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范例

中药材

中药材范文1

一、工作目标

整合我市现有各类肉菜中药材重要产品追溯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道地肉、菜、中药材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的质量责任可追溯链条,进一步强化肉、菜、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实现肉、菜、中药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提高肉、菜、中药材流通环节质量安全,营造安全放心的肉、菜、中药材消费环境,形成优质优价体系,促进道肉、菜、中药材产业提升。

二、工作任务

1、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等7部门制定的《关于协同推进肉菜中药材等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针对不同阶段具体情况分步推进实施。

2、统一技术标准和平台

以商务部的流通追溯体系平台为基础,统一技术标准和平台搭建,向前延伸到基础生产,向后扩展到终末销售,实现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和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可追溯查询。建成肉菜中药材重要产品追溯门户网站(含查询终端)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和监管辅助系统。将追溯范围延伸至产地和责任人,引导种植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

加强部门沟通与协作,集成管理资源,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和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市场经营交易行为监管方式,提高政府科学决策和风险预判能力,充分发挥项目承办企业的主体作用,形成追溯体系市场化运作的长效机制。

4、加强流通环节追溯体系建设

按照商务部《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对肉、菜、中药材市场流通的所有环节全部实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电子化,重点加强对仓储和流通节点管理,严防在流通过程中掺假制假售假,确保肉、菜、中药材质量安全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肉、菜、中药材追溯管理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商务局、工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市监局等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切实推进肉菜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运行与管理。财政局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监管,做到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2、加大扶持力度。

各部门要通力协作,研究完善支持肉菜中药材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措施,争取各部门上级资金的支持,并将肉菜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纳入相关支农政策支持范围。

3、加快人才培训

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针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追溯体系运行维护人员,开展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追溯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中药材范文2

1.1中药材入库前的验收:

中药材库存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进行。验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最重要的一步,如果验收时中药材不合格,直接造成中药材浪费。因此入库前,应将中药材中的杂质挑选出来,清洗干净,并进行烘、烤、晾、晒。将依附在中药材上的虫卵、霉菌杀死去除。控制中药材的水分含量。认真准确核对药品的名称、数量、等级、规格、到货日期、供货单位、批号、批准文号等。验收做到保证中药材无伪劣、无变质、无破损等要求外,还要对验收的中药材的加工与炮制进行检查,看是否合格。填写验收记录进行药品检验抽样。入库时要保证先进先出,保证药材的质量,减少损耗。

1.2中药材库存清洁与检查:

中药材库房人员要有专业的药材管理养护知识,对于药材要定时定期进行检查,做好防止发霉、虫害等清洁工作。库房由于季节、天气的改变常常会使霉菌、虫害大量迅速繁殖,导致中药材发霉、虫蛀。因此,要经常清洁库房,把库房周围的杂草、旧包装袋、垃圾等及时清理干净,清除一切杂物。经常把中药材拿出来晒干或者烘干。并根据中药的科属、特点、环境因素进行合理贮藏,做好中药材清洁管理工作。每个月对中药材库房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核查,对周转速度慢的药材控制数量,做到不积压,对贵重的药品要进行严格的保管,防止药物变质造成浪费,找出积压与浪费的原因,并做出整改方案。减少药品的浪费。

1.3中药材的分类贮藏法:

采用不同方法分类贮藏,对中药材的管理有重要意义。中药材大部分是来源于植物的根、茎、叶等,因此在贮藏时,要防止药材变霉、腐烂等,选择通风、空气流通、防潮的环境进行贮藏,当室温升高时,应控制室内的温度。如生地黄,可采用沙藏法,进行保存。有的药材中的成分由于暴露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降低药效;有的药材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发生腐烂;有些药材要避免受到日光的照射,要选择通风、阴凉、低温的环境分类贮藏。可选择保鲜膜法、冰箱冷藏法、沙藏法等进行贮藏。对于需要避光的药材可选择放于陶制、有色玻璃制的容器里,进行储存;还可用真空小包装进行储存,定时进行抽样检查,防止发霉。对于发霉和变质的药材,应及时去除坏掉部分,或者全部丢弃,防止其他药材受到污染。

1.4库存中药材的养护工作:

由于多种原因,某些中药材的周转较慢,需长时间库存,在库存时应做好这些中药材的养护工作。根据药品的独特性能、质量变化的客观规律,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进行科学养护。如实记录仓库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数据,选择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保持药库的干燥。定期打扫仓库里的垃圾,保持仓库整洁干净,消灭老鼠、蟑螂等危害库存药品的害虫。

2中药材库存管理体系及意义

2.1中药材库存管理体系:

中药材库存的管理应该有完善、健全的体系,入库药材要有仓库管理人员进行验收,依据药材清单,进行逐一核对。管理人员要记录药材的入库时间、价格、批号、有效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药品出库时,要严格审核药材领取单,确认发放后,应记录到医院库存清单上,并存放好。对于被退库、退货的药材应做好记录,做到有据可依。完善每个环节,建立科学的中药材库存管理体系,提高中药材库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保证药材合理发放,库存工作有序进行。

2.2中药材的管理意义:

中药材的库存及供应是中药材管理工作极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中药材库存管理可节省不必要的费用开支,推进医疗资金的合理迅速流动,提高中药材的合理应用率。因此,组建适宜、高效的中药材库存管理体系,使中药材库存管理工作满足需要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不断优化中药材库存管理体系,完善对细节的监督管理,方可使医疗机构发挥职能,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从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3结语

中药材范文3

关键词:印台区;中药材;种植;管理

1印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中药材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目前“一带、六区、多点”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一带”为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沿铜罕公路展开,为该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主轴”,主要功能区及相关产业配套设施均分布于中药材产业发展带两侧。“五区”分别为综合旅游药材种植区,万亩(合667hm2,下同)金银花种植示范区,万亩苦参种植示范区,良种繁育与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万亩党参种植示范区,中药材深加工产业区。“多点”为各主要功能区辐射带动的周边农户、合作社发展的小型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在该区东北部山区的阿庄镇主要进行果药套种示范,可进行套种示范的品种主要有款冬、黄精等;西北部的金锁关镇示范栽培黄精、淫羊藿等药材。

