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下川剧变脸海外传播

国际中文教育下川剧变脸海外传播

【摘要】国际中文教育不仅是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而中华才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川剧表演中的变脸艺术作为中华才艺的精华,以其独特的可跨文化传播的属性享誉世界。本文立足于国际中文教育的时代背景,对川剧变脸海外传播进行研究,并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及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探讨传统国粹艺术与现代语言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为中华才艺“走出去”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川剧变脸;中华才艺;海外传播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显著提高,“中文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华文化。“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需要语言与文化共同铺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行新的文化建设模式。[1]川剧变脸的海外传播正是对时代号召的积极响应,它可以使川剧变脸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化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有力支撑。[2]这不仅有助于保持传统戏剧的艺术生命力,还有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世界地位,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合作,[3]与此同时,川剧变脸作为四川的一张文化名片,在海外的成功传播也事关我国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对提升中国国际形象、开拓中华文化的国际文化市场都大有裨益。因此,探讨川剧变脸的海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战略意义、发展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现状

当前,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同时,受惠于国家在政策层面的扶持,川剧变脸作为跨文化交流项目逐步登上更大的国际舞台,比如,在2009年“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中国剧团与国外剧团同台演出,这在联合国主办的文化节中尚属首次,标志着中国川剧变脸正式走向世界。在2016年金砖伙伴城市会议专场文艺演出中,四川省川剧院的艺术家们带来的川剧变脸与巴西舞蹈、俄罗斯钢琴、印度纱丽服装秀等各国传统特色文艺节目同台表演,赢得在场人士的大力喝彩。在2020年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馆主办的迎春晚会上,来自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表演者们带来的川剧变脸亮相斯洛伐克,让当地观众大饱眼福。在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开设中华才艺课程已成趋势,通过中华才艺教学传播中华文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4]常用于教学的中华才艺包括书法、国画、太极拳、葫芦丝、中文歌曲、中式舞蹈等,同为国粹的传统戏剧则略显边缘化,但部分国家的中文教师正尝试进行川剧变脸的表演与教学,比如,2018年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孙荣伟老师除在当地进行川剧变脸演出外,还传授学生鲁斯坦(DzhuraevRustamzhoh)川剧变脸技巧,助力其荣获第十七届世界大学生“汉语桥”比赛吉尔吉斯斯坦赛区二等奖。2021年,笔者在任教于中国-亚美尼亚友谊学校期间,辅导学生莉莉(LilitHovhannisyan)以川剧变脸作为才艺参赛,其视频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官方平台,并在第十四届世界中学生“汉语桥”比赛亚美尼亚赛区中高分夺冠。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川剧变脸的海外传播已取得一些成绩,但行业规模和辐射范围还不大,特别是在国际中文教育这个重大领域尚未开启系统性合作。

二、川剧变脸海外传播发展

针对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笔者以传播学中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及传播效果五个方面展开探究:

(一)传播主体

对川剧变脸海外传播而言,其传播主体为向海外受众表演川剧变脸的团体与个人。最早承担此项文化交流任务的主要是国有专业院团。改革开放后,传播主体的构成呈现多元化趋势,逐渐形成了各级川剧院团、艺术院校、民间组织及个人竞相参与的传播形态。然而,川剧变脸后备力量的供给问题也不容忽视。熟练掌握川剧变脸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一方面,国内鲜有机会学习到川剧变脸的技艺,另一方面,在海外进行川剧变脸教学的机构也很少,这导致传播主体的质量与数量难以保证。川剧变脸技巧属于“国家二级机密”的传言已被证实是子虚乌有,而“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和“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保守观念尚有待改善。川剧变脸与其他中华才艺并无二致,只有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影响力,才能将文化价值最大化,人为限制传播主体的培养区域只会自缚手脚。为避免再次陷入“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思想上的禁锢亟待解除,正如变脸大师彭登怀所说:“整体来说,川剧艺术已经得到了一个好的发展空间,变脸就跟武术一样,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笔财富,我们不能拒绝外面的人接近、学习它,即使外国人学会了变脸,也同样不能改变变脸是中华民族遗产的事实。”川剧变脸演出团队出国成本较高,每次到海外后停留时间也有限,而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则不同,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的中文教师常年驻外,如果能在中文教师中培养一批精通川剧变脸的人才,并把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转化成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川剧变脸艺术传播点,势必极大拓宽川剧变脸艺术的海外传播范围。

(二)传播对象

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的传播对象为所在地具有相应文化市场的全部外国友人。传统意义上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汉语文化圈,即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大量华人华侨聚集的亚洲地区,其中,我们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川剧变脸上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合作方式也愈发多样。川剧变脸属于川剧中最具表现力的特技部分,相较于一般的传统戏剧形式,其优势在于能跨越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隔阂,使汉字文化圈以外的传播对象也拍手叫绝,因而,扩大川剧变脸海外受众规模的条件是具备的。尽管如此,川剧变脸的海外传播仍缺少文化土壤,海外受众群体并不稳定,且多数处于“外行看热闹”的层次。因而,我们要深入了解传播对象的审美情趣,落实适应其文化土壤的本土化工作,并加大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度。帮助海外受众理解川剧变脸的文化元素,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兴趣,从而逐渐培养起稳定的海外受众群体。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潜藏大量的川剧变脸海外受众,川剧变脸演出团队在远赴海外的同时,可与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开展合作,组织“川剧变脸进校园”等文化活动,包括演出剧目讲解、川剧变脸艺术宣讲会、专家现场示范教学等。此类活动在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举办非常合适,一方面,这里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与文化基础,大多数学生对川剧变脸等中华才艺具有学习意愿,便于主办方进行组织管理和信息收集,另一方面,这类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们的中文学习,也可促使中文教师在中文教学中更加重视文化内容的输出。

