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经济教育实施策略

中小学经济教育实施策略

本文作者:刘丽湘 赖德胜 裴秀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小学经济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中小学生对经济世界的理解、经济知识的运用以及参与现实经济生活的能力,内容涉及创业教育、消费理财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商业教育等。其宗旨在于培养我国未来社会的公民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判断、适应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纵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课程计划,绝大多数是在小学期间开设经济学课程的,而在我国恰恰是个例外〔1〕。本文尝试对当前国内外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在汲取国外先进中小学经济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审视我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现状,提出改革我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合理化建议。

一、国内外中小学经济教育现状

(一)国外中小学经济教育现状

一般来说,市场化程度越高,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开展中小学经济教育的历史越长,经验也越丰富,开展得也就越深入。而这些国家发展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目的多在于培养经济人才,提升公民素质,开展创业教育。Mupier在1991年对60个国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国家皆已将经济学融入中小学校的课程内〔2〕。

1.课程设置和教育目标多定位于公民素质与创业教育

普遍被接受的观点认为: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教导学生如何做选择或决策,使得他们能够习得足够的经济学知识与推理能力,以便在这一复杂和变动的世界中,终其一生都能做出理性的决策,成为能参与、有责任的公民〔2〕。由于各国的教育制度存在差异,有关中小学经济教育的做法亦不尽相同,但多将目标定位于公民素质与创业教育。以下以韩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我国台湾等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小学经济教育发展比较好的案例进行分析。

韩国中小学经济教育于上世纪60年代起步,在上世纪80年代的教材改革中,除在社会课中大幅度增加经济教育外,对总体目标也做了重新修订〔3〕: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培养他们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青少年的经济素养、经济意识,做一个具有健全素质的国民〔4〕。而实行地方分权制的美国,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设经济课〔1〕,其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地开展中小学经济教育可以追溯到1960年〔5〕,在1977年“,经济教育框架(FTE)”取代“12点建议”成为美国中学经济学教育中新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掌握基本经济概念和经济分析工具,学会如何评判经济学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经济体制包括现实中各种经济部门的经济联系,具备公共方面或是私人方面的有关经济学知识,了解个体经济行为和个体经济行为如何被经济力量所左右,了解经济管理目标和有关经济决策方面的政策措施等〔6〕。德国在中小学经济教育课程设置上虽然存在着两种观点,但就加强经济教育的目标达成了共识:培养学生成为独立做出经济决定、判断经济政策、具有经济意识的公民,为现实的经济生活做准备〔7〕。

俄罗斯中小学开设经济课始于1992年,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俄罗斯已经落后了一步,但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俄罗斯的中小学还出现了特色学校———经济学校和经济学奥林匹克竞赛〔8〕,其开设课程的目的是致力于人的不断发展,使学生掌握新的经济条件与规律,参加到市场发展的新组织中去,不断提高人的生存能力。随后,政府也采取一定的措施并明确责任来推动该计划的执行,1997年出台的《普通教育机构的社会—经济学发展构想》中指出:经济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每个学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生活能力和经济行为能力,教会学生做出正确的经济抉择,教会学生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培养学生的经济素质和能力〔9〕;而在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目标则定位为:使学生习得足够的经济学知识与推理能力,在复杂和变动的世界中,无论是对个人的经济问题或是较广泛的经济政策问题,终其一生都能做出理性的决策,成为能参与、有责任感的公民〔2〕。可见,随着各国经济发达程度的增强,各国中小学经济教育愈来愈将目标定位于经济实践,定位于公民自主创业与公民素质的提高。

2.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将经济实践与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