2主要中药材品种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2.1丹参的种植技术

丹参味苦,具有清热活血行气止痛祛瘀、通经理气散结、凉血消痈之功效。

2.1.1选地、整地。育苗及播种选择地块要选择在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灌溉或用水较方便及可靠排水的肥力地块。播种前应先将地块翻耕,并施加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作基肥,整细耙平,作高畦播种。丹参根深,入土约33cm以上。因此,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深翻土壤35cm以上。结合整地,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2500kg/667m2~3000kg/667m2,加过磷酸钙50kg/667m2,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栽前再翻耕1次,整细耙平,作成1.3m宽的高畦,四周挖较深的排水沟,以利田间排水。

2.1.2田间管理。种植丹参时需要施加充足的肥料,施用量为1000kg/667m2~1200kg/667m2,施入地块前要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匀,并整细搂平。在生长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粪肥为主;秋后要重施长根肥,以过磷酸钙等磷钾混合肥为好。

2.1.3采收加工

2.1.3.1根的收获。根的收获可分不同时期进行。可于栽培后当年11月或第二年春季萌发前采挖;种子繁殖的,于移栽后第二年的11月或第三年早春萌发前采挖。

2.1.3.2根的加工。当根晒至五六成干时,把一株一株的根收拢,扎成小把,晒至八九成干,再收拢一次,当须根也全部晒干时,即成商品药材。北方可直接把根晒干即可。一般产干货300kg/667m2~350kg/667m2。以无芦头、无须根、无霉变、无不足7cm长的碎节为合格品;以根条粗壮、外皮紫红色者为佳。

2.1.3.3种子采收。留种田植株于第二年5月开始开花,可一直延伸到10月份。6月份种子陆续成熟,分批剪下,曝晒打出种子,再晒至干即可。种子不耐贮藏,最好当年播种。

2.2党参的种植技术

党参是一种药材,也是常用的传统补益药,具有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健脾益肺之功效。

2.2.1选地、整地。种植地块的土壤必须疏松、肥沃,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一般选择砂壤土或腐殖质土,育苗地耕翻深度10cm左右,移栽的耕翻深度25cm~30cm。同时,要施加充足的底肥,一般施饼肥100kg/667m2,农家肥1000kg/667m2,钙镁磷肥50kg/667m2,混合发酵后施入。移栽地还可适当增加基肥。整地后做畦,畦宽1.2m,畦长视地形而定。

2.2.2种植方法

2.2.2.1选株留种。母株在留种采收时也应注重选择树冠健壮、完整、无患任何植物病害发生的健康植株,并能合理修剪去除有害侧枝,于次年6月中旬开花至同年7月上旬,果实初呈灰黄褐色时,分期分批予以采收。

2.2.2.2种子处理。果实全部采收干净后,要严格合理保管贮藏,切忌过分高温、风吹日晒或干燥。种子应先用干燥砂纸拌匀然后贮存于通风阴凉处,至第二年9月末至10月中下旬再陆续将全部种子用少量含水分25%以下的细湿干砂纸拌匀处理后,贮存于干燥室内的阴凉处贮藏备用;或是用少许含湿水量25%以上的细湿干燥砂纸拌匀然后贮藏于干燥阴凉处约两个半月后,再慢慢将种子取出阴干再贮藏备用。

2.2.2.3育苗。一般于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播种,条播、撒播均可,以条播为好。条播行距20cm~25cm,开7cm~10cm深的平底沟,将种子连同湿砂均匀撒于沟中,然后表面撒一层较薄细草木灰,再其上再覆盖撒上薄薄的一层细干草屑粒料及适量的细表土,以防地面遭受雨水长期侵蚀冲刷地面时露出种子粒料和造成土壤板结,播种量5kg/667m2。

2.2.2.4移栽。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挖当年种植种苗,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避免根部损伤。然后将种苗按大、中、下分类,合理移栽。挖出的种苗如未及时移栽时,要将种苗放置在荫蔽处,以防失水,降低成活率。移栽秧时,在畦整好以后的平畦面基础上再按畦行距20cm左右开沟,栽种时株距约6cm左右,芽头斜向上,覆土深度高于主芽头3cm深度左右。

2.2.3田间管理

2.2.3.1苗期管理。及时均匀地补充浇水,保持表层土壤充分湿润。出苗后移栽定植后一定要提前做好工作随时清理铲除地面杂草、松土。当小苗生长到株高约6cm~10cm时,结合生长后期除草松土技术及化学除草松土措施来进行科学施肥,第1次除草中耕和追肥,施入的农家肥量1000kg/667m2,应结合适时追肥兑适量肥粪水后充分广浇喷施;苗高达12cm~18cm时,进行了第2次的叶面追肥,用过磷酸钙、尿素、水(2∶2∶1000)等配制好的尿素水混合作液肥使用(滤去残渣)喷浇。党参幼苗期因怕直射太阳强光、高温,应考虑于当年早春6月上旬萌动前在株行距在畦的苗面上适当种植一些遮阴草作物,可选择同时或按行、株距各间隔25×40cm种植一些大豆等作物。

2.2.3.2大田管理。移栽的当年12月中旬,要适时松土除草,并施加充足的保温肥,确保植株安全越冬。可从栽植第二年4月上旬开始至植株进行封垄,及时认真对地面进行第一次全面除草松土追肥及第二次除草,防止田间的土壤板结和过早发生草荒。植株幼苗枯萎前,及时深耕整土地或覆土以蓄水和保墒。第3年的管理与上年相同。第一次是在移栽后12月施加农家肥,第二次在翌年4月上旬施加,印台区主要施加农家肥1000kg/667m2或尿素7.5kg兑水浇灌,可以有效促进植株生长于根部膨大,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第3次于5月中旬,正值开花结果期,施农家肥1000kg/667m2,并增施磷肥,喷施过磷酸钙1kg/667m2,兑水50kg;第4次于12月中旬,施轻度发酵的饼肥50kg/667m2,厩肥2500kg/667m2;第5次于第3年3月下旬,施农家肥1000kg/667m2。

