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专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职业技术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职业技术专业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1

关键词:农业职业技术;酒店管理;就业研究

1研究背景

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同时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大的旅游输出国。增长的旅游业发展必然会对酒店餐饮、交通等配套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大量的专业化酒店管理服务人才是旅游业平稳增长的基本保障之一。新疆高职院校同国内其他高校一样,承担着培养高等专业技术、服务人才的责任,受新疆地理位置、区域经济及国家对旅游业发展政策的制约,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前景将对新疆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2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2.1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就业情况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XinjiangAgricultural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位于新疆昌吉市,酒店管理专业隶属于经济贸易分院,2018年~2020年,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共计270人,平均就业率为94.67%,就业领域主要以民营餐饮服务、导游、销售及自主创业为主,统计数据见表1。通过近三年就业数据可以看出,该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变化不大,较为平稳,近三年酒店管理专业首次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但本专业相关就业率三年平均值较低,只有48.67%。随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文化润疆”工程、“旅游兴疆”战略得以深入开展和推进,新疆旅游业也迎来了一波发展潮,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全面发展,这其中酒店行业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配套产业。

2.2岗位要求和薪酬的影响

当前,酒店面向新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的岗位质量和薪酬待遇较低。从近三年就业岗位来看,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餐饮部、客房部基层岗位(如服务员、前厅等)的人数占全部就业毕业生人数的89.09%,此类岗位在招聘时,往往不强调专业条件,只注重毕业生自身外形条件。新疆部分酒店给予新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提供的岗位质量和薪酬待遇不高,这就导致有一部分毕业生不愿意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工作[1]。

2.3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和专业认可度不高,缺少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持续改进的思想看待事物。由于缺少用发展的眼光对服务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且无法就自身综合实力与各就业岗位进行准确匹配,存在认知偏差,缺乏持续改进提高自身能力的意识,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对学校和酒店行业择业定位不准确。这就容易分化成“眼高手低”或“自信不足”两个极端现象。综上,由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实践经验有限,对行业领域研究了解不够,从而导致择业目标不明确,不能正确看待择业机遇,从而影响整体酒店管理专业相关就业率。

2.4培养方式跟不上酒店发展

当前,新型酒店逐渐向智能化、信息化、国际化转变,传统酒店管理专业无法满足其定位需要。党中央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高度上,提出了“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这一定位为新疆今后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创新服务酒店、主题酒店、豪华酒店也应运而生,并逐渐对经济型酒店构成威胁,相对于中档酒店或传统经济型酒店,服务管理人员的招聘要求也逐渐偏向精英化、市场化,对酒店行业的管理逐步精细化、标准化、国际化。此外,由于受到往年往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和2020年疫情的影响,一般酒店管理服务人员需求开始缩减,就业形式越发严峻。虽然从近三年就业率来看,酒店管理专业整体就业情况保持平稳,但是从就业领域及就业面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的行业及岗位上会有较大差异,由于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酒店行业失去信心,转而会选择零售、营销、制造业、农业、灵活就业等就业形式。

3新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做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定位,挖掘专业特色培养

高职院校应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的应是“以客户为中心”全面发展的酒店管理服务人才,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员需熟练掌握脚本知识与技术技能,才可以从事业务技术与经营管理。在全国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中,新疆应努力将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专业品牌,在“文化润疆”“旅游兴疆”的一系列政策红利中,将新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更上一个台阶[2]。

3.2创新培养方式方法,提高实训室利用率

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上进行课程设置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实践型教学课程的比重。在课程设置方面,结合新疆地域特色和多民族特色,相应增设新疆发展史、民俗学等课程,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引入星级酒店标准化建设案例及企业管理案例分享借鉴课程的学习,努力提高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兴趣,做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持续性学习。充分提高学校实训室的利用效率,配备好实训室的设备设施,应从实景、实境的角度出发,在各类资源满足的前提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让实训室实现实际运营,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运营能力。结合近年来豪华酒店、创新型酒店及会所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教学技术,将与人工智能等相关的元素纳入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线下现场实训感知和网上虚拟实训认知,使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技能与时俱进并不断扩容。

3.3加强新疆高职院校品牌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和人才定制培养

成功的学校品牌,不仅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还会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新疆高职院校应多管齐下,采取深化学校文化内涵,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打造各专业精品课程,组办好各种座谈会、培训宣讲会,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优势的宣讲,做好学校门户网站交互式功能开发和更新,细化酒店管理专业办学理念和塑造品牌服务的价值观。在提高学校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利用好企业培训这一环节,逐渐探索与综合实力雄厚的多元化集团企业的合作模式,争取在优质酒店企业推广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并与企业共同探索非正规教育及培训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在有条件的企业推进获取ISO29990:2010《非正规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服务-学习服务提供者基本要求》认证,推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企业实训的高质量发展。

3.4紧密联系行业企业,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开发多模式的校企合作途径。例如,积极邀请企业高层来校进行参观,并开设相应专题讲座,与企业人资部门和用人部门共同探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实现人才“专企订制”,在学生专业实践环节,与企业共同实施推行“双师制”,即学生专业实践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联合培养。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提高校企合作质量,对校企合作方案实施的各环节内容和合作结果进行质量评估,不断总结改善校企合作和校企联合培养方案,逐渐增强学生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感知和职业体验效果,实现产学研一体,提高学生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可度和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同[3]。

4结束语

“十四五”期间,我国文化旅游业将持续性大力发展,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相应配套的酒店和商业市场前景广阔。新疆旅游政策的全面实施,酒店行业也将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新疆高职院校应发挥好人才转换生产力的真正作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新疆发展政策,加强民族融合,校企合作,打造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努力创新教学培养方案,利用好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和模式,提高酒店行业社会认知度,提升新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整体就业层次和岗位质量。本文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对近三年酒店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存在的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行业相关度和认同度低等问题,结合新疆高职院校学生特点、高职院校培养模式及酒店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为新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如何提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菊.浅谈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1(41):188-189.

