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班级建设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班级建设总结

班级建设总结范文1

一、当前职业素质及教育班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班级凝聚力较差

班级的凝聚力较差是当前职业素质教育和班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之间缺交流和互动,教师在班风建设时也很少注意为全体成员设立一个可被接受的共同目标。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自我封闭式的学习和生活,降低班级的整体凝聚力,学生之间没有足够的信任度,集体荣誉感较差。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对其日后走向社会也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影响,无法快速适应集体生活,对于团队发展不够关心,也没有足够的责任感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班级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学校规章制度是在校学生的行为准则,它包括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学生们约定俗成的制度。它们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当前规章制度的执行更多依靠教师直接干预或者班级干部协助执行,只能从表面上对学生行为进行矫正,而无法让学生心灵深处产生认同感。目前中职教学中,制度执行不力,学生缺失基本的行为约束,也让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集体生活,无法实现自我管理,影响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三)学生对班级开展的活动不够主动积极

班级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中职生的成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活动管理不够人性化和趣味化,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事实上,多彩的课外活动对于精力过剩的中职学生有着较高的吸引力,学生们内心深处也十分乐意参加这类课外活动。这种情况影响了班级团队建设,降低了班级的凝聚力,使班级的班风建设失去了依托。

二、励志歌曲演唱对班风建设的实践

我校是一所集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为一体的拥有优良传统的学校,办学经验极为丰富。学校根据各个班级中普遍存在的班风建设的问题,组织和开展了励志歌曲演唱大型文化活动。本次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作为活动的负责人,进行总体上的规划与统筹。活动过程中注意到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致力于为学生提供绚丽多彩的活动体验。将活动的重要意义、内容形式详尽的传达给学生,并及时评比表彰。各个班级踊跃参加,演唱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励志曲目。这些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爱拼才会赢》等旋律优美而铿锵有力,歌词内容积极向上,给正在经历生活磨难的同学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我们从这次活动的总结中发现,一是学生的个人素质因为本次演唱活动有了相应提升。一些喜欢在课堂中做小动作的学生在参演唱活动后,破坏课堂气氛的行为减少了,听讲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了,课堂变得更加安静和谐。某班的A同学平时在课堂上听讲不认真,喜欢破坏课堂秩序,下课常去网吧,然而在参加本次活动之后,他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而且还会积极的参与维护课堂秩序,改变了自身贪玩的毛病,在课下主动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其个人素质有着明显提升。二是提升了班级整体的凝聚力。本次演唱活动结束之后,很多班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变得更加团结友爱,减少了教师一走就乱和同学之间经常闹矛盾的现象。某班的小部分学生喜欢寻衅滋事,课间常有打闹现象,然而在参加了励志歌曲演唱活动后,课间打闹现象明显减少,还形成了学习上互帮互助,生活上互相关心的良好风气。该班的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的总体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证明励志歌曲演唱活动对班风建设的良好助推作用