2.2.4采收加工

2.2.4.1收获。党参种植必须是做到足年采挖,育苗栽培或直接移栽,一般在栽种完后至少2年以上即可完成收获,直播及移栽,一般则至少3年方可收获。收获时成熟饱满的党参种子一般分出大、中、小3级,把大、中级的前两级经水洗去皮后切块加工,小级以上的药材也既可直接切片经加工直接采收入药,也有的可切片直接播种留种。

2.2.4.2加工。党参分级洗净表面泥沙污物后,按其颗粒粗细、长短均匀分开放置,然后在木搓板子上用力进行多次搓揉搅拌均匀取出后洗净即可进行晾晒,反复洗涤3次~4次以上至全干。党参根应以使其根条肥厚且粗壮、质软而坚实、油润、气味清甘浓、无残留任何杂质、无任何明显虫蛀、无明显腐败与霉变、水溶性浸出物不少于32%为合格。

2.3黄芩的种植技术

黄芩植物的根可以入药,味苦、性寒,有清热化痰燥湿、泻火清热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2.3.1繁殖方式。播种在春、夏、秋季均可。在5月中、下旬为最适。套种时播种量应适当增加至1kg/667m2左右。播前用25mg/L的赤霉素溶液或冷水浸泡种子12h,待部分种子裂口时再进行播种。直播黄芩多采用开沟条播,按行距20cm,开深3cm~5cm的浅沟,覆土1cm~1.5cm,稍加镇压,播种量3kg/667m2。

2.3.2育苗移栽

2.3.2.1苗床选择:山坡旱地可采用育苗移栽方法,育苗应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做苗床,宽130cm~135cm,长视需要而定。

2.3.2.2播种方法:床址选好后,施腐熟的厩肥或堆肥5000kg/667m2,于4月上中旬,将已催芽的种子拌湿沙均匀撒畦面,上盖0.5cm~1cm的过筛粪土,并在苗床上盖塑料薄膜,以便增温保湿,促进及早出苗。

2.3.2.3苗期管理:多通风,苗高3cm时,及时拔草和间苗。苗高5cm~7cm时,按40cm~45cm的行距和长25株/m~30株/m的密度,定植于大田。

2.3.3田间管理

2.3.3.1选地整地:人工栽培黄芩,应选择壤土、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做床。施农家肥2000kg/667m2。采用大垄高床技术,床宽130cm~140cm,床高10cm~12cm,床间距30cm。

2.3.3.2中耕除草:因黄芩幼苗前期生长速度缓慢,出苗后至田间开始封小垄,要注意松土或除草至少3次~4次。搂地松土返青后至封垄前,仍要中耕除草2次左右,以免影响黄芩生长。

2.3.3.3适时追肥:黄芩生长期间,每年要追肥1次~2次。第一年于定苗后,第二年及以后于返青至封垄前,进行一次土壤追肥。追肥视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施[1]。2.3.4采收加工。黄芩播种后2年~3年收获为宜。收获季节在晚秋或春季萌芽前,挖出后抖净泥土,晒至半干,撞去外皮,然后迅速晒干或烘干。同时防止雨淋水洗。可收干品药材300kg/667m2左右。

2.4金银花的种植技术

2.4.1繁殖方法。分春秋两季,春季宜在新芽末萌发后;秋季在8月底至10月中旬为好。一般选择l2年生健壮的枝条作压条,长50cm~80cm,覆土后踩紧,压条露出土面2/5,遇大旱要及时浇水。

2.4.2田间管理

2.4.2.1中耕、除草。每年中耕、除草3次~4次:出新叶时进行第1次;7月、8月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在秋末冬初霜冻前进行最后一次。

2.4.2.2追肥。栽植后的头1年~2年内,是金银花植株发育定型期,多施一些人畜粪、草木灰、尿素、硫酸钾等肥料。栽植2年~3年后,每年冬前或春初,应多施畜杂肥、厩肥、饼肥、过磷酸钙等肥料。“立夏”后每茬花采收后即应追适量氮、磷、钾复合肥料,为下茬花提供充足的养分[2]。

2.4.3采收加工。在5月至7月时采摘,采后在通风干燥处晾干,栽后到第二年为盛产期,并保持多年,产干花220kg/667m2~300kg/667m2。2.5苦参的种植技术苦参具有滋阴清热、燥湿、杀虫、利尿止泻之显著功效。苦参野生种植于气候向阳处宜;最喜春季温暖之气候;对栽培土壤要求不那么严。

2.5.1繁殖方法

2.5.1.1种子繁殖。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用40℃~50℃温水浸种10h~12h,取出后稍沥干即可播种。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整好的高畦上,按行距50cm~60cm、株距30cm~40cm开深2cm~3cm的穴,每穴播种4粒~5粒处理好的种子,用细土拌草木灰覆盖,保持土壤湿润,15d~20d出苗。苗高5cm~10cm时间苗,每穴留壮苗2株,也可育苗移栽。

2.5.1.2分根繁殖。春、秋栽植两季栽培均可正常进行。秋植栽一般于枯枝落叶干燥后进行,春植栽应于初春萌芽前进行。把母株根挖出,剪取下部分粗根作药,然后分别按母株根茎上的生芽、生根多少,用刀切成单行数株,每一株内必须具有根和芽2个~3个。按上述定株、行距分别栽穴苗,每穴分栽幼苗1株。栽完后再盖土、浇透水[3]。

2.5.2田间管理

2.5.2.1选地、整地与施肥。苦参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向阳的黏壤土、沙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栽培。施入充分腐熟的堆肥或厩肥3000kg/667m2,捣细撒匀,深翻40cm~50cm,耙平整细,作成1.3m宽的高畦。