[2]缪小玲.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4):325-327.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2

关键词:新疆和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建设与发展

0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畜牧业蓬勃发展,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屠宰厂、精深加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中的大多数企业对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畜牧兽医专业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更是企业需要的实干人才[1]。基于这样的现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就更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前景,让学生在中专院校中学会一门技能,为之后的就业和生活提供保障。但就目前来讲,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1学校概况

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经地委、行署和地区教育局批准,根据和行函〔2006〕61号《关于要求成立和田地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函》和自治区教育厅下发的新教发〔2006〕69号文件批复《关于成立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复函》,于2008年在原和田地区教育学院和原和田地区师范学校合并成立后的基础上挂牌成立的。目前,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教辅人员2人,工勤人员2人,行政人员2人,教师平均年龄31岁,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畜牧兽医专业是该校的特色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市场需求。要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办学硬件;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促进地方养殖经济发展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学校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学业年限为3年,毕业后前往畜牧兽医专业对口企业实习。学校目前有在校学生3028名,共有71个班级,开设16个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现有10人,“双师型”教师3人。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素质较好,教学经验丰富,实践水平较高。畜牧兽医课程设置有畜禽解剖学、畜禽生产、畜禽疾病防治、兽医基础等。该课程在一年级期间,以基础教学为主,为第二年的专业课打基础。

2新疆和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现状

2.1学生水平普遍较低

学生均为和田7县1市初中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学生均是未能顺利升学而继续到中职学校学习的。主要问题是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均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会存在一定困难。也正是由于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难度也相应提升[2],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动手能力也相对薄弱,从而就业情况也受到影响。另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制与大学相比较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自身的综合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临近毕业,还有很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亟待加强,不能满足各个单位的用人需求,也导致了学生自信心受挫。

2.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均是毕业后分配到学校,随着时展,各种实训设备以及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不断地更新,而教师师资水平不能够得到相应提升。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约为1∶0.6,这与国家教育部要求的1∶1仍有很大距离,但畜牧兽医专业是专业性相对较强的一个学科,相比于文化课来说,专业课更为重要。但目前,从事中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多为师范大学的生物系毕业生,仅有少部分教师是农业院校的专业对口毕业生,这主要是由于农业院校的毕业生没有教师资格证,无法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队伍相对薄弱,学科带头人较少,中青年教师占比较大也意味着实践经验相对匮乏,专业动手能力弱,阻碍了新疆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正常发展。

2.3课程设置有待提升

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校才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但由于专业教师相对较少,而教师又很少深入研究专业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相关内容,仅依靠教学大纲进行学科教育体系的设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结构完整性、系统性相对较差的情况。除此之外,教材内容陈旧也是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很多学校使用的教材仍为20世纪90年代的版本,这些教材中的内容和目前实际的生产存在一定的出入,学生根据课本掌握的相关知识已经过时,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知识水平的相关要求。

2.4实训条件较差

据报道,我国的教育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5%,这代表我国的教育投入是远远不足的。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投资较少,学校长期无法添置、更新实验设备,这导致实验室的基础设施陈旧,数量明显不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开展实验课。新疆和田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目前虽然已经有了相应的实训室,但因实训条件不足,还未正常投入使用,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整体来说,学生的实践课和实践活动或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3],很多学生只会背理论,而无法熟练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呈现出“黑板上养牛,教室里放牧”的现象。

3发展建议

3.1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教学

根据“理论为精、实践为重”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教学以质量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学校将在“十四五”发展期间,增加整体资金投入,以学校为中心,走“依托专业办产业、依托产业促专业”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贴近岗位式训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主要从自主建设校办企业、完善教学制度,创新教学思路、强化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掌握实际专业技能等方面开展工作。

3.2重视兴趣培养,提升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这一学科充满兴趣时,就会产生好奇心,处于积极的情绪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会多看、多听、多问,思维被最大程度的激活,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挖掘学生潜在的求知欲[4]。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景引入、谈话引入等,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为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实时关注学生的反馈,对于会提问题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畜牧兽医相关知识,同时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应当主动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主动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3.3加强队伍建设应当建设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特别是重视“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在岗培训,有计划地给专业教师提供到对口高校或现代化企业参观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了解到国内外先进的生产技术,拓宽专业视野。积极进行人才引进,在聘用教师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对口高校优秀毕业生或畜牧兽医相关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到校执教,从而解决专业教师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为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发展注入人才力量。

3.4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对实践的要求较高,应当通过建设专业实验室和生产实训基地来保证教学质量,专业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应当及时地更新和补退,完善实验室条件。在生产实训基地方面,应当积极挖掘校方资源和社会资源,努力给学生们提供实习的机会和场所。

4结语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3

(一)误区之一:学科发展依附“母体”,移植相邻学科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都是来源于经济社会需求的驱动。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成为贯穿整个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懈追求。同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因而迫切需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层级,这就使为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服务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得以应运而生。毫无疑问,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需要,必须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市场对高端教育人才的需求。但是,反观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人才培养,却与这一要求大相径庭。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定位基本上是翻版于其母体———一级学科“教育学”,即“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研究职业教育现象,探讨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这一定位反映了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依附性还比较明显”,“学科发展的主体意识还没有充分觉醒,在理论概念、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母体‘教育学’或其他学科的移植和借鉴痕迹还比较浓重”,因而失去了学科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学与教育学属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更多的是形而下而非形而上,其人才培养更多的是应用研究型而非学术研究型,这应该是其本质和独特性所在。

