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1

小学是学生思想启蒙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需要为学生输出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让他们在正确的思想引领下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此期间班主任应在班级内展开德育工作,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等行为习惯,将教书与育人完美融合,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学习与发展平台,构建健康的德育环境,实现健康、快乐成长。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开展知识教育,还要注重对他们总体素质的培养,小学班主任在展开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在学生的身心成长道路上为他们提供正向的指引,从而端正学生的日常行为态度,强化他们对学习问题、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构建出和谐的班集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成长空间,为他们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活动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此形势下难免会出现大量的新思潮,学生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无论是价值观还是思想道德观念都会受其影响,如果教师不能正向引导学生,学生容易在消极影响下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而产生价值观扭曲问题,同时还会受原生家庭影响发生综合素质水平低下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在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他们在更好融入社会的前提下得到身心健康成长,最终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且,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此时的他们心智发育尚不成熟,言行举止常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完善能为其营建出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践行立德树人的发展理念,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运用道德制度约束自身言行,提升自我修养,成为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

想要制定出明确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需要班主任对此时的德育工作现状开展细致分析。首先,班主任的德育理念有待创新,实施德育工作的频率和深度都有待完善。还有一部分班主任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管理精力用在提升班级成绩上,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由此造成管理不当,影响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班主任德育工作方式千篇一律。单一的管理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对德育知识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难以感受到深层的德育内涵,自然无法对自己的言行起到约束作用。班主任应该做好自身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德育方向,寻求更多创新的德育实践策略,为管理工作融入新鲜的活力。再者,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标准缺乏针对性。小学生受到周围环境、思维发展等情况的影响,德育素养的塑造程度也有所区别,此时如果运用固定的标准衡量他们的德育能力,并不具备实质性的参考价值,使学生难以进行自身水平的合理定位,限制个人能力发展。因此,班主任可以从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和德育标准三个方向入手,努力完善工作方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组织丰富德育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展示

班级的整体风貌直接影响班主任各项工作的展开,同时也能影响学生品格的形成,为树立良好班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教师应借助组织多元活动的方式渗透德育思想,首先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其次鼓励他们展示自我,在活动中配合教师完成班级建设。德育的培养应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首要工作,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定时展开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借助生活事件、社会新闻丰富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可以为主题辩论、主题演讲、小品表演、“学雷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能主动探究活动主题内涵,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主观观点,充分释放自我,同时也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之处,及时改正问题、挖掘自身闪光点,自然了解德育理念,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贯彻人人平等教育理念,优化班级管理制度

小学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优化管理制度,秉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原则进行制度建设,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个人特长,将他们分配到适当的岗位中,这样一来师生合作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全体同学集体意识明显高涨,他们能产生浓厚的服务意识和使命感,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管理,促进班集体的共同发展。班级管理责任制度的落实使小学生对班集体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他们能自觉完成任务,还能积极配合其他同学工作,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然履行道德行为规范,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做好自我管控,构建和谐健康的班集体,自然地实现德育目标。

(三)注重丰富学科知识渗透,保证德育效果

学科教育是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班主任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需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深度优化、组织丰富课内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知识展开德育,根据相应的德育主题展开拓展教学,结合实际生活案例组织科研探究活动,真正做到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教书育人”的现代化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展示出自身的人格魅力,用自身的言行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从教师身上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模仿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还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并通过师生互动将德育贯穿于知识内涵探究中,使知识教育与德育融为一体,其间可以组织多元化的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生成团结合作意识、明确责任意识,相互之间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自我认知,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课内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改正自身不足之处,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建立家校合作教育关系,落实德育工作

为真正构建出和谐的班集体、为学生营造健康学习及成长的空间,教师不仅要明确自身的责任意识,还应该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从而真正将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到学校、社会、家庭中,三者相互结合共促学生发展。其间教师应做好家访工作,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内的成长动态,同时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从而将反馈信息结合明确后续教育方向,保证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还应利用微信等软件与家长随时联系,汇报学生日常表现,双方相互给予德育意见,制定高效教育策略,真正做到在尊重每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落实教育工作,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定时组织德育活动,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展开针对性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互动交流中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保持定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不仅能让学生家长更加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能转变家长的教育手法和教育心态,更好地落实德育教学工作。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让学生能更加深入地进行德育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的重要性,有效塑造学生的学习人格和学习心理。

