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声乐课程的革新

音乐教育声乐课程的革新

 

一、声乐演唱技能课   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的授课方式与表演专业大致相同,都是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讲授演唱技巧,其中包括发声方法和歌曲演唱,因为个人之间的声音条件的差异所以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技能课中的主要形式,这种形式是针对个体差异而调整课堂教学方法的,所以应该沿用的,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课堂中也会出现问题,例如:发声练习中对演唱技术过于高难,歌曲演唱中,教师选择的教学曲目过于难掌握。这样是学生们既没有掌握到基本的声乐演唱技术,同时也没有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风格与表现力。所以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课堂中,我们必须改革,使课程更适应学生们的培养目标。首先就是在发声技巧上,要打好基础,练习要从中低声区开始,使声音处于正确稳定的位置,然后慢慢的根据自己的条件加深难度。在歌曲演唱中,教师要减少高难度的作品,尽量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音域和歌唱技巧的歌曲。在曲目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中小学校的音乐课的课本为参考,选择能用在今后工作中的曲目,这样使学生更能从容面对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   二、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实践课程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中小学校,这就要求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班级组织与控制课堂的能力。单一的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声乐课程就应该开声乐小组课,声乐教学实践课,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集体协调能力又能锻炼学生们的互相合作的能力。对于中小学的音乐课,老师要面对的是大班型,学生人数大约在30—40人,要想上好一堂音乐课,就要求音乐教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面对学生们,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术,语言组织技能,讲解技能,伴奏技能等。声乐小组课与教学实践课的开设就有效地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声乐小组课中,学生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应该有的声乐演唱技能,还可以聆听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并且及时的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既能提高自己也能帮助其他的同学们。在大学一二年级中可以多则重于学生们的声乐技能训练,到了三四年纪的时候,侧重点应该有所变化,因为学生要面临就业问题,所以“怎么教”成为了重中之重。所以在三四年纪的时候应开设声乐教学实践课。引入微格教学理论,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角色互换,模拟中小学音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当老师或者学生的角色,这样来体会大班级音乐课的课堂形式,可以使学生更能直接地面对课堂中应该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有效地解决。在教学实践课堂中,学生们要经过精心的备课和准备,来应对学生的问题,同时讲课的学生们要做好正确的范唱与伴奏。在课程结束后,同学与老师要进行讨论,针对课上出现的状况,给予正确的解决。根据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开设声乐教学实践课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继续发展。   三、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法课程   音乐教育专业顾名思义,时教育行为,所以对于本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只具备声乐的演唱技能,而忽略了声乐的教学技能,那么我们在面对将来的从业中,根本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开设声乐教学法课程是非常必要的,就像教育领域的其他学科一样,教学方法的好坏是作为一名教师好坏的衡量标准之一,声乐教学法包括在其中,比应该受到重视。在声乐教学法课堂中,主要讲授的是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从理论上把握声乐演唱的基本理论,声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特征,以及声乐教学对象的心理以及生理特征,和教学的普遍规律。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的工作方向是中小学的音乐课堂,这就要求学生们足够了解中小学生的嗓音特点以及能够接受的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中小学生的嗓音特点是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在课堂中要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将声音训练的难度降低,根据中小学生的音域来给出正确的发声训练。在歌曲选择上也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因人而异,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小学音乐书作为参考,但是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变声期的阶段,所以歌曲的选择上和嗓音的运用上都要慎重。在教学方法上,更要讲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们充分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并且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对于毕业生来讲,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四、结语   经过上述的阐述,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社会的进步对音乐人才提出更高更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不能墨守陈规,我们一定要在长期以来声乐教学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引进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变课程设置以及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深化研究,形成一套更适合社会需要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真正地运用到工作中去,使音乐教育事业得到更新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