三、结束语

班级建设总结范文2

【关键词】团队管理;学生工作;学风建设;立德树人;班级文化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呈现出了新的特征,班级是学生工作的基础组织机构,在整个学生工作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层级管理的角度来看,学校的相关通知要求需要落实到班级,班主任需要对相关政策、规章制度进行解读和传达。从学风建设角度来看,班级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应承担起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任务。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坚决贯彻“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理念,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目标,狠抓班级文化建设利于优化班级组织结构,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强化学生努力学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竞争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建设班级优良的学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管理育人实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良好的班级文化对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概念上讲,中西方对“文化”比较趋同的解释是“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从内容上讲,“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它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根植的沃土,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精气神的集中体现,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人格塑造、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倡导教育应以善良意志、理性、自由及人的一切潜在能力的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前期的调研情况,目前部分高校班主任制度不够完善,部分班主任管理意识薄弱,对如何管理、建设、发展班级的思考不深入、不透彻,对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不够重视,研究不深入,缺乏有效的思路和措施,导致班级文化基础薄弱、氛围不够浓厚,班级学风松散、组织涣散等问题。当今的班级管理应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功能,深刻把握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动态,从源头上把握班级文化建设之根,把准班级发展之脉。班级文化建设是目前学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仅难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制约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使班级在学风建设、思想教育、遵规守纪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充分发挥积极效应是当下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管原意为细长而中空之物,其四周被堵塞,中央可通达。使之闭塞为堵;使之通行为疏。管,就表示有堵有疏、疏堵结合。所以,管既包含疏通、引导、促进、肯定、打开之意;又包含限制、规避、约束、否定、闭合之意。理,本义为顺玉之纹而剖析;代表事物的道理、发展的规律,包含合理、顺理的意思。管理犹如治水,疏堵结合、顺应规律而已。所以,管理就是合理地疏与堵的思维与行为。”[2]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模式,而应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清晰的、灵动的组织结构和行为方式。大学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如果不加强学生的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适度的约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将成为一句空话,教育之根本目的也就难以达成。团队是由基层和管理层人员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企业团队管理中的核心文化思想、例会制度建设、层级管理方式、团队协作模式等都能给当今的学生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带来很多积极的启示。例如打造班级核心圈,建立班会、班委会制度,构建学习小组团队,强化团队协作意识等。笔者认为,引入企业团队管理模式推动学生工作和创新发展是一条值得实践的路径。首先,企业团队管理与班级管理在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文化发展等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相通之处。其次,学生最终要进入社会,提前接触、理解和体悟当今企业团队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借鉴企业团队管理的先进理念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自我管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班主任培训与管理

在很多地方高校中,没有专门的班主任,大部分都是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兼任,而专业教师、辅导员多数都不是专业人士,在班级管理中实效性不强,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加深对班主任角色的认识和理解,明晰班主任的定位,知晓班主任工作策略。在此基础上,提高班主任待遇,建立班主任选聘、管理和考核制度,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使班主任向专业班主任方向发展。

(二)构建活动育人模式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行有效的重要途径。应充分认识“活动”的内涵、目的和意义,认真梳理、总结校内活动类型,积极开展诸如“诚信”“感恩”“爱国”等主题班会活动,也可以针对一些问题开展辩论赛、征文、演讲等活动,还可以开展系列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体格,磨练学生意志。另外,应积极联动校外资源,大力推进第三课堂的教育和建设,可以联合福利院、红十字会、养老院等单位开展系列主题公益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开展不能盲目,一定要纳入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来思量,结合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每一次主题活动的设立、活动的开展、总结宣传都要精准、有效、有序、有度,既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重活动的实际意义,切实做到活动育人。

(三)打造班级核心团队

在现代企业团队管理中,核心圈的人把握着企业的命脉,掌握企业整体的独特资源和行业最前沿的信息,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首先,应引入企业“核心圈”的概念,以班委为基础构建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团队,即“班主任+班委”模式,提高班委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充分发挥班委的主观能动性。既能锻炼班委的学习、组织和领导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其次,加强对核心团队的教育,班主任必须精细培养核心团队成员,建立民主和谐的核心团队管理制度,针对性地安排学习任务,定期开展例会和研讨活动,促使班委成为一个合格的核心团队成员。最后,建立二级学习团队,即“班委+学生”模式,根据班级人数,由核心成员组建二级团队并担任领导者,复制核心团队管理模式。班主任对学生实行分层管理,一手抓牢核心成员,一手抓准学习团队,形成系列团队模式,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践行项目育人模式

班级凝聚力的打造不是空喊口号,项目是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习团队的学习情况,积极指导学生主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创业园入驻项目、大学生科研项目、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等。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提高班主任对团队的指导力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的战斗力。

(五)注重参加学科专业竞赛

参加学科专业竞赛是提高班级自信心和知名度、美誉度的重要手段,也是班级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通过比赛指导,班主任能清楚知晓班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掌握水平,把握住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利于针对性地安排学习团队开展专题学习,弥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缺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另外,获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利于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积极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向“知行合一”方向发展。

(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例如开展“传统礼仪文化”专题教育,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文化浸润、以文化人”。

四、结语

学生中经常流传一句话“大学班主任只有在开学和毕业时能见到”,这对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来说是消极、懈怠的,部分班级管理中存在只是上传下达、只管不教,甚至不管不教的状况。针对班级文化及其建设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同行们主要从加强引导、注重规划、环境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基于现代企业团队管理模式,借鉴其先进的理念,提出了班级团队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对推动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裕玟,张丹.浅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9(04).

