讲解,一边在图中添加,如物产,矿产,铁路,城市等等图例,既锻炼学生的空间方位感觉,同时所需掌握得知识全部呈现在图上,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能在地图册上找到相应位置,并且印象深刻,加强记忆,轻松掌握知识。初一年级是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养成地理思维,培养地理兴趣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基础和能力深刻影响以后的地理学习。但初一的学生自学意识差,培养识图能力,基本全靠老师教导。在有限的地理课堂上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地图,使用地图,阅读地图,以及能简单绘制地图,非常快捷有效的办法就是配合绘图教学。从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单纯使用多媒体展示图,有近一半学生课外填图作业完成不理想。而配合绘图教学,全班五十多人,只有少数几人填图作业不合格。同时,到他们升入初二年级后,读图能力大为增强,完成作业和上课听讲都非常自如,填图也能轻松自觉完成,很少有因为看不懂地图而烦恼的,学习地理的积极性都挺高。

地理教学法范文4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是自主探究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自主探究教学法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这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厌其烦讲解与灌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着重于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妙设疑,使课堂设疑成为促进学生探索的动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设置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地球既然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如果地球是逆转的,也就是自东向西自转,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如果地球比现在转得快一些,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地球比现在转得慢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这要比简单的对地球自转、周期、发生的现象等进行枯燥的讲解与介绍更富有探究性。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创设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深入地探究问题,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目的。一是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例如在学习中国地形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对我国东南丘陵地形地貌进行重点分析:“东南丘陵地区为什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或者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通过这样的设疑,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学生通过探究,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策略。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例如,用多媒体视频展现我国西北部荒漠化的过程及表现,并且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通过学生探究,学生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并且根据成因提出解决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顺利地达成了课堂教学目标。

三、联系实际,提升学生探究动力

地理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最终目的是为现实生活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生活中处处有地理问题的观念,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地理分析的习惯与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例如在学习中国人口问题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现行人口政策,不同地区的人口比例,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等现实情况,使地理知识很好地与现实相联系,学生就会对地理学习产生亲切感并产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再如,在讲解我国的气候时,可以让学生联系本地的情况,分析本地的气候有什么特点,说说本地应该属于什么气候。这样,学生联系实际去学习地理,就会加强地理知识的直观性,学生可以学会结合生活去学习地理知识、探究地理知识,提高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四、注重实践,发展学生探究能力

要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仅靠课堂的讲解与探究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开辟更加广阔的探究空间,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实践的机会。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会接触现实问题,分析现实问题,并且运用地理知识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策略,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学到的地理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一节时,教师在学生中开展了以“调查本地水资源情况”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调查本地水资源利用情况。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一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调查活动。各小组成员由组长分配,分工完成调查任务。具体调查的内容包括:本地水资源属于什么类型、水资源的补给形式、当地的灌溉方式、农作物的种植是否与水资源相协调等。学生们深入生活进行调查,将调查的结果由小组长牵头进行综合,形成调研报告,最后将调查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节水的措施。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水资源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深入实际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五、总结

地理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案例;高中地理;原则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有条理的教学方式,需要任课教师经过精心备课、多方资料查询以及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统筹设计。教师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将相应的概念、定理、图画等通过相应的事例教授给学生,以达到理论结合实际的目的,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生活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遵循三个原则,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实用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案例一定要和教学内容相关,不能脱离实际。设计的教学案例一定是为教学服务的,并能够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二)趣味性原则

教师设计的案例一定要有趣味性,否则内容丰富、质量高的案例起不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那这样的案例也是失败的。所以,优秀的地理案例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并能轻松地收获知识内容,沉浸在欢乐的课堂中。

(三)生活化原则

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了基本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知识有相关的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将地理知识和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的分析和研究中,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对地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注重案例的选择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内容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讲解,在选择实际案例时就需要我们找到典型案例作为课堂导入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案例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要注重案例选择这一环节,不能选择无趣、普通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否则不仅会失去案例教学的真正意义,还会浪费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起不到引导新课的作用。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搜集资料,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设计案例内容。例如,在教学“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以“汶川地震”为案例背景,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发生的各种变化,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地震形成过程中地壳的变化情况,引出后面的环境因素影响。这样以学生耳熟能详的案例为背景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新知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合理利用案例方法

案例可以分为实例取向的案例和反省取向的案例。实例取向的案例一般以成功的实例为主。教师在设计这种类型的案例时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先进行自主分析和自主探究,然后经过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找到案例主人公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做了什么,最后引出事件背后隐藏的原理。反省取向的案例具有发人深思的作用。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获得反思,通过建构批判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设计反省取向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概念的形成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采用反省取向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在确定案例的类型后,需要进一步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等活动,可以分成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和案例总结三个步骤。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主要责任人是教师,教师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例如,在教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课时,以人类乱砍滥伐树木,任意排放有害气体和废水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受到破坏为例。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因自然环境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如河南洪水、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北极冰川融化等,将一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感受领会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地理的情怀。

