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训总结范例

音乐实训总结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戏剧语言艺术;主持人群;语言应用

在素质教育导向的大前提下,各高校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尊重个性的方式让学生形成对音乐的基本认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由中国音像协会、新华网、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和北大青鸟音乐集团等组织和机构联合主办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目前国内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校园音乐节项目。作为中国大学生群体的权威音乐文化品牌,大学生音乐节的出现符合中国音乐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发掘出了大量全面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

一、大学生音乐节的概念和缘起

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音乐文化项目,歌唱比赛和巡演是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此外,还包括校园歌手训练营、校园流行音乐排行、大学生音乐盛典等活动内容。从活动开展的宗旨来看,莘莘学子的青春活力以及他们对于音乐的热情是大学生音乐节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通过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喜爱音乐的学生可以找到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为他们今后的艺术生活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从活动数量和举办时间来看,全年超过300场的音乐比赛和演出意味着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一项具有持久影响力的音乐盛事。从活动开展地来看,大学生音乐节联合了我国北京、广州、杭州、成都、香港等数十座城市的百余所高校。大学生音乐节代表着中国校园流行音乐的最高水平,在大量从事音乐创作的专业人士的推动下,高校教育和社会音乐文化进行多方位的碰撞与交流,进而促进中国校园音乐的健康发展。在上世纪90年代,以民谣风格为代表的校园音乐曾经风靡一时,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人们所喜爱的流行音乐风格越来越丰富。在这种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要与时代接轨,发掘各具特色的校园音乐人才,提高校园音乐的文化影响力。当代的大学生需要一个同外界交流的窗口,高校音乐教育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平台。为了缓解高校音乐教育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大学生音乐节应运而生。伴随着实体唱片行业的逐渐式微,音乐综艺节目和各类歌手选拔赛事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流行音乐传播的主要阵地。但是对应学生需要的音乐项目却非常少,校园音乐被人们严重忽视,这无疑会阻碍高校音乐教育的持续发展。“用知识创造音乐、用知性演绎音乐”是大学生音乐节的基本诉求,众多音乐组织的加入使得大学生音乐节有了相对完整的音乐产业链的支持。

二、大学生音乐节对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为学生提供音乐实训机会

音乐人才是引领校园音乐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艺术节这样的活动项目来培养艺术人才,被无数实例证明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艺术活动的顺利举办不仅需要歌手,还需要艺术管理人才。在大学生音乐节的活动中,学生扮演着组织者、管理者、参赛者等不同角色。各种活动都有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实践的演练可以让学生的能力更加全面,进而促进高校音乐艺术文化活动转入良性发展的方向。此外,音乐训练营是大学生音乐节的重要内容,“青春公社”是实现这一内容的主要载体,它具有音乐创作实践课堂、大学生原创音乐分享平台、大学生音乐交流地等主要功能。作为培养未来音乐人才的场所,由大学生音乐节所提供的大量便利条件,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接触到音乐制作的相关流程。随着原创音乐作品的不断推出,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独立创作能力的音乐人才,并带动相关音乐产业,让音乐训练营成为创作歌手的孵化器。总的来说,大学生音乐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实训体系,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参与者都可以在其中进行学习和获得更为深入的感悟,进而挖掘自身潜质,提高综合素养。

(二)以文化品牌提高校园音乐影响力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音乐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个音乐艺术文化品牌,大学生音乐节不仅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更能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提升高校的文化活力,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此外,大学生音乐节还能起到传播艺术精神,以艺术团体的形式丰富观众的生活,进而发挥服务公共文化的作用。中国大学生音乐节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音乐项目,在可预见的未来,它还会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国际文化品牌。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等,都将会在大学生音乐节的举办期间得到体现。品牌文化的形成将吸引更多的艺术人才投身到高校音乐教育的事业中,最终提高大学的整体竞争力。

三、通过音乐节改革音乐教育的原则和思路

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我国高校存在着普遍的共识:音乐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渠道。以大学生音乐节为代表的各类音乐活动是构成高校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只有将实训和理论课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培养学生掌握关于音乐艺术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课程内容的增加是十分必要的。对此,各高校应大力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在推广音乐节类别的音乐项目时,各高校应遵循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一,只有当舞台演艺建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商业化的音乐传播方式喧宾夺主,让音乐节的举办真正为高校音乐教育服务。第二,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最为核心的目的,任何活动的开展都不应背离这一点。第三,大学生音乐节的组织要适应地域文化的特色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不可生硬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在改革思路上,为了有效提高音乐人才的培养质量,各高校可以将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作为重点。通过积极开展与各种音乐组织的合作,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让校园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打造出新型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大学生音乐节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启发

(一)积极吸引社会演艺人才

2015年度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邀请到了李荣浩、水木年华、杭盖乐队等国内知名的演艺人或团体来担当嘉宾和评委,而2016年度的中国大学生音乐节则是由钢琴演奏家李云迪来担任形象代言人。李云迪的加入代表着世界级音乐人对于中国校园音乐的密切关注。经过选拔,大学生音乐节中的优秀歌手可以得到张洪量、金贵晟、庞龙、张漫、科尔沁夫等数十位歌手的悉心指导。通过知名导师的设置,学生们在声乐、形体和舞台表现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据统计,有九成以上学员在专业的帮助下有了自己的原创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大学生音乐节的举办能够吸引大量的演艺人才参与到音乐教育中,这一点值得各高校学习和借鉴。按照这个思路,音乐训练营的主讲嘉宾还可以由背景各不相同的民间艺人、名师巨匠来担当。对应地方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主题,强调现代音乐的开放性特征,立足于传统文化根源,为校园音乐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二)加强学校与社会音乐结构的合作

中国的高校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而社会音乐机构则在宣发、传播方面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从中国大学生音乐节的成功经验来看,加强学校与社会音乐机构的合作,实现音乐教育和产业资源的共享,是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专业的音乐院校以培养音乐人才为主要目的,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学科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站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高校的音乐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术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平台同社会音乐机构达成合作,并逐渐形成互相补充、互为支撑的关系。比如在流行唱法的教学中,师生们需要了解流行音乐的编曲特点和历史渊源。类似的教学需求完全可以通过与音像协会的合作得到更好解决,双方可以定期组织音乐会,为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音乐流派。这种合作不仅能满足高校音乐教育的需求,也可以发挥社会音乐机构的传播功能,一举两得。