(二)误区之二:人才培养不顾市场需求

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定位不明,“核心概念界定尚不清晰,理论体系随意性较大,在‘教/学什么’、‘怎么教/学’及‘谁来教/学’等基本问题上还不能明确做出不同于其他二级学科的回答”,因而导致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片面移植其他学科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基本上完全忽视了市场的真实需求。有论者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五所院校做了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职教研究生’毕业后分布在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部门,最后从事科研工作的不足10%,即使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所进行的也是解决职教的现实问题,而不是基础理论研究工作”。这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服务面向主要在于职业教育领域,而非其他部门;二是职业技术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主要在于职业院校,而非科研部门;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需要研究的更多的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而非基础理论研究。这三个问题的核心是市场需求,即市场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学培养能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承担一线专业教学任务,并能切实解决职业技术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高素质、高水平应用型研究人才,而非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型学术人才。然而,据李宇等对湖南农业大学等三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三所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忽视了专业应用型、职业型素质的培养,而偏重于学术型素质的培养;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几乎占了90%;课程内容陈旧,重复性较多,缺乏超前性和预见性,“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不符”。这两个调查案例足以说明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人才培养偏离市场需求的严重程度。

(三)误区之三:生源和导师不考虑专业背景

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形成较晚,基础薄弱,专业化程度不高,因而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学术梯队。其研究人员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一类是“来自实践一线的行政领导者和教育管理者,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不足,缺乏专业背景和学术规范训练”;另一类是“近年来新加入的年轻研究人员,虽然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缺乏实践经验”。由此带来的是人才培养上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导师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无法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特性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导师没有专业背景,招生来源也就不问专业背景,“以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来源为例,在四届共44名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有21人本科专业是教育学,比例约为47.7%;18人本科专业是英语,比例约为40.9%;3人本科专业是心理学,比例约为6.8%;1人本科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比例约为2.3%”。也就是说,该校几乎所有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都没有职业教育的修业经历和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基础,就更谈不上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经验。这样的导师和这样的生源,其人才培养就只能是书本到书本、理论到理论的空对空,从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满足市场所需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研究型或教学型人才?上述几个关节性的问题,是职业技术教育学面临生存危机的主要归因。如果不走出这些误区,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势必走入死胡同,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所以,职业技术教育学应走向何方,是当前业界必须直面的一个紧要问题。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应然走向及其人才培养

职业技术教育学要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就必须要解决前述三个要害问题,即根据学科特性准确定位,探索并形成有别于其他相邻学科的独具的学科特色;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需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严格准入制度,着力解决生源和导师的专业背景问题。只有这样,职业技术教育学才会获得蓬勃发展的生机,逐步走向成熟,赢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一)准确定位,探索并形成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特色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即社会发展需要及其不可替代的特性。那么,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特性是什么呢?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从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谈起。职业教育的产生缘于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对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因此职业教育是根据职业种类对从业人员和后备从业人员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技术培训的教育,其教育目的既源于生产实践又作用于生产实践,其特点是实用性和职业规范性。由此可见,作为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研究对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不同于其他相邻学科的特性在于:一是其研究范围不仅仅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而更多的是应用性研究;二是其研究目的既源自职业技术教育实际需要,又要指导和作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践;三是其研究方法需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归结起来,我们就可以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做出如许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不应仅仅限于揭示职业技术教育本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研究,而应更看重指导和作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实践的应用性研究;其人才培养既包括职业技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又更需要培养职业技术教育一线所需,具备应用性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者。当然,这只是笔者的粗浅认识,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特性的探求,需要业界同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巨大的努力,不是一两段文字、一两篇文章就能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提出来只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

(二)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如果根据前述对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特性的界定,那么其人才培养类型就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职业技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第二类是具备职业技术教育应用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一线师资,第三类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学位授予类型应包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类,其中学术学位的培养方向是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学位的培养方向则是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和教育教学管理。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双百”目标,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转型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因此又必将倒逼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跃上更高的层级,因为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一大批技术高超、技艺精湛的生产一线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是教育层级以中职教育和专科高职教育为主,严重缺乏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只能局限于培养技能操作型低端职业岗位人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对产业人员的要求。因而,职业技术院校教育层级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提升势在必行,这就需要职业技术教育学为其提供师资保障,同时也决定了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应该是专业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具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是近年来我国为“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而开展的应用型研究生教育。根据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特性及其服务面向,其专业学位教育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服务面向:培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家型专业教师。(2)培养目标:掌握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较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具有与本专业相应的技术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技术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能解决本专业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3)培养途径: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结合。总之,引入专业学位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学拓宽人才培养口径、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赢得社会和市场认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要的必要途径,也是其学科发展的应然走向。

(三)严格准入制度,着力解决生源和导师的专业背景问题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学生在本科阶段打下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而职业技术教育学除了这些要求外,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本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和生产实践经历。同时,也对导师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即职业技术教育学导师应该兼具专业学术专家、职业教育专家和行业或职业技术专家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师高弟子强的逻辑在这一学科领域丝毫不逊于其他任何学术型学科。而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的人才培养之所以不被社会和市场认可,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原因就在于生源和导师缺乏专业背景这一致命弱点。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准入制度,并严格执行。即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先决条件应该是具备相应专业扎实的基本功底,否则即不能获得报考资格。对导师的要求也必须首先从专业背景方面予以考量,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就不能获得导师资格。当然,考虑到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学严重缺乏适合的高水平导师的实际,也可以采取联合导师的办法,即遴选造诣高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专家、专业学术专家和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共同担任相应专业方向的专业学位导师。但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根本在于整合全国各相关大学的力量,打造出一支数量足够的高素质、高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导师队伍。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4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措施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完善教育结构,在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之上,国家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在社会各界以及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讲,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依然十分落后,其中也存在一系列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元素。而为了真正实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好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就十分有必要,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一、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从我国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的情况来看,职业技术教育整体的发展情况依然堪忧。其中,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学校自身的教学水平低以及生源质量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但是所收到的成效依然无法达到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从整体角度来看,伴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也在逐渐降低,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数量也呈现出了逐年减少的趋势[1]。加之各地出于本地区教育发展需要的考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导致我国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数量大幅度减少。而从学校的学生来源来看,在原学校以及原班级处于中下等的学生占整体的 70%左右,只有 30%的学生能达到中等水平。而在学生文化课成绩较差的情况之下,往往也意味着他们在学习中缺乏较强的自觉性以及自律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技术学校管理和文化课教学的难度。很多学生对于自身所学习的专业缺乏兴趣以及深刻的认识,专业课教学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职业技术学校与普通学校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学生在毕业之后会直接走向社会,而在学习阶段学生既没有升学任务,也没有升学方面的压力,学校之间也并不存在指标方面的竞争,久而久之,学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就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招生方面,而忽视了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时间一长,学校教学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即教师在对待教学的时候持应付态度,学生在对待学习的时候也体现出抵触的态度,进而给学校的社会声誉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2]。除此之外,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的知识结构长期没有得到更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水平。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中对学生学历的要求逐渐提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业压力大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措施