(四)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和案例分析不太一样,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时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讨论的主角。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对案例的过程、内容、结构等都会有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例如,在教学“气候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案例一,通过伊基托斯和东方站的相关介绍,让学生讨论赤道与南北两极的气候差异和为什么非洲大陆的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案例二,通过观察中国地图的地理位置,讨论我国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差异为什么这么明显,影响因素是什么。案例三,通过观察世界地图上伦敦和莫斯科两个城市的位置,讨论它们之间的气候差异和产生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案例四,通过观察教材上洋流的分布图,讨论在不同的四个点上分别可以形成什么样的气候,以及洋流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案例五,通过观察地图上的地势,讨论在同一省份的泰山和济南气候差异较大的原因。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时,会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得出结论之后对地理探究的内容更加感兴趣,以此带着兴趣去学习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案例教学法中重要的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对案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将整理总结的内容收录起来形成一个资料库,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教师在常规课堂上,往往忽略了这一步骤,既导致自身在遇到同样的内容时经常无据可依,还浪费时间和精力重新进行设计。由此可见,案例总结十分重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科学性及乐趣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和能力提升,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因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能满足当前教育改革对素质提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赖娟.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2020(52):77.

[2]李学忠.妙用案例,乐于探究——探索高中地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使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5):7.

地理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式;趣味教学法

前言

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同时,学习地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深入了解生活中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认真专注于此。因此,趣味教学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趣味性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用趣味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用趣味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再认为地理知识枯燥乏味,而是充满趣味性,学生会被丰富的知识内容所吸引,进而也会积极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这对学生地理学习是非常非常重要作用的。其次,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过去,由于课堂教学过于的枯燥,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与教师的配合度不佳,导致教师的教学进度缓慢,很多时候都无法完成地理教学计划,最终也会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质量。而教师采用趣味性教学法,学生能够被丰富的课堂教学所吸引,进而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也能够积极的配合教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的地理学习发展非常有利。因此,鉴于趣味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将趣味教学法进行有效的应用,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日后的长远学习保驾护航,推动学生的发展。

2.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2.1丰富多彩的导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通过读图导入课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初中地理《地球与地图》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读图的方式授课,将地球与地图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全面了解地球与地图相关知识。另外,可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找出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歌曲或观看相关的影片,让学生体会到当地的文化,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充分的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

2.2创造愉悦的学习环境

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当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就会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环境是离不开的,当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教师也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同学们一同探讨地理知识,一起探索学习地理的乐趣。例如,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将班级学生分为4个小组,小组之间互相比拼,相信同学之间的竞争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热情,俗话说:“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成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培养学生们更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质量,实现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更高阶段的地理学习做好准备。

2.3巧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利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更加生动具体的将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幻灯片等方式展示地理知识内容,从而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经度纬度》一课时,教师使用幻灯片展示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经度纬度的区分,使学生清晰的理解地理知识,使其更加简单明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简图的形式,使地理知识更加直观,同时在学习图标时教师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识标注出来,以便学生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4结合生活更好的了解地理知识

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发现地理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地理教学中,教室也要带领学生多去实践讨论。例如,在学到畜牧业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家乡的畜牧业情况,观看一些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了解自己家乡的情况,引导学生利用闲暇之余多去观察,积极发表见解,互相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加深刻的记住所学知识,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初中地理教学的气味性发展。

总结

学生的兴趣培养不可操之过急,都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培养出来的,教师一定要相对有耐心,让学生能够慢慢发现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所在,而不是觉得枯燥。在地理学习中,能够将地理知识学以致用。因此,利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田宜涛.浅谈信息技术促进初中地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才智,2019(18):3.

[2]李建宏.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9(18):133.

[3]沈慈勇.重构富有地理思辨的课堂教学——以初中地理第三节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为例[J].地理教学,2019(11):31-32+10.

[4]王焕.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趣味性策略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6):342-343.

地理教学法范文7

关键词:趣味教学;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最重要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加专注,而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地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将针对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趣味性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发现教材中具有趣味性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变化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地理知识更加充满活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用读图导入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讲解关于某地区的具体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时,可以利用读图的方式导入课程,通过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地理内容。因此,用读图导入课程,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歌曲导入课程

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具有某地区特色的歌曲,并为学生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通过对这些特征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一)简图的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图的形式把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知识简单地标注出来,如我国某地区的铁路干线图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1]。

(二)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幻灯片、动画等,还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与地理知识相关的纪录片、图片等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示给学生。通过将静态的教材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让复杂的地理知识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减轻学生因为难以理解而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的程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提升独立思考意识,使学习兴趣更持久

让学生对地理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只依靠表面上的引导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地发现问题,产生独立思考意识[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独立思考的意识。例如,在讲解“板块运功和大陆漂移学说”方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讲课前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温湿环境中才能出现的巨大煤层会出现在南极这样寒冷的地方呢?学生需要在课堂学习内容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因此,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断地结合课堂知识去思考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开阔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四、结合生活实际,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向往[3]。比如,在结束“旅游业”的学习后,学生能够体会到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的重要性。根据对旅游业相关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或者是他们熟悉的地方进行观察,思考有哪些适合发展旅游行业的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多方面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如何在家乡发展旅游业提出一些合理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产生热爱之情。将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养成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

