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素养范例6篇

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范文1

1音乐鉴赏教学及其研究的长期被忽视。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种现象是教育内部和社会方方面面对高中开设音乐课均认识不足,认为高考不考,音乐课在高中就无存在必要;另一种现象是某些学校的高中音乐鉴赏课变成音乐特长课、准专业音乐课,变成高考的预备班。教学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音乐高考内容所取代。这种状况偏离了普通音乐教育的目标,不利于学生音乐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音乐鉴赏教学研究工作薄弱,从事音乐鉴赏教学的工作者没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落后。

2.利用学生都比较喜欢的流行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等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流行风》时,我积极查找资料,将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的流行歌手的优秀作品引进课堂。

如欣赏《懂你》时,一边欣赏视频中感人的亲情画面,一边让学生讲讲发生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亲情故事。有的给大家讲了父母及家人为自己做的无私付出的事情,有的讲到母亲一次为了赶来为自己送饭,鞋子磨破了,光着脚走了几十里山路,等终于到达目的地时,脚上已血迹斑斑……这样感人的、实实在在的亲情故事,感动了班上许多学生。此时,优美的音乐声再次想起,很多学生流着眼泪,情不自禁地一起哼唱那首深情的《感恩的心》。

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成功非常具有典型性:刻苦、用功、持之以恒……成名后也不骄不躁,还积极倡导处在叛逆期的青少年们要《听妈妈的话》。与此相反,很多“歌星、影星”功成名就后丧失自我,把握不住自己人生的航标,从而铸成大错。在教学此单元时,教师要适时告诫社会阅历尚浅、心智还不成熟的学生:“以后,不论身在何处,不论有什么样的成就,都要始终头脑清醒,不要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做让父母亲伤心、让自己后悔终生的事情。”

3.精心设计教学语言。

3.1导入过渡语

精心设计的导入语总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快速地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们可采用的不同导课方法,如开门见山式、设问激趣式、故事引入法、示范表演法、媒体播放法等,对语言的设计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2评价激励语

虽然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辨能力都较强,但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激励仍不可少。在聆听鉴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考核成绩等,可以激励学生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音乐学习的其他教学环节中。例如贝多芬的《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是一首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冲突、顽强的斗争精神等典型的贝多芬风格在此一览无余,充分表现出作曲家成熟时期的思想情感。通过聆听、分析,学生对音乐的基本情绪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为了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我引用列宁的话激励学生:“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

4.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创设最佳情境。

教学中应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如引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问题设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在音乐教学中,一要积极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美术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音乐的兴趣。二要注意发挥积极的情感因素作用,从满足学生的某些需要入手,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使学生在发展求知需要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充溢积极的情绪体验,满足对美的需要。

5.强调“听”的重要性,更新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聆听氛围。

音乐鉴赏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其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在这项活动中,首要的目的是通过听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获取认识的。对于欣赏者来说,音乐首先提供的是一种感受,并且这种感受是在听觉的直观中获得的。因此,离开了听觉,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那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音乐学习中的听觉体验,激发兴趣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著名教育家杜威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由此可见,不断地创设良好的情境对教学设计很重要。

通常我会在每次的音乐鉴赏课前,播放和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歌曲、乐曲、音乐会或影视片段,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受到浓浓的音乐气氛,自然而然地产生兴趣和欲望,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诸如音乐小点心、音乐家故事、趣闻逸事、音像材料等多种手段丰富教学,使学生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在聆听过程中,不断地观察他们的反应,同时提醒自己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切忌语言描绘,夸夸其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各个相应的音乐情境,从聆听中体验、感受、想象和理解音乐。

6.游戏介入。

音乐素养范文2

一、加强音乐素养的教育

所谓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于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

首先,艺术在美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也有其特殊的位置。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促使人健康向上。听什么样的音乐,唱什么感情的歌曲,不仅对一个人的情绪感染,性情陶冶有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都有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非常的时期起了积极的作用及影响。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孔子培养弟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里,其中“乐”在第二位。在他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其中“乐”即取得和谐的意思,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强调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

其次,重视提高音乐的创造性思维。创造音乐的过程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人们通过音乐活动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端正自己的品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同时要在音乐中抒发情感,就必然要采用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即演唱(奏),但音乐的创作往往是与演唱(奏)同时存在的。可以这样讲,演唱(奏)是音乐情感直接地表达方式,而音乐作品则是音乐情感的重要载体。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能,那么,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思维活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往往使人容易和音乐创作联系在一起。当然,音乐创造性思维的突出表现莫过于音乐创作,但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去培养专业的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培养有创造性的思维的人。