(一)创新办学理念,提升办学活力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想有效促进自身竞争能力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主动更新教育理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要确保社会发展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方向能够实现有机统一。在促进自身办学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之上,合理使用以及调配学校现有的师资结构,加大对于本校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职业素质。可以有效优化学校内部的岗位聘任机制,在学校内部引入竞争上岗的模式,管理岗位人才选拔方面要始终坚持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加大对于名师的培育力度,在社会上树立名校的形象。在人才储备方面,可以通过内部发掘、外部引进以及聘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校中优势专业、学校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社会知名度都能得到有效提升[3]。从职业技术学校自身的角度来讲,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能够主动强化与同类学校以及相关高校的联系,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以及管理经验,扩大师资以及学校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学校办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基本原则,面对市场的需求要能够给出灵敏以及快捷的反应。对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要能够有更加全面的掌握以及了解,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学科建设方向以及专业设置,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教育模式。

(二)强化社会公益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的发展

不同的地区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方面还普遍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学校的数量方面,同时也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质量方面。在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招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而在招生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以本地为依托,积极向周边地区以及其他省份辐射,形成以本地区招生为主,跨地区以及跨省份招生为辅的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使本校的专业特长得以有效凸显,提升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有效解决学校生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源质量的提升,使我国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教育能够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促使学校能够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而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其自身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积极发展社会公益性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加大对于学历教育的投入力度,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确保学历教育能够得到积极稳妥的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也需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落实非学历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资金能够得到有效补充。而为了有效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影响,学校方面也可以加大社会公益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力度,具体包括社区教育、对下岗职工实施再就业教育等,使得职业技术教育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三)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面对一个事物的时候,如果没有亲身的体验,对于其奇妙则很难有深刻的感悟,而对于现阶段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说也更是如此。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设置的方面普遍能够做到以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为指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所能够学习到的知识也十分有限。而学生要想有效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则需要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实习、现场操作以及教育实践,只有身处于实际的生活之中才能对生活有更加深刻的体悟,面对不断变换的生活环境才能真正做到巧妙应对,进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学生只有具备不断接受以及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才能不断地掌握新的专业技术,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想真正实现民族发达,实现民族的进步,创新是最为重要的灵魂。要想真正实现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条件。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学生只有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才能有自己的特色。学校需要多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并且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强化自身的专业自信心,如此,在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的时候,学生自身才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就业以及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四)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教学模式的创新

要想真正办好职业教育,积极落实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结合是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多职业技术学校虽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但是校企合作以及产学结合的力度依然无法满足现实需要,而且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步履维艰。对此,各地区也要能够对本地的资源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拓宽产学结合的路径。地方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政府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校企结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伴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知识经济发展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社会需要,要想有效提升本校的竞争力,在实际办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能够更多地体现出市场化的特征。而职业技术学校在推进市场化办学的过程中,产学研结合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要充分发挥市场发展规律对于教学的指导作用,找到市场以及教学之间的结合点,确保职业技术学校能够及时根据市场指向调整自身的办学方法以及办学方向,使市场规律与办学规律之间能够真正实现有机统一。通过将社会发展与人才培育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自觉性以及目的性,同时还能有效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所培养的人才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整合运用多元化教学资源,助力学生职业素养全面完善

虽然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改革框架已经得到初步构建,但是相对应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仍然不够丰富和饱满,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改观,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革新发展势必会沦为一纸空谈。无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观念如何变革,保障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永远是教育主体所要坚守的教学改革立意,教育主体唯有致力于不断为学生呈现新颖的专业学习模式,才能切实重整职业技术教学结构,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精进专业素养的强大内驱动力。除此之外,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主流趋势之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革新发展空间也更加宽广,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纷至沓来,教育主体必须善于抓住机遇,让缺乏生机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搭乘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浪潮,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和活力。基于此,职业技术教育在推动自身改革发展进程中,应该针对不同技术专业课程的教改需求,紧扣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和关键能力品格的根本目标,加强整合运用多元化教学资源,为僵化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注入蓬勃的生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学生的职业学习内容持续推陈出新,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完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践行我国新教改工作的思想精神和核心主张,全面梳理科学的职业技术教学结构和流程,从而助力学生职业素养多维度发展和完善。在具体的教育改革举措实施方面,专业教师应该时刻遵循当前的教育信息化趋势,着力在职业技术教学中引进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 +”资源,为学生打造满溢科技感和智慧元素的专业学习课堂,这样一则可以满足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探索过程中的心理期待,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思维突破性提升;二则也能驱动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从而开辟一片全新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格局。其次,在整合运用多元化职业技术教学资源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始终坚持探究性、创造性教学原则,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性探究以及创造性实践的机会,同步培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双创精神以及匠心精神,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科学的职业技术教学模式下有所精进、有所拓展,从而彰显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六)优化就业指导和评价机制,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效率

