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课程革新及实施

声乐表演课程革新及实施

作者:李玲 单位: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音乐教育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声乐教学与表演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语言、音乐和情感于一体的综合性强的表演艺术。声乐教育中融入创新教育,使普通高校大学生了解声乐艺术的特点,掌握演唱的技巧和规律,并有助于学生在艺术意境中学会发现美、体悟美、创造美和传播美,全面提升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创新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在普通高校从事声乐选修课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毕业于音乐院校,他们经过多年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的学习,在唱法、作品和舞台表演上形成了一套学院派声乐教学的路子。然而,随着普通高校90后大学生的增多,他们的成长背景和心理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其对音乐的理解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他们大多数对声乐的认知和喜爱程度不同,面对声音技巧训练、古典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到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从而渐渐失去原有的学习热情。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声乐表演艺术课程(以下简称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教师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准确把握学生特点,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分类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团队互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将艺术理论的知识性、声乐演唱的技巧性与青春活泼的时尚性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交替参与演唱、创编、欣赏、思考四种艺术内容,②创造轻松、和谐又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分类教学。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不同,对声乐表演艺术课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果课程教学内容是“一刀切”或者“齐步走”,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懈怠的情绪,课堂气氛容易沉闷,教学效果不佳。上课伊始,教师在全班学生中做课程调查问卷,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认真归纳分析该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演唱方法时,将B-box、R&B、摇滚、Acappella、戏歌等新鲜元素引入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激情,塑造个性化的演唱风格。为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通过竞赛、展示、自荐等途径,选拔演唱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将其组成演唱组合或个人独唱,推荐参加校外演出。对演唱一般的学生采取鼓励式教学,选择难度适中的曲目,帮助学生树立演唱自信心,并鼓励他们将舞蹈、朗诵、曲艺、书画等特长与音乐有机联系起来,创编新颖的表演节目。此外,还设立课程理念标识、节目单、课程展板海报设计、晚会编导和晚会服务团队等项目,让艺术设计、统筹协调等方面突出的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需借助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审美器官,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把他们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声乐表演艺术课程以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专业教材作为训练教材,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在多媒体课件中嵌入练声曲音频片段,指导学生跟随光盘中富有律动感的练声曲进行热身准备和嗓音训练,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明显提高。课程在教务BB系统网络平台上开设作业与互评版块、声乐表演、流行趋势等主题论坛。在这里,学生录制和上传演唱曲目的音频作业,交流学习体会和表演经验,展示团队风采,教师在网络这一虚拟教学方式中能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学生需求。

3.团队互学。德国音乐教育学家君特•克莱南认为,音乐课需用更多的小组活动和类似项目的活动加以替代,学生在思考、理解和合作中学习音乐,并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声乐表演艺术课程实行50人小班教学,采用团队式和项目式管理模式,引入团队竞争机制。按照乔恩•卡岑巴赫的“团队管理”法则,全班学生自由结成学习团队,平均每队人数在10人以内,且不少于7人。团队中每名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各有所长。他们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共同参与项目的策划、排练与表演,这样既克服了紧张羞怯心理,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巩固了音乐知识。

声乐表演艺术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的探索

1.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搭建施展艺术魅力和释放青春梦想的舞台。教师将实践教学作为声乐表演艺术课程的重点,开展适合企事业单位演出的艺术节目编排与实践,举办“爱国•青春”主题歌会,即期末考试汇报演出等,增设“晚会组织与编导”教学篇章和艺术实践环节,帮助学生从晚会组织策划、遴选节目、实践演出、宣传总结等各方面掌握文艺演出的基本组织规律,使学生“能辨、能唱、能演、能编、能导”的艺术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艺术表演实践机会,教师选拔课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参加校大学生艺术团,进行深入系统的训练,并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艺术比赛和文艺演出,学生的艺术表演经验就得到了普遍提升。

2.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为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创造条件。声乐表演艺术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创新实践等内容的实施,丰富艺术课程内涵建设,为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创造条件。课程精心设计了“青春励志歌曲”训练项目,为学生列出《我的太阳》《国家》《相亲相爱》(2010年亚运会主题曲)等中外青春励志歌曲目录,帮助和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性较高、主题性较强的表演训练。近年来,任课教师作为团委干部,组织策划了“爱在蓝天下”“梦•响”校园十大歌手比赛和“唱响红歌,畅想未来”合唱比赛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学工作融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教育渗入到艺术教学中,以特有的方式吸引、影响、鼓励和激励学生。通过学习艺术表演的知识,掌握有特色节目的表演规律,学生在课程和活动中体悟努力拼搏赋予的激情,收获豆蔻青春成长的喜悦,增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