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生理学教育的用途及价值

声乐生理学教育的用途及价值

作者:蔡以华

在嗓音发声活动即将开始时,声带会立即作好发声准备,与发声相关的肌肉组织瞬间进入运动临界状态。发声开始时,操纵声带运动和起音支持发声作用的若干喉肌迅速收缩,一方面拉紧声带使其达到一定的紧张度,另一方面则关闭或缩小声门裂隙,使声带相互靠近或闭合。与此同时,声门下的过量压力迫使声带分开。这种由声门节律性的开闭造成空气稠密与稀疏变化而形成的声波叫做声门波,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原声。当原声声波在经由喉腔、咽腔、内口腔、外口腔、鼻咽腔和鼻腔等共鸣腔体的增强、放大、美化、润饰之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声嗓音。

声乐的呼吸理论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运动,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的生存本能,它是人体自动的、有节律的生理运动所产生的气流.是人体一切发声的原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

1.生理呼吸状态呼吸运动原则上可分为自然呼吸和发声呼吸两种不同形式,自然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性呼吸,维持人的肌体对氧气的生理新陈代谢需要;嗓音发声呼吸除去需满足生理代谢需要外,就是要凭借用于排泄生理代谢废气物的呼气流的作用力,迫使声带振动发声。嗓音发声呼吸与自然呼吸其重要的区别在于:嗓音发声活动是在声门闭合,气息严重受阻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对呼气气流的溢出形成了很大的阻力。这种阻力对嗓音发声活动下的呼吸作用力和呼气压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运用寻常的自然呼吸,根本就不可能产生足以吹开声门并使声带振动的呼气作用力。嗓音发声的气息损耗,也远远超过一般呼吸的500毫升气息量。歌唱者必须用更多的气息来应付不同音高、音强、音值等嗓音发声气息需要。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用常态呼吸来认识、理解、训练、运用歌唱呼吸。

2.歌唱呼吸的类型人们将歌唱发声的呼吸分为:锁骨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锁骨式呼吸,又称肩式呼吸,主要依靠肩和上胸部的起伏运用控制肺的呼吸。这种呼吸时两肩和胸部明显起伏,控制气息的能力不高。因此,在歌唱中早已被弃置不用。胸式呼吸,又称肋式呼吸,主要依赖胸廓周围大小的改变来控制气息运动,属于相对较浅的呼吸方法。它的缺点在于它排除了吸气肌的对抗运动,从而无法建立吸气肌和呼气肌之间在张力上的有效平衡,因此也逐渐被人们所扬弃。腹式呼吸,又称肚式呼吸,是一种主要依靠软肋扩张,小腹鼓起与收缩的动作来进行呼吸的方法。使用这种呼吸法,往往使中、低声区的音色沉闷无力,高声区缺乏明亮华丽的色彩,还容易出现声音的位置偏低和音不准等现象。胸腹式联合呼吸,又称横膈膜式呼吸,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小腹互相协调配合进行呼吸的方法。吸气时,不仅依赖于横膈膜的下降,还要依赖肋肌的运动,引起胸部扩张,将气息吸入肺部;呼气时,不仅依赖于横膈膜的上升,还要依赖于腹腔的压力,将肺部吸入的气息呼出,而且呼出的气息要能够保证在声带之下获得适度的空气压力,才能有利于歌唱的发声。在歌唱实践的经验中表明胸腹式联合呼吸是较完善的呼吸方法。

声乐的共鸣理论共鸣是一种物理现象。物理声学原理认为:物体因振动而发声。这一物体的振动若影响到其他物体或其他物体的空间而引起同时振动产生共振的现象叫“共鸣”。

1.生理共鸣机能人声共鸣器官对于嗓音发声的作用至关重要。人声歌唱“乐器”就像一把小号,它的号嘴是喉和声带,喇叭就是整个发声声道和相关共鸣腔体。人声“乐器”的口咽可以通过肌体生理运动的调节,改变口咽的内部形状和空间体积,使之产生粗细、深浅、圆扁、大小等种种变化,从而改变口咽的声音反射性能,增强嗓音音量;还可以通过不同共鸣腔体的共鸣连接方式,调整不同腔体的共鸣功能与声音位置,从而美化音色、改变嗓音致远性能和嗓音穿透力。

2.歌唱共鸣的应用共鸣的应用,应按照“音量”与“音高”的需要而决定,各共鸣区均衡发展,这样才能使发声美妙。声音原来在声带里时是微弱的,但如果发挥了共鸣作用,音量就会洪亮起来。当共鸣发展时,往往需同时应用不同的共鸣区。如喉腔、咽腔、口腔、鼻腔、或整个头腔以及胸腔等,都是共鸣区。这些都能因训练,伸展至其他区域,联合而成为一体,使音量不断扩大,音色洪亮而优美。在传统歌唱共鸣理论中,混合共鸣是其重要的方面。所谓混合共鸣就是指在歌唱发声活动中,要根据不同歌唱声区的发声需要,合理地调整、处置和运用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使三种共鸣同时发生作用,并恰当地处理各部分共鸣运用的比例。如头腔共鸣强化高泛音,适合高音演唱,它的音色效果集中、明亮、丰富、圆润,具有金属性特征;而胸腔共鸣则强化低泛音,适合低音演唱,它的音色效果洪亮、宽广、浓郁、沉稳、饱满、有力;口腔共鸣相对均衡各种泛音,适合中音的演唱,它的音色效果清澈、明朗、响亮、亲切、自然、舒展,较之头腔共鸣更为柔韧、丰满。三种共鸣在歌唱时都要运用,要适当调整好三者的比例关系。

声乐生理学教育的作用与意义声乐作为人体的“乐器”,实际上是人体生理结构系统相互作用并协调统一的结果,它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声乐生理学教育显然是要使歌唱者及其施教者具备声乐生理教学的系统知识并掌握其实践的运用规律。1、掌握练嗓、练声、护嗓等科学方法和保健常识,维护嗓音的健康,使人体“乐器”保持正常,适应歌唱的状态。2、为深入探讨声乐生理系统的科学认识,开拓相关理论的建设并为教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