班级建设总结范文3

近年来,中职院校班级的文化建设受到高度的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文化风气构建较好的育人氛围,以此为班上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条件。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得到完善,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中职院校;班级文化;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家”,是学生成长和了解社会的基础基地。班级文化是在学习中形成的,是一种文化传统、行为方式,是班集体在长时间通过一起学习、生活所形成的一种风尚。班级文化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指的是精神文化,后者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优秀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提高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大多数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班级文化对学生出入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目前中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1.中职院校的班级意识不强

在一些班级中,相对于中学的班级意识,现在的班级意识不断地被削弱,他们对班级的集体荣誉、归属感等没有多在意。其文化底蕴和文化氛围相对于其他高校不是很浓厚,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在18岁左右,因此学生在自我约束和管理方面比较薄弱。学生不在乎缺课、逃课、挂科等情况,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对班级的活动参与性不强,对班级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较少。

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精神文化内涵

中职院校目前缺乏的是强大的内心世界,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重要的部分,不仅是班级的灵魂,还是班级的核心。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思想和文化建设有巨大的作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积极的作用。在目前中职教育中,一些老师对文化的建设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对文化的认识不深入,对班级文化的建设不是很重视。久而久之,班级的问题越来越大,班级文化的建设力度较弱。

3.班级活动太少

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高职院校的活动显得十分缺乏。活动作为引导、组织学生工作的载体,健康有益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给班级文化增添一定的韵味。一些中职院校的班级活动开展得不多,虽然有学生自发的组织一些活动,但是由于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导致很多活动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学生对组织班级活动降低了兴趣。

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方法

1.班级环境建设

环境是对人产生客观认识的主要影响,学生所处于的主要环境是班级,班级支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班级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师的布置以及育人设施的建设,班级环境是班级文化直接的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面貌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教师环境能够给外人一种暗示和感染,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给学生带来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例如,在开学时,老师组织学生动手设计对教室的包装,建立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和谐家园”,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有意义,有氛围。学生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植物,如多肉植物、吊篮等。老师安排学生对该植物进行照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老师可以规定学生在公告栏中张贴一些规章制度和通知;班级小角开设一个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爱的书贡献出来。

2.班级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师要建设适当的制度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这是维护班级优良秩序的关键所在。作为建设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制定班规就是实施、监督、制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班级应该围绕一些规章制度,以学习、纪律、卫生等为内容建立一定的标准,制定考核量化,要突出班级的民主、科学。老师应该遵守该制度,代领班干部进行遵守,使全班学生遵守制度。

3.班级精神建设

精神文化是班级的主要象征,不仅反映一个班级的学风、班风,还反映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应该从班风入手,培养学生重视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使班级形成一股无形的正能量。该正能量能够发挥激励、教育和制约学生的作用。增强班级班干部的凝聚力,班干部严格遵守制度,给班上同学带好头,适当地提高班干部的威信,使班干部能够发挥带头作用,促进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三、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是一种正能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上,需要老师进行良好的班级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核心,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钱进春.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