仍以上述国家为例,在中小学经济教育的内容方面,各国普遍将重点放在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市场经济一般知识的讲授上,并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将经济实践与创业教育作为主要的内容定位。如:韩国高中经济教育内容包括高中社会Ⅰ和Ⅱ两部分。高中社会Ⅰ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和经济、国民所得、消费与金融、政府的财政、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经济发展与福利。高中社会Ⅱ包括:合理的消费、合理的生产、市场形态和企业活动、雇佣和劳资关系、经济成长和生活变化、国际问题与合作、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将经济教育的内容指向学生的经济生活与实践。美国中学经济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涉及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质量方法、社会管理目标等,除此之外,美国中学还通过与经济学相关学科的讲述渗透经济学知识来进一步加强经济教育〔4〕,讲授与设计多从生活实践出发,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德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主要内容广泛涉及经济政策、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等,也与德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是合格公民所必需的政治经济食粮。俄罗斯中小学经济教育在发展初期,对是以培养未来的企业家为主还是讲授经济知识缺乏相应的定位。2001年,在莫斯科,经济学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小学开设,家长和学生对经济教育也有极大的热情,在高年级,经济教育已完全作为单独的课程,其内容也有所发展:熟悉常用经济术语和概念,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和能力,将劳动看做财富的源泉,把学生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不断完善他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将学生周围的经济现象纳入学习的范畴,帮助学生了解经济结构,制定个人创业规划,确定职业目标,学习与企业公司的各种知识,将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定位〔9〕。可见,广泛选取与学生现实经济生活联系紧密的内容作为主要内容,且将内容定位于创业领域是各国经济教育内容发展的趋势。#p#分页标题#e#

3.通过职前职后双管齐下的培训确保经济教育质量

教师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变量。为了保证经济教育的质量,各国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美国为例,其主要采取的途径有:一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并强化经济学教育,以此来保证未来中小学经济学教师的专业水准;二是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主要通过现有中学教师重返大学进修经济学课程、参加中小学经济学教学夏令营、加入中小学经济学教学全国性网络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此外,为了促进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美国政府和学校还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如参加经济教育培训达到规定学分,可授予经济教育硕士学位,取得高一级学位,,意味着工资也将随之提高,这些措施对教师是极有吸引力的〔4〕。4.致力于建立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由于经济教育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除了在中小学设置相关课程、提高中小学教师经济素养外,为了达到中小学经济教育目标,还需建立经济教育支持系统,以确保中小学经济教育的顺利开展,以美日韩〔6〕为例:美国中小学的经济教育受到政府以及社会上各种组织的支持和指导,联邦政府设立了美国经济教育联合会(JCEE),各州设立了州经济教育联合会(SCEE),在各大学中设立了270余个经济教育中心(CEE),目前JCEE已联合各大学创立了一个全美经济学教育的最大培训网络。这样,从联邦到地方、从社会到学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小学教育支持系统,这也是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经济强盛、很多创业和高级经济与管理人才辈出的原因。日本也于1966年开始在全国各地设立了经济教育中心,这些教育支持系统主要负责的工作包括: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协助学校解决经济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负责经济教育有关资料的研究、开发、制作、分发,全面支援经济教育的研究工作和教师的研修,为发展经济教育筹措必要的经费等。韩国也于1988年在教育开发院设立了经济教育研究室,负责为中小学提供有关经济教育的资料等。

(二)我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现状虽然近几年我国小学、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中也增加了一些经济教育的内容,但经济教育课主要还是在高中阶段开设,小学和初中的经济教育课程相当薄弱。这一现状不利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造就优秀的管理人才,不利于我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

1.将经济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容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经济价值观深受“重德轻财”和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可追溯到孔子时代所创的思想体系,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荀子及其汉代儒学思想家沿袭孔子的这一思想路径发展下来,形成和发展了“为富不仁”、“求财不义”的经济价值观,建立了重义轻利、德本财末的主流经济伦理思想〔6〕。因此,我国中小学的经济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包含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我国有关中小学经济教育课程的最早记录为:清末明初的“修身课”“、法制及理财”课。建国后,教育部于1959年颁发的《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规定:初中设“政治常识”课,高中设“政治常识”、“经济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以后编写的中学政治课教材,大体沿袭这个课程设置框架〔1〕。这样,就将中小学经济教育的重心放在高中阶段。而在我国有限的中小学经济教育中,仍然定位于政治教育。如我国高中教材《经济常识》的目标定位:经济常识是一门思想政治课,而不是一般的具体经济专业课〔10〕,高一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经济常识课的目标: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讲述与公民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概况;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经济现象,提高经济生活的能力,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的志向〔11〕,在2004年的实验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经济生活》标准中,基本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也没有变〔12〕,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门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教育为己任的课程,是致力于中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13〕。