(三)加强艺术活动的管理

大学生音乐节的规模较大,维持时间比较长,因此需要相对高效的管理水平。为了确保音乐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音乐学院应加强对音乐活动的管理。第一,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音乐活动管理制度,通过明文规定来明确各个岗位的分工与责任。第二,成立艺术实践教研室,安排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监督音乐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第三,应强调统筹规划,要求所有的音乐活动与相关的行动计划在具体开展之前,由艺术实践教研室安排讨论会议,对活动策划进行审核和修改,力图使每一次活动都能进行得有条不紊。此外,在一个阶段的活动结束之后,还要有总结会议,对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并展望未来。

五、结语

中国大学生音乐节的目标是发掘校园中的音乐人才、助推中国音乐发展、打造属于中国大学生的专属文化品牌,其理念是“由校园发端,推动音乐文化领域的创新”。在功能上,大学生音乐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还能扩大校园音乐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音乐人才投身到高校音乐教育的事业中。通过音乐节改革音乐教育,应围绕着学生的切实需求,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全面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不仅需要积极吸引社会演艺人才,还应加强实践活动管理,寻求同社会音乐组织之间的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论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2009.

[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实践中的评价,指的是针对课程的特点和组成教学的各个要素,通过收集和分析课程实施过程各方面的信息,科学的检测和判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是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益等方面进行判断和评定的过程。“克隆巴赫区分了在评价时要做出的三类决定:(1)关于改进课程计划的决定;(2)关于有关人员尤其是教师和学生情况的决定;(3)关于课程计划管理情况的决定。不同的决定会导向不同的评价方案。”[1]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对课程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反馈,将教学活动中的各方面信息及时而有效地返回到教师,可以敏锐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验证每一门课程从备课到授课到课后反思是否有效,制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授课方法是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操能力相适应,二是促进,每一次的评价是为下一阶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经验,并作为一种积累,使音乐教学活动产生最优化的效益,让音乐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得到发展,应用和推广。

一、构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教育者在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决定时,必然会反应出某种基本的取向,在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构建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目的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而不是评定课程计划的优良程度”[2],音乐类课程以学习弹奏、演唱等实践技能为主,每项技能都分为多个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时间的累积和训练难度的加大,才能逐渐掌握某一项技能,在课程的阶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收集具体而详细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进度以及自身水平,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掌握某一特定的课程内容,指导课程实施者反思课程计划修订过程中的不足。总结性评价,这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通常是在课程计划完成后,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后进行的,它的焦点放在整个课程计划的有效性上”[3],音乐类课程学习的有效性,旨在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音乐基础知识,是否能够掌握一项及以上的音乐技能,是否能够设计并实施学前儿童的音乐活动,从而反思课程的编制与实施是否合理。

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各门课程的评价标准

(一)《音乐基础》课程

1.课程性质与内容简介

《音乐基础》为必修课程,是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学唱儿歌等内容重新整合,根据学前专业的要求和幼教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构成音乐的要素,掌握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视唱练耳基本技能进行读谱,划拍、视唱、听辩等音乐活动,学习基本发声方式,学唱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必须掌握的儿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未来的幼儿园教师更好地了解音乐,感知音乐并喜爱音乐,为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2.课程评价体系

(1)学习任务:乐理与视唱练耳:音符、节奏与节拍、音程知识、读谱识谱相关技能、调式(西洋大小调、民族调式)、和弦、两升两降调式内的视唱。声乐:讲解发声方式,元音训练,较为简单的中国艺术歌曲和中国民歌。儿歌: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小、中、大班的所有儿歌。以上内容分三个学期完成。

(2)评价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应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学会识谱、读谱、划拍视唱,掌握基本的声乐发声方式,学会运用读谱视唱、听辨等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能力,增加感性经验。能力目标:初步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积累儿歌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素质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视唱、听音训练;发展音乐听觉和记忆,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基本的情感表达能力,能视谱即唱一般的音乐作品片断,能听辨简单的节拍、节奏型、音程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读谱视唱技能与弹奏能力。

(3)评价内容

课堂评价:评价学生在学习中是否掌握乐理知识,是否自主构建音乐基础知识体系,是否掌握基本的视唱练耳相关技能,是否注意联系学前专业的特点和幼教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把学到的技能真正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后评价:按时完成并加强课后的练习,及时复习巩固视唱练耳技能,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与效益及时检查,评价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把讲授、练习、视唱,听辨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阶段性评价:采用小测,抽查视唱曲目,儿歌表演唱等测试性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反馈:每学期期中与期末的教学座谈会,学生反馈教师教学情况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评价周期:三个学期,以乐理知识的学习作为阶段性评价的节点。

(5)评价方式:以师生互评为主,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成果。

(二)《琴法》与《学前儿童歌曲弹唱》课程

1.课程性质与内容简介

《琴法》与《学前儿童歌曲弹唱》同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技能必修课程。琴法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键盘乐器的基本演奏技能,使学生熟练弹奏并储存一些曲目,课程内容包括钢琴基础训练、钢琴曲目弹奏、基础即兴伴奏知识等。通过训练,能使用正确的手型、指法弹奏音阶、琶音、和弦、练习曲、小型乐曲,通过弹奏不同体裁、风格的乐曲,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拓展音乐审美视野,具有正确理解、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学前儿童歌曲弹唱》的实训内容包括伴奏与弹唱基础知识,伴奏和声与音型的设计与使用,儿歌正谱弹奏与分析,两升两降之内的儿歌伴奏编配等。音乐技能课程符合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岗位群的职业要求。

2.课程评价体系

(1)实训任务

《琴法》实训任务为:1.基本乐理和各种基本弹奏技能。2.强化基本功和手指独立的训练。3.综合训练与技巧性乐曲的强化训练。《学前儿童歌曲弹唱》实训任务为:第一学期:(1)钢琴伴奏与弹唱基础知识。(2)设计、编写并弹奏歌曲伴奏和声与音型。(3)弹奏与分析儿歌正谱。第二学期:(1)为两升两降之内与民族调式的儿歌编配伴奏。(2)踏板的功能与运用。

(2)评价目标(含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应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能用正确的手型、指法弹奏乐曲,具备感知与弹奏小型钢琴作品的能力,熟知钢琴伴奏与弹唱的基础知识,学会为儿歌配置和声并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掌握儿歌弹唱的练习方法,弹奏并分析不同调式、风格的儿歌伴奏正谱,积累感性经验。能力目标:弹奏不同难度和体裁风格的钢琴作品,理解并掌握钢琴伴奏的基本知识与编配方式,在训练中学会为儿歌编写伴奏并弹唱,积累音乐语言与伴奏经验,培养和发展音乐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音乐表达、弹奏、编配伴奏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及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的素质。