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深化学生的未来就业导向。职业技术教育主体在调整各专业教学结构的过程中,必须着重凸显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内容,才能大幅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改革发展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基于此,职业技术教育在推动自身改革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对专业教学的就业指导和评价环节予以充足重视,全力优化就业指导和评价机制,将职业教学改革目标向学生的未来就业转移,这样一则可以引领学生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专业技能强化,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各项新要求,缓解当前市场的供需矛盾;二则也能对学生实施科学的就业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眼高手低的不良就业态度,使学生深刻领悟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未来就业信心,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成效。

三、结语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5

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率先设立了第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招收2名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2001年和2007年,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点、博士后工作站先后落户于华东师范大学。到2008年,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600人左右,博士生200名左右,全国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体系。总的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具有诞生时间短、发展迅速、跨专业考生比例较大等特点。地方院校及普通院校在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过程中突出了自己的显著特点。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在2005年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开始正式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目前,主要有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管理和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三个方向,截至2015年,共招收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32名(其中1名已退学),平均每年招收6名左右,大多来自地方普通本、专科学校,调剂的考生占多数,排在前三位的学科依次为教育学(占25%),管理学(占15.63%),中文、英语和经济(各占12.5%),其中非教育学专业的比例为75%,仅四分之一的学生具有教育学背景。进一步细分发现,有3名学生具有职业教育的求学经历。专职导师的数量10名左右,年龄都在40岁以上,理论知识渊博,部分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管理学(占30%)、农学(占30%)、教育学(占20%),存在着学科背景与专业不匹配以及教师多来自学校优势学科的现象。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有什么区别?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在课程学习上大致是相同的,主要分为四大类课程,即学位课(占48.39%)、必选课(占22.58%)、自选课(占22.58%)和开放式课程(占6.45%)。所有的学生必须修满26个学分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学位课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学分就占25.8%,主要通过课外阅读和专业讲座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通过观察发现,跨专业的学生与本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方面没有明显差别,而与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有着明显的关系。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利与弊

(一)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具有的优势

1.从培养目标定位来看,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中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相关的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和人才培养等具体问题,能够积极探讨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协调性关系,能够重点探索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人才。以江西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研究生为例,学科背景涉及中文、英语、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等,这些学科与职业技术教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英语专业,不仅可以为学生了解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学的最新进展提供方便,更可以为当前市场流行的英语职业培训研究提供便利。

2.从职业教育体系来看,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更具比较优势

建国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并形成了以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主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以及普通高校的部分学院来承担。从教育的任务来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可以达到专科学历,虽然本科、研究生也潜在地承担着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部分任务,但无明确的职业技术教育本科、研究生学历。近年来,本科职业教育成为热门词,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有望取得突破。在研究生层次,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受到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职业教育的一门学科,更加偏重于学术研究,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为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便利。

3.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本身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完善需要从其他学科吸取养料

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与教育学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但是,其明显的职业性、技术性促使职业技术教育学本身必须建立起独立的学科体系。一方面,职业技术教育学作为相对具体的理论指导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要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者,更应该应用自己的知识经历去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

(二)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弊端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不同的学科背景作为基础,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也是如此。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1.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缺乏职业技术

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学生的学科背景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大多来自普通教育专业,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是阻碍跨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大障碍。以笔者和身边同学为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科背景虽然与职业教育有联系,但都来自于普通教育专业,缺乏职业教育系统理论与学习实践;第二,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长期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在思维方式、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学方面的学术研究;第三,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容易与原来所学的学科知识相比,因现实与期望不对称从而会产生学习兴趣不高、厌学的现象。

2.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生源较差

从学生的生源质量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相比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等距离教育学一级学科更远,在报考过程中,特别是地方院校,第一志愿报考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考生比例较低,调剂考生、刚过线考生比例较大,由此导致生源质量较差。

3.职业技术教育学学位授予点不足

我国尚未形成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理念,在培养模式、管理体制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机制。在理念上,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用人单位和导师对跨专业研究生的热情不高;在培养模式上,跨专业研究生与本专业研究生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课程类型单一,综合性、交叉型课程较少,对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严格的细化和区分,缺乏针对性;在管理上,大多采取以学科划分为主的二级学院的管理方式,在资源分配、考核评估上惯于采用单学科方法,缺乏与其他单位的有效沟通。

4.院校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从学校的总体水平、导师的学科背景和导师与学生相匹配的情况、人才培养方案上来看,首先,统计资料显示,老牌的师范院校和综合院校分别承担着47%和20%的任务,专业性院校(包括985和211高校)承担者24%的任务,从硬件和软件水平上可以看出地方院校的整体水平偏低。其次,地方院校导师的学科背景大多依托于本校的优势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农学和管理学比例都占到60%,同时这也导致了导师和学生学科背景不匹配的现象。再次,在培养模式上,地方院校一般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时间较短,教育教学水平、资源总量、管理模式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质量的策略

为了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紧紧地把握两点:一是要针对跨专业研究生的特点,利用跨专业研究生的优势,一方面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反过来推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二是要针对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解决,探索出一条地方专业院校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独特模式。

(一)明确跨专业研究生目标定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必须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导向,以兴趣为动力,明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自身定位。跨专业研究生无论是选择获得更高的学历,还是希望满足自己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兴趣,或是为了弥补自己以前的专业缺陷,都必须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着清晰的规划和明确的定位。作为研究生导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行为动态,特别是在入学之初研究生学习行为形成之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兴趣。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入学之初都会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位及研究生教育状况、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心理健康、外事安全以及研究生励志等入学专题教育,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多方交流,为学生的学习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单位承担着研究生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实行灵活的学分制和选课机制,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在课程上,一方面,要在第一学期加强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第二学期适度增加选修课比例和选修范围;另一方面,要通过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等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在授课环节上,导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充分实施以学生为主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培养目标上,要针对跨专业学生的学科背景和学习经历,有区别地细化学生培养方案。在培养环节上,要适度增加实践环节,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研究生而言,增加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实践经历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提高地方专业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培养水平

