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形态知识

民间美术形态知识

 

一、何谓民间美术   民何美术,就是产生于劳动者之中的,也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是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自己创作,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朴素的、自由的表意形式。它不是以作品的构成方式,技法材料作为分类的,而是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形态。   中国是个幅面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的差异,历史上文化中心的几经聚散和位置变迁,使得地域、民族之间出现了文明基准的不平行发展,民向美术因之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现象。其中既有人类艺术初始的神秘境界,也有上升期雄浑博大的气魄和成熟期丰硕的神韵。是民族艺术中最具民族特色和本土精神的一部分。   二、确定范围的尺度   我们不可能用一个固定模式去衡定民间美术的范围,只能通过对构成一件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条件的分析,去获取对它本质的认识。   卜民众自觉性的表现要求。比如姑娘为情人绣的花鞋垫、烟荷包,父亲生怕独生子不好养活,用石头雕个石狮子拴住娃娃,这些无一不是作者心甘情愿要做的事,并在创作中获得自我心灵上极大的满足。是人类本能的创造欲望在民间的体现和升华。有些作者会某一种技巧,一看到别人做,心里就“技痒”。   陕西洛川的王兰畔“心里一高兴就想铰(剪纸)”说明劳动群众的创作活动贯注着他们艺术的真诚。   2.民众自己的创作。民间美术的作者集中本地区民众千百人的聪明才智,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用一些顺手可得的普通材料,在自己具有的表现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赋与作品理想化的艺术形象。庄户人说“自己动手,好歹是有”。劳动者自己的创作,既充实了生活的乐趣,又不必花费偌大的财力,技法上也并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和一般人不可掌握的高难度技巧,适合于劳动群众普遍的审美表现能力。   3.应用于民众生活之中。作品必须在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实用性,才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可能。如贴在窗子上的“喜花”,既装点喜事的气氛,又是对夫妻合睦的祝愿。是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和谐统一的形式。   三、与有关概念辨识   1.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艺术在产生社会等级之后的分化中,各自沿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异。民间美术由于一直不脱离人类生活的基本方式因而始终保持了艺术初始时期的基本属性,但这绝不意味着民间美术和原始艺术等同。   中国的绝大多数地区都经历过民族文化上升时期的繁荣,在民间美术较为引人注目的地区,一般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以西北地区为例,由于汉唐建都长安,从这一地区出土的大量古代艺术品中,就不难看出现存的民间美术,更多的是对于汉唐文化的继承。   2.民间美术与工匠艺人作品。随着以技术作为职能分工的社会现象发生,也出现了以手艺为业的工匠和艺人。为迎合服务对象的喜好,其作品的审美趣味基本遵循着“七分主人三分匠”的规矩,所以,工匠、艺人作品的性质,首先要看所服务的对象,其次看是否仍保持劳动者艺术的审美品格,并能在民间应用和流传,比如天津杨柳青的“齐健隆”、“戴莲增”等大画店,请文人画家绘稿,专门开辟设有十几道工序的“细货”作坊,其艺术格调和当时的文人绘画并无二致。艺人们在作坊只是重复性的劳动,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审美理想不可能得到发挥,这类作品就很难归于民间美术的范畴。无论如何,工匠艺人的艺术活动,是人类个体的本能表现行为由其普遍性向着职业性演化的初步形式。随着功利思想的不断薰化,最终很容易脱离民间美术的轨道,成为撷取民众集体智慧结晶的营利的商业性美术。   3.民间美术与群众业余美术创作。在古老文明向着现代文明过渡的今天,业余美术创作活动,已逐渐成为活跃劳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其中有的作品,既较完美的表现了作者自己的创作意图,又与生活实际发生了联系,就有可能成为民间美术的新形式。但大多数群众业余美术创作活动,基本是文化部门利用本地区民间美术的传统基础,以“登上大雅之堂”为目的而进行的。就近几年兴起的“农民画”来说,许多直接运用民间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但这种创作方式并不强调作品结合劳动群众生活的实际需要,因而在民众之中仍没有形成一种自发性行为的可能,作者中很少有人肯在自己家里贴一张“农民画”便可证明。至于一些受过学院式基本功改造,以模仿专业美术为目标的群众业余美术作品,更与民间美术有着质的差别。   4.民间美术与通俗普及性美术。通俗普及性美术是文明高层次向低层渗透的一种形式。为了能够被普遍接受,常常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手法,以达到在民众中传播的目的。如过去解放区鼓励农民学文化的美术作品,现在宣传计划生育的《一孩最好》等,便是以传统民间木版年画的形式创作的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恰如其分的把握了劳动大众理想追求的脉搏,就会引起群众的共鸣,并由此产生响应性的民间美术新作来。有的甚至是原作品的变体。但不是民间美术。   逐渐扬弃着本原的内涵,使其功能标准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贴在洞房的剪纸喜花,在民间仍作为新婚装饰居室,烘托喜庆气氛的必需品,但几乎已无人知道原本是祈求生儿育女的护符。作品的题材内容也常常随着劳动者理想追求的变化更新。有些传统形式经过改造,又被普遍的运用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如陕北的农民近些年来春节装饰窑洞窗户,有的人家没有会剪花的,便在窗格上间或贴上各色的纸片,白天太阳一出,室内顿时活跃起来;晚上灯一亮,满院子也是五彩缤纷,惹人注目,既省工夫,又更新鲜好看,便在许多村庄流行开来。另外,生活方式的更新,工具材料的应便,也还会在民众之中出现一些全新的品种样式。#p#分页标题#e#   传统民间美术中将被现代文明派生的新的审美形式所替代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它将载入人类文化的史册,辉映着民族艺术的今天和未来。有志于继承民间艺术优秀传统的艺术家,在古老的民间美术正面临巨大变异而最后一代传承人尚存之际,应积极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学习,使之闪现出它不朽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