2.中小学经济教育内容极其有限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尚未独立开设经济课程,小学和初中只有少量的经济教育的内容,在小学三年级“社会”课中有关于新中国建国以来到现在经济状况的简单介绍;初二公民教育课中“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依法享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涉及到部分经济学知识;初三社会发展常识中有关于“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内容;我国的中小学经济教育主要体现在高一的政治课中,主要讲述商品和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和经营者、产业和劳动者、财政和税收、银行和储蓄、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9〕等内容。在2004年实验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经济生活》中,基本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必修课经济生活的内容,包括生活和消费、投资与创业、收入与分配、面对市场经济等〔12〕;第二部分是选修课经济学常识的内容,包括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走进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初期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由此可见,我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内容较少且缺乏连续性,内容较窄,且教学内容与高考、大学课程脱钩,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3.缺乏基本的中小学经济教育课程师资

我国现有的高中政治课教师多数只经过系统的政治学的培训,只学过政治经济学,未受过较好、较系统的的经济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培训,经济学知识本身不足,而且缺乏重返大学的机会,教师经验不足,缺乏开设经济教育课程的能力。而在小学和初中,相关的教师多由思想品德教师或班主任兼任,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4.缺乏社会范围的经济教育支持系统

目前,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尚没有开展中小学经济教育的明确规定,社会上也缺乏相应的与发达国家相类似的组织为中小学经济教育出谋划策,更缺乏国家经济教育中心来指导全国中小学的经济教育,为中小学经济教育提供资料与素材。因此,我国的中小学经济教育与发达国家差距愈来愈大。#p#分页标题#e#

二、对我国中小学实施经济教育的建议

(一)设定独立于思想政治课之外的经济教育目标与内容

市场经济、创业教育呼唤中小学进行经济教育,我国中小学经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应该定位于提高公民素质尤其是经济素质的提高及其创业教育上。现在我国仍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不少学生在九年级之后就进入工作状态,如不从小学和初中接触经济教育,就使很多学生丧失了人生很重要的一课。显然,我国现行的经济教育只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越来越不适应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经济学不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也不单纯是一门学科,而是人类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决策的工具,它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多种学科都有密切联系。我们应该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建立有别于政治教育的独立的经济教育目标体系,形成更宽泛、系统的内容。在课程发展初期,可以与其他课程相整合,但应该逐渐规划独立的目标体系与教学方案,将其视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研究与教学。

(二)尽快在中小学低年龄段开设经济教育课程

研究表明:许多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是在6-12岁奠基的,如,在小学,教育者就开始有意识地从身边的小事引导孩子学会该放弃哪些东西,哪些是必须得到的东西(如时间),当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些选择会带来的短期、长期结果以及可能的后果时,就会开始思考,如何在不影响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聪明地生活,理智地决定,积极有效地参与社会活动,使个人和社会持续发展〔10〕。为使学生从小就能正确地认识经济社会,我国学校中的经济教育应从低年级开始。

(三)致力于建设师资队伍及其教育支持系统

现在我国中小学基本上没有专业经济教育教师,科班出身的经济类专业学生也很少去从事普及性的经济教育工作。因此,中等师范学校应该增加或加强经济类课程,以使其毕业生能够从事普及性的经济教育工作。对现任的经济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计划地送往有关高等院校接受系统培训,并根据受训对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形式,如长期的、短期的、初级的、高级的、全面的、专门的等。同时,应该建立一系列中小学经济教育的支持与保障系统,如通过建立中小学经济教育研究中心、发行相关系统的出版物,建设中小学经济教育网站等手段来普及中小学经济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