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钢琴作品中运用

【摘要】中国戏曲元素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是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传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创新和改良实现在钢琴音乐作品中的“重生”。本文从对中国戏曲中的音乐元素和中国钢琴音乐的认识着手,强调了双方结合的重要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总结出一些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应用中国戏曲元素的途径和方式,通过一些创新作品的案例分析,阐述中国戏曲音乐与中国钢琴音乐相融合的艺术价值,使中国音乐艺术在继承、发扬和再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戏曲;音乐元素;中国钢琴作品;运用

中国戏曲音乐是中国的艺术瑰宝,它在历史的长河里实现了多种艺术形式的交流、融合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中国戏曲元素丰富,演奏乐器多样,在表达方式和演奏技巧上更清晰,感情的表达更为明朗,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将中国戏曲音乐与中国钢琴作品相结合,不仅丰富了钢琴音乐作品的元素,拓展了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钢琴作品民族化的具体体现。

一、戏曲音乐和中国钢琴音乐简介

(一)戏曲和戏曲音乐元素

我国戏曲历史悠久。原始社会,人们在实现捕猎以后,往往会用一定的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喜悦,这便是原始戏曲的雏形。汉魏时期,我国戏曲艺术的内容已经丰富到和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欣赏模式相融合的程度。到了盛唐,戏曲实现了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在种类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丰富,在表演形式上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到了明清时期,戏曲的表现手法更加成熟、规范。从此,戏曲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今,戏曲已经成为一门更加独立、更加多元、更加综合性的艺术,不仅包含了音乐,还包含了武术、文学等艺术元素,是一门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的艺术体系。从音乐元素来讲,戏曲将音乐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元素。戏曲的微观元素是基于音乐本身所呈现的状态从微观角度对戏曲元素进行的划分。戏曲的中观元素是基于戏曲的表现手法从更高层次的视角看待戏曲音乐。戏曲的宏观元素是基于戏曲的宏观面貌和艺术表现形式对戏曲的艺术元素进行分析和研究[1]。

(二)中国的钢琴音乐

从历史来看,钢琴不是中国本土音乐,而是跟随西方的钢琴演奏和作曲家来到中国的,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钢琴在中国落地生根以后,部分国内学者开始研究钢琴音乐,学习西方的音乐文化思想。钢琴初入中国时并没有得到快速传播,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钢琴逐渐被国人接纳和认可,并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传播。作为一种世界级的音乐演奏乐器和伴奏乐器,钢琴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渐渐地,以学堂形式出现的钢琴教学模式也开始广泛流行,进一步推动了钢琴教学的发展。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前期,中国钢琴教学更多是对外国作品的演奏和分析,还没有形成本土的钢琴音乐作品。

二、戏曲音乐元素和中国钢琴音乐相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戏曲音乐与中国钢琴音乐的交融在一定程度上是时代和历史的必然,也进一步体现了音乐大融合和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趋势。中国戏曲音乐元素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基础和内容,是民族文化世界化的体现。世界音乐文化的交融,从欣赏者和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是时代的必然,它是音乐语言的美妙融合,是音乐艺术的再创造和再升华。中国戏曲的音乐元素多种多样,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而饱满。像“秦腔、越剧、豫剧、河北梆子、京剧、黄梅戏”等戏曲音乐元素与钢琴音乐的融合,不仅为钢琴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创作素材,也从更广阔的方面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更多灵感,进一步拓展了中国钢琴音乐的表达路径。钢琴作曲家完全可以尝试将戏曲元素中自己认为最为有灵感和创作价值的内容与钢琴创作相融合,并结合自己的钢琴理论知识和音乐技巧进行再创作,更好地用创新性的钢琴语言表达,而戏曲元素也将通过与钢琴的融合再次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钢琴作为外来音乐,最开始时并不受中国大众喜欢和接受。随着音乐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和大胆尝试,让钢琴艺术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让人们慢慢接受钢琴艺术的同时,使本土化的钢琴作品开始享誉世界。二者的融合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使中国音乐世界化的发展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

三、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一)戏曲音调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中国戏曲作品涉及的品类很多,比如:京剧、豫剧、越剧、昆曲、秦腔等,都曾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得到过应用,这些戏曲音乐元素的应用一方面推动了钢琴艺术在本地的普及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本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

1.京剧音调的融合

京剧有西皮和二黄两种唱腔,主要以胡琴伴奏。其中,西皮的节奏比较紧张,引导高亢,旋律起伏也比较明显,听起来有一种婉转流畅的感觉。相比而言,二黄就显得更安静黯淡,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西皮和二黄结合的京剧内容丰富而富有弹力和张力,唱腔灵活多变。也因此,作曲家更容易将京剧元素与钢琴音乐相结合实现再创造。《断章小品十六首》就运用了二黄的唱腔,《夜深沉——创意曲》就加入了京胡的伴奏,融入京剧元素的钢琴作品音调情绪更加饱满,表达更加激昂慷慨。

2.昆曲音调的融合

昆曲的发展历史非常久远,经过长期的融合与发展,还结合了南戏声腔中的北曲和弋阳腔,使昆曲音乐的节奏规范而完整。昆曲通常以箫、笛、笙为演奏乐器,另外,昆曲涉及非常多的曲牌,还有折子戏。《降G大调序曲》就选用了一定的昆曲音调,曲调优美流畅。《幸福的童年》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昆曲音调元素,使旋律特点更加鲜明。