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创造性音乐学习活动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仅需要学习和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要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本要素去完整的表达他们自己的音乐思想,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是学习很有意义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到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我们说音乐创造力是发展人的创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课题,它将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以学生已有的对音乐基本要素的体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和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音乐的产生过程其实是一种创造过程,我们称其为三度创作:即作曲、表演和欣赏。我认为,表演与欣赏也是一种创作,最早,表演与创作是合二为一的。因此创作音乐的过程是体验音乐美的过程,它有利于了解自己的进步,促进对音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音乐的独特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也无疑为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

再次,怎样进行音乐表现在音乐教育中占用重要的作用。音乐表现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所谓“表现”:“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表现音乐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学生良好个性的展示。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1、加强音乐理论的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事情、任何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脱离实践的理论,是行不通的;但是,课堂教学工作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认识就会停滞,工作就会被动或陷于盲目性。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一把钥匙,掌握好理论知识,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事物,对事物的认知要从本质上理解学习,从而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要学好音乐,音乐理论就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要重视并要求学生学习好音乐理论知识就是这个道理。授课中,往往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是音乐教学的一个致命不足。所以,让学生更深意义地理解并学习音乐,音乐理论教学首当其冲。如果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只限于在日常生活中唱歌、跳舞,弹奏音符,这是不够的,要从理论的基础上去学习,创造、发展音乐,挖掘音乐的真理与魅力,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教学方法是获得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师不仅运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学习,也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氛围等来决定适当的方法。随着时代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也随之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诸如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多媒体的教学,生动、立体并加强了情境、情趣、情感的引入,活泼的画面、节奏鲜明富于动感的织体、详尽悦目的解说及配合练习的实践,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生动,感知鲜明,印象深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巩固、对智能发展的各个环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音乐教学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兴趣的良好手段。

3、提倡健康音乐的学习与欣赏

音乐,人们对它并不陌生,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及思想感情,它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这当然和音乐的特性以及人们对音乐的心理感知是分不开的。人们对音乐的感知、理解与欣赏是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完成的,而音乐的社会功能也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得以发挥。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感情体验和升华的过程,由于情感体验是受理性支配的。所以,一个人从小到大,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会随着社会实践、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提高,同时也将会从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是一种综合的心理反映,所以,对音乐的欣赏不仅能直接体验音乐音响,还可以起到唤起人们的想象、联想、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的作用。一般来讲,描绘性、情节性的音乐所引起的联想,可以使人得到“情景交融”的综合感受;从注意力上说,人们在欣赏音乐时,注意力会随着起伏变化的乐曲,始终稳定在几分钟或稍长的音响中,这对稳定自己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

健康艺术能使人生更加丰厚,良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和社会面貌也往往通过音乐鲜明地反映出来。音乐能启发人们产生美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好的音乐作品不仅有鲜明美好的音乐艺术形象,充满生活的气息,表现出朝气蓬勃的乐观情绪,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弘扬新的社会风尚。古时,把音乐分为正音和邪(淫)音,正音可以移风易俗,净化人的心灵,邪音没有节制,会乱人心志。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他指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的确,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分辨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例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多种演唱形式,气势雄伟、磅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满爱国主义的火一般的激情,给人一种向往美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力量。《国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育他们爱国的深厚感情。所以,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接触有一定高雅情趣的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个人修养也得到了提高。

健康的音乐具有五大功能:一是声,通过“耳闻”、“神听”被大脑感知作用于人体;二是情,音乐作品表达的情绪,如悲、欢、喜、乐;安宁、平静、开阔、奔放、雄壮、高昂等,直接作用于思维和人的肌体,产生养生健身效果;三是意,即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声、配器、调式与调性表现的整体效果,使人产生想象和追逐,将人带入一种现实的意境中,诸如高山、流水等等不同的意境之中,使人获得满足和享受,达到调节思维和肌体的效果;四是速,即音乐的快慢节奏和轻重缓急特性,对人的思维与反应产生直接影响,快而强的音乐使人听之欲动,安静而祥和的音使人心绪平和安闲,雄壮有力之乐使人精神抖擞;五是波,即音乐声波产生的能量,会直接影响人的血脉跳动和脑细胞思维频谱。因此,音乐能量及音乐语言被人接收后会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五脏六腑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作用于思维,影响心理与情绪变化,达到健身治病的效果。