提高地方专业院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的培养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必要从招生选拔、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导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考核,淡化对学生性别、年龄、学历和学校等因素的考量,对跨专业的研究生应侧重于对专业的兴趣和忠诚度的考察。要依托地方专业院校的学科优势建设开放型的课程体系,针对跨专业学生和本专业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分梯度设置课程,体现差异性和针对性。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专业化背景拓宽导师的遴选范围。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利益。

(四)建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度,加强合作交流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6

关键词:职业技术;功能分析;教育管理;改革措施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来,中国生产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各行各业的振兴与发展,为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总体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造成了各行各业对技术型专业人才需求的大量激增,进而促进了以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创办与发展,使其与中国高等教育一块完善了中国教育发展体系。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以及中西方交流的加强,导致社会对技术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对人才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加上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间接导致了社会用工方面出现了技术型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着重从职业技术教育入手,就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再此探究的基础上从功能分析的角度对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加以解决,进而促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以及管理体制的完善,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有用型技术专业人才,间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中国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和民众自身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在中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弥补了中国教育发展的缺陷,完善了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使其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其次,职业技术教育对社会发展方面: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推送大量的技术型专业人才,缓解了社会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困境,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工业化的发展,间接促进了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型,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为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最后,在民众自身发展方面,职业技术的发展为与大学失之交臂的学生提供了读书以及学习的机会,间接维护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安定,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性,为社会的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人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差距。总而言之,中职技术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百利而无一害,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其良好的发展。

二、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其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从职业技术教育现在的管理方面看来,其存在许多外在和内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首先,从职业技术教育的招生内容来看,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招生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关于相关招生规则比较随意,门槛太低,导致成绩太差以及素质较低的学生都有机会入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学生质量,不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管理的加强。其次,在教师引进方面,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关于教师的引进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相对来说要弱于高等院校,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第三,在教学方面,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专注于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忽视学生自身文化课的提高以及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加强。第四,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于学校自身的问题,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学生专业技术的实践。第五,资金投入方面,职业技术教育资金相对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相关教育资源以及实践设备的购买,不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最后,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方面体制僵化,缺乏创新与改革,且人才模式培养理念落后等多方面的问题,阻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故而需要相关教育部门和相关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采取有效的手段针对现存的问题,从功能分析出发,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改革措施,进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

三、关于对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

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是对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是从多方面的综合因素来考虑,其对于促进社会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国家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可,规范职业技术教育的创办规范。其次,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扶植,加大对其资金投入,改善其逐渐僵化的管理体制。最后,国家应重视教育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合理发展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进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地位的提高,从而间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

(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准入门槛,进而改善生源素质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与改革必须从其学生的准入门槛入手,进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从功能分析角度出发,当前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以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发展目标,其国家设置的招生权限相对宽松,但是,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在招生生源方面却出现了问题,因其招生要求导致生源相对要差,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故而从提高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准入门槛,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入学生源质量,进而提高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三)加强对学生文化课教学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价值理念

职业技术教育是以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故而职业技术教育将中心着重放置在技术教育方面,而忽视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导致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发展不平衡现象,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故而职业技术教育应引起重视,加强对学生文化课教学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价值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与改革。

(四)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与改革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强化师资力量有利于引进优秀教师人才,加强对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培训,进而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使其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中,真正做到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与发展。

(五)树立创新教学理念,建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想加强管理与促进改革,其必须以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树立创新的教学理念与管理理念,建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进而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用型人才,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六)从社会入手,实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骨干部分,其要想促社会的发展以及加强自身的管理与改革,其就必须拥有清醒的社会认识与自我发展定位,从社会发展需求入手,实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自我创新,进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其他教育的不同与社会分工。

(七)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提高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进而间接提高学生适应发展生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此来间接从功能分析的角度推进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与改革。

