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1 15:07:57
一、三七的特征特性和对环境条件要求
(一)植物形态和生长习性
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60厘米。主根肉质,多呈短圆锥形。地下根茎短粗。地上茎直立,光滑无毛,单生,不分枝,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3~7片,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边缘具细锯齿,叶两面脉上疏生刚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花多数,两性,初开时黄绿色,盛开时白色;花萼、花冠各为5枚。浆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白色种子1~3粒(多为2粒),扁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二)对适生环境条件的要求
1. 温度
三七喜冬暖夏凉的环境,畏严寒酷热;年平均气温在13~20℃时适宜三七植株生长,但以15~17℃最为适宜,夏季气温不超过35℃均能生长。但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若气温连续3~4天在33℃以上,植株则会出现萎蔫甚至被灼伤。冬季气温在-10℃以上能安全越冬。
2. 光照
三七属阴性植物,其生长要求具有一定的荫蔽条件,对光较敏感,喜散射光,忌强光直射。1年生三七对光照的要求通常为自然光照的8%~12%,2年生为12%~15%,3年生为15%~20%。光照过弱,植株徒长,叶片柔软,主根增长缓慢,容易得病;光照过强,植株矮小,叶片容易灼伤。
3. 水分
三七是一种喜湿润、怕旱、怕涝的植物,生长发育需要湿润环境,要求年平均降水在12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85%,空气湿度过低叶片会出现干枯现象。土壤含水量以25%~30%为宜。播种时若遇天气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于20%时会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出土;但土壤含水量超过40%或出现水涝时又会引起根腐病的发生。
4. 土壤
三七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广,在高山黄壤土或石灰土均可种植,但以pH值5~7.5、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或壤土种植为好。过黏、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的地段均不宜种植。以坡度为5~20°的缓坡生荒地为佳。
5. 海拔气候
三七适宜生长于北回归线(北纬23.5°)附近,在云南省文山州,三七种植适宜区海拔为1000~2200米,最适宜种植区海拔为14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5~17℃,最冷月均温8~10℃,最热月均温20~22℃,≥10℃以上的年积温4500~5500℃,无霜区300天以上。
二、栽培技术
(一)播种育苗
1. 苗床地的选择和整理
三七忌连作,一般轮作年限在十年以上。苗床地宜选水源方便、交通便利、排水良好,坡度在5~20°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前作忌茄科作物,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作物为宜。地块选好后要多次翻耕,耕深20~25厘米,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千克对土壤进行消毒。最后1次翻地时每亩施充分腐熟厩肥2500千克,饼肥50千克,耕细整平,做成宽1.5~1.6米、高30厘米的畦,畦间走道0.4~0.5米,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面呈瓦背形,以利排水。
2. 搭棚建园
三七是阴性植物,不论是育苗或移栽后均要搭棚建园。建造三七园,搭建阴棚以调节光照,一般以草木结构为主。棚高1.7~1.8米,立柱(带杈的木桩)2.0米,立柱间距2.0米,杈口向上,与畦面一致,埋牢固。然后顺杈口放上大杆,杆上横放小杆,绑扎固定,上盖杉树枝叶、玉米秸秆或三七专用遮阳网,棚草要铺设均匀,一般透光度控制在10%~12%,再用压条或8号铁丝压拉固定。棚四周用遮阳网围成围栏。园四周相应留出园门,以便通过园门的开、关进行通风,调节园内湿度。
3. 采种及种子处理
三七果实一般于10~11月成熟。应选生长2年以上、植株生长健壮、粒大饱满无病母株的红熟果实做种,连花梗一起摘下,将红籽擦去果皮,用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浸种15分钟,捞出后即可进行河沙储藏,促使三七种子通过休眠期完成生理后熟作用,储藏时间一般为45~60天。河沙含水量必须保持在20%~30%,不可过湿或过干,过湿过干均会影响三七种子的储藏和发芽。
4. 播种
种子经沙藏完成后熟作用后,于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即可播种。播种前用1∶1∶100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或用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浸种15~20分钟后播种。一般采用点播,行距6厘米,株距4~5厘米,播种时先用小锄划出深3厘米的播种沟,然后再将三七种子点播于播种沟内,每亩播种量为18万~20万粒。播后盖上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和细土,再用松针叶(干、鲜均可)或切成5~6厘米长的玉米秸秆覆盖在畦面上(称为盖铺墒草),起到增温、保温、保湿,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土壤板结的作用。
5. 苗期管理
①合理灌溉。三七播种后要到3~4月才出苗,播种时土壤潮润可不浇水,若土壤干燥,播种结束后及时浇1次透水,以后视土壤墒情酌情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25%~30%。进入雨季后应随时检查三七园,若出现积水要及时排涝。
②勤除杂草。每7~10天检查三七园1次,发现杂草及时人工清除(禁用除草剂,以确保植株生长安全和三七产品质量),以保证床面和沟间走道清洁无杂草。
③合理追肥。三七属于需钾量较高的植物,植株生长和块根发育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2∶1∶3。因此,三七追肥要掌握“多施钾肥,多次少量,氮、磷、钾配合施用”的原则,一般幼苗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次每亩75~100千克,以促进幼苗生长健壮;4~5月施1次充分腐熟的混合有机肥(厩肥、草木灰比例2∶1),每亩650~700千克;6~8月施1~2次经过半年以上充分发酵腐熟的油枯和鸡粪,每亩350~400千克。
(二)大田栽培
1. 选地、整地
为给三七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种植地块应选择交通便利,水源方便无污染,具有一定坡度(坡度不得大于15°)且近十年内未种过三七的砂壤土种植。在移栽种苗前要进行3犁3耙,第一次翻耕时间为11月初,以后每隔15天翻耕1次,翻耕深度25~30厘米。做畦规格:平地、缓坡地畦高为20~25厘米,坡地为15~20厘米,畦面宽180~190厘米,畦间走道40~50厘米。畦面做成板瓦形,畦土达到下松上实,以利于提高土壤通透性。
2. 土壤处理
为预防三七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发生,在移植种苗(又称子条或子秧)前,应结合碎土做畦每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克+90%敌百虫5克进行土壤处理。
3. 造园
根据2、3年生三七要求透光率在12%~20%进行建棚,做到透光均匀一致。建棚材料可用三七专用塑料遮阳网。按2.3米×2米打点栽桩,搭网建棚;或用山草、杉树枝叶铺盖建棚。建棚方法同育苗。
4. 选苗和种苗处理
