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生道德素质培养方式

中职护生道德素质培养方式

 

随着护理工作范围的扩大和内容的增加,护士担负的责任越来越重,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更要具有在护理实践中分析伦理冲突、解决伦理问题、进行伦理决策的能力[1]。伦理决策者的道德水平、知识程度以及对伦理理论和原则的应用等都会影响一个人在某一情境中所采取的道德行动的正确性[2]。   1护理伦理道德教育现状   我们初步对2009—2011年中职护理实习生116人和在校生149人分别进行了护理伦理道德教育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生护理伦理道德意识较为淡薄,对中职护生应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护理伦理道德教育。在护理伦理道德教育问卷中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基础学历;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与父母沟通交流程度;自我评价是否孝敬父母;与父母发生矛盾怎样处理;是否主动关注过有关家庭伦理道德的知识;你认为学习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对你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有无帮助;你印象中学习过的家庭伦理故事有哪些;在哪些课程中接受过伦理道德教育;护生是否有必要接受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在学校及实习期间教师在教学中所教授的伦理道德内容是否充分;通过教师的讲授对家庭伦理知识的认识是否提高;通过护理专业的阶段性学习,伦理道德意识有了怎样的提高。   2中职护生及中职护理教育的特点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职护生平均年龄为(16±1.5)岁,独生子女居多,成长经历单纯,家庭伦理道德意识淡薄,伦理道德基本常识缺乏,基础文化知识薄弱,自控力、自律性不强,遇到问题易紧张激动,情绪波动较大,处理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较好的换位思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与本专科学生相比综合能力较弱。当今,疾病谱的变化对疾病的预防、患者的照顾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健康观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也对护理专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护理的观念、职责范围、作用与功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就是从以被动执行医嘱为工作核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开展工作,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层次提供整体护理。它既服务于患者,又服务于健康人群,既着眼于病,又着眼于人,是一门充满着人文关怀的专业,是结合科学、伦理与艺术的一门学科。因此,中职教育既是对护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护生将所学医学护理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更是对护生进行思想品德、护理伦理、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进行塑造的过程。   3研究护理伦理道德教学的方法   护理伦理是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是运用伦理学原则和道德原则来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如何使护生掌握护理伦理道德知识,应针对其成长特点及学习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1学校护理伦理道德教学   在校学习期间,除开设专门的护理伦理学课程外,在其他临床理论课教学中,应结合某一疾病或诊疗护理操作规程进行相关的伦理知识学习。例如,急救护理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内容有院外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心肺脑复苏、休克、理化因素所致急性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常用救护技术等。该课程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这一阶段学生缺少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及抢救措施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每个章节的讲授过程中,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使用实训教具模型、视频录像、案例分析、重症监护的抢救设备、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资料等进行情景教学,与此同时对伦理学知识进行重点渗透,采用启发式、经验式、研讨式、模拟患者、角色演示等教学方法,使护生懂得尊重患者的生命、尊严和权利,服务于所有人,给予公正护理,一切为患者利益着想,不做有害于患者身心之事,做到有同情心、仁慈、和蔼、慎独,学会分析医疗环境中隐含的伦理问题,明确实施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所必须承担的伦理道德责任[3],以培养护生解决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提高护理伦理道德水平和伦理决策能力,树立职业自豪感、责任感。   3.2临床护理伦理道德教学   护理工作是对患者的护理、关怀和照顾。关怀照顾是护理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根本所在,护理不仅是照顾患者的身体,还包括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因此,护理工作与伦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离不开对伦理道德的思考和实践,在护理实践中注重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使护理伦理原则和规范真正贯彻到每项护理决策中去,护理工作的本质才能得以彰显。   3.2.1制订护理伦理带教计划   进入临床的护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护理工作。应制订周密、合理的护理伦理带教计划,保证护生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知识结构。金慕妊在其论著《护理伦理与实务》一书中提到,伦理学教育战略应包括临床讨论(Clinicalcon-ference)、案例分析(CaseStudypresentation)、伦理学实习(EthicsRounds)。临床实习初期采用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案例分析法进行,首次接触临床环境的护生,对护士的角色以及护士做出的伦理决策非常敏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引导、总结等可以提高并加深其对护理伦理学的认识和理解。护生跟随高年资教师进行教学查房、与责任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探讨伦理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与他们的接触,能切身感受到临床中存在的伦理问题,积累解决伦理问题的经验,增强伦理决策能力。   3.2.2引导护生建立坚定的内心信念   坚定的内心信念是人们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人们根据自己的道德理想、道德观念而进行道德选择和行动,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一种责任感。稳定的内心信念不仅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也是调整护患与医护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护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常常感到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造成自尊心、自信心、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挫,在这种情况下,带教教师应积极引导,身正示范,帮助护生建立稳定的内心信念,使其树立正确的护理专业理想,才能从根本上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帮助患者解决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健康问题。#p#分页标题#e#   3.2.3培养护生的慎独意识   “慎独”是护理道德修养的最高目标和标准[4],只有真正具备了“慎独”精神,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化和系统化,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慎独”反映在护理工作的许多方面,如夜班工作质量、分级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床头交接班、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危重患者护理等。加之护理人员单独操作的机会多,有些工作是在患者无法感知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患者很少了解操作正确与否,很难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因此,应培养护生的慎独意识,使其能够自律、自省,不断用行业规范审视自己的工作行为,在任何时候都不做损害患者利益和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事。   3.2.4融洽护生与患者的关系   护理服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患者有权力选择为其服务的护士,对实习护生从心理上有一种排斥感[5],护生进入临床后,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跟随带教教师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对患者而言,带教教师是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对学生而言带教教师则是护理技能的指导者。在带教过程中,教师既要保证患者的权利不受侵犯,又要让护生学到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患者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护生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并加以解决。   4提高对护理伦理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建立评价机制   护理教育者应认真思考和高度重视对中职护生护理伦理道德的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护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护生伦理道德水平。教学过程中指导护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伦理道德观;教育护生尊重生命的尊严,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指导护生提高对现代医疗环境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的感性认识。同时采用理论考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讨论等多种形式,考查护生伦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综合评价护生道德判断力及发现和解决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服务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护生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伦理决策能力。崇尚“以人为本”,坚持不伤害、互利、尊重、互助和公正等基本伦理原则和道德原则,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促进护理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