2.5.2.2中耕除草。苗期保持田间无杂草和土壤疏松、湿润,因此要进行中耕和培土,以利苦参生长。

2.5.2.3追肥。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5月中、下旬进行,施稀粪水2000kg/667m2;第2次在8月上、中旬进行,以磷、钾肥为主。

2.5.3采收加工。根可在栽种2年~3年后的8月~9月茎叶枯萎后或3月~4月出苗前采挖。刨出全株,按根的自然生长情况,分割成单根,去掉芦头、须根,洗净泥沙,晒干或烘干即成。

3结束语

中药材范文4

关键词:中药材;种植;市场风险性;道地区域性;品种复杂性;质量安全性

近些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特别是近3年,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引导下,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但是,在中药材实际种植生产中,不仅要看到发展前景,更要注意存在的问题。

1中药材种植注意事项

1.1中药材种植具有市场风险性,注意掌握中药材市场行情动态。中药材是一类特殊的经济作物,市场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导致中药材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大基本因素及其他因素,三大基本因素分别是供给、需求、库存。其中,供需关系是大多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基本影响因素。如果供大于求,药材市场价格会降低,货源太多还可能形成烂市;如果供小于求,药材市场价格就会升高,甚至还会出现所谓“天价”药材。库存和价格具有负相关性。库存增加,药材市场价格降低;反之,药材市场价格升高。其他因素主要为资本介入、人气聚焦、突发事件、生长周期等。例如,人参市场价格经历了多次较大幅度涨降,1995年前,参农盲目大面积种植,导致人参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下跌,市场低迷多年;2008年又经历金融危机,市场价格再度回落;2012年,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人工种植的人参进入食品领域,加上吉林省振兴人参工程,使人参市场价格进入上升阶段。类似这样的药材品种还有很多,可见市场因素对药材价格有重要影响。针对药材市场价格变动比较频繁的特点,药材种植者要及时了解所种药材的市场行情,特别是历史行情,历史价格的波峰、波谷值可以给种植者提供重要参考。看准时机,在药材市场价格处于低谷时开始种植,很可能实现可观收益。当药材价格不断升高时,如果盲目跟风投入种植,很可能最终收益甚微。对于初种者,可以选择几个中药材品种种植,尽量不要长年选择种植同一个品种,如考虑选择1~2个主品种和其他几个辅助品种,以规避市场风险。

1.2中药材种植具有道地区域性,注意选择本地优势种。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1]。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多种多样,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道地药材,比较有代表性的道地药材有“东北三宝”“四大怀药”“四大南药”“浙八味”以及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和山西的党参等。鉴于中药材的道地区域性,种植者要尽量选择适合本地区生产的优势种。主要原因是本地区气候和自然环境更适合其生长,道地产区药材质量会优于其他非道地产区。例如,金银花在全国分布广泛,传统上以河南、山东等地为道地药材产区,生产的金银花主要化学成分绿原酸含量较高,而且总黄酮、环烯醚萜苷、常青藤皂苷元、齐墩果酸等含量均高于非道地产区[2]。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常用大宗药材主要有人参、五味子、平贝母、北细辛、关龙胆、黄芪、防风、柴胡、关玉竹、蒲公英、桔梗、板蓝根和苍术等。

1.3中药材种植具有品种复杂性,注意选择优良品种。中药材品种来源广泛,种植时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例如贝母,适合东北寒冷地区种植的是平贝母,适合高海拔地区种植的品种是川贝母,江苏、浙江地区更适合种植浙贝母。一些中药材种子特性不同,播种前需要了解其特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例如:人参、西洋参种子具有休眠特性,播种前可采用自然室外催芽或化学药剂催芽的方法处理种子,缩短种子形态后熟与生理后熟时间;黄芪、甘草种子存在硬实现象,正常播种不易出苗,可以通过机械法或浸种法来提高发芽率。另外,一些中药材采收期不同,对其质量有较大影响。例如:金银花宜在花蕾由绿变白、顶部膨大、含苞待放时采收为佳,若采收过晚则有效成分含量降低;红花最佳采收时期为盛花期,其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相对其他时期高[3]。对于药材种子选购,应尽量选择道地药材产区、正规种子经销店购买,也可以考虑从周边其他种植户基地留种,不要轻信一些虚假广告宣传,特别是所谓的杂交种,可能产量很高,但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达标。例如柴胡品种,药材市场品种比较混乱,不仅有《药典》收录的北柴胡和南柴胡,还有很多地方品种,一些地方品种柴胡有效成分达不到《药典》标准,以次充好,所以种植户在选择时要注意鉴别,学会选用品质优良的品种。同时,种植前要了解品种有关特性、栽培技术、种植成本及销售情况等,最大限度地把种植风险降到最低。

1.4中药材种植具有质量安全性,注意规范化种植生产。对于中药材而言,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因为中药材的作用是防治疾病,要正常发挥中药药效,就必须保证中药材的质量。但在实际种植生产过程中,一些种植者为了追求产量,大量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虽然产量有所提高,但是也对药材质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商贩,往往利用多种手段造假,主要手段有伪品、掺杂、染色、硫熏等,如用商陆、桔梗冒充人参,用牙签甚至铁丝连接断裂的冬虫夏草,用玉米须染色后充当藏红花,使用硫黄熏蒸药材等。很多药材属于“药食两用”植物,不仅可以入药,也可以食用,无论在食品还是药品领域,对其质量安全问题都要严格控制。在实际种植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中药厂企业,还是个体药农,都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种植生产,参照标准为《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修订稿中明确指出:禁止不合理使用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在中药材上限用的农药,禁止使用壮根灵、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中药材初加工过程中,禁止采取硫黄熏蒸的方式加工药材。因此,在中药材种植中,从源头上选择适合药材种植的地块尤为重要。经过多年施用农药、化肥,现在的土地土壤条件明显退化,在种植药材前要注意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是否有农药残留,以及前茬作物对将要种植的药材是否有影响等。例如:平地栽培人参,首先应该对土地进行改良,包括土壤检测、土壤杀菌、施用绿肥等工作;而且前茬作物不能是马铃薯、花生、西瓜和蔬菜等,这些茬口病虫害较为严重,不适合种植人参。