[2]慕晓洁.浅谈中职学校班级的自主管理[J].价值工程,2011

班级建设总结范文4

一、成果与研究内容不一致

因为基础教育的研究多数是教育教学一线的研究,主要成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操作,对于教和学的归纳总结很多,也就造成成果比较散,未能准确地归纳和总结课题成果,很多成果与研究内容大相径庭。案例1:课题是研究民族地区高中校本民族课程研发的,但成果名称却是“民族地区普通高中集中办班管理,开发民族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追溯其成果来源的课题又是“普通高中苗族特色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从研究的实质内容来讲,他们把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形成固定班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并作用于全体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专家们建议将成果名称改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办班和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这样突出课题研究的两个主攻方向和取得的成绩。案例2:成果“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组在长期的研究中总结出来四个操作性成果:一个理念———生命教育;生活作文策略与实践;多彩班级活动的开展;3+X家校共育平台建设。从这几个操作成果来看,研究内容非常宽泛,与成果名称差异巨大。生命教育变成了一种理念,但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甚至在家校共育平台中没有任何生命教育的影子。专家们质疑: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生命教育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是基础关系还是决定关系?生活作文、班级活动、家校共育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从生活作文、班级活动、家校共育三个方面来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没有其他活动和实践更有利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大家一致认为:成果和研究内容很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深化。

二、成果追求高大上,不切合实际

有些研究成果为了博取评审专家的眼球,一味追求高大上,一味突出新颖性、创新性,不切合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的实际,华而不实,甚至弄巧成拙。案例3:课题本身是根据幼儿园所在的县域设计了本土文化的系列主题活动来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课题在长期的研究中立足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并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形成了近百个本土化的主题活动,大大提升了教育质量。但最终成果名称是“师幼共构的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策略”。专家们对“师幼共构”提出了明确的质疑:幼儿处于认知的低层次,有没有参与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的构建能力?在成果展示中,主要都是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观察,对幼儿教育的分析、研判,再到结合本土文化开发相关的主题活动,整合家长和社会资源让幼儿参与相关的主题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整个过程都没有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构建。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分析,也确实不可能参与主题活动的构建。专家们建议课题组不要提共构,而将课题成果改为“基于本土文化的幼儿主题活动探索”。

三、成果针对性不强,像个“拼盘”

有些研究成果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没有基于实际的问题,而是按照主观臆断开展研究工作,工作“面面俱到”,没有分析这些工作有没有实际效果、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在成果展示中一股脑地“搬”出来,表面上有很多做法,但明显感觉就是一个“拼盘”。案例4:课题成果是“民族贫困山区(县)教师有效研训方式”,课题组从区域研训、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教研员要求、圆桌对话研训五个方面归纳和提炼了几十种策略和方法,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研训方式。据课题组介绍,他们在长达近十年的研究中,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在学校、教师、学生层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专家组从课题研究针对的问题来看,有教学与研究脱节、教师被动学习、学用分离、专业发展障碍、教研员素质等,没有一个问题具有民族贫困山区的特点。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也不能明确民族贫困山区教师到底存在什么具体问题,与其他地区教师相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基于此,专家组认为,该课题不是针对民族贫困山区教师的研训方式,而是就一般性的教师研训方式进行研究,其成果也仅仅是一些方式的“拼盘”而已。课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其研训方式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成果逻辑混乱,研究思路不清

班级建设总结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班级;管理

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小学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班级管理是小学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管理程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笔者在班集体建设中特别注意实效性与针对性,不断摸索和总结了一些浅显的经验,现提出以供大家参考。