(五)选择适宜批评教育方法,消除学生逆反情绪

适当的批评能深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能在正向的引导下端正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以此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但是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对学生批评教育的方法,避免激发学生的自卑心理、逆反情绪,让学生能认识自己不良行为并虚心反省,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此期间教师所使用的语言应尽可能柔和,且注意一定不能在全班学生的面前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需要寻找安静的环境一对一交谈,从而让学生心态平和地听取教师的建议,与此同时还要注重言辞和表达,不能完全以批评为主,注重对语言技巧的使用,不全盘否定学生的行为,对他们某些做法表示赞扬,循序渐进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自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虚心接受批评,并主动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最终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赏罚分明,不仅要采取恰当的批评方式,更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通过运用鼓励的话语以及激励的眼神,让学生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帮助,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能与教师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教师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寻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班主任特别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绝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管理方式和德育方法。学生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容易引发学生的错误认识,对他们性格的养成和道德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为此,班主任应关注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合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例如,有的学生性格过于内向,不擅长与他人交流相处,这就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班集体事务。班主任可以让学生承担一些班级的基础工作,让学生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在此过程中逐渐让这样的学生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而对一些性格比较要强调皮的学生,班主任则要适当打压,使他们的性格有所收敛,能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因此,关注个体差异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班主任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不同的学生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道路以及独特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习惯。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性格爱好,再结合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设计出最恰当的教学模式。综上所述,教育新形势下德育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小学班主任在校内不仅要为学生传统丰富文化知识,还要制定科学的德育方案,有序且高效地展开德育工作,通过组织多元活动、优化管理制度、渗透学科知识、建立家校合作关系等方式构建和谐班集体,打造出最优质的学习成长空间,既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又自然为他们树立正确思想道德观念,让所有人都能在学习与生活中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小泉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刘家沟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2

小学阶段是学生探求知识点的起点。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路者,要着重加强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以自身的道德修养影响学生,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时刻意识自己肩负着开展德育工作的重任,明确德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借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一、联系生活实际,着眼身边小事

德育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班主任在渗透德育时,需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抓住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生在班级内学习,必然会参与班级内的很多活动,在实施班活动的计划时,班主任所创设的教育环境旨在为学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参与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受到有效的教育。在学生积极参与的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认准开展德育的时机,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且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所启发,有所感悟。同时,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根据学生家长的做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如何与学生家长联手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潜移默化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都能够感受到德育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让学生发现平时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促进学生意识到具备良好行为习惯或具备良好修养的重要性,在真善美的正面案例中积极鞭策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度。比如,班主任在组织班级内活动时,鼓励学生采取公平自由的方式,自主选举班干部的人选。在学生投票的过程中,班主任时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在投票时的依据是什么,了解学生评判同学能担任班干部的标准。同时,班主任要讲解班干部要具备的特点,例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等。有学生在填写投票理由时写到:“我推荐的理由是,我曾经看到他在班级内主动打扫卫生,并且在同学生病后陪着同学去医务室。”学生将理由描述得非常具体,班主任在看到学生的投票理由后,就可以将很多学生的正面案例拿出来,供大家探讨,让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哪些行为体现了该学生的良好品质,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班干部这个岗位深入理解。学生在投票时会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将所有有效的案例拿出来供学生分析,有助于学生看到自己不曾看到的一面,也让学生对优秀的学生起了尊敬和敬仰之心。这些班干部的确定,为学生树立了榜样,有助于班级内良好氛围的建立,而班干部所做的事情,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进行投票,又能促进学生不断模仿班干部的行为,让整个班级的氛围更加和谐。另外,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班主任还可以联合学生家长,一同设计每周的周六为家务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周六一天的所有家务。学生帮着妈妈洗碗,帮着爸爸打扫卫生等,都能让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家庭生活的维护中所付出的努力。每周六,学生需向班主任提交一份劳动日记,这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抓住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意识到身边人身上美好的品质。