四、小结

对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与改革措施对于加强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敖政凯.基于功能分析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和改革措施研究[J].现代交际,2016(20):185-186.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7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于2005年4月28日设立。该区位于广州市的东部,属于广州市管辖,总面积为389.06平方千米,总人口71.53万人(2009年末)。其中,常住人口23.16万人,户籍人口18.27万人,流动人口30.1万人。萝岗区从建区以来就非常注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在经济社会各领域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难题需要我们去破解。   一、萝岗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推进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衔接与融合,是萝岗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探索和发展的方向。   (一)萝岗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1.初步形成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主的职教体系   2010年8月,教育部在其出台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广州市萝岗区从建区开始,就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几年时间内就建成了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导的,职业专修学院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补充的,其它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为基础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目前,该区内拥有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学院分别是2001年和2003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省内外招收普通高等教育国家任务生,具有学历证书颁发权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民办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四所职业专修学院及培训中心(广东北达经贸专修学院、广州市凌凯汽车培训学校、广州开发区培训中心、广州市萝岗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八所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11个成人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及培训类教学点。社区技能培训机构六个,包括广州市萝岗区青年社区智能电脑培训中心、广州市萝岗区开拓培训中心等。   2.办学格局多元化   该区内高等职业教育以民办为主,政府资助为辅,政企相互补充,校企联合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等,为区内居民和企业员工接受教育提供了多样化选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值得一提的是,由广州开发区政府与广州康大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出资兴办的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政企合作院校,是开发区、萝岗区高职教育阵地,是广州中新知识城教育培训产业引擎。学院位于广州市开发区北区,与倍受瞩目的中新知识城毗邻。区内有百余家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投资设厂,优越的经济地理环境为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先后与125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实训实习基地125个,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了基础。学院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在专业设置上突出职业群的针对性、适应性、地区性,开设了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管理技术、商务英语等46个热门专业或专业方向。学院现有汽车工程系、自动化系、安管系、计算机系、经济系、会计系、管理系、应用外语系、艺术系和公共课教学部共十个教学系部。   3.师资队伍不断壮大   2011年,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教职工1390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4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高级职称教师270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28%;具有“双师”型及“双师”素质教师174人。学院还从国内20多所著名高校、大型企业聘请了近百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合理的教学及管理队伍。   4.发展速度快   2011年,仅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人数就多达22857人,比2006年增加8961人;所开设的专业也由2006年的38个发展到2011年的60个。为萝岗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持和坚实的人才保证。   (二)存在问题   1.经费少投入不足由于萝岗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以民办为主,故其资金投入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赖学费,各级政府虽然也有一些拨款,但这些按名目下拨的经费杯水车薪,鲜有的地方政府投入也仅仅限于一所或两所发展前景比较好的学校,只起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雪中送炭根本无从谈起。一些学校通过“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有幸获得企业微薄的款项,仍有部分职业培训学院的经费投入难以保证,使得其在师资、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公立职业技术学院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性人才,注重实践性教学,对教学设备仿真性和先进性要求很高,资金来源不足便大大制约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2.专业设置不科学   受利益驱动和投资主体的主导思想所影响,几乎所有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在办学过程中都存在着浮躁心理,具体表现在专业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追求“短平快”,重普教轻职教,重“白领”轻“蓝领”,重文科轻理科,忽略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质性严重。两所职业技术学院所设置的60个专业中,仅有19个工科专业,而以经济管理类为主的文科专业多达41个,造成了企业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缺乏。   3.教师队伍不稳定   基于社会保障及福利的考虑,这些民办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基本是“老轻”结合,鲜有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其中,年纪较大的教师主要是高校或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他们利用有限的时间在民办教育机构发挥余热。其劣势表现为他们在学习和工作期间所掌握和应用的知识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且管理类居多,工科类较少。加之身体原因,自我淘汰周期很短。年纪较轻或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教师,把这些民办学校当作一个跳板,钟情于公立学校或公务员岗位,一旦机会成熟就会一走了之。#p#分页标题#e#   二、萝岗区产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一)第一产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萝岗区第一产业在该区的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其总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低至0.68%。从事第一产业的人主要是户籍人口中的当地农民,大约有4万人左右。其中,种植业从业人员为32277人,林业从业人员为169人,牧业从业人员为915人,渔业从业人员为753人,农林牧渔服务业从业人员为764人。区内建立了一批国家、省、市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基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高科技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需要,第一产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主要以农业新技术应用和“农转居”人员的再就业或创业培训为主,培训内容应该是职业技能或生产技能。   (二)第二产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第二产业在萝岗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90%以上。该区是广州市工业制造业聚集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就有562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第二产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据了区内就业岗位的主体地位,从业人员数高达22万人,以外来人口居多,带动了全区职业结构的重大改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呈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其中,抽样提取的化工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企业共计31家,有职工3371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1226人,约占全体职工的36%;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2145人,约占全体职工的64%。抽样提取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共计42家,有职工47800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为12945人,约占全体职工的27%,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34855人,约占全体职工的73%。抽样提取的金属冶炼及加工企业共计10家,有职工4778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918人,约占全体职工的19%;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3860人,约占全体职工的81%。抽样提取的食品饮料制造业企业共计26家,有职工14635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5628人,约占全体职工的38%;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9007人,约占全体职工的62%。抽样提取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企业共计27家,有职工1490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3741人,约占全体职工的25%;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11162人,约占全体职工的75%。抽样提取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企业共计30家,有职工13033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3524人,约占全体职工的27%;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9509人,约占全体职工的73%。抽样提取的第二产业其它行业企业共计163家,有职工29748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8255人,约占全体职工的28%,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21493人,约占全体职工的72%。问卷调查表明,第二产业因其产品周期和技术周期缩短,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新增产业或新兴行业的各类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一线生产工人、电子技术人才、数控加工设备操作人才、生物医药人才和汽车设备制造人才。   (三)第三产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   萝岗区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为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现有从业人员约3万多人,其中,抽样提取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企业共计37家,有职工11316人,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3218人,约占全体职工的28%;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8098人,约占全体职工的72%。抽样提取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共计48家,有职工1457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970人,约占全体职工的67%;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487人,约占全体职工的33%。抽样提取的第三产业其它行业企业共82家,有职工8878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职工约5871人,约占全体职工的66%;中专及以下学历层次职工约3007人,约占全体职工的34%。问卷反映出第三产业人才需求的类型主要是综合性高级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现代服务与贸易人才和旅游服务及酒店管理人才。   三、萝岗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萝岗区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作为以萝岗区产业发展为服务主体的职业技术教育结构,应当加快发展满足萝岗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和技能的学历教育或技能培训。   (一)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为民办职业教育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认清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减少失业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更加公平的政策环境来扶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要在税收、贷款、土地征用、建校场所、师资设备、就业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在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拨款力度,以政策效应来提高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的同时,把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列为地方政府工作业绩的主要考核指标,并规定地方政府每年都要提高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的增长率和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水平,以及改善职业教育资源投入和建设情况。   (二)调整专业设置和结构,增设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工科类专业   各个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机构,要与时俱进地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拓宽专业面向,增设适应性强、就业机会多的专业。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方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技术型的应用人才,增强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在充分考虑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求变化的基础上,科学地设置专业,增设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工科类专业,如汽车修理、电子产品生产与制造、金属加工与制造、数控加工设备操作、数控设备维修、模具设计及制作等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制定与企业或行业对接的课程标准,培养受教育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期望,增加就业率。   (三)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教师是职业教育最宝贵的资源,其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政府要在财政方面给予民办高职教师一定的支持,让民办高职教师在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得到公正待遇,以便于民办高职能够吸引一些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的中年教师,在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机会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尽可能地减少教师的流动性。也可以把企业的能工巧匠请进来参与教学活动,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补齐职教队伍的“短板”。#p#分页标题#e#