(3)评价内容

课堂评价:1.评价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与积极性,是否将钢琴基础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是否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弹奏,是否掌握伴奏的基本知识,是否能用学到的方法为儿歌编配合适的伴奏并弹唱,是否能将学到的儿歌弹唱技能运用于幼儿音乐活动中,是否能够把学到的技能真正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2.评价教师是否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是否将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成实训任务以及如何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后评价:要求学生必须加强课后练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以便于在下次课堂上反馈练习成果,每天应确保练琴的时间和效率。阶段性评价:采用一对一回课,阶段性分小组弹奏,期末考试,习奏会、技能比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反馈:同《音乐基础》课程。

(4)评价周期

《琴法》课程:三个学期,前两个学期为必修课,第三个学期为选修课,即对钢琴演奏有兴趣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技巧提高。《学前儿童歌曲弹唱》课程:两个学期,第一个学期主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基本的编配知识,是否积累了大量的儿歌正谱弹奏经验,第二个学期评价学生是否将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5)评价方式

针对课程技能型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设置的评价方式,以学生在课内的自学,分小组讨论交流,一对一个别回课指导以及习奏会、技能比赛等综合性活动等相结合。

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运用评价体系

根据当前福州地区学前师资的音乐技能存在的问题,除了进一步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合幼教工作实际之外,合理地运用好评价体系也有助于学生在就学期间明确自身在每个学习阶段已达到了何种水平,还需要何种改进,关于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地运用评价体系,笔者认为,一是要制定详细的分级测评表,将学习内容由低到高进行分划,分点明确每一级别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来确定期末考试分数,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长。二、在合适的时间运用评价体系,既可每节课评价学生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也可通过小测,习奏会、技能比赛等方式考查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还可通过访谈、座谈会等方式请学生对教师的授课进行评价,提出建议以促进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三、每次课程评价应形成具体的书面报告,并提出预设性的可行性的调整建议。

四、结语

总之,探索构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评价体系,能够简化音乐学习的抽象带来的困难,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评价积累音乐技能,获得学习的满足感,提高学前师资的艺术培养质量,从而能在幼教工作中自如、有效地开展各类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150.

[2]同上,153页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3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空间区域、不同的人文背景下,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品位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音乐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艺术的认识,也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进步,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旨在真正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探讨

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背景下的音乐得以在各国传播,这引起人们对音乐的空前重视,为满足国家以及社会需要,我国各大高校纷纷设立音乐教育这门课程,学校也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魅力上。音乐可以让身体放轻松以缓解压力,可以敲开封闭的心灵,缓解忧郁苦闷的心情,此外,音乐可以刺激脑部,活化脑细胞,一言以蔽之,音乐对人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学生在审美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受各种各样因素比如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性等的影响,我国高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在音乐素质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一些贫困生而言,他们已经失去通过音乐培养并提高审美情趣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以及教师要想开设音乐课程,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哪怕勉强的开设了音乐课程,也很难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敏感性以及创造性。

(二)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教师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学习。音乐的价值具体就表现在与其他艺术结合时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但目前我国音乐教育中还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的现象,就教师而言,他们只是单纯的向同学们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其他知识的拓展则是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不能有效体现音乐的艺术美感。

二、新形势下高校音乐教育的相关发展方向

素质教育不断加深的今天,高校音乐教育得到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不少专家学者更是为音乐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本文就其发展方向展开简要论述。

(一)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

多元化音乐教育是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我国先进科技的发展,推广多元化音乐文化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引入多元化呢?本文提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将国内外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音乐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中国音乐文化与国际音乐文化时,要做到真正结合我国国情和音乐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有效的吸收来自国外的优秀音乐文化,促进音乐的全球化进程。(2)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与历史,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56个民族,为此,中国必须坚持以汉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为支点,广泛吸收世界音乐元素,以在中国构建起多元化的音乐发展平台。(3)积极设置多元化的音乐课程,不断改革音乐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最终将世界音乐与中国音乐有效结合在一起。

(二)积极引进“原生态音乐”

原生态是一种未经加工的音乐形态,它存在于最原始的生活环境中,是原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将“原生态”这个概念引进高校音乐教育还有一系列难度,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原生态音乐制度,以保障“原生态音乐”能够完善、及时的引入到的高校音乐教育当中去。首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会呈现出不同的“原生态音乐”,这些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对这些不同的音乐文化,各大高校就应秉持宽容的原则,真正做到兼容并蓄;其次,“原生态音乐”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等等,为此,各大高校不能全盘接受,相反的,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做到顺应时代要求,选择那些典型的、健康的音乐作为教育素材;再次,要积极在高校课堂中引入原生态教学,保证广大师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音乐;最后,不断加大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这有利于加大音乐文化之间的融合,最终促进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效音乐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在审美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没有真正继承和发扬原生态音乐等,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发展。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着重指出要注重音乐教育的多元化,要积极引进“原生态音乐”,最后,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旨在为高效音乐教育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雷济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07:187-188.

[2]石延涛.浅谈高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227-229.

[3]冯彬.文化产业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73-74.

[4]任粉平.新形势下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J].黄河之声,2013,17:49.

第二篇:谈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

摘要:民族音乐学由西方传入我国,因此中国学者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民族音乐学理论,并在“拿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根据我国国情和文化特征改进民族音乐学研究方法,使民族音乐学具有中国化特色。民族音乐学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我国已经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高校音乐教育和科研工作对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音乐教育;高校

高校音乐教育者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系统了解和考察民族音乐学,挖掘民族音乐学的文化内涵,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民族音乐学,然后提出了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具体包括学科交叉研究与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基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音乐学研究、注重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整体性与综合性等三个方面,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一、民族音乐学概述

民族音乐学由民族学和音乐系两部分组成,是音乐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指的是在民族文化背景下对音乐教学研究的一门学科。民族音乐学最早形成于19世纪,与民歌同步发展起来,主要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研究民族音乐,而且研究对象以世界各民族音乐为主。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是各民族传统习俗中的音乐,主要包括东方高等文化的音乐研究、欧洲民俗音乐研究、各部族的非欧洲音乐研究和音乐人物研究等。