二、尊重学生认知,强化爱国与理想教育

在渗透德育时,让学生学会倾听,并且领会班主任所讲解的德育知识点,从而应用到实际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文明意识的提高,也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因为德育的综合性较强,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而教学过程又比较复杂,对某一类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统一的答案。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基础,尤其是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较多,要非常尊重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做到以德服人,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接受班主任拥有的知识。为强化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势必要多创造机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内心对德育的看法,促进德育发挥应有的价值,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为目的,让制度和规范成为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比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从目前的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出发,带领学生通过辩论比赛的方式探讨问题。问题源自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分析问题时,学生有时能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给出一致的答案;而有的问题超出了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在分析时难免会站在比较狭隘的角度,在讨论时也纷纷表达不同的看法。这时,班主任要做到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肯定学生说法中的正确部分,积极引领学生分析事件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社会事件,让学生做到不偏激、不固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让学生能在爱国主义的熏陶下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另外,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开展还可以拓展至户外,班主任适时组织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让学生看到英勇无畏的前辈在我国开国路上付出的艰辛甚至生命,配合相对应故事的讲解,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户外会积极分享自己对爱国的看法,说自己的理想。有学生说:“我以后想学医,发明各种能治病的药,能强身健体的药,让我们国家的人身体越来越强壮,没有人敢瞧不起我们。”也有学生说:“我以后要成为一名军人,每天巡视国家的土地,一定要确保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学生在户外参观红色基地后,产生了很多想法,对自己以后的职业也提出了设想,班主任充分尊重学生,并适当地拓展,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促进学生为实现远大的爱国理想而不断奋斗,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逐步靠近理想。

三、提倡寓教于乐,吸引学生兴趣

将德育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能让学生有兴趣摄取德育知识,从而提高德育的效果。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可借助多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接触到德育知识。无论是开展主题讲座、作文比赛、辩论比赛、调研活动,还是线上PK等,都为学生提供了很丰富的学习素材,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开阔。对生活热门事件的关注,让学生看到了社会中的人生百态。而班主任将这些作为渗透德育的载体,不仅可以关注到学生的感受,还能促进学生将自己对事件中某一人物的分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也能让学生在参与德育活动的过程中产生自我理解,这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都有积极影响。比如,不少地区都发生过特大的洪涝灾害,班主任可以将在洪涝灾害期间所发生的感人事迹拿出来供学生探讨。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在家庭中询问长辈的相关意见,并做好相应的调研报告。在这样统计数据分析、新闻素材的过程中,学生能了解到救援人员在面对洪涝灾害时付出的努力是常人不能想象的,了解洪涝灾害期间为他人无私捐献物资或者将物价下调的老板所做的善举。还有一些反面案例,可以供学生分析其所作所为的弊端,与正面案例作对比,进而让更多的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意。班主任可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学生做好事件统计,让学生在课上积极分享最让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或某个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并说出该事件反映的核心或该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这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寻找如何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方法,还能让学生落实到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另外,针对社会热点新闻,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热门事件中的主人公展开讨论,促进学生从多方面搜集新闻素材,并且将事件发生的顺序和逻辑捋清楚,分析该事件的核心问题,鼓励学生在正面新闻事件中学习美好的品质,在反面案例中吸取教训。学生在正反面案例的对比中收获良多,而学生之间的讨论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想到问题分析的不同角度,促进学生在分析真实案例或者回顾自己生活经验的同时,有更多可分享的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也让学生养成自觉督促自己的习惯。

四、耐心教育学生,鼓励学生信心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发现,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较多,而不同的学生又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在教育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或评价方式是必需的。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班主任要非常耐心地教育学生,明确学生不遵守纪律的原因,归因后再做处理,找到学生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只有这样,班主任的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德育活动的开展也才能有效。在教育实践中,班主任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或班级活动要观察学生的表现,明确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和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了解学生不遵守纪律的原因,不与其他人沟通的原因等,然后耐心与学生沟通,开展有效的自觉纪律教育。比如,在上课铃响起后,有几名学生刚刚回到座位,而有些学生已经坐得非常端正,等待老师来上课了。这时,班主任如果去批评那几个迟到、慌乱坐上座位的学生,往往会起到反效果,甚至让他们觉得自己被班主任嫌弃。因此,班主任可以表扬其他学生,表扬那些坐姿非常端正,准备好要上课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在全班范围内做一个榜样,促进其他学生模仿。这样一来,班主任没有点名,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保护,又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遵守纪律的不妥之处。又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集体主义,在和其他学生合作参加班级活动时,对小组内的合作方案置之不理;在参与班级集体活动时,如运动会、演讲比赛等,从来不主动报名。班主任要通过与学生的积极沟通明确学生淡化集体主义的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了解学生的难处,同时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了解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优势,让学生逐步具备参与集体活动的自信。

