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特色文化范例

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特色文化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高校学生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学生成长的载体。良好的班级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证。班级管理是指辅导员、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每一个班级的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点。班级文化往往渗透在一个班级的方方面面,并贯穿于整个班级管理的始终。班级文化的构建直接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建设、学风建设、制度建设,并最终影响到班级管理的好与坏。由此可见,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在加强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构建班级的特色文化。

一、加强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构建班级特色文化,需要正确认识班级特色文化,把握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质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向、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它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是全体师生创造的共同财富,是全体师生的智慧结晶。在学校中,每一个班级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文化建设,当我们提起一个班级时,往往立刻联想到的是这个班级在学校中做的最出色的某一方面,这是因为这个班级文化建设有侧重点,并且长期坚持,形成了其固有的文化风景线。这种长期坚持的特有的班级文化就是班级特色文化,它是一个班级的名片,是一个班级所独有的。建设好班级特色文化,有助于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不断去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将学习专业知识视为自己今后工作谋生的基本需要,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良好意识。因此,正确认识班级特色文化,把握班级特色文化的实质是高校辅导员加强班级管理,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前提。

二、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领作用,对学生不同的价值观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班级共同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基础

大学里一个班级的学生往往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彼此之间可能也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他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总的来看,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思想都不太成熟,缺乏正确认知社会的基本经验。他们普遍还处于思想的动荡期,他们有对现状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渴望。他们迫切的希望能够找寻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还未完善,对客观社会的看法难免存在偏颇,这就需要我们高校辅导员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促使全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辅导员必须对学生群体价值观进行整合,对学生个体的思想态度、价值观念进行结合与重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还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特点,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集体活动的强烈愿望,在各类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设好每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促进每一位同学的全面发展。从而保证班级的稳定、和谐、有序发展,为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保障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还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行之有效的班规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级规范,有助于加强对班级的有效管理。在制定班规时,要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相关规定,结合本班实际、本班学生特点,制定出适合各自班级的行之有效的各种相关规定,让班级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通过这些规定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在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逐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保障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

四、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建立一支高效有序的学生干部管理团队,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重中之重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代表,是协助辅导员处理学生事务的助手,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干部不仅在学习上起带头作用,更要在思想素质上为同学们树立榜样。这就要求学生干部要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言行举止上自我约束;思想上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较强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需要班级学生干部的共同努力;班级特色文化的发展和完善,需要班级学生干部的持久经营和维系。如果没有一支高效有序的学生干部管理团队,一个班级就会缺少班级凝聚力,那么班级必然就如一盘散沙一样难以管理。最终,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也会变成“纸上谈兵”。因此,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建立一支高效有序的学生干部管理团队,是构建班级特色文化的重中之重。班级特色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它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一旦置身于其中,耳濡目染,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们必然都会有着共同的愿景和期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也会进一步加强,班级管理和班级特色文化的构建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正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论[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3]李伟胜.班级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王琳.班级文化特色建设之我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

[5]狂爱农.浅议高职院校班主任如何开展特色班级建设[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6]寇红江.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

[7]廖锦春.高职院校加强班级建设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4)

[8]丁荣伟.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10(06).

[9]刘伟.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班级管理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班级特色文化范文2

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广告设计班

班级文化简单地说就是班风班貌。以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言传身教和开展活动的方式,用正确地方式引导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复合型学生”。

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途径

1.提升高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认知

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行业文化,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甚至没有在企业实习的机会,企业文化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能够体现出企业经营的特点、理念、规范及价值的存在,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树立的公共形象。” [1]班主任制定定期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特性,关键技能。如何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人”。如笔者将一年级新生班每周周五晚自习设定为“企业文化学习日”,学习日活动由班长具体组织实施,活动日的实施方案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统一制定。比如我班活动日方案简要实施步骤为:班长介绍活动主题→观看视频→讨论学习心得→完善班规(视情况而定)。前期的活动学生尚无经验,需要班主任的引导,视频内容由班主任通过互联网进行搜集行业企业品牌相关的管理、营销、活动等视频,待后期学生对企业文化学习活动的流程熟悉后,为了避免学生在活动中应付和厌烦情绪的产生,后期的学习内容也交给学生自己去互联网搜集整理,班主任对学生搜集的材料进行把关即可。同样的活动重复次数多了难免会倦怠,因此,班主任要在学习内容上进行拓展,不能仅仅观看视频,可以邀请企业相关人员举办讲座,或进班进行面对面畅快交流,这样,无形中拉近了学生和企业、行业的距离,也更加明确了他们的目标。教室墙面开辟专门的区域作为“企业文化学习心得”的张贴区,学生除了观看视频和讨论学习心得,还要将心得整理撰写成文字,张贴在“企业文化学习心得”的张贴区,使之逐渐积累和丰富,以促进班级特色文化的形成。