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证明,不同的音对调节人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柔情、恬静、果敢、热烈、安舒、和悦、平静等。中国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宫音悠扬和谐,可助益饮食;商音热烈厉劲,可制止躁怒;角音安舒流畅,可助人入眠;徵音激情踊跃,可通调血脉;羽音透彻柔和,可启迪心灵。

有人称:音乐是神经系统的“维生素”,也是花钱最少的“保健品”。

4、提高音乐教师的素质,发挥音乐教师的重要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注重对音乐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和实施创新教育,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实现音乐教师素质的转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条件。正确认识教师素质的含义、特点和作用,明确教师素质转变的核心内容,了解实现教师素质根本转变的条件,对于全面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首先,必须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这是形成教师敬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主要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公德素质,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其次,必须切实提高音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敬业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产生敬业精神的根本保证。职业道德素质主要包括: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一个人的敬业精神是以信念、情感、意志为基础,在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表现出的综合性的道德品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就要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把优秀的道德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再次,音乐教师自身素质高,在教学中有良好的心态,优美的教学风范,将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美化他们的心灵。

音乐素养的提高,还有待于其他方面的素质作支撑。否则,所谓的音乐素养绝对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只是一处空中阁楼。孔子所说的“礼”,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规矩。一个有较高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怀的人、有廉耻的人,才能真正进入到音乐的神圣殿堂,去感悟音乐的美妙,去接受音乐的对灵魂的洗礼,去传播人类真诚的情感并召唤人类的心灵使之去无私地施爱。所以,要想得到音乐的宠爱,首先要学会怎样做人。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范畴,音乐是使人达到完整的人,即人之本性的人和人格健全的人;是构建人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开发直觉思维进而增强与抽象思维相配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BennettReimer).走向音乐教育的改革[M],音乐教育的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2003

音乐素养范文3

一、重视音乐理论教育

在当前的幼教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对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都有主观上的认识,其认为音乐教学就是简单地组织幼儿进行歌唱、舞蹈以及简单的弹奏。这是一种错误的主观意识,体现出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教师要在幼教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就应该重视音乐理论教育,要让幼儿对基本的音乐理论有所认识。进一步说,随着幼儿对音乐的认识加深,其才能从最初级的歌唱和舞蹈,上升为对音乐的探究、认知和鉴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在幼教音乐教学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但要逐步提高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更应该引导幼儿在音乐教学中更加主动与积极,并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增加幼教音乐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要让幼儿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对音乐产生好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如组织幼儿进行合唱和集体舞蹈等。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但完成基本的音乐教学,同时也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获得快乐。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加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幼儿播放《黄河大合唱》,让幼儿在听歌的同时观看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感,并由此鉴赏音乐,提高幼儿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三、结语

音乐素养范文4

人文学科 教师素养 知识技能 职业道德

一、音乐学科之人文教育本质

科尔伯特曾说:“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并不取决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获得?学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学校教育之品格获得又通过何种途径实现?当然是各学科课程。其中人文学科对人品格的获得应该承担几乎全部的任务,“因为人文学科的贡献主要在于‘以独特的方式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意识’,在于‘以一种知识和教育领域所没有的真诚态度’来接纳价值观念。”①而科学学科从整体上很少谈论人生的目的、情感、意义等与人的品格紧密相关的东西,因此,以审美为基础的人文学科之艺术学科在其中必应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音乐学科必定成为人文教育中坚,为国人品格的获得与培养发挥其独特效用。

笔者从人文学科角度、通过对人文学科教育本质的论述,意在阐释音乐学科的人文学科的概念内核和音乐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质,强调音乐学科的重要性。

二、音乐教师素养构成

如上所述,音乐教学实施者——音乐教师的素养就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因为首先教师的职业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师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响者、塑造者。正所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为音乐教师是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直接策划者、实施者、参与者,因此音乐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乎音乐教育质量好坏。音乐教育的成败关键在音乐教师,音乐教师优劣关键在教师素养。

(一)知识技能素养

1.音乐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素养是指音乐教师必须具有的直接服务于音乐教学的音乐专业技能、理论及音乐文化知识。笔者称之为基础素养。