二、民族音乐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展的一点思考

(一)学科交叉研究与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民族音乐学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合并交叉学科,并将母语音乐文化内涵作为研究的价值取向和主要依据。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建立在深厚的高校资源和基础之上,相应的,中国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在传统音乐与民族音乐基础之上。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国,音乐与舞蹈、表演、诗歌紧密相关,并与美学、哲学、意境、内容、创作手法有机融合。对音乐的研究需要从音乐起源、风格特征、技术技巧、存在形式、演变过程等方面入手,探索音乐的审美价值取向,获得全面、系统、真实的原始资源与结论。一些音乐研究人员割裂了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孤立地研究民族音乐学,不利于民族音乐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研究。民族音乐学家不能深入了解隐藏在音乐背后的文化、达不到音乐研究与思考的高度、不能对民族音乐学研究进行创新。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单纯使用一种理论来解释其中的规律是不科学的做法,因而需要吸收和借鉴外来的理论与方法,开拓民族音乐研究的研究思路、创新研究角度。

民族音乐学家应该从本质上认知民族音乐,在音乐创作上给予理论支撑,并在民族音乐研究上拓展音乐风格、丰富创作素材、提高审美情趣、创新创作技巧,为民族音乐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深化发展。

(二)基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民族音乐学研究

高校是民族音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高校应该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民族音乐学科特色,广泛开展民族音乐教研工作,使民族音乐这门学科的科研成果得到充分的运用。民族音乐学科的构建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语言学、音乐音响学、律学、艺术著作、多媒体演绎与保存和社会文化影响等,民族音乐学科构建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并对其有所沉淀或贡献。对民族音乐学研究资源的完善和共享可以通过专业的学术交流来实现,目前高校的学术考核与学术资源建设过度重视文化元素,忽略了对元素收集过程的考核与论证,所以非常有必要增强社会实践和学术铺垫的桥梁构建。高校灵活、广泛地开展各个层次的民族音乐学术交流能够扩大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进而达到推广民族音乐的目的。民间交流是推广民族音乐的一条重要途径,包括整理和挖掘民族音乐与传统音乐资源。例如,现场录制和采集民间艺术形式,对民歌的采风和收集等。此外,对民族音乐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该及时进行展示、公布。公开演出传统音乐和民族音乐,公开展览音乐试听媒体和音乐图像资料等。音乐的开放融合有助于民间领域与专业领域对民族音乐产生思想共鸣,进而获得更为广阔的交流空间,加速学术科研与民间社会的融合,实现民族音乐的跨越式发展。

(三)注重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我国与东方国家的音乐都具有横向联系,注重音乐的综合性与整体性。因而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应以我国音乐研究为基点,依据国民的传统音乐思维具体加以研究。民族音乐不仅涉及音乐知识与音乐系统结构,还涵盖了文学、戏剧、人类学、音响学、语言学、舞蹈、律学、民族学、音乐治疗学等多门学科。各个高校在研究民族音乐时需要屏蔽理论表征和观点推演过程等陈旧模式,以特有的研究途径和视角从起源培养感官共鸣,实现更好的发展。目前市面上通用的民族音乐课程教材多以概念为主,忽略了概念来源与发展过程,而对民族音乐的孤立理解不能达到对文化渗透、文化底蕴、文化影响和文化创作的培养效果。民族音乐教师和教授在传授知识时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拓宽民族音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在民族音乐文化语境中研究和传播音乐知识。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审视音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分析和学习民族音乐来体会“母语音乐”的强大震撼力和无限魅力,享受音乐快感,逐渐形成民族音乐审美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音乐学不仅在西方研究中处于重要位置,而且在东方甚至中国的民族音乐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队民族音乐进行创新研究,这就需要民族音乐学家融会贯通、运用民族学方法解决民族音乐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学,推动民族音乐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娜.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D].江西: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2]张雯雯.《人民音乐》与中国当代音乐批评(1950-2010)[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乔娜.关于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开展[J].音乐时空,2014,(04).

[4]曾美良.对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运用的思考[J].大舞台,2014,(05).

第三篇:江西省民办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特色研究

摘要:民办高等音乐教育,首先遇到的问题或者说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来形成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市场特点。音乐类专业是综合民办院校中建立较早的专业之一,也是一个学校重要的人文类专业之一。

关键词: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理念;特色研究

江西高等音乐教育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具备一定的办学规模,但是江西民办高等音乐教育发展仍处起步阶段,这跟十一五期间蓬勃发展的江西民办高等教育是分不开的。期间江西民办高校开始了飞跃式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艺术教育专业――音乐专业在此期间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民办本科院校,无论从学生生源水平、师资结构和办学基础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牢牢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①作为江西民办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科技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时刻体出现这一特点。

一、民办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

办好民办高等音乐教育,首先要从理念上确认。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精神支柱,从校方到院长到每一个教职工都要凝聚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和努力目标,它是整个学科发展方向的基石,同样也是师生的教学所围绕的中心理念,是学科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民办高校只有以其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课堂效果,灵活的传授方式,积极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创新意识才能赢得音乐热爱者的肯定与支持,从而影响更多的热爱者从事于音乐事业,使民办高等音乐教育保持良好的发展势态。

民办高等音乐教育要保持持续发展,首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以课堂为中心进行传授,这种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发展中出现很多的局限性,强调以教师、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该要慢慢转变成以学生、以实践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以实践为平台的学以致用思想,也与新兴本科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相连。其次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如江西科技学院在建立高标准的MIDI制作实验室和按照演播标准的沙龙舞台,参照国内高校中最高标准建设的舞蹈艺术中心都有较好体现,同时不断邀请国际新潮流艺术家来学院开展艺术交流活动。

二、民办高校音乐教育与市场特色需求相结合

作为民办院校,人才培养应该首先考虑市场的需求,音乐类专业更是如此。音乐类专业人才培养更多停滞在课堂的专业教学,教学观念也是以会唱、会跳、会演奏为主,但是学生在就业时却发现市场的需求远远不止这些。所以,民办高等音乐教育要有更长远的发展,首先要从社会就业需求开始着手,开设相应的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我们对南昌市、赣州市、会昌县、于都县、鄱阳县、新余市、彭泽县、景德镇市等八个城市作为调查对象,从中可一定程度上窥视省内广大地区的文化市场状况。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各地区不同程度的文化事业发展迅猛,特别体现在民营小微文化企业上,无论从数量、种类、服务对象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就对高等音乐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多的需求,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办学体制灵活,可以针对市场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办学方针。

通过对上述地方文化市场的调查与了解,文化企业事业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在种类和服务对象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江西科技学院为例,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建立了一批实验室、如化妆实验室、电脑音乐制作实验室、数码钢琴教学实验室、演播厅实验室,同时创办了演出创意与经纪研究所,为音乐专业的产学研打下了良好的设计基础。