2.坐实校企合作,以企业文化促进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

“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俨然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纷纷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深而广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上,部分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仅停留在制度层面,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形式化、程式化问题突出。“校企双方最基本的利益共同点是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校企合作的前提在于求解和维持双方利益需求的‘交集’。因此,必须构建校企互利共赢双惠机制”。[2]只有坐实校企合作,才能真正实现职校、企业、市场的互利双赢。学生通过企业实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了解市场行情,弥补在校所学的不足,为将来的对口就业做好准备。企业虽然在短时期内牺牲了一些空间和资源给学生锻炼,但从长远的发展看,正是这些企业实习的经历重塑了学生的专业认知,也促成了学生毕业后的无缝就业,这样的良性循环最终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有企业见习机会,本地有4家与我校长期合作的广告传媒公司和2家家装公司。作为班主任,需要跟随学生深入企业,一方面管理学生日常,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专业教师,也亟须进行一线学习和锻炼,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更能检验一个班级的建设水平,包括学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班级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为了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企业文化更好地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总任务:每天必须把当天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进行总结,并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以备检查。每一周结束,班主任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把师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享,将企业文化于无形中渗透到班级的特色文化建设之中。

3.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企业文化促进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种长期的遵循才能形成文化,要建设蕴含“企业文化”的班级特色文化,除了前期的“企业文化学习日”、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还要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以强化企业文化促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首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前期的企业实习,学生对行业的发展和自身兴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学生学习的目标更明确,它也在无形中规约着学生的行为,激励着学生为了实现职业理想而努力奋斗,这样,班级就会逐渐形成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导的学习氛围,企业行业文化也默默地渗透进学风浓厚的班风之中。其次,班级管理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和运行机制。笔者在征得学校许可的前提下,在校开办了一间创意工作室,服务内容主要为手工饰品制作和装饰、平面作品创意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服装烫印等项目。此工作室自创办之日起,就和笔者的班级仅仅的融为了一体。笔者对班级的管理依托这间工作室,由学生根据企业实习经历,自行设置了“班级-工作室”管理模式,即:客户部—创作部—印刷制作部—财务部—后勤部的管理模式。客户部的任务是开拓客户;创作部的任务是配合消费者意愿,制定整套广告方案;印刷制作部这一部门主要负责服装烫印;财务部主要负责班级班费收支与工作室收支预算运营,核发“员工”工资;后勤部主要负责班级和工作室卫生,及其他保障工作。为了使全体同学都融入这一模式,成为“班级—工作室”主人,部门之间每隔一个月进行人员轮换或小幅度的调整,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得到全面锻炼与提升。此外,每位同学都是“班级—工作室”的“股东”,入股条件就是“好学敬业”,对于“班级—工作室”的盈利,10%作为班费,50%为学生的红利,这样每位同学都干劲十足,学习工作的劲头是普通班级不能极的,这样的特色班级文化这是基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应运而生的,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一笔宝贵财富。一个例子,为了强化班级的识别性,锻炼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笔者班级二年级时,班级曾用一个月时间的活动课在全班征集班徽、班服设计方案。最后所有学生的方案由4位企业设计总监和全体专业教师投票选出特等奖一个作为征用方案,另投票推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参与奖等奖项,获奖学生都会获得相应证书和物质奖励。此次活动最后的方案从专业角度上看虽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足,但学生每天坐在张贴着自己亲自设计班徽的教室里,穿着自己设计的班服,他们的归属感得到了满足,班级文化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他们创造者丰富着,遵循着。再次,班级特色文化的建立离不开全体同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班主任要善于和各科任教师加强沟通,及时协调班级教学中的事物,听取科任教师的建议,为建立健全的班级特色文化二共同努力。

二、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意义

1.创新特色班级管理

将班级和专业工作室进行合二为一的共建,使企业管理文化融入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能更加准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合生活,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更加具体明确,他们个个有事做,人人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班级的主人翁意识也越加增强,相比传统班级管理,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更贴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对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

2.丰富学校文化建设

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直是职业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我校近年来校企合作成效显著,校企合作的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班级特色文化不断丰富着学校文化建设。高职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和企业文化的渗透,班级要结合育人方针,专业特色,充分挖掘并在实践过程中将学生的思想与兴趣点引至正确的轨道上来,建设“好学、敬业、创新、钻研”的班级特色文化,这样才能站在职业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苏宇欣.“企业文化”视域下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4):33.