三七播种后1年即可移栽,移栽时种苗应进行分级,选用单株重1.2克以上、芽壮根好、无病虫感染和损伤的种苗。并在移栽前用58%瑞毒霉・锰锌500~600倍液或1.5%多抗霉素2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15~20分钟,捞出带药移栽。
5. 移栽,盖肥,覆草
移栽时间在每年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下旬,株行距规格为10厘米×12厘米或10厘米×15厘米,每亩种植2.6万~3.2万株,移栽后每亩撒施充分腐熟细粪拌火土2500~3000千克,再用松针叶或切成5~6厘米长的玉米秸秆覆盖在畦面上,以减少水分蒸发和防止畦面土壤板结的作用。
(三)田间管理
1. 浇水、排涝
三七移栽时若土壤干旱,移栽后应及时浇1次透水,以后视土壤墒情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在25%左右。三七出苗后,减少浇水次数,一般畦面不太干时,尽量不浇水,以免因浇水过多造成田间湿度过大,不利于三七生长而有利于各种病害的发生,当雨季来临时应随时检查三七园,水分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打开园门通风换气,减少三七园湿度,对预防或减轻各种病害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2. 追肥
三七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一般为2∶1∶3,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复合肥和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禁止使用硝态氮肥。有机肥在施用前应先拌磷肥堆沤100天使之充分腐熟后再施用,分别于4~6月、8~10月各追肥1次。每亩每次用硫酸钾复合肥(12-6-18)15千克+火土2500千克,充分拌匀后均匀撒施于畦面。
3. 调整阴棚
阴棚调整可根据三七生长的季节不同做适当调整,一般来说,3年生三七在采挖前2~3个月适当加大透光率,以中海拔地区不超15%、高海拔地区不超20%为宜。
4. 摘蕾
为使光合产物向根部储藏,2~3年生三七在7月中下旬,即花蕾生长到3~5厘米时进行摘除,使养分集中供给块根生长,以提高根茎的产量、质量和增强抗病能力。
5. 冬季清园
进入冬季以后,气温变低,危害三七植株的各种病菌和虫害便潜入三七园内的枯枝落叶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危害三七的病虫源。因此,每年进入12月,当三七植株叶片变黄,出现枯叶时,及时剪除三七地上茎叶、铲除园内外杂草,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并用2~3波美度石硫合剂喷洒畦面,进一步杀死在畦内土壤中越冬的病菌和害虫,这样可减少或预防第二年病虫害的发生。另外,入冬以后气候干燥,要特别注意做好三七园防火工作。
三、采收、加工和质量规格
(一)采收
三七主要药用部位是其根部,种植3年以上的块根即可收获加工,不留种的三七最适宜采收时间为10~11月,留种的三七最适宜采收时间为12月~次年2月。采收用自制木棍削尖一头或小铁铲,从畦的一端开始,按顺序采挖。采挖时防止伤根和根茎,以保证块根和根茎完好无损,防止根系折断漏收,以免主根受伤影响产量和加工后商品质量。
(二)加工
三七块根称为“七头”或“头子”。挖取后摘除地上茎,洗净泥土,剪去根茎、支根和摘去须根。将头子暴晒1天,然后进行第一次揉搓,用力要轻,以免破皮,反复日晒,揉搓,使其紧实,直到全干。如遇到阴雨天,也可烤干,以木炭烘烤为宜。在室内事先搭好100厘米高的架子,上放竹帘,将三七铺在上面,火不宜太大,烘烤温带控制在45~50℃,火力要均匀,烘烤过程中要经常翻动,使其受热均匀。烘烤3小时左右进行揉搓1次,揉搓方法同前。晒干或烤干的产品即为“毛货”。再将毛货置于麻袋中,然后加入粗糠、稻谷、玉米进行搅拌摩擦,使七头产品外表呈棕黑色光亮,达到“光滑、坚实、优质”的三七商品药材。剪下的根茎、支根、须根晒干后其商品名分别为剪口、筋条、三七根。
(三)质量规格
1 “七”药的来源
郑小江等[1]对武陵地区民间146种“七”药进行了考证,146种“七”药植物隶属于49科,109属。其中七药植物数量较多的科是百合科17种,蓼科和毛茛科各10种。熊鹏辉[2]对74种土家族“七”药的考证,它们分布于32个科,以蓼科、五加科、菊科、百合科和景天科分布较多。146种“七”药的用药部位多为全草(60种)、根(40种)、根茎(37种),少数为块根(9种)、块茎(2种)、藤茎(2种)和假球茎(1种)。有些“七”药的药用部位常常可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25种),如秋海七的药用部位就是块茎及全草[1]。
2 “七”药的性味
武陵地区“七”药的药性已知为冷性的有49种,平性的42种,热性的42种(温);“七”药的药味多为苦(73种)、甘(42种)、辛(42种)、涩(32种),少数为酸(13种)[1]。
3 “七”药的功效
主要有活血祛瘀、止血、止痛、行气理气、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平喘止咳、利湿利尿、通淋、滋补、调经、消肿、杀虫等功效。
3.1 活血祛瘀 是本类药物的主要功效,主要包括活血化瘀、活血调经、活血止血、活血消肿、止血散瘀、散瘀消肿、散瘀止痛、活血止痛、理气活血、舒筋活血、解毒活血等功效。有70多种“七”药都具有此作用,如冷水七散瘀消肿、蜈蚣七活血止血、三七止血散瘀[1]、鹅掌七活血化瘀[3]等。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这些药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类极具开发前景的民族药。
3.2 祛风湿 是本类药物的一大特色,是目前寻找治疗类风湿疾病药物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祛风湿、祛风除湿、祛湿镇痛、祛风利湿、祛湿活络等功效。有30多种“七”药都具有本作用,如麻布七祛风除湿[4]、破血七祛风除湿[2]、磨盘七祛风止痛[5]等。
3.3 止痛 是本类药物的又一大特色,也是目前寻找药物依赖性小的止痛药单体或活性部位的主要方向,主要包括止痛、除湿止痛、理气止痛、消肿止痛、止血止痛、活血止痛、消炎止痛等功效。具有此作用的“七”药有60多种,如扣子七活血止痛[6]、麦子七止痛[7]、铁牛七消肿止痛[8]等。
3.4 止血 既能活血又能止血是中草药相对于化学药的优势和特色,很多“七”药都具有这个特色,主要包括活血止血、散瘀止血、收敛止血、利水止血、止血止痛、止血生肌、凉血止血、祛痰止血等功效。
3.5 清热解毒 是本类药物的一个特色,对一些热毒症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分为清热解毒、解毒消肿、清热镇咳等功效。有40多种“七”药都具有本功效,如土三七解毒消肿[6]、包袱七清热解毒[12]、冷水七清热解毒[12]等。
3.6 行气理气 主要包括健胃理气、理气止痛、行气散瘀、行气调经、顺气化痰、理气镇痛等功效。有20余种“七”药都具有本作用,如豆叶七行气散瘀、麦子七理气止痛、笔宝七理气活血[1]等。
3.7 利湿利尿通淋 主要包括利水除湿、祛风利湿、利尿、清热利尿、利水止血、利湿消肿、通便利水、行水解毒、通淋调经、活血通淋、利小便等功效。有近10种“七”药都具有此作用,如筷子七通便利水、红毛七利小便、三角红毛七除湿利水[1]等。
3.8 滋补 “七”药具有滋补作用的药物并不多,有近10种具有此作用,主要包括滋补强壮、补肾安神、补肾健脾、补气益肾、补肺止血、润肺养阴、强筋壮骨、强心补肾、安神除烦等功效。如黑虎七强筋壮骨、鹅儿七补虚益精、白三七滋补强壮、兵盘七滋阴补肾等。
3.9 调经 主要包括调经活血、调经止痛、行气调经、破血通经、通淋调经等功效。有近10种“七”药具有此作用,如扇子七活血调经、铁丝七调经止痛、金毛三七通经止痛等。
3.10 平喘止咳化痰 有近10种“七”药具有此作用,主要包括止咳、平喘止咳、止咳化痰、止咳解毒、止咳泻下、止咳除湿、祛痰止血、润肺止咳、清热镇咳等功效。如小猪鬃七止咳平喘、指甲七止咳、青黄七止咳化痰、鸡心七润肺止咳等。
3.11 其它 主要为一些具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如蜘蛛七镇痉、乌金七健胃消食、豌豆七止泻痢、景天三七安神、熊毛七杀虫止痒、胡椒七止呕等,也具有一定的特色。
4 “七”药的主治
“七”药类主治病症可归纳为跌打损伤、蛇虫叮咬、痈肿疮疡、止痛、风湿、诸毒、月经不调、淋症、小便不利、咳喘、劳伤、痢疾等,现总结分述如下:
4.1 跌打损伤 治疗跌打损伤,是“七”药类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也是本类药物的主要特色。涉及100多种药物,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多单用,也有与其它一些活血、止痛药配伍应用的,如以冷水七根20g泡酒服,另取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治跌打损伤、劳伤腰痛;羊角七2g,蛇尾七、白三七各10g,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红毛七10g,当归、川芎、三百棒各6g,水煎服或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骨痛;菊叶三七根研末,每次2g,酒冲服,治疗跌打损伤、劳伤疼痛;牛尾七30g泡酒服治疗跌打损伤[13]等。
4.2 风湿 治疗风湿是本类药物的一大特色,是目前在治疗类风湿疾病上疗效相对较好的药物,也是最具有挖掘潜力的药物。有30多种“七”药可用于风湿病的治疗,由于风湿病从西医角度病因病机不是很清楚,而从中医的角度它是多种邪气所致,因此,在治疗上多用复方,少数只针对疼痛病症的用单方,如金边七6g,雪上一支蒿1g,白三七、血当归、当归、花脸细辛各10g,接骨仙桃草、八月瓜根各12g,泡酒服,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腰肌劳损;蚕豆七适量捣烂外敷治疗风湿关节炎;天王七、三百棒各50g,虎杖9g,研末服,治疗风湿疼痛;对叶七2g,水煎或泡酒服治疗风湿骨痛;海龙七10g,水煎服,治疗风湿热、风湿关节痛;盘龙七或口袋七,水煎服,治疗风湿疼痛、跌打损伤;黑虎七10g,乌金七6g,红毛七、常春藤、白三七各20g,泡酒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痛;棉花七、桂枝各6g,秦艽、川牛膝、寻骨风各12g,治疗风湿痹痛等[13]。
4.3 止痛 中医的痛涉及诸多方面,这里泛指各种疼痛。目前,对于许多不明原因的疼痛以及头部疼痛,西医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而中医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七”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药物也多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对于病因较复杂的疼痛多用复方,而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单纯性疼痛常用单味药或组成简单的复方就能取得明显的疗效,如赵敬华治疗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以芋儿七15g,川芎、白芷、当归、郁金、佛手、菖蒲各10g,杜仲、枣皮各12g,桃仁、红花各8g,水煎服,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4];胡椒七6g,水煎服,治疗胃寒气痛、慢性腹泻[15];荞麦七60g,水煎服或泡酒服,治关节肿痛[18]。
4.4 蛇虫咬伤 治蛇虫咬伤是“七”药中很特殊的一类。由于过去生态环境破坏小,蛇虫较多,被蛇虫咬伤时有发生,因此总结出了很多治疗蛇虫咬伤的“七”药。这些药都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主要是单用,多鲜用,疗效显著。如鲜包谷七捣烂,加酒精适量,外敷治疗毒蛇咬伤、疔疮肿毒[16];杯子七鲜品捣烂,用木梓油调敷治疗蜈蚣咬伤,或杯子七适量,研细外敷治疗蛇咬伤[16]。
4.5 血症 主治各类血症,出血、便血、吐血、血瘀等。“七”药无论是活血还是止血疗效肯定,应用上主要是单味药研末或鲜药捣烂外用,如笔包七(文王一支笔)适量为末,外敷治刀伤出血;土田七60~90g,水煎服治各种内出血;扣子七适量为末,外敷治外伤出血;白三七(竹节人参)研末,外敷治外伤出血,白三七与白茅根、麦冬合用,水煎服治吐血,白三七与栀子配伍,水煎服治鼻血,白三七与白茅根、绞股蓝合用治疗痔疮出血等[13]。
4.6 其它 “七”药还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月经不调、带下、淋症及小便不利、咳嗽劳伤、体虚、痢疾等。
5 讨论
土家族医药的带教方式主要是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口耳相传,世代相承,少有文字记载,加上各地师承不一样,因而导致“七”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严重,给这一类药物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开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国家的重视,一部分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地方药物的挖掘、收集和整理工作,相继完成了多部地方药物志的编写工作,通过走访大量的民间医生,并实地采集标本,确定了大量“七”药的来源,并从性状上加以描述,配备了相应的植物图谱,这为今后的推广应用、研究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要看到,“七”药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还有必要象规范中药的名称一样对“七”药的药名进行一次修订,并在当地采取必要措施推广应用这些修订后的药名。
“七”药在临床应用中多为单方,一部分为组成简单的复方,只有少数组成相对比较复杂,其临床疗效确切,这使得对“七”药开展现代药理研究的难度大大降低。由于一直以来对大量“七”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以及质量控制和人工栽培研究开展较少,因此,还需要有大量的科技工作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如果象研究开发三七一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相信会有很多如同三七一样的成果出来,从而使得土家族的这朵奇葩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同时也带动地方药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民族医药是来自民间,无论是从民族医药知识的传承,还是从为民间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讲,民间草医都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本着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国家强制推行了执业医师制度,一方面使得患者得到的医疗服务更加规范和安全,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导致民间草医由于无法获得执业资格而改行从事其它行业,这样势必会造成很多民族医药知识的流失,就如同“七”药,尽管很多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即使针对一个地区也没有一个很权威的统计数据,原因就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在民间还没有被挖掘出来,鉴于此,地方政府有必要采取必要措施,鼓励民间草医参与到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的工作中来,从而实现对民族医药的抢救性保护。
参考文献
1 郑小江,许兰,刘金龙.武陵地区民间146种“七”药考证与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1999,16(2):4-13.
2 熊鹏辉.土家族“七”类药物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2):40-43.
3 田华咏.土家族医学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84.
4 朱诗立.恩施本草精选(上)[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24,224.
5 李萍,任红莉.陕西地产“七”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03,2(3)681-686.