1班主任要从自身抓起

班主任是班风建设的具体组织者、设计者和监督者,是班风建设成败的关键。在班风建设中,必须身先士卒,从自己做起。尤其是独特班风的形成更是班主任工作作风的体现。1.1要善于开动脑筋,创造性工作:班主任要言而有信、言而有行,时时处处带头做表率,既劳心又劳力,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两者应相辅相成,才会使班风纯正。现在的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家里父母根本舍不得让孩子干活,因此在学校、在教室看见地上有纸,哪怕是踩上也不捡起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让学生把地上的纸捡起来,放入纸篓。这样持续了一个多月,学生还是你让我捡我就捡,你不吱声我也看不见,没有一点儿积极主动性。这时我就开始思索,怎样才能使学生人人关心班级,人人讲卫生呢?从这以后,我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首先打扫一下教室,洒上水,发现地上有纸再也不喊学生了,而是自己把它捡起来。几天过后,有些同学看见地上有脏东西便主动打扫干净,再也不用老师去指派了,对这些同学我及时的予以表扬,夸奖他们爱干净、讲卫生的优良品行,渐渐地全班同学都养成了这种良好的习惯,谁往地上扔一块纸屑,马上就有人谴责他,大家都把破坏班级卫生看成是可耻的事。全班同学都有了为班争光的集体荣誉感。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全班已形成一种“即使老师说可以不用拖地板的情况下,学生们仍能主动坚持留下来拖地板”的为他人的服务意识,所以在学校组织的“流动红旗”四项评比活动中我班多次多项目获得“流动红旗”,良好的班风正在慢慢形成。1.2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国家已经实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用课程标准,教学中必须有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一个知识浅薄、孤陋寡闻的班主任是很难担当起管理班级的重担的,而班主任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将决定着这个班的面貌,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努力强化科研意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克服消极思维定势影响、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为班级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干部的培养在班级管理中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环节,一名优秀班主任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团结向上的班委会。2.1选拔好班干部: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他们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对一个班级管理的成败。班主任在选拔班干部时要使用那些德才兼备的学生。在整个班委会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做到相互协调、合理搭配。确定合适人选后还应注意班干部的稳定性,虽然班级可以实行“轮流执政”,让大家都有一个锻炼的机会。但是就班级的主要干部(班长)应该是稳定的,这样便于班主任掌握班级中的基本情况,便于班级工作的正常进行。2.2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班干部工作能力的大小,在整个班级管理的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班干部的培养工作,使每个班干部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树立正确观念,分工负责,互相协作,形成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班主任在提高班干部工作能力时应注意首先是提高班干部的思想觉悟,提高对本职工作的认识,熟知本职工作的性质、作用及内容,其次才是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2.3对班干部的管理要注意民主性:班主任要大胆支持班干部的工作,积极听取他们的建议,使其始终处于主人翁的位置上,让他们充分民主地组织、实施、检查班级工作。

3建立健全表扬奖励机制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在老师尤其是在班主任面前表现,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所以,建立健全的学生奖励机制对班级管理至关重要。比如,我在班级建立了一套表扬奖励机制:一是精神奖励,对成绩进步和综合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加分表扬,特别突出的给予提拔(原来是一般学生的,提拔当小组长;原来是小组长的,提拔当班委);二是物质奖励,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钢笔、作业本等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4协调好与科任老师及家长的关系

班主任只靠自己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会上可以请优秀学生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老师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可。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班干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

5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级建设总结范文6

关键词:行动学习;高职班级;管理;局限性

一、什么是行动学习

关于行动学习一词的确切理解,需要从定义、发展及特征等三方面把握。

1.定义。行动学习,又称“做中学”,是参与者通过相互支持解决组织存在的疑难问题的学习和反思过程。从高职班级管理角度来讲,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际行动学习,即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际工作项目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行动学习过程中,由每个学生组成学习团队(小组),通过群策群力和互相支持,共同分享相关知识与经验,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背靠学习团队解决面临的班级难题。

2.发展。行动学习起源于欧洲,英国的雷格•瑞文斯(RegRevans)教授是重要创始人。目前,行动学习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进行实践和研究,主要侧重于解决疑难问题、发展领导力、团队建设、发展创新能力和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行动学习进入中国,在国内干部培养和国企管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3.特征。行动学习的首要特征是通过成员的实际行动实现学习目标,即把学习者个人的直接工作体验与学习相结合,“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其次,行动学习强调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相关疑难问题,通过组织成员的相互支持和交流获得共同进步和发展。再次,行动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实现自我发展。

二、行动学习的实际应用

当今时代,行动学习由于有着良好的实际效果,不管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国际应用。国外对行动学习的研究和应用比较成熟和规范。主要广泛应用在商业领域、公共机构和非营利机构中,侧重于高等教育、企业领导力发展和管理等方面。形成所谓的“传统派”行动学习、“美国式”行动学习、“反思式”行动学习和“业务驱动式”行动学习四种实践模式。