班级特色文化范文3

一、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班级文化环境是展现班级生命力的重要载体,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让教室成为一个能够耕出春天的村庄。”这就说明班级文化环境不但展现了一个班集体的良好风貌,更重要的是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首先要重视班级文化环境的创造,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创建和谐优美的自然、文化环境,通过环境来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而提升班级凝聚力,促进班集体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农村学校教室环境普遍存在着脏乱的现象,各种饮料瓶子摆放不正,地上丢着纸片、果核,学生的课桌很乱,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好,行为习惯存在许多问题,同学间出现了矛盾从不会用“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见了老师也不打招呼……凡此种种,使人觉得整个育人环境不理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创造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势在必行,班主任要从自身做起,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形象的示范,引领学生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比如,班主任带头行动,把不用的瓶子做成塑料花或者插上一些鲜花,摆放在讲台和窗台上,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还可以让学生把班级的行为规范要求,制作成手抄报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校正自己的不规范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自己的文明用语,当遇见老师时一定要问一声“老师好”,与学生出现矛盾时学会说“对不起”。通过这样的改变,可以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生活、学习,从而增添了许多人文气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重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对于一个班集体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综合素养和养成教育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班级制度,它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班级制度时,学生是主体,通过班集体的通力合作,制定促进班集体共同发展的制度,以此来规范学生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使每一个学生接受班级制度的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班级制度建设时,一定要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和人文性,使制度能深入人心,让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针对迟到的学生,经过班集体讨论制定的处罚方式是,写出一份 200 字左右的深刻检查,或者面对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才艺表演,通过这样的处罚方式,学生迟到的次数减少了,能保证良好的出勤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

班级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培育优良班风的重要保证,通过举办活动为班级成员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通过班级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比如,可定期举办“主题演讲活动”“歌唱比赛”“才艺表演”等活动,让每一位班级成员借助活动释放自己的能量,发挥自身才能,给他们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以此来激发班集体活力。总之,班集体生活是每一个受教育者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由于农村小学的条件限制,许多学生的知识面非常狭窄,缺少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意识。兼之,许多农村小学的教师年龄偏大,自身的专业素养较弱,很难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考虑,给学生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农村班主任一定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带领学生构建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班级特色文化范文4

关键词:班级文化;职业特色;专业特色

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性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人才,所以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把企业中的优秀文化借鉴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增强班级和企业的联系,使职业、专业、教学文化有机融合。建设中职班级文化时要明确班级自身的目标、特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和环境提前感知与体验,进一步树立具有中职特色的班级品牌文化,从而对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浮于表面

中职班级管理模式单一,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时缺乏职业性与专业性,只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布置教室的文化环境,设置一定的班训、班歌,按要求出好每期的黑板报等。但是这些文化建设并不符合职业学校的职业性与专业性,也不符合中职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同时也制约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要求。整体来看,班级文化较为滞后,仅展现了教学管理特色,没有凸显班级文化特色。

2.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缺乏职业与专业特色

中职学校不同专业的班级,应该创造属于自身班级的特色,一般而言,根据企业文化构建的中职学校班级文化中比较明显的是专业文化与职业文化。每个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不同,那么职业文化以及价值取向也就不同,此时就需要构建独特的班级文化。当前很多班级文化建设偏离了本班的专业特色,同时没有体现出职业文化,教师也没有尝试引入企业文化、岗位素质等。尽管当前社会各方都非常重视职校班级文化建设,但是班级文化缺乏个性,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同。

二、中职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缺乏相应的职业、专业文化

目前中职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班主任在班级各个方面的管理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起着主心骨的作用。但是很多职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都是文化课老师,文化课老师普遍缺乏对学生专业的了解,对学生未来职业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因此,班级文化缺乏职业性和专业性。

2.中职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普遍被动

中职学生大多数处于青少年阶段,也许因为年纪的关系,学生对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知识相当匮乏,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也显得十分被动,不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班级文化建设更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感觉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慢慢地,很多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了抗拒与叛逆心理,加大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

三、中职学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

1.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以创建职业、专业文化氛围为核心

(1)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与团队精神。企业要想实现做大做强、在市场中屹立不倒,就需要打造一支团结有爱、通力合作、富有团队精神的员工队伍。可以把班集体也看作一个整体、一个团队,因此团队精神对班级的建设也十分重要。班级中学生团结互助、小组协助合作、高考冲刺时的奋力拼搏都离不开团队精神。当学生们努力赢得集体荣誉时,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2)提高学生对职业与专业的认知度。就读职业学校的每个学生目标都很明确:来学校学一技之长,将来找到一个好工作,做一名“蓝领”。因此,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时需要特别强调职业道德素养、岗位工作要求、行业文化素养等。让学生长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做事有责任心、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工种的认识和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和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养。在职业学校,学好技术、练好技能是重中之重,只有这样,将来才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众所周知,来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相应的职业道德文化和素养缺乏。因此,必须努力开展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文化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相应的了解,明白相应的企业文化下所需要的职业文化素养,并对此进行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行业素养,从而达到提升自我个人职业素养的目的。