教师音乐专业素养包含:歌唱教学技能、钢琴弹奏技能、合唱指挥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史论类知识。歌唱教学技能是指音乐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乐感、恰当的情感表达、科学的歌唱方法等。钢琴弹奏技能指教师的钢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确的触键、恰当的情感处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挥技能是指音乐教师的专业合唱与指挥能力,包括:正确的合唱声音概念、作品的正确把握处理、基本指挥技术以及组织排练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乐创作方法与作曲理论知识。音乐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指音乐专业知识,包括:曲式与和声、基本乐理、视唱和练耳、乐器知识(除通用乐器外,还要了解其他民族乐器,以及电子乐器)。音乐史论类知识指基本音乐历史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包括: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外民族民间音乐、通俗音乐等。

上述诸多音乐素养集中体现为音乐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乐听力,即音乐辨别或鉴别能力。这种能力既是音乐教师综合音乐能力的反映,也是具体教学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学生的演奏、演唱,还是为学生进行各种演示,向学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导,以及逐渐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声音概念和自学能力,包括音乐欣赏,无一不与音乐听力密切相关。因此,音乐听力是衡量音乐教师音乐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艺术知识技能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

艺术技能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教学应该掌握的除音乐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技能知识等。笔者称之为必要素养。

新课标提倡学科综合。音乐学科综合课程之“综合”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综合:一是音乐学科与姊妹艺术学科的综合;二是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就是说音乐是其他艺术所必需的,艺术是非艺术学科所必需的。因此我们必须结束音乐教育的“孤立”状态,我们必须建立“大课程”观念,必须把“音乐”放入“整个艺术”中来考虑。

“美国学校艺术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干预下,包括有四门艺术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这样表述:艺术教育是一个有序的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戏剧四门艺术学科的教育”,②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教育结构与内容。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素质的复合型,要求音乐教师知识文化的多元性。依据《艺术教育国家标准》,音乐教师的艺术素养应包含:基本舞蹈技能与其相关舞蹈知识及一定舞蹈编导能力,简单美术技法(素描、色彩等)与相关美术知识,简单戏剧表演能力与相关戏剧知识。

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具有一些其他学科知识素养。如一定文学知识与良好的文辞能力、基础哲学、美学及历史知识等。

3.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是音乐教师完成音乐课程教学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笔者称之为工具素养。包括三方面内容:

1.音乐课教学技能。包含:全面掌握和运用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包括其他艺术知识技能)的能力,简单乐器教学技能,音乐欣赏教学能力,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这里笔者特别提及一下创造性音乐活动教学能力,因为音乐教育之创造性已经是国际现代音乐教育的集中趋向,也是“新课标”之突出要求。创造性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空间的拓展。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认为,21世纪的学校音乐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机会,更应该满足绝大多数人音乐体验的需求。他建议21世纪的音乐教育内容应拓宽更多的表演机会,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为一种音乐创造方式的即兴演奏方面。“雷默认为,我们受音符束缚的表演文化已经导致思维方式的萎缩和衰退。表演者一旦离开乐谱,表演音乐就会瘫痪和麻痹。我们不能回到一种非记谱的音乐文化,但我们一定可以在普通音乐和表演方面为我们的学生展现各种通过即兴在表演中获得的各种充满创造性的愉悦。过去的音乐教育倾向于过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确的音’上。因此必须充分利用机会来指导所有的孩子作曲,因为作曲是一种音乐思维和认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③

“美国dbme以学科为基础的音乐教育模式,倡导从创作、美学、历史、评论的角度来学习音乐。其中创作包括即兴表演、作曲和表演。”④由此可见,音乐教师在创造性音乐教学能力方面至少应具备表演(包括即兴表演)与作曲两项素质。

2.一般教育教学技能。内容为:分析教材组织教材的能力,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准确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导学生的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法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包括学生身心发展、学生个体差异及对学生学习客观正确评价方面的知识。教学法知识包括普通教学法和音乐教学法知识。教学论知识包含教育、教学论、音乐教学论知识等。

4.治学与研究能力

治学与研究能力内容广泛,包括音乐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自我学习研究能力、经验交流观摩能力以及教师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师治学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间接影响音乐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师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学的音乐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学习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学与研究能力。

加里宁指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秀的东西献给学生。其朴素的言语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学做合一”。前辈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适用。

当前,教师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笔者称之为教师学者化),已是中国教育大势之趋,这势必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学与研究能力是音乐教师必须努力之处。同时,音乐教师要明确终身学习的意识,因为我们身处在一个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的淘汰与更新日新月异。