五、利用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自然环境中存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学会欣赏自然的美,还能让学生热爱自然。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进行适当的延伸,就可以将学生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之心,过渡到珍惜环境、保护环境上来。另外,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让学生有保护学环境的意识和习惯,还要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感叹社会环境的供给、开发与利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现实社会生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有助于学生理解社会环境的基本运作方式,促进学生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比如,班主任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设计了两组不同的活动。第一个活动为:观察并考察身边的环境。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问题,分析家乡目前的环保建设,并且促进学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等途径,提出家乡环保的建议。第二个活动为:社会生活体验教育。让学生到名人居所和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了解当地的人文建设,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要统计参观过的地点,在参与过程中倾听人文故事等,在红色教育基地学生倾听爱国教育讲座。这两个活动的设计契合学生学习经验,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热门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参与过后,对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建设更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自己的认识,而班主任要寄希望于这些小小少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的重任。经历过传统爱国教育的学生,对复兴中华梦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在授课过程中或组织活动时,学生通常会将所学内容和国家建设联系在一起,学生的思想高度得到提高,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体验,还丰富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让学生有较高的社会参与度。另外,鲜活的室外场所,让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拓宽到了另一个层面。在学生参与户外活动时,班主任不必过多言语,而是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在学生用日记记下所感所悟或是在班级内积极交流自己的感受时,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有交流的平台,并且适时点拨学生,让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能更加全面,发展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眼光。

六、结语

总而言之,开展德育需班主任为学生提供可参与的环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分析具体事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眼界,班主任要做到尊重学生,并且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能欣然接受道德教育。无论是班级内规则的制定、自然环境话题的分析,还是社会生活的参与,都让学生在积极投入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寻常的经验。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作为学生的认知基础,班主任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与延伸,将道德教育深深植入学生内心,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召唤,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促进学生以严格的规则要求自己。

作者:崔梅云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篇3

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将根据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出现不足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有效实现小学的教育目标

教育部门规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有理想、道德、文化以及纪律的良好品质,所以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需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培养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所以小学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让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德育工作落实有效结合。

(二)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可以防止学生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保障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校园暴力事件的出现,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这就凸显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和学校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思想观念,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在校园中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让小学生懂得相关的法律知识,保障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发展。

(三)有助于抵抗不良文化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网络文化。信息时代可以让人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同时也让人们沉迷网络。网络文化和手机文化中的不良信息影响小学生,导致小学生出现早熟、早恋、叛逆等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还有手机上的游戏让学生沉迷,出现暴力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班主任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给学生传播健康的思想道德内容,能减弱不良文化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让小学生在健康的生活环境和校园环境中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小学班主任在展开德育工作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按部就班地将德育方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有效落实德育工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注重德育工作

我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但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忽视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非常困难,很多小学面对升学压力,经常会占用道德与法治的课时,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效率过低。目前,学校和班主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并不注重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教学工作和德育工作明显不平衡。国家多次强调要在注重学生学业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让学校和教师彻底落实到教育工作中,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阻碍。另外,部分家长认为德育工作只需要教师或者学校进行就可以,不需要家长参与,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过分溺爱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家庭的中心,不管是什么样的要求家长都应该满足,导致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尊重别人的想法的思想。家长对学生一些过分的要求不进行批评,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缺失了自理能力,缺少责任心,还会出现逆反心理,不懂得感恩,自私自利,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二)德育工作形式单一

丰富德育方式能够提高德育效果。现阶段的德育仍然运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师一直秉承说教的方式而忽略学生的参与。在众多的教学方式中,学生最厌烦的就是说教。而新时期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然而从目前的德育工作来看,教师还是主体,这样的方式虽然可以提升德育的效率,但是德育的主要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达不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消化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另外,在展开德育工作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重视课堂教学,还需要重视隐性德育,这是德育非常关键的部分。隐性德育是展开间接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德育课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德育知识。隐性德育具有广泛性和潜在性的特点,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德育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部分班主任忽视了在各个科目中渗透德育,缺少和其他任课教师的沟通。因此,班主任要更加注重德育工作,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德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将德育工作渗入各个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班主任自身缺少素养