2.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以制度、物质、活动、精神文化为出发点

(1)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从班级的专业入手,从企业的文化为切入点,与全班学生讨论建立与企业一致的7S考核制度。以7S考核制度来制约学生的行为,这样学生也能够提前感受一下进入企业后的滋味。以汽修班为例,设置与汽修4S店相关的职位,如总经理、销售经理、服务经理等。班主任就是总经理,班长就是销售经理,副班长是服务经理,然后各条流水线下又有各自的员工,负责相应的事项。还要制定相应的企业制度、企业公约,并且实行岗位轮岗制,做到班级里人人参与,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个人素质。当然这个设置也不能完全脱离班级脱离学校的实际。对相应的职位提出相应的要求,而且明确该职位的主要职责。(2)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布置充满特色的班级环境。物质文化是指用各种形式的物质来布置班级的教室等地方。物质文化建设对班级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的格局规划、展板布置、班容班貌都要依据职业学校的职业性、班级的专业性,融入相对应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与就业文化,明确凸显职业学校学生所学专业目标和将来的职业素养,创设具有专业特色的育人环境。教室环境布置不仅要体现职业与专业特色,还要积极向上、大方得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布置班级环境时,可以先对教室里的空白墙进行布置,并且设置相应的常规展板,如布告栏、幸福家园、卫生角、操行评定栏等。可以在教室门口醒目的地方设置布告栏,在那里张贴班级公约和班级口号,如“关注过程,重视结果”,还可以在教室后门口的空墙处设置与企业接轨的展板。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将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实习,因此职业学校培养出来基本上都是“蓝领”,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要与企业文化、就业文化相结合,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提早让学生准备好去企业工作。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展示在墙面上。可以放置学生穿着工作服在实训车间和对应企业工作实训的照片,当然也要布置上有学校实训室、企业生产车间里的工作流程图和注意事项。(3)开展富有文化特色的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职业学校班级文化活动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和职业特性,这样一来就加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班级活动开展时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深入渗透,依托学校文化、根据专业特色、深入企业文化,认真组织和开展班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做到以专业为中心,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活动主题明确、方案详细,师生共同策划,保证活动开展能积极有效,成果明显。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活动,如拆装发动机大赛、速度与激情(运轮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班徽设计大赛等。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努力融入学校的专业活动,打造阳光特色的班级文化。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小红帽志愿者服务队。(4)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一是创建品牌班级。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全体学生的共同讨论下确立自己班级的奋斗目标,创建具有自己班级专业特色的班集体。以学校的“一班一品”为依据,以文化为核心,凸显专业、职业的特色,为创建这么一个品牌班集体而努力奋斗。在大家确定班级奋斗终极目标后,制订班级的每个时期的不同目标和班歌、班训、班标等。二是借助名言警句。要坚信名言警句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班主任和学生可以一起收集各种名言警句,比如励志的、勤学的、工作的,让班级里擅长书法的学生用毛笔书写出来粘贴到墙上。同时,每周让学生摘抄对学专业以及将来工作有用的名句,每周由班委挑选出优秀的句子,公布到学习展板,供大家学习。实践证明,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学生教育意义和感染力是十分明显的。三是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指班级里所有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训以及活动中共同形成的一种理念意识。这种意识对班级里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和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新的班级建立时班主任就应该跟班委商量,并初步定下班级奋斗目标,然后再跟班里学生讨论,投票定下班级的奋斗目标,这就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班训则是最能体现班级精神的。有了班训,学生就有了动力、有了前进的方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们的明天是灿烂的,他们的班级是积极向上的。

四、小结

要建设成具有专业、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不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教师提高各方面的文化素质,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但是只要大家认真努力配合默契,一定能建设好班级特色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晓彬.建设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职业学院文化对策研究一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班级特色文化范文5

关键词:红色文化;校风学风建设;环境

在国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结合笔者工作的职业院校,利用校园文化建设途径来打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阵营。经调研,此举措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

一、校园文化的内容来看

校园风气是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的教育事业成果之一。大力推进红色思想在校园风气建设中的有效融入,将老一辈传承下来的长征等精神,引入到校园风气的建设中来,打造红色文化影响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这有利于社会正气的弘扬。校园学习风气的提升,红色文化氛围的构建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同时红色文化的构建也为学习风气的改善提供强有力的助推作用。红色文化不仅能有效使学生自我反思,更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向榜样看齐,能强化师生的行为规范。为加强红色文化与校园学风的融入,根据实际情况,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增加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并构建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切实把“技高品端”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校园文化建设从大类分可以分为显性校园文化建设和隐性校园文化建设[3]。调研表明,大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忽略了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渗透或方式方法不够科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红色教育。从显性校园文化建设层面,结合传统文化建设路径打造校园“红色文化长廊”,可以修建一些红色英雄模范、红色文化相关的感人事迹的石碑、雕像、展墙,同时利用新媒体手段把红色文化植入到学生的网络空间,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设施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红色文化,让红色事迹和红色精神塑造显性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从隐性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可以从日常的学生管理手段入手,着手创建红色班级、成立红色文化社团、邀请老革命军人等英雄人物开展红色精神的系列讲座等一系列关于红色文化教育的活动。