2.国内应用。国内对行动学习的应用和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发展过程中。行动学习在国内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身上,侧重于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行动学习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很少。

三、把行动学习引入高职班级管理的条件

从实际操作看,行动学习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成效,不管是对高职班集体的文化建设还是对高职生个人基本素质的提升都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把行动学习引入高职班集体管理中,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高职班级的规模。通过行动学习加强高职班级管理虽然是一个有效途径,但是高职的班级规模决定着行动学习开展的可能和效果。如果高职班级人数较少,就难以形成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行动学习小组的划分就比较困难,小组成员就会偏少。因此,高职班级的规模应该在20人以上是最佳的。这样每个小组由五六人组成,划分为4个以上的小组数,从而保证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的有效开展和取得预期的成效。当然,高职班级的规模不宜过大。如果超过40人,由于工作量过大,容易保证不了学习效果。

2.学生的基本素质。高职班级学生的基本素质状况对于行动学习开展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从目前看,高职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偏低,尤其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会对行动学习的开展效果产生关键的影响。因此,从保证行动学习效果角度看,必须对对象班级的学生基本素质有清晰的认识,做好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对于基本素质较差的班级,必须在行动学习开始之前采取相应措施提升高职生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学习素质。“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只有高职生的基本素质达到一定的条件和水平,行动学习才能有效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否则,就会事倍功半,难以产生明显的效果。

3.班主任的核心作用。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离不开班主任核心作用的发挥。在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班主任是一个高职班集体的核心和灵魂人物。从高职班级管理现状看,班主任和班级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对每一个学生的品行和素质了解最到位。因此,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应用应该在班主任的参与和领导之下开展。班主任应该成为行动学习的组织者和催化师,这样行动学习小组的组建、行动学习专项活动的开展才能比较顺利地推进和取得预期成效。否则,行动学习活动在高职班级中的开展就会举步维艰,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难以向深层次展开,容易出现“学“、“做”两张皮的现象。

4.领导和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开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班集体的管理产生积极作用,但是要取得良好效果需要高职院校系部领导和班级任课教师的支持与配合。系部领导在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如果给予及时的财力和人力支持,对行动学习小组的活动给予有力指导,就能够使得班级行动学习和系部的整体管理融合到一起,进而形成相互促进的作用。此外,班级任课教师在学生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在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上给予明确指导,或者直接参与班级学生的分组学习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高职班级行动学习的实际效果,就能真正形成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5.与学校及系部管理制度的融合。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开展一方面需要在学校和系部的管理框架中行动,另一方面需要通过行动开展形成班级的活动成果,这些成果既包括班级管理水平和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以及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又包括班级守则、班级手册等物化成果。所以,行动学习的开展与学校及系部管理制度的融合很重要。学校及系部的管理制度可以为班级行动学习的成果提供衡量的标准和依据,同时班级行动学习的活动成果可以为学校和系部的管理制度的修订及完善提供帮助。因此,行动学习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开展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须与学校及系部的管理制度相融合,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应用的局限性

从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实际应用过程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以分析和克服。

