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观念在网络工程的作用

生态设计观念在网络工程的作用

作者:吴志高 饶世雄 邹惠君 石亚军 谢小龙 吕拥军 刘平波 陈水才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过去,汉阳湖泊间的沟渠畅通,曾发挥过重要的航运功能。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加之管理条块分割,湖泊水网已名存实亡。随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速发展,加上汉口地区的用地日趋紧张,汉阳地区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武汉市政府适时作出了“开发大汉江、建设新汉阳”的城市发展战略,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成为该地区发展的原动力。“武汉新区六湖水系网络工程”是湖泊水质改善及水系生态恢复技术研究和示范的重要内容之一,修复城市受污染湖泊水体,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弘扬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六湖连通”的生态网络,通过改造原有沟渠与新建部分沟渠,将墨水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龙阳湖、三角湖、后官湖连接贯通,构建六湖连通的内部河网水系,通过东风闸和东湖泵站连通长江,形成“襟江带湖”的内外部水系连通体系,使静水变动水,增强湖泊的自净能力,改善湖泊水质。

六湖水系网络工程设

计理念及目标总体设计原则: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湖渠连通,注重生态;湖渠疏浚,生态修复;结合现状,控制投资。将景观、生态、人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求做到景观回归自然,人水和谐共处。①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结合现状渠道扩宽整治,确保城区排水。②景观设计充分体现“滨水•绿地•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结合沿岸用地规划,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凸现江城滨水特色,丰富城区绿化景观空间。③采用工程、生态、生物等水体修复技术对渠道、湖泊水体实施综合整治,对现状明渠、湖泊底泥进行疏浚及处理,并将疏浚淤泥进行资源化利用,采取“治本”的相关措施,力争从根源上改善水环境。④设计中充分考虑湖泊的生态效益,提升湖泊的生态、人文功能。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设施控制投资,使项目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达到最佳统一。通过新区六湖水系网络工程的实施,为新区水环境治理和水景观建设确立统一的指导方针,使新区的水环境得到改善,动态水网形成,滨水滨湖景观初步建成,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最终建立一个“活、净、文、秀、游、益”的健康循环水系统。“活”———联江河通六湖,形成动态水网;“净”———切实控制污染,实现水质达标;“文”———激活城市记忆,彰显文化内涵;“秀”———塑造湖光山色,展现丽水景观;“游”———发展生态旅游,打造城市名片;“益”———创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

河道、湖泊工程治理

1.渠道断面设计生态护坡,渠底不护砌,保持原状土,边坡种植根系植物来实现护坡固土,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同时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进行景观造景。固土植物可以根据地区气候选择适宜的品种,如芦苇、野茭白、菖蒲、龙须草、伞草、金银花、常青藤、蔓草等。水生类植物的选用不但起到划分水面、净化水体的作用,也使整个岸线更显生态、活泼以及生趣,整个渠道显得自然、疏落、得体。此外,还通过在沉水植被恢复区放养大型软体动物(如螺和蚌),丰富功能摄食类群,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构建完善的水生生物食物链,为恢复健康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工程采用底栖动物2种,分别为铜锈环棱螺与无齿蚌。产品购置时要求做好生物活性检查,产品运输车辆均需全面消毒,工程实施场所需设置临时贮存水槽,以保证待投动物的生长活性。投放均采用船上人工投放,投放过程须做好记录,条件允许时各湖区交叉作业,并在投放两周时间内进行底栖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实时掌握投放效果,并及时补投。

2.水下环保清淤工程排泥场距清淤区间高程差别不大,结合现场具体情况采用绞吸式挖泥船配多级接力泵站串联,直接采用排泥管输送至排泥场。沿湖面采用浮筒布设排泥管线,施工中根据挖泥船的施工进度,等间距串联接力泵站。挖泥船清出的淤泥通过排泥管线输送到接力泵站的吸泥管口,接力泵站再将污染底泥通过无堵塞砂泥泵输送到指定的排泥场内。