3.豫剧音调的融合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顾名思义,豫剧发源于河南本土。豫剧早期的演唱形式是在起腔和收腔的时候运用假声,流传在河南和陕西一带的豫剧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地方特色,风格奔放而阳刚,气势大气而磅礴,气质浓郁而质朴,并且有特别鲜明的节奏感,这是中国本土音乐特色的自然流露。中国很多钢琴作品也应用了一定的豫剧音调,《百鸟朝凤》就是对唢呐曲的改编,旋律短促而有力,将重音很好地呈现出来,节奏热烈而欢快,是对豫剧的一种发扬和发展。《小奏鸣曲》在融入豫剧音调之后,显得豪爽而奔放。豫剧音乐元素的融入使钢琴曲的感情表达更加丰富,情绪更加饱满,节奏更加强烈。

4.粤剧音调的融合

粤剧流行于我国广东一带,也包括广西和东南亚一带。粤剧同样在发展的历程中实现了与本土民乐的融合与发展,很多粤剧内容来源于当地的小说和本土民俗,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就实现了钢琴曲与粤剧元素的有机融合,不仅有非常鲜明的地方特色,还融合了双方的优点,使戏剧冲突更加明显,感染力更强。很多作品通过钢琴曲与粤剧元素的融合与调整发展,使曲子更加生动而富有情趣,情感更加饱满,内容更加丰富。

5.越剧音调的融合

越剧很明显地有一定唱腔上的口语化。音调轻快而舒畅,有一种江南小调的感觉。很有名的“大鱼”就融入了一定的越剧元素,使原本空灵而轻渺的音乐更加灵动,更加温情。在钢琴曲中加入越剧元素不需要做移调,江南小调的秀美结合琵琶的协奏,使钢琴曲更具音乐特色,更具音乐美。

6.秦腔音调的融合

秦腔又叫“乱弹”,它最大的特点是保留了原始古老的发音,一般涉及苦音腔和欢音腔两种。苦音腔高亢而激烈,欢音腔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来欢快而愉悦。秦腔与钢琴作品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钢琴作品的情感表达。《戏曲组曲》小快板的应用,《丰收》中秦腔音调的取材,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秦腔与钢琴音乐作品的融合,在情感表达上更加鲜明[3]。

(二)戏曲结构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应用

1.变速体结构的应用

变速结构本身是一个曲牌,它运用不同的表达手法对音乐进行一定的变速和变形,形成一系列有规律的板别和成套唱腔,有快板、慢板、中板之分,呈现一种渐变的格局结构。比如,“夕阳箫鼓”的主旋律就遵循一定的变奏体结构原则,“春江舟影”也是如此,“无极”等都继承和发展了变速体结构。

2.曲牌联缀体结构

曲牌联缀体是戏曲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由一个或者多个曲调构成。戏剧当中,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讲解通常是通过一两支曲牌循环或者组合实现的。“卖杂货”和“思春”都运用了这种曲牌联缀体结构,并经过一定的改变和创新,使钢琴曲的表达更加生动感人。钢琴叙事诗“浔阳月夜”也采用了这种手法,并经过了一定的创新和融合。

(三)戏曲节奏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应用

1.板式的应用

所谓的节奏和节拍在戏曲音乐当中都被称为“板式”。常用的板式有:急板无眼、摇板和豫剧慢二八板。其中,“序曲与赋格”采用了一定的急板无眼的演奏技巧,实现节奏处理的同时,也减少了单纯的节拍旧规。“生、旦、净、末、丑”就采用了摇板的紧拉慢唱的形式,不仅使节奏更加清晰有韵律,也使曲子带有一种柔美之感,别有一番滋味。“河南曲牌”采用慢二八板,幽默而风趣[4]。

2.节奏的模仿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戏曲节奏的钢琴音乐作品更具活力和特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剧情,各部分各小段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剧情和联系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戏剧关系和节奏。“小奏鸣曲——‘五月歌’”就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豫剧的部分节奏和内容。

3.音调的借鉴

戏曲的种类不同,音调也各不相同。钢琴曲的演奏要求演奏者不仅要把握不同音区的音调,还要实现音域的拓展,实现音乐表达的层次感。各类戏曲音调都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通过各种民族乐器的伴奏,使戏曲音乐更有韵味和感觉。但是,钢琴演奏乐器相对单调,要想产生更浓郁的情感表达,就需要加入一定的修饰音,使钢琴作品更加完善,韵味更加浓郁。以陈培勋的《思春》为例,作者在钢琴曲的创作中将粤剧小调巧妙地融合在乐曲的第二段中,钢琴弹奏者一方面左手从中音区进入,另一方面,右手要以最快的速度弹奏十六分音符,然后两手交叉,在十六分音符的推动下,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既展现中国戏曲曲调的多样性,又借助钢琴主体表现社会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板式手法在钢琴曲中的应用和再创造,也在一定程度上渲染了钢琴作品的审美风格,使钢琴作品更具活力的同时,实现了中国戏曲元素的重生和再造。用这样的方式创作出的作品,既是钢琴艺术作品,更是综合艺术的融合作品[5]。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是中国文化的艺术瑰宝,在历史长河中,戏曲文化不断融合、发展,体现出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历史上各阶层人士的生活与精神写照。随着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不断交流与发展,钢琴作品流入中国,中国人对钢琴艺术的演绎借鉴了中国戏曲文化的精华,实现了钢琴音乐作品的文化融合和再创造。将世界化的钢琴音乐与本土化的戏曲音乐相结合,是时展和文化交融的必然趋势,可以推动二者在不断的交融中实现创新和进步。

作者:杨倩 单位: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