6 朱诗立.恩施本草精选(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2,224.
7 巴东县革命委员会民政卫生局.巴东中草药[M].1970:599-600.
8 赵建邦,杨静.甘肃“七”药类功效和主治整理研究[J].中药材,2003,26(3):165-168.
9 杨静,张洁,王勤忠,等.甘肃省“七”字名药材品种调查[J].西北药学杂志,2000,15(4):156-157.
10 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内部资料)[M].2001:78-83.
11 田华咏.土药“七十二七”原植物初考[J].中药材,1001,14(8):42-45.
12 田华咏.土家族医药研究新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155,157.
13 赵敬华.土家族医药学概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27,103,131.
14 赵敬华.恩施州名中医医案集(二)[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10-11.
15 方志先,赵晖,赵敬华.土家族药物志(上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12.
【关键词】 三七伤药片;抗炎消肿;药理作用
The study 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Anti-inflammation and detumescence of Sanqishangyao tabletsYU Lin-hua*,CENG Xian,WANG Yuan-qing*The Life Science and the Technical Institute,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anti-inflammation detumescence ofSanqishangyao tablets.Methods We do the eighty mice with Sanqishangyao tablets,Ibuprofen and 0.9% NaCl filling their stomachs for three days.We smear right ears with xylene to lead to the inflammation and measure the heavy difference of the right ear and the left ear of every mouse for swelled level and inhibiting level of swelling.Finally the statistical processing was done.Results Comparing the control,the average swelled level of the Sanqishangyao tablets solu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group is 9.90,the inhibition rate of swelling is 24.08%;the average swelled level of high concentraton group is 7.43,the inhibition rate of swelling is 43.02%;the average swelled level of Ibuprofen group is 9.26,the inhibition rate of swelling is 28.99%.Conclusion The solution of Sanqishangyao tablets can resist obviously inflammation and swelling.The function of anti-inflammation and detumescence of the Sanqishangyao tablets strengthens on the dose and presents certain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Key words】 Sanqishangyao tablets;Anti-inflammation and detumescence;Pharmacological action
三七伤药片由三七、草乌、雪上一枝蒿、冰片、骨碎补、红花、接骨木、赤芍等中药组成,系199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重要成方制剂[1]。该复方制剂具有抗炎、消肿、活血、祛瘀、定痛、止血等作用,对于急慢性挫伤、扭伤、关节痛及跌打损伤有较好的疗效,广泛应用于治内、外、妇、儿、伤各科瘀血病症。三七伤药片中各单味药的药理研究均有报道,但复方的药理作用研究鲜见,本实验的研究是对中药复方三七伤药片的抗炎消肿作用研究,为该复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昆明系小白鼠80只,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23 g,健康活泼,雌雄各半。
1.1.2 试剂 三七伤药片:西安阿房宫药业有限公司(原西安中药厂),批号:060303;布洛芬: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60407;二甲苯;NaCl;蒸馏水。
1.1.3 仪器与耗材 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打孔器、大号小鼠笼、小号小鼠笼、5 cm小鼠灌胃针、注射器、橡胶手套、烧杯、玻璃棒、小鼠专用饲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准备 从湖南中医药大学购进清洁级昆明种小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0~23 g,在室温(25±2)℃,相对湿度50%~60%的试验室内饲养,光照时间为7:00~19:00,供给小鼠专用颗粒饲料和冷却白开水,自由采食、自由饮水1周,以适应环境。
1.2.2 实验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准确称量NaCl 0.9 g,加蒸馏水100 ml,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充分混匀,即配得生理盐水,备用。准确称量布洛芬2.5 g,加蒸馏水20 ml,溶解并定容至20 ml,充分混匀,将10.0 g布洛芬溶于20 ml蒸馏水所得的溶液定义为100%布洛芬溶液,由此配得25%布洛芬溶液,备用。准确称量三七伤药片2.5 g、10.0 g,均加蒸馏水20 ml,分别溶解并定容至20 ml,将10.0 g三七伤药片溶于20 ml蒸馏水所得的溶液定义为100%三七伤药片溶液,由此配得25%(低浓度)和100%(高浓度)的三七伤药片溶液,备用。4组小鼠分别用生理盐水、高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低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和25%布洛芬溶液灌胃,1次/d,1 ml/d,连续3 d,末次给药后1 h,每只小鼠右耳廓正反两面涂二甲苯20 μl。左耳不涂二甲苯。以生理盐水组作为对照组。打孔法测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涂二甲苯4 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剪下双耳,用打孔器将双耳相同部位打下圆耳片,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为肿胀度,按下式计算肿胀抑制率。肿胀抑制率=(对照组平均肿胀度-给药组平均肿胀度)×100%
数据处理:求出各组平均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2 结果