(二)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是什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者,路;德者,得也;?浚ǖ拢┩獾糜谌耍?诘糜诩骸T诘烙氲碌墓叵瞪希?湃顺疲骸靶械溃?械糜谛模?街?隆薄P小暗馈保?澳诘糜诩海?獾糜谌恕保?莆?暗隆薄?杉??啊?馈?哂锌凸坌裕?峭庠诙匀说目凸垡?蟆!?隆?蚓哂兄鞴坌裕?侨四谛幕竦玫男拍睢⒁馐逗推分实取!?馈?恰?隆?那疤幔??隆?恰? ’的内化。”⑤

可见,道德应是外在行为规范与内在意识、品性的统一。因此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简称师德),我们应注重教师“内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观的规范、原则。我们不能把师德仅仅诉诸于条例与规定。对师德的重视由来已久,汉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强调:“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他提出:“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确指出:“善为师”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师德。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对教师道德的高度重视并要求以身作则的意义。师德的内涵主要包括:

1.敬业与奉献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师——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人们要求教师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笔者认为,敬业与奉献是师德之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心中有爱。这是因为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其活动基础是爱,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础。所以爱心是教师敬业奉献精神之基础,是最重要的师德素质之内因。这种爱表现为对教学工作的爱和对教育对象的爱。教师内心的爱外化为爱岗敬业之实际体现,乐教勤业之实践行为。卢梭曾说:“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只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它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

笔者认为,当代教师真的需要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则说,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无名无利、清白之事。

2.修养与言行

笔者认为修养与言行是教师“道行”之表现,是教育者知识水准、人格修为、思想水平、文化素养之融合。而如是之修养综合外化为教师言行,教师个人之范行,言行是修养的体现和反映。两者既独立又联系。教师修养与言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而这种影响对学生内心影响更深入、更久远。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之修行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所以音乐教师应努力在修养、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实现自身修为的提升。当然,人的修养需要一生来完成。音乐教师的个人修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乐教师用一生来谱写。但关键是我们要去做,因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苏联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教师。

总之,师德是教育之车轮,教师之羽翼;师德是教育教学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国民,这要靠教师的德行、教师的学识、教师的才能、教师的高尚人格。

结语

音乐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理念以及音乐教育教学“学科综合”之思想,要求音乐教师素养多元性,笔者概括为知识技能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知识技能素养涵盖音乐技能知识、艺术与其他学科技能知识、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及治学与研究能力;师德素养包括敬业与奉献、修养与言行两方面。这些技术与非技术因素对音乐教师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音乐教学首先与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紧密联系,但教育质量好坏最终决定于师德水准高低。综上所述,做一名音乐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时做一名音乐教师又是非常荣尚的。正如卢那卡尔斯基所说:“教师是博学多才的,并且是国家中最可爱的人……没有任何一种职业像教师那样对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师应该使自己成为人们的典范。”

注释 :

①列维·史密斯著,王柯平译.艺术教育:批评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第247页.

②③④戴定澄著.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赵宏义,于秀华著.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第3页.

参考文献 :

音乐素养范文5

【关键词】音乐;素养;教师

音乐可以让人们改善心情,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自身的个性。音乐可以让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原本对生活失去信心,感到有困惑的人带来前进的方向。幼儿艺术教育当中就有一部分内容是音乐教育。然而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影响音乐教育水平的恰是教师的音乐素养。教师要提高音乐素养,首先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当拿到一部音乐时,应知道这段音乐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的,不只是一段旋律或者一种符号,还需要用自己原有的技能和技巧来将这段乐曲表现出来。有的时候只需要借助人本身的发声器官,用自己的嘴巴来将歌曲哼唱出来,有时需要借助乐器或媒体表现。所以教师要多积累一些音乐素材储备资源,这样才能了解音乐。把这种音乐当中的美,用各种形式来教授给幼儿,让幼儿容易理解。

一、幼儿教师对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在我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当中,幼儿教师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有时候会影响到上课的教学成果。幼儿教师的学习程度,对于自身音乐素养有差异,这也导致了幼儿教师在教授中幼儿学习的差距。在幼儿园,教师要求达到的音乐理论知识水平不需要跟音乐家的水平一样高,只要我们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和生活当中去培养幼儿就可以了。所以,理论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是很重要的,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地去加强学习,在未来更上一层楼。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与教育的理论。在指南和纲要的带领下面,让每一堂音乐课都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幼儿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技巧

