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因材施教分析

幼儿教学因材施教分析

1在幼儿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理念的主要途径

1.1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

开展因材施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为每个学生制定最有利于其发展的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感情,仔细的了解每个幼儿的性格、爱好、脾气等方面的情况,然后给学生分层分类的开展教学。对此,教师需要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与孩子的沟通、与家长的交流、对孩子的观察等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具体情况。当然,教师在进行具体了解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短信平台、QQ聊天、电子邮箱、电话交流、网上留言、家长会等方式来使教师充分的通过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再结合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观察,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并据此开展差异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了。但是,做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付出更多的感情、精力和爱心,尤其是对于学生的一片爱心是不可或缺的,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每天都应高高兴兴地、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个孩子,蹲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他们,平时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而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原因[2]。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想法和能力差异也很大,一般3岁的儿童大脑重量只有成人的60%,而6岁时就已经达到成人大脑重量的90%,所以不同年龄段需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都会慢慢的与教师形成一种默契,慢慢的教师也就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性格,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开展因材施教提供方案。

1.2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

教师是课堂教学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开展因材施教离不开教师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扎实的教学实践技能。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不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很低,比如,很多幼儿园在招收教师的时候全看学历高低、是不是多才多艺,性格脾气如何,而具体说有没有过硬的教学技能这都是次要的。而实际上,学校这种直接或者间接不重视教师实践知识和技能的态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幼儿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取向,那就是教师参加工作后也会不重视自己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单纯重视学历和知识面[3]。其结果就是很多幼儿教师抱着高学历但不能很好的履行幼儿教师的职责,教不好课,而在这种情况下更是谈不上什么因材施教。另外,教师在参加工作后,仍然对幼教这个行业形不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自己的工作定位模糊。因此,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部门或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应该对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目标进行调整,改变以往普遍存在的或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或以具体方法、技能传授为主的培养或培训目标,致力于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幼儿教师的事业心、教育观念、实际教育行为与教育能力的综合提高。而且,我们还要多措并举的提高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素质和专业素养,也才能使教师更好的具备因材施教的基础[4]。

1.3完善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上,我们很注意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方法,追求的是有教无类的目的。大部分教师都希望通过课堂教学,使原本有差异的学生之间的差异都消失,使他们获得共同的进步,这样的教学才被认为是成功的。其实不然,不同的学生之间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并逐步树立成功的自信心,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要想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调整授课思路。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师的关注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比如,教师讲课的时候,有的孩子一直挠头、眼神茫然,那就表明他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或者不喜欢这种方式;有的孩子注意力很集中,而且眼神也在跟着教师的动作,那就说明这个孩子已经能够听懂教师的讲课,而且接受了这种方式。这时,教师在根据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动作、眼神等确定下一步如何深入调整教学思路[5]。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包括表情的、神态的、甚至动作的、眼神的,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动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境等信息,进行重组与调控,以便及时改变策略,生成真正有效的教学思路,这才能为科学开展因材施教策略提供平台。

1.4因地制宜的调整教学内容

幼儿期是人生历程中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一个人心理发展的许多关键期都处于这一阶段。进入幼儿园学习,是一个人接受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接触社会的开始。因此,做好幼儿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现阶段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必然就会在竞争中失败。而人才资源的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因此,幼儿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也会影响整个民族未来的发展。目前,很多地方所采用的教材都是规范化的、模式化的。但是,我国面积广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教育环境也是差异巨大。而这些差异,又将直接反应到幼儿成长和受教育的环境之中。比如,很多幼儿教材中要有舞蹈、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师资和硬件条件,无法实现这种要求。因此,我们需要有机的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教学条件,因地制宜的调整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结合各地区的特色开展幼儿教育,也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提高幼儿教学效率。

2结语

总之,幼儿素质启蒙教育是培养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和谐发展的完整儿童。幼儿的心理正处在形成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如同一粒种子处在萌芽期。拥有种子并不希奇,关键是看针对不同种子的生长情况,如何调整栽培管理方式,使他们茁壮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不能客观对待幼儿之间差异的一刀切式的教育,就如同不能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模式对待生长各异的种子一样,必然会对幼儿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因材施教成为提高幼儿教学效率的必然途径。但是,真正有效的在幼儿阶段开展因材施教,一方面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不断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整个社会给予幼儿教育更多的重视,这样,才能逐步的在幼儿教育中形成因材施教的理念,形成高效的幼儿教学。#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