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称量对照组、高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低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和布洛芬溶液组小鼠左右圆耳片重量,左右圆耳片重量之差即为肿胀度。对各组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得各组平均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见表1。对照组、低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布洛芬溶液组和高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的小鼠右耳平均肿胀度分别为13.04、9.90、9.26、7.43,低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布洛芬溶液组和高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性肿胀的抑制率分别为24.08%、28.99%、43.02%。
经差异显著性检验,对照组与其他3个给药组间的平均肿胀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与低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布洛芬溶液组的肿胀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5%三七伤药片溶液组与25%布洛芬溶液组的肿胀度差异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P<0.05=。
说明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低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和布洛芬溶液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性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与低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和布洛芬溶液组相比,高浓度三七伤药片溶液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性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三七伤药片溶液对二甲
苯所致小鼠耳部炎性肿胀的抑制作用随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3 讨论
三七伤药片由三七、草乌、雪上一枝蒿、冰片、骨碎补、红花、接骨木、赤芍等中药组成,复方中主药为三七。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三七含三七皂苷、三七素、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等有效成分。三七含总皂苷约12%,皂苷类成分是三七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总皂苷水解后主要得人参三醇,其次为人参二醇。三七性温,味甘、微苦,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
三七具有镇痛、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已有实验表明三七伤药片对小鼠足跖肿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三七总皂苷(PNS)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整作用,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导的炎细胞增多和蛋白渗出外,还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为PNS能阻止炎细胞内游离钙水平的升高,抑制灌流液中磷脂酶A-2(PLA-2)的活性,减少地诺前列酮的释放[1],PNS对大鼠气囊滑膜炎具有明显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与升高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内cAMP从而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2]。徐冬英等为了观察三七不同配伍关系抗炎、镇痛的作用,通过正交实验从以三七为主的8个处方中确定了最佳抗炎处方:用三七、白芨、黄芪、牡丹皮4味中药组合时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炎性肿胀抑制作用最好[3]。活血止痛散主药为三七、当归,组织胺为已知致炎因子之一,在活血止痛散灌胃组,组织胺所至炎性水肿程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若改用大剂量(10 g/kg)腹腔注射,其抗炎消肿作用接近25 mg/kg氢化可的松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活血止痛散具有抗炎消肿作用。
草乌为中药麻醉剂组成药物之一,具有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4],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能[5]。雪上一枝蒿中总生物碱具有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家种与野生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急性渗出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6]。冰片中所含的龙脑、异龙脑均有抑制大鼠蛋清足跖肿胀的作用,异龙脑还对巴豆油性耳廓肿胀有抑制作用。骨碎补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红花提取物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α-HSD)比以往的抗炎药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接骨木有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腹注接骨木根水提物1.35 g/kg对右旋糖酐诱发的大鼠足跖浮肿有明显抑制作用,接骨木根水提物2.70 g/kg灌胃,在角叉菜胶致炎后第3小时开始显示明显抑制大鼠足跖肿胀。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之功能[7]。
可见草乌、雪上一枝蒿、冰片、骨碎补、红花、接骨木、赤芍七种中药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镇静作用,能很好的配合三七这味主药共同发挥抗炎消肿的作用。
综上所述,结合本实验结果,三七伤药片确有良好的抗炎消肿作用,且三七伤药片溶液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性肿胀的抑制作用随药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参考文献
1 Li-SH,Chu Y.Anti-inflammatory affects of total saponins of panax notoginseng.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1999,20(6):551-554.
2 李淑慧,李晓辉,楚延.三七总皂苷抗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中草药,2003,(9):676-678.
3 徐冬英,钟正贤,何飞.三七配伍抗炎镇痛治溃疡作用的实验研究.中药材,2005,28(10):935-938.
4 赵永英,崔秀明,戴云,等.草乌的研究进展.特产研究,2006,(1):61-6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药典(一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9.