2发展趋势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质量安全已经成为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4]。实施中药材GAP政策,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中药材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为一项旨在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中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起开始推动至今,对中药材行业规范化生产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2018年,国家药监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对旧版内容进行修订,新版GAP对影响中药材质量的所有环节,例如土壤的选择、种子标准的选择等,进行了细化和明确规定,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对中药材生产整个过程实行可追溯要求。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操作性更强,为中药材种植行业树立了质量管理标杆。今后,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和企业的积极努力下,中药材质量安全意识必将传递给每一位从业者,未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也必将从监管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宋大涵,王国强,袁曙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释义[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

[2]张重义,李萍,李会军,等.道地与非道地产区金银花质量的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2007(9):787-788.

[3]丁丽丽,段陈平,李芳,等.红花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及山奈素的含量变化[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5(1):65-69.

中药材范文5

关键词:中药材;追溯体系;思考

甘肃省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国家人工种植中药材主产区之一,中药材覆盖区域广,特色品种数量大,有国家批准设立的中药材市场1家(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市场)和客观集聚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市场7家(中国当归城、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康美西部中药城、渭源县渭水源中药材贸易中心、会川江能中药材综合贸易市场、岷县梅川镇中药材市场、兰州安宁区十里店中药材药食同源市场)。甘肃现有中药资源2540种,属于国家重点品种的有276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2万hm2,产量130万t,居全国第一,有当归、党参、大黄、黄芪、甘草、板蓝根等46余种常用大宗药材,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保障基地,发展中医药产业具有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

一、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制定出台了《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定西、陇南、河西等地区形成了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大黄、甘草等陇药种植生产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多个中药材产业园区,全省中医药产业走向集聚化和规模化发展。随着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问题频繁发生,主要问题有:种植技术规范化管理不到位;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管理不足;流通环节监督不到位,产生二次污染;药民将中药材作为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切制,法律定位不明确,质量安全隐患多;中药材市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违法经营中药饮片的现象屡禁不止;中药材产品附加值不高,药农种植环节获利薄,成为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甘肃省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大多仅局限于省内,开拓全国市场阻力较大,影响了中医药产业发展。

二、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政策导向和建设现状

(一)国家推进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法律依据

2012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提出:“探索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1]。2013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食药监〔2013〕208号)提出:“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管理,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切实保障中药材质量”[2]。2014年,商务部发出《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商办秩函〔2014〕809号)指出促进中药材流通现代化,切实落实中药材流通追溯制度,让流通追溯体系全面发挥作用,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保障能力[3]。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2部门编制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主要中药材品种的全过程追溯体系”[4]。2017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自建中药材追溯体系,实现中药材从生产地块到包装储运全过程可追溯[5]。2019年5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药品智慧监管的行动计划》提出落实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部署,加强智慧监管谋篇布局[6]。2019年8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从法律层面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药品追溯制度,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对中药饮片生产、销售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中药饮片追溯体系,保证中药饮片安全、有效、可追溯[7]。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国药监药注〔2020〕27号)提出“各部门共同建设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保障水平[8]。”

(二)甘肃省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早在2012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甘政发〔2012〕73号),提出引导中药材种植、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质量追溯制度,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研发中药材生产溯源管理系统,并在中药材专业市场开展生产溯源管理试点工作[9]。2013年,甘肃省作为国家第二批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省份,探索建设中药材流通环节追溯体系。2015年,甘肃省制定出台《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方案》(甘政办发〔2015〕145号),对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进行具体部署,从源头上控制药材质量[10]。2021年,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2021年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要求加强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11]。随着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甘肃省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也出现十分明显的问题: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和协同有序推进不足,系统建设分散,数据支撑能力不够;注重业务流程电子化而轻数据分析利用,造成数据资源的浪费;实际应用中由于操作层面不完善,缺乏与传统手段对接,无法最大化地做到物尽其用;中药材产业各环节监管部门多,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机制,监管工作存在管理重叠和管理空白,中药材追溯管理难[12]。

三、追溯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完善标准体系,明确发展方向

建立和完善甘肃地产中药材标准,依据《中国药典》,健全提升中药材、中药饮片地方标准,研究制定地产中药材种植和加工技术指导原则。加强各监管部门间的合作,统一规范种植、收购储运,统一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统一检验检测和管理销售,从源头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和保障水平。

(二)关注质量因素,尊重传统经验

中药材源于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13],有很多品种为药食同源,具有药品和农产品双重属性。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不同于药品追溯体系,需重点关注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基原、产地、种植养殖、采收加工、包装贮藏等关键因素[14],又要尊重中药材种植、加工、贮藏等方面的传统经验。在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可追溯情况下,纳入质量影响因素,才能在发生质量安全事件时,准确快速找到源头,对症施策。

(三)借鉴成功经验,制定追溯标准

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拥有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标准不同,信息采集技术千差万别,追溯体系建设存在很多差异。中药材可以借鉴食品、药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企业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产业发展实际等,制定出台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标准和指导意见,建立中药材追溯管理规范和统一的数据标准,这是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的基础。

(四)建立开放共享,数据管理机制

作为药品管理的中药材,全产业链监管有农业农村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药品监管等部门,部门之间监管信息不通畅,产品溯源困难。中药材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数据的流通和闭环是溯源的关键。以往信息化建设存在系统建设、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分散等问题,数据资源被部门、行业、环节、地域所分隔,成为“数据孤岛”[15]。按照整合共享的思想,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采集中药材从“种源到成药”过程中各环节数据,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数据对接[16-17],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关联、分析,才能真正实现建立“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