我们除了对当前文化市场进行了调查分析和展望后,同样对服务行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服务行业类的需求对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特别是对于擅长形象设计、有一定的专业服务水准,并且具备多才多艺的人才更是望穿秋水,为此我们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于2011年开设了音乐学(空乘方向)本科专业。从第一届的就业情况来看,形势非常乐观。由此可见,抓住了市场的需求才等于抓住了应用型办学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高质量的音乐职业性人才,同时对于学科发展来说也能有效避免民办院校的自身不足,避开传统专业院校的竞争锋芒,从而找到自己合适的发展道路。

三、民办高校音乐教育要建立实践基地建设的特色发展

作为艺术学科,音乐类专业应强化实践环节,以新的教学关系、新的教学载体、新的教学方式和实时的教学内容构建成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教学。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和团结写作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中中要的环节是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对于民办高校发展音乐教育,除了在课堂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更多的要给学生创造校外实训场所,让学生在是市场中切实体会到社会需求对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同时要意识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同于教学大楼、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建设,也不需要投入如此大的资金,但是由于社会日益复杂化、实训过程学生的安全保障、国家对普通高校实习的相关要求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任务化使得更多的学校是越来越忽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我们在探索音乐教育发展的同时,把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看得尤为重要。为了兼顾学生就业的广泛性,我们在学校、培训机构、传播公司、唱片公司、机场集团、邮轮公司等不同行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切实实行“以校外实训基地检验教学成果、以校外实训基地打开就业窗口”的方针落实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共建立9个校外实训基地,涉及教育、演艺公司、机场集团、国际邮轮等不同行业。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4

对于中职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而言,实训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实施情景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该文阐述了中职电子电工实训课程中应用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并探讨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

中职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情景教学法;应用

从电子电工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教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单调,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就必须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这种形势下,探究运用情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电子电工实训中应用情景教学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兴趣。从中职学校特征来看,大多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让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根本不能感受实训课程的乐趣,无法体现出实训课程教学的无限魅力。应用情景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融入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实训课程的乐趣,提升注意力。

(2)提高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电子电工实训课程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到实训课程教学的内容。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及发展、成长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集中注意力听讲,从中学习实训课程的技能。

(3)培养终身实训的意识。中职实训课程教学选用情景教学,还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而且采取情景教学能够有效消除恐惧心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2电子电工实训课程对情景教学法的应用

2.1合理设置情景教学法

(1)重视情景的趣味性。如今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从教师怎样“教给”朝着学生怎样“学会”转变,中职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这也使课堂教学发生质的飞跃。怎样才能够实现教学效果,激发中职学生的求职欲望,关键在于创设情景的趣味性。因此教师创设情景时,就必须要把握学生心理,突出电子电工实训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创设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的情景,真正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各种感觉集中到教学,提高实训课堂的学习效率。

(2)运用情景的技巧性。怎样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是电子电工实训教学中的要求,更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中职实训教学中,合理采用实际生活或者企业情景,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创设教学情景过程中,经过语言能力的训练内容、情景环境的变化,不断开发学生的思想、思路及思维,提高学生实训中的动手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但并非所有情景均有好效果,因为创设情景具有极强的技巧性,因此教师备课时就必须要从技巧上下功夫,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实施情景教学时,教师就必须要从少及多、从浅入深、从散到合,教学所用的图片情景、动画情景及事物情景等都要尽可能做到合理搭配、合理利用,实现创设情景的科学化、思维开发的多层化。情景多元化能培养学生思维多层化,通过情景教学法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利用多元,教学时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有效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2.2应用情景教学的过程

在情景教学过程中,情景为教和学之载体,情景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选择合理的情景非常关键。文章就以《功率放大器电路》为例,探究电子电工实训课程应用情景教学的实施过程。

(1)运用资源创设情景。开展情景教学关键在于怎样将生活中的情景材料和讲授内容结合起来,而且巧妙地融入到课堂中。比如讲解功率放大电路,教师可采用功放机播放优美的现代音乐,学生置身在美妙音乐之中,从而放松学生的身心。教师采取提问模式导入新课,比如音频信号通过电脑声卡传送到功放机后,怎么声音就变得如此大呢?并且还发出各种不同音效呢?通过设问形式激发学生的求职兴趣,将学生导入教学内容情景中,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活动。

(2)深入情景理解教材。经过上面提问,学生就会进行不同思考,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同时教师制作一个FLASH动画,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将无形声音信号通过一种波形实现形象化,让微弱波形被功率放大电路之后,就形成振幅非常大的波形,从喇叭传输出去,还原成声音。接着教师将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实物图和电路图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将音频信号过程展示出来,以图导文,图文合一,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3)重现情景激发兴趣。分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图以及工作原理,让学生初步掌握放大器的电路工作理论。接下来教师就要安排一些题目,比如《音频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动手设计且制作音频放大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锻炼电路的调试能力,而且加深电子电工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此外,通过设计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就能够再现播放音乐场景,从而获得极大成就感,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生设计与调试电路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表扬实训操作较好的作品,并且提出创新方法。对作品稍差的学生应该客观评价,并指出问题的原因且给出合理解决措施。

作者:凌鹏 单位:日照市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黄芳.情景教学在软件开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3):260.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5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验室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场所,其能否高效有序地运转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训质量。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实践为例,从制度化管理、多元化管理、集中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音乐实验室管理策略的优化。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 音乐实验室 管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新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开始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以音乐素养的培育为例,钢琴是学生练习钢琴演奏、声乐演唱以及试唱练耳等专业技能的必要工具,音乐实验室则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场所,因此,音乐实验室管理能否高效有序地进行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训质量。本研究结合音乐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

一、突出重点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

所谓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来协调企业组织集体协作行为的管理方式,其实质是以科学确定的制度规范为组织协作行为的基本机制,主要依靠外在于个人的、科学合理的理性权威实行管理。要想做好日常的音乐实验室管理工作,使之规范化、科学化,应当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这是钢琴实训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各个学校制定了音乐实验室管理的若干规定,其内容大多为规矩的简单罗列,不易掌握。因此,应建立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关键环节。一是使用制度。学前教育人数众多,钢琴、声乐都是必修课,学好这些必须坚持课后反复练习,尤其在考试前,学生通常会扎堆练琴,因此制定明确的使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使用制度应包括借琴、琴点分配、琴房续借等内容。二是纪律制度。音乐实验室内的琴房一般是每人独立为一间,互不打扰。为保证练琴效率,使琴点内的每一分钟都能有效利用起来,需要制定一系列纪律制度,包括不得大声喧哗、互串琴房、聚众聊天,不得私自更换门锁或将钥匙转借给他人等内容。三是安全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单个琴房比较封闭,有的琴房还没有窗户,琴房内墙上全部安装隔音板(属易燃材料),因此安全管理尤为重要。安全制度包括练完琴后必须关好琴房门、窗、灯,不得乱接、乱用电器,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带入琴房,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等;电钢琴教室使用完毕一定要关好门窗,关闭电源。四是卫生制度。内容包括不得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等,特别要注意不能将硬币、发卡等物品掉在琴键缝隙内,以免卡死琴键。也不得在钢琴上堆放杂物,以免杂物落入钢琴内导致故障。另外,水杯、饮料等液体不能放在钢琴表面,以防打翻后液体流入钢琴内部,造成琴键内部机键生锈膨胀,发生故障;电钢琴教室内的电子钢琴属于电子产品,须严禁学生将水杯、饮料放在钢琴上,以免液体流入琴内。