三七和土三七,功效大不同
老谢今年50多岁。三年前他突然出现血尿症状。家人很担心他,但无论怎么劝,他都不肯到医院去看病。
当时恰巧有亲戚去云南旅游,听人介绍三七泡酒可以治疗血尿,就给老谢带了点回来。比起去医院,这种方式更容易被老谢接受,他喝起了“药酒”。神奇的是,这药酒喝了个把月,血尿真的不见了。老谢大喜,把药酒视为珍宝,断断续续地喝着。
因为没有再去买三七,药酒越泡越淡。老谢听说邻居从河南挖了几株“三七”在种,就去要了一株自己培植。养了一段时间,长势还不错。老谢收成了几株,晒干准备泡酒。家人不放心,特意上网查了资料,跟三七比对了一番,觉得“几乎一样”。
去年底,老谢喝上了自己亲手种、亲手泡的“三七药酒”,感觉不错。可前段时间,老谢连续几天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被收入医院的感染内科。
入院后检查,医生发现老谢肝功能异常,出现腹水、黄疸进行性升高,CT检查显示肝脏肿大,出现重度肝脏损伤。
一字之差,“活血良药”竟是毒药
老谢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严重的肝脏损伤?感染内科联系肝科医生会诊,几位医生反复询问患者的服药史。最后问老谢是否擅自吃过一些土中药,老谢一家才联想到喝了好几年的三七药酒。
医生让老谢家人带来一株自己种的“三七”,然后由主任中药师细看。翻查文献,仔细比对,最后确认:老谢自家种的根本就不是三七,而是菊科植物土三七。
三七属五加科植物,以根、根状茎入药,无毒,是名贵中药材。可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肿痛等。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和显著的造血功能,能加强和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
而土三七是菊科植物。虽然也有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但其内含吡咯烷生物碱成分,能造成肝窭和肝小静脉的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肝小静脉阻塞,对肝脏易产生极大的损伤,且伤害无法逆转。
老谢已经住院治疗了好几天,病情有所好转,但仍未脱离危险。肝科主任医师说,如果病情控制不好,一旦快速发展,有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需要肝移植。
使用中药前
要经过专业中药师指导
说起中药,民间的偏方、土药很多。中药品名相近、外形相似的很多,市民不具备专业知识很难分辨,稍有不慎就可能服用有毒的药物。甚至不少常规使用的中药,也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辨证施治下使用,擅自盲目服药也存在一定风险。
不少常见的中药都有正名和别名之分,比如“土三七”这个别名,对应着正名为“菊三七”“费菜”“土大黄”“金钱草根”等约十种中药的正名。人们在用药前,一定要把名字对应起来,核实确定药性、药效。
用药前要经过药剂专家鉴定或查询权威资料确认是否可以入药、是否适合使用者的体质、如何炮制等。
【摘要】
目的研究广西三七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特征。方法利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三七中总皂苷含量,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三七中人参皂苷Rg1,Rb1,Re和三七皂苷R1含量。结果广西靖西县不同产地三七样品的总皂苷及单体皂苷含量存在差异;不同部位间皂苷含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根茎的最高,主根次之;同一样品中,各单体皂苷含量以人参皂苷Rg1最高,人参皂苷Re最低,不同样品中各单体皂苷间比值存在差异。结论广西靖西县各地三七质量存在差异,药材中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三者含量之和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
【关键词】 三七 总皂苷 人参皂苷 三七皂苷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含皂苷、黄酮、氨基酸、多糖、三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有散淤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等[1]。目前市场上三七主要来源于云南,并且国外也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三七的需求量不断增加[2]。在保证三七稳产优质的条件下,开辟新的种植区域是满足三七需求的重要途径。广西作为三七的原产地,曾经也是主产地[3]。凭借优越地理条件和长期累积的经验,在广西扩大三七的种植面积是可行的。刘华钢等[4]也报道了广西三七含有较高人参皂苷Rg1,Rb1,Re和三七皂苷R1含量。广西政府已将三七纳入广西靖西等县鼓励种植的中药材之一。
三七不同部位皂苷含量不同,三七主根、根茎和支根中总皂苷含量差异明显[5],广西三七茎基和须根的主要单体皂苷含量具有差异,且同一部位不同单体皂苷含量差异较大[6]。药理研究[7]表明,各单体皂苷的药理作用不同,相互间的含量比值的差异对三七药材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广西三七不同产地、不同入药部位的皂苷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各单体皂苷在药材中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广西三七质量奠定基础。
1 器材
1.1 仪器FZ102型微型植物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KQ-250DE型数显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120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U30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戴安公司)。
1.2 试剂人参皂苷Rg1(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0703-200424)、人参皂苷Re(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0754-200421)、人参皂苷Rb1(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0704-200420)、三七皂苷R1(供含量测定用,批号110745-200415),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乙腈和甲醇(美国Fiser公司,色谱纯),去离子重蒸水。
1.3 材料本研究中实验材料于2007-09采集靖西县新甲乡(JX1),武平镇(JX2),南坡乡(JX3)等地的三年生三七,经广西大学农学院植物科学系黄荣韶研究员鉴定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
2 方法
2.1 三七总皂苷含量测定
2.1.1 三七总皂苷的提取参照马银海等[8]的提取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提取温度45℃,以70%乙醇40 ml为提取溶剂,超声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合并提取液,70℃水浴浓缩至干,用15 ml蒸馏水溶解,以1 ml/min速度过预处理的AB-8大孔树脂柱,水洗至Molish反应阴性,用100 ml 70%乙醇以1.5 ml/ min 速度洗脱,至醋酸酐-浓硫酸反应阴性,收集洗脱液作为待测液。本实验在广西大学农学院植物生理实验室内进行。
2.1.2 标准曲线的制作 参照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9]进行准确称定干燥至恒重的人参皂苷Rg1对照品4.9 mg,用甲醇溶解定溶于10 ml,精确量取0,40,80,160,200,300,400 μl置10 ml具塞试管中,水浴挥干溶剂,各加入新配制的5%的香草醛-冰醋酸溶液0.2 ml,高氯酸0.8 ml于60℃水浴恒温15 min,立即置于冰水中冷却5 min,加入冰醋酸5 ml摇匀,放置10 min,以试剂空白做参比于550 nm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A)为横坐标,以对照品溶液加入的体积数(μg)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为Y=0.004 9X-0.008 4 (r=0.999 6),对照品在19.6~196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
2.1.3 样品总皂苷含量测定按照标准曲线项下方法进行比色,测定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总皂苷含量。
2.2 三七单体的HPLC定量分析