职业技术专业范文8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显著增加,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主的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量更是逐年扩大,职业技术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要迎接更大的挑战。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涉及范围较广,无论是教职工人事档案,还是高职在读学生档案、院校开展各类活动档案、科研项目研究档案等档案资料,都是职业技术学校管理的重头戏。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科研与教学。因此,为了切实提升职业技术学校行政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深刻体会到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依据信息时代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面临的新趋势,总结现今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寻求最佳方法解决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形成高效、高质、创新的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新风向。

一、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职业技术学校生源数量的增加,开设专业也是面面俱到,专业科目设置上也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在深入调查社会人才需求后,逐步调整专业设置及师资力量分配,及时增设社会就业热门专业,从而提升职业技术学校的就业率,以便更好地调整职业技术学校教学方向。职业技术学校档案资料数据分析工作,能够帮助管理人员从中总结出教学改革的共性问题,院校领导层可以依据分析结论找到问题产生原因,寻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从而提升职业技术学校管理水平。

(二)凸显科研服务功能

职业技术学校档案资料包含了很多珍贵的科研数据,这些资源是教职工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以往的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杂乱无章,致使很多科研数据由于保管不当而损坏或者遗失,而且教职工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档案资料也不允许随意带出档案室,很多教职工往往不愿意到档案室复印或者抄写资料,档案资源没有发挥出其科研价值。互联网技术在职业技术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也给档案资源科研服务便利化提供了更好的途径。教职工在进行某个项目科学研究时,可以在线查询相关项目的科研数据档案,只要在权限范围之内都可以在线浏览,科研档案数据真正能够为职业技术学校科研工作带来助力,凸显出了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服务功能。

(三)帮助教师开展教学

职业技术学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通过高考录取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好,而中职考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基础略微薄弱,教师只有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学生档案全面记录了学生求学经历以及在校期间的成绩和整体思想表现,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既往学习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教师在备课和组织教学时,需要依据学生的真实水平由浅入深地讲授知识点,既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也要稳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档案资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好帮手。

二、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形式化

档案资源利用价值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各大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从制度建设到信息化技术引进,无一不体现着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的新方向。可是仍然有些职业技术学校领导只是一味地狠抓教学环节,忽视了档案管理与教育教学之间的联系,片面认为档案管理就是保管学生、教职工档案资料,使得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流于形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化技术运用也在稳步展开,但其档案管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难以真正发挥出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成为职业技术学校行政管理中的短板。

(二)队伍力量薄弱化

随着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引进机制的逐步完善,一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进入了学校,充实了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队伍,但是由于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量大,福利待遇得不到提升等因素影响,高技术人才频频流失。而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技术能力,无法熟练掌握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继续教学培训参加意愿较低,年龄结构也是趋向于老年化,整体队伍力量相对薄弱。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层面较为广泛,既要做好学生档案的管理与更新,更要记录学校发生的各项重大活动,仅仅依靠几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着实难以完成这么多的工作任务。因此,如何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仍然是阻碍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展的主要因素。

(三)技术运用单一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运用以来,改变了传统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种种弊端,搭乘上信息技术的列车,使得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从人工记录转变为电子档案生成与输出,尤其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更是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条件。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足,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没有落实到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还停留在最初建设的阶段,没有与职业技术学校改革创新同步发展,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与此同时,档案管理信息技术运用只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单一化的板块功能无法满足学生和教职工对档案管理资料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档案管理系统更新与服务功能研发是当前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四)规章制度混乱化

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大多是将国家及省市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照搬过来,没有考虑到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还未突显出档案管理与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水平之间的紧密关系,导致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呈现出实时性不强、程序混乱化的状态。因此,积极优化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建设符合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方向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约束档案管理工作内涵和外延,才能让档案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前进。

三、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解决方法

(一)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档案管理的作用是总结以及记录过往发展经验,其不单单跟职业技术学校所拥有的发展历史以及策略息息相关,还关乎是否得以传承,在此方面加强意识,能够让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更为强盛的竞争力。在进行职业技术学校全方位发展规划时,要将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其中,恰到好处地给予倾斜,不管是资金的配备还是人员的调整,均应如此,只有这样,方能从管理格局上对档案工作的良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打造专业技术队伍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现有的队伍结构,对年轻员工予以鼓励,使之能够投身到档案管理事业当中。对其提供更为优良的工作环境,可按照具体情况上调福利待遇。采用引导的方式,使之能够对计算机的相关操作熟悉,要达到此项目的,可以进行网上自学,可以选择购买书籍自学,该方面的学习能够使之对档案管理系统熟练操控,若条件允许,也可选择邀请专家进入学校举办讲座。总而言之,必须采用各种渠道让档案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本质上提升。

(三)加大信息技术投入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其应用于档案管理工作中,势必会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质量,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将调研以及考察工作完善,并以此为基础,促使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趋于完善,可以适当地加大投入资金,引进较为先进的系统。在前期构建信息化时,需要进行信息化处理的只是拥有较高价值的档案,等到其水平已经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进行广泛应用,如此一来,能够让从纸质到电子档案的管理过渡期趋于稳定。同时,对于新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加以利用,加强有关方面宣传工作,使之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展开起到一个推动作用。

(四)优化规章制度建设

对档案管理工作从制度方面进行改革,对所有人分工明确,并且对其职责进行界定。一旦形成档案,就需要对制度加以利用,使其保管以及应用都能够责任到人。哪些资料需要形成档案在制度中进行明文规定,并且要规定资料的呈报方式以及其保密程度,包括档案被借阅之后,其归还的具体时间,还有一旦丢失档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借阅人追责等等。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对促进我国职业技术学校长远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仍有少数职业技术学校没有深刻领悟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足,管理理念陈旧落后,致使档案管理工作弊病不断,改革与创新得不到有效推进。因此,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强化思想认识,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踊跃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术能力,让职业技术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1] 徐茵 . 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职业技术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 [J]. 办公室业务 ,2017(05).