正确的发声方法很重要,幼儿对于音乐是很感兴趣的,孩子们在3-6岁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教师家长可能在这个时候忽略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后续的教育当中就很难弥补,我们教师在幼儿园更加要注重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所以我们要对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发声训练,这也是音乐教学活动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教师觉得我们在音乐课上面只要教会小朋友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让小朋友唱出来就算完成了,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唱歌的方法都是不对的,有的孩子喜欢扯着喉咙进行唱歌,唱歌唱得很响亮,但是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很累。有的孩子口齿不清,经常唱错,在集体唱得时候教师不一定会关注到,但是当一个人唱得时候就经常发生错误。最为教师,我们要去纠正孩子一些错误的发声方法。我们要掌握一些熟练的基本方法来示范唱歌,这样可以去有效地指导幼儿,对他们进行音乐素养的教育。幼儿的音乐活动很多都是受到情感和心理的影响,我们应该在教育当中运用我们的熟练的教育技能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发声习惯和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幼儿教师应该培养正确分辨声音好坏的音乐素质

集体教学当中,我们可能会有发声训练,幼儿教师可能知道的是幼儿发声比较困难的部分或者单独请发声比较弱的幼儿进行学习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有熟练的能分辨声音好坏的听觉,这是幼儿教师必不可少的职业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进行教学的内容很熟悉,各种旋律各种节奏,音律都要很清楚,能够清楚的音乐标准,可以根据这个来对幼儿歌唱活动进行指导,判断幼儿歌唱的对与错。这种能力是通过教师平时的经验积累和训练自然而然形成的。在幼儿发声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集体发声时的声音,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口型,在某些环节指出个别幼儿的对错,然后进行纠正并指导正确的发音,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声音特点十分地了解。教师在平时的说话要清晰,字字句句都要让幼儿能够听得清,如果教师说话发音都很含糊那么幼儿也就会学着老师的发音,这样对于教学就不太好了。歌曲当中我们有的字可能跟音乐一起会跟说出来的不太一样,但是我们在歌唱当中也要把它讲清楚。并且生动形象地将歌曲表达给幼儿倾听。幼儿教师也只有掌握正常的发音,才可以对幼儿进行指导,去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不对的发音。这也使得幼儿教师需要掌握标准的普通话,通过普通话来把歌唱活动中的歌词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使教师在正确发声的同时让幼儿把发声的标准记录进自己的脑海中,因此来形成一个知道对与错的客观标准,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发音。

四、幼儿教师要知道怎样正确的指导音乐教学

指挥在音乐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要清楚的知道并且指挥出各种节拍图示,让幼儿快速的去理解并且掌握歌唱的方式方法,节拍图示是教师通过身体动作等一系列来演化出一种直观的音乐语言让幼儿学习,让幼儿正确的去演唱,来达到最佳的歌唱效果。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要用一定的指挥方式把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以感染幼儿,使幼儿的演唱达到最佳水平。为了使演唱效果达到最佳程度,幼儿教师指挥的手势要跟随歌曲旋律的感情变化而变化,让幼儿得以正确的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及音乐意境。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对幼儿教师音乐素质方面的训练让教师能够掌握音乐教育的内容,这才能幼儿的音乐教育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璐.唱歌教学中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09

音乐素养范文6

关键词:职高音乐;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方法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两个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方法,以供同行交流。

一、实行分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的技能型、知识讲授型教学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对歌唱教学、器乐教学、欣赏教学、创作教学等实行分类教学,实现对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

1.歌唱教学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础,歌唱教学应该做好音准、气息、节奏、发声四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声乐水平,为其他方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器乐教学

器乐教学首先要给学生介绍多种乐器,比如,钢琴、二胡、大提琴、小提琴等,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和大概的使用方法;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些乐器的使用方法;再次,乐器教学可贯穿于其他教学当中,比如,在教唱时,可现场使用钢琴、吉他等乐器进行伴奏。

3.欣赏教学

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却常常受到忽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欣赏教学。欣赏教学可通过欣赏教材上的名曲,也可通过教师自己弹奏乐器或者自己歌唱教材上的歌曲让学生进行欣赏。

4.创作教学

在创作教学方面,音乐教师可先通过乐理知识的讲解,为学生自己进行音乐创作打下基础;其次,帮助学生寻找创作的灵感,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观察、思考、感受,积累创作素材;再次,鼓励学生大胆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以形成音乐创作。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在音乐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愉悦的氛围中,各种技能性、欣赏性的教学任务都已悄然完成,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也已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