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新课改质量提升思索

历史课堂新课改质量提升思索

本文作者:冯瑛 游祥永 单位: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关注课程改革,特别是他的核心问题———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又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十一五”期间围绕新课程改革,新的问题、新的思路、新的实验和新的经验层出不穷。在这种新形势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都极其重大。本文所说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即中学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历史教学和广义的由历史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内乃至校外的实践活动。“历史课堂教学”涉及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问题。本文所说的“实效性”是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实际产生的教学问题,即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能够迅速增强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达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增强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效果。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反思、总结中,我们与各位同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课堂教学表面热闹,学生自主学习流于形式,“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陷入误区。其次,在历史课堂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课件使用失当,教学艺术缺乏。在当前课堂教学中谈及教学现代化时,似乎就是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好像教学不用多媒体就意味着落后,没有创新,结果流于形式主义。再次,在历史教学内容上,从教材的选编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内容的安排,仍然是上级规定是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说了算,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参与的被动局面。这无疑会影响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最后,在历史教学改革中,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只讲考试的内容,以考试的效果评价课堂教学,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这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最佳课堂教学效果。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并探索出一些方法。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教育理念,这与江津中学“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办学理念完全一致。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很丰富,但有两点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课堂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我们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改变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用活泼多样、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贯穿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在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有关课程改革新理念。

二、积极探索和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精心设计新课导入。上好一堂历史课,导语的设计十分重要。一个好的开头,能成功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中牢牢抓住学生求知欲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导入《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重庆谈判期间的一次灯谜会上有一条灯谜:小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古人名)。当时国民党记者给的谜底是屈原,共产党记者给的是苏武。这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新课完后讨论出了许多谜底,如毛遂、共工、蒋干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和历史地图册,增强教学直观性、欣赏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克服学生死记硬背课本历史人物、地点、年代等单纯枯燥的知识。

如:《凡尔登战场》、《南京大屠杀》等照片渲染激烈残酷的战争场景;《孔子像》、《》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神貌。最后,充分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但教材由于其简约性,无法具体、形象、直观地再现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以及历史遗址、战争,等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可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如:多媒体展示“两次世界大战”的风云,“开国大典”的盛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喜悦,等等。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实效性。自主学习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它不同于放任自流的自学,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新课程要求学生由被动、依赖地学习转变为主动、自主地学习。由此,自主学习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倡导和推行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对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历史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时教给学生相应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学的境界,让学生切实地把学习看做自己的事情。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寻找新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讲授《秦朝的统一》时,学生提问:秦始皇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有什么联系?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为什么还称他为“千古一帝”?我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这样的课堂教学十分具有实效性。#p#分页标题#e#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表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述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作为结论性的论断灌输给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通过学习一定有所收获,即使表达上不太尽如人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穿针引线,时而旁敲侧击,时而正确引导,委婉逼近问题的实质,最终完成问题的表述由学生来完成。这样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破学习心理障碍,获得学习成就感。

4.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自我评价、同学互评和老师点评,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转变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平台。总之,在当前深入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充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要学”、“乐学”、“会学”,就能积极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完成新时期新课程改革赋予我们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