四、结语

中药材范文6

关键词:道地中药材;质量管理;溯源系统

一、陇西县道地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技术路线

(一)溯源系统建设

首先,组织业务人员调研西安溯源系统建设示范点,学习成熟的建设与推广经验;组织相关业务人员调查全县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企业、合作社生产和溯源情况;动员中药材种植及加工企业、合作社主动加入中药材的溯源管理体系。其次,通过调查、学习之后,制定《陇西县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溯源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相关人员工作职责,统筹溯源系统建设和各项基础性工作。再次,选择管理基础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发展潜力大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试点推广,为全面开展溯源工作探索模式、积累经验。各相关技术人员按照各自职责和实施方案要求,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做好试点工作,通过建立相关企业准入条件及相关政策资金支持,减少企业追溯成本,提高参与追溯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行,认真梳理、汇总各项工作,撰写验收报告,报县卫生健康局验收。

(二)溯源体系平台建设

1.加快生产经营主体添加进度。生产经营账号由县级管理平台统一分配权限,主要包括企业账号添加和基础信息设置。企业账号添加:由县级平台直接新增,需填报企业相关证件等。基础信息设置:由生产经营主体录入,主要包括生产经营主体基本信息、员工信息、质检配置、仓库管理、农户档案、扶贫信息等。

2.完善溯源系统信息采集。进一步规范道地中药材种植管理(基源管理、种源管理、基地管理、种植任务管理、田间农事管理等)、初加工管理(采收、清洗、烘干等)、仓储管理(加工入库、养护、销售出库等)等。

(1)基源管理。以陇西道地中药材黄芪、党参、黄芩、柴胡、甘草、款冬花、红花、秦艽为试点品种。

(2)种源管理。建设种子种苗标准化繁育基地190.67hm2,推广标准化种子种苗繁育技术,进一步提高中药材产量和质量。同时,将种子种苗运营企业繁育基地和仓库、设备、质检员等信息录入溯源系统信息库。

(3)基地管理。扶持引导试点企业(合作社)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确定基地建设范围、土地流转、农户信息、扶贫信息等,上报县级溯源系统管理平台审核,符合条件的基地录入系统,逐渐建立健全生产档案。

(4)种植管理。结合陇西县道地中药材种植分布情况,科学管理中药材种植过程,严格按照中药材种植技术规范和初加工技术标准,规范使用化肥、农药,提高陇西县道地中药材种植质量管理。一是引导扶持试点企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或订单形式建立中药材标准化药源基地,形成与农户合作经营的模式。二是督促指导从事中药材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企业建立生产资料采购档案,详细记录外来生产资料的有关情况,并统信息录入企业管理系,通过模块链接,实现查询和追溯。三是以省农业农村厅《甘肃省道地中药材标准化基地管理办法》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颁的操作规程为标准,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积极指导建立药源基地的企业、中药材种植农户按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种植、采收、加工,从源头上建立追溯机制。

(5)田间农事管理。指导企业、合作社建立生产档案,如实记载农事操作过程,包括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及相关信息,基地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等情况,药用部分的采收日期、储存方式和初加工方法等,保证道地中药材质量可追溯。

(6)加工管理。围绕全县中药材初加工户,结合道地中药材特性,统一质量标准,逐步实现加工集中化、规范化、产业化,提高道地中药材初加工水平。严禁滥用硫磺熏蒸等方法,确保各类农残符合国家规定。遴选通源药业、正德成中药材销售公司、服农农机合作社、福星镇庞家岔村中药材初级加工厂、博鑫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参森来金银花种植合作社等10家生产企业(合作社)进行产地初加工改造提升,主要对场地和环境卫生进行改造,设置了功能区(前处理区、净置区、清洗区、切片区、烘干区、晾晒区),制作生产技术规程和制度牌60个,销售外包装2000个;补贴中药材烘干房10座,实现以标准化的烘干设备代替烤床等作坊式设备,每家年生产能力达到200t以上。

(7)仓储管理。及时更新入库信息、养护记录、养护方法、销售信息,在网络平台上随时掌握产品流向信息,确保中药材溯源链条完整可查。

(8)质量检测。充分利用县级中药材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确定专人配合溯源系统管理工作,加大对试点企业(合作社)外销中药材的抽检力度,根据检测报告,对建立药源基地的企业出具产地准出证明,并将检测信息录入追溯系统相应模块。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自检、委托检验等取得检测报告。加强监督检测,及时检测信息,并将检测信息录入溯源系统相应模块。

(9)赋码管理。通过运用国际通用的编码、条码、网络通信和数据库等途径,实现对中药材生产过程的赋码管理,记录栽培、生产、交易等各个环节的信息。

(10)“两证一标识”管理。不定期对各个试点企业进行培训指导并督促检查,试推行中药材“两证一标识”。截至目前,试点企业(合作社)共开具合格证696张,开具产地准出证158份。

(三)生产环节溯源体系平台

一是县级溯源平台建设。有效整合资源,运用县级道地中药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做好溯源管理和综合监管。二是溯源试点企业平台建设。拟纳入生产经营经营主体11家,其中:9家为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系统生产经营主体,共用溯源设备;2家为新建,需采购设备。道地中药材饮片加工企业车间建设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道地中药材饮片加工实行实时视频采集,实现加工过程视频可追溯。企业通过管理系统,建立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台账,实现生产经营内部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四)有效整合先行试点

将甘肃省道地中药材追溯系统上原有的甘肃普尔康药业有限公司、甘肃明治药业有限公司、陇西县奇正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陇西保和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陇西县通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陇西千金药材有限公司、陇西县百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陇西县强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陇西弈博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甘肃新风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陇西冯了性药材饮片有限公司、陇西县乐佳家庭农场、陇西县服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陇西县龙泽红原种业有限公司等16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溯源系统。同时,选择基础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陇西一方制药有限公司和甘肃参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溯源系统建设主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药品安全与追溯系统的建立多是独立的,每个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药品数据库,下游企业或个人查询源头信息时需要到上游供应商的数据库中查找,通过整合中药材溯源系统,建立统一标准,解决数据库建设和管理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五)开展宣传培训指导,增强溯源企业主动性