二、引导多方参与,实行多元化管理

以N高校为例,音乐实验室共有44间琴房,每天从上午8点开放到晚上21点,平均每天300余人次使用,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很大,仅靠硬性的规章制度和琴房管理员个人的监督是不够的。因此,应当动员和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实行综合性、立体化管理。一是实验室管理员,负责整个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监督,统筹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保证实验室规范有序使用;二是物业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核对学生身份、登记借琴信息、监督琴房纪律、负责开闭门窗及保证安全通道安全等具体事宜;三是勤工俭学的学生,负责打扫卫生、擦拭钢琴,保持琴房的卫生,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等;四是练琴学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相促进、互相监督,来维护实验室的纪律、卫生和安全,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练琴环境。其中,音乐实验室管理员是总负责人和总协调人,保证音乐实验室规范有序运转。音乐实验室管理员要定期给勤工俭学学生和每个班级负责人开会,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强化安全管理意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及时了解平时工作和学生练琴时出现的问题,并对勤工俭学学生和练琴学生每月定期进行考核,评选“服务之星”“每月之星”等,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资源整合,实行集中化管理

传统的借琴模式是几人固定一间琴房,排好时间表,按预先安排的时间练琴。但是若其中有学生因故不能来练琴,琴房就只能空置着,而想练琴的学生却没有琴练。因此,音乐实验室管理最好实行“流通”管理,即学生申请到琴点后可随机分配琴房使用,随到随练,时间灵活安排,这样可以提高钢琴的利用率,增强资源的合理安排。另外,以N高校为例,音乐学院和学前教育专业所在学院的音乐实验室是分开管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有钢琴44台,音乐学院有钢琴100多台,琴房分列两处,两院学生练琴不能互通。这种管理造成钢琴实训资源的共享性差,琴房闲置问题突出,而另一部分琴房紧张的状况,在管理上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整个学校钢琴使用效率,可以将两院的音乐实验室统筹处理,由学校统一管理和分配,以节省人力和管理成本。

四、加强钢琴维护,实行精细化管理

钢琴内部结构复杂,其主要部件使用了大量的木材、毡子、毛呢、皮革和金属物件,对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性能会因环境而改变,这会影响演奏的声音质量和使用寿命。而琴房往往会将钢琴放置在一楼,由于地面湿气较大,特别容易出现金属机件生锈,木质零件变形,呢毡和鹿皮发霉变质等现象,影响演奏效果。因此,需要在每架钢琴内部放上干燥剂,并定期更换,避免部件受潮膨胀变形生锈。天气晴朗时注意开窗通风,打开琴盖和键盘盖,让室内充分通风透气;遇到阴雨天气时,及时关闭门窗,将顶盖、键盘盖合上。音准对于演奏者尤为重要,它能直接影响演奏者的情绪以及所表达作品的音色。在钢琴使用过程中,击弦机要反复敲击琴弦,琴弦由于长期受到外力撞击,加速了音准变化,使得钢琴走音、延音踏板损坏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每学期都须安排专业调律师进行钢琴调音和维护,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维修。

五、提高使用效率,实行信息化管理

目前,许多专业艺术院校都开发建设琴房信息管理系统,这也是未来音乐实验室管理的趋势。音乐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操作者为系统管理员和实验室管理员,面向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及任课教师。系统主要是对学生的日常练琴和教师上课进行登记、信息统计、查询及维护,教师和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实时了解琴房的使用状况,进行查询和预约,使得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这种系统可以协助管理人员高效地管理分配琴房,它的登记记录、分配琴房都是采用刷卡开门的方式,十分简捷方便,避免了人多时出现的杂乱无序的现象。它可以记录每个学生的用琴情况,包括琴房编号、每天具体的用琴时间;能自动统计学生每学期的练琴总时数,并按总时数自动排序;可控制学生的练琴时间,为保证大部分同学都能得到练琴的机会,可规定每个琴点1.5小时,如果超出时间系统会自动提示超时,必须立即退卡退琴房,如果退卡后琴房不紧张,可以续借,也可以提前预约琴房。这对学生来说过程简单,效率高,十分方便。

六、总结

音乐实验室管理工作任务重、问题多、内容繁琐,新建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应当借鉴国内知名专业院校,甚至国外先进实验室的管理经验,使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只有这样才能给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音乐实验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作用,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儿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丽丽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尹兴圣.艺术院校琴房管理模式的探讨———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管理观察,2014(10):151-152.

[2]温秀芳.谈如何做好学前教育专业琴房管理工作[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1):104-105.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标识设计与绘制;创意创新

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不应该缺失信息素养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职业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中职学校。平面设计课程注重体现创新创造思维,作为实训课教师,应当通过项目锤炼学生精益求精的品质,将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根植入学生的脑海。我校长期开展校企合作,将企业真实项目变为学习任务,将工作岗位转化为学习岗位。本文中所引用的案例就是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任务:为某市著名的文化活动仲夏音乐节开幕时间设计墙体提示标识。我将它转化为实训课内容,和我的学生一同开启了标识设计与绘制之旅。

1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入手进行教学分析

1.1教材分析

为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面设计创意与制作》,内容选自项5:标识设计与制作。主要介绍标识设计技巧及创意思维的培养。共4个课时。

1.2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平面设计专业2016级学生。已学知识包括美术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多种平面设计制作软件等内容。在以往的实训课中该班级学生对完成企业项目充满热情。但学生的创意思维较为薄弱,在标识设计技巧方面经验尚浅。

1.3教学目标

本项目要求学生懂流程、能创意、会设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标识创意设计思维及6S管理素养。

1.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设计富有创意的音乐节开幕时间提示标识作品;教学难点:结合标识张贴的实际环境对作品进行深度优化。