1.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要求过高。行动学习作为一种班级管理方式和方法,虽然可以简单概括为“做中学”和“学中做”,但是越往深层次发展和推进,越是显现出对参加学习活动的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高职院校教师素质虽然能够基本满足活动开展的需要,高职生的素质则明显滞后。因此,高职院校的师生素质需要一个提升,保证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取得良好成效。而师生素质的提升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尤其高职生基本素质的提升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师生素质是一个在行动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到明显成效。“学习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2]。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开展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和限制,涉及师生素质的提升、工作方法的调适、活动成果的总结固化及班级文化的提炼等,这些都使得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开展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是难以收到明显成效的。但是在高职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学校和系部相关规定的影响,高职班级的管理措施却往往要求立竿见影。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显现成效的措施往往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更难以得到师生的配合。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缩短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取得成效的时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行动的持久性难以保证。从整体看,如前所述,行动学习成效的取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因素难以保证行动的持久和长期性。这些因素有些和学校及系部有关,比如一些临时性大型活动的开展往往会打断行动学习进行的连续过程,使其持久性受到影响。更主要的还是内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关注度问题。对于具体行动学习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开始积极性和兴趣比较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行动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活动开展难度越来越大时,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就会降低,能够坚持下来的毅力就会比较薄弱。所以难以保证行动学习、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因此,保持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中的持久性就成为组织者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4.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行动学习在高职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不是短时间的,而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是久久为功的事情。因此,就需要一定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并不宽裕,因此给到班级管理中的费用就比较少。如果要请行动学习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更是难以企及,专家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因此,高职班集体中开展行动学习活动总起来讲是缺乏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支持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动学习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开展和效果。相反,在企业中开展行动学习活动相对顺利和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因为企业中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往往是高职院校难以企及的。

5.班干部难以承担相应任务。高职班集体开展行动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局限性就是班干部的素质和水平难以承担相应的任务,甚至难以完成相应的任务。不管是总结概括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语言文字能力等,高职班级中的班干部都需要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3]。同样在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班干部是保证行动学习活动能够开展和取得理想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行动学习活动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开展需要一边开展相关活动,一边采取措施提升班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而这种提升又是短时间内难以做到的。所以,高职班级素质偏低的班干部水平极大制约了行动学习活动的开展频率和效果。

6.学生的理论提升和经验总结难以达到要求。在行动学习开展过程中,除了班干部的基本素质会对高职班级的行动学习开展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之外,高职生的理论提升和经验总结能力也会对行动学习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行动学习是通过不同阶段逐步推进的,每一个阶段的深化都是在对前一阶段的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事实是,现在高职学生的理论总结能力比较弱,难以对个人和集体的活动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只能做一个简单的事实性叙述,上升到理论高度的可能性很小。这就决定了行动学习活动在高职班集体中的开展只能侧重于活动和事实层面,理论层面只能是相关教师不得不“越俎代庖”。作为实践者的高职学生不能很好地从理论角度总结自己的鲜活经验,必然会影响行动学习的开展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刘少奇邓小平陈云论调查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83.

[2]朱文彬,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0.

班级建设总结范文7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环境为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1.保持班级清洁

干净整洁的班级环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能够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班级环境的责任意识,更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以班为家、护“家”爱“家”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构建健康班级文化大有裨益。例如,当班级地面出现纸屑等杂物的时候,不论是不是值日生,都能自觉地将其打扫干净,这不仅是良好卫生习惯的体现,也是对班集体充满责任感的体现。

2.美化班级环境

美化班级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够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班级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沟通、促进友谊,可谓一举多得。例如,有的班主任鼓励学生亲手栽种和照料植物,打造班级“绿色风景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起播种、培土、浇水、施肥,在美化班级环境的同时,也加深了友谊。

3.巧妙布置班级

新课标指导下的班级管理要求打破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和限制,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和动脑,打造特色班集体。因此,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巧妙布置班级、体现班级特色。例如,有的班级布置了“照片墙”,将全体同学和老师的照片贴在照片墙上;有的班级创办了“图书角”,手工搭建了小型书架,并把集体订阅的和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书籍放到“图书角”供大家分享传阅。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管理秩序

班级的正常运转和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班主任要带领学生一起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明确管理制度

班主任要参照《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的内容,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并加强引导和监督,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行为,加强班级管理。例如,在维护班级卫生方面,有值日生任务分配表、卫生督察小组检查细则和卫生评分表格,值日生按照任务分配自觉完成卫生清扫任务,并接受卫生督察小组的监督和评分,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维护班级良好的卫生环境。