3.疏浚底泥处置本工程河道施工需要大量的土方进行回填,以形成渠顶道路,因此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疏浚底泥经脱水固结一体化设备进行干化处理,达到回填强度要求以后,作为渠顶填方材料。

4.雨水面源控制六湖水系范围内面源污染控制规划建设模式的指导思想是“源—运移—汇”,即对污染径流产生的源头、污染物的运移途径,一直到污染物汇入的河道和湖泊进行全过程控制和截污,采取促渗、过滤、截留等自然生态措施进行控制,同时需加强相关方面的监督和管理。采用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会进一步加剧受纳水体水质的恶化,与武汉新区生态的规划理念相悖离。因此减少道路径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应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生态植草沟+雨水管道+滞留塘(前置库)一体化”生态型排水模式(见图1和图2),解决六湖水系周边道路及附近建设用地的排水问题。在该排水模式作用下,降雨初期的雨水冲刷道路路面形成径流后,挟带污染物进入生态植草沟,经植物吸附和土壤、滤料净化初步处理后,由透水管收集至雨水管道系统,而降雨中后期的雨水水质已有所改善,可通过透水管或溢流井收集至雨水管道系统。经过初步处理的雨水经管道输送后,再利用地势高差纳入滞留塘或前置库进行二次生态处理,处理后的雨水经管道系统排入湖渠,从而避免对六湖水系的湖渠产生污染。另外在设计时,结合雨水排放口的位置,布置水生植物,以形成滞留塘系统,对入湖(渠)雨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景观工程总体设计

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在六湖水系网络工程中不可或缺,不仅是展示六湖水系网络建设成果的最佳平台,同时对于水生态修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与强化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水深水生态修复以动植物净化为主,通过合理控制水深,设计漫滩、湿地等不同水体环境,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的生境,增大水生态修复的面积,丰富水生态修复的形式。2.丰富岸线渠道岸线设计中,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宜曲则曲,较长的平直岸线段,通过架设水上栈道,为水生植物种植提供条件。驳岸以自然护坡为主,生态自然。3.水质监测作为武汉第一个水生态修复系统工程,六湖水系网络工程具有示范性意义。因此,应在相应点位设置观测平台,满足水质监测和水景观赏的功能。4.生态护岸渠道生态修复的一大要点就是利用水生植物做好生态护坡,同时两岸植被对生态修复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如构树等浅根性树种不仅是两岸土层稳固的隐患,更存在着落果等影响水质的情况。本工程对两岸现状植被作出分析,替换部分不利于水生态修复的现状植被,以利于固土护坡。5.面源污染控制绿化植被能对地表径流起到很好的过滤和净化作用,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有力举措之一。本工程范围内的部分渠道局部地段现状植被严重缺失,无法满足滞留和净化的要求。工程将结合现状作出有针对性的景观绿化设计。6.生态修复及配景本工程为生态修复的示范性工程,良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很重要。因此有必要结合水生植物做好近岸的景观绿化设计,展现成果与效果。7.中远期景观建设平台水体工程建设有蓝线、绿线及黄线之分,为确保中远期景观绿化建设不对渠道生态修复产生干扰与影响,本次设计将包含滨水及近岸的部分景观建设,为远期的景观绿化搭建良好的生态平台。按照六湖地区总体景观空间构想及分区原则,可分为北部的历史文化风情区(墨水湖及周边地区)、南部的水上休闲运动区(南太子湖、北太子湖地区)和西部的湿地景观文化区(龙阳湖、三角湖和后官湖)等三个功能组团。这三个组团通过两条滨江景观轴、四条城市发展轴和一系列水系、绿化景观轴相连,构成一个有机整体。#p#分页标题#e#

结语

目前,六湖水系网络工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明珠河、汤山渠综合整治工程已经完成。湖泊水系网络工程生态设计是集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需要规划工作者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深刻认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选取特有植被进行河道水系的生态建设,同时发掘传统的水工、河工技术进行河槽、岸线治理,从而实现“宛自天成”规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