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浅探

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浅探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培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小学生思维的局限性,难以进行独立思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向着独立性、灵活性、多样性的方向发展,为学生的进一步成长奠定基础。

1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

数学思维,就是数学思维能力,是指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把学生能够会观察、分析、综合、归纳、猜想、演绎、推理等的能力称为思维能力。它是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是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将所遇到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思维训练,促进小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改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2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2.1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爱上数学课,是教师在教学中要首先考虑的。数学给人的感觉是枯燥无味的,单调重复的计算,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转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这样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2.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数学知识更加侧重于逻辑推理,学生通过分析各问题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培养做事严谨的作风。

2.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学好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因此,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从而更迅速的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小学生的后续工作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3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从中有所感悟,达到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内容时,如果教师单纯的让学生去观察书本上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学生就很难理解。因为小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更不用说将图形转化为立体实物的能力了。所以,教师要从小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入手,例如可以借助积木,使学生认识各种几何体。这样的学习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3.2借助数形结合深化学生思维。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进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转化,使学生能够得到最直观的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图形来解决问题,使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为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基础。例如,在遇到队伍过隧道的问题时,一般的解法就容易出现错误。一列队伍长50m,跑步速度2.5m/s,队伍要全部通过长100m的隧道,需要多长时间。一些学生想当然的认为是100除以2.5,得到40s。这其实是错误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先画出图形,从图形中找出数量关系,从而得到正确的解法。

3.3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训练。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数学素材进行具体化的构思,然后进行数学运算,逐渐培养数学感知,在这个过程中的数学构思就是数学思维的训练。例如,根据“树上有9只鸟,又飞来3只鸟”这个数学素材来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可以形成这样几个题目:树上有9只鸟,又飞来3只鸟,一共有几只?树上有9只鸟,又飞来3只鸟,飞来的比原来少几只?树上有9只鸟,又飞来3只鸟,原来的是飞来的几倍等等。这样的数学构思就是对数学思维的练习,是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

[2]盛保和.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6):96~97.

[3]谭劲.小学特色科技教育体系探索与创新[J].创新人才教育,2015(4):9~13.

作者:王景雪 单位:石家庄市阳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