(三)传播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川剧变脸在保留文化要素的同时,也开始树立起海外传播的全球意识,注重迎合国外观众的喜好与审美,强化节目中的表演性和观赏性。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川剧变脸要遵循民族与世界并存、传统与现代并行、文化与技艺并重的原则。重点是如何把控好传播内容的中和度,既要保持中华传统才艺的文化内涵,又要使外国观众轻松接受。我们必须恰当区分川剧变脸的两种表现形态,一是作为川剧组成部分烘托整体的穿插片段,二是作为传统技艺形式的独立展示。川剧的艺术底蕴自然不能完全被变脸代表,在专场演出时,主办方应当发挥川剧变脸的窗口作用,把海外受众的注意力由特技表演引导至深层的川剧艺术。而艺术形式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失本色的合理编排更值得鼓励。比如,有表演者结合了川剧变脸和水晶球杂技的表演,在一条繁忙的仿古街道上,前边是占据画面中心的水晶球,后边是扇起扇落时神奇变换的川剧脸谱,一静一动间尽显文化韵味。在海外,该条视频已获得12万点赞,播放量高达260万,评论区里好评如潮。川剧变脸属于中华才艺,主办方可依托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开创“专业人才—中文教师—外国学生”的传承体系,将其融入于才艺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出一批精通川剧变脸的外国学生,再借助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打造迎合本地观众审美需求的文化产品,从而提升川剧变脸的本土化传播效度。

(四)传播渠道

对川剧变脸海外传播而言,其传播渠道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各类中介与载体。目前,传播的主流形式有大型活动现场演出、学术研讨与海外讲学、手机电视等网络媒介以及书籍杂志等纸质媒介。具体来说,现场演出仍是不可替代的重要传播方式,而短视频等新型业态的强势崛起也值得注意。在智能手机愈发普及的互联网时代,在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的大背景下,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仍为实地演出,其传播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未能主动适应人们碎片式获取信息的行为习惯,如何建立健全的多方位的传播渠道是当前川剧变脸海外传播面临的一大挑战。在网络视频平台,部分视频博主已经开始尝试制作相关主题的视频,在国际版抖音TikTok上,与“变脸”相关的视频播放量超过千万人次。不少外国网友都把川剧变脸称作“中国魔法”,而更多人的反应则是不可思议。新华网评论道:“更令人惊喜的是,透过他们,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正以鲜活生动的样子继续传承着。”另外,知名火锅连锁品牌海底捞将川剧变脸引进各店,席间特设新意十足的川剧变脸表演,成功吸引了国内外食客们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主动拍摄视频到网络上,这种接地气的传播方式获得了极大成功。在中外密切合作的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隐藏着川剧变脸有待开发的重要传播渠道。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大多与当地文化部门联系紧密,并且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或通信群组等方式连接当地中文学习者。短视频本就颇受国内外年轻人追捧,而川剧变脸能在短时间内抓住人们的眼球,通过网络进行定点传播不失为事半功倍的良策。

(五)传播效果

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的传播效果是传播过程中多种传播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1世纪以来,伴随川剧变脸自身建设的逐步推进,由低端到高端的传播形象也日渐显现。每逢演出,川剧变脸不仅越来越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新闻媒体也常常关注报道,反映出海外市场对川剧变脸认可度不断增高。这种良性的传播氛围促使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的局面从被动迎合转变为主动邀请,赢得了积极向好的发展机遇。最佳的传播效果是传播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也是评价传播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当前,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的传播效果往往以外国媒体的评价反馈和对观众的采访报道为依据,这些信息呈现的内容带有片面性与随机性,而对真实传播效果相关信息的收集、统计、评估和分析,却总被忽视或流于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对传播效果的掌握。笔者通过调研部分中亚及东欧国家的观众后发现,大部分观众都因为新奇而喜欢上川剧变脸,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中国戏剧的想法。所以,从强化传播效果的角度着眼,一味凸显川剧文化高高在上的深厚底蕴,难免在传播初期人为筑造文化壁垒,让大批潜在海外受众敬而远之,我们应在保留传统艺术底色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另外,在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吸收海外文化,比如与动漫结合创建经典IP形象的《京剧猫》,就大大促进了京剧的海外传播。如果能利用好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的师生资源,选择性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元素,给予年轻一代文化工作者更大发挥空间,类似传播内容或形式的创新将持续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一直是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实现川剧变脸在海外的有效传播,我们要秉持创新求变的发展理念,对接国际中文教育的国家战略,实现传统国粹艺术与现代语言教育的有机结合。只有利用好孔子学院和中文学校的丰富资源,不断整合符合各国国情的传播要素,川剧变脸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文化活力。因此,面对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的现状及发展,有关机构要建立起针对传播效果的动态监控机制,形成科学健全的评价标准及理论体系与方法体系,为川剧变脸海外传播的健康运行和调整提供完善的参数和指标,促进川剧变脸海外传播事业持续发展。

作者:陈晓达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汉语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