2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企业真实项目”为主的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以“做中学,学中做”为理念。采用项目教学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以真实项目激发学生内驱力,配合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解决教学重难点。具体流程梳理如下:1.接收工单学习微课;2.收集资料初绘标识;3.激趣导入,训练创新创意;4.VR助力教学,优化作品;5.展示作品,多元评价;6.项目拓展追求卓越。六大实训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推进。

3与企业真实工作流程相符的教学过程

1)接收工单、学习微课。课前,在学习平台上真实企业工作项目:为某市著名文化活动仲夏音乐节设计开幕时间墙体提示标识。为配合学习,微课视频,重点讲解标识的概念与设计流程。推送导学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完成小组分工。2)收集资料、初绘标识。各小组分析项目,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相关资讯添加到自己的电子书包中,电子书包提供共享功能,方便学生协作学习。小组讨论,完成初稿设计。按时完成初稿设计的小组将获得“知星”标识。教师将学生的初稿作品添加到现场720度全景图中,足不出户就能观察到实际应用效果。邀请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企业负责人用“说一说”功能平台发表看法。3)激趣导入、训练创新创意。进入课堂,连线企业负责人,结合全景应用效果,对初稿的作品进行点评。企业负责人指出问题:创新创意是学生初稿作品中的薄弱环节,同时应注意标识与张贴环境的协调性问题。创新创意并非天马行空,找准方法,才能有的放矢。激趣导入实训教学:教师播放《开学第一课》中为冬奥会征集会徽的视频片段。主持人撒贝宁在白板上画上了一个黑色方块作为会徽,他解释为:雪中送“叹”!继而展示2018年被评为“最佳标识设计”的香蕉皮防滑提示标识。教师结合案例示范如何进行发散型设计思维导图绘制,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形、颜色等建立链接,将抽象概念形象化,这是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首要环节。本项目中“时间”和“音乐”都是抽象的概念,教师引导各小组进行头脑风暴,并要求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用各种不同材料设计塑造出代表“时间”和“音乐”的形象添加在思维导图中,在训练与创作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感。让创意落地,是实训教学的关键,投影演示核心技能——利用数位板进行标识绘制操作。学生观察演示、结合思维导图修改方案,分工协作,设计绘制作品。为确保学生边学边做,在实训学习平台提供三大设计软件的经典案例教程,方便学生随时参照学习,解决软件操作技术问题,并配备丰富的设计素材资源库,供学生随取随用。化虚为实,推陈出新。突破了教学重点。4)VR助力教学,优化作品。如何结合现场环境对作品进行优化提升是本课的难点。难点教学中,将初稿作品添加到实景中,制作成虚拟VR场景。各小组成员佩戴VR眼镜相互评价作品的实际应用效果,置身其中,在找问题中提升技能。一轮评价后,教师根据项目要求及标识设计的规范,引导学生给出修改建议:“表盘中的数字用音符代替,将指针用吉他等乐器代替,进行置换同构。”并提炼了标识设计的用色技巧——“相看两不厌”,相看即看环境、看主题;两不是即不用低饱和度,不要用互补色;验即最后检验印刷出品色彩与设计稿之间的色差。讲解标识文字使用标准,要使用清晰明了的简体字。师生提炼标识版式设计的技巧——源源本本。即源—主题元素外形,源—张贴场地要求,本着创意,本着灵动。进而得出本项目工作中应体现出仲夏音乐节的时尚潮流感。随后,各小组对作品进行深入优化,利用学习平台上的智能色彩搭配的版块,自动帮助分析最佳的配色方案,配色不再成为难题。学生通过平台上的字体生成模块,选择出了最合适的字体。打磨作品细节,调节版式构图,至此突破了教学难点。各小组在学习平台上使用色彩优化功能,分析实际喷印出的效果,尽量减少印刷出品色彩与设计稿的色差。至此,各小组的作品已全部完成。5)展示作品、多元评价。在平台上连线企业负责人,利用720虚拟实景平台,模拟自然光线及天气条件,各小组作品,进行展示。“我们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时针和吉他的结合,既表现出时间的概念,又很巧妙地融入了音乐的元素,两种元素相辅相成,达到我们预期的设计效果。”企业可看到最终实景应用效果。最后,师生梳理总结工作要点,即“诚心,匠心,信心”,学生在平台上对本课内容及教师教学进行评分。强调6S管理规范,完善提交任务工单。6)项目拓展巩固提升。课后拓展性作业:将标识设计出多种实际应用效果,为音乐节的衍生品设计做准备。

4教学亮点与反思

信息化技术应当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我们开发了配色App,可以采集生活中的色彩,让学生在日常中积累配色经验。我们还应当注意让学生在享受智能化便利的同时避免对智能工具产生依赖,鼓励匠心独运,锐意进取,培养新时期创新创业型人才。标新立异,识微见远。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信息化技术研发和应用水平,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为培养高素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崔文豪.全景摄影技术初探[J].参花:上,2017(4).

[2]王子?.全景摄影技术探究(上)——拍摄篇[J].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7

“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各类职业院校为谋求自身的发展,注重教学质量,寻求与企业合作办学,为企业有针对性的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教学过程中注重人才的实用性培养上。针对学前及初等教育专业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双方合作的方式途径,以此类专业在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时给予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前教育