2.2.1 色谱条件本文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Ⅰ部[10]收录的三七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色谱条件,根据具体使用的仪器略加修改,最终确定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以0~8 min,体积比为19∶81,8~38 min,体积比22∶78;38~70 min,体积比为22~36∶78~64;70~80 min,体积比36~45∶64~55;流速1 ml/min的梯度洗脱。柱温为25℃,紫外吸收波长203 nm,Rg1与Re的分离度达到1.2,理论塔板数按三七皂苷R1计算大于3 000。分离结果见图1~2。
图1 混合对照品HPLC图谱(略)
图2 样品的HPLC图谱(略)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称取人参皂苷Rg1、Rb1、Re和三七皂苷R1各适量,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人参皂苷Rg1 0.4 mg,Rb1 0.4 mg,Re 0.2 mg和三七皂苷R1 0.2 mg的混合溶液,过0.45 μm滤膜待用。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三七粉末(过60目)0.6 g,准确称定,准确加入甲醇50 ml,称定重量,摇匀,放置2 h,超声波提取30 min,放冷,再提取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过0.45 μm滤膜待用。按照选定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2.2.4 线性关系的考察分别准确吸取对照品溶液5,10,15,20,25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色谱峰峰面积。以对照品的量(μg)为横坐标,色谱峰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回归方程,结果见表1。
2.2.5 精密度实验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在实验测定条件下进样,每次进样10 μl,连续进样5次,根据峰面积计算,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RSD分别为0.89%,1.12%,1.71%和0.25%,结果表明仪器的精密度理想。
2.2.6 重复性考察准确称取样品3份,按“2.2.3”方法制备样品,按选定的色谱条件测定,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RSD分别0.47%,1.64%,0.57%,0.26%(n=5),结果表明,重复性好。
表1 各单体皂苷的标准曲线(略)
2.2.7 稳定性考察准确称取靖西3年生样品0.6 g,按上述样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分别吸取10 μl,分别于1,6,12,24 h测定,记录峰面积,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RSD分别1.11%,0.84%,0.55%和0.34%,样品在日内稳定性较好。
2.2.8 加样回收率实验准确量取一定量的混合对照品溶液置已知皂苷含量的三七样品液中,重复测定5次,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的回收率分别97.04%,97.08%,95.10%和96.21%。
3 结果
3.1 广西靖西县三七总皂苷含量比较从图3可看出,靖西不同产区的三七在总皂苷含量上有一定差异,新甲乡总皂苷含量最高,为8.6630%,各产地间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
图4表明了同一产地的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根茎总皂苷含量最高,为10.710 2 %,最低是须根,为6.705 1 %,含量最高部位的是最低部位的1.60倍,而主根与支根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显著。
图3 不同产地三七总皂苷含量变化(略)
图4 三七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变化(略)
3.2 广西靖西县三七单体皂苷含量分析
图5 不同产地三七单体皂苷含量变化(略)
图6 三七不同部位单体皂苷含量变化(略)
本实验测定了靖西不同产地三七样品4个单体皂苷含量,如图5,结果显示各单体皂苷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样品中,以人参皂苷Rg1 最高,其次是人参皂苷Rb1,而人参皂苷Re含量最低。同一单体皂苷在不同产地也存在差异,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b1以武平镇的三七含量最高,分别为0.433 6%和2.031 5%。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在新甲乡三七中含量最高,分别为3.073 2%和0.394 8%。
三七不同部位4个单体的含量如图6,均以根茎最高,主根次之。人参皂苷Re以支根含量最低,为0.316 3%,其余3种单体皂苷含量均以须根含量最低。对各部位4种单体皂苷含量进行方差分析,各部位的单体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三七各单体皂苷含量综合分析结果见表2。广西靖西县三七样品JX1、JX2和JX3在Rg1/Rb1、Rg1/R1、Rb1/R1、Rg1/Re的比值分别为1.33~1.58∶1、6.21~7.72∶1、4.69~5.54∶1和7.59~8.08∶1。不同部位间Rg1/Rb1的值波动小,根茎的Rg1/R1、Rb1/R1和Rg1/Re的值较其他部位的小。
表2 样品中单体皂苷相对含量的相互关系比较(略)
4 讨论
《中国药典》Ⅰ部2005版规定三七药材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三者和不低于5.0%,测定结果表明靖西县各地三七质量符合药材标准。
三七药材不同部位无论是总皂苷,还是各种单体皂苷,都是根茎含量高于主根的,与杨志刚[1]和梁秋云[6]报道结果一致。支根和须根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也较高,人参皂苷Rg1 和Rb1总量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11]三七项下质量要求,故根茎、支根和须根同样具有药效可加以开发利用,以提高三七药用资源的利用率。
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单体皂苷具有重要药理作用[12],不同的单体其药理作用不同,本研究发现三七中各单体皂苷含量存在差异,不同样品中各单体皂苷相互间的比值也不一致,进一步说明了药材之间以及不同部位间的质量存在差异。提示深入研究各单体皂苷合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以提高目标皂苷成分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志刚,陈阿琴,俞颂东.三七药理研究新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4):59.
[2] 林景超,张永煜,崔 健,等.我国三七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药业,2005,14(2):18.
[3] 黄荣韶,杨海菊,贺紫荆,等.三七原产地的再考证[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10.
[4] 刘华钢,梁秋云,赖茂祥,等.广西三七中皂苷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5):5.
[5] 陈寿高.三七主根支根茎基中三七总皂苷含量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1999,10(4):249.
[6] 梁秋云,刘华钢,赖茂祥,等.三七茎基与须根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1):36.
[7] Feng-Xian Hu,Jian-Jiang Zhong. Role of Jasmonic Acid in Alteration of Ginsenoside Heterogeneityin Elicited Cell Cultures of Panax notoginseng[J].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7,104(6):513.
[8] 马银海,韦建荣.正交实验法研究三七皂甙的超声提取[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7(4):1.
[9] 石召华,熊富良,李崇明,等.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三七总皂甙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4,26(1):10.