二、从红色文化发挥的作用来看

1.教育功能。有些大学生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爱国意识不强烈,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结合当今具体情况,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纳入大学生课程教育,增加社会实践和专业课学习环节,设置学分制度,构建符合学校实际要求的红色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2.塑造功能。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国际、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多元思想价值观念的冲击,导致诚信意识比较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从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着手。焦裕禄、雷锋,包括新时代青岛劳动模范许振超等大批优秀人物典范,都体现了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向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人物学习,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来提升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可以有效帮助在校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3.凝聚功能,随着高职院校招生人数的增多,辅导员队伍工作量极大地增加。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社交和游戏软件成了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减少了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同时由于专业课学习的特殊性,减少了学生课外集体活动的时间,进而造成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匮乏。

三、加强校园红色文化的实施策略

1.创建红色班级,将红色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和班风建设中去。红色班级是以红色文化事件或者红色人物名字来命名的,在传统行政班和教学班之外重新组合的特色班级。班级成员是由学生党员、重点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事迹突出的优秀团员和具备红色精神的学生代表组成。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传递红色文化。定期召开红色主题团课活动丰富红色精神内涵,带领各班级开展各项传承红色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努力营造红色文化氛围。同时开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活动,发现具备红色精神的学生作为学院重点树立的榜样典型,比如雷锋月涌现出的“志愿服务达人”体现出乐于助人的红色精神,定岗实习中评选出的“优秀实习生”体现出爱岗敬业的红色精神等,鼓励同学们向榜样学习。2.探寻红色记忆,扎实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学院“一学一做”,开展探寻红色记忆“三步走”活动。第一步踏红色征程,悟革命精神。为深入贯彻“学讲话,做合格党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寻找身边红色足迹。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重温入团誓词,不忘初心跟党走。教育实践活动可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第二步重温红色人物的红色事迹,鼓励同学们去拜访身边的老红军,聆听他们的革命史,有利于同学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理智的爱国情绪。回校后学校组织生活会,撰写学习感悟,内外兼修地学习老红军们锲而不舍、英勇无畏的精神;第三步深化落实红色教育内涵。利用晚自习期间举办“四个一”活动。举办一次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活动,观看一部红色影片,举办一次红色知识竞赛,开展一次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广泛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综上,切合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需求,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中融入红色文化因素,营造积极育人的优良环境。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学习生活中、文化教育业务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加大对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影响,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作用,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甜.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驻保高校为例[D].河北:河北农业大学,2018.

[2]李中学.高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

班级特色文化范文6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1.保持班级清洁

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够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班级环境的责任意识,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以班为家、护“家”爱“家”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构建健康班级文化大有裨益。例如,当班级地面出现纸屑等杂物的时候,不论是不是值日生,都能自觉地将其打扫干净,这不仅是良好卫生习惯的体现,也是对班集体充满责任感的体现。

2.美化班级环境

美化班级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够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班级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促进友谊,可谓一举多得。例如,有的班主任鼓励学生亲手栽种和照料植物,打造班级“绿色风景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起播种、培土、浇水、施肥,在美化班级环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友谊。

3.巧妙布置班级

新课标指导下的班级管理要求打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和限制,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和动脑,打造特色班集体。因此,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巧妙布置班级、体现班级特色。例如,有的班级布置了“照片墙”,将全体同学和老师的照片贴在照片墙上;有的班级创办了“图书角”,手工搭建了小型书架,并把集体订阅的和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书籍放到“图书角”供大家分享传阅。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管理秩序

班级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一起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明确管理制度

班主任要参照《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内容,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加强引导和监督,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加强班级管理。例如,在维护班级卫生方面,有值日生任务分配表、卫生督察小组检查细则和卫生评分表格,值日生按照任务分配自觉完成卫生清扫任务,并接受卫生督察小组的监督和评分,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维护班级良好的卫生环境。

2.科学激励机制

管理制度的严格、高效执行,离不开科学的激励机制。只有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长处,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得到适当的鞭策和肯定,才能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例如,目前很多班级都推行了“量化积分表格”机制,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课堂纪律、个人卫生、礼仪礼貌、校园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并每个月在班会上进行总结和讲评,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颁发“卫生标兵”“学习达人“”文艺标兵”等奖状,并将奖状张贴在班级“荣誉榜”上,以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整体进步的目的。

3.实行民主管理

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民主建设,实现民主管理,让死板的制度“活”起来。例如,有的班主任不仅要求学生遵守班级制度,也鼓励学生对班级制度提出质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班级制度的完善和公信力的提升;有的班主任实行班级岗位轮换制,让学生轮流履行班级不同的岗位职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换位思考的意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1.丰富班级活动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活动在展示学生特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打造班级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例如,有的班主任定期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抢答题、必答题、小组答题等比赛项目,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打造特色文化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例如,有的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设计了独特的班旗、班徽和班级口号,充分体现班级特色。