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微信等新闻媒体和宣传彩页等多种途径广泛宣传,使道地中药材生产、收购、储存、运输等各环节的责任人充分了解中药材质量安全溯源要求和做法,组织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开展集中培训5场(1000多人次),邀请省、市领导专家详细讲解纳入溯源系统的重要性和企业信息录入流程,确保每个生产经营主体有专人负责溯源系统,并发放资料1500本,宣传册页12000张。同时,成立技术服务指导小组,深入生产经营主体全程培训指导,确保溯源系统高效有序运行。

二、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溯源系统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溯源系统建设的监督管理和统筹协调工作。

(二)加大扶持力度

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把溯源系统建设与中药材以奖代补项目相结合,在政策性项目方面予以倾斜。同时,积极衔接县财政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对参与中药材溯源系统建设和建立药源基地的龙头企业给予支持,确保陇西县中药材溯源系统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已筹措资金6万元,用于县级平台工作管理,主要用于县级、生产经营主体等从事中药材产业溯源系统的工作人员的培训,溯源试点企业中药材样品检测,追溯标识印刷等费用。

(三)大力开展宣传和技能培训

组织相关企业、合作社集中培训,邀请国家中药材供应保障溯源系统维护工程师现场演示讲解系统平台操作。在醒目位置设立宣传展板,开展项目宣传和政策技术咨询服务。

(四)严格监督检查

加强县域内道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在种植及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指导药农严格按照种植及生产标准操作,合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投入品,提高对陇西道地中药材在权威检测机构的质量检测频次,确保检测结论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权威性。严格道地中药材产地准出,保证中药材产地准出证在溯源系统中的有效性。强化道地中药材种植至加工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中药材生产和经营者建立整个中药材生产链条生产档案。在市场上,严格监督追溯码和准出证的使用情况,采取倒逼式管理模式,提高溯源系统中准出证明的有效性和生产经营主体的行业自律。

三、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药材范文7

为加快培养新型技能型中药人才,探讨高职中药学的教学方式。在课时不增加的前提下,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对《中药学》的教学进行探讨与实践。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求知的兴趣。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中药学;教学方法

《中药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龙头学科。一直因内容多、散、杂、易混等特点,让很多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如何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水平是一项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1精选教材,优化内容

1.1选择适合的教材

教材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是教师教学的基准,是学生在校学习的蓝本,是考核的主要依据。而现在高职大多是使用“压缩版的”本科教材,实践教学表明,“压缩版的”的本科教材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知识点多、难度大,老师讲的费劲,学生学的吃力,因为听不懂而放弃学习已成普遍现象。高职所用教材应该在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要素做出选择[1],设置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内容通俗易懂、理实融于一体的教材才是适合的教材。

1.2优化内容

根据高职培养人才目标及学生特点,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强调实用的原则以教材为范本,对中药学的内容进行优化,执行三突出:突出重点章节如总论部分重点是药性理论;各论重点章节突出重点是概述部分及药物的名称如解表药的概述及药有麻黄等;重点药物突出主要的功效如麻黄主要讲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将内容进行简练,挑选出重要的章节药物作为主要讲授内容,避免了面面俱到。在教学中安排内容难易适度,对学生要求不宜过高,一般只要求记住来源、功效就可以了。

2改变教学场所,加强实践教学

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我们改变了教学模式,把教学场所由三尺讲台的教室变成现代技术的教学一体化室,实现“理实一体、学看融合”的教学模式,使得中药学从平面向立体教学转变,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过程变得直观生动,并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拓展知识面,延伸了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中药原植物的辨识和中药饮片的识别贯穿于中药学的每一节课每一味药中。在课前会准备要讲药物的原植物与饮片。让学生通过眼看、鼻闻、口尝、手摸等方式加强感性认识。实现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眼、耳、手、脑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外利用药用植物园、中药标本室等资源,让学生从教室走进实验室,由教室走进自然。从而更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够用,专业知识拓展及综合素质培养并重的职教理论。

3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1教学内容上下贯通,前后联系

(1)课程之间内容的贯通。高职院校一般把《中药学》排在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开的专业基础课有《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四学期开的有《中药炮制》《方剂学》等。从课程的安排可以看出《中药学》起到承上启下之功。因此在《中药学》的教学中把内容联系贯通起来,也体现了中医的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的思想。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引出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求知的欲望。(2)前后内容纵横比较。《中药学》以其药物数量多、内容复杂、容易混淆、难以记忆的特点,一直让不少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古人学习时也以“背”字为主,背本草、背方歌。但是背不是死背,而是讲科学的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科学的方法。比较是最好的方法,纵向比较,把握异同,加深理解;横向比较,把握共性,注重特性,如把同一植物不同药用部位的药进行比较如:桑树有桑叶、桑枝、桑椹、桑白皮;同一药材不同炮制品的比较如生地、熟地、鲜地的比较;名称易混淆的比较如附子与白附子、赤芍与白芍等,这些内容应前后连贯纵横联系起来,从不同角度比较。对增强记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应用案例教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在课堂讲授中案例研究、研讨等诸多教学方法中,案例研究教学方法综合效果第一[2]。比如讲益母草时,可以把益母草名字由来的典故讲出;讲木通时,可以把龙胆泻肝丸的事件说出来;讲人参时,可以把人参滥用综合证说出来。案例教法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理论实际运用能力,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3.3启发式教法,激起求知欲望通过问题启发,引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结合学生学习中药学的兴趣,首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进行一般的讨论,教师概括总结后,给出答案。其优点在于提高学生的智慧潜力;使学习的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有利于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便于记忆。