[1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三七;三七总皂苷;配伍
【中图分类号】R2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69-01
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因"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而得名。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大肠经,主要功效为化瘀止血,消肿定痛。本品甘微苦,活血化瘀,具有止血不留阏的特点,对出血兼有瘀滞者为适宜且消肿定痛,常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痛等证,此外近年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
1现代药理
三七含有三七皂苷、五加皂苷、槲皮素、β-谷甾醇。止血活性成分β-N-Z二酸酰素-L-a,β-二氨基丙酸。药理研究表明三七素有止血、抗炎作用,三七总皂苷有抗血小板凝聚、溶栓及提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作用,三七还有一定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三七总皂苷有抑制心肌收缩力、降压、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脑血管、耐缺氧和抗休克作用;三七总皂苷能够调节血糖,三七还能调节脂肪、蛋白质的代谢;三七对肝、肾有保护作用;三七有镇痛、抗炎、抗肿瘤、抗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1]。三七有止血作用,有明显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并使全血粘度下降;能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冠脉梗塞区侧支循环的形成,增加心输出量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抗炎及镇痛,镇静作用;此外,还有增强"肾上腺皮质",调节代谢、保肝、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
2配伍应用
2.1三七配白及:白及苦甘性凉,质粘而涩,为收敛止血良药,擅入肺、胃两经,以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为其长。《本草纲目》谓其"性涩而收,故能入肺止血"。三七甘温微苦,为止血化瘀之佳品,且止血而不留瘀。《本草求真》云:"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入血分化其血瘀。"三七以散为主,白及以收为要。二药相配,相辅相助,增强止血之力。三七随白及入肺,共同发挥宁肺络止血的作用,三七行散之力又可制白及粘腻收涩之性,以防血止留瘀。二者一散一敛,相互制约,其止血化瘀消肿之力更强。肺组织损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引起的咯血诸症。胃出血及尿血、便血等。外伤出血。用量用法:白及:6~10克;三七:3~6克。
2.2三七配人参:人参味甘微苦而性微温,大补元气,补肺益脾,益智宁神,生津止渴;三七味甘微苦,性温,行瘀止痛,祛瘀止血。二药参合,一补一散,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益气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止咳甚妙[2]。虚劳咳嗽,老年体弱之痰嗽,经久不愈者;冠心病心绞痛诸症;各种出血性疾患,如衄血、吐血、尿血、便血,以及妇女崩漏下血等症。用量用法:人参5~10克;三七6~10克。
2.3三七配大黄:三七甘温微苦化瘀止血,活血定痛;大黄苦寒沉降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为通腑泄热,凉血化瘀止血之良药。二药合用,相辅相成,共奏泄热化瘀止血之功。出血性或缺血性脑中风。淤血性咯血病症等。用量用法:三七3~5克;大黄6~10克。
3用药指归
3.1三七的配对药,主要是治疗疮疡溃烂、出血不止、消肿止痛、各种淤血症等方面,均围绕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两大功效来展开。
3.2三七用量过大会引起中毒反应,出现心悸、出汗、心律不齐等症状。一次冲服5克,可引起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说明三七可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另有报道超量使用会出现上腹烧灼、口麻、头晕。有人一次煎服35克三七,出现颜面高度红肿,喘咳加重。临床服用三七特别是三七末切勿过量,应对三七的毒性加以重视。三七常规用量一般无不良反应,但有少数人也会出现口干、头昏、失眠、恶心、呕吐、出血倾向等。
3.3三七煎服、研末服或制成片剂服用均有发生过敏的报道,可出现皮疹。据报道有人吸三七香烟皮肤出现固定性皮疹。
3.4自明代以来,临床医家皆视三七为化瘀止血、消肿止痛之良药。然混称为"三七"者,品种颇繁,有多种不同科属之植物,用时应予以鉴别。以五加科之三七为药材中正品,疗效最佳,另有菊科植物叶三七、景天科植物天三七亦属止血散瘀之品,与本品功能虽属相近,但同中有异[3]。菊叶三七兼能解毒,常用于疮痈肿毒、乳痈等;而景天三七则能养血安胎,可治心悸、失眠、烦躁、精神不安等证。临床时应区别应用。
4临床新用
4.1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 咯血。三七粉口服,每次3~5g,每日3次;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三七粉口服或三七注射液8~12ml加入等渗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代赭石、地黄、白芍、白茅根水煎冲服三七粉6g,或三七粉9g顿服;消化系统溃疡,在辨证的基础上冲服三七粉48:急性溃疡病穿孔,三七粉6g,白及粉20g,调成糊状口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以化瘀清官汤冲服三七粉6g;治疗血尿及小儿急性肾炎,也是利用三七抗菌、止血的作用。
4.2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口服人参田七胶囊、三七总苷片或三七粉;治疗早搏,生脉饮加苦参水煎冲服三七粉3g,每日2次;治疗脑血管病,三七注射液10~12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治疗颅脑外伤,田七粉3g,开水送服;治疗顽固性头痛,药用三七、地龙、川芎等[4];治疗脑震荡呕吐,三七 10g,捣碎,水煎服;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田七注射液每日2~ 6ml,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注射。
4.3治疗小儿营养不良性贫血 口服三七粉,3周为1个疗程。
4.4治疗原发性糖尿病 糖尿病合剂加三七12g,水煎服。
4.5治疗肝炎:参三七注射液2~6ml肌注或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或者口服生三七粉,每日3次,每次 1.5~2g,空腹温开水送服。
4.6治疗术后腹痛 服三七粉,开水冲服,每次1g,每日2~3次。
4.7降血脂、降胆固醇 口服生三七每日0.9g或三七粉每次 1g,每日2~3次。
4.8治疗褥疮 三七粉用食醋调成糊状,外敷。
4.9治疗前列腺肥大 三七粉、西洋参粉各15g,每日各服18,温开水冲服,15日为1个疗程。
参考文献
[1]黄跃进.三七传统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探讨[J].中医药信息,1999,(6):19.
[2]甘雨,徐惠波,孙晓波.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5)∶1251-1252.
上一篇装在套子里的人读后感
下一篇钟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