四、结语

班级特色文化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红色基因;实践路径

红色基因是一种英雄精神,是中国优秀的特色文化。最早于2013年提出“红色基因”一词,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孕育凝练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等的总称。现代高校是传承红色基因最主要的坚强阵地,肩负着伟大中国梦的青年学子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力量。高职院校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有助于引导高职学生继承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提升道德素养。

一、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具有思想引导的功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身处在网络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今社会,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极易受各种网络声音和观念的影响,形成自我个性的价值观。红色基因所蕴含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传统作风,能够丰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载体,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情怀,自觉形成当代新青年的政治认同和家国情怀。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具有文化育人的功能,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合格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更需要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核心,传承红色基因,挖掘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用好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故事、红色经典书籍等文化资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励、引导大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1]。

二、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困境

(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由于新时代网络科技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受到网络发展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带给人类信息获取的便捷,然而与此同时各种不同的文化和观念也都呈现于各类新型媒体。无可置否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在能拓展人们的视野,增加人们的思考,但也对包括红色基因在内的中华文化带来了不小的冲击。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重要阶段,极其容易对各种网上的观念感到不解与茫然,甚至有些学生出现理想信念缺失的状态,他们对课堂上讲述的正确的历史存质疑态度,对红色文化有抵触情绪,如何去让他们接受正确的历史,接受红色文化[2],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一困境,才能让红色基因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红色资源使用率不足。高校在挖掘和使用红色资源方面,常借助于思政课堂或党团活动来宣传红色文化。利用红色资源的方式固化为让学生参观红色景区、历史遗址等并撰写实践报告,但是这种模式更适合小班型的研究生教学,而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特别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钻研能力不足,过于自主的学习方式使得红色资源的使用率较低,且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不佳。

(三)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存在差异。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高校红色基因的传承主体,普遍存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这就给红色基因的传承效果带来了无法避免的差异。无论是面对网络上红色文化的接触程度,抑或是在党团活动中接受红色资源的程度,都会受到个人的素质能力的影响,从而使得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吸收效果良莠不齐。即便大学生能够全面接受红色资源,但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领会和传播红色基因的能力也存在差异。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在传承红色基因的效果方面切实遭遇着窘境。

三、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路径

(一)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政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传承和宣传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在全国高校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高校要不断加强思政课程的创优创新”这一明确要求,具体落实要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坚持推动课程思政落实落地,重在培养思想端正、道德素质过硬的时代青年。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在课程中融入专业特色,注重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导入。教师应着力于寻找红色基因与思政课程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为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活力,应致力于改善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模式单一的现状,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完善红色基因相关的理论学习,比如通过开设与红色基因相关的选修课对红色基因进行系统的介绍,或者在思政课程中挖掘红色基因中的感人故事,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加深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了解。第二,重视课程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具有特色的红色品牌活动。第三,要借助网络媒体如微信、QQ、抖音、快手等,实现线下线上融合联动,积极打造红色课堂。如此一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质量将会有一个明显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将会明显提升[3]。

(二)继承红色基因,树立红色榜样。继承红色基因,把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离不开榜样的力量。回望历史,无数的红色榜样在我们心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无论是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还是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普通人,他们都是当代中国青年最好的榜样,为后代树立了坚定的信仰。大学时期正是树立人生目标且为之奋斗的关键时期,用榜样的崇高沁入青年学子的血脉中,使传承红色基因成为青年学子践行人生规划的正确价值本色。在借助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队伍力量宣传红色基因的同时,更应注重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有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才能更加丰富和创新红色基因传承方式。高职院校定期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校园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借助红色人物的榜样力量,宣传红色基因。例如,扬州市职业大学每年都举办红色演讲、红歌会等主题活动,能很好地提升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高师生红色基因传承的使命感。高职院校应着力挖掘优秀的学生党员,树立红色的榜样力量,以点带面影响红色基因的传播。高职院校每年都表彰获得各类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的学生,这些学生中的佼佼者大部分都是党员的储备力量。他们除了学习能力出众之外,工作能力也不俗,大部分都是班级的学生干部,甚至分布于学校各类学生组织中,如校学生会、校社团联合会、自律会等。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依托各层级的学生组织以及基层党、团支部、班级等群体,发挥学生组织在第二课堂中的作用。通过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将红色基因的学习宣传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提升广大青年的参与感与获得感[4]。