4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高职考核是学期末进行一次期末考试的模式,强调了理论知识量的掌握,重理论轻能力。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采用了以考促学的“多角度”考核模式。平时考核成绩综合课堂的出勤、课堂提问、作业、学习表现打出来的。这种办法避免主要由期末考试决定学业成绩的弊端,鼓励学生平时用功夫。实践考核成绩是检查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程度,主要通过中药材饮片及中药基原植物的识别进行考核。随机抽出十种药材让学生识别,写出药材的名字及主要功效。期末考核成绩是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主要采用闭卷考试,试卷的题型至少四种,能考出学生综合掌握水平。这样就能够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使学生不仅具备了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还具备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也有极大的提高。

5结论

实践证明依据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多角度的考核模式的新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被动改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技能,提高了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更大限度的实现了高职教育的目标。总之多方面有机得结合起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一定能轻松的教好学好中药学,完成教学的目标,培养出符合高职培养级能效人才目标,适合社会需要的优秀毕业生。

作者:白华 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中药材范文8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人才需求;专业改革;调研

我们国家一直重视中医药的发展。2002年,科技部、国家计委等八部委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年)》,提出了中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2006年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中医药现代化作为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1日正式施行。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发展中医药责任重大,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医药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

1中药学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主要思路和方案

1.1主要思路和方案。1.1.1调研背景和内容按照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要求,主动适应区域医药产业经济发展和保障大众健康需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根本着力点,充分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对生产与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行业内从业现状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中药的临床应用、饮片生产、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量评价、药品经营管理等知识和技能的高职高专中药人才,开展中药学专业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需求,探索出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包括中药学专业对应行业的人才结构需求状况、专业发展情况、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学生就业招聘等[1]。1.1.2调研方法访谈、网络问卷、纸质问卷、邮件调研等。1.1.3调研范围江苏地区的制药企业、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药品经营企业、中医药相关企业、药品监督与检验机构,江苏省内外开设有中药学专业的同类院校等。

1.2样本数据回收情况。本次调研共设计了5类调研问卷:专家访谈、学校卷、用人单位科主任问卷、用人单位带教教师问卷、在校实习生调研问卷。总共418份问卷,回收率100%。

2中药学专业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学校调研内容

2.1中药行业从业人员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1)目前专业人才结构状况:目前,全国共有中药生产企业3800多家,中、高级技能人才存在大量缺口。因此,我们需要培养数以十万计的专门技术人才,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中药工业企业。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显示,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65809个,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32.9万张,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中药材种植、养殖的基地也需中级、高级技能型人才逾万人。(2)专业发展情况及人才需求预测: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于中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稳定增加。其中,执业中药师、中药调剂岗位、临床中药服务岗位、中药材种植岗位、中药经营岗位、中药炮制岗位、中药生产岗位的需求量大。基于以上调研,应加强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当前,我省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凝聚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我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中药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大力培养高职中药学人才。

2.2开设中药学专业的学校调研分析。2.2.16所大专院校中药学专业招生、就业情况6所大专院校参与了本次调研,每年招生人数在100~150人,个别院校达到400多人。每年的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5%~100%。2.2.2江苏省内各类卫生职业院校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选用情况综合各家职业院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与传统教学体系开设的课程内容相比较,专业课程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提高,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和要求。各级院校倾向于选用部级规划教材,还有一些自编教材。2.2.3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亮点和特色各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亮点和特色有:(1)操作能力强,质量好;(2)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校企深度合作,学生首岗适应性强;(3)知识扎实,能力出色;(4)以传承中医药基本技能为培养方向,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2.3单位3年中药学专业人才需求和对中药学专业人才招聘情况。3年各企业对人才的学历需求中,本科和高职高专学历的需要量相对比较多。企业招聘多通过毕业生双选会、人才交流会和优秀实习生,用人计划也多集中在10至12月和来年1至3月,对于目前的招聘情况多数企业也只是能基本满足,这也充分说明了企业对中药人才的缺口还是很大。

2.4单位对中药学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调研及相关专业教学情况分析。中药学专业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参照中药学专业执业标准、中药学专业教学标准、中药行业标准等,构建了项目化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理论和实验相结合,规范实验实训操作技能,如中药炮制、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基础、药理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剂等。而基础课程增加理论课的比例。另外,设立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跨年级、跨专业选课,制订学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调研,对专业培养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法律知识、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方位体现中药学专业的教育理念,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打好基础。2.4.1用人单位对高职中药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的需求我院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在整体质量上得到认可,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多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中药学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具备人文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注重临床中药学方面培养,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学生团队协作和礼仪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考核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边讲边练、实际操作、临床见习、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比较好,实践操作考核、理论实践考核结合的考核形式较好。2.4.2本专业学生应该选修的人文课程有哪些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学生应该选修的人文课程是人际沟通、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这也同时反映出,良好的人际沟通对毕业生或实习生在工作当中的重要性。

3江苏省高职中药学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3.1按照职业岗位和技能,设置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应劳动就业、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的教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多接触新事物,可进一步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工作过程、培训仪器操作、计算机软件操作等方面的内容。结合临床案例讨论,加深对中药功用的理解。加强中西药联用的内容,了解中药临床药学的部分知识。同时,在医患沟通和用药指导方面加强训练。

3.2继续加强教学方法改革。紧跟产业发展,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针对具体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校企共同开发新形态一体化、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推进教法改革,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优质课堂。普及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采用线下线上的教学新方法,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3加快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设施完善的产教融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中药学专业学生在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培养、毕业实训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平台。通过实验、社会实践、实习、课题性研究等提高学生实践技能[2]。与苏大附一院,苏州市中医医院、先声再康江苏药业有限公司、华润江苏医药有限公司等校外60余家单位合作,保障实习就业。开阔国际化视野,与国际职业大学或学院合作,教师境外研修,将国际化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到工作中。

3.4应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人才模式的探讨,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提高教师队伍创新意识,大力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鼓励教师指导学生申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切实加强。

参考文献:

[1]张文新,杨翠玲.山西省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