随着近年来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职业院校,而不是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学前教育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幼儿园、早教机构、青少年培训等,较之其他就业方向,更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近年来招生持续火热。越是在最热的时候,我们从教者就越应该冷静下来总结和探索这一就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以适应网络时代瞬息万变的就业市场,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在未来的就业中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当今社会变化较快,生存竞争激烈,各职业院校为加快自身的发展,注重与专业设置就业方向一致的企业进行教学合作,为此类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尤其看重对口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培养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企业的实践工作机会,是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能够应社会的需求与就业市场直接接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旧有模式中,强化的是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实际教学效果中会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学生对专业认识不足、专业课程的开设等多方面原因使毕业生在实际就业中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很长的适应期。针对学前教育这类需大量实践经验的专业来说,加强学生的见习实习工作,是新模式下改革探索的重点。建立校外实习实训与就业基地,与市内各大中小幼儿园、早教中心、培训机构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而对于各合作的单位,也可通过这种模式获得长期的优秀人力资源储备,与学校的合作也同时提升了各合作单位的教学氛围,是一种互惠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此类教学机构提供的实习资源,学生把前期学校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课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迅速找到差距,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在探索学前及初等教育专业与各合作单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有很多的院校已走在了改革的前列,如“工学交替、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等模式。具体到将已接受一年以上专业培训的在校学生,分散到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一名教师的角色,从心理发生改变,通过跟班实习,可以在各幼儿园、早教中心、培训机构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将已学知识实践应用到教学中去,亲身感受学习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等,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增加其责任心与使命感。这个过程后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情况肯定会出现,然后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时,会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对专业课的学习势必更加认真。在学业考核过程中,实习表现也会在学分制中占很大的比重,合作单位有一定的给分权利,既能增加合作单位的合作认同感也给予了制约学生实习阶段行为表现的权利。在未来的就业中,实行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既可对就业单位进行选择,而用人单位也可通过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表现给予就业机会。这一过程也可总结为“学校教学+实习实训+学校教学+选择就业”的全程合作培养模式。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共同研究课程设置。现有学前与初等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中,有很多是延续多年前固有教学体系所开的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变革,有很多课程已不适合开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已基本普及到各幼儿园、早教培训课中。新设置的课程应以就业为导向,所授课程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在设置新课程时,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并在课程初步确定后,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参与者进行论证,以增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到实现教学与实践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研讨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这一过程中,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而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则由合作的单位完成,整个的教学及实践过程以学习结合实习实训为主,使学生能够紧跟时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设置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在课程内容上,以结合式教学为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情感认同、教学态度相结合。2.课程结构的设置以实习实训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为根本,所开设的课程,以实践工作中的教学任务来建立课程内容体系。3.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体现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融入情境教学,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在教中发现问题在学中不断提高,教学相长构建新型师生、师徒关系。4.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学分制,还将此赋分权利给予实习用人单位。

(二)共同完善实训室建设和编订教材。学校应参考用人单位实际工作环境,建立较为先进的蒙氏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室、手工制作室、舞蹈厅、多媒体教室等,与各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完善这一系列实训教室的建设。共同开发编订教材,加强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教材编订过程结合学生在实习实训环境遇到的问题,聘请学校的专业教师和用人单位共同交流研讨,针对本专业课程的特点,编写应用性强的教材。在编写改革的过程中,可以先从课程讲义逐步修改,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再正式出版。

三、加强与各实习实训基地的深入合作

(一)学前教育专业与各实习实训基地可互相邀请,开展一系列讲座、交流研讨等活动,用人单位可以学到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校也可通过这一研讨过程反思教学内容。学校可定期派教师到幼儿园听课、学习,双方教师能够一起学习、交流,也可将专业教师送到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

(二)双方共同申请专项课题、开发精品课程。把学校及各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的行业精英汇聚一起,共同进行专项课题的研究,把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各单位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共同开发有针对性的精品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后的事业发展推向新高度。

(三)成立专门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可以根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聘请学校的专业教师和实习实训基地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双方目标明确:1.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为毕业生未来的就业带来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各类信息。2.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参与到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双方应按照未来就业要求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通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及时指导调整计划,协助学校建立长期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四、开展技能培训和考证工作

对于近年来新兴的蒙氏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育婴师、营养师等课程,在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学校应重视开展此类技能培训,让更多的同学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得到专业的技术部门认证的证书。同时对学校学业中必考的英语、普通话证书开展专项教学,保证通过率。鼓励学生参加社会音乐、舞蹈、美术等考级,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之,对于学前教育这一热门专业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比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方法应借鉴到改革中来,以促进专业的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在学校与合作单位双赢的局面下提升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

作者:原宇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报,2013(03).

音乐实训总结范文8

自身应该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理论并且能够将其运用的娴熟得当。对于课程设计内容的制作形式要丰富多样,要能够合理运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甚至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通晓一些计算机操作技巧。最重要的是有实际的一线课堂教学经验,有很强的交学技能和教学方面的课堂经验,能够很好的地将理论与实际的教学经验结合起来,要遵循教学规律、懂得教学法、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体现整个课程设计的特色。课程设计的细节包括:整个课程的呈现顺序,如向学生清晰地介绍整个课程的教学流程安排,介绍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来进行教学语言的组织,每个课程设计模块的教学要点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需要注意。一个优质的课程设计,要能够清楚地告知学生要学的内容,告诉他们要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求学它,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学会,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练习等,还要在课程结束的最后能够给每个学生留有表达自身想法的机会,回顾自己课上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地方是没懂的等。

二、高校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的创新途径

由于受到一些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等外在条件的制约,导致当前我国高校中很多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比较单调,课堂教学贯穿了很多音乐欣赏,而对音乐的欣赏更多是贯以对西方音乐的赏析,缺少对于民族音乐曲调的学习和鉴赏,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创新教学模式,照搬照抄之前的课程设计内容,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感受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对于音乐教学的课程设计需要采取科学的创新途径才行。

(一)优化课程资源配置,丰富音乐理论课教学内容

高校的音乐教学分为乐理学习、曲谱欣赏、音乐实践这三大分类,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对于音乐理论课的教学,应该把单调的理论知识学习课程与优美的音乐欣赏课程结合起来进行,采取边学边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优秀的歌曲创作中都用到了各种各样所学的乐理知识,运用到了丰富的音乐的表演技巧,因此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去细致地感受不同的乐理知识在作品中的应用,这样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极大的巩固和练习,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巩固学生的音乐学习技能,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对于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加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音乐实践训练课程,充分利用媒体教学设备

音乐毕竟是一门艺术,因此对于音乐的教学还是应该采取实践训练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在音乐教学课程实际过程中,应该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学仪器来辅助教学。在理论课程学习之余,还应该交叉进行一些音乐的实践课程。例如如果是声乐教学,就可以安排到练声房后者室外空旷的广场或山林中进行;如果是乐器学习就应该多到乐器琴房中进行;如果是音乐表演教学,就应该到形体实训室、音乐厅或者组织学校参加一些社会上的晚会节目演出等。在实际课程设计中,应该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些不易理解的抽象教学内容以生动的课件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很多名曲或者名家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设计可以采取教师真人示范与媒体课件播放相结合的策略。

(三)变革音乐成绩考核方式,增加其他的考核项目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期末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综合评定的时候,可以采取多个考核项目,按照分值所占比例的不同来督促学生的实际学习。可以对整个学期的课程采取课时细化的原则,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考核标准,不同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考试,将对学生整体成绩的考核延伸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严谨认真的学习状态中来,避免“临时抱佛脚”的应付考试现象的出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约束自身的学习行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地落实每一堂课的学习。除了学校的一些常规的考核项目外,还应该增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功程度、言行举止、与同学之间之间的关系等综合方面的考核。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