(三)实践红色基因,宣传红色文化。红色教育基地是让大学生领略和感受红色文化最直观的场所,是传承红色基因最有效的实践途径。高校应根据所处地区,挖掘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参观学习红色教育基地作为必要的教育主题活动。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该校坐落于美丽的古城江苏扬州。扬州市一直致力于挖掘和整理红色文化资料,为提升城市文化自信,还打造了如扬州市烈士陵园、平山堂、故居、扬州中学树人堂等多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极大地增强了扬州的城市软实力。扬州职大的每届新生都会利用思政实践课或团日活动的契机去红色基地参观和学习,使职大学子能够通过红色环境的氛围感受到红色精神的力量。为了让扬州市民也从红色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扬州市还采用了“建设红色基因读本”“开设城市书房红色专架”等方式,以鲜明的特色将红色文化在社会上广泛传播,让红色基因在扬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深入人心、代代相传。高校的校园环境都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场所,高职院校在这些区域进行红色元素布置,能形成以史砺人、以景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达到“春风细无声、化雨润心田”的效果[5]。首先,高校都设有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平台,可以专门设置红色文化宣传版面,利用红色节日加强宣传,凸显榜样模范的红色基因。其次,在课间和晚自习前,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播放红色歌曲,渲染校园红色氛围。最后,在校园网络平台以及班级群中宣传红色文化,打造红色版面,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校师生都能接触到更多红色知识与信息,将红色基因渗入心田。

四、结束语

曾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6]。在当今社会,网络化、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红色文化极其容易被淹没于多元化的海量信息,这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也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高职院校在传承红色基因仍面临着现实挑战,但是通过创新思政教育课堂、树立红色榜样、宣传红色文化等多种实践路径,使得红色基因的传承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高职院校要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潮流,切实让当代大学生吸收红色基因的精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红色基因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李翠翠.传承红色基因对大学生党员行为规范的影响[J].现代交际,2020(10):148-149.

[2]林雨菲.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方式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7):71-72.

[3]任修霞.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及思考[J].绿色科技,2010(9):169-170.

[4]高扬,闫晓明,郭艺博.红色基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探析[J].今传媒,2020(6):10-13.

[5]廖佚.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绿色科技,2020(9):219-220.

班级特色文化范文8

[关键词]不忘初心;红色文化;平面设计

同志指出,中国文化要不断地发展与繁荣,要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1]在同志的指引下的中职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忘初心———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各国的文化得到飞速传播,我国的“红色文化”也应该被更多人了解,新一代的中职平面设计学生就肩负着传播“红色文化”的任务。所以学生在不断尝试最新的设计风格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十分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发展史中重要的历史篇章。红色文化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体现了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给予人们信心及力量,渗透了崇高的理想信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经历了很多苦难和流血斗争,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红色印记,例如:激昂的红色革命歌曲、红色抗战电影、无数中国人流血牺牲的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以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些红色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宝贵记忆,不能被历史遗忘,应该得到传承。现在的中职学生,离战争年代较远,对红色文化了解得太少,那么针对中职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就显得十分紧迫。让中国新一代的设计师,也就是新一代文化传播者,感受红色文化的深远与震撼。让红色文化的教化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传承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等通过平面设计作品得以传播,发挥其积极的能量。因此一堂红色文化教育课,对于中职学生必不可少,而教师就是充当着引导与传承的使者,通过红色文化课,让红色文化在平面设计作品里占有一席之地。国外设计师制作的中国风作品也常运用红色文化元素,但大多只是把元素翻抄过去,就是对中国红色文化了解得不够,生搬硬套,结果事与愿违。而目前中国的平面设计整体水平一般,与其不断地借鉴与模仿,不如形成中国特有的风格,将独具魅力的中国红色文化好好地雕琢与设计,让中国文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中职学生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的耳濡目染,对红色文化也有一定的理解,只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让学生接受更深刻的红色文化教育,并学习如何运用红色文化符号进行设计,一定能制作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作品。针对中职平面设计学生的特点,开展一堂“不忘初心———红色文化”课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课前

课前预习必不可少,充分的预习是学好一堂课的基础。学生对红色文化都有深深浅浅的记忆,预习的作用就是将学生的红色记忆唤起,引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激情。提前一周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观看经典的红色电影。例如此次预习任务是观看电影《金刚川》,该影片有感人的故事情节、震撼的视觉效果,拳拳的爱国之心以及为战友、为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爱国情结,学生被电影深深的震撼。同时教师运用“学习通”App相关问题及讨论主题,教师参与讨论,进行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畅所欲言,在热火朝天的讨论中,红色剧情得到彻底的沸腾与升华。讨论结束后通过“学习通”完成预习作业:“让你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该作业不限表达方式,学生可采取手绘、视频剪辑、电脑设计等多种方法完成,作品形式丰富多样,为之后的“红色文化”课堂阶段准备了多样化的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中