2.科学激励机制

管理制度的严格、高效执行,离不开科学的激励机制。只有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长处,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得到适当的鞭策和肯定,才能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例如,目前很多班级都推行了“量化积分表格”机制,针对学生在学习成绩、课堂纪律、个人卫生、礼仪礼貌、校园活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并每个月在班会上进行总结和讲评,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颁发“卫生标兵”“学习达人“”文艺标兵”等奖状,并将奖状张贴在班级“荣誉榜”上,以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整体进步的目的。

3.实行民主管理

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民主建设,实现民主管理,让死板的制度“活”起来。例如,有的班主任不仅要求学生遵守班级制度,也鼓励学生对班级制度提出质疑,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使班级制度的完善和公信力的提升;有的班主任实行班级岗位轮换制,让学生轮流履行班级不同的岗位职责,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换位思考的意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1.丰富班级活动

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活动在展示学生特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班级整体凝聚力、打造班级特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例如,有的班主任定期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抢答题、必答题、小组答题等比赛项目,营造良性竞争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2.打造特色文化

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打造班级特色文化,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自豪感。例如,有的班主任带领学生共同设计了独特的班旗、班徽和班级口号,充分体现班级特色。

四、结语

班级建设总结范文8

一、构建班级建设路径的迫切性

构建班级建设路径是满足班级自身特性的需要。 班级的核心成员是学生,学生的基本任务是为将来进入社会进行奠基性学习。 这表明班级组织的目标是内生性的而非外在强制性的。 从总体上看,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较低,学生自我管理基础较为薄弱。 基于此,学生往往认为班级管理是单方面由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控制的行为。 班主任对学生实施监督与控制,学生只有被动地服从、被动地接受,而这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另外, 班级建设应当充分考虑班级的自身特性,根据自身特性形成班级建设目标,围绕班级建设目标进行岗位、班级规则、班级德育等建设。构建班级建设路径是实现班级教育功能最大化的前提。 学生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其在班级环境中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实现状况,直接决定其在班级中的行为表现。 因此,教师只有用建设性的方式让孩子承担任务以获得关注,参与解决问题以获取信心,给予一定的权力而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鼓励、理解、欣赏,才能在班级内部营造出相互合作、相互承担责任,彼此充满自信而又掌握解决问题技能的教育合作氛围。 通过班级建设路径构建, 班级内每个成员参与到班级事务中,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和落实,共同思考班级事务的解决办法和优化方案,实现班级教育功能最大化。

二、班级建设路径的构建

教育理论为新时期班级建设提供支撑,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给了我们实践的启迪。 学校从教育理论出发,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依托本校班级建设实际,在班级建设路径上做了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构建了“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

(一)“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的内容

“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是笔者提出的一种策略,是基于班级组织自身特性,遵循班级管理主导原则, 依据班级建设构建综合要素提出的。 “三阶”是把班级学生按学习能力、综合素养、自我定位分成三个阶梯;“两点”是把同一阶梯的学生两两结成互助对子;“一面 ”即 为 班级 层 面 (学 科 学 习 活 动 上 是 以课代表为组长的学习小组, 班级管理活动是以班长为代表的班委)。 “三阶两点一面”路径把班级学生分成三个阶梯, 同一阶梯内两名学生自愿结成互助对子。 三个阶梯各出一个互助对子组成一个合作小组, 小组内互助对子双方共同合作开展学习, 问题由组内邻近阶梯间学生互助解决, 解决意见或结果交由对应学科学习小组或班委汇总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帮助解决。

(二)“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的设计理念

一是实现轻松高效的管理。 “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体系,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由自助到自主, 按照班级的既定目标独立完成任务, 民主自治的班级管理原则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实现了班级高效管理。二是化复杂为简单。 班级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把班级学生进行分层,通过互助对子、小组内相互协助解决问题, 汇聚到学科学习小组或班委管理层面,实施分解管理,每人各司其职,教师日常教学的诸多目标得以实现。三是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营造班级和谐氛围。 “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注重发挥学生个性, 重视学生在集体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的个人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价值在集体中得到体现和被认可。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加强。 同时,“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营造了和谐的班级氛围, 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增进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 班级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共同发展局面。

三、“三阶两点一面”班级建设路径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