五、掌握地理学习技能,巩固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地理知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掌握地理学习的技能方面。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对知识的运用,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意义,由此才能让学生对地理产生由内到外的学习热情。例如,当冬季到来的时候,学生在看完天气预报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台北的纬度明明高于广州,为什么会比广州热呢?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学生最终可以得出结论:台北所处的位置四面环海,因此,对于冬季的台北来说,受风的影响变小,受海洋的影响变大,而广州并没有四面环海的环境,因此,才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做到了对地理知识的运用,掌握了地理的应用技能,从而巩固了对地理的学习热情。

六、结语

兴趣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只有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去渗透,才能让学生逐渐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地理教学中利用趣味教学法可以让地理学习不再乏味枯燥,充满活力。因此,利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地理学习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樊捷.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12):38.

[2]金飞.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7(3):46.

地理教学法范文8

关键词:直观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引言

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日渐丰富,而这更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来理解知识。在先进技术的发展下,现阶段的地理课堂也逐渐趋于现代化,整体教学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但很多教师对如何将直观教学法融入课堂,仍缺乏一个明确的思路。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地理知识变得更为形象、直观,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直观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逐渐被教师所接受。如今,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的“宠儿”,成为素质化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高中地理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而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地理课堂,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化的教学环境,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提升学习效果[1]。比如,在讲解《城市化》时,首先,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发现教材中有很多图表、数据和案例,如果只是将这些素材单纯地灌输给学生会极大地提高课容量,学生们不容易消化吸收。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了充足的相关资料,并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呈现出来,以此让知识变得更为清晰、直观。在教学理念的选择上,教师深入贯彻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思想,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元素来活跃课堂氛围,带动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本市3D效果影像和10年前的老城影像。同时,由于时间跨度不大,很多学生也都有一些记忆,因而教师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影像和自己的记忆,阐述自己所在地区这些年所发生的变化,以此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家乡城市化的图表,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让他们在读图、析图的过程中,加强对家乡的理解和认知,为进一步学习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料将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带动了学生的思考,推动了教学进程。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让地理课堂变得简约、生动。

二、巧用形象事例,开展直观教学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没有充分地发挥地理学科的价值,导致知识晦涩难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巧用一些形象生动的事例和演示,赋予地理课堂更为生动有趣的元素,活跃课堂气氛,唤醒学生的感性认知。教师在事例的选择上,也要参考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直观的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比如,在讲解《地球的自转》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的知识,来阐述对地球自转的认识。其次,教师出示一个地球仪,利用这种直观工具来为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同时,教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对地球仪的转动进行观察,加深他们对地球自转的认识。观察过后,教师让学生结合刚才观察的情况,来描述从北极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的状态。学生积极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再次,教师提问学生:“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是如何了解到地球已经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多少呢?”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回答:“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太阳或者恒星为参照物的,而且其周期分别称为太阳日和恒星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认同,顺着他们的思路对“太阳日和恒星日”展开了讲解。最后,教师在课堂练习中融入了直观的事例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了地球自转的相关概念和意义,并加强了他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巧用地理实验,开展直观教学

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直观演示手段,在地理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教师作为实验的主要组织者,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进行实验模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加深他们对实验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同时,在利用地理实验这种直观教学手段时,也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2]。比如,在一堂地理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昼夜长短变化”的模具制作实验。这次实验的目的较为明晰,就是要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的知识来制作模具,以此来直观演示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变化。在挑选实验材料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范围,如白色泡沫、粗碳素笔、圆规等。在实验前,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步骤。当然,对他们给出的实验方案,教师也进行了一定的评估,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真正经历了画“地球”、画平行光线、演示昼夜长短变化状况等环节,并在实验过程中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发现了昼夜长短与直射点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了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验中的认知上升到理性层面,让他们以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对这种变化进行整理,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没有直接将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采用了实验演示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感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的提高。

四、巧用示意图,开展直观教学

地理示意图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工具,可以将抽象的知识以更清晰的图像展示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由于地理示意图简洁、清晰,可以对知识进行一个高度的概括,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直观的教学工具,用示意图来展现知识,构建知识脉络,实现从文本到图像的转换,从而全面提高地理教学的形象直观性,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气压带和风带》主要介绍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气候类型的重要内容,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的逻辑性、抽象性、综合性都较强,虽然高中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学习起来难度仍然较大。因此,在开展教学时,除了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外,教师更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通过组织他们绘制三圈环流形成过程图,指导他们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气环流含义、特性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运动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利用示意图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得到了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基于地理知识的特点,利用示意图这种直观的教学工具,将知识生成的过程形象地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不仅有助于他们突破重难点知识,而且能促进他们各项思维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直观的教学模式下,抽象的知识也可以变得十分形象生动,但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因此,直观教学手段仍需不断完善,教师也要在教学实践中深刻反思,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精彩、高效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钟斌,宋邦民.高中地理直观教学应用探究[J].成才之路,201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