教学引入是一堂好课的开端,成功与否就在于能否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摒弃杂念,迅速进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之中。[2]本节课利用电影《金刚川》作为导入,运用投影机投射学生预习期间的讨论,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话题。突出其中的经典句,再次升华对影片的认识。之后投射及讲评学生绘制的“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经典作品,让大家重温震撼画面,在学生热情高涨时,引出课程重难点,“如何将这些震撼的画面运用在平面设计中”。要做好“红色文化”主题平面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字——主标题文字。一幅平面设计作品,主标题就是它的重点。主标题字体的选择在平面设计中至关重要,字体库里看似区别不大的字体,却是设计最终成败的关键。学生虽然有属于自己的字体库,但常常选择的主标题字体与主题不相呼应,文字的设计也多按套路进行,无法突出主题。经过一系列的引导与讲解,这次学生对字体的选择有比较明确的思路,他们有感而发,倾向于运用粗犷、厚重的字体进行设计,比如龙吟手书、白鸽天行体、方正综艺体等,这类型刚劲有力的字体,起鼓舞人心的文字,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能很好地表达坚定和刚毅的情感,表达抗战的那股“血性”。所以在这次文字的选择和主标题的设计中,学生进步明显,更懂得如何选择和设计文字,运用字体表达思想与情感,擦出文字设计的火花。

(二)色——平面设计整体基调。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的基因中。“红色”对于中国人已经不止是一种颜色,还涵盖了很多很多内容,在国人的理解中,红色已经超出了色彩的范畴。红色文化里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知行合一的深刻认识、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鄙视贪婪物欲的崇高追求、有爱国主义精神、有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还有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文化传统。随着中国不断地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大家亲切地称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为“中国红”。大家熟悉的“百事可乐”一直沿用的标准色为蓝色,却因鼓励中国健儿奥运夺金别出心裁地设计出纪念版“红色——百事可乐”,标语为“13亿激情,敢为中国红”,可见中国地位的提升,可见“红色”的深入人心![3]色彩是设计中最容易被人们关注的内容,由此可见在平面设计中色彩基调的重要性,本次设计作品中大部分学生选择鲜艳的红色或者深沉的暗红色,也有部分学生运用大地色与黑色衬托“红色文化”主标题。

(三)情——作品的灵魂。设计的主体是人,设计的目的也是为人服务。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情感是人格的核心,只有运用情感的设计作品才能感动观看者,激发人们内心愉悦的审美体验,震撼观看者的内心,引起共鸣。[4]设计师需要运用平面设计中的符号、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来传达真实情感,就需要融入对“红色文化”的深厚情感进行设计,没有情感的设计是没有灵魂的。制作中运用的各种元素,经过设计师的理解与推敲,才能设计出更能激发和唤醒人们红色情感的作品,让设计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引发观看者心灵的感动、震撼与回味。通过电影的启发、进行激烈的讨论、爱国热情的再一次唤起、艰苦岁月的回忆等,给予学生情感启发,情感带动学生进行设计活动,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平面设计制作。如综合运用刚硬且粗犷的字体,深沉而激烈的色彩,过目难忘的画面等承载着情感的元素进行设计,才可以设计出撼动人心的平面设计作品。从这次的设计作品中,我们发现,任何技法和绚丽的图画,都无法替代真情实感在设计中的作用。[5]

三、课后

课后是重要的设计活动升华阶段,学生将课堂的内容进一步的吸收与消化,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有目的性地进行作业的修改与完善。修改完成的设计作品在平面设计班级间进行展示与互评,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在班级的碰撞中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自身的优缺点。收集各班优秀平面设计作品,在学校布置主题为“不忘初心———红色文化”的作品展览,展览包括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展览内容包括优秀平面设计作品的展示以及制作过程中精彩视频的剪辑,视频内容包含红色电影片段、学生讨论内容、设计作品的过程以及修改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展览有较强的互动性,观看展览的老师和同学可以扫码“问卷星”对最喜爱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投票并发表观看展览后的真实感想。不能来观看展览的家人和朋友可以通过线上展示对作品进行投票与留言。让平面设计班的学生了解自己作品受欢迎的程度,同时建立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四、总结

同志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6]因此,一位平面设计师的培养、除了专业素养的提高,还必须注重其文化传承使命感的培养。平面设计师,是宣传作品的设计者,肩负着宣传的任务。对一届又一届的中职平面设计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让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师更懂得“红色文化”和如何传播“红色文化”,靠这些未来的平面设计主力军,将“红色文化”根据青年一代的心理特征,运用最新的设计模式和设计创意传播出去,永葆“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帮助各种年龄段的消费者更深刻地体会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建立起更高尚的爱国、爱社会情操,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4-09.

[2]陈孝安.优化导入技巧,提高课堂教育[J].读与写杂志,2013(7).

[3]杨懋.饮料品牌形象中的色彩语义探析[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1.

[4]齐振伦.浅析平面设计之情感表达[J].价值工程,2013(7).

[5]余浩铭.平面设计中融入情感表达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