班主任是在学校中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教师。而小学生会时刻注意班主任的举止。若教师没有规范自己的行为,小学生就很难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导致班主任不能顺利地展开德育工作,影响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自身素养的缺失体现在:首先,班主任缺少专业的德育理论知识,在德育中只是根据教育经验展开教学,未掌握教育、心理、政治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其次,班主任缺少德育操作能力,在展开德育工作时,还是按照一成不变的说教方式,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别,导致学生被迫接受知识,不能及时消化,更甚者厌弃学习,导致学生对道德素养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也没有形成良好的综合品质,从而影响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的对策

(一)改变德育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德育教学理念中,一直是以班主任为教学的主体,小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主观意识越来越强烈,只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才能有效落实德育工作。因此,班主任需要改变德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对“差生”给予鼓励和照顾,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充满自信并得到尊重。这样的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并且也要重视学习较好的学生,关注他们生活中的学习习惯和表现。班主任展开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只根据主观意识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把德育工作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个学科的优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德育的意义。另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只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更需要通过生活实践来进行。班主任要打开学生的视野,利用小学生的特征展开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加大对德育的了解。

(二)运用多元化的德育方式

首先,需要将德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课堂中落实德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小学班主任要结合每个学科的特点,将德育有效渗透进去。若想将德育内容彻底融入各个学科中,需要注意的是结合每个学科的特征,根据学科内容来展现德育思想,并且不能违背学科知识。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融入德育,让每个学科发挥更大的教育意义。比如,在学习《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时,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掌握文章的生僻字以及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让学生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校中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好学生。其次,需要将德育融入实践活动中。实践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还能更好地展开德育工作。在小学德育实践教育理念中,学生变成了活动的主体,教师变成了引导者。在实践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小学生表现得更加自信,在以后的德育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践活动能拓宽教材上的知识内容,将德育向生活和社会延伸,从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德育实践活动中,班主任需要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确立好德育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进一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最后,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德育内容。在小学德育中,教师可以多利用现代化技术创设更加直观、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对德育内容充满好奇。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德育知识,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不能将德育理论知识内化。运用现代化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德育知识,如教师可以将德育知识利用视频、动画以及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三)重视班主任自身的素养

班主任需要结合现代小学生的特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一名出色的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运用空闲的时间努力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将新时期的德育理念充分融入德育课程中。首先,教师需要有创新能力。班主任面对的是不同性格的学生,工作内容需要有所创新,以满足不同性格学生的需求。其次,班主任需要加强沟通和表达能力。班主任需要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从生活中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长需要掌握学生在学校中的情况,在沟通过程中更好地展开德育工作。再次,班主任需要有自我反思的能力。自我反思能够帮助班主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十分复杂,要经常反思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最后,班主任需要自我调节。由于班主任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在展开工作时会出现很多难题,容易出现情绪激动等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另外,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有真情实感。小学生比较敏感,需要经常得到情感反馈,他们希望被理解、尊重以及信任。在校园中,班主任就成了学生的情感寄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肯定和理解,因此,教师需要在德育工作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信任自己,以促进德育的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也非常重要。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有效发挥主动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还能够让学生建立更加强大的自信心。与此同时,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问题:(1)在班级活动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能够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向学习好的学生,也不忽略学习差的学生,让学生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相同待遇,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行为,能够看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加以鼓励,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并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另外,在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时不要在众多学生面前批评,要在合适的场合引导学生纠正自己缺点,给予学生尊重,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班主任的鼓励和认可。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学校中,教师都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这样在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同时也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可以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2)班主任可以适当地放权,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实践管理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班级团结意识,有效地协助学生真正融入班级中,更加热爱班级。在选举班干部时,可以运用学生自己投票的方式,将选择权交给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班干部掌握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班级动态,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班干部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影响班级其他学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另外,班主任可以让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让全体学生都形成团结以及荣誉意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要顺利展开德育工作,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成为小学生的榜样。其次需要重视德育,将德育融入各个科目的教学中,让学生不但能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作